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游客的凝视(第三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7:52

游客的凝视(第三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游客的凝视(第三版)精美图片
》游客的凝视(第三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游客的凝视(第三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322469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4-1
  • 页数:324
  • 价格:5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7:52

内容简介:

旅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休闲活动,而本书的特点就在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旅游、游客行为以及东道主国的应对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包括度假地的发展变化、全球经济的变化、行业发展、多媒体发展、建筑风格的发展、摄影技术的进步以及原油、气候等环境问题。当然,这些因素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行为本身,于是就有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历史发展。作者并不认同过度简化旅游行为的做法,认为旅游行为不是单纯的视觉经验,因此本书不是解释人为何旅行,而是侧重社会学论述,探讨旅游本身以及游客行为与凝视对象互相之间的影响。因此,本书可以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旅游行为和游客,学术性较强。


书籍目录: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第1章理论

第2章大众旅游

第3章经济

第4章在游客凝视下工作

第5章变迁的旅游文化

第6章地方、建筑和设计

第7章视觉与摄影

第8章表演

第9章风险与未来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约翰·厄里,获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此后于兰开斯特大学任教,曾任该校社会学系主任、社会科学院院长和研究部部长,以及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研究员、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科学研究评估计划社会学小组成员及主席。目前担任兰开斯大学流动现象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While areas of wild, barren nature, which were once sources of sublime terror and fear, were transformed into what Raymond Williams terms ‘scenery, landscape, image, fresh air’, places waiting at a distance for visual consumption by those visiting from towns and cities full of ‘dark satanic mills’”


Even before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Alps, which had been regarded as mountains of immense inhospitality, ugliness and terror, had become ‘civilised’”


Picturesque tourism was instrumental in trans-forming the Alps and ‘mountainscapes’ throughout the globe into visually atractive places Picturesque tourism :


Löfgren writes how tourists in Norway spoke of ‘Swiss views’ and American mountain resorts competed to become ‘the Switzerland of the USA’ (1999: 34). Larsen describes how Bornholm became inscribed with associations with the Alps, as ‘Denmark’s Switzerland’ (2006b). Also by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ropical nature’ had been romanticised by travellers who began to see scenery as though it were a ‘painting’ (Sheller, 2003).


“Over the next century nature of all sorts came to be widely regarded as scenery, views and perceptual sensation, partly because of the Romantics: ‘Nature has largely to do with leisure and pleasure – tourism, spectacular entertainment, visual refreshment’ “


When we ‘go away’ we look at the environment with interest and curiosity. It speaks to us in ways we appreciate, or at least we anticipate that it will do so.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旅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休闲活动,而本书的特点就在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旅游、游客行为以及东道主国的应对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包括度假地的发展变化、全球经济的变化、行业发展、多媒体发展、建筑风格的发展、摄影技术的进步以及原油、气候等环境问题。当然,这些因素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行为本身,于是就有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历史发展。作者并不认同过度简化旅游行为的做法,认为旅游行为不是单纯的视觉经验,因此本书不是解释人为何旅行,而是侧重社会学论述,探讨旅游本身以及游客行为与凝视对象互相之间的影响。因此,本书可以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旅游行为和游客,学术性较强。


精彩短评:

  • 作者:envision 发布时间:2019-03-28 14:09:10

    如若知晓旅途中看到的都是幻象,都是构建,都是投射,那为什么还要出门旅行?我想了一下,应该是知道“虚幻”的确信感,让我游得超脱,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于是什么都抓太紧。断断续续终于彻底看完的一本书,很多启发。作者最后某种程度上反旅游反流动,确实如若是迪拜或如今很多中国景点的营造方式,虚假筑梦式的非理性消费式狂欢,应该也high不了多久吧。#201924

  • 作者:柴斯卡 发布时间:2020-01-25 19:29:54

    近来玩刺客信条 深感屏幕大、显卡好 开放世界游戏基本替代并超越旅游体验本身…用福柯和鲍德里亚来讲旅游业 阐释了现代旅游业本身的荒诞之处 符号交换+风情建构 对人文、对自然、对博物馆 类奢侈品

  • 作者:一只大鱼 发布时间:2016-06-22 19:42:50

    作者的去世使得本书停在了3.0的版本上,在旧版之上更新了许多内容,更为辩证地去思考凝视的理论意涵,旅游研究的经典之作。丰富有趣,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设计、摄影、表演、风险等内容皆有涉及,几位理论家译名错误。

  • 作者:有质感的小熊 发布时间:2018-05-31 11:44:15

    补/西方文艺复兴之前,风景只能在绘画中充当背景,放在主要人物的背后,起衬托或象征作用,人的主要任务还是突出主体,挣扎着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文艺复兴之后,风景画才开始兴起了,说明西方人从这时开始重新审视大自然,山川草木有了新的意义。人学会了把自然框起来,进行选择、解读和修改,这才制造出了风景。

  • 作者:zxit2 发布时间:2018-09-01 23:32:01

    在现代旅游业的大环境中,游客对特定景观的凝视,是被社会化地建构出来的。游客对于非凡体验的期待和幻想,是推动这种建构的核心要素 | 旅游业要不断生产和维持凝视的对象才能得到发展,于是便发展出一系列标志性的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来创造和满足游客的幻想和期待。人文景观的消费,往往都挣脱不开这张符号的大网。自然虽提供了山川河流、草木和鸟兽,但人开始有风景意识,再进一步把风景纳入现代旅游凝视的范畴,这是社会发展和观念变迁的结果

  • 作者:汲梦旅人 发布时间:2018-06-29 11:52:02

    发现没大有必要读全本,最有价值的已经被传得耳熟能详了hhhhh《风》比较有意思,《雅》《颂》就挺无聊的了。其实阻碍大家读《诗》的不是意思难理解,相反它们很好懂,只是不认识的字太多了!!古人怎么做到大猪小猪都能给造出不一样的字,还精确到月份的……


深度书评:

  • 全球化下的游客凝视该如何思考?

    作者:末世潜行 发布时间:2019-06-16 22:10:37

    作者通过对相关学者对于旅游研究的观点的梳理,展现了学界各学者对于旅游的不同看法。布尔斯廷认为在旅游中人们无法直接体验到“真实”,其体验到的是一种由旅游地社区和当地人合作建立的“假事件”,因此旅游是被制造出来的,游客在进行旅游时,只是一种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的披着异地皮的消费[1]11。马康纳则反对布尔斯廷的观点,认为“假事件”产生的原因在旅游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游客自身对于当地真实性的追寻[1]14。之后,作者借用特纳的“通过礼仪”的概念,认为旅游者在旅游时,处在一种对旅游目的地朝圣的阈限空间中。除此之外,还要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补偿,旅游者通过游戏或嬉戏的方式放松自己,重获精力以返回日常生活和工作[1]17。而受到后现代观念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旅游只是一系列的游戏,游客们不关心旅游体验是否真实,只关心其是否有趣[1]18。

    尤瑞认为,旅游者追求一种独特的旅游凝视,这样的凝视保障旅客在其中能体验到独一无二的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愉悦。要实现这样的凝视,首先要保障观看的目标是独一无二的,然后是保障观看的是当地所有的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特殊标志,最后是使游客在那些被认为是熟悉的视觉环境中感受到其中所展现的与自己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不同[1]18-19。游客对于旅游的期望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游客主体的构成,也由集体性的出游往个体出游转变。在旅游的前期,出行的团体以集体性的属性类似的人为核心,其在意的消费因素是花费的多少。到之后,随着工人权利的不断完善,人们收入的稳步提高,带薪假期使得人们错开出行时间,交通工具和当地硬件设施的更新,使得人们的消费逐渐偏向个性化服务。消费者对于旅游中服务的衡量,基于自己消费服务后的感受的被服务的方式与程度与自己预想中的方式与程度的符合程度。而服务者对于旅游者的服务则基于其所花费的金钱数额。这样的矛盾使得,服务业想要留住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就需要考虑自身服务者服务素质、服务的相关环境、工作文化、性别、情感联系等因素。

    尤瑞认为,旅游因为其空间的固定性带来的资源的一定性,使得旅游是一种社会稀少资源。因为其稀少,就限制了能前往旅游的人数并使其拥有了显示品味或社会地位的能力。尤瑞认为,对于凝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浪漫的凝视”,一种是“集体”旅游者的凝视;前者凝视的典型目标是“不受干扰的自然之美”;后者则指旅游地需要大批游客存在其景点中,游客本身成为旅游地景观的一部分,是其他游客的凝视的对象[1]64。前一种凝视涉及到旅游中对于稀缺资源的争夺,这也是社会上小部分富裕人群所追寻的旅游方式,后一种凝视涉及的对象是广大的中产阶级。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作者认为消费主义者的观点呈现为两个方向,即“贵族式的后现代主义”和“平民式的后现代主义”。贵族式的后现代主义,表现一种对前现代的回归;平民式的后现代主义,表现为对现代主义中欧洲中心、城市中心、男权中心的批判,对占主导地位的话语的挑战[1]152-154。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旅游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与当地旅游服务者对于文化他者的旅游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会引发新的思考。首先是旅游者的成分更加复杂,游客不再仅是中产阶级,旅游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经济条件较差的游客,可以选择前往花费较国内低的国家进行消费。经济条件较好的游客,可以前往更符合自己出行需求的国家。其次,旅游目的地也发生着转变,不仅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观成为消费地,灾难现场也成为人们旅游的目标之一,例如国内的在汶川地震中坍塌的房屋,国外的切尔诺贝利。人们通过媒体技术再现灾难场景,并与现在的场景进行对比,以表现灾难的可怕,引起人们的警醒。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对当地的消费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场景的消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凭借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扫描技术等,人们可以看到比实际体现中更美、更细致的场景。我们之前在对我们所处的现实场景的文化真实性进行讨论,那么在面对虚拟的场景时,我们又应该讨论什么?

    .

  • 襄阳城市调查反思

    作者:山口帝国作用子 发布时间:2023-06-29 22:31:46

    美国社会学书籍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它不是拿来读而是拿来用的。微信读书上看这本书,正文有700面,参考文献则有200面,可见其工具书的性质。从参考文献中的出现次数来看,厄里大概是旅游社会学的重要人物,不过单就这本书来说,实在是乏善可陈。就算是工具书,作品各章节之间显然的重复性也是太大的问题。主题之间不分明不说,很多我认为显然可以存在的主题和材料却严重缺乏,比如说旅游当地的被凝视者的具体

    表演

    行为,就几乎没有得到展开,相反,凝视者之间的互动则材料多多。这样基础的材料都有所缺失,我们却还能看到厄里过大的胃口:他不仅分析了海滩、餐厅、购物中心、博物馆、摄影,还试图分析视觉的历史、汽车和交通工具的演变、博物馆的历史形成、风景的发现等等。这就让整部作品过度分散,旅游本身的重要性反而消失了。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条中心线:那就是旅游文化的日益变迁及其后果。旅游社会学,就厄里所强调的,并不着重考察游客旅游的原因,而是研究旅游时的社会运转结构和行动者行为。因此我们几乎完全看不到旅游变迁的原因解释。厄里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现代旅游的开端:英国的海滨浴场。不过,除了大众旅游之外,海滨浴场的逻辑和今日旅游的逻辑并不相同。海滨浴场是提供给劳工阶层享受和放松的地方。英国主要城市的气候是众所周知的,交通运输作为双刃剑此时发挥了一点点好处:可以把人们带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休息。现代旅游的核心概念“凝视”清楚地说明了游客所做的事情:将旅游地对象化,并由此推动其按照自己的直接或者间接期望进行改造。在海滨浴场时代,游客期望的并不是旅游地的特性,而是旅游的功能:任何可以达到疗愈效果的地方都可以是旅游地点。而在无论是集体凝视还是浪漫凝视的现代旅游中,旅游地点本身的独特性被拉到前排。厄里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的分析,可能是因为他认为后者可以被解读为“满足兴趣”功能。但这可能根本不是旅客提出的理由,而是这个理由的深层次原因,前者却是旅客直接提出的理由。这种差异也可以体现在旅游地如何满足旅客的需求上:建立一个疗养院和建立一座唐襄阳城显然不是一套逻辑。前者有无数种替代方案,后者如果被发现有其他替代方案,反而可能降低游客的旅游热情。总之,现代旅游伊始就完成了从功能到对象的转变。

    然而,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预期总是和现实有差距。而在旅游业本身进入资本主义市场后,这种差距的弥合就成为了赚钱的手段。在这里,存在一个颇为辩证的过程:最开始,旅游地尽力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将地方多样性归结为一组曾经存在过的主题再予以改造。这是各种历史遗迹所秉持的逻辑。它承受游客凝视的方式更多不在于尽量满足游客的幻想,而在于构筑其中一种幻想并使其极端化。这也被厄里称作现代主义式的旅游。旅游地展示出一种风格的统一性用以满足游客的凝视。集体凝视和浪漫凝视面对这一情况的反应是不同的。集体凝视更关注稍纵即逝的感觉和旅途本身的休闲性质;浪漫凝视则渴望深度和私人体验。后者并不过多受到旅游地改造的影响,不如说他们是在探寻没有被现代旅游业过度侵蚀的地方。然而,他们的探索成果却会被旅游业吸收再提供给集体凝视;在不同的年代,集体凝视需要不同的凝视对象。当可选对象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便捷,集体凝视就更可能选择符合自己直接预期的旅游地点,而不是虽然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但也别有一番趣味的地方。

    后现代式的旅游业发展正是以满足旅客的这番需求为目的搭建其各种旅游项目的。其中两个典型案例是购物中心和博物馆:在购物中心中,我们经常会看见诸如“xxx风情街”的设施。设计师将各国独特的风貌一齐缝合进一座购物中心,以此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一方面,购物中心的复杂性本身就构成了独特性。与此同时,其功能又能让大部分人满意;博物馆展览一开始是为了呈现展品的独特性的。这非常类似于旅游的现代主义模式。但随着博物馆日渐增多,博物馆功能的转变,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今日博物馆更多是一个帮助游客进行体验的中介空间。任何东西都可以展览,只要它符合一种让大众容易接受的氛围或主题。这些东西的真伪甚至虚实都不那么重要了。如果要我总结,我愿意说,后现代式旅游地提供的更多是其媒介特性,而非其上的任何性质。当然,很容易有人批评说:什么东西不是媒介呢?但这正说明了后现代旅游的独特性:它日益摆脱其更多的独特性来满足于一个任人想象的空位,甚至仅仅是一个名字。在这种后现代旅游的图式里,现代主义旅游中被压抑的部分,或者更早的功能性旅游的残余部分反而得到了增长,服务业的多样化也势在必行。

    虽然我觉得厄里分析摄影和视觉的第七章实在是肤浅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但摄影的发展确实可以作为旅游模式变迁的一个例证。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一趟不拍照的旅行,尽管柯达在20世纪之前并没有交出可以背运的相机。实际上,早期的功能性旅游确实没有拍照的意义,无论这个意义在哪里。但是,在现代主义的旅游模式里,保留下来所拍的景色显然是诱人的。家庭的温馨和旅游时的陪伴也都是值得拍摄下来的。景点的独特性被转移到了出游行为本身的独特性上,以至于家庭影像的大头不在家里反在路上:家庭生活的日常性和普遍性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但是出游所暗示的独特性则可以成为记忆。很明显,这种需求已经让旅游的性质转变了。旅游变成了新功能的满足者。家庭旅游、旅游地点建设中对儿童的重视、狗狗乐园等设置给专门的集体的活动都日益凸显。摄影的功能更是发生了著名的转变:拍摄不是为了拍摄的对象,而是为了相片的美观。

    景观社会、消费社会、新自由主义、后福特制的名号与这一转变总是相连的。在今天,我们消费着符号,旅游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为了当地的独特性。但是这一需求不再是特定的功能,而是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这很容易导致一种经典的社会批判:旅游在今天不过是消费人们想象中的东西而已,而这种想象的同质性会导致旅游独特性的消失。一种也很经典的对这种批判的批判是:就算在现代主义时期,旅游也不过是人们制造出来的想象物。实际上,旅游整个就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真实的多样性早就被掩盖了。不过,且让我们离开这些卫道士和嬉皮士。厄里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现象:游客在后现代旅游中逐渐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探险者,或者说,不再把注意力专注于各个对象上从而弥散自己的主体性。相反,他时刻保持着游客的自觉,绝不沉浸在旅游之中,相反,他利用旅游给出的展示舞台创造自己想要的刺激。他一方面去掉了对象本身的独特性,又自己建构了新的独特性。可以说,他是一个反思着的行动者,他体验的就是这种摧毁和建构的行为本身。

    在这个意义上,后人对厄里的批评必须得到更严格的审视:戈夫曼的拟剧论或表演理论赋予了各个行动者更大的自主性。凝视理论则像是一种双重束缚,一方面游客的想象必然加诸于旅游地,另一方面旅游地的设施又必然控制游客。凝视理论来源于福柯的《临床医学的诞生》,几经简化很容易变成二元对立和结构主义。实际上,厄里完全是在字面意思上使用知识/权力(他还说“福柯耳提面命要我们注意”,属实尴尬)。在第八章,他试图说明凝视理论和表演理论是不冲突的:表演理论强调游客身体的交互性和自主性,而凝视尽管更关注强制性的主客关系且尤其关注视觉,但一方面视觉确实是现代旅游的重点,支配性的关系也确实存在,表演理论可能反而无法找到这种强制性关系的存在;另一方面,凝视本身就是一种互动,主客关系也是一种互动。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我确实没太看出来凝视理论和表演理论在运用上能有多大差距——又或者作品里缺少旅游当地人士的材料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表演理论其实非常难以发现自认为自己是游客的人,除非直接进行访谈,但这样的话凝视和表演也就没太大区别了。但是,自认自己为游客者和旅游的规划间有一种游离感,这种游离感从凝视来看比从表演来看将会清晰得多。单从民族志研究来说,自认自己为游客者总是得以某种行动来呈现自己,这种呈现更容易被解读成一种独特的行动者而不是一个反思着的行动者。这样,这种行动者对旅游地的影响就会和另一种行动者混淆。相较而言,凝视理论作为一种准支配结构,更容易发现这一类旅游者的凝视的独特性:他们是不那么关注旅游地点本身的人,相反,任何旅游地点里他们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兴趣。

    我个人认为,这种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这和旅游景点难以抑制的同质化或媒介化、景观社会的日益膨胀以及网络社会对旅游开发的逐渐深入有关。我在襄阳时候的经历应该可以算作典型:这座城市说实在话没有太多有趣的景点、食物和民俗。古隆中显然是再造的,唐城整个就是再造的。襄阳城小的可怜,基本上就是个商业街。但是我玩的非常开心,因为我可以骑着电动车放声高歌,四处转悠,拍摄一些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照片。除了非常美味的襄阳牛杂/肉面,我甚至在万达吃到了金枪鱼寿司,在另一个商城吃到了烤牛奶。这些都拜小红书所赐。相较而言,也是在小红书上搜到的唐城要120块钱,晚上还更贵,纯粹浪费钱。这座城市的旅游业怎么看都不算发达,至少和恩施比差远了。这里的独特性更不怎么样。但是我只花了500块钱不到,而且过得比在武汉待着舒服多了。正如厄里所说,这种临近地区的旅游在后现代旅游模式下会越来越多。我认为这也会催生出更多反思性的旅客。只是如此一来,旅游本身的特殊性又在哪里呢?我们似乎又回到了现代旅游的起点,只把旅游当作刺激自己去放松的东西,甚至不需要去别的城市,去去科技馆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现代性是一个非常烂俗的话题,厄里试图闯入的也是这个烂俗的话题。旅游是现代性和现代性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串联起了技术、交通、现代生活、视觉、消费和人际关系,其实也涉及了现代政治。但厄里显然没有把握好这个美妙的概念,到头来我甚至无法知道去科技馆玩算不算旅游。我不认为这是泛旅游化,更像是没有界定清楚概念。如果以其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也即偏离日常来说,今天或许可以是泛旅游化的。但既然它只是必要条件,就说明还有一些东西存在。而当偏离日常本身被当代游客日益追求时,又该如何理解现代旅游,如何理解离乡出航这趟奥德赛之旅呢?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在线转格式(345+)
  • 无多页(417+)
  • 章节完整(523+)
  • 经典(676+)
  • 书籍多(530+)
  • 四星好评(350+)
  • 赞(112+)
  • 方便(238+)
  • 盗版少(146+)
  • 一星好评(56+)

下载评价

  • 网友 宓***莉: ( 2024-12-23 20:00:2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游***钰: ( 2025-01-09 21:05:3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师***怡: ( 2024-12-10 14:46:2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堵***格: ( 2025-01-09 22:26:08 )

    OK,还可以

  • 网友 濮***彤: ( 2025-01-08 15:05:3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国***芳: ( 2024-12-23 01:39:39 )

    五星好评

  • 网友 步***青: ( 2025-01-02 04:01:22 )

    。。。。。好

  • 网友 林***艳: ( 2025-01-06 07:03:53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冯***丽: ( 2024-12-19 07:51:48 )

    卡的不行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