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另眼看晋商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6:57

另眼看晋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另眼看晋商精美图片
》另眼看晋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另眼看晋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770980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8.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6:57

内容简介:

受史料和实体资源的限定,从事晋商研究的专家学者重点聚焦晋中地域,清代前中期有旅蒙商的崛起,晚清则是享誉海内外的票号业。他们的学术成果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一般民众的认知和判断。固化民众印象的还有当地政府对实体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借助现代传媒的强势推介,尤其是“晋商故里”的文化定位,种种因素作用下,晋中商人的形象被人为地拔高。本书旨在扭转世俗的误解,即一般民众不明就里简单将晋中商人等同于晋商的错误趋向,同时为山西别地商帮正名,尤其要厘清清代中后期他们各自的发展现状,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还有矫正学术趋向的良苦用心。而所有这一切皆服务于新晋商的发展战略。


书籍目录:

章 晋商概览

  一、山西行政区划衍变

  二、晋商源头在河东

  三、山西雄厚的商业底蕴

  四、商帮时代与晋商名号

第二章 “雾里看花”真晋商

  一、晋中与晋中市

  二、误读晋商原因面面观

第三章 成就晋商的天时观——屡次享受政策的阳光普照

  一、散商时代的天时观

  二、商帮时代的多重政策红利

第四章 成就晋商的地利观——长期占据异质文明交汇区的孔

  一、散商时代的地利观

  二、商帮时代的“地邻极边”与蒙古内附

第五章 成就晋商的人和观——人口压力和商业示范效应的导引

第六章 新晋商发展战略——基于老晋商的启示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作者介绍:

    李永福(1966-),历史学博士后,教授。本科与硕士,求学于山西大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经历在四川大学度过。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重点涉猎颇具地域特色的晋商领域。曾于2010年在日本作访问学者三个月,现任太原理工大学人文素质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已出版《山西票号研究》  《中国晋商成功之道》《清代山西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胡适和他的弟子》等四部专著,参编《走向博士》等畅销书,主持与参与十余项省级课题,刊发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一时代有一时代主旋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发展经济得到应有重视。导向指挥棒作用之下,梳理相关历史资源,以便能够为当代社会借鉴成为学术界的一种潮流,对晋商的研究工作正是在如此背景下展开的。

一般的概念,明清两代,晋商曾驰骋商界五百余年,并与徽商并列为中国旧式商帮之首。尤其在清代中后期,由于经营银两异地汇兑业务票号业的横空出世,更提升了创办并长期垄断此业晋商的地位。客观评价,到目前为止,有关晋商的学术专著、论文、课题可谓汗牛充栋,但由于各种原因,却留下了些许误会,用学术术语讲,可称之为“误读”。

误读之一为将晋中商人想当然为晋商,尤其对外地人而言,在他们的思维定势中几乎形成为“共识”。之所以有此误会,依笔者之见,首在于晋商大多数实体资源主要集中在晋中地域,其中以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的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庄园,灵石的王家大院等为明显标识,民间受此影响颇深。

其次,晋中市各级政府比较注重历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常家庄园,去过常家庄园的游客不难看出,该庄园其实是一复古式建筑群,即在原址上恢复原有的规模和面貌,而如此做法,既需要一定的胆识,同时投入亦不菲,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相当程度上丰富了当地的晋商实体资源。

再次,当地各级政府比较注重品牌营销。起初是乔家大院不经意间被选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拍摄的主要外景场地,受益之后,进一步培育资源,在央视一台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无疑为成功的案例,此后在同台同时段上映的电视连续剧《走西口》,虽说在艺术表现手法和历史背景上有瑕疵(仅为个人观点),但观众在潜移默化间强化了对晋中商人的认知,流风所及以至于在相关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晋中方言占据晋商话语权的现象。

后一点,专业性资料片也有弱化山西别地商帮的趋向。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海内外研究晋商专家拍摄的20集人文纪录片《晋商》,在总框架中,清代以前的篇幅占比极少,反映清以后历史的介绍中,鲜见山西别地商帮的影子,几乎是晋中商人在唱独角戏,而如此编排尤其与史实不符,相当程度上固化了观众对晋商的判断。也正是以上诸因素的叠加作用,才造成一般民众将晋中商人等同于晋商的误解。

不惟如此,在更高层面上,即专业之外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多数人对晋商源头何在、晋商发展脉络等基本常识同样存在误读现象,将晋商想当然为仅仅在明清两代的表现。以上判断并非危言耸听,实在是笔者的亲身经历,前年笔者有幸为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干部学习班做过一期讲座,题目为“近代视野下的晋商”,受众为处级干部,其中包括部分双肩挑的专家学者。在休息间隙的交流中得知,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晋商源头何在,对晋商发展脉络更没有明晰的头绪,要知道他们大多是山西籍知识精英,他们的见解如此,更遑论外省人及海外华人对晋商的认知。

时下多数学者在他们的学术成果中重点罗列晋商的辉煌业绩,对成就晋商的主客观因素虽也有评述,但侧重于晋人的主观努力,而对客观条件总体分析不够,难免受到外省籍学者的诟病,如此效果只能称之为“墙里开花墙里香”。笔者的观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华文明圈内各地民众的智商并无所谓的高低优劣之分,他们在商业上的差异完全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限定。

天时方面,笔者简单概括为“屡次享受政策的阳光哺育”。明初,晋人受益于“开中制”,北方九边镇中,山西占据了两家,即大同和太原(即围绕神池诸堡的布防,重点镇守晋西北地区),况且该政策是以两镇为试点单位。明代中期,朝廷改行“开中折色”,即商人缴纳现银就可以获得政府特批的盐引,有实力的晋商逐步占据各大盐场,其身份也衍变为“内商”。当然,还有“隆庆议和”的强力推动,北方边境难得的休战期,不仅极大降低了明朝的军费支出,而且开启了与北元蒙古族的常态化经济交流,晋商受益颇多。整个明代,中国商业领域势力为显赫的当数盐商,而晋商在其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按说清初祖籍晋中的“八大皇商”并非晋商主流,但他们的得势同样来自清廷的特许政策,无论是深入“龙兴之地”——东北的皮货等特产贸易,还是与日本的洋铜买卖,拟或与蒙人的商品交流,如若缺失了朝廷的许可是难以想象的。况且他们在各大盐场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而如此地位依然源自清廷的授权。

清代中后期朝廷对蒙古地区有限度的开放,使得占据地利之便的山西再次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直接的后果是促成了这一时段晋商的主流——旅蒙商的兴起与繁荣。而让晋人为自负与自豪的票号业,至少在政策层面上,几乎没有税费的负担,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再加之部分省关的官款在清廷的默许下改由民营的票号业汇兑,进一步拓展了营业范畴,其盈利能力和所获得的崇高地位,直至今日还让新晋商艳羡和顶礼膜拜。需要说明的是,其时山西别地商帮并没有衰败,他们仍延续原有商业网络稳步经营,且取得不错业绩。

地利因素与天时因素密切相关,历史上不同的政策导向会对地理环境产生迥异的利用价值。山西地处华北平原,南枕河南,西界陕西,东与河北接壤,这些地域皆是农耕文明,与山西的经济基础基本类同。山西的北部是广袤的蒙古大草原,游牧经济的主导地位与农耕文明存在强烈互补性,有鉴于此,笔者将山西的地利概总为“占据异质文明交汇区的孔道”。

在司马迁笔下,山西的空间概念为“表里山河”,冷兵器时代,与周边地域山河相间的地理特征往往成为动荡时局的凭借,而历朝历代沿中北部地域逐次扩展的民族融合进程印证了山西地利的价值所在。

明代大多数时段对蒙古的政策为经济封锁,为此在北部边防沿线设置九关,常驻80多万、多时达120余万戍边将士的生活用度,以及几十万匹军马的粮草供应,对临近地域的商民而言无疑存在巨大商机。山西有幸开设两个边镇,且距离别的边镇亦不远,“开中制”所涉及的主要交换筹码食盐和粮草,山西也不缺乏,河东盐场为其一,而河东地域(主要包括今运城和临汾两市所辖县、市、区)自古号称山西粮仓,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该政策在山西所具有的地利优势,其中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代中后期的“开中折色”,只不过是将商人缴纳的粮草布帛改为实银,北方戍边将士的生活需求与战马的粮草供应依然如故,是故商机并没有失去,况且因官方在北方边镇开设的时断时续的“茶马互市”和民间“私市”的刺激,相较于以前,还增添了商品种类和增加了供给量,地利因素再次发酵,即晋商在经营相关贸易时,可以就近获得相关商品,而空间距离比较接近的优势,带来的是运营成本的相对下降,进而提升了晋商的竞争力。

有清一代,晋商有两大标识,前为旅蒙商,后为票号商。由于实现了民族融合,至少在康熙完成统一大业(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多伦会盟为三大标志)之后,以前被视为禁地的蒙古草原逐步对民间开放,明代“官市”与“私市”存续期间的磨合经历,以及清代开放之后的进一步了解,使得占据地利之便的晋商又一次站在制高点上,先是了解蒙民的生活所需,然后组织货源,而其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一直令后人敬仰。

部分当代学者将旅蒙商的兴盛归结为人为努力,诚然在克服自然因素,尤其是交通、气候等条件的制约方面,晋商确实表现出相当的忍耐力和克服能力,但地利因素依然要考虑进来,如若没有前期的熟悉商情,不可能有以后的大发展,这一点是中南地域的商帮所不具备的。代表的例子就是祁县乔家的发家史,先是始祖乔贵发在口外做粮油米面生意,到三代乔致庸时,重点经营茶叶贸易,当然还开办了两家著名票号,如此局面根基于长期的商业实践,而距离蒙古地域较远的商帮运作起来困难要大得多。

人和因素集中在两点,一为土狭人稠的生存压力,二为商业示范效应所带来的价值观转向。如若细细探究,其实两者是互为作用的,当然也与“表里山河”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传统时代,完全开发地域的人口总量与其土地承载力互为制约。明清两代,山西几乎没有可供开垦的荒地,解决人口压力的途径只有前去尚未开发地区谋生,明代中后期的“走西口”之所以充满艰辛,一者,沿途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二者,因为当时的蒙古地域还是与明朝对峙的政权,所以拓荒者还受制于冒险犯难的政策瓶颈。清初政权稳定之后,山西再次重复明朝“人口迁移故事”,这一次增加了以张家口为基地的“走东口”,包括晚清的“闯关东”也不乏晋人的身影。

为之铺垫的是明清两代山西人口规模变化不大,明初以洪洞大槐树为集结点的人口大迁移,旨在弥补元末农民战争造成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口大量损失。明代中后期,当山西人口规模超过土地的承载力,晋人不得已选择了外出,以寻求生存空间,这一次是民间自发行为。

清廷基本没有主导过全国范围的人口迁移,但在休养生息之后,山西人口一直保持在千万级规模。该数据虽与明代和清初有较大出入,但对历史稍有了解者不难窥见其中的原因,即康熙年间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所带来的统计数据真实性,“人头税”的取消使得一般民众没有必要再隐瞒“丁口”的确切数据。

与时下流行的观点不同,笔者以为,明清两代山西人去口外谋生,大多选择了开垦荒地,仅有部分人从事商业。明代晋商唱主角的是盐商,清代山西在蒙古地区的首批商业拓荒者大多出身草根,祁县乔家的乔贵发、榆次常家的常威是其主要代表。因商业成功而带来的超预期回报,晋商商号员工所享受的令人羡慕的高待遇,以及科举考试“由士入仕”的低概率和官场潜在的风险,综合考量下的价值趋向,颠覆了山西固有的民风,有相当部分家庭将俊秀子弟选送到商业领域发展,而这些人的成功又会昭示后来者,此所谓示范效应的直接体现。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的基本功用,笔者“另眼看晋商”的目的旨在为新晋商服务,以便能够从前辈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有益成分,进而结合时代和山西的区位特征,为新晋商规划出科学发展战略。以上思路和框架完全服务于笔者申报的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晋商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旧晋商经验的启示》,因在正文中要展开评述,在此不做赘言。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寄望于笔者的建言能够有助于新晋商的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另眼看晋商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另眼看晋商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另眼看晋商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前言

一时代有一时代主旋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发展经济得到应有重视。导向指挥棒作用之下,梳理相关历史资源,以便能够为当代社会借鉴成为学术界的一种潮流,对晋商的研究工作正是在如此背景下展开的。

一般的概念,明清两代,晋商曾驰骋商界五百余年,并与徽商并列为中国旧式商帮之首。尤其在清代中后期,由于经营银两异地汇兑业务票号业的横空出世,更提升了创办并长期垄断此业晋商的地位。客观评价,到目前为止,有关晋商的学术专著、论文、课题可谓汗牛充栋,但由于各种原因,却留下了些许误会,用学术术语讲,可称之为“误读”。

误读之一为将晋中商人想当然为晋商,尤其对外地人而言,在他们的思维定势中几乎形成为“共识”。之所以有此误会,依笔者之见,首在于晋商大多数实体资源主要集中在晋中地域,其中以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的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庄园,灵石的王家大院等为明显标识,民间受此影响颇深。

其次,晋中市各级政府比较注重历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常家庄园,去过常家庄园的游客不难看出,该庄园其实是一复古式建筑群,即在原址上恢复原有的规模和面貌,而如此做法,既需要一定的胆识,同时投入亦不菲,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相当程度上丰富了当地的晋商实体资源。

再次,当地各级政府比较注重品牌营销。起初是乔家大院不经意间被选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拍摄的主要外景场地,受益之后,进一步培育资源,在央视一台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无疑为成功的案例,此后在同台同时段上映的电视连续剧《走西口》,虽说在艺术表现手法和历史背景上有瑕疵(仅为个人观点),但观众在潜移默化间强化了对晋中商人的认知,流风所及以至于在相关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晋中方言占据晋商话语权的现象。

后一点,专业性资料片也有弱化山西别地商帮的趋向。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海内外研究晋商专家拍摄的20集人文纪录片《晋商》,在总框架中,清代以前的篇幅占比极少,反映清以后历史的介绍中,鲜见山西别地商帮的影子,几乎是晋中商人在唱独角戏,而如此编排尤其与史实不符,相当程度上固化了观众对晋商的判断。也正是以上诸因素的叠加作用,才造成一般民众将晋中商人等同于晋商的误解。

不惟如此,在更高层面上,即专业之外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多数人对晋商源头何在、晋商发展脉络等基本常识同样存在误读现象,将晋商想当然为仅仅在明清两代的表现。以上判断并非危言耸听,实在是笔者的亲身经历,前年笔者有幸为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干部学习班做过一期讲座,题目为“近代视野下的晋商”,受众为处级干部,其中包括部分双肩挑的专家学者。在休息间隙的交流中得知,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晋商源头何在,对晋商发展脉络更没有明晰的头绪,要知道他们大多是山西籍知识精英,他们的见解如此,更遑论外省人及海外华人对晋商的认知。

时下多数学者在他们的学术成果中重点罗列晋商的辉煌业绩,对成就晋商的主客观因素虽也有评述,但侧重于晋人的主观努力,而对客观条件总体分析不够,难免受到外省籍学者的诟病,如此效果只能称之为“墙里开花墙里香”。笔者的观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华文明圈内各地民众的智商并无所谓的高低优劣之分,他们在商业上的差异完全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限定。

天时方面,笔者简单概括为“屡次享受政策的阳光哺育”。明初,晋人受益于“开中制”,北方九边镇中,山西占据了两家,即大同和太原(即围绕神池诸堡的布防,重点镇守晋西北地区),况且该政策是以两镇为试点单位。明代中期,朝廷改行“开中折色”,即商人缴纳现银就可以获得政府特批的盐引,有实力的晋商逐步占据各大盐场,其身份也衍变为“内商”。当然,还有“隆庆议和”的强力推动,北方边境难得的休战期,不仅极大降低了明朝的军费支出,而且开启了与北元蒙古族的常态化经济交流,晋商受益颇多。整个明代,中国商业领域势力为显赫的当数盐商,而晋商在其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按说清初祖籍晋中的“八大皇商”并非晋商主流,但他们的得势同样来自清廷的特许政策,无论是深入“龙兴之地”——东北的皮货等特产贸易,还是与日本的洋铜买卖,拟或与蒙人的商品交流,如若缺失了朝廷的许可是难以想象的。况且他们在各大盐场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而如此地位依然源自清廷的授权。

清代中后期朝廷对蒙古地区有限度的开放,使得占据地利之便的山西再次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直接的后果是促成了这一时段晋商的主流——旅蒙商的兴起与繁荣。而让晋人为自负与自豪的票号业,至少在政策层面上,几乎没有税费的负担,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再加之部分省关的官款在清廷的默许下改由民营的票号业汇兑,进一步拓展了营业范畴,其盈利能力和所获得的崇高地位,直至今日还让新晋商艳羡和顶礼膜拜。需要说明的是,其时山西别地商帮并没有衰败,他们仍延续原有商业网络稳步经营,且取得不错业绩。

地利因素与天时因素密切相关,历史上不同的政策导向会对地理环境产生迥异的利用价值。山西地处华北平原,南枕河南,西界陕西,东与河北接壤,这些地域皆是农耕文明,与山西的经济基础基本类同。山西的北部是广袤的蒙古大草原,游牧经济的主导地位与农耕文明存在强烈互补性,有鉴于此,笔者将山西的地利概总为“占据异质文明交汇区的孔道”。

在司马迁笔下,山西的空间概念为“表里山河”,冷兵器时代,与周边地域山河相间的地理特征往往成为动荡时局的凭借,而历朝历代沿中北部地域逐次扩展的民族融合进程印证了山西地利的价值所在。

明代大多数时段对蒙古的政策为经济封锁,为此在北部边防沿线设置九关,常驻80多万、多时达120余万戍边将士的生活用度,以及几十万匹军马的粮草供应,对临近地域的商民而言无疑存在巨大商机。山西有幸开设两个边镇,且距离别的边镇亦不远,“开中制”所涉及的主要交换筹码食盐和粮草,山西也不缺乏,河东盐场为其一,而河东地域(主要包括今运城和临汾两市所辖县、市、区)自古号称山西粮仓,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该政策在山西所具有的地利优势,其中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代中后期的“开中折色”,只不过是将商人缴纳的粮草布帛改为实银,北方戍边将士的生活需求与战马的粮草供应依然如故,是故商机并没有失去,况且因官方在北方边镇开设的时断时续的“茶马互市”和民间“私市”的刺激,相较于以前,还增添了商品种类和增加了供给量,地利因素再次发酵,即晋商在经营相关贸易时,可以就近获得相关商品,而空间距离比较接近的优势,带来的是运营成本的相对下降,进而提升了晋商的竞争力。

有清一代,晋商有两大标识,前为旅蒙商,后为票号商。由于实现了民族融合,至少在康熙完成统一大业(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多伦会盟为三大标志)之后,以前被视为禁地的蒙古草原逐步对民间开放,明代“官市”与“私市”存续期间的磨合经历,以及清代开放之后的进一步了解,使得占据地利之便的晋商又一次站在制高点上,先是了解蒙民的生活所需,然后组织货源,而其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一直令后人敬仰。

部分当代学者将旅蒙商的兴盛归结为人为努力,诚然在克服自然因素,尤其是交通、气候等条件的制约方面,晋商确实表现出相当的忍耐力和克服能力,但地利因素依然要考虑进来,如若没有前期的熟悉商情,不可能有以后的大发展,这一点是中南地域的商帮所不具备的。代表的例子就是祁县乔家的发家史,先是始祖乔贵发在口外做粮油米面生意,到三代乔致庸时,重点经营茶叶贸易,当然还开办了两家著名票号,如此局面根基于长期的商业实践,而距离蒙古地域较远的商帮运作起来困难要大得多。

人和因素集中在两点,一为土狭人稠的生存压力,二为商业示范效应所带来的价值观转向。如若细细探究,其实两者是互为作用的,当然也与“表里山河”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传统时代,完全开发地域的人口总量与其土地承载力互为制约。明清两代,山西几乎没有可供开垦的荒地,解决人口压力的途径只有前去尚未开发地区谋生,明代中后期的“走西口”之所以充满艰辛,一者,沿途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二者,因为当时的蒙古地域还是与明朝对峙的政权,所以拓荒者还受制于冒险犯难的政策瓶颈。清初政权稳定之后,山西再次重复明朝“人口迁移故事”,这一次增加了以张家口为基地的“走东口”,包括晚清的“闯关东”也不乏晋人的身影。

为之铺垫的是明清两代山西人口规模变化不大,明初以洪洞大槐树为集结点的人口大迁移,旨在弥补元末农民战争造成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口大量损失。明代中后期,当山西人口规模超过土地的承载力,晋人不得已选择了外出,以寻求生存空间,这一次是民间自发行为。

清廷基本没有主导过全国范围的人口迁移,但在休养生息之后,山西人口一直保持在千万级规模。该数据虽与明代和清初有较大出入,但对历史稍有了解者不难窥见其中的原因,即康熙年间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所带来的统计数据真实性,“人头税”的取消使得一般民众没有必要再隐瞒“丁口”的确切数据。

与时下流行的观点不同,笔者以为,明清两代山西人去口外谋生,大多选择了开垦荒地,仅有部分人从事商业。明代晋商唱主角的是盐商,清代山西在蒙古地区的首批商业拓荒者大多出身草根,祁县乔家的乔贵发、榆次常家的常威是其主要代表。因商业成功而带来的超预期回报,晋商商号员工所享受的令人羡慕的高待遇,以及科举考试“由士入仕”的低概率和官场潜在的风险,综合考量下的价值趋向,颠覆了山西固有的民风,有相当部分家庭将俊秀子弟选送到商业领域发展,而这些人的成功又会昭示后来者,此所谓示范效应的直接体现。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的基本功用,笔者“另眼看晋商”的目的旨在为新晋商服务,以便能够从前辈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有益成分,进而结合时代和山西的区位特征,为新晋商规划出科学发展战略。以上思路和框架完全服务于笔者申报的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晋商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旧晋商经验的启示》,因在正文中要展开评述,在此不做赘言。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寄望于笔者的建言能够有助于新晋商的科学发展。



精彩短评:

  • 作者:励静合 发布时间:2016-03-02 18:50:45

    “人生的真谛就是活得更像自己。”有时候智者的忠告很难实施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但是迈出正确的步子后再看就会感到如此正确。2016.3.2 JIC Bookstore

  • 作者:大风起 发布时间:2022-11-03 21:01:28

    这个版本其实做得挺有趣的,有传统演义书的民间草根味儿。至于书,似乎文字和史实价值都比不上那几本正史,而爱看小说者嫌其滥调又琐碎冗长,很尴尬。元史更是如此,看完前十几章的铁木真和忽必烈,对剩下那群把汉人列为低等人的皇帝们的断烂朝报(蔡老先生还给精心描绘了不少花边),就基本不想看了,到了最后老朱起义,又精彩起来。

  • 作者:哈姆太郎 发布时间:2013-01-06 13:26:37

    前一半后一半~~

  • 作者:游牧人·芳汀 发布时间:2011-11-23 05:32:47

    软绵绵的病态

  •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09 15:08:46

  • 作者:爬行钢炮 发布时间:2020-12-26 00:11:56

    贼难,贼难


深度书评:

  • 乌龟塔风景

    作者:Jx3 发布时间:2008-06-11 01:02:12

    物理学的玄妙之处,在于最精妙的理论,往往是最简单的——题记

     

     

    1st mov Scherzo —— 乌龟塔风景

    《时间简史》的开头,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作完一次关于天文学的演讲后,被一位老妇人全盘反驳了所有观点。老妇人说“世界,实际上是驮在大乌龟背上的一块平板。而这只大乌龟的下面,还有另外一只大乌龟,就是这样,一只接一只的乌龟驮下去,形成了一座乌龟塔。这就是这个奇妙的宇宙的基本模型。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立即就想起了《超级玛力》中的小乌龟。如果宇宙是由一座乌龟塔搭建而成的,我想,我也会欣然接受。

    实际上,当较先的理论被较后的理论推翻之后,我们还是无法确定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物质之中,动辄几百万光年的遥远距离,挑战并且超越了人类这充满了想象力的生物的极限。我们在假设之上搭建假设,在岌岌可危的理论上面构筑起我们对这个宇宙的全部认识,居然,也使得我们的生活从中获益。

    由于生理知识的缺乏,我始终被思想的由来所困扰。这个由物质堆砌而成的躯体,到底是如何产生出思维这种抽象的非物质呢?我们看不到思维,看不到想法,当一个人死亡以后,躯体会被留下腐烂变质,而思维,却早已经杳然无踪。思维是一种粘液,或者是一种气体?不得而知。思维由什么产生,又为什么能够传播开去?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被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非物质所困扰,它最终会随着人类的灭亡而消失,除了借助物质的东西来表达以外,思维不会有证明自己存在的实际证据。

    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奇怪的乌龟塔上面,所有的一切,都是玄妙而奇特的。我们渴望从塔上走下来,一窥这奇迹之塔的全貌。但是我们尚且不知这塔外的落脚点是否存在,客观的观测,已然成为幻想。

     

    2nd mov Allegro —— 你我的红移

    宇宙膨胀学说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理论。由于大爆炸及宇宙膨胀学说的提出,人类那种孤零零的被遗弃感也终于可以被减弱了。人类再也不是处在这个静态的宇宙中,被抛弃,会死亡会灭绝的的孤独生物了,事实上,就连宇宙本身也是在不停的变化着的,不停的扩张着的。恒星之间,星系之间,不断的疏离,疏离,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分别,终究也是无可避免的。

     

    在佛利德曼的三个模型中,我是赞同第一个模型的。虽然,要使这个模型成立,需要宇宙中除了暗物质之外,还要存在海量的未知物质。但是,这个模型更容易让人有圆满的感觉。中国人讲究圆满。如果宇宙从奇点出发,变成一个巨大的物质,最后又回归奇点,这样一个无懈可击的过程,无疑符合圆满,轮回这样浪漫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奇点上的一颗小尘埃,随着大爆炸,跟随着一颗粒子,飞到了距离奇点最遥远的地方,经历了数百亿年的光景,由于星系间的引力又再次被拉回了奇点。这样,宇宙便处于一个不断变大,缩小的循环之中,永没有终止,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永恒。

    这种假设,实际上,也是一种转世的概念,大概中国人就是喜欢这种不灭的理论,好落得一个心理满足。

     

    如果没有红移,或者说如果没有宇宙膨胀,是不是人世间也就不会有分离,是不是这个宇宙也就相应的静止了呢?未尝不可,未尝不是好事。大的概念总会影响小的概念,大的理论推而广之,也会决定小的事件。

     

    但是这样,也牵扯到一些更为玄妙的疑问。如果宇宙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变化着的,那么,时间空间的问题又难以得到解决。同时,和鸡生蛋蛋生鸡同理,最初的宇宙,是一个微小的奇点然后扩张,还是一个无限大的宇宙然后收缩?那么,最初,时间产生在哪一刻,时间产生之前是什么?

    至于空间,则更为玄妙。如果宇宙是一个奇点,奇点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之中?扩张后,是否盈满了这个承载的空间?如果刚刚盈满,是不是每次扩张的大小都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是,则被什么样的规律控制?如果不是,则这个外围空间是不是也是可伸缩的?

    这么说来,或许另外两个模型更为可靠一些,虽然他们看起来更离谱和抽象。不幸的是,我怀疑另外两个模型也存在着致命的佯谬。

     

    3rd mov Adagio cantabile —— 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法则

    一个朋友曾经用它作过MSN的名字。今天想来,这仍然是一句让我感到沸腾的理念。

    如同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一样。人类也断然不是这个宇宙唯一的生物。在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智慧生物,用人类可能根本无法想象的方式生存着。这个宇宙因为过于巨大而成为整个人类范围,整个人类历史,最大的,最有趣的谜题。可以想象的是这个宇宙也许正像《银河铁道999》那样,充满了各式各样奇特的生物,甚至,我可以断言,比我们能够想象的,更加奇妙和有趣。

    在这样的一个宏观的背景下,人类的喜怒哀乐,就显得这么微不足道。那些瞬间的得失和成败,都是荒谬而无价值的。生存,并且知足着,是宇宙宏观法则中不破的一条真理。尤其是对于人类,这种微小的生物而言。

     

    低下头微笑凝视着这浮屠众生的时候,让我们也严肃的抬起头,追寻这个广袤的宇宙中,那些惊心动魄的美好。

  • 职业精神的只鳞片爪

    作者:违天择 发布时间:2013-12-27 16:09:27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381+)
  • epub(355+)
  • azw3(215+)
  • 快捷(639+)
  • 不亏(279+)
  • 已买(494+)
  • 情节曲折(360+)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5-01-08 22:43:17 )

    好棒good

  • 网友 车***波: ( 2024-12-18 07:32:1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薛***玉: ( 2024-12-27 12:58:2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辛***玮: ( 2024-12-29 08:09:5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养***秋: ( 2024-12-18 02:18:4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詹***萍: ( 2024-12-17 10:22:15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瞿***香: ( 2025-01-09 05:13:2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寇***音: ( 2025-01-09 15:10:0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田***珊: ( 2025-01-06 09:18:5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濮***彤: ( 2024-12-17 23:48:23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苍***如: ( 2024-12-29 10:08:06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习***蓉: ( 2025-01-04 20:47:31 )

    品相完美

  • 网友 焦***山: ( 2025-01-09 01:45:52 )

    不错。。。。。

  • 网友 居***南: ( 2025-01-08 08:42:05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