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重点教材 税收治理法治思维 税收法治建设 税务干部税收法治思维理论指导及实践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重点教材 税收治理法治思维 税收法治建设 税务干部税收法治思维理论指导及实践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精美图片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重点教材 税收治理法治思维 税收法治建设 税务干部税收法治思维理论指导及实践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电子书下载地址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重点教材 税收治理法治思维 税收法治建设 税务干部税收法治思维理论指导及实践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重点教材 税收治理法治思维 税收法治建设 税务干部税收法治思维理论指导及实践 新时代税收法治思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781270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46.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2:3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蕾蕾 发布时间:2020-01-15 22:09:07

    重点在于勾搭一个有钱的老头,就拥有了一切。

  • 作者:浅野英 发布时间:2022-02-28 15:16:38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作者:7republic 发布时间:2019-09-23 01:29:10

    “我们应当忘记作为物品的包豪斯,而是记住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包豪斯。”

    很棒的采访稿,并置了当今世界多位与包豪斯这一招牌有关人员对包豪斯的看法和观点,作者的文笔流畅,内容充满人文情怀。

  • 作者:一块饼干 发布时间:2020-06-25 12:01:16

    感觉小时候的我会挺喜欢的

  • 作者:玛格丽特*年 发布时间:2014-03-27 11:11:21

    古人的想象力真的是可以给我们很多灵感。这一本写得很系统详尽,又有形象的插图。

  • 作者:zhanrusong 发布时间:2012-04-21 21:18:46

    类比家庭关系,从全新的视角指导我们如何处理好办公室关系,同时如何沟通,上级如何有效的领导下级等


深度书评:

  • 回家的路:《彼得•卡门青》(Peter Camenzind)

    作者:胡不喜²⁰²⁴ ™ 发布时间:2008-06-26 23:24:06

     

      

      也许,可以把它看作一曲古典主义的挽歌,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人的自我救赎之路的求索,可以把它看作一连串对“神性”的召唤,当然,也可以听到生命的钟摆在“两个漆黑的深渊”之间的回荡。对于一部小说主题的提炼,有时会是愚蠢的,尤其是这部只有十万字的中篇小说。随着情节的进展,让思绪肆意流淌,也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故事从一个小村庄开始。那是夹在瑞士的一些岩石山之间的一个村落,村里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姓“卡门青”,这个姓氏一页一页地填满了教堂的簿册,并见于教堂公墓的十字架上。周围的山峦在一年中不停变换自己的颜色,每年的春季,会有燥热风席卷过这片狭长的土地。对于村庄来说,这些变化都是无关紧要的。时间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效力,只能慢慢地腐蚀掉老旧的屋顶,或者让一些人渐渐老去。“长久身在客地的本乡人,又重返故里时,除去见到几家人家的旧房顶更新了,几家人家半新的房顶变旧了之外,再不会见到有什么变化;当年还健在的老人虽然已经亡故,但又有另外一些老人,居住在同样的农舍里,姓同样的姓,照看着同样是黑色头发的儿童,他们的相貌和举止,同在这段岁月里已故的那些人几乎毫无区别”。在村庄里,“每个人都起着自己的一份作用,能持续多久就多久,随后犹犹豫豫地加入到无用者的圈子里,最终无声无臭地沉没到黑暗的地下去”。彼得•卡门青是这村庄里的一个年轻人。

      

      在他十岁零三个月的某个下午,登上了村子旁边的一座山峰,泽恩阿尔卑施托克山,这一天便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第一次头顶宏大辽阔的天宇,面对无垠的视野。他被这一瞬间征服了。“我开始预感到,我仅仅眯缝着眼看到了一线天地,还没把世界看个真切,并且山外有山,或挺立,或倾倒……我心里有什么像指南针一样地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拼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如今,当我看到浮云向着无边无际的远方流浪时,我这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他决定出走他乡。母亲去世之后,卡门青已经被人们当作成年人来看待的时候,他打点行装,出发了。多年之后,当他走过了苏黎士、巴塞尔、佛罗伦萨、米兰、巴黎……终于回到故乡的时候,时间在他的额头上留下足迹,他在渐渐衰老,而村庄,和村庄周围的山峰,一如昨日,不曾改变。“自从我的表兄弟库奥尼给我修短了胡子,自从我又穿着束皮带的裤子和衬衫东奔西跑以来,我在外表上也完全成了本地人;当我成为白发老人的时候,我也将不知不觉地继承我父亲在本村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他扮演的小角色”。

      

      纳博科夫在他自传的开头用了一个意象,“我们的存在只是一条短暂的光缝,介于两片永恒的黑暗之间”。这个意象,同样可以用卡门青的村庄来代替。他在这里出生,最终也将安静地消失在这个村子里,只有教堂公墓十字架上的一个符号会告诉人们,曾经有这么一个人来过这个世界,尽管人们不会更多地想到,这个名字的背后,怎样走过一段充满着痛苦、欢欣、悲伤、阴郁和其他许多莫可名状的道路。在小说里,这个村庄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小说的开头,年轻的彼得•卡门青从这里出发了。其间曾经回过一次家乡,不久便又重新出走。最后,彼得•卡门青回到了家乡,并准备在这里渐渐衰老下去。在对村庄的叙述里,一些意味深长的事物不断重现,比如那条小木船,康拉德舅舅,和酗酒的父亲。年复一年的,父亲做着同样的工作,管理自己的菜园子,修理屋顶,每年春天给自己的小船涂上新漆。 父亲与村庄合为一体,随着时间和村口的河流一起向前缓缓流淌。康拉德舅舅是个不安分的人,总是会冒出各种希奇古怪的想法,比如给父亲的那条木船装上船帆,让它驶出大山,可惜,这些计划总是以失败告终,那条帆船在驶出一天后,被风吹坏,他拖着小船又回到村里,引得村民们议论纷纷,成为邻居口中的傻瓜。最后,彼得•卡门青回到家乡,康拉德舅舅已经垂垂老矣,时日无多。不过,他还在思考着自己的伟大计划,“他总是把食指衔在嘴里,在他的小屋里急匆匆地小步踱来踱去,晴天时老是远望湖水”,只是,这计划不再是他老伴岑青纳所想的那样,再去造一条船,而是如彼得•卡门青所想——如何快乐地离开这个世界.

    “这只是他疲倦了的灵魂现在想要一对翅膀,马上要飞到归宿处去了”,彼得•卡门青充满敬佩之情地呼喊道:“挂起船帆,老舅!”那条小船在每次对家乡的叙述中都会出现,第一次是康拉德舅舅给船装上了风帆,第二次是彼得•卡门青流浪的中途回家时,他驾起小船在湖面上游荡,那时小船已经开始漏水了;最后,当他回故乡安定下来的时候,小船已经不在了,与他流浪远方的欲望一起消失了。

      

      彼得•卡门青的流浪,即是他寻找生命意义的一次漫长的旅行。第一次爬上山峰时,“心里有什么像指南针一样地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拼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对世界的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背起行囊,走出了大山。“我听到燥热风远去,我看到遥远的、幸福的湖和岸在南方的色彩中辉耀……丰富多采的人生偷偷瞟了我一眼,我见到了它的光明灿烂,又像在少年时那样,有什么在我心中颤动,以莫名的巨大压力催迫我面向宏大的世界”,他坚信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书籍等着他去阅读,有那么多的书籍在等待他去写。刚刚住进苏黎世的一栋阁楼里的彼得•卡门青满怀欣喜地阅读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用山里人未经世俗污染的眼光。只是,不久他便发现了自己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在楼下的邻居,后来成为他好朋友的理查德的引领下,他熟悉了瓦格纳的音乐,了解到在学者之间流行的尼采的超人哲学,结识了许多严肃认真、苦心求索的哲学家、美学家、社会主义者……人们把思想、热情和精力全部集中于社会、国家、科学、艺术、教育方法的状况和设想之上。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认识到有必要不求身外的目的而洁身自好,净化个人同时代以及永恒的关系。“当今所有的人多么强烈地渴望着解救,这种渴望在大声呐喊,并引领人们走着多么古怪的道路。相信上帝被看作是愚蠢,几乎被看作是不体面,但人们却相信其他各种各样的学说和名人,信叔本华,信佛,信查拉图特拉斯以及其他许多人”。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于是,开始四处行走,从伟大的古典艺术——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书籍——中寻找自己想得到的那个答案,寻求存在于心灵深处的“神性”,“我在梦中始终见到前面有一个鹄的,一种幸福,一个圆满的结局”。

      

      他从四个人的死亡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所在,寿终正寝的母亲,意外身亡的理查德,夭折的女孩阿吉,以及残疾人博比的病故,不同的人走向生命终点的四种不同的形式。少年时代,站在母亲的床前,看着她的双眼渐渐失去生命的光彩,感受着她的灵魂越过屋顶、湖泊、山峰,直飘向遥远的天际,这是少年彼得•卡门青第一次直面死神;与好友理查德在旅行意大利之后分别不久,便得到了他在游泳时溺亡的消息;一个穷苦木匠的女儿阿吉,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多次看到死神与自己交谈,直到安然告别人世;关于从小就瘫痪的残疾人博比,“双峰驼背,极丑,没有脖子,大脑袋,大脸盘,宽额头,大鼻子,一张美的、忍受着痛苦的嘴,眼睛明亮,但没有动静,像是受了点惊吓,一双小得出奇的漂亮的手,白白地,一动也不动地始终搭在狭窄的挡胸横木上”,一生中认识的人不超过四十个,却可以从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里体会生命的快乐: 坐在窗前歌唱那些年代久远的谣曲,去动物园坐在轮椅上喂养小动物,回忆自己母亲在生前对自己的关爱,最后满怀对生命的感激离开。彼得•卡门青对于死亡的态度在不断变化,从惊恐不安地看着母亲离去,听到理查德的溺亡消息时失声痛哭,直到博比死在自己怀里时,他已对死亡淡漠了:“死神是我们聪明而又善良的兄弟,他知道准确的时辰,我们大可放心,时辰一到,定能见到他站在我们的面前。我开始懂得,痛苦也罢,失望也罢,忧愁也罢,都不是为了使我们灰心丧气,使我们变得毫无价值又无尊严,而是为了使我们成熟起来,改变形象,焕发神性”。  

      关于爱情,彼得•卡门青生命中遭遇到四个女人,少年时暗恋邻村的罗西•吉尔坦纳,冒着生命危险从最陡峭的山腰采来杜鹃花,悄悄放在罗西的家门口便慌忙逃开;在苏黎世遇到女画家阿格丽哀蒂,意识到“爱情的存在只是为了向我们表明,在忍受上我们能有多么坚强”;在巴塞尔和黑头发的伊丽莎白相遇,却终究擦身而过;流浪到圣方济格的故乡阿西西时,被房东——善良的寡妇纳尔迪尼太太爱上,最终这段感情也无疾而终。与友谊一样,爱情也成为彼得•卡门青寻找生命意义路途中的一部分,年老之时,他将回到村子里,坐在父亲和祖父曾祖父都坐过的那间屋子的门前微笑着,回忆起生命旅途中的女人们,还有理查德、博比……这些可爱的形象,并记起当自己经过许多年的流浪,生活给他的最终解答:

      

      “一个人将懂得把自己的一生看作是一段短短的行程,把自己看作一个过客,他的行止以及最终消逝都不会产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影响。他可以在自己的眼前保留一个人生的鹄的,一个心爱的梦想,但他再也不以为自己是个不可缺少的人物,而是在人生的途中,经常给自己留出一些闲暇,毫不感到内疚地耽搁那么一天的路程,躺到草丛中,口吹一段小曲,无牵无挂地享受眼前的快活。”

      

      小说中,彼得•卡门青最后接纳了基督教中圣阿济格的教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寻找到存在与心灵深处的“神性”:“他把整个大地、植物、星星、动物、风和水都函括在他对上帝的爱之中,从而超越了中世纪,甚至超过了但丁,找到了超越时间的人性的语言……我变得耳聪目明,我学会了分辨细微的层次和差别,渴望更贴近、更清晰地听到一切有生命的心脏的跳动”,“阳光下的一棵树,一块风化了的石头,一头野兽,一座山——它们都有一个生命,一部历史,它们生活、受苦、反抗、享受、死亡”。似乎,与中国的老庄思想有些相似,或者,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之说。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阿济格教义中人与自然物归其类的和谐,与庄子梦蝶时人与蝴蝶合而为一的和谐之不同。正如基督教中二元对立的教义——灵与肉,生与死,光与暗,善与恶,死亡与复活——与东方阴阳互补天人合一的思想之差别。也许不是巧合,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后,作者黑塞倒是真的接受了老庄思想,并成为自己晚期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

      

      1904年,在叔本华和尼采成为新的偶像之时,当各种现代文艺流派逐渐成为时髦之时,27岁的黑塞独辟蹊径,发表了这部成名作——《彼得•卡门青》,诗意的笔触,有时是优美的散文或幽静的沉思录,有时像一首田园诗或一支狂想曲,成为当时被人追捧一时,并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

      

      42年之后,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九人》:政治与法律的左右互搏?

    作者:羽戈1982 发布时间:2010-07-05 21:51:54

    政治与法律的左右互搏?

    《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杰弗里•图宾著,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4月第一版

    读西方的政法史,有些书令人振奋,有些书令人神伤,有些书令人拍案,有些书令人扼腕。有些书十分奇异,能让你悲欣交集,五味杂陈,同时体验纵横交错的阅读快感。在我的私人阅读史上,这些奇书的荣光属于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属于潜伏于水面之下的《哈维尔文集》和《通完公民社会》,如今则需要加上一本杰弗里•图宾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九人》。

    中国法学界对美国最高法院理论与现象的译介,从19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近些年来则呈蓬发之势。1982年,鲍勃•伍德沃德与斯科特•阿姆斯特朗合著的《The Brethren:Inside the Supreme Court》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被改为颇具中国特色的“美国最高法院内幕”,记得书后还标示“内部发行”,更可见根深蒂固的中国特色。去年,此书再版,借用台湾译本,读来诘屈聱牙,好在书名终于换回了“最高法院的兄弟们”。(“兄弟们”一说,则属美国特色,在1981年里根总统任命桑德拉•戴•奥康纳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前,所谓九人,清一色为须眉豪杰。假如伍德沃德与阿姆斯特朗推迟10年写此书,再用此书名,女权主义者必定会找他们打官司。)

    伯纳德•施瓦茨以编年体形式所撰的《美国最高法院史》,本来是极佳的入门书,可惜译成中文,不大好读。比《九人》稍早几月,戴维•奥布赖恩《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译入中土,此书随美国最高法院的变更而数易其稿,洵为名著,而且同样是写美国最高法院在政治与法律的夹缝之间的纠葛与转型,可与《九人》共读,感觉正如金圣叹所言“腌菜与黄豆同嚼,大有胡桃滋味”。

    那些依照政治教科书的指示来理解美国政治(妖魔化),或者视美国为千禧年之理想国、乌托邦(神圣化)的读者,读《九人》将如读侦探小说,处处嫌疑,步步陷阱,结局与预期更是大相径庭。他们会发现,原来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的地位,并非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并非从其诞生之日就是“世上最伟大的法庭”,美国建国之初,最高法院不太受重视,其办公场所被安排在国会大厦地下室及一楼的偏僻角落,空间狭小,光线不足,空气不畅,直到1935年,最高法院大楼才告竣工,其地位之变迁,乃是一代接一代的大法官们寸土必争而来。原来,美国的三权分立,不是指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井水不犯河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而是如《九人》所呈现的那样,这三项权力都像饥饿的狮子一样伸开了魔掌,张大了嘴巴,随时准备驱使、吞并对方:白宫的主人与国会的议员们企望通过提名、杯葛大法官的人选,以控制最高法院的政治走向;大法官们在2000年布什诉戈尔案中的表现,充满暴露了他们狭隘的党派偏见与狂妄的政治野心。读者们还会近距离窥见,大法官们从来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之士,而是和我们一样虚荣、自负、迷惘的凡夫俗子。只是,一个伟大的宪政主义制度设计,可以保障即使三权相争如龙战玄黄,最终却能走向双赢,通达正义;可以保障即使是愚夫坐上了大法官的位置,傻子把握了总统的权杖,国家机器却能一如既往有条不紊,运转得当。

    当然,制度并非万能,人力与制度的良性博弈才是促成制度一步步走向完善的燃料和屏保。所以说,只要一个国家的公民拥有足够的理性与责任感,便永远不会将傻瓜、恶棍推上大法官与总统的宝座。《九人》所写的大法官们,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几乎每一人都是一时之俊彦,像桑德拉•奥康纳,戴维•苏特等,更是数载难遇的奇才。我完全相信,他们若不进法院而从事其它工作,将同样出类拔萃。

    读完《九人》,估计很多人都会对美国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奥康纳充满敬意(她关于大法官工作的思索,已经编成《法律的尊严》译为中文),不过,令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却是连电视机和手机都不会使用的苏特。苏特继承并巩固了一种光荣的宪政传统:司法独立与司法至上,在司法权脚下,壮如巨象的行政权被视为蚍蜉。做法官正如做学问,可以有门户(党派),却不可有门户(党派)之见。苏特及其先辈,如大名鼎鼎的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沃伦•E.伯格,皆是出自共和党总统的提名而得以进入最高法院,他们身上被寄予的政治使命乃是强化最高法院司法判决的保守主义倾向。然而,他们所展开的大法官的工作,反倒推进了自由主义的胜利进军,更契合民主党人的政治预期。任命沃伦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本以为沃伦将是一个可靠的保守派,不曾想这厮最终竟成了自由派的领军人物。以至艾森豪威尔事后认为,提名沃伦乃是他这一辈子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

    不知对于苏特的提名,老布什总统是否后悔过?同样出自共和党的提名,同样在提名以前被普遍视为铁杆保守派,苏特成为大法官后,却不是和保守一方的首席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等为伍,而是站到了自由派阵营,正是他的努力,在1992年的转折点上挽救了罗伊诉韦德案的判决,保障了女性的堕胎权利之自由。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因佛罗里达州的选票纠纷,小布什与戈尔相持不下,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这其实是一局轮盘赌,大法官们一旦选择介入,便压上了全部身家。结果,“短短三周,过去备受尊崇的司法权威被大幅削弱,大法官们几乎走一步错一步,将这一群体与最高法院都带入困窘之境”。用自由派大法官约翰•保罗•斯蒂文斯的话讲:我们也许无法百分之百确定,到底谁是今年总统大选的赢家,但最终输家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个国家对法官作为法治公正的守护神的信任。

    布什诉戈尔案的硝烟散去,自由派大法官的表现迥异:布雷耶在人声鼎沸的饭店高声叫喊,勉励受挫的青年法律人对最高法院保持信心,肯尼迪装作毫不在意,奥康纳一直回避讨论此案。唯有戴维•苏特,他感到“有什么东西在内心粉碎了”。他与同事们根本不是一类人,对这些人而言,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他们甚至可以对最高法院的案件冷嘲热讽,可以依凭世俗生活的欢悦摆脱司法工作的艰难。可苏特做不到。法官职业就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生活,是他的信仰。“他真心相信司法的独立性是法治的根本。而布什诉戈尔案的判决,简直是对这一传统的嘲弄。某些同事的党派偏见过于赤裸裸,其行为也太过明目张胆,苏特想,或许自己不能再与他们共事了。”

    《九人》的英文版出版于2007年,苏特尚未辞职。虽然他早萌退意,却一直拖到2009年,直到民主党出身的奥巴马总统上任,才功成身退。如此,奥巴马便可提名一位倾向于自由派的大法官(拉丁裔联邦女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接替了苏特的职缺)。这是不是一种基于党派偏见的工作规划呢?看来,法律与政治的纠结,连“每当念及布什诉戈尔一案,都会忍不住怆然泣下”(这是此书最令人动容的一幕)的苏特都无法脱逃。

    毋庸置疑,《九人》呈现了美国政法生活的一个面,且是此前为我们所漠视的一个面:最高法院及大法官的政治化。然而,我们能否依据此书的结论而推断:如果司法权的政治化不可避免,正应了那句谚语,法律是政治的晚礼服,那么,对于行政权的侵犯,法院与大法官应该弃甲倒戈,甚至主动投怀送抱吗?对照美国,再看中国,一种相思,却是两处闲愁。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政治化完全不同于美国。这里不便多说,暂且打一个譬喻:假如肖扬、黄松有们供职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其成就也许难以比肩苏特、奥康纳,可是超越克拉伦斯•托马斯却不无可能;换做苏特来到中国,每天到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上下班,他还能成其为苏特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可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中国人阅读《九人》,不时百感交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无漏页(291+)
  • 好评多(194+)
  • 二星好评(413+)
  • 无缺页(167+)
  • 简单(340+)
  • 引人入胜(263+)
  • 内涵好书(524+)
  • 速度慢(489+)
  • 强烈推荐(493+)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怀: ( 2024-12-14 01:23:11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利***巧: ( 2025-01-09 01:58:5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25 11:41:4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石***致: ( 2025-01-02 12:01:2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曾***文: ( 2024-12-23 15:58:1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郗***兰: ( 2024-12-11 11:18:4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康***溪: ( 2024-12-12 15:23:37 )

    强烈推荐!!!

  • 网友 权***波: ( 2024-12-27 07:04:1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索***宸: ( 2024-12-21 00:09:27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宫***玉: ( 2025-01-02 09:01:25 )

    我说完了。

  • 网友 孔***旋: ( 2025-01-05 14:25:21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冯***卉: ( 2024-12-15 09:06:4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濮***彤: ( 2025-01-07 13:51:5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冯***丽: ( 2024-12-22 15:02:34 )

    卡的不行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