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6:23

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精美图片
》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13318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
  • 页数:336
  • 价格:25.03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6:23

内容简介:

......


书籍目录:

......


作者介绍:

......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先生的最新思想随笔集。从1994年到2018年间,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传统文化思索、阐释文字中,撷取经典片段呈现给读者,陈来先生不仅揭示了二十余年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也梳理了传统文化复兴的线索,并对传统文化研究做了有创建的阐发,字里行间彰显反思和批判的力量。从这些有思想温度的文章中,可以窥见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率先发动者、学术的走向、争论的焦点、研究的气魄等。此外,陈来先生作为传统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亲历者、代言人之一,通过他三十余年的国学人生,生动展示一代知识分子坚守传统文化的学术印记,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脉络,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传统文化的走势。


精彩短评:

  • 作者:Domenico 发布时间:2019-05-11 12:39:39

    反市场、伦理本位、反思现代性,闭着眼睛都知道搬的是什么货,现在舔的人水平都这么低么

  • 作者:正切函数 发布时间:2019-05-11 19:42:56

    试读已阅

  •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7 18:07:52

    为什么打一星你们具体翻翻就知道了… …披着学术的外衣,我还不如去看几集新闻联播呢

  • 作者:薄暮秋风起 发布时间:2019-05-16 10:00:20

    对书不对人 用官方话语进行学术研究是一条死胡同。缺乏完善的逻辑架构,还不如杜维明。

  • 作者:潇芙 发布时间:2019-05-26 01:29:27

    这个有在线试读

  • 作者:kayoko 发布时间:2018-12-08 20:59:14

    一般


深度书评:

  • 每个女孩都该看的一本书

    作者:小满Zoe 发布时间:2020-06-25 20:14:33

    现在经常看到一类新闻,大意是一些年轻女孩,因为崇尚并身体力行的过精致生活,购买奢侈品,护肤美容,旅游等等,可是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花钱的速度,于是向借贷平台贷款,慢慢欲望越来越大,滚的利息越来越多,最后不惜去做裸贷,甚至无力偿还,不得已而自杀。读到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唏嘘不已,直到我最近看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原来几百年来,人性的欲望从未发生改变,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曾经早已发生过。

    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以德拉马尔的故事为原型,写了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1856年~1857年在<巴黎杂志>的连载,它的发布曾经混动了文坛,让作者陷入一场官司纠纷。法国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使得作者公堂对簿,这样隐居乡野的作者名声大噪,从此奠定了他文学声誉和在文学的地位。最终,该作品成为他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农家的女儿,生的美丽精致,从小被父亲送往修道院接受贵族文化的教育,读过很多浪漫主义的小说,一心向往风雅富足的贵妇生活,渴望与风度翩翩的绅士,经历风花雪雨的浪漫爱情。可是出生农民家庭的她,偏偏嫁了一个平庸,没有情趣的医生。婚姻无法给予她梦幻传奇的爱情,面对婚姻外的橄榄枝,她贪婪的沉迷在爱情的迷雾之中。可惜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弱的文书,相比她的炽热真情,两个情人很快厌烦了与她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偷情没有带个她幸福的爱情,反倒是可投机倒把的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她总是讲究排场,极力维持贵妇的体面,购买一些奢华的服饰,家具,给情人送些能够体现身份的礼物,一来二去在商人那里借款的高利贷越来越多。最后丈夫的家产被她挥霍一空,而情人各个又无动于衷,不肯帮她,面对无力偿还的债务,她走投无路,不得不服毒自杀。

    故事的结尾让人难受,心痛。一个漂亮女人,为何最终落得如此狼狈?她有弱点,有过失,她虚荣且不切实际,但她并不是罪魁祸首,她不曾加害与人,倒是人们常常加害于她,她所追求的浪漫爱情,不过是情场老手的逢场作戏,她追求的精致生活,不过是利益熏心的商人的引诱欺骗。她的矛盾于痛苦,她的梦想和追求,都代表了某一类人。

    她没有自己的事业,更没有可以慰藉心灵的爱好。

    她不需要为谋生奔波劳碌,一切都有丈夫打点,也不需要料理家务,一切都有佣人收拾,甚至不需要照顾小孩,一切都有奶妈帮忙。

    她的家庭算不上大富大贵,却称得上小富即安,结婚前父亲的疼爱,结婚后丈夫的宠爱,让她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恰恰是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让她觉着心生烦闷,郁郁寡欢。

    一个偶然的机会,丈夫受公爵夫人要求,让她窥见了真正的贵妇生活。而在这之后,她的生活,如同山上那些大裂缝,一阵狂风暴雨,在她的心里增加了些磨蹭不掉的东西。

    于是她了解时装,上等裁缝的地址,森林和歌剧院的日常,她研究欧仁.苏的小说中关于家具的描述;她读巴尔扎克和乔治.桑的小说,寻求想象中的愉快,满足她本人的渴望。

    追求物质的享受成了她填补空虚的精神寄托。

    包法利夫人剧照,她雍容华贵,与周围的乡亲们格格不入

    她拥有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想

    “她总是期待爱情骤然来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飙,颠覆生命,席卷意志,如同秋风席卷落叶般,把整个心都带往深渊。”

    因为生活千篇一律,没有乐趣,没有希望,让她将整个生活的重心,都投放在了爱情上,她仿佛是溺水了的人,只有拼命抓住爱情的稻草,才能够让她维持生命。所以在成功被情场老手罗道耳弗的阿谀奉承,偏偏风度勾引后,她的表现,开心的像个孩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糖果。

    她照着镜子,连自己也惊异了起来,她从未见过自己的眼睛这么大,这样黑,她像服过了仙方一样变美了。她三番五次的自言自语道:“我有一个情人!一个情人。”一像道这里,她就心花怒放,好像刹那间烦劳还童了一样。

    她兴致勃勃,踏着清晨的雾水去情人家里约会。按耐内心的喜悦,在丈夫睡觉之后悄悄和情人幽会,她借款买来昂贵的礼物送给情人,像个十六岁的少女一样,聆听对方的情诗,书写情意绵绵的情书。她在虚幻的爱情中,找到了聊以慰籍的安抚,越是沉沦,越是不满丈夫的木讷,家庭的束缚。她甚至策划了和罗道耳弗的私奔,却无奈每个情人都当她为掌心玩物,她像一堆干柴,情欲烧的越是旺盛,情人反倒越是厌倦。在她一心以为找到真正的爱情,为爱全力以赴舍弃一切的时候,她的情人正在挖空心思想着摆脱她。

    毫无金钱观念

    很多人面对账单,都会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土里。自以为这样不去面对,就可以逃避现实。包法利就是典型的这种人物,不知道自己日常开销,更不知道负债,不关注借款的利息,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蒙上自己的眼睛,仿佛这样就可以逃避现实,直到判决书被送到丈夫手里。

    商人每次都极力推销他的货品,从一开始的不予理睬,到后来签下借条,再到后来,不知道自己借了多少,索性不去想这件事情,待到商人盘算她家的财产已被榨干之后,送来24小时催还判决书的时候,商人帮她梳理清楚了她共计欠款八千法郎。而用这些钱,她无非买了些服饰,家具,窗帘,打点约会时的排场。看起来都是些小钱,只是高利贷滚呀滚,最终让她无力偿还,走投无路,不得不服毒自杀。

  • 转载 书评

    作者:Beth 发布时间:2012-09-14 21:34:32

    讲述最近二十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诸多“中国奇迹”,绕不开1994年的分税制。从广义上说,它不仅是一次税制改革,更是一次财政改革、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变革。借用温总理的话,即“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如果说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的话,那么最大的成就即表现在对于这一宏大历史变迁的叙事逐渐具体而微。在来到现场,通过实地的访谈、调研,展示出一个个转型社会的解剖切片之后,再返回中观层面,打开黑箱,钻研其内部构造,揭秘其运作机制。从实际的疑问——问题——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来说,社会学界对于政府行为的关注,首先是从对乡镇企业和“三农”问题的经验研究中提出的。此后,由于对政府与市场、社会、企业、农民等每一重关系的深层追问,都会触及到央地关系特别是财政关系,一批社会学者加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研究早已聚焦的领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地方政府间竞争、为增长而竞争、锦标赛体制等概括层出不穷,多少显示了学术界的一些共识。

    周飞舟新著《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展示了一个社会学者对这一主题的独特视角。关注和熟悉其作品的人们不难发现,本书是他十年来研究脉络的一个系统整理,其间更有作者深入实地调研访谈的大量一手资料、数据和案例,对于在深层结构中理解改革过程的诸多政治经济议题,提供了一个稳健而接地气的分析框架。全书共十五章,不妨大略分作三个主题:一是分税制改革与央地关系的变迁,二是县乡财政危机的发生与农村基层政权的悬浮化,三是发达地区财政结构异变与“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之前的央地关系经历过两轮“收放权”的政策实践,财税体制也先后出现过统收统支、分类分成、总额分成、收支包干、固定分成等形式。这一过程的基本规律有三:其一,在经济停滞时放权,在经济过热和混乱时集权。这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其二,放权的主要手段是地方投资权和企业管理权。换言之,这是一种体制下放,将原属中央集权控制的对人、财、物、计划、企业、基建等方面的权利整体下放。投资权下放是地方开展产量指标竞赛的基本条件。其三,无论收权还是放权,都同时伴随着中央在其他方面的集权,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上。

    改革的大幕从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拉开。从此,“承包”二字,不仅足以穿透整个八十年代,甚至跨越世纪门槛,至今而威力不减。经济学对承包制的兴趣可谓由来已久。杨小凯、黄有光提出过一种间接定价理论。说白了,间接定价就是一种事后算账,也就是承包,它的基本原则与那句概括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话异曲同工——“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从1980年开始,我国试行财政承包制,即中央对各省级单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包干,地方增收的部分可以按一定比例留下自用,对收入下降导致的收不抵支则减少或不予补助。经过七年的试点探索,财政包干制在1988年全面推行。“放水养鱼”的政策激励,引发了地方政府围绕经济增长展开的激烈竞争。

    地方政府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包干税收基数之外的部分,可以留归己用;二是广开财路,通过在发展“共有产权”性质的乡镇或集体企业,获得预算外收入,同时刺激地方就业和经济增长。此时的税制下,以产品税、增值税为代表的流转税是对企业征收的主要部分。流转税的特点在于不考虑企业盈利与否,只要开工生产,有销售收入,就要征收。税收体制与财政包干制改革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结合,为地方政府推动改革后第一波工业化、大办乡镇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制度激励。县级政府获得乡镇企业的税收,村集体拿到村办企业的上缴利润,乡镇政府则既可参与预算内税收的分享,也可以得到预算外的上缴利润。所以,对税收最重视的县级政府最热衷于做大企业规模,帮助乡镇企业跑贷款,对盈利与否则相对忽略。这既造就了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所谓“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也造成绝大部分乡镇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其在后来的数次宏观调控中屡屡遭受打压埋下了伏笔。八十年代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实现政企分开,但最终结果却是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更紧密结合,并反过来造成中央财力下降。这是分税制改革的第一背景。

    财政包干制是渐进式改革的典型思路,中央政府通过逐步放权,将改革前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央地关系转变为“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由此而产生并逐年递增的增量收入,则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这更强化了地方主体意识的觉醒,并转化为经济周期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作风。同时,承包制内在地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重开谈判”、“重签合同”即重复博弈,地方的财大气粗使其在每一次财政承包“合同”的讨价还价中占据上风。至分税制改革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双双降至20%附近。这构成了分税制改革的第二背景。

    对于分税制改革的艰难历程,近年来已有不少亲历者的回忆可供参考。最近且最权威的文献是《朱镕基讲话实录》,其中详细记录了前总理朱镕基亲率部委官员历时74天、分赴16省份“东奔西走”、“南征北战”的谈判过程。分税制在流转税、所得税方面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税种,实施税收返还和建立转移支付制度,分设中央、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税。这是一次为市场经济奠基的财经制度变革,它改变了此前每隔几年就要重新讨价还价一次的明显带有机会主义性质的央地关系。无论从改革目的还是效果上,分税制都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财政集权,而且是一次单向度的财权集中——事权并未因此很快上移。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在方向上与财政包干制完全相反的制度变迁,却比财政包干制更明显和有力地刺激了地方经济增长?

    周飞舟认为,分税制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偏好和行为。增值税成为分税制后地方企业的主体税种,而中央和地方对此的共享分成比例为三比一,增值税收入从此成为对地方政府而言成本最高、边际收益最小的税种。由于中央并不分担企业经营和破产的风险,则包干制下地方政府大力兴办和经营企业的收益下降而风险上升了。于是,我们看到了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大规模转制几乎同时发生。流转税的蛋糕被中央政府占了大头,地方政府开始寻求新的财源,以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要课税对象的营业税,成为颇具潜力的替代性收入。由此形成了如下的链条:乡镇企业的萎缩、倒闭使原有的就近就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离土不离乡”模式夭折,过剩人口开始向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经济区域迁移,这使发达地区城市的企业、居民用地需求剧增;地方政府在分税制压力下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建筑业增加预算内收入、通过土地开发增加预算外资金;上述两方面因素,给了地方政府以充分理由“经营城市”,并在土地征用和出让过程中获取巨额的预算外收入。概言之,以分税制的实施为标志,地方政府的行为客观上从工业化转向了城市化,特别是以土地而非产业和人口为中心的城市化。

    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配平各省收入差距的能力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远没有中央财力的集聚那样迅速。在上世纪最后五年中,分税制前本来相差不大的东、中、西部县乡人均预算收支状况迅速分化,中部地区塌陷为财政洼地。由于分税制仅只规范了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办法,结束了每隔几年甚至每年一次的讨价还价,但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则仍沿袭着包干制的一些传统,并与分税制原则结合为分税包干办法。基层官员的考核晋升,都与是否超额完成包干任务相挂钩,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弄虚作假行为,甚至不惜借高利贷、“空转”以完成任务而任凭新增负债逐年膨胀。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最薄弱的中部地区基层政权率先爆发危机。这些地区的县乡政府自办企业热情消减、招商引资先天不足、跑部钱进力度不够,只好牙缝里挑骨头,在税源稳定、100%属于地方税种的农业税费方面不遗余力。由于农民负担大多按亩计算、有些地区的乡统筹则是按人计算,而那些年恰是粮食连年丰收但农民遭遇打白条、卖粮难的谷贱伤农时期,没有打工收入的纯农户相较于兼业农户反而承受了更重的负担。到了本世纪初,中部地区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发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呐喊。负担过重、税负倒挂、费大于税,促成了2002年的农村税费改革。

    这项改革的目标是减轻直至取消农民负担,在农村建立公共服务体系。这是一个两难。以往农村公共品的提供,主要依赖县、乡、村三级组织“收钱办事”,即“三提五统”中的“五统”。如今,钱不能乱收,事还要办好,必须仰赖中央财政的支持。但中央的专项资金有严格的用途管制,不得挪用。在教育、农田水利等公共服务方面,由县财政作为主要出资方的“以县为主”体制是中央在后农业税时代对央地关系调整的主观意图。但在实际执行中,县财力的捉襟见肘使其仍然倾向于把部分责任下压到乡镇,“以县为主”就此变异为“县乡合办”甚至“以乡为主”,大部分乡镇不得不“招商引资”、“东拼西凑”以补充财力。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的财政独立性更弱了,但事权并未上移很多。保工资、保运转、保建设的三项任务,多半只能停留在前两步。借、欠、跑、卖,是其勉力维持局面的四字箴言。所谓借,除了每年年底向县政府打报告要求补助,再就是向民间借款;所谓欠,主要是在修路架桥、盖楼建校、农田水利等公共建设项目上向施工队拖欠工程款;所谓跑,是利用各种关系到上级跑项目、要资金;所谓卖,就是变卖乡镇政府的固定资产或一次性出让固定资产的承包权。这些败光吃净的做法,加剧了基层财政的空壳化和基层政权的悬浮化趋势,并悄然改变了基层社会的内部结构与运作逻辑,增加了政府对资本和富人的依赖性。

    在《以利为利》一书的最后四章,作者对发达地区的二元财政格局做了深刻的机制分析。相对言之,发达地区的公共财政意味较欠发达地区要浓一些。与财政收入主要用来保工资、保运转的“吃饭财政”甚至“要饭财政”相比,发达地区是可以称得上“办事财政”的。但严格来说,其预算内财政也只能保“吃饭”部分,“办事”部分的经费要视预算外财政、特别是从土地的非农化过程所带来的收益多少而定。目前,我国的土地所有权有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城市建设用地的产权性质需为国有土地,而国家可以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有偿征用为国有土地。土地的征用和转让过程中的征税、收费或经营,产生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其规模往往相当于甚至高于预算内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广义来讲,与土地相关的各项收入在预算内和预算外都成为重要支柱。一方面,1994年税制改革将增值税成为中央主体税种,2002年中央又将增长迅速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划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种,由此“挤压”地方政府不断、也不得不把重心转向那些零散、小额的税种——营业税在此背景下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生力军。另一方面,与分税制同时开始的预算制度改革始终力图将地方政府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这迫使后者极力规避监管,维持甚至做大预算外收入——主要是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土地收入。

    土地出让金的净收益,一方面用于补充财政支出和土地征用的其他成本。对公益性用地和工业化用地(工业园区),往往无利可图甚至要倒贴。所以,地方政府更加偏好商住用途的经营性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转嫁城市化成本。土地出让金的更重要用途,是作为资本金撬动金融杠杆,成为地方政府城市扩张和土地征用的融资平台。这主要表现为以这部分资金组建城市开发或建设公司,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只要城市地价足够高,银行就乐于出资贷款,地方政府就能够有足够的财政、金融弹药推动城市扩张和GDP、财政收入的增长。城市化的基座已悄然由工业化置换为房地产开发。这股浪潮是如此迅猛,以至于部分城市开始在城郊地区以宅基地置换、土地整理和复垦的名义推动“农民上楼”,这种辗转腾挪、螺狮壳里做道场的计划,不过是“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的城市化模式的最新变种。

    人们对这种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反映出的财政体制、央地关系问题的思虑,绝非杞人忧天,黄宗羲所警告的“积累莫返之害”仍如幽灵般不时闪现。曾子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跳脱逐利怪圈,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这是中国政府在1998年的郑重承诺。直至今日,这仍是一个值得人们继续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653+)
  • 中评多(104+)
  • 字体合适(344+)
  • 图书多(211+)
  • 少量广告(90+)
  • 全格式(412+)
  • 下载快(535+)
  • 体验满分(303+)
  • 服务好(544+)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4-12-20 07:16:38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国***舒: ( 2025-01-05 18:43:5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孔***旋: ( 2024-12-14 03:40:1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寇***音: ( 2024-12-24 06:47:58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25 07:53:0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寿***芳: ( 2025-01-06 06:51:5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孙***夏: ( 2025-01-03 07:36:3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后***之: ( 2024-12-13 15:00:0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堵***洁: ( 2025-01-02 02:25:30 )

    好用,支持

  • 网友 利***巧: ( 2025-01-02 23:37:0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曹***雯: ( 2025-01-07 12:10:2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权***颜: ( 2024-12-25 13:36:4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15 23:14:4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芮***枫: ( 2024-12-15 23:22:16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敖***菡: ( 2024-12-28 02:49:12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冯***丽: ( 2025-01-06 11:37:28 )

    卡的不行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