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会计——(考前冲刺模拟试卷)经科版2008CPA考试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8:51

会计——(考前冲刺模拟试卷)经科版2008CPA考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会计——(考前冲刺模拟试卷)经科版2008CPA考试精美图片
》会计——(考前冲刺模拟试卷)经科版2008CPA考试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会计——(考前冲刺模拟试卷)经科版2008CPA考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587276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6
  • 页数:105
  • 价格:7.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8:51

内容简介:

《会计(经科版2008年CPA考试考前冲刺模拟试卷)》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PA考试辅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写作老师均为有多年CPA考试辅导经济的专家,在会计辅导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经济丰富,全国闻名。


书籍目录:

经科版2008年CPA考试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会计》(一)

《会计》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经科版2008年CPA考试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会计》(二)

《会计》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经科版2008年CPA考试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会计》(三)

《会计》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经科版2008年CPA考试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会计》(四)

《会计》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附件:二○○八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答题卡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购正版书,超值回报!随书获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2008CPA辅导专用优惠卡一张,使用该卡可免费开通2008年CPA辅导基础班课程1-5门;要享受辅导书网上免费答疑;下载模拟试题1套。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会计(经科版2008年CPA考试考前冲刺模拟试卷)》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PA考试辅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写作老师均为有多年CPA考试辅导经济的专家,在会计辅导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经济丰富,全国闻名。


精彩短评:

  • 作者:多多开花了吗 发布时间:2020-06-10 11:20:05

    感情充沛得吓人以至于我以为是什么儿童睡前故事读本

  • 作者:哦多多 发布时间:2024-01-02 16:18:33

    无趣

  • 作者:陌上歌 发布时间:2015-12-16 01:58:19

    感觉作者带有一种美国的自豪感,现在看来她的那些预测都错了。而且她举得那些例子,邓文迪,宋美龄什么的,都是以自己的感觉去猜测。感觉都特别搞笑。

  • 作者:山茶书苑 发布时间:2024-03-03 16:12:36

    绝了!拼音学习新玩法,让孩子们轻松get技能

  • 作者:热爱小可的诺粉 发布时间:2022-11-02 13:17:06

    救命救命,我已经彻底爱上徐涛了,好想嫁给他!(doge)

  • 作者:神威 发布时间:2012-03-07 07:43:40

    应该不是古龙自己作品,标准老牌武侠,中规中矩,好在剧情紧凑,骂着娘看完,也还马马虎虎吧


深度书评:

  • 试分析李世民推倒魏征墓碑的原因

    作者:夏日的雨 发布时间:2017-05-13 21:13:08

    李世民推倒魏徵墓碑的原因,史书上说了两件事,一是魏徵向李世民推荐的两个人,杜正伦和侯君集都出事了,牵涉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所以李世民怀疑魏徵有结党的嫌疑;另外就是把前后谏诤李世民的语录抄送给史官褚遂良。显然,这两件事都犯了李世民的忌讳,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前者触犯了李世民的敏感神经。只是觉得之前李世民对魏徵信任有加,却在他死后不到半年就推倒其墓碑,前后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感觉比较突兀。确实,如果孤立的来看这件事情,确实有一些让人不解,但如果我们从更深更广的背景去分析它,就不难理解太宗何以会对魏徵态度急转直下了。

    魏徵推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出了问题,让李世民怀疑魏徵结党。这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荐人魏徵本人有巨大的政治能量,并非泛泛之辈,所以才会引起李世民的猜疑。试想,若魏徵只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李世民会有如此反应吗?第二则是被推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二人也在彼时的政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第三当然是李世民对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定位了。显然,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让李世民联想到了玄武门之变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对他的心理冲击很大。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你联系前后史实所作的推测。对此,我后面会给出证据加以论述。

    首先我们来看看魏徵。总的来说,魏徵在这件事上受到怀疑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魏徵本人做事不会避嫌,不存行迹,容易引人注目。为什么怎么说呢?其实,太宗一朝,推荐的人出了问题的并不止魏徵一人,何以唯独魏徵受到怀疑呢?我们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加以对比分析。

    《旧唐书·李世勣列传》云: 勣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于将士。初得黎阳仓,就仓者数十万人。魏徵、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皆游其所,一见于众人中,即加礼敬,引之卧内,谈谑忘倦。及平武牢,获伪郑州长史戴胄,知其行能,寻释于竟,推荐咸至显达,当时称其有知人之鉴。

    《旧唐书·张亮列传》云: 张亮,郑州荥阳人也。大业末,李密略地荥、汴,亮杖策从之,未被任用。属军中有谋反者,亮告之,密以为至诚,署骠骑将军,隶于徐勣。及勣以黎阳归国,亮颇赞成其事,乃授郑州刺史。会王世充陷郑州,亮不得之官,孤军无援,遂亡命于共城山泽。后房玄龄、李勣以亮倜傥有智谋,荐之于太宗,引为秦府车骑将军。渐蒙顾遇,委以心膂。

    是李世勣同魏徵、杜正伦、张亮等人私交都很好,而且都曾向李世民推荐过他们,而杜正伦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李世民也因此怀疑魏徵阿党,张亮后来更是涉嫌谋反被诛,但一贯敏感的李世民却没有怀疑过李世勣阿党, 为什么?不正是因为李勣一贯谨慎小心,远避嫌疑吗?

    《资治通鉴》记载太宗临终前对李勣的安排是这样的: 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资治通鉴》记载李勣临终前对自己的弟弟李弼的嘱托的: 谓弼曰:"我似得小差,可置酒以申宴乐。"于是堂上奏女妓,檐下列子孙。宴罢,谓弼曰:"我自量必死,欲与汝一别耳。恐汝悲哭,诳言似差,可未须啼泣,听我约束。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儿破家荡尽。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

    李勣的小心谨慎,远避嫌疑由此可见一斑。

    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说魏徵不会避嫌,不存行迹,容易引人注目,有根据吗?有,请看下文。

    《旧唐书·魏徵列传》云: 其年(贞观元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

    是魏徵十六年前就被控告阿党了。虽然查无实据,但御史大夫温彦博向太宗上奏,认为魏徵须存形迹,以避嫌疑。然而魏徵被责后,却并不“领情”,而是高调的,义正辞严地讲了一番大道理。可以想见,虽然当时李世民是瞿然改容称悔,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后再回忆起此事,难免会有猜疑。魏徵既然不存行迹,不会避嫌,那么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后,魏徵昔日高调力荐杜正伦和侯君集的往事自然让太宗起疑。

    这里,笔者再举一个同时代的例子加以对比分析。

    唐朝名将,卫国公李靖在太宗一朝也曾两次被诬陷,那么,他是如何应对的呢?

    《新唐书·李靖列传》云: 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禽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帝因大赦天上,赐民五日酺 。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帝召让之,靖无所辩,顿首谢。帝徐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曰:"向人谮短公,朕今悟矣。"

    《旧唐书·李靖列传》纪李靖征吐谷浑事,云: 初,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以后军期,靖薄责之,甑生因有憾于靖。及是,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告靖谋反。太宗命法官按其事,甑生等竟以诬罔得罪。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是李靖两次被控告,都是查无实据的诬告。第二次高甑生为泄私愤,竟然诬告李靖谋反,企图致其于死地。但我们看到,李靖对这两次诬告并未做任何辩解,只是更加谨慎小心了,到最后是阖门自守,杜绝宾客。显然为了是远离朝政纷扰,远避嫌疑以保全自身。

    《新唐书·李靖列传》传末云: 子德謇嗣,官至将作少匠,坐善太子承乾,流岭南,以靖故徙吴郡。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李靖“阖门自守,杜绝宾客”的意义了。若非李靖杜绝宾客,谨小慎微,那么李靖父子恐怕就是另一个结局了。李靖之子李德謇也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要不是李靖一向谨慎小心,持身中正,不涉党争,想必李世民也会怀疑李靖牵涉其中吧。由此可见,李靖能远离这场政治风暴,保住其子李德謇,靠的正是他的谨小慎微,远避嫌疑,这在这点上,他和李勣倒是很相似。

    所以,我推测,正因为魏徵不会避嫌,高调力荐杜正伦和侯君集二人,又与他们私下过往甚密(从前引李勣列传可知,杜正伦与魏徵很早就相识,加之贞观元年时任尚书右丞的魏徵就向太宗推荐杜正伦,杜正伦因此被拔擢为兵部员外郎,二人同在尚书省共事,又是老相识,想来私下过往应该比较频繁;侯君集自贞观四年后,先后以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参议朝政,而魏徵自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议朝政,不久又检校侍中,开始主持门下省的政务,二人既几乎同时任职中枢,参议朝政,魏徵又称赞侯君集兼资文武,可出将入相,想来私下往来亦必不少,才会有如此推荐),这才引起了李世民的猜疑。

    二是魏徵本人拥有巨大的政治能量,他牵涉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让太宗事后细思极恐。

    怎么说呢?武德年间,魏徵显示其拥有纵横捭阖,招揽分合政治势力的惊人才干,也给他当时的政治对手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是劝降徐世勣

    瓦岗军领袖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到长安降唐。李密败后,黎阳总管徐世勣尚为其拥众, 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可见李密虽败,瓦岗军在山东的政治军事势力犹在。一时未有所属的徐世勣在当时自然成为各方政治势力争取拉拢的目标,盖唐据关中、郑有河南、夏居河北,成鼎足之势,徐世勣之向背实具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好魏徵随李密降唐后,久不见用,于是主动请缨,赴黎阳劝降徐世勣。我们知道魏徵与徐世勣是旧相识,而且私交都还不错,而魏徵尤属意纵横之说,如苏秦、张仪之流,长于纵横捭阖。于是,在魏徵的劝说下,徐世勣最后决定降唐。自此之后,魏徵在政治上开始崭露头角。

    第二件事是为太子李建成先后争取到了地方实力派,幽州总管罗艺以及手握兵权的皇室宗亲庐江王李瑗的支持。

    武德年间。随着军功的不断积累,李世民的政治野心日渐膨胀,逐渐有了取太子建成而代之的强烈欲望,而多次领军出征也给了他结交党羽,培植私人势力的机会。以李世民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以山东豪杰为中坚力量的天策府(或秦王府)集团,对李建成的东宫地位构成了严重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魏徵和王珪建议李建成带兵征讨刘黑闼,并乘机结交山东豪杰以自固。李建成采用了魏徵“剿抚兼用”的方略,很快便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当然,之后更重要的是乘机结交山东豪杰以自固。其中,曾配合李建成夹击刘黑闼的幽州总管罗艺无疑是是魏徵要招揽的头号目标。

    这里我们要讲讲罗艺在唐初政局中的地位。武德元年,割据幽州的罗艺先后拒绝了窦建德、高开道等各方势力的招揽,归附唐朝,被唐高祖李渊封为燕王,赐姓李,任幽州总管,成为手握重兵的地方实力派。我们知道,幽州历来都是出精兵的地方,尤其是骑兵甲天下。汉光武帝能得天下,吴汉征发的幽州十郡突骑功不可没。罗艺本人骁勇善战,精于骑射,颇有军事才能,其麾下的薛万均、薛万彻、薛万淑、薛万备四兄弟更是骁勇绝伦,善于指挥骑兵突击陷阵的猛将;其次,前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幽州都是隋朝大军出发的前进基地,所以幽州这个地方储备了大量粮草,攻城器械,兵器盔甲等军备物资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是说,罗艺麾下是一支能征惯战的劲旅,其所据有之幽州更兼战略地位重要,粮草军械充足。幽州集团势力如此雄厚,无怪乎唐高祖李渊会对罗艺如此宠异。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武德五年八月条云:,辛亥,以洺、荆、交、并、幽五州为大总管府。

    可见幽州战略地位之重要。而这五大总管府中,至少有三大总管府是支持东宫的,洺州总管庐江王李瑗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他与荆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一样,是当时少数几位掌握兵权的李唐皇室宗亲。后来,罗艺调入京师,代替他坐镇幽州的正是庐江王李瑗。玄武门之变后,庐江王李瑗和泾州总管罗艺很快便反了,足以证明他们都是东宫的人。《新唐书·宗室列传》云: 庐江郡王瑗字德圭。武德时,例王,累迁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更为幽州都督。时隐太子有阴谋,厚结瑗。太子死,太宗令通事舍人崔敦礼召瑗,瑗惧有变。君廓内险贼,欲以计陷瑗而取己功,即谓瑗曰:"事变未可知,大王国懿亲,受命守边,拥兵十万,而从一使者召乎?且赵郡王前已属吏,今太子、齐王又复尔,大王势能自保邪?"因泣。瑗信之,曰:"以命累公。"乃囚敦礼,勒兵,召北燕州刺史王诜与计事。

    王君廓谓庐江王李瑗拥兵十万,更可见幽州总管府甲兵之盛。

    而并州总管府一直都是齐王李元吉的势力范围。晋阳起兵后,李元吉便留守太原, 便宜行事 ,授并州总管。太子李建成相继得到地方实力派,幽州总管罗艺和手握重兵的皇室宗亲庐江王李瑗的支持,势力大增。我想,其中魏徵纵横捭阖的功劳自必不少。

    至于魏徵是如何替李建成拉拢罗艺的,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但我推想魏徵肯定费了不少心思。为什么这么说呢?罗艺归附唐朝,温彦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旧唐书·温彦博列传》云: 及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幽州归国,彦博赞成其事,授幽州总管府长史。

    而温彦博的哥哥温大雅正是秦王李世民的党羽,要拉拢罗艺归附东宫,绝对是一个有难度的工作。再者,李世民早有夺嫡之志,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后,便利用自己控制陕东道大行台的优势大肆结交山东豪杰,在洛阳停留近两个月之久。此事后来曾被齐王李元吉用来大做文章,向高祖李渊控告李世民图谋不轨。但李世民野心勃勃,岂会就此收手,之后为了对抗东宫,李世民又派心腹张亮之洛阳招揽山东豪杰以扩充势力。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手握重兵,实力雄厚的罗艺肯定也是秦王党招揽的重要目标,而且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双方还曾经协同作战。也就是说,招揽罗艺,秦王党一方实际上是占有先机的,但最终罗艺被招揽到了东宫麾下,可见魏徵纵横捭阖之能。

    魏徵替太子李建成成功争取到罗艺和庐江王李瑗的支持的支持,使得东宫在地方势力上开始占据上风。我们知道,李世民的秦王府以山东人为主,洛阳更是李世民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李世民在京师长安不利的情况下,曾试图前往洛阳对抗东宫。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还抽调温大雅、屈突通、张亮等三人镇守洛阳,以备不测。试想,如果有朝一日秦王党果真以洛阳对抗东宫,那么幽州军便可与关中军夹击洛阳,一如之前燕王罗艺两度帅军南下配合唐军主力征讨刘黑闼一样。不仅如此,为了对抗猛将云集的秦王府,李建成将原属幽州的骁将薛万彻等人调入东宫, 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 ,大大增强了东宫的武力。后来玄武门之变,薛万彻率领的东宫卫队一度让秦府军非常狼狈,难以抵挡。当然,秦王党对幽州集团的争取,也并非一无所得,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均就被招揽到了秦王府麾下,而且还被安插到了玄武门禁军的位置上,结合两唐书房玄龄本传谓房玄龄“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的记载,大致可以推断这是出自房玄龄的大手笔。

    第四件事是玄武门兵变后,替太宗赴河北安抚东宫、齐王府旧部。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庐江王李瑗和泾州总管罗艺很快便反了,虽然他们很快就失败了,但包括幽州在内的整个河北地区还有大量效忠于太子和齐王的旧部。太子、齐王在玄武门兵变中被杀,庐江王李瑗和泾州总管罗艺谋反兵败,都让他们高度紧张,不自安,随时可能联合起来谋反。

    《旧唐书·宗室列传》云: 时隐太子建成将有异图,外结于瑗。及建成诛死,遣通事舍人崔敦礼召瑗入朝,瑗有惧色。瑗乃囚敦礼,举兵反。召北齐州刺史王诜,将与计事,兵曹参军王利涉说瑗曰:"王不奉诏而擅发兵,此为反矣。须改易法度,以权宜应变,先定众心。今诸州刺史或有逆命,王征兵不集,何以保全?"瑗曰:"若之何?"利涉曰:"山东之地,先从窦建德,酋豪首领,皆是伪官,今并黜之,退居匹庶,此人思乱,若旱苗之望雨。王宜发使复其旧职,各于所在遣募本兵,诸州倘有不从,即委随便诛戮。此计若行,河北之地可呼吸而定也。然后分遣王诜北连突厥,道自太原,南临蒲、绛;大王整驾亲诣洛阳,西入潼关。两军合势,不盈旬月,天下定矣。"瑗从之。

    《新唐书·魏徵列传》云: 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巢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徵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

    可见河北地区,建成、元吉旧部不少,加之窦建德、刘黑闼的旧部也是蠢蠢欲动,若处置不当,俨然火药桶一般的河北地区势必再次爆发大规模叛乱。窦建德兵败后,刘黑闼以为其报仇为号召,半年之内便悉复建德旧境;李世民洺水大捷后,刘黑闼得突厥之助,很快又卷土重来,席卷河北大部,皆是前车之鉴。魏徵不负太宗所托, 释放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以此为示范,成功地安抚了河北地区的建成、元吉旧部,稳定了河北局势。

    综上所述,魏徵长于纵横捭阖之术,善于为人主招揽分合政治势力,是一个拥有巨大政治能量的重要人物。现在,这样的人物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能不触碰李世民的敏感神经吗?如史家陈寅恪所论,魏徵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有联合山东文士和关陇武力集团之嫌疑,自是犯了太宗的忌讳。

    第三是魏徵建议以侯君集独掌诸卫兵权更加深了太宗的猜疑。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贞观十七年七月丙子条云: 初,魏征尝荐正伦及侯君集有宰相材,请以君集为仆射,且曰:"国家安不忘危,不可无大将,诸卫兵马宜委君集专知。"上以君集好夸诞,不用。及正伦以罪黜,君集谋反诛,上始疑征阿党。又有言征自录前后谏辞以示起居郎褚遂良者,上愈不悦,乃罢叔玉尚主,而踣所撰碑。

    是魏徵不只是认为侯君集才兼文武,可出将入相,还建议以侯君集独掌诸卫兵马大权。虽然李世民没有听从,但此时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太宗回想此事,难道不会感到后怕吗?当年(武德九年),他李世民凭着豢养的八百死士孤注一掷,夺取了最高权力,若果真采纳了魏徵的建议,让侯君集独掌诸卫兵马大权,那他李世民能当唐高祖李渊第二就算他走运了。

    接下来,我们讲讲杜正伦和侯君集二人。杜正伦出身山东寒族,以秀才入仕。他是秦王府学士,贞观元年,经魏徵举荐, 擢兵部员外郎,后累迁中书侍郎, 兼太子左庶子,参典机密。后来,杜正伦因漏泄太宗语于太子被贬为谷州刺史, 再贬交州都督;后因牵涉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流放驩州。杜正伦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引起李世民对魏徵的猜疑,我认为主要与杜正伦所处的位置有关。

    杜正伦时任中书侍郎,为中书省的副长官,参典机密,是位高权重的人物。我们知道,中书省是起草诏命的机构,所以许多军国大事的决定处置都是中书省最先与闻,杜正伦任中书侍郎,所闻的皆是机密的军国大事。

    《新唐书· 岑文本列传》云: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曰:"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

    可见中书侍郎一职寄任之重,专典机要绝非虚言。

    杜正伦既然能将太宗的话漏泄给太子李承乾,那么他会不会将更多的机密泄露给太子甚至其他人呢?显然,李世民已经不再信任杜正伦了,而且这已不是李世民第一次因中枢大臣漏泄禁中语而大发雷霆了。

    《旧唐书·高士廉列传》云: 贞观元年,擢拜侍中,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士廉以闻,士廉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旧唐书·王珪列传》云: (贞观)七年,坐漏泄禁中语,左迁同州刺史。

    是任门下省侍中的高士廉和王珪都因对机密之事处置不当而被贬,更何况是时任中书侍郎,参典机密的杜正伦呢?

    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后,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李世民发现太子李承乾打算效法自己,发动兵变挟持自己。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贞观十七年三月条云: 太子闻齐王祐反于齐州,谓纥干承基等曰:"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耳,与卿为大事,岂比齐王乎!"

    作为一个政治强人,李世民是绝不愿意重蹈其父李渊之覆辙的。如果参典机密的杜正伦把更多的机密泄露给太子,那李世民岂不是很危险吗?所以,当得知杜正伦牵涉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后,李世民才会将其流放驩州,更连带着对曾力荐他的魏徵起了疑心。

    至于侯君集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就更容易触碰李世民的底线了。

    侯君集是秦王府旧人,曾参与策划和实施玄武门之变,是太宗的心腹。太宗即位后,实封一千户,封潞国公,寻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十一月,接替名将李靖,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贞观十二年八月,改任吏部尚书。总所周知,唐初尚书省六部中以兵部和吏部两部最为重要。《册府元龟》论及二部云:开元以前,兵、吏尚书权位尤美,则宰相多所兼领。所以贞观年间,任兵部、吏部尚书者,其为宰相兼领,或为故相出任,或以本部尚书参议朝政而为宰相。在侯君集之前任兵部尚书的是杜如晦和李靖,任吏部尚书的是长孙无忌、杜淹、杜如晦、戴胄,绝大部分都是太宗最信任的秦王府旧人。侯君集能先后任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而且是历任兵部、吏部两部尚书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任兵部尚书近八年,吏部尚书四年半),可见太宗对他是信任有加。魏徵向太宗推荐侯君集的具体时间现已不可考,但综合魏徵推荐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而侯君集以贞观四年十一月,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而为宰相,可推知魏徵推荐侯君集的时间当在贞观四年十一月之前不久。由此推断,侯君集能久任兵部、吏部尚书,除了太宗因其是秦王府旧人信任有加外,魏徵的举荐也是重要原因。

    侯君集深得太宗信任,后因坐赃下狱而怀怨望,渐有谋反之意。对此,他的老师李靖和同学李道宗早有察觉。

    《新唐书·侯君集列传》云: 始,帝命李靖教君集兵法,既而奏:"靖且反,兵之隐微,不以示臣。"帝以让靖,靖曰:"方中原无事,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而求尽臣术,此君集欲反耳。靖为右仆射,君集为兵部尚书,同还省,君集马过门数步乃觉,靖语人曰:"君集其有异虑乎?"后果如言。

    《新唐书·宗室列传》云: 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耻为房(玄龄)、李(靖)下,官尚书,常郁郁不平。"帝曰:"君集诚有功,材无不堪,朕宁惜爵位邪?弟未及耳。不宜轻亿度,使自猜危。"既而君集反,帝笑曰:"如公素揣。"

    但太宗对李靖、侯君集二人的提醒不以为然,并未对侯君集起疑。原因很简单,疏不间亲,侯君集是太宗最亲近的心腹之一,而李靖和李道宗二人与侯君集相较,则明显与太宗疏远得多。此观李靖任兵部尚书仅一年半,升任尚书右仆射后,竟以颇值得怀疑的足疾逊位可知。不仅如此,太宗的另一心腹,秦王府旧人张亮都直接控告侯君集谋反了,太宗仍然不以为意,甚至都没让法司核实,待之如初。

    《旧唐书·侯君集列传》云: 君集自以有功于西域,而以贪冒被囚,志殊怏怏。十七年,张亮以太子詹事出为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亮曰:"何为见排?"亮曰:"是公见排,更欲谁冤!"君集曰:"我平一国,还触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因攘袂曰:"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亮密以闻,太宗谓亮曰:"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两人相证,事未可知。"遂寝其事,待君集如初。

    最后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李世民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已一直信任不疑的心腹侯君集竟然要拥立太子谋反,而且还是魏徵推荐的,更重要的是,魏徵还特别推荐他独掌诸卫兵马大权。细细想来,怎能不让太宗起疑?

    当然,最后影响太宗对魏徵态度转变的,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对其造成的巨大心理冲击。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四月条云: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佑)一弟(汉王李元昌),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

    自晋阳起兵以来,李世民以亲王之尊提调沙场,翦灭群雄,混一海内,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即位后从谏如流,励精图治,开创足为后世表率的贞观之治,又是何等的志得意满?此刻竟然做出如此可笑之举动,则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使太宗方寸大乱,郁郁寡欢于兹可见。

    同书同卷接着又记: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可见,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储之事触碰到了李世民的人敏感神经,让他回忆起了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之变那段手足相残,父子反目的伤心往事。当初,他正是通过血腥的宫廷武装政变杀死自己的兄弟,挟持自己的父皇才得以君临天下,今日他竟发现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嫡皇子正在重演历史,要他做第二个唐高祖,这真可谓是历史循环,报应不爽。因此,魏徵涉嫌拥立太子谋反才会让他如此愤怒。

    同书同卷接着又记: 初,上与隐太子、巢剌王有隙,密明公赠司空封德彝阴持两端。杨文幹之乱,上皇欲废隐太子而立上,德彝固谏而止。其事甚秘,上不之知,薨后乃知之。壬辰,治书侍御史唐临始追劾其事,请黜官夺爵。上命百官议之,尚书唐俭等议:"德彝罪暴身后,恩结生前,所历众官,不可追夺,请降赠改谥。"诏黜其赠官,改谥曰缪,削所食实封。

    更可见玄武门那段往事一直是太宗内心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魏徵推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无疑触碰了李世民最敏感的神经,当他回忆起玄武门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时,他怎能不疑心魏徵?正如我们看琅琊榜“金殿鸣冤”一节,当梅长苏揭露当年梁帝通过兵变才得以登基称帝之真相时,梁帝的反应几近癫狂;而小说冰火中的凯岩城公爵,西境守护泰温·兰尼斯特虽然一向都不待见自己的侏儒儿子,但当他得知猫姨绑架了小恶魔时,竟然冒着被鱼狼鹰三家联盟夹击的风险,毫不犹豫地对河间地用兵,原因何在?不正是因为猫姨的路面鲁莽行为触碰到了他最敏感的神经吗?

  • 晴耕雨读,书香温情

    作者:mailgc 发布时间:2015-01-25 22:35:23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愉快的找书体验(548+)
  • 无多页(626+)
  • 盗版少(622+)
  • 实惠(61+)
  • 内涵好书(243+)
  • 少量广告(122+)
  • txt(607+)
  • 引人入胜(287+)
  • 情节曲折(245+)
  • 傻瓜式服务(354+)
  • 推荐购买(80+)

下载评价

  • 网友 方***旋: ( 2024-12-21 14:20:28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游***钰: ( 2024-12-14 13:26:33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冯***丽: ( 2024-12-11 01:42:54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温***欣: ( 2025-01-04 20:13:13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康***溪: ( 2024-12-28 10:24:37 )

    强烈推荐!!!

  • 网友 冯***卉: ( 2025-01-03 23:59:30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曾***玉: ( 2025-01-07 11:15:55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郗***兰: ( 2024-12-30 23:42:17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瞿***香: ( 2025-01-08 14:27:3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丁***菱: ( 2024-12-15 12:57:46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