云南公务员考试教材2019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 教材+历年+试卷 6本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云南公务员考试教材2019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 教材+历年+试卷 6本套精美图片
》云南公务员考试教材2019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 教材+历年+试卷 6本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云南公务员考试教材2019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 教材+历年+试卷 6本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913292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39.7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30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前言



精彩短评:

  • 作者:Cindy 发布时间:2017-03-05 16:13:12

    可以用进教案,直觉上应该和《分析性写作》一起看。

  • 作者:追风少女喃 发布时间:2012-05-30 14:38:08

    专业课本

  • 作者:刀叢中的小詩 发布时间:2021-10-10 18:40:29

    《蔡志忠绘水浒一百单八将》——京剧Q版,并附送民国香烟版,亦能看出木刻年画的痕迹。每条汉子,儿时都有一个水浒梦,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梦,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梦,并不见得就是什么英雄梦。指天喝地不能,便有个收藏梦,绘画梦,反刍之余,聊寄意尔。

  • 作者:哈来来 发布时间:2008-08-15 23:00:46

    我唯一通篇被逼的情况下,看完的名著。可惜看得这个译本很一般。

  • 作者:sophia 发布时间:2023-01-23 14:19:30

    故宫文物观赏指南 争取2023年再走进故宫

  • 作者:liwudao 发布时间:2022-08-06 20:24:03

    前些年跟妻表哥一起去爬山,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关于岩石的知识,比如说混着鹅卵石的岩石是岩浆浸满河道形成的,比如有一种纹路的石头叫瓜子石。这些知识虽然没给我带来直接的经济或者其他收益,倒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爬山的时候碰见了更多的岩石,我却连基本的石头类型和岩石形成方式都不了解,因此买了这本书,只为了一点点好奇心。


深度书评:

  • 《留德十年》中印象最深的八个场景

    作者:Henry 发布时间:2006-09-21 21:17:11

    http://www.leessay.com/?p=148

    今天看完了季羡林先生的

    《留德十年》

    ,看到了一位经历了清末、民国、大革命、抗日、建国、文革的的大师在年轻时代的一段求学经历。有几个场景感触良多:

            <li>1.五六十年以前的留学热与现在是惊人的相似</li>

    <blockquote>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听到别人出国而自己则无份时,一时浑身发抖,眼直口呆,满面流汗,他内心震动之剧烈可想而知...那时候有两句名言:"毕业即失业";"要努力抢一只饭碗"。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后门,照样找不到工作,也就是照样抢不到一只饭碗。如果一个人能出国一趟,当时称之为"镀金",一回国身价百倍,金光闪烁,好多地方会抢着要他,成了"抢手货"。</blockquote>

    2.英雄少年 粪土当年万户侯

    <blockquote>几年前,我有时候同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等几个好友,到这里来闲谈。我们都还年轻,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说话海阔天空,旁若无人。我们不是粪土当年万户侯,而是挥斥当代文学家。记得茅盾的《子夜》出版时,我们几个人在这里碰头,议论此书。当时意见截然分成两派:一派完全肯定,一派基本否定。大家争吵了个不亦乐乎。我们这种侃大山,一向没有结论,也不需要有结论。各自把自己的话尽量夸大其词地说完,然后再谈别的问题,觉得其乐无穷。</blockquote>

    <blockquote>几个朋友在北海公园为我饯行,记得有林庚、李长之、王锦弟、张露薇等。......我们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臧否人物,指点时政,意气风发,所向无前,"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真仿佛成了主宰沉浮的英雄。</blockquote>

    3.名师 高徒

    <blockquote>我的老师吴宓先生的"藤影荷声之馆"就在这里。他已离校,我只能透过玻璃窗子看室中的陈设,不由忆起当年在这里高谈阔论时的情景,心中黯然。</blockquote>

    <blockquote>在这期间,我有的是空闲。我曾拜见了几位老师。首先是冯友兰先生,......我也拜见了闻一多先生。这是我同他第一次见面;不幸的是,也是最后一次见面。</blockquote>

    3.高手为何总在一起出现

    <blockquote>也有一时无话可谈的时候,我们就下象棋。物理学家王竹溪是此道高手。我们五个人,单个儿跟他下,一盘输,二盘输,三盘四盘,甚至更多的盘,反正总是输。后来我们联合起来跟他下,依然是输,输,输。哲学家乔冠华的哲学也帮不了他。</blockquote>

    4.德国人的政治

    <blockquote>希特勒刚上台不几年,德国崇拜他如疯如狂。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年轻貌美。有一次同她偶尔谈到希特勒,她脱口而出:"如果我能同希特勒生一个孩子,是我莫大的光荣!"</blockquote>

    <blockquote>他(希特勒)手下那著名的两支队伍:S A(Sturm Abteilung,冲锋队)和S S(Schutz Staffel,党卫军),在街上随时可见。......进商店,会见朋友,你喊你的"希特勒万岁!"我喊我的"早安"、"日安"、"晚安",各行其是,互不侵犯,井水不犯河水,倒也能和平共处。</blockquote>

    <blockquote>在这以前的两年内,德国的邻国,每年春天一次,秋天一次,患一种奇特的病,称之为"侵略狂"或者"迫害狂"都是可以的......到了此时,德国报纸和广播电台就连篇累牍地报道,德国的东西南北四邻中有一个邻居迫害德国人了,挑起争端了,进行挑衅了,说得声泪俱下,气贯长虹。德国人心激动起来了。全国沸腾了。但是接着来的是德国出兵镇压别人,占领了邻居的领土,他们把这种行动叫作"抵抗",到邻居家里去"抵抗"。......德国人聪明绝世,在政治上却幼稚天真如儿童。他们照例又激动起来了,全国又沸腾起来了。结果又有一个邻国倒了霉。</blockquote>

    5.德国人的严谨治学

    <blockquote>19世纪末,德国医学泰斗微耳和(Virchow)有一次口试学生,他把一盘子猪肝摆在桌子上,问学生道:"这是什么?"学生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哪里会想到教授会拿猪肝来呢。结果是口试落第。微耳和对他说:"一个医学工作者一定要实事求是,眼前看到什么,就说是什么。连这点本领和勇气都没有,怎能当医生呢?"又一次,也是这位微耳和在口试,他指了指自己的衣眼,问:"这是什么颜色?"学生端详了一会,郑重答道:"枢密顾问(德国成就卓著的教授的一种荣誉称号)先生!您的衣服曾经是褐色的。"微耳和大笑,立刻说:"你及格了!"因为他不大注意穿着,一身衣服穿了十几年,原来的褐色变成黑色了。这两个例子虽小,但是意义却极大。它告诉我们,德国教授是怎样处心积虑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不受任何外来影响干扰的观察问题的能力。</blockquote>

    6.季先生眼中的博士学位

     

    <blockquote>我为什么非要取得一个博士学位不行呢?......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的人,而一个平凡的人,如果没有金光闪闪的博士头衔,则在抢夺饭碗的搏斗中必然是个失败者。这可以说是动机之一,但是还有之二。我在国内时对某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留学生看不顺眼,窃以为他们也不过在外国炖了几年牛肉,一旦回国,在非留学生面前就摆起谱来了。但自己如果不也是留学生,则一表示不平,就会有人把自己看成一个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的狐狸。我为了不当狐狸,必须出国,而且必须取得博士学位。......多少年来,博士头衔就像一个幻影,飞翔在我的眼前,或近或远,或隐或显。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这使得我时而兴会淋漓,时而又垂头丧气。一个平凡人的心情,就是如此。</blockquote>

    7.山中逸趣

    <blockquote>到了夏天,雨季来临,哥廷根的雨非常多,从来没听说有什么旱情。本来已经碧绿的草和树本,现在被雨水一浇,更显得浓翠逼人。整个山林,连同其中的草地,都绿成一片,绿色仿佛塞满了寰中,涂满了天地,到处是绿,绿,绿,其他的颜色仿佛一下子都消逝了。雨中的山林,更别有一番风味。连绵不断的雨丝,同浓绿织在一起,形成一张神奇、迷茫的大网。我就常常孤身一人,不带什么伞,也不穿什么雨衣,在这一张覆盖天地的大网中,踽踽独行。除了周围的树木和脚底下的青草以外,仿佛什么东西都没有,我颇有佛祖释迦牟尼的感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了。</blockquote>

    8.战争的残酷

    <blockquote>上面的被炸的楼房倒塌下来,把地下室严密盖住。活在里面的人,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是什么滋味,......轰炸一频繁,原来在外面的亲属说不定自己也被埋在什么地方的地下室,等待别人去挖尸体了。他们哪有可能来挖别人的尸体呢?但是,到了上坟的日子,幸存下来的少数人又不甘不给亲人扫墓,而亲人的墓地就是地下室。于是马路两旁高楼断壁之下的地下室外垃圾堆旁,就摆满了原来应该摆在墓地上的花圈。......据说地窖里的老鼠,由于饱餐人肉,营养过分丰富,长到一尺多长。德国这样一个优秀伟大的民族,竟落到这个下场。</blockquote>

    <blockquote>在柏林,一座大楼上面几层被炸倒以后,塌了下来,把地下室严严实实地埋了起来。地下室中有人在黑暗中赤手扒碎砖石,走运扒通了墙壁,爬到邻居的尚没有被炸的地下室中,钻了出来,重见天日。然而十个指头的上半截都已磨掉,血肉模糊了。没有这样走运的,则是扒而无成,只有呼叫。外面的人明明听到叫声,然而堆积如山的砖瓦碎石,一时无法清除。只能忍心听下去,最初叫声还高,后来则逐渐微弱,几天之后,一片寂静,结果可知。</blockquote>

    <strong>季羡林先生简介</strong>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strong>PS,也是我的祖籍</strong>)。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strong>先生自述</strong>

    <blockquote>我生于辛亥革命那一年的夏秋之交,距离10月10日,只有一个月多一点。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当过大清皇帝的臣民,大概也算是一个"遗少"吧。......我三岁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对此毫无所知。对于五四运动,所知也不多,只对文言改白话觉得新鲜而已。在小学和初中时期,跟着大孩子游行示威,焚烧日货和英货,情绪如疯如狂。高中时期,国民党统治开始,是另一种群魔乱舞,是国民党内部的群魔。大学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蠢蠢欲动。"九一八事变"以后,我曾随清华同学卧轨绝食,赴南京请愿。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蒋介石。留学时期,"七七事变"发生,半壁河山,沦于外寇铁蹄之下。......如此度过了八年。......大战终于结束。我在瑞士待了将近半年,费了千辛万苦,经法国、越南回到祖国。在狂欢之余,灾星未退,又在通货疯狂膨胀中度过了三年,终于迎来了解放。在更大的狂欢之余,知道道路并不是总有玫瑰花铺地,有时难免也有狂风恶浪。就这样,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直活到了今天,垂垂老矣。</blockquote>

  • 假如现在是黎明 ——读《血色黄昏》

    作者:肖陀先生 发布时间:2016-05-13 09:49:33

    如果有人问我当代哪部文学作品最值得阅读,我会推荐老鬼的《血色黄昏》,丝毫不带犹豫。

    每个具有文化自觉的中国人都应该去读一读这部小说。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多好,相反,虽然几易其稿,其文字最多也只能用“通顺与工整”来形容;亦不是因为这本书的艺术性有多强,它的内容极为平实,偶尔还插些生硬的议论和抒情,仿佛不像职业作家所写。

    它的阅读价值无可取代,是因为我们几乎读不到除它之外的真实历史,还有历史留下的层层拷问:人,究竟是什么,离“非人”有多远。

    说到底,《血色黄昏》不过是披着小说之皮的纪实文学而已。作者用五十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内蒙知青的生活史,以及主人公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后的屈辱史与抗争史。字字滴血,句句泣泪。作者赤裸裸地告诉我们,这是他个人的青春自传,几乎不带任何夸张的笔调。那些荒谬绝伦的人性之恶全是真实发生的,是实有的恶,是以无知之名肆虐的恶,是龟缩在权利神化之内的恶。

    他在扉页上这样写道:“它算不上小说,比起那些纤丽典雅的文学艺术品,它只能算是荒郊野外的一块石头。”

    但这块石头仍然能够砸中我的心,并且足以保持长久的疼痛。

    我想,一个具备最基本文化良知的中国人,在阅读这些文字时都会感到疼痛。然而,我所以为的具备最基本文化良知的人,可能并不在多数。这大概是疼痛之余的更深层次的悲哀。

    在那段岁月中,只要有人将发生的事情一字不漏记录下来,就足以震惊世界。因为任何天才型的小说家,包括奥威尔在内,也勾勒不出那种荒谬粗暴血腥的情节——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这些事件完全超越了小说的界限。说的残忍一些,它实在比小说更“精彩”。

    老鬼只是描写了冰山一角,毕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活只是知青生活和文化大革命的缩影。但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负重已足够他一辈子去舔尝咀嚼悔恨反思。因此,《血色黄昏》缺乏一种所谓作家的笔调,就像一个有满肚子话要说的人在急不可待地倾诉,一个饿极了的人在狼吞虎咽……

    在我以为,在急不可待和狼吞虎咽之间产生的文字才是真的文学,它根本没空顾及所谓的梗,根本无意去讨好任何人的阅读情趣,它只是要奔涌出来倾泻出来,否则就不知该如何活下去面对将来的生活。

    事实上,描写知青的文学作品非常多,其中许多文字也非常优秀。我所读过的就有李锐、张承志、王小波、莫言等人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有所谓的伤痕文学和寻根文学,亦是逃不离这个主题。然而,这些作品大都含了文人的酸气,或含糊其辞,或粉饰太平,或感伤追忆,甚至有部分作品还以“燃烧青春”之名企图抹灭历史留下的血泪。

    印象当中还有一部叫作《天浴》的电影,讲述了知青的非人境遇,也是极好的。但被禁了(据说有少儿不宜的镜头)。我亦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被禁了的文字与影像。这大概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疼痛之余的更深层次的悲哀。

    与虚构作品相比,关于文革的真实记录少得可怜(当然,我没有刻意去搜集过)。如果说那段历史足以让人震惊,那么,中国人回避那段历史的态度则叫人绝望。要知道,它离我们才四十多年,只不过是人的半辈子。许多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还健在,仍然还有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在字字滴血,但我们一步跨进了二十一世纪,年轻人能够对着韩星疯叫,能够凑钱买iphone,能够在霸道总裁与历史穿越的网络小说中流连忘返,却根本不知道四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也没有兴趣知道,更没有渠道知道。

    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谈论奥斯维辛和古拉格群岛,但到如今唯一一座文革博物馆是一位老人私建,可能已是风雨飘摇。没有任何官方的统计数据,亦少有(并非没有)所谓的专家去认真研究,甚至谈论这段历史还得遣词造句生怕隔墙有耳,这就是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良知!

    当我们指责日本人不懂反省的时候,有多少人可曾对照过这段历史?

    与此相比,《血色黄昏》能够顶着小说之名,以个人自传的真实姿态最终出版且能被我们所阅读,实在是一件幸事(许多人大概会以此引证我们的时代还不算坏)。这就是阅读它的价值所在。

    作者面对这部小说的态度,其实质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说得更通透些,是用极为复杂的思辨总结过去自己所做所思所遇的态度——“他曾是那样无知的少年,曾遭遇过那么多非人的待遇,但那些都是真实发生的,是那些才塑造了今天的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我。”

    谈及内容。说实话,我极不喜欢文中的主人公。且看他的所作所为,小小年纪为了去越南,写父亲的大字报,拆自己的家,骂自己的妈,将亲姐姐捆绑起来,嘴里塞上臭袜子。后为了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带着一帮同学徒步去内蒙古,在内蒙古草原上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抄牧农的家,将一个老牧农打得奄奄一息。这个愣头青般的人物性格冲动,行事鲁莽,刚愎自用,如果不是八年反革命分子的际遇,还不知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用“刚正不阿”去形容主人公的性格,实在有些片面了。他是那种典型的被洗脑但对现实一无所知的存在。

    这样的人物,如果上头一声令下说,为了革命你给我去死。他就会去死。这估计是当年红卫兵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在老鬼的另一部书《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中就有这样的事实:这些所谓的烈士,其实是一群在上头不负责任的命令下白白送死的孩子!他们所有人无一例外都以为自己是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那个时代,有无数“自愿”做炮灰的孩子毫无价值地死去,仅仅是因为一道荒唐的命令,一次过激的革命行动,甚至仅仅是一次恶意的煽动。那是一场可怕的洗脑运动,是专门针对孩子的洗脑,是把孩子变成恶魔的洗脑。最可怕的并非作恶,而是发自内心地以为所有的恶皆是正义。一旦最基本的审美被颠倒,人间就可成为炼狱。事实证明,洗脑这种事并不需要多大的技巧,也不需要多长的时间,需要的只是众人的沉默与屈从。

    孩子是最宝贵的资源。但孩子也是最可利用的资源!

    趁着孩子脑袋一片空白,在他们头脑当中注入宗教的神化的爱国的狭隘民族及暴力合法化的毒素,以期他们能长出毒花,达成统治者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把戏并没有随着文革结束而结束。

    对孩子洗脑是天底下最无耻的事。对孩子洗脑的人和组织也是天底下最无耻的。

    但孩子总归要长大。不管他们曾经为了理想信念六亲不认也好,手足相残也好,总会有一部分人长大后会醒悟会发问会去寻求答案,过去的经历迟早会在他们心里留下伤痕和阴影。但没人替他们的伤痕与罪恶感负责。从这个角度说,《血色黄昏》不仅是作者的控诉,亦是作者的发问与忏悔。

    谁替那段历史负责?

    除了轻描淡写地回避,实在找不到这方面的证据。

    文革并不仅是单纯的洗脑,它还有直接赤裸裸的伤害。这个过程可以这样形容:一群天真的孩子在灌满了理想信念后斗志满满,意气纷发,随后他们像刚出炉的面包那样被送进社会送进农村送进草原。

    但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而是丧失了理性的社会,是把无知当作骄傲资本的社会,是表面革命路线实质男盗女娼的社会。正如《血色黄昏》所描述的那样,那些所谓兵团组织的领导者几乎全是一群衣冠禽兽,这群知青以为是为了服务工农献身革命,实质是羊入虎口。尤其是那些来自城市的水灵灵的全身有肥皂香味的知青少女……

    我至今仍然记得《天浴》中,女主角为了能够回乡,不惜一次次和所谓“干部”上床的镜头。《血色黄昏》中也描写了这样的干部,为了养生,每天必须有女娃陪着睡觉。同时也描写了这样的女知青,为了能够入党,毅然决然地脱下了衣服。

    中国人的性表面上和道德挂勾,实质上一直都和金钱权利挂勾,同时也和政治挂勾。除此之外,都自觉不自觉地装出一副性冷淡的模样以彰显自己的高尚。

    既然没人能够统计文革究竟死了多少人,那就更没有人去统计在文革中究竟有多少女知青被强奸被欺辱了。但我们可以这样去推算,就算我们这个时代依然还有官员拥有100多位情人,那么在那个毫无法治的时代究竟会有多少兽性爆发?

    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这帮衣冠禽兽几乎没有文化,有些甚至大字不识一个,粗鄙得很,但他们仍然是“合格的”政治家:能够在台上慷慨陈辞,能够发动群众,甚至能够让知青相互检举,其手段和反间谍特工并无二异。他们手上拥有生杀大权,能够轻易给任何人定罪,和他们相比,清朝的文字狱实在是小菜一碟。他们能够知道你私底下的任何埋怨,并且将你的埋怨上纲上线(比如你说江青以前是个演电影的,比如你说毛泽东有些事情做得也不太对,比如你偷偷地看毛泽东选集以外的书,甚至你在告密时复述了一遍别人的反革命言论也能够成为一种罪),轻易就能达到反革命的高度,将你关牛棚,将你五花大绑背后插上反革命名号以无产阶段专政的姿态来污辱你批判你整死你。他们能够利用你的恐惧让你揭发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人,并且深信对方早就背叛你了。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之间还有帮派利益之争,会根据你在帮派中的站位来决定你的境遇。有时一位指导员失势了,轮到另一位连长上台,结果下边的人跟着风水轮流转……

    他们甚至有一种奇异的能力,能够将上台讲述革命和床上按住女知青这两种行为和谐地统一起来,丝毫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这种人亦未随着文革消亡而消亡。

    你能想像吗?一种是觉得谈恋爱就是耍流氓的二十岁不到的知青。一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所谓兵团“领导”。将两种人混在一起,再铸上一圈围墙,会发生什么事情?

    冲动鲁莽而不知世故的主人公自然会成为领导者的眼中钉,于是“上头”用尽各种手段,将他定成了反革命分子,从而遭受了八年的屈辱。这八年的时间构成了《血色黄昏》的全部内容:遭到朋友的背叛与检举,遭到所有人的离弃并从中感知到了人情冷暖,遭到放逐一个人在荒天野地生活甚至因为独处太久丧失了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求救母亲却遭到母亲义正辞严的拒绝,遭到恶意的殴打,可谓众叛亲离,形影相吊。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作者所描述的性压抑。这种性压抑与兵团的荒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即使如此,主人公或者说作者本身依然是幸运的。

    因为他是著名作家的后代(母亲是《青春之歌》作者杨沫),因为他能够让周恩来亲自动笔解救。而无数家境没有关系的知青又如何呢?

    或者肉体死去,或者精神死去。

    对于作者来说,那并非一段历史,而是实有的恶梦。对于我们这些文革后出生的人来说,那段历史又意味着什么?

    我一直相信,我们可以回避历史甚至扭曲历史,但仍然无法消除历史留下的影响。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向我们展示了那段历史本身,而是告诉我们,那段历史带来我们的“意义”——文革的幽灵并没有灭亡,它还在黑暗处盯着我们。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还可能堕入黑暗之中。

    当我们以为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一切都不再闭塞时,历史也许会可笑地颠倒一回。能够拯救我们的绝非互联网以及黑科技,而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的孩子对生命、人性和自由的尊重。没有这样的尊重,互联网也能够轻易被切断,即使不被切断,亦只能让你打游戏说段子写网文看你能够看的新闻。没有这样的尊重,颠倒是非黑白扭曲人性善恶的事件还会作为普通日常发生。

    只要这世界还有神化统治者的现象存在,文革就不会灭。

    只要这世界还对孩子进行洗脑对大多数人进行愚化,文革就不会灭。

    只要这世界还有人有能力阻碍或混淆视听,文革就不会灭。

    只要这世界缺乏文化良知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昧着良心歌功颂德或风花雪月,文革就不会灭。

    文革的本质是一场社会人性恶化的爆发。它并不源于某个人,它亦不会灭于某个人。文革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夜郎自大的民族日益腐化的集中体现,一旦条件成熟土壤合适,再次来临亦不为怪。

    以前我曾写信给钱理群先生,提到未来如果有人能够总结中国二十一世纪前期的所谓历史,希望能够用“后文革时代”这样的定名。钱老师亦同意我的看法——请记住,我们都是活在后文革时代的人物,文革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但这总结不是钱老师以及我所能做的。未来,希望未来总是好的。假如未来真的并不如预期那般美好,就请救救我们的孩子,别让他们走我们的路,给他们开启一个好的有尊严的黄昏,假如现在是黎明。

    建平

    写于2016年5月12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小说多(579+)
  • 少量广告(438+)
  • 章节完整(215+)
  • 收费(484+)
  • 排版满分(677+)
  • 格式多(379+)
  • 内涵好书(253+)
  • 体验还行(126+)

下载评价

  • 网友 焦***山: ( 2024-12-30 07:14:08 )

    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4-12-20 11:41:4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师***怡: ( 2025-01-08 00:49:2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融***华: ( 2025-01-08 12:11:0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仰***兰: ( 2024-12-25 17:54:45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冷***洁: ( 2025-01-05 03:40:4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康***溪: ( 2024-12-12 20:25:52 )

    强烈推荐!!!

  • 网友 屠***好: ( 2024-12-25 23:38:27 )

    还行吧。

  • 网友 蓬***之: ( 2025-01-03 09:01:31 )

    好棒good

  • 网友 国***舒: ( 2024-12-19 15:29:0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汪***豪: ( 2025-01-04 09:40:4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宫***凡: ( 2024-12-21 05:00:1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瞿***香: ( 2024-12-28 14:59:5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权***波: ( 2025-01-03 21:58:2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