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9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中公版·2019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精美图片
》中公版·2019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公版·2019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152695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3.5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7:16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秋山雪見 发布时间:2022-04-18 03:57:14

    涉及多个城市的南宋建筑研究,从临安、建康、平江、泉州、莆田多个城市的不同类型建筑研究南宋建筑形制。首先从南宋建筑的城市规划入手,梳理城市的城市建设规模,帝陵的建设。木结构建筑重点介绍了保国寺大殿,梳理了南宋禅宗的五山寺、现存的佛塔、园林、桥梁,最后结合南宋建筑的诸特点进行总结。

  • 作者:海阔天空祝沽笙 发布时间:2019-06-24 09:15:08

    编写不够用心,交通方式总是草草以“包车可到”敷衍了事,而没有提出可靠的方案,一看就知道和LP的差距有多大了。

  • 作者:推理猎人 发布时间:2022-10-22 14:40:55

    2022.10.22

  • 作者:Strelizeia 发布时间:2014-02-24 18:23:38

    有点沉重没太找到想表达的核心意思

  • 作者:acsaga 发布时间:2021-07-13 22:09:12

    有用

  • 作者:莫久久 发布时间:2016-05-17 21:33:53

    深度拖延症患者需要时不时看几本理论书,看再多都不为过


深度书评:

  • 成长是痛,不成长是不幸——《挪威的森林》

    作者:槿生_Sarah 发布时间:2009-09-04 20:28:47

    01年5月我到上海去,回来时在火车站买了这本书,在卧铺上把它读完。那时读得晕晕乎乎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描写女同性恋的部分,对那时的我来说简直是个重磅炸弹,于是一路发懵。之后没有重看过,直到上个月再一次从上海回来,一到家,就把这本书拿出来看。这一回全都懂了——至少我以为。作为一个成长的故事,它不仅不难懂,而且真直白。

    “他死了以后,我就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同别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爱上一个人。”

    ——直子

    直子和木月“像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渴了就相抱而眠”。从未同彼此相分离,正常孩子必定要有的性的觉醒和随之而来的好奇、焦躁,在他们身上并未发生。人因为不完整而投入两性关系,投入社会,而他们仿佛在彼此身上得到了完整,因而成为了孤岛。“我们一天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无法面对社会的直子和木月失败了。木月早早自杀,直子也在一番努力后选择了死亡。他们在内心建立了与正常世界不谐调的人际模式,这模式仅仅适用于一起长大的他们之间,既不能进行消除或重置,也不能与社会联系共存。木月死去后,直子便不再能与其他男性相处,她艰难地寻找着与木月之外的男性相处的方式,艰难地寻找着“没有木月的我”的生存,终于没有找到。木月已成为她的一部分,而她没能做到将这一部分从她自身剥离出来。不能摆脱童年,不能独立成长,不能有完整的自我,也无法接纳别人。直子最终没有迈过这道坎,没有成为某个独立的自己,没有走上接下去的人生。

    “亲切热情倒是不假,但就是不能打心眼里爱上某个人,而总是有个地方保持清醒,并有一种饥渴感,如此而已。”

    ——永泽

    身为东大法学系高材生的永泽说自己“是个没有私欲的人,有的只是好奇心”,追求绅士的行为规范“不是做想做之事,而是做应做之事。”他摒弃了个人的内心,用在政坛或无论别的什么地方“施展一下拳脚”的热望代替了对爱的需求。然而他“体内有一种类似饥渴的感觉,总在寻求那种东西”,他不停地和不同的女孩做爱,哪怕“睡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只落得疲惫不堪、自我生厌”。他有一个出身高贵、气质优雅的女朋友初美,“娴静、理智、幽默、善良”,对于永泽的寻花问柳她声明“我受伤害”,而永泽却声称“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并不愿改变自己令她幸福,不管内心如何饥渴,如何需要爱,他本就不知幸福为何物,也不愿承认它,自然也就“自己幸福也罢,使别人幸福也罢,并不把这个放在心上。”他“以同一程序不断勇往直前”,考上东大,学了数门外语,考进外务省并且打定主意要看一看“自己能爬到什么地步”。看起来可说是成功人士了。然而“他可以春风得意地率领众人长驱直入,而那颗心同时又在阴暗的泥沼里孤独地挣扎。”——“他也背负着他的十字架匍匐在人生征途中。”

    “我的心包有一层硬壳,能破壳而入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才不曾对谁一往情深。”

    ——渡边

    看起来,渡边和永泽仿佛相似,永泽也把渡边评价为和他相似的人,认为他们都是“本质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不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而渡边却委婉地将之否定了。“并不认为不被理解也无所谓……只是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无可奈何。”和永泽不同的是,渡边并不否认爱和理解的重要,只是由于这层硬壳,使得他既不知怎样去爱别人才好,也不知如何接受爱。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在高中时,会成为木月和直子想像中“和外部世界联系的锁链”,因为木月和直子是不合于正常社会交往的人,因而也不可能和一个感觉完全正常的人成为朋友。而渡边因为他那层壳的存在,对正常与否并不敏感,因而才成为木月唯一合得来的人。渡边“无兄无弟,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因此从未感到过寂寞……一个人心满意足”。但这只是个假象。直子已感觉到,如若被人怨恨,渡边可以“轻易地钻入自己的壳中,随便做点什么来使自己获得解脱。”他并非不害怕寂寞或不被理解,正是由于对它们的害怕,他才建造了一层硬壳将自己包裹进去。但他内心仍是相信爱、相信有意义存在的,因而他没有走上永泽那条头也不回的道路去,而是在苦苦思考中“原地徘徊,并且空虚得很”。

    “在以往二十年人生当中,我连一次,哪怕一次都没撒娇任性过。”

    ——绿子

    绿子是一个有些恋父情结的女孩。尽管从小“刚一撒娇,就被抡到一边去”,早早下定决心“一定自己去找一个一年到头百分之百爱我的人”。可是她其时的男朋友,却古板到不许女朋友穿白色以外内裤、“一任性一撒娇他就发脾气,吵得不欢而散”。看似奇怪,但只要看到绿子对男友的评价“人是好人”和对父亲的评价“人倒是不坏”、比起耍小聪明的家伙们“不知要地道多少倍”,就会知道她为何选择他。可是这个与父亲相似的男孩,却不能满足她对父亲的要求“真想拼着劲儿得到一次爱”。失望之下,她与渡边相遇了,她发现自己可以和渡边谈任何自己没法跟古板的男友谈的事情,可以一道看色情电影、大谈性爱和性幻想,得到从像父亲的男友那得不到的理解和自在。她渐渐喜欢上渡边,在渡边面前,她也越来越像一个小女孩。她要求渡边“在附近找家情人旅馆,进去和你抱在一起睡,一觉睡到大天亮。”渡边觉出不妥想拒绝,于是绿子便像真正的小女孩一样开始任性:“求你了,要不然我就坐在这儿哭一晚上,谁向我第一个搭话,就跟谁睡去。”于是她真的就这么留下了渡边,并且如同小女孩一样,在渡边的怀里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在全书中,绿子无疑是最先成长起来的人。当她的任性的愿望满足后,她便从“得不到爱的小孩”中解脱了。她因渡边搬家没通知她而生气,渡边给她写信,她也不回。但当她意识到渡边有可能为此生气,便直接了当地在下次见面中道歉。她本想和渡边共度夜晚,但渡边仍活在他的壳中,面对渡边表现的冷淡,尽管她喜欢他,尽管她已带着牙具和睡衣,却不能再像小孩那样撒娇任性,求他陪她一夜。

    如同直子一样,绿子也看出了渡边的问题所在。“你总是蜷缩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却一个劲儿咚咚敲门,一个劲儿叫你,于是你悄悄抬一下眼皮,又立刻恢复原状。”对着这样的冷淡,已不再是死缠烂打的小女孩的绿子只有离开。

    在绿子离开他的时间里,渡边经历了剧烈的痛苦,我想正是经由这种痛苦,渡边才渐渐能感觉到爱的真实的存在,以及由自己的冷漠导致的对双方的伤害。后来绿子正式与男友分了手,对渡边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一切看似会好起来了,但渡边还有一部分仍然沉没在过去中,内心仍与直子保持着某种联系。在直子死后他难以接受,外出旅行流浪,受到渔夫的好意款待。之后,渡边想起了他早年的女友,终于看见了自己从前的错误:

    “我蓦地记起高三时睡过的女友,在她身上,自己做得何等残酷!想到这点,我心里感到一阵冰冷,无可救药的冰冷。我几乎从未思考过她会作何想法,有何感受,以及心灵受何刺激。……其实她是个非常温柔的女孩,只是当时我将那种温柔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丝毫未加珍惜。她现在做什么呢?能够原谅我么?”

    籍着绿子的爱,渡边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壳,渐渐能走了出来,在回忆和现实中都感到了世界,感到了爱和真实。而籍着玲子的友情和陪伴,渡边终于告别了直子的死。“假如你对直子的死怀有一种类似创痛之感,那么就把这种创痛留给以后的人生……如若可以学习到什么,那就要从中学习。……你的创痛与绿子无关,如果你还要伤她的心,势必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尽管你可能心里难受,也还是要坚强起来,要再成熟一些,成为大人。”

    “祝你幸福,祝你幸福地活下去,把我这份和直子那份都补偿回来。”

    所谓成长,最终不过是学会如何内心谐和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答案是简单的,但是有很多人甚至把生命丢在了这道门槛上。没有人能够帮助一个人的成长,成长是各自的朝圣路,每个人有每个人无法逃避的挑战。最近看了《Skins》,译成《皮囊》,然而比起纵情声色,我看到的更多是左冲右突,倘若我跟别人介绍这部剧,我会把它翻译成《壳》。人们都曾经生活在过去和自我编织的壳中,当我们成长时,便感到痛苦,我们要像蝉蜕皮一样,把过去的、内心的种种恐惧和栅栏丢掉,不会任性,不会自闭,不惧怕去爱,不害怕被爱,感觉到别人的心,感觉到自己的心,不再使别人痛苦,不再使自己痛苦。成长是痛的,我们总是害怕丢失过去,丢失曾经把我们和世界隔开的壳,它曾保护过我们,但现在只有限制我们。拒绝成长的疼痛、拒绝丢掉旧壳的人,即使不是以死逃离世间,仍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心灵的不幸。直子失去了木月便不知如何生存,永泽紧抓着孤独而不惜令自己内心饥渴;与之相对,绿子结束了对做个小女孩的渴望,同时便放弃了对渡边耍赖任性的特权;渡边逐渐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接受绿子的感情,也终于因自己过去的冷漠和残酷感到了内疚与心痛。在精神的阶梯上,他们付出了代价并且迈过了这一级。貌似说到挪威的森林都认为是小资的标志,我现在不这么想了。也许是要过了那个当局者迷的阶段,才会发现陷入自身陷阱的人物都是何等悲哀吧。

    2009.9.4

    一般想不到加日期的,不知为什么这回记得了。又写得这么长而且句子这么烂,以后多写点会通顺了吧。

  • 关于女人的罪恶

    作者:黑伞 发布时间:2008-08-27 15:27:05

    我一直觉得自己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时间有点晚,已经是大学以后的事了。那年福州的冬天冷得出奇,学校的新图书馆尚在建设,我们只能挤在窄小阴暗感觉与殡仪馆无异的小书库里颤颤巍巍地看,冷了就跺跺脚搓搓手以达到取暖功效。看完书走在校园里,冷风呼呼地吹,满校园的绿草半截都还没长出来,惨谈……惨淡搅拌着寒冷,把这小说给我的感觉包裹得异常服帖。

    这故事其实更适合十六岁左右的妙龄孩子们看,所以我说自己看得晚了,晚,是因为自己有了理性,有了更为别扭的敏感,有了不怀好意的怀疑精神,这些都是成年人才有的悲哀,自认为清醒的意识其实是另一种可笑的自作聪明。不堪重负的冷峻让我无法再百分之百纯粹地去干一件什么事情了,包括对这小说近乎幼稚的喜爱,我相信如果换作是三年前,我会无可救药爱上它的。它对于爱的纯粹度的测量;对于一个女人在爱中的全部心理分析;以及对于在饱尝爱的人生里一切意义的揣测,让人直叹爱情竟然可以如果完美而凝重,好像人一辈子不这么爱一次就是白活了一样。

    我当初确实就是这么想的,觉得自己白活了,没能把暗恋进行到底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对当时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比把自己看成是个十足的凡夫俗子更能打击我的了。在理想主义和执拗本性的双重夹攻之下,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经历一次“陌生女人式”的神秘爱情,哪怕为此自我放逐也在所不惜。现在回头想想,当时十九岁尚且如此疯狂,如果再早些年头,说不定就真这么做啦。真是危险!我直后怕,看来晚些年看还是对的,不然到时估计连嘶吼一声“我不后悔”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其实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相互转换所需要的距离,说得更明白点,就是对距离一词的嘲讽忽悠。

    我并不是没有勇气,勇气是非常轻易的东西,轻易到了莫名其妙的程度。关键是没有这个条件,什么条件?让自己卑微一生的条件。整个小说构成的前提,就是卑微。一个清贫无名的女子爱上一位风华正茂的作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差距悬殊的,且不说这女子对于男子才华、相貌的倾慕,即使这女子自己,也会对自己的家世生活等等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所谓的矜持,所谓默默无声的爱,那些外人甚至是作者赋于这名女子的种种美好,在我看来不过是她自卑的衍生产物,如果她不是贫家女,她有与他相当的各种条件,她尽可以大声说出自己的爱,没什么好害羞的,爱并不是让人害羞的东西,如果爱让人害羞,那只能说明你爱的不够或者爱的不对,矜持毋宁是对弱者的讪笑。

    一种在卑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会有好的结果吗?也许有人会说这自卑并不是她自己要的,是命运给她的劫难,这显然是同情主义者们自以为是的美德。自卑,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弱者的自我保护,是对自己的开脱辩护,甚至是一种武器。只是这武器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伤己,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这显然是弱者们的最后一搏,以同归于尽为终极目标,于是便有了那封来信。可悲?毋宁是可怜,甚至是自私。

    从头到尾,那名作家并没有错,那只是这个陌生女人的自作孽,不可活也是正常结果。但若说伤人,她的目的还是可以达到一些,至少那作家会为这女人的悲苦一生感到一些痛心,或许还会为没有得到这份“伟大”的爱而略感惋惜。或许这女子要的就是这些吧,卑微的人想博得的除了同情和惋惜,难道还有其他?我只是恨,这女子一辈子口口声声说的这个爱,其实并不是爱,这只是一种自恋,或是让这女人安心活下去的挡箭牌。爱在她身上简直沦落成了一种依附和手段,她却还觉得自己是升华了它,这难道不是最可恨之处?

    当然,一个女人,一生成就了圆满,也并不算什么奢侈的妄想。我的口诛笔伐,也只因为我不是她,我若是她,这样活一生,也应算是圆满如初了。所有的努力再拼上一条命,若还不圆满那简直要怪老天不长眼了。同样是女人,我并非不能理解她。

    只是,我发现这里有个更大的问题:作者茨威格是个男人!他以男性的身份去写一个女人的卑微,他甚至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影子融入那个男作家的角色中去,这是个什么居心?如果只是女人自己自轻自贱,还尚能容忍,但若是个男人伪造了一个女人以满足其意淫的需求,那就是天理不容了!茨威格擅长描写女性,特别能抓住女性心理,但他对于女性的理解却是建立在其男性沙文主义的自高自大之上,可恨啊。也许茨威格是并没全错,女人就是卑微的动物,女人身上本就有自卑的基因,这不是承认,只是无法一概否认,于是就被他抓住小辫子了。我会不服气,只因为他揪着这小辫儿不放了,有了痛打落水狗的嚣张气焰,于是出于安抚的目的,我找来了电影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同为女性的徐静蕾导演的,我想看看女性改变这本原著的视角是如何的。

    视角确实是不同了,我发现最大的不同是,女主角没那么惨了,虽然过得也并不好,但明显没有原著里那么悲惨。电影里的那个女子显然更有知识(她读过大学),更有钱(她被军官养着),更有些地位(她不再是高级妓女,而是交际花),这些变化虽然看上去不大,但我能感受到徐静蕾是在有意提高她,加之徐本人便缺乏那种落魄的气息(也因为她有矜持的特质?),更显得这女子境遇之大不同。另,作家也不再如此高不可攀了,原著里的作家,简直跟神一样完美,即使是花花公子也不能减弱他给读者的优质形象;但电影中作家的扮演者姜文显然没有作家的气质,这作家简直是刚从西北黄土高原里跌跌撞撞跑出来的,即使西装革履也显得那么不协调。貌似徐是希望通过缩短男女主角的差别来带给陌生女子更多的尊严,希望这场爱情可以平等一些,愿望是美好的,但我却觉得无比别扭,比原著更别扭。

    撇开茨威格的私心不谈,原著确实描绘了一种极致的人生,即使这人生是以爱为借口的卑劣人生,是自怜自艾的可怜人生,但也是一种具有极高文学性的人生。它至少凸显了很多人性的东西,即使是负面的晦暗的,但那也是人性的真实体现。更何况,文学作品本就应该这么做,没人指定文学作品只能规划美好积极的未来。但电影却把这些晦暗的负面的人性给统统掩饰掉了,似乎并没有看到这丑恶背后蕴藏着的美丽。电影成了一场无关痛痒的作秀,虚浮造作,甚至还有些矫情。徐的艺术造诣显然不够深,甚至缺乏专业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她试图凭借原著的影响力来完成她作为成功女性的个人表演秀。她把影片中的女子设置成了她自己,并把其改造成了一个美貌、痴情、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强人,这个女强人虽然好看,却浅薄了,完全没有了原著的震撼力,只剩下一次虚伪的充满私欲的潦草出场,尽显其自私自利而又贪慕虚荣的本性。

    我迷惘了,到底是男人更了解女人,还是女人更了解自己?这里的了解,当然也包含有对女人本性之缺陷的把握。从小说和电影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我看到了不同的女人,充满了各种人格缺失的女人,无论是男人指出的,还是女人自己暴露的。我不能责怪徐静蕾的不争气,因为这确实存在,只是恰巧被她体现了;更不巧的是,它噩梦般地印证了茨威格对女人不怀好意的注视,我不得不服气了,我感到难堪。当然,我也可以自己去处在那个陌生女人的位置里想一想,我会怎么做?想来想去,唯有放弃爱。这是最理性的思考,是各方面争取及妥协后的结果,唯一的结果。爱情,太高不可攀了,它不允许你有一丝的罪恶,它不属于人性中的任何恶念,更坦白的说,它不属于你。尤瑟娜尔在《哈德良回忆录》里写道:“我们的爱情把我们带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在其他时候,我们是被禁止进入这个世界的。”在爱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变成圣徒,但我们能做多长时间的圣徒?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是人,这是宿命。当我们从那另一个世界里退出的时候,爱情结束了,上帝收回了租赁权,你剩下的唯有怀念和回忆。

    我明白了为什么看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我会先有那种惨淡和寒冷的感觉,而不是奋不顾身的热情,也许这就是上帝给我的指示。

    =============================================================================

    这篇书评的评论一直不熄,让我非常感动,毕竟这篇文章是11年前写的,而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而已。我个人对这本书的接受本身是比较曲折的,可以说经历了从喜欢到回避,到讨厌,到反思,再到接受的漫长阶段,这期间在我自己的身上也发生了许多许多事。2015年,应《文艺报》之邀我重新梳理了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写成译文,附在下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杆“女性主义”的秤

    文/陈嫣婧

    奥利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真正走进女性主义者们的视野,应是上世纪后半叶的事了,她们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上去确实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以一位女性的牺牲和落魄作为大前提的,且一手将其缔造出来的,竟然是一位在文学史上地位挺崇高的男性作家。一个清贫无名的女子爱上一位风华正茂的作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差距悬殊的,且不说这女子对于男子才华、相貌的倾慕,即使这女子本人,也会对自己的家世生活等等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所谓的矜持,所谓默默无声的爱,那些外人甚至是作者赋于这名女子的种种美好,在她们看来不过是她自卑的衍生产物,如果她不是贫家女,她有与他相当的各种条件,她尽可以大声说出自己的爱,没什么好害羞的,爱并不是让人害羞的东西,如果爱让人害羞,那只能说明你爱的不够或者爱的不对,矜持毋宁是对弱者的讪笑。

    第一代女权主义者们的“革命”,基本是建立在重拾女性尊严,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地位的这一基础之上,所以其内在逻辑,多少有反对女性特征,漠视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与男性自然存有差异的成分。比如,波伏娃就曾非常鄙视女性的子宫,认为子宫是造成女性弱势地位,被轻视乃至践踏的“罪魁祸首”。所以,她们自然会认为小说中那名女子在卑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也许这自卑并不是她自己要的,是命运给她的劫难,但这多少是出于同情主义者们自以为是的美德。自卑,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弱者的自我保护,是对自己的开脱辩护,甚至是一种武器。只是这武器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伤己,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这显然是弱者们的最后一搏,以同归于尽为终极目标,于是便有了那封来信。可悲?毋宁是可怜,甚至是自私。而作者茨威格以男性的身份去这样看似有情却无情的书写一个女人的卑微,甚至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影子融入那个男作家的角色中去,这是个什么居心?如果只是女人自己自轻自贱,还尚能容忍,但若是个男人伪造了一个女人以满足其意淫的需求,那毋宁是瞅准了女权革命的尾巴一脚踩下去,简直天理不容了。

    时间向后挪了几十年,来到又一个新世纪,由中国女导演徐静蕾改编拍摄的小说电影版上映,并获得国际大奖。是时,老一辈的女权主义革命家们大多归于沉寂,她们显然意识到真正的女性主义,不是将女性去女性化,而是让女性成为自己却不至遭社会意识形态的左右。电影在这时候上映,导演又同为女性,笔者料想对小说观念上的理解和诠释,也应与时俱进。但电影对原著最大的改动,竟然是女主角没那么惨了,虽然过得也并不好,但明显没有茨威格所写的那么悲惨。电影里的那个女子显然更有知识(她读过大学),更有钱(她被军官养着),更有些地位(她不再是高级妓女,而是交际花),这些变化虽然看上去不大,但很明显是在有意提高她,加之徐本人便缺乏那种落魄的气息(也因为她有矜持的特质?),更显得这女子境遇之大不同。相对的,作家也不再如此高不可攀了,原著里的作家,简直跟神一样完美,即使是花花公子也不能减弱他给读者的优质形象;但电影中作家的扮演者姜文显然没有多少作家的气质,这作家简直是刚从西北黄土高原里跌跌撞撞跑出来的,即使西装革履也还是不大协调。貌似徐是希望通过缩短男女主角的差别来带给陌生女子更多的尊严,希望这场爱情可以平等一些。

    这就是新女性主义的立场吗?通过提高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外在条件,比如豪车大房高收入,有才有貌有学历,来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地位?从而得到异性和社会的尊重?徐作为女性,理应知道女性于现实环境中时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她不反思,反而仍在文艺作品中将此施加于自己的同类,这到底是女性的自我解放,还是自我束缚?如果女权主义先驱仍活在世上,看到这部电影,她们会认为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呢?反观近百年前的原著,撇开其社会性,单看文学性,不得不承认这着实是描绘了一种极致的人生,即使这人生是因爱而卑微人生,是自怜自艾的可怜人生,但也是一种极具文学性的人生。在文学纯度极高的爱情故事里,爱就是虐恋,就是卑贱,就是受辱,就是疼痛,莫索克著《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谷崎润一郎著《春琴操》,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为爱而自愿糟践自己的身体和尊严,以此来获得另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甚至崇高,《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之比起来,不知柔和隐晦了多少呢。

    所以,真正的女性主义或许并不应是作为一种范式,告诉你应该怎么去爱,怎么去活,怎么去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应是一种自由,即身为一名女性,只要是出于对自我主体的认同,不论如何去爱,去活,去体现价值,都理当获得理解和尊重。而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由语言构成的自在世界,其经典性也即是体现在对人作为一个主体的绝对尊重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并不矛盾,不是吗?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130+)
  • 在线转格式(123+)
  • 无广告(431+)
  • epub(665+)
  • 微信读书(474+)
  • 小说多(236+)
  • 强烈推荐(115+)
  • 收费(251+)
  • 实惠(275+)
  • 赚了(154+)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4-12-26 03:32:51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宓***莉: ( 2025-01-09 14:30:2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居***南: ( 2025-01-01 18:51:1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车***波: ( 2024-12-10 00:43:4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饶***丽: ( 2024-12-20 12:20:55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焦***山: ( 2025-01-04 19:53:15 )

    不错。。。。。

  • 网友 索***宸: ( 2024-12-21 10:25:2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融***华: ( 2024-12-12 17:38:23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温***欣: ( 2024-12-27 20:43:41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家***丝: ( 2024-12-12 04:22:34 )

    好6666666

  • 网友 通***蕊: ( 2024-12-20 16:23:59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丁***菱: ( 2024-12-10 02:57:2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马***偲: ( 2024-12-12 05:17:0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20 22:03:00 )

    还行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