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父母读懂幼儿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权威专家点睛家教秘密,助力父母突破育儿困境
88个家教育儿实例,33个育儿新概念
父母的第一本智慧教养书
怎么才能让孩子听话?孩子敏感胆怯爱哭怎么办?孩子特别争强好胜、爱发脾气、任性又是怎么回事?父母真的懂得这些行为背后的幼儿心吗?成功教养的第一步究竟是什么?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这套书集结了0-6岁幼儿的各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以朴素的语言对儿童心里行为进行了条分缕析,告诉父母怎样才是*的教养方法。
书籍目录:
代 序 最佳教养方法是观心
第一篇 呵护幼儿心理健康
行为1 做游戏喜欢当弱者喜欢被保护
行为2 在家里保持沉默疑自闭
行为3 孩子需要感统训练吗?
行为4 孩子这段时间不开心
行为5 忽然不明原因哭闹着不愿去幼儿园
行为6 孩子遇到挑战就爱哭
行为7 女儿心事太重
行为8 孩子喜欢自言自语
行为9 孩子动不动就爱哭
行为10 孩子自尊心过强
行为11 孩子胆怯敏感怕失败
行为12 孩子早晚磨蹭急死人
行为13 喜欢摆弄自己身体
第二篇 培养良好习惯与个性
行为1 女儿乱涂乱画拆东西
行为2 孩子个性不活跃
行为3 儿子爱模仿小朋友
行为4 孩子太逆反了
行为5 孩子一到饭馆就兴奋而淘气
行为6 女儿迷上电脑
行为7 儿子自理能力退化
行为8 女儿特别害羞
行为9 孩子性子很急
行为10 孩子没有耐心坐不住
行为11 孩子做事慢吞吞
行为12 看电视没完没了
行为13 孩子表达能力很弱
行为14 孩子突然结巴了
行为15 孩子开始爱说瞎话
行为16 孩子爱当客人面表现自己
行为17 女儿特别爱使“小性儿”
行为18 女儿畏缩胆小
第三篇 父母育子养心与互动成长
行为1 儿子淘气老爸该如何做
行为2 孩子怕我,跟我不亲
行为3 爱人说我太过男性化思维
行为4 宝宝不听话爸爸唱黑脸
行为5 女儿喜欢跟爸爸疯
行为6 宝贝跟爸爸疏远
行为7 孩子专门与爸爸作对
行为8 孩子跟谁都只亲热一会儿
行为9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
行为10 搞怪孩子不服从大人
行为11 女儿与父亲是死对头
行为12 叫孩子多少声都不理你
行为13 孩子总是无理取闹
行为14 女儿爱生气情感易对抗
行为15 孩子总跟大人乱发脾气
行为16 孩子下楼玩就不愿回家
作者介绍:
鲁杰,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幼吾幼儿童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儿童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承担国家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内容涉及儿童行为问题、素质拓展、创造力培养、智力测评及家庭教育方式等多方面。
在国内幼儿园和学校为家长进行义务家庭教育讲座上千场,接待家长咨询近万人次。曾多次出席中央少儿成长在线,中央电视台宝贝一家亲、中央教育电视台伴随成长及北京八台妈妈宝宝专家咨询电视节目,是新浪网亲子中心、中国儿童思维网等多个大型网站的在线育儿专家。
个人创作翻译早教及儿童心理文章、书籍百万字以上。主要著作有《一百个天才少年的成长启示录》、《聪明宝宝》、《健康宝宝》、《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笑对孩子的恼人行为》等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代 序
最佳教养方法是观心
人的心理世界充满了神秘,可以说和宇宙一样深邃莫测,而婴幼儿的内心更是纯净而奥妙:一幅素白的绢布,蕴涵着世界上所有最美丽的色彩与景象,向我们传递着来自远古的本真质朴、浑然自在的气息,这似乎空无一物的气息却容许有亿万颗心智性情的种子在里面萌生、成长、成熟。
长大后,他要一个人面对生活,他或独立自信安宁、勤奋真诚、热情好奇、友好开朗、才华横溢,或畏缩焦虑、惰性虚荣、冷淡漠然、封闭敌视、庸碌无为,还很有可能内心始终充满纠结,冲突矛盾不断,优点与缺点鲜明地并存,热爱着怨恨着,上进着消沉着,勇敢着胆怯着,勤奋着懒惰着,自己与自己相处得疲惫不已、痛苦不堪。
父母如何给孩子一个最好的可能?
若父母下工夫去悉心体味、点滴浸润,孩子的内心画面就会逐渐展开一派和谐而生机勃勃的卷轴,既保留了活力自然而快乐无比的天性,又能适应人类社会生活。若父母不断探索幼儿的心理世界,更会察言观色,更能在直觉的纤微之处及时领受到孩子的情绪波动,同情理解他的行为,关注他,陪伴他,肯定他,支持他,引导他,就是父母在与孩子一同创造他命运的蓝本。按照这个蓝本,他的人格就会发展得更成熟健全,由此,学习、事业、生活一定会更成功。
经常会有幼儿父母困惑不解地发问:“我叫了他好多声,他怎么装作听不见,不理睬我呢?直到我急了,他才动一动。”还有的父母很苦恼:“孩子每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每天我们要催促很多遍,最后一遍必须要跟他急。怎么才能让孩子听话呢?”最重要的是,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培养好习惯,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好性格,可孩子敏感胆怯爱哭怎么办?特别争强好胜、爱发脾气、任性是怎么回事?也有父母提出隔代教育不一致的问题,夫妻之间教育有分歧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早期教育中都至关重要,每一个问号都牵扯着父母的心,连动着父母对生活的期望,关系着孩子的健康与幸福。
这本书正是为0~6岁期间的孩子的父母精心写作的,都是针对此期间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进行的探讨。
事实上,一些父母平时都特别忙,读书也只为急于寻求到“秘方”:孩子哭闹不听话时我该怎么办?最好给我一个几秒钟之内就见效的“高招”;对,我只想要知道怎么办,也就是方法,而有些大道理和心理知识我都懂,我看过的书很多,都快背下来了。然而,父母眼中的行为问题,却只是婴幼儿的行为表象,父母以何种知识及经验的背景来加工处理幼儿的行为,用何种开放、深刻而周全的思维方式去推理判断,用何种悲观乐观的心态去投射,就会最终产生何种教养方法,然后就有了何种人格特点的孩子。
幼儿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他们对安全十分敏感,依恋父母,期待自己得到承认,需要被尊重,却同时又想实现自我的需求。幼儿期间的孩子正在发育大脑,渴望更多的感知和动作经验,想象力丰富多彩,却又在探索过程中因对失败过于敏感而容易退缩和放弃;既心灵开放渴望友谊,又因自我中心而不肯分享。父母既要读懂幼儿愈加丰富的内心,又要在每一回亲子交流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最值得信任,父母的爱没有离开过他一秒钟。
直接在洪水泛滥的地段围追堵截洪浪般地控制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从来都是本末倒置,劳而无功。情绪与行为来自于意念。读书,是父母透过文字读孩子的心,也是父母在读自己的心。读懂了心,就能产生真实纯善的生命体验,清晰明朗的意念开始觉醒,情绪、行为才尽在掌握。这时,最好的教养方法就水到渠成般,从心里,从脑中,从手上,从眼睛和声调里,从体态上,一齐恰到好处地涌现出来,幼儿顷刻之间,就领悟了父母全部的爱,他会特别配合、心甘情愿地按照你的指令去做好他自己。那时候,父母不需要特别的招数,只须说:吃饭了,睡觉了,起床了,刷牙了,读书了,妈妈累了抱不动了,爸爸今天没有带够钱……最简单而朴实的要求,足矣。孩子内心本身就能量充足,需要父母更巧妙圆融地把他的能量激活,只要拥有心智成熟功德圆满的父母,孩子的心都知足常乐。
父母永远不可能完全清楚地了解自己,也永远不可能完全清楚地了解孩子。父母养孩子的过程,更是父母养自己的心的过程。父母在遇到困惑苦恼时,唯一要做的就是:放下纷杂混乱的思绪与情绪,垂下眼帘,观自己的心,不停地回到内心那个平静纯善的起点去理解,理解爱,感悟爱;再尝试着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柔和、小心翼翼而坚定地,欲言又止,思虑再三,只说几句话,留下一大堆话咽回肚子里;心里期待和祝福着孩子,对所有家人的态度都更诚恳和谦卑,行动上更勤恳,情感上更慷慨,把心灵敞开,让孩子及所有的家人都进来。
第一篇
呵护幼儿心理健康
行为1 做游戏喜欢当弱者喜欢被保护
家长叙述:
我儿子五岁半了,个头不高,平时说话动作都是怯生生的,有什么要求也不说,就自己在心里想着,让我们猜。尤其是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他胆子特别小,玩那种有角色的游戏时喜欢做被警察保护的弱者,在玩动物角色的游戏时也愿意扮演小猪而不是维尼熊,他喜欢被保护被呵护的感觉,这会不会影响男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性格发展呢?
专家解读:
传统的男孩性别角色的确是有胆量、勇敢坚强、主动支配、有责任心、勇于担当、乐于保护弱者,即使幼儿期间的男孩子们还做不到这些,但已经出现了渴望做强者、做男子汉的愿望,这是幼儿渴望成长的标志,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能在幼儿期间表现出男性特征的萌芽,一个五岁半的男孩子没有对男性角色有强烈明显的意识,也是自然而正常的。在他心中,还认为自己是个小宝宝,即使上了小学到了五六年级之后,也经常有男孩子在父母面前耍赖、被老师训哭的情况。也有不少小的时候爱哭依赖的男孩子,长大后更独立自主,更主动更有责任心。
孩子性格的发展关键在于父母长期的引导。如果始终被呵护,被保护,剥夺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胆怯的孩子就会自我评价较低,形成被动依赖的个性。
专家引导:
建议父母,尤其是父亲,要多带孩子参加大运动量的游戏活动。父亲的力量很强,冲击力大,对孩子胆量与自信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可以让父亲和孩子一起跑步、爬山、跳楼梯台阶、踢球等。孩子胆怯有其生理因素的重要影响,胆怯的孩子通常大脑不是很容易兴奋起来,气血运行的速度也不够快,身体的力量也不够强,经常参与活动能使孩子的身体更健康,对自己的活动能力更自信。
同时,建议父母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洗小袜子、叠衣服、摆碗筷,吃饭穿衣更是要自己动手,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的自主性更强一些,更喜欢尝试新的事情和活动。
再有,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和孩子聊一聊,让孩子拿主意,包括上哪个学校、选哪个颜色的衣服、玩具怎么摆放,父母要细心发现孩子独到的见解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若孩子有了需求并流露出来,父母判定合理后要尽可能满足孩子,孩子才会胆子大一些,以后会逐渐表达自己的需求。
此外,孩子一旦有犯错误的情况只要孩子默不作声就等于默认了,不要一定逼着孩子说我错了。内向胆怯的孩子其实是很自责的,越自责胆子就越小,经常得到关爱和鼓励才更有动力把握自己的内心。
行为2 在家里保持沉默疑自闭
家长叙述:
我的儿子今年三岁多了,我总觉得他和同龄人相比太内向沉默了,不爱说话,也不愿见人。问过他们班上的老师,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还好,各方面都很正常。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回到家,他就总是保持沉默,根本不愿意与我交流。请问他是不是患有孤独症?会弱智吗?
专家解读:
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通常的表现是社会交往退缩,表情、行为和语言都十分刻板,语言表达尤其是与人语言的交流非常困难,不会按照他人的提问回答问题,却常常拥有很高的智力(因此不是弱智)。许多孤独症儿童喜欢音乐,也喜欢旋转的玩具和物品如电风扇,有的则喜欢没完没了地在地上转圈或跑圈。
患孤独症的孩子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会表现出社会交往退缩和语言表达及交流困难,他们基本上无法正常地学习必要而基本的交往规范、行为规范及各类知识,总的来说处于“不吸收”并且“不交换”的状态。他们自己的需求和苦恼无法表达,也往往给老师及家长们的教养观念及教养方法带来很大的挑战和阻力,经常会使成年教育者有挫败感。如果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各方面都很正常,就不应该是孤独症,因为孤独症的孩子在幼儿园根本无法正常与其他孩子和老师交流,语言表达非常困难,常常需要一个专门的老师看护。
如果回家后总是保持沉默,根本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原因可能是多重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气质类型天生内向。再有,请问家长与孩子之间从前的交流是否过少?孩子小时候是由老人或保姆带的还是由家长亲自带的?家长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吗?父母喜欢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做的活动吗?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家长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交流。
专家引导:
建议家长多读一些儿童心理及家庭教育的书籍,以期在教养实践中不断以理论来帮助孩子升华自己;与幼儿园保持密切的交流,动态了解老师眼中的孩子的行为、喜好和个性,与老师探讨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尽可能与其他家长多交往,与他们交换育儿经验,也尽力向相关教育心理老师咨询。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经常陪伴孩子,多在旁边细心观察孩子,父母对孩子越了解,就会越靠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要多请孩子喜欢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相信能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
行为3 孩子需要感统训练吗?
家长叙述:
我的儿子四岁半,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不好,爱疯爱闹,但真做起游戏总不如别的孩子做得又快又好,越是这样他的脾气就越大。别的家长说我儿子可能是感统失调,需要感觉统合训练,我不太懂,请问专家是这样吗?
专家解读:
因为大脑、身体、感官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各种感觉交错在一起出现,幼儿期间孩子还没有充分整合各种感觉的能力,也没有丰富的整合经验,比如,幼儿明明以为在眼前的球伸手却没有触摸到,眼睛与手经常会不协调,无法完成穿珠、积木与拼图游戏。幼儿的触觉与视觉会发生冲突,味觉与嗅觉也会错位,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在内部的各种感觉上就会自相矛盾,不能统一,所以需要统合,这就是感觉统合。
人类从婴幼儿时代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如果大脑对身体感觉器官输入信息的统合能力不足,身体感官与大脑的学习便会协调不佳,造成混乱,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连带着心态也会出现失衡的状况,幼儿则会出现这位家长所谈到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不好、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感统失调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几乎所有的幼儿都会在发育期间或多或少地遭遇感统失调的问题,只是程度各有不同。感觉统合是孩子大脑、身体及感官发育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
在婴幼儿期,孩子的大脑发展特别快,大脑学习信息依赖于身体和感觉器官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令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身体上的感觉器官与大脑之间不断地相互模仿与发展、排斥与整合着。
专家引导:
建议孩子适当参加一些感觉统合的游戏活动及体育活动,双手投篮、走平衡木、跳绳、抛接球、走“之”字形路线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如果发现孩子在运动、情绪、交往等方面有问题,家长则更应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多人的体育或训练活动,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锻炼感觉统合。
现在的感觉统合训练机构很多,但建议父母一定要深刻理解感觉统合的内涵,并亲自与孩子在一起,进行各种切合孩子实际兴趣和能力的游戏。只有父母的真爱,才能唤起孩子进行感觉统合的愿望,才是推动孩子进行感觉整合的原动力。
行为4 孩子这段时间不开心
家长叙述:
我家闺女已经五岁多了,一直最黏我。可最近一段时间我工作特别忙,不能接送她,改由保姆接送。结果我女儿每天早上起床和出门都眼泪汪汪的,看着我什么也不说,也不大声哭闹,我真担心她太压抑了。一直以来她就是一个不太开心的孩子,而我的个性总的来说也是郁郁寡欢,不开朗,没有什么活力,好像总没有什么让自己高兴起来的事,孩子爸爸说我们家有两个林黛玉。可我真不想女儿随我的个性,我很无助,我该怎么帮助我的女儿呢?
专家解读:
幼儿通常都是谁带她,她就跟谁最亲。你的女儿与妈妈突然有一段时间不能朝夕相处,的确会有些情感失落,对生活变化显得不适应,这都是正常现象。这段时间过去,孩子承受能力更强了,也更独立一些了,就会适应新的生活变化。
但这位母亲与女儿的个性及亲子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关注。首先女孩子一直黏着妈妈虽然也可以理解,但都五岁多了,应该能更自立一些。不知是因为女孩子本身就文静内向、依恋妈妈,还是因为母亲本身就没有清晰的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意识?再或者就是母亲本身不太会拒绝孩子的身体与情感的请求?比如只要妈妈在,女儿就只黏着妈妈,不让妈妈做事做家务,也不让别人照料她。
依恋过度就成了依赖,依赖妈妈的孩子总是寻求妈妈的拥抱和爱抚,经常需要妈妈反复保证和强调:我很爱你,宝贝,你是世界上我最爱的人。而“患”上了依赖,孩子的成长与成熟的进程就会打折扣,出现退缩,影响情绪与心智成熟,智力下降,交往中更被动,动手能力弱,主动性差,由此,孩子会变得更依赖。
妈妈提到了自己的性格也一直不开朗,不开心,没有什么活力,更是在先天气质与后天互动中影响了孩子。妈妈是不是从小到大一直很顺利没有经过太多的挫折?是不是一直被照顾被谦让惯了,还没有学会更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独立、主动的人通常都会很有活力,他们会勇敢地生活与实践、交往与闯荡,即使有了挫折,他们也会在挫折里学到更多,个性也更乐观而坚强。
总之,虽然这个小女孩儿可能只是一段时间的不开心,但需要改善的是她的个性,还有母亲的个性,以及亲子关系。
专家引导:
首先,建议妈妈这段时间对女儿加强关注。幼小生命是时刻需要关注需要陪伴的,这样,她的生命才有活力,她也会更开心一些,更开心的孩子才会安心学习探索和展开人际交往。建议每天晚上妈妈回家见到女儿后,妈妈都笑意盈盈地深深地看着女儿的眼睛几秒钟,这种持续而深意无限的目光接触极其必要,通过妈妈无言的注视,孩子就已经在顷刻间一下子真切感受到了母爱,感受到了自己在妈妈心里有多么重要。千万不要一见到女儿马上说“宝儿啊贝儿啊,想死我了,我特别特别爱你”,这些话的影响力较为肤浅,不如目光注视更深入而打动孩子的心;接着,轻轻亲吻她,抱抱她,抱着的时候也可以静默地持续几秒钟,只有这几秒钟就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慰藉与安抚。妈妈要特别注意认真地实施目光接触与静静拥抱这两个环节,这种爱的形式能促进亲子内心的精神交流,孩子也会更信任妈妈,内心更安宁。
其次,妈妈要尽可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询问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做各项活动的时候感受怎么样?好朋友都做什么了?还可以陪伴孩子做一些活泼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活力,这对孩子走出情绪低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妈妈自己需要把内心打开,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断尝试学习和实践,比如带孩子一起做软陶,编中国结,爬山,到植物园认识各种草木的名字、特性与功能,与孩子一起制作各种手工。动手实践的人通常大脑都会很容易兴奋起来,也更能体验到生命的快乐。
行为5 忽然不明原因哭闹着不愿去幼儿园
家长叙述:
我的小孩已经四岁多了,上个星期从幼儿园回来后,他就一直哭闹不停,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回到家后他表现出忧心忡忡的样子,非常不开心,与平时判若两人。最令我担心的是他晚上睡觉都不踏实,整夜都重复着“妈妈我不去幼儿园”,就算睡着了,也很快就醒,接着就哭着央求我。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一周了。前两天发了高烧,肠胃也有一些不适。我问过老师孩子在幼儿园受到过什么刺激,老师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我真担心这么大的情绪压力孩子能否承受,精神上会不会出现问题?即使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孩子会不会从此更加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专家解读:
不少家长都反映,孩子上了很长一段时间幼儿园后,本来都已经很适应了,突然不明原因地就哭闹着不去幼儿园了,而且或多或少都会伴随着感冒发烧拉肚子的情况,甚至还有的孩子出现呕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等状况,家长们都为此十分焦虑和担忧。
孩子这种情况像是受到突然的刺激后的表现,不同于孩子长期喜欢在家“泡蘑菇”不愿上幼儿园的情形。总的来说,众多家长养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突然激烈地哭闹着不愿去幼儿园的状况都是短暂的,通常来说也就是持续一到两周,然后就又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突发性地排斥幼儿园呢?原因是多重的,据调查,孩子哭闹的原因往往是孩子受到老师很严厉的斥责,或小朋友之间的冲撞,比如被咬伤皮肤,或者在幼儿园看到让他感到很恐惧的动画片或其他形象,再加上一段时间以来身体本来就很虚弱,有时可能还有最依恋的家人外出让孩子感到失落,于是,在受到惊吓后才发作。
专家引导:
孩子哭闹不愿去幼儿园之后基本不会出现精神问题,幼儿期间的孩子心理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他们很善于忘记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只要家长在孩子身体恢复后坚持送孩子,孩子往往会很快适应的,家长不要过于担心。
为抚慰孩子受到的惊吓,对于孩子哭闹期间提出的要求,建议父母要尽量给予满足,比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也要稍低一些,父母认为实在不合理的可以拒绝。
如果是因为人际冲突造成的心理压力,父母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经常说这些事情,以免加深孩子伤痛的记忆。家长去幼儿园找老师和其他家长时,也尽量理性一点地和对方沟通交流,这样就能避免对孩子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行为6 孩子遇到挑战就爱哭
家长叙述:
老师您好,我儿子四岁刚过,脆弱敏感,特别好胜,脾气又有些急,一遇到问题总是先哭。积木一倒就哭,衣服鞋子穿不上也能急哭了,即使我在他的旁边耐心指引他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他也要哭上一小段时间,然后也不肯去实际动手去试,带着哭腔对我说:“妈妈,我做不到,我做不好。”一看到他这样我特别难受,因为我也不是那种很能扛事很坚强的妈妈,但我都努力控制自己的低落情绪,鼓励他坚持,男子汉要坚强。一般他都拒绝,偶尔能重新动手,也是要推诿半天后,才不大情愿地试着解决并不难的小问题。每次劝过孩子后,我都比他更沮丧,好像心里空一大块,更没底了。我真担心孩子以后要是随我怎么办,他是男孩子,我不希望他像个女孩子一样那么软弱,动不动就哭。请您告诉我该怎么办?
专家解读:
通常有这种表现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天性原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待很高,有明确要实现的目标,但气质中缺少更强的动力,疑虑重,怕失败,遇到一点挫折后,身心的压力感就很明显,所以才会遇到一点不顺利就哭起来。
这种遇到挑战就爱哭的心理与行为在幼儿身上十分常见,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可以循序渐进加以引导,一定会有所改善。但这位妈妈提到了自己的个性也不是很坚强,甚至也会被孩子的挫折感所感染,从而感觉到沮丧。这样的妈妈经历的事情较少,经验不够丰富,内在的能量往往释放不出来传递不到孩子心里,妈妈越费力劝孩子,反倒越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虚弱和无助。与其说妈妈在支持鼓励孩子,不如说妈妈想让孩子的振作来带给自己更多的勇气和力量,父母对孩子缺乏力量的支持,只会显得更无力。
专家引导:
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宝宝哭不是代表无能和放弃,而是在排解心理压力,同时也是追求成功想要获得能力的标志。他只是受到挫折后过于敏感,一时想要退缩,一时的退缩也不代表下一次不想尝试,孩子的生命活力本身很强大,恢复能力很强,他也在不断成长中,能力越来越强,办法也越来越多。
建议妈妈在孩子遇到挑战就哭的时候,不要急于向孩子展示做事的规范,而是尝试着淡定地微笑地告诉他说:“宝宝肯定可以做到的,我们试一次好吗?”然后,妈妈可以把做的事情分成许多个步骤,让孩子只做其中的一小步,其余的都由母亲来完成,比如只让孩子拉一下衣服的拉链,下一次,再让他尝试如何把拉链头嵌入缝隙中,一点点地引导孩子。点滴浸润地指导,最适合遇到挑战爱哭的孩子。
再有,平常父母要多注意让他尝试着做些他感兴趣并有能力做的事,多积累能力和信心,遇到挑战时就指出他平时拍球、拼图等都很好,孩子也渐渐能更全面地评价自己,不因一时的失败而闷闷不乐。
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的依赖、沮丧都是暂时的假象,渴望体验和成长是真相,别因为孩子一时的挫折情绪影响到你,否则那才真的会影响孩子的勇气、独立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行为7 女儿心事太重
家长叙述:
老师,我女儿四岁半了,我发现我的女儿和别的同龄孩子相比心事特别重。有时候我们大人无意中说些什么,她都会记很久,过了几个月,她还能提起来,让我们很吃惊。我发现,她经常以自己的理解来判断我们的表情,然后或表现得不开心或做出怀疑的样子。如果她做错事我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告诉她,有时她会勉强接受,有时却用很特别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又很执拗又很内疚的感觉,似乎还有些敌意。他爸爸心很粗,一看女儿不开心,就在很短的时间内东拉西扯地说各种笑话把她给逗笑了,但我觉得这样对她的心态发展似乎并不大好,但我并不知道不好在哪里。孩子心事过重会不会对她的健康不利?我应该怎么调节孩子的情绪呢?
专家解读:
有的孩子从很小就表现出心理活动很丰富的征象,他们像是专门为人类承担“思考”这个任务而生,总是在不停地思考着问题,很小的孩子就有很丰富深刻的思想。他们的心事很少与父母交流,这些孩子喜欢观察周围发生的事件,不停地在内心感受着,用大脑判断着,他们或怀疑,或开心,或不高兴,有时也会感觉安全感不足,但他们的内心相对独立,所以在安全感不足时,往往不会表现出对父母的依赖,而是由自己沉默地承受着,甚至对父母的帮助和解释表现出对立和敌视的态度。
如果没有经常得到父母和师长的精神引导与带领,这些孩子会始终很自我地判断着、感受着,直到长大。他们总的来说智商都很高,逻辑性也很强,人也独立自主,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确有独到之处,也会在他的专业上、他所从事的事业上很“成功”,通常都很恃才傲物,但没有向他人、向世界打开心灵的人,智力即便很高,智慧往往也很低。对事物最准确的感受和判断来源于智慧,所以,这种孩子往往很清高,对自己苛刻,对别人也很挑剔,内心的感受是冷漠而孤苦的,甚至常常感到黑暗与压抑,内心很容易受伤。
那么,这个女孩子真的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吗?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在此期间的一切都是可以改善的,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一下子作论断,过于悲观。
通常来说,只要谈到孩子的各种行为或心理,就一定有家长的主观判断在里面。也许这个女孩子的确比一般的孩子心理活动更丰富一些,遇到事情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判断,但能感觉到,妈妈的心事也比一般的父母更重一些,是不是孩子有些随母亲的个性特点了?那么,两个心事重的人一起思考判断和感受着对方,是不是会使原来很简单真诚的亲子交流变得疑云重重?如果妈妈的内心活动很丰富,是否平时注重读书、思考和与人交流思想?是不是精神方面的追求很强烈,并且在努力学习研修?还是说只是很自然地生活着,感受着,脑子里有很多东西涌出来,又放下?
而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疑虑很重而不开心时,到处找笑话来逗笑孩子是不可取的,因为她的心事并没有得到透彻的理解,她自己也并没有消化好过于沉重的思考负担,一时突然岔开她的思路,她的思维会被阻滞,她心中刚发生过的疑虑被冲淡了。这些疑虑并没有消失,而是没有经过精加工处理匆忙地被送到了潜意识里,形成日后不良情绪的起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使孩子更困惑而恼怒。
然而,心事重或心事重重的孩子如果遇到精神内涵丰富而有深度的父母和老师,就会帮助她打开自己的内心,才能使孩子的分析与判断更具客观性,内心也更包容,使孩子不至于过于清高和愤世嫉俗,将来引导好了定能成大器,他的聪明才智会为整个社会作贡献。
专家引导:
生命的认知源于体验,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多研究一些心理学与心灵方面的知识与书籍,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丰富起来,才可以与心事重的孩子的心灵真正“对话”。
建议父母在孩子有敌意时要尽量坦然地面对孩子,不做任何猜疑地,简单、平静而真诚地看着他的眼睛,以此种清澈而明亮的态度把心向孩子完全打开,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和关心,表明妈妈永远都爱你,然后再去轻声询问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妈妈希望你如何如何。
不要在孩子困惑疑虑的时候刻意逗孩子笑,如果父母实在没有问题可以去询问,或者孩子嘴唇紧闭不肯张嘴,可以意味深长地看孩子几秒钟,然后拍拍孩子的脑袋或肩膀,保持沉默就可以了,这样,就把宁静思考的自由还给了孩子。
行为8 孩子喜欢自言自语
家长叙述:
你好老师,我的儿子快四岁了,遇到什么事都喜欢自言自语。比如他想要吃巧克力,在明确告诉他只能吃一块之后,我们满足了他的要求;然而他吃完了就要求得到第二块,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开始哭闹不止,然后确切知道我们肯定不可能答应他现在马上吃第二块时,就会哭着说:“要不然等半小时,再给我第二块吧!”这时候我们回答“可以”,他就会很开心地开始抱着玩具自言自语:“过一会儿妈妈就会给我拿好吃的巧克力了。”半个小时之内他会断断续续地说这句说,像是对着玩具熊,又像是对着自己说话。我和先生对他的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感到很好笑,也想知道这种表现是不是有问题?他总这样自言自语是否会影响他以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解读:
通常在低幼阶段,三四岁以内,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得已经较为流畅,思维也开始发展起来,思维是孩子的内部语言,孩子会通过思维来分析、判断事物,同时,会借助自己发育得较为成熟的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于是,就会出现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和自己对话交流,表达自己大脑正在思考心里正在想的事情。在感到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压力的时候,孩子也会借助口头语言来慰藉自己,会与自己对话来缓解压力,以便在延迟满足需求的时间段里,对自己的失落进行一种补偿。
再有,这个年龄期间的孩子思维经常会较为简单黏滞,因此显得个性比较执拗,如果他想玩什么、吃什么,一定要实现,不可改变,不可替换。他的想法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感到一种很大的挫折感,然后就会哭闹,即使哭闹过后得到满足了,也像是受到很大的委屈,安慰自己半天。到了四五岁后,孩子就会灵活变通多了。
还有的小朋友会在独自玩玩具或做游戏的时候,自言自语上老半天,这都是幼儿阶段十分自然的心理现象,如果孩子情绪平稳,感知觉敏感,智力正常,与人交往顺畅,这种自言自语的表现没有问题。
然而,如果过了五岁孩子仍然这样,父母就要注意了。因为这时孩子的思维已发展得较有逻辑性,自控力也有所提高,延迟满足能力也有所增强,与人交往能力不断增长,不需要借助口头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和安慰自己。如果这时仍然持续自言自语,自我意识就会停留在自我中心时期,思维发展较为停滞,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智发育较为不足。
专家引导:
为避免孩子个性的执拗和思维的黏滞,同时又不给孩子更多的挫折感,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不给孩子第二块巧克力,可以给他一个小点心、一块水果或一杯奶来代替。当然孩子肯定会哭着不肯,还坚持要他正想吃的东西,他的舌面和心里也正在思念着刚才巧克力的甜味,但如果孩子本身最近一直在上火、流鼻涕,父母完全可以决定不再给他第二块。孩子当时会执拗地哭闹,事后会慢慢懂得克制,懂得父母这样做对他的健康最好。父母也可以陪他玩游戏,陪他看电视、讲故事、做体力大的活动比如爬行比赛,或带他出门玩,以此代替第二块巧克力。
如果孩子持续自言自语的行为,父母就要格外关注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发展、逻辑思维游戏的训练以及孩子总体的心智成熟了,以使孩子尽早走出自我中心的误区,思维更具逻辑性,更能承受未能满足需求时的压力。
行为9 孩子动不动就爱哭
家长叙述:
我儿子都快五岁了,一直是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帮我们带孩子,他跟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都很亲,但很少参与其他小朋友们的活动。让我有些忧虑的是儿子一遇到事情就喜欢哭,只要一碰到什么难事或不顺心的事情,他忍不住了,就开始掉眼泪,接着就会哭出声来。他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容易退缩,穿衣服差一只袖子怎么穿不上时哭,自己一个人玩游戏,一旦没有成功或中间失败了,比如积木倒塌了,他就会很难过地看着我,越哄他时他就越是哭个不停,而且坚决不愿意继续下去了,不管我怎么劝说都不成。我也曾经劝说过孩子别着急慢慢来,但没有效果。不光是玩游戏,他会在仅有一点点不顺利的情况下哭出来,不去表达,也不想怎么解决问题,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这么爱哭是为什么呢?男孩子总是爱哭肯定不好,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读:
孩子总爱哭,如果没有生理上的不适,比如困了、饿了、尿裤子或病了,很可能就是一种寻求心理保护和安抚的信号,比如孩子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需要拥抱和亲吻,需要父母的关切与注视才能有快乐而充实的生活。他的大脑细胞需要激活才能发育,因此他需要多做些游戏开发感知觉和动作潜能的游戏,孩子在探索性的游戏活动中有挫折感,也会感到沮丧,用哭泣来补偿自己的失落感。还有,孩子有时很喜欢用哭来撒娇,证明自己是被关爱的,寻求父母对自己更多的关注。再加上老人带的孩子通常自己体验挫折、体验成功的机会相对要少得多,遇到事情总会有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的陌生感。总之,幼儿爱哭的心理因素基本上是:我感到不安全我得哭,我感到不满足不舒适我也哭,我做不好我哭,我寂寞没意思我就哭。
孩子遇到难题或不如意就哭出来是表达心理感受心理传递需要关心的信号,也是他自己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但这种行为较为简单和原始,通常较明显地发生婴幼儿身上,那是因为婴幼儿语言还没有发展完善起来,还不能用语言向父母表达自己。哭泣只是幼儿还没有学会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时的替代办法,哭的功能只能作为一种求助心理信号和缓解压力的方式,经常用哭来“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人处事容易形成不自信、退缩的行为习惯,时间久了形成胆怯自卑的性格。
专家引导:
幼儿期间,生理与心理发展得健康完善的孩子总是充满了探索精神,遇到一些小挫折也会在父母的鼓励下克服难题,得到一次次成功的体验,这种克服困难、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以及每次的成功体验能培养出孩子坚定的自信和意志。要想孩子充满勇气和力量,很自信地去表达感受和解决问题,不仅仅需要父母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更重要的是要让他有机会去尝试能让他们很容易有成功体验的活动,先从简单一些的活动开始做起。
幼儿的发育发展主要途径是感知觉动作思维,也就是孩子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还有动作来进行大脑思维的,它结合了身体与心理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孩子的发育,而且,这些感知觉和动作是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发展的。即使父母经常用语言来鼓励孩子自信心,成人的语言孩子却很难用大脑直接理解,因此,孩子非常需要活动,让眼睛、手、大脑一起动起来去培养自信。
父母要培养孩子改掉爱哭的习惯,树立更强的信心,总的原则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一步一步反复练习,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
如果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总有挫折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那些彩色漂亮的拼插图片和积木当做普通玩具,和孩子一起做归类游戏,同一个颜色的放在一堆,父母挑黄的,孩子挑红的;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将积木扔回玩具箱的游戏,这样有利于练习孩子的大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
当玩具分类和扔、抛等大动作的简单游戏已经很熟悉的时候,父母再开始尝试着跟孩子用这些玩具搭出有意义的图案。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仍然停留在简单容易的游戏活动上,对有意义的设计并不十分感兴趣,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边玩简单的游戏,一边同时提示孩子玩较为复杂的搭建游戏,孩子不愿意,父母就暂时放下。玩简单的游戏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这类看似简单的活动十分有意义。在孩子体验到孩子更多的成功感之后,就开始产生强烈的提升自己的需求,就会开始对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更感兴趣了,即使有时候很难,他也能够在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下坚持做下去。
孩子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不断体验成功的感受,才会开始向更高难度的活动挑战。在生活中,父母同样要手把手地耐心教孩子怎么才能用好筷子,怎么穿上衣服、写好字、交朋友等。把一个完整的过程分成许多细致的步骤,每个细致的步骤都让孩子重复试很多遍,当孩子的注意力关注到每个细节时,他就不会分心去感受沮丧和失落了。
行为10 孩子自尊心过强
家长叙述:
我女儿今年四岁多了,刚上幼儿园时,在班上因为帮老师做事、勇敢发言、吃饭好、做运动好而经常被老师表扬,在家我们也常鼓励她,她的确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但现在她却只听表扬不听批评,自尊心特别强,而且,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自己亲自做,做不好也不肯承认失败,干不了的事也要硬逞能。如果做什么事情,她真的觉得是自己没做好,就会很生气,如果爸爸妈妈去表示关心、帮助她,她还会生气地大喊:“你们走开,别管我!”“我不喜欢你们!”比如,她戴发卡好久弄不好,明明看得出来是方法错了,我说妈妈来教你,她却很生气地推开我,跟我说你不要看着我行不行。偶尔她也会犯错误,把刚在地上玩过的玩具转眼又堆在床上,批评她,她却说你能不能不管我的事啊。家里的许多事情她都要发表一下意见,连花盆摆在哪个位置,冬天买不买台加热器她都参与,说的话被大人忽略或打断一点儿就气得要命。如果其他小朋友哪里长得好看,或一起玩时某方面表现得比她好,我们更是要格外注意不能当着她的面表扬别人,否则,她会气疯了一样,反应特别大。孩子自尊心这么强,我觉得反倒挺脆弱的,请老师给我一些更有效的建议,有什么办法能让她改改呢?
专家解读:
幼儿有自尊心的含义是指孩子对自我评价良好并且接纳自我。自尊心强是幼儿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普遍特点。幼儿各方面经验和能力都在逐步增强,自我意识也日渐增强,长了很多“本领”的他们,什么事都想摆脱成人的关怀而由自己独立完成,那些能力很强很优秀的孩子更是如此。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我评价仍然很主观,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开始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班里谁最聪明?我!谁最漂亮?我!自尊心过强的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做好,而一旦失败又不愿认输。
适当的自尊心往往体现为孩子的自信心,这是他们非常必要的。有自尊心的支撑,孩子会爱学习,肯做事,守规矩,能出成就,会自爱。然而,有的孩子自爱过度,就成了自尊心过分膨胀,膨胀后仍然要面对客观现实,当他们看清并不理想的结果时,又难以接受现实,也无法接受自己。得到尊重和鼓励的孩子,才会感受到真正的自尊,发展出自信心。若把儿童自尊心过强看成是不懂事和任性去批评、指责,则会更加刺伤他的自尊心,孩子也更容易产生自卑、退缩、紧张,甚至憎恨、敌对的情绪。幼儿自尊心过强或过弱都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位前苏联的大教育家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另外一位国外的心理学家也说:“有千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为人父母最需要感受到的是孩子自尊心成长的历程和每时每刻的独特状态,或避让或搀扶或慰藉,或什么都不去做,只是一种无言而强有力的陪伴。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而敏锐的,孩子的自尊心从他幼小的心灵出发,一路孤独地、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走向外部世界,因为得到温暖的照顾和关爱,因为学到了外部世界的本领而积累着自信心,一步步向外走。而一点点的挫折和难题,责备和呵斥,对于幼儿来说都如临深渊,尤其是来自于成年人的态度与评价对其影响巨大。成人需要细心呵护和自我控制,否则孩子就会伤到自尊,原路快速退缩回去,孩子会变得不自信。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某一段时间,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只相信自己,甚至不相信父母,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不好甚至是危险的,很多孩子把这种不信任一直延续到成年。
人的一生的成长过程,是自尊心不断开放不断提升的过程,直到完全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这个世界,才真的获得了成熟的尊严。这种成熟后的尊严将不再受到外界的限制和影响,风雨无阻地散发出人性最美好的光芒。
孩子自尊心成长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家人的鼓励,更来自于他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思索,使他感到有危机感的并不是与他人比较后的结果,而是他心里本身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他人,这个人就是孩子心里的另一个自己。孩子时常会把自己做事的成果与自己心里的标准相比,如果失败了,心里的自己就很不接受外在的自己,从而伤到自尊心,而这时外部世界的父母无论怎么帮助孩子,怎么关心孩子,孩子都会觉得这些人全是来嘲笑自己的。
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非常完整,他的自尊心就是自然完好的,那么,自我意识为什么有时会被孩子分裂成了内外两部分?家庭的和睦,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还有周围环境给孩子的印象,使得孩子的自我意识或完整或分裂。要想更好地呵护孩子敏感的自尊心,就需要父母相亲相爱,始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不仅应该帮助和关心她,还需要更精细更轻柔一些,与孩子相处时细心观察,用心交流。精细和轻柔是父母尊重、呵护幼儿自尊心的基点。
专家引导:
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越小的时候,心灵就越不对父母设防,却也越容易受伤害。父母要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她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她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妈妈爱你”。哪怕想要帮助孩子的时候,也是先把关注的眼神递过去,判断出孩子求助的眼神后再开始行动。行动的时候谨慎尝试着去关心孩子,像资深的专业人员在处理技术难题一样,比如妈妈可以指一下发卡,指指自己,意思是需要帮忙吗?父母在孩子可能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多对孩子说疑问句,而不是更多的陈述句。同时,父母面对孩子的眼神一定要温和而坚定,父母眼神犹疑着不敢看孩子,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坚定的心意,她自己会更加感到不安心。
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说他不足的时候应从正面说而不是对比着说,句式应该是“你如果能怎么样妈妈就更喜欢了”,千万不要说“你看××怎么样,你怎么不行”。自尊心强的孩子是最会看出他人的优点的,所以不用大人为她指点,这种指点最易伤害到她的自尊心。
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错过的话或做错过的事,使孩子感到难堪。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事,父母可以对孩子先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刚洗的雪白的床单啊!”然后,再用更文明并且有幽默感的语气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请你给这些玩具再搬个家,我可以帮助你。”要做到既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那里,又要保护她的自尊心。如果直接指责孩子,孩子会产生更强烈的自责情绪,他会觉得很难受,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对孩子还有很多禁忌的语言和语气,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心烦意乱、强制、厌恶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怎么天天问题这么多?”“我正忙着呢,自己一个人玩”“你真是我的小麻烦,因为你我耽误多少宝贵时间啊!”这些都是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的杀伤性很强的话语。
父母最好能经常抽出时间倾听孩子的诉说。幼儿期间的孩子特别依恋父母,父母不仅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血缘情感父母,孩子把父母当做他们的精神导师,有父母在他们才会更定神也更安宁。因此,父母应该每天花一点时间,面对面与孩子坐在一起,眼睛对着眼睛相互交流,每天都听听孩子诉说一些快乐与烦恼的事,不断地提问孩子,和孩子一起探讨面对难题该如何做。父母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或要求,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告诉父母的事情,在孩子表达有些不清时,父母可以不询问,等待孩子组织语言,在此期间父母可以与他进行充分的目光接触,但不要打断他。也许每天只要花十分钟,如果极尽关注,哪怕只是一分钟认真的注视,就能让孩子极其信任父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里有什么事情都鼓励孩子参加进来,让孩子觉得父母真的把他当回事儿,他在家有位置,有分量。比如在给孩子布置房间时征求她的意见,问她喜欢什么样的小床,由她自己来决定窗帘的花色,想把玩具放在哪里并说出道理,这样,孩子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关注,就会产生自尊感,并体验到平等,同时也能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行为11 孩子胆怯敏感怕失败
家长叙述:
老师好,我的儿子刚过完五岁的生日,给他点燃生日蛋糕上蜡烛的时候我也暗暗许下了一个心愿,希望孩子胆子更大一些,再勇敢一些。儿子长得很白净,说话慢条斯理的特别斯文,总的来说挺乖,画画也好,就是胆子太小,关键是他很敏感,做什么都怕出差错,怕被批评,很追求完美。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有时一紧张画反倒画得不好了,有时会把画画得很小很乱,他自己就更紧张了,捂着画不给老师看,还一边掉眼泪。我去接他时老师告诉了我。我问他:你可以画得更好的,这次是为什么呢?他这样回答:壮壮今天先画完的,老师夸壮壮画得真棒,我就害怕我自己画得不好,怕画得不好老师批评我,所以我就画成这样了。原来孩子受到了别人的影响,我不希望他这么敏感怕失败,希望他能专心画自己的画。儿子很喜欢安静,不喜欢吵闹,有时做活动老师提问题让他回答,他的声音很小,我问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儿子说是因为别的小朋友太吵,他怕老师听不到他的声音,所以就更小了。孩子天性腼腆,而我又是个急性子,是不是受我的影响孩子才越来越胆小怕失败的呢?儿子一直是我带,很依赖妈妈,但有时似乎并不是很信任我,有什么心里话好像总是犹豫不决,有选择地跟我说,是不是因为我干什么事情总催他,(尤其是画画的事情我特别上心,每次都特别关注,他不用心画的时候我有时会表现得很失望)才使孩子又追求完美又怕失败?我该怎么调节孩子的个性呢?
专家解读:
能看出这个男孩子偏内向,内向的孩子往往对他人及环境的觉知很敏感,不喜欢表达,更富于理解力,不管理解正确与否,他们都会有自己清晰的感受和判断,并且根据这些感受和自己的判断来反馈环境和他人,哪怕是错觉和幻觉他们都会坚持下去,很不容易改变。比如他就是认为老师夸了壮壮,他就一定不行,他的思维很执拗地停留在老师的夸奖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别人好的,他就不行了。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如果自己做得不好,他会长久地不能原谅自己,处于深深的自责和反省中。但这样的孩子如果有什么不对,别人去数落他,哪怕只是很浅程度的批评,他都会感受到很不能接受,有时会显得很执拗不开通;如果父母数落他,尤其是这位母亲说她性子急,经常催孩子,孩子自然就会表现出既依赖妈妈又不完全信任妈妈。
内向的孩子普遍自尊心都很强,思虑较为深刻,往往做事很有自己独特的章法,较有成效,他们更善于谋划和设计,也有很强的期待,但实际行动时总显得力不从心,事后,失去了良好的机会又很追悔莫及。这种内在的压抑和行动上屡次三番的挫败感,使他们更加不自信,胆怯而敏感,因此,父母要更细腻地感受内向孩子的各种喜好厌恶的事物和情形,不断与孩子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交流,慢慢引导孩子在成长中更灵活更会变通。
虽然内向的孩子相对来说更有自己的主意,但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于成年人的态度十分敏感,所以还是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当他们对自己的成就目标比如画画和回答老师提问有独特的感受和期待时,他们也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老师夸了别的孩子画得好,或者周围环境有嘈杂的声音时,这种压力使得他敏感而压抑的内心发生“地震”,产生焦虑,孩子就很难把心思收回到对自己的成就的期待上,而他此后最关注的是寻找失败的理由,好对自己的失败有个交待,而没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全神贯注地解决问题上面。父母要密切关注的是激发孩子行动的魄力及转变他的执著的悲观心态。
专家引导:
对于内向、敏感、胆怯又怕失败的孩子,建议父母尽量淡化对孩子做某件事的结果的关注,而是强化对这件事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内向敏感的孩子的特点是需要被关注的不是画得好不好,问题回答得好不好,而是画面里到底想表达什么意义,并发现他用心的地方,同时提出期待。比如看孩子的一幅作品,可以这样评价:“你在画灿烂阳光下的大海啊,这个想法本身就很美好,嗯,颜色没有涂到海豚身体的外面,但里面的空白似乎还有一点多,再涂满一点就更好了。不过你第一次就能画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下一次一定会画得更好。”再有,“如果周围没有那么大的声音时,你想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呢?……还是有自己的独特性,下次你就这么说,大声一些老师就能听见了。”家长没必要事事都要表扬,如果想鼓励孩子,应客观、具体地评价孩子哪里做得好,并告诉孩子哪里还需要改进。而不是简单盲目地来一句:“嗯,真棒!”如果孩子没做成功整件事,父母可以具体肯定孩子做得好的一个环节,并巧妙地暗示其问题所在,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法。
对孩子关注点和专注力需要不断地引导,才能让孩子远离对一些干扰因素的注意。建议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读百科知识和故事,然后不断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孩子回答,经常思考的孩子就习惯把关注点集中在成人提出的问题上。孩子关注自己的画也关注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孩子关注周围的声音也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这是因为不够专注,因此,要经常和孩子一起专注地做手工,做小实验,做逻辑游戏。
孩子本身气质类型就比较敏感,敏感的孩子并不都回避挑战,有的孩子越敏感越好奇就越想探索,而这个孩子又加上胆怯,也较为软弱依赖。可能由于早期交往环境不够丰富,交往范围较为狭窄,他需要与人多交往,尤其是和小朋友多在一起做游戏,经常受环境新鲜刺激孩子就会更加适应新事物新环境,他会更渴望交新朋友,情绪也能较为稳定。不管是小孩子、大孩子,都让自己的孩子接触一些,平时孩子还要加强活动,只要孩子心情舒畅,爱运动,爱交往,敏感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开放。
行为12 孩子早晚磨蹭急死人
家长叙述:
我儿子今年五岁多了,很聪明,也比较好动,一天到晚都像是有使不完的精力,可一到早上要起床去幼儿园时,就开始耍赖,总说没睡够,其实就是磨蹭不想起床不想去幼儿园。让我特别头疼的还不止早晨,每天一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儿子就想方设法不上床睡觉,哪怕什么都不让他玩儿了,他也会在床上哇啦哇啦地说话,就是不睡。每次劝说他的最后结果经常是我烦了,责骂他一顿,甚至打他几巴掌,儿子就会哭闹起来,接着会抽泣着入睡。早上,又开始赖在床上不起,总说困,不想起,常常搞得我上班迟到,还是必须要对他发脾气才能起床,每天都是如此。儿子快到小学了,我担心天天如此,上学后怎么办呢?会不会影响到上课和学习?我下决心要把儿子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专家解读:
许多幼儿的父母都反映孩子有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磨蹭耍赖的行为。在许多家庭里,每天晚上和早上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就是:“快点儿,快点儿,来不及了!”孩子们呢,父母多急他们不急。幼儿们在每天晚上为拖延时间最常用的招数有很多:到睡觉时间父母让他收拾玩具,然后去洗漱,孩子会慢腾腾地收拾玩具,眼睛却始终盯着电视看;有的孩子干脆就赖在电视机旁不走,任父母怎么催促,要么装作听不见,要么就提出要求“再看一会儿,再看一会儿”;躺在床上听妈妈讲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听,妈妈已经讲得口干舌燥,他还求再讲一个,再讲一个,永无止境;让妈妈或奶奶、姥姥陪着睡觉;躺在床上却很清醒地不断地提各种要求,一会儿要喝水、吃东西,一会儿要上厕所、开灯、关灯,再过一会儿又要喝水、上厕所。
而孩子们在早上醒来后不起床使用的招数则是:父母叫了几遍之后睁开眼但不动弹;父母催急了就会坐起来,可是等父母出了卧室他再躺下;怎么催促他起床,他都说自己困,想睡觉;向父母告状,说小朋友欺负他,老师不喜欢他,他不想去幼儿园了;不喜欢穿父母为他找的衣服,说不好看,非要自己重新去找;不愿意刷牙洗脸,挑剔水凉,拿着毛巾或牙刷不动弹;向妈妈抱怨,说爸爸昨天接自己晚了,今天想让妈妈来接。
幼儿睡眠需要的时间较多,一天至少要保证十二个小时以上,有的孩子不是天生就不喜欢睡觉。幼儿期间,孩子们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好奇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外界的一切变化和各种事物都会强烈地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待了一天,十分想念还没摸够玩够的家里的玩具,孩子们什么都想看、想听,什么都想玩儿,什么都想要尝试一下,玩得兴奋起来,大脑过于活跃,就很难控制自己的神经活动,尽管身体已经很疲乏了,但大脑控制能力减弱,不到困得睁不开眼,他们是不会甘心闭上眼睛去睡觉的。
还有,孩子在幼儿园已经生活了整整一天了,那里的生活使他感到身心特别受拘束,而他在自己的家里,在父母面前,已经养成了自由活动的习惯,也较为任性放松,甚至放纵自己,于是,回到家之后,他感到自己特别需要放松一下,越放松就越感到格外兴奋,因此不容易入睡。另外,孩子一天都没有看到父母了,他特别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面前多玩一会儿,尤其是一想到明天还要出门上幼儿园,不能自由地享受此时此刻这种幸福和快乐,他就不敢睡,心想要是睁着眼,就能让这种幸福的时光一直停留在晚上,“讨厌”的早晨就永远不会到来。而如果晚上没有睡好,或者睡前没有被父母很好地对待,孩子早上自然就显得无精打采,心情不好,对父母也心怀不满,因此就会赖着不起床不洗漱不出门。
每天晚上、早上都在与孩子“周旋”的父母们,往往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最后,都在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最后使出“杀手锏”——怒吼或打。那时候,往往再赖皮的孩子都会吓得不敢出声,乖乖地睡去或起床。然而睡前惩罚孩子的家长可能都没有留心注意到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每天晚上,孩子的睡眠既是大脑休息、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也是大脑对白天所见所闻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的过程,是大脑潜意识开始活动的过程。如果每天临睡前受到父母严厉的惩罚,无疑会影响孩子晚上睡眠前的情绪,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态度而感到委屈,心生不满却要压抑,甚至感到恐惧不安,不但不利于孩子松弛神经,反倒会更加压抑和绷紧孩子的大脑和神经。
当孩子入睡后,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会抑制孩子对有益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会把老师、小伙伴在白天对他传递的一些中性的行为甚至是友好的行为理解为敌意。这些潜意识的活动是孩子晚上在睡眠状态时大脑无意识加工出来的,我们成人无法现场干预这种变化,也无法合理引导孩子。反过来,潜意识在白天又会通过孩子的行为和个性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因此,睡觉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意识形态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一定要注意睡前对孩子的态度,尽量不要在睡前对孩子怒吼或责打孩子。
再有,孩子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的精神状态对孩子一天的心理状态的影响都非常大,如果早上父母因为起床和出门的事情与孩子之间的对抗过于激烈,孩子会在幼儿园门口与父母分别时,开始担忧父母会不会爱自己,是不是生自己的气了?晚上是不是就不来接自己了?这样,孩子一天都会在很不愉快的心情中度过,即使有好玩的活动令他高兴的事情发生时,他虽然也会短暂地兴高采烈,但不愉快的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加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知道,自己让父母产生愤怒,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压力极大的事。而且,那些神经较弱较敏感的孩子,在早上对噪音非常敏感,敏感的孩子也会因父母的情绪状态而烦躁。总之,在每天睡前和早起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在日深月久、点滴渗透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专家引导:
睡眠程序建议如下:每天睡前关电视、收玩具;喝奶,牛奶有助睡眠;及时拉上窗帘,将室内的灯光调暗;刷牙,洗澡或洗脸洗脚;及时上厕所排便;脱衣服,叠放好衣服,上床,盖好被子;睡前妈妈给孩子讲一个到三个小故事,也可以再多两三个;父母在孩子身边或小床边坐一会儿,道声“晚安”,保持沉默,把灯再调暗,等孩子熟睡后离去。
许多孩子都是因为头一天晚上睡得晚,或被父母训斥了,才在早上磨蹭不起的。为此,父母要想孩子能够早上按时起床,坚持让孩子准时上床是应对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自己要监控晚上睡觉的时间。这里指的监控不是监控孩子,而是父母要监控自己对时间的意识,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在规定睡眠时间前上床,而不是每次拖到睡眠时间很久后才去急慌地一遍遍无数次提醒催促孩子,往往时间越晚父母越焦虑,而父母越焦虑,孩子就会越难以自控,父母也越难以顺利引导孩子上床。
此外,还有睡觉前的环境,各种活动秩序的有序性,灯光要减弱;再有,家里物品的摆放、声音大小及活动的强弱程度都是影响孩子按时上床睡觉的重要条件。
父母提前明确一家人的作息时间并开始严格执行。父母要在孩子应该收拾玩具、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不谈理想的猫 发布时间:2016-11-22 09:01:40
在书城等同事的时候看完的。看完后很想实践一下
作者:Giosué 发布时间:2010-08-29 16:24:34
可爱的小新。于是乎更怀念作者了。
作者:唐吏 发布时间:2019-02-23 04:50:13
must be fun
作者:Owl owl Owl 发布时间:2009-08-26 00:20:39
了解“新富人”心理
作者:浅草 发布时间:2015-08-20 09:24:16
确实角度新啊,佩服能自己读出新意来的大牛们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22-06-14 14:46:52
还是能学到东西,作者把自己的经验和自己读书的收获分享出来了。两天总算读完了。不过看封面就很成功学很劝退就是了,里面也很多成功学的内容。
深度书评:
一本超NB的书
作者:MJ之死 发布时间:2009-07-10 22:45:09
只要你真正想学习Java,你翻开书看上十多分钟,你绝对会被这本书吸引,介绍操作的部分,非常具体。
介绍原理时候,则讲解得十分深入,尤其是5章、6章的知识,我相信很少有人真正对Java面向对象特性掌握得如此细致,如此地深入,即时我用Java已经有4年多了,读起来依然让我发现自己的很多缺点。
比较现实,可以一看
作者:微笑 发布时间:2010-11-15 15:44:29
这部小说总的感觉就是比较现实,无奈的太多,人的本性虽说不想向深渊滑落,但是又奈何得了现实。无奈的选择。男性化的小说,总体上讲我认为逊于《苍黄》,苍黄给人的印象深刻,那棵大银杏树似乎依稀可见。这部小说则现实有余,深刻不足。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官场小说,看后有些收获,“快意恩仇”不是一个成熟官员的表现,哈哈,原来我是多么喜欢这四个字呀。幼稚呀幼稚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愉快的找书体验(372+)
- 全格式(443+)
- 章节完整(280+)
- 服务好(489+)
- 微信读书(303+)
- 已买(80+)
- 方便(668+)
- 速度慢(86+)
下载评价
- 网友 方***旋: ( 2025-01-05 09:20:29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寿***芳: ( 2025-01-02 09:39:10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师***怡: ( 2024-12-30 20:18:5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堵***洁: ( 2024-12-22 10:32:09 )
好用,支持
- 网友 饶***丽: ( 2024-12-17 13:16:1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詹***萍: ( 2024-12-28 20:30:3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林***艳: ( 2024-12-27 06:37:23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权***波: ( 2025-01-02 15:00:33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辛***玮: ( 2024-12-22 03:26:5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冯***丽: ( 2024-12-14 04:47:09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游***钰: ( 2024-12-23 19:19:1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2019年清明祭黄帝陵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术论坛论文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中生生涯规划与报考指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国卷名校高三一轮复习单元训练-生物》适用于高2024届【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Audition实例教程(Audition CC 2019)(微课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群书治要心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经济师考试 英腾2014初级经济师考试用书考试宝典(经济基础知识+房地产经济)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圣才教育· 考研专业课《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第5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爱情与金钱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谈判:君向潇湘我向秦9787514318432 正版新书希望阶梯图书专营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李鸿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