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基于财务均衡的视角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中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基于财务均衡的视角精美图片
》中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基于财务均衡的视角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基于财务均衡的视角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979459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1.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2:24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南有乔木 发布时间:2023-04-02 13:43:47

    目前为止,学得既难受又骄傲的一门课,不明白当初怎么学下来的,成绩还不错

  • 作者:Tariel 发布时间:2007-11-16 21:06:08

    很强大的游记,嗯

  • 作者:君言有理 发布时间:2023-03-17 17:38:06

    用到第二册《温太真玉镜台》的部分。杂剧校注体例:选年代最早的元刊本为底本,以稍晚的版本为校本,参以晚清民国以来注代表性校本、注本。杂剧排列次序主要按照天一阁本《录鬼簿》。

  • 作者:梵小凡 发布时间:2024-01-31 23:06:16

    难度开始增加

  •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2-06-09 08:39:28

    棒!融探案于真实历史事件,吴蔚的文笔越来越老道了!

  • 作者:all the fish 发布时间:2013-04-25 11:18:12

    伴随着肉体衰老精神日渐颓败被约束在越来越小的世界里 苏格拉底的论证骗了不少人 因为他们都没有备份


深度书评:

  • 永远迷人的福尔摩斯

    作者:嘉倩 发布时间:2019-10-20 15:40:45

    先来说说一件发生在我的现实生活里和福尔摩斯有关的事情。最近刷微信朋友圈,一位女生朋友发了条状态,主旨是抱怨她的男友,其中有句话,“你又不是福尔摩斯,要是你跟他一样天才,情商比他低我都能忍。”

    那时我正巧开始读《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在我的既定印象中,和她一样认为福尔摩斯的智商高,同时毫无情商,但细细一想,我突然困惑了——福尔摩斯真的是个自大的讨厌鬼吗?可这样整个故事便充满了矛盾,为什么华生还会如此忠诚追随?为什么伦敦城警探们会接纳甚至邀请他共同破案?为什么那些商贩妇人和小孩都愿意给到福尔摩斯关键的探案信息?为什么贝克街221B至今源源不断依然有各地喜爱福尔摩斯的人给他写信?

    当读完整部小说,植根在我脑中的偏见被颠覆了——福尔摩斯的情商压根不低,甚至奇高无比。接下去的文章中,我将分析我是怎样得出的这个结论,也会给到一些书中带给我印象深刻,或感动或乐趣无比的细节(福尔摩斯的名言之一,“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小细节往往蕴含无法估量的意义”)。

    第一点,只要他想,和谁都聊得来

    表达能力是许多情商低的人所欠缺的,但很明显福尔摩斯没有任何沟通障碍,他能准确且清晰地说明观点。顶多有些小虚荣,每次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他就来一句“嘿!老兄,简单极了!我可不是故弄玄虚,事实摆在眼前,显而易见。”短短的解释后,华生难免感叹,“每次听到你分析,刚开始总疑惑不解,听完了又觉得事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好像我自己也能推理出来。” 这说明福尔摩斯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即便是误解,也能直达重点进行澄清。

    或许有的人能够把话说清楚,情商低的表现却是把话聊死,让聊天对象上一秒还在热情,下一秒就噎死,说不下去。但福尔摩斯绝对不会如此,他是个很会说话的家伙,要是放到现在,主持个访谈节目也十拿九稳,绝不冷场。

    在探案过程中,为了获取关键信息,福尔摩斯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闲聊。我最敬佩的一段对话是寻找偷走的宝石,他和卖鹅人之间的交谈,起初卖鹅人有顾虑,不想多说,福尔摩斯推断他的好赌之心,故意和他打赌,又故意装作是个打赌失败的傻瓜,成功地在对话中得到了破案线索。

    还有一桩案件需要从船主太太那里要到信息,为了避免听上去是在盘问,福尔摩斯和以往一样,开启了高超的聊天技能,对船主太太说,“太遗憾了,史密斯太太,听说你们家的汽船特别好,本想租用……对了,船名叫什么来着?想不起来了。”光看文字,我都可以看到福尔摩斯声情并茂的演出。

    对于这点,书中有个细节,福尔摩斯对华生透露了他的方法论——“向这类人打探情况,有一点很关键。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你在刻意挖消息,否则,他们立刻闭嘴,什么都不愿透露。要像我刚才那样,装作无所谓,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你想知道的事他们自然会说。” 所以只要福尔摩斯想,和谁都聊得来。

    有意思的是,擅长和外人聊天的福尔摩斯,在华生面前却显得直白,甚至很久不说一句话。那么,为什么福尔摩斯会许多讨好陌生人的技巧,却不用在华生的身上?下一条我们具体来说。

    第二点,他非常在意朋友

    刚说过福尔摩斯和谁都聊得来,可是看看华生的投诉,“跟他聊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难得开口说话。可要是碰到感兴趣的话题,他能聊个没完,完全没有沟通障碍。” 华生也曾当面指责过福尔摩斯——“你就是台机器,只懂得计算的机器,有时候简直没人味。”华生又抱怨过,破案时候,福尔摩斯“提要求总是斩钉截铁,带着一切尽在掌握的其实,想要拒绝不容易。”

    面对这样一个骄傲自大、冷血无情、强势做决定、不带商量的讨厌鬼,矛盾的一件事,华生依然忠诚追随福尔摩斯,甚至认为“福尔摩斯的生活常态就是冒险,能沾光体验一次,求之不得。” 这是怎样一种奇特心理?

    所有读过整套书的读者,应该都会对福尔摩斯唯一的一次释放感情而记忆深刻。跟着福尔摩斯,虽然有精彩的案件可以去冒险,但伴随着的是与歹徒的斗智斗勇,那一次,华生差点受伤,福尔摩斯着急地确认,“华生,没受伤吧?天啊,快告诉我没受伤!”接着他的脸紧绷得像石头,怒气冲冲地瞪着罪犯,说:“老天开恩,算你走运,要是杀了华生,你别想活着出去。” 在日常生活中,那个从不去主动讨好朋友,缺点一大堆的福尔摩斯,只有在重要时刻会显露关怀。

    福尔摩斯的情商既然高,为何常常还会令好友生气?在我看来,这两件事并不矛盾。先说个小故事,有个朋友是摄影师,他发的朋友圈可有意思了,昨天是给哪个明星拍写真,今天是给品牌拍世界级的模特,打光、化妆还有修片都是实力在线,但这些年来,他每次分享可爱女儿的照片,却都是手机拍的很日常的画面,同样的好看照片,但又不同的温度,这个细节让我偶尔会感动。想到我自己,因为写作,所以会格外区分书面和口头表达,与人交谈时会注意用词,避免说得太文艺,要说人话。我们在什么方面拥有技能,就会在那些方面对于亲切的人放下技能。当一个人拥有了许多武器,他要学习的不是学会更多武器,而是懂得什么时候正确使用武器,和放下武器。由此不难理解,福尔摩斯很懂人情世故,在亲密的人面前,反而更直接,不想用假惺惺的方式去关心。而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友谊,人与人的关系不是讲不来,而是行动中感受出来的。

    至于为何华生如此追随福尔摩斯?还是再来想想我们自己吧!我们都喜欢那些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因为我们喜欢被人讨好的感受,这没错吧?可这些往往都不太是我们的好朋友。真正的好朋友让我们头疼,说起这家伙的缺心眼来,可以大吐苦水,讲个三天三夜没完。华生抱怨福尔摩斯,正是因为在华生面前的福尔摩斯没有任何伪装,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我们透过华生的眼睛,看到的福尔摩斯也才那么真实可爱。

    我们都喜欢和自己一样有缺点的真实的人,不是吗?

    第三点, 对于爱情,他明白

    八卦的部分来了,说说福尔摩斯的爱情观。

    福尔摩斯亲口说过终身不婚的原因——“可惜,爱情是个感性的东西,是理性推理的天敌。对我来说,冷静可观的推理高于一切。为了不影响判断力,本人终身不婚。” 这句话值得去分析。首先,在整套福尔摩斯书籍中,他没有恋爱过,但他的立场是终身不婚,也就是说在福尔摩斯的逻辑中,恋爱和婚姻是等同的,由此可以推断,假设有一天他爱上了某个人,开始交往,那么就会是以结婚作为目标,非常认真的那一种。其次,在表述中没有看到他对爱情的排斥,而是用了“可惜”,也说明了根本原因是不希望爱情影响探案的理性。最后,根据上一条,是不是也可以推断,福尔摩斯如果不再当侦探,那么他去恋爱,会成为深陷爱情的和我们一样的傻瓜?虽然想想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样一推断却又有点可能。

    以前年纪小,我总觉得那些义无反顾去爱的人是勇敢的。现在三十岁,渐渐的,好像也能理解那些没有做这些事情的人其实也有着他们的勇敢。有人一辈子不要孩子,不代表不喜欢孩子,有可能是把孩子的成长看得很重要,自己受过原生家庭的伤害,于是把育儿看得神圣,便一直小心翼翼。同样的,有人一辈子不谈恋爱,不是不向往爱情,而是很看重,于是挑剔。或许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福尔摩斯,爱情和婚姻对他是很感性的存在,不是房子和身份的交易,不是财产的保障,非常纯粹,他才选择不触碰。(另一个角度,要是你和福尔摩斯相爱,这家伙会为你疯狂到什么程度,想想就有意思。 )

    对于爱情,福尔摩斯除了有他的观念,他也懂爱情,在探案中也可以看得出来。我记得华生记录的前几个案子,有一个是在现场找到了女人的戒指,福尔摩斯有一段完美的推理,这段有点长,我还是分享一下。

    “死者身上的财物一样没少,可见凶手杀人并不是为了劫财。那到底是为了什么?政治?女人?我一直在两者间反复推敲,最终更倾向于后一种可能性。政治杀手一旦看准目标,肯定会立即动手,事后迅速逃离现场。而这个凶手恰恰相反,行动起来从容淡定,房间里到处都有他的脚印,说明他在犯罪现场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这起谋杀绝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私人恩怨,所以才会有如此精心策划的报复行动……后来又发现了女人的戒指,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凶手显然是用戒指让受害者回忆某个女人,这个女人不在现场,有可能已经不在人世。”

    在这段推理中,我看到福尔摩斯虽然没有爱过,但却懂得爱一个人的那些情绪。

    再说一个关于爱情的案件,当福尔摩斯和凶手面对面,知晓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福尔摩斯甚至放走了凶手。他解释的原话是,“我从没爱过谁,华生,如果真的爱了,我爱的女人也遭此厄运,说不定我也会像这位无法无天的猎狮人一样做,谁知道呢?”

    前面我提到如果和福尔摩斯在一起,他该有多感性。没错吧!既然提到放走犯人,我见过一些论坛上的讨论,问福尔摩斯是不是常常放走凶犯,那么接下去也来说说这一点。

    第四点,出于正义,可以绕过法律放走凶手

    我们喜欢福尔摩斯,除了这个人的奇怪个性,还有一点,他的内心有一把正义的尺子,所以他很暖,他的个人魅力早已超越侦探这个角色的局限性。如果福尔摩斯只是一个死板于法律,为了案件找寻真相的人,那么我们也就不会这样爱他,甚至敬仰。

    上文提到放走罪犯的一个故事,我所印象深刻的,还有三个。其中有个故事,是老人家一直被威胁和欺负,但忍了一辈子,可是对方还要加到他的女儿身上,忍无可忍,老人家选择了杀死对方。在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福尔摩斯没有告发,他说,“我留着你的口供,如果小麦卡锡被判有罪,我只能拿出来救人;如果无罪,任何人都不会看到它。不管你在不在世,我们都会保守秘密。”福尔摩斯信守承诺,故事的后来,老人去世,晚辈不知道过去的阴霾,没有仇恨,从此幸福地生活。

    另一个故事,在放走罪犯后,福尔摩斯的解释让人不禁思考,法律究竟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还是为了改造一个犯错的人变得更好,“我确实放走了一个重犯,但也可能拯救了一个灵魂。这家伙吓得不轻,以后肯定不会再犯事。现在送监狱,说不定以后就是监狱的常客。”

    还有一次,简直暖到了心窝,有个奇葩的案件,福尔摩斯有一次收到了年轻女孩的委托,寻找失踪的恋人。福尔摩斯很快查明真相,恋人根本不存在,女孩的继父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继父为了不让女孩嫁人,从而享受她的钱财,于是想出了一个点子,伪装成他人,接近女孩,使她心动,又忽然消失使她绝望到很久不嫁人。一方面这起案件中恋人根本不存在,无从告发,另一方面真正的暖是,福尔摩斯没有向女孩揭露这件残酷的事情,他对女孩说,“一定会有个明确的结论。案子交给考虑吧,别多想了。你只需要做一件事,从记忆中彻底抹掉霍斯默安杰尔先生,就像他从你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一样。”福尔摩斯在保护这个女孩,他知道即使指出,也会让女孩更加心碎,更加绝望。他的心里有度,拿捏的恰到好处。作为读者的我们,不爱他才怪。

    第五点,如同孩子一样热烈

    为了让犯人落入法网,福尔摩斯有许多的策略,这难免让人会对他产生矛盾心理,既喜欢他的聪明智慧,又暗地里不喜欢他的老谋深算。可读过书后,我发现很难将他和老谋深算这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反而福尔摩斯更像是个热烈的孩子,不会伪装,忠于自己,遇到喜欢的事情,他实在太可爱。

    福尔摩斯的生命意义是探索案件,越有难度的案件越让他感觉到真正在活着,看一看在华生的观察下,那个“小孩子”的模样吧——“福尔摩斯的神情起了微妙的变化,别人可能看不出来,但绝逃不过我的眼睛,我知道,他已经嗅到了线索。在不经意的旁观者看来,他还像之前一样面无表情,但是,他眼里有了光芒,动作也变得轻快,无不透露着迫切和紧张,我可以肯定,猎物出现了。”

    还有这一段,“那张热切的脸上还是一副紧张专注的表情,看得出来,新发现的迹象充满启示,为他打开了一条活跃的思路。想想猎狐犬,前一秒还耸拉着耳朵和尾巴在狗窝旁闲逛,后一秒就追着浓烈的气味飞奔,肌肉紧绷,两眼放光——正是福尔摩斯从早晨到现在的变化。短短几小时前,他还裹着鼠灰色的睡袍,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在浓雾封锁的房间里不停兜来转去,现在简直是换了个人。”

    对于破案,福尔摩斯不在乎钱,不在乎权。给钱再多的案子,没挑战,他不接;警探拿走功劳,他看得明白,也不去争。(福尔摩斯刻薄地说过,不是一个人做了什么不重要,而是说了什么更重要。)他很纯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在意什么。光是这一点,足以让他的性格闪闪发光。

    下面的这段话是他所定义的他的工作,正因为他做到了,所以非常有说服力,也很是令人羡慕了——“我为自己选择了这个特殊职业;世界上干这行的只有我一个,更确切说,我为自己创造了这个特殊职业。我是一名顾问侦探,你大概不知道顾问侦探是怎么回事。在伦敦城,有许许多多官方侦探和私人侦探,这些人办案遇到困难就来找我,我能引领他们找到正途。他们只需向我提供手头掌握的证据,而我凭借对历年案件的了解,帮助他们理清头绪,发现线索。”

    第六点,他也有他的生活情趣

    福尔摩斯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慢着,这个观点说出来可能让人难以接受,偏见中这是个没有生活的人。

    如果从福尔摩斯的角度代入,从事一份他自己开创的所热爱的工作,所以可以说,他的工作就是他的生活。不同侦探破案有不同风格,福尔摩斯不想落入沉闷无聊的探案工作之中,便想到办法增添其中的情趣。

    有一个故事是在贝克街的家中,福尔摩斯召集了大家,说要去探案,叫来马车夫。接下去的情节来得太快,快到让我心跳加速,和华生一样没有反应过来——“车夫绷着脸,不大情愿地凑上前,伸出双手去帮忙。就在这时,只听见尖锐刺耳的金属碰撞声,咔嚓,福尔摩斯随机跳起身。‘各位各位!’他两眼炯炯发亮,高声叫道,‘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杰弗逊霍普先生,杀死德雷柏和斯坦格森的凶手。’电光石火的一瞬间,事情就发生了,快得让我一时反应不过来。 ”

    对此,福尔摩斯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华生总说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戏剧家。我确实拥有一点艺术家的天分,时刻追求完美的戏剧效果。探案时制造几个悬念,为揭开真相做好铺垫,这样才能突出破案成果。不然的话,侦探工作会变得多么无趣啊。直愣愣地上前拍人家肩膀,直截了当地指控罪行,有意思吗?相反,敏捷推理、巧妙设陷、机智预测、大胆假设、成功验证,这些才能体现侦探的成就和价值。” “假如一切安排得像火车时刻表一样精准明了,还会这种刺激感吗?请耐心点,好戏马上开始。”

    这一句“请耐心点,好戏马上开始” 也算是福尔摩斯的本人金句吧!

    第七点,福尔摩斯和华生,才不是“腐”的那种关系

    我偏题啦,明知道这不算情商的部分,但作为重大发现,姑且作为最后一条,各位高抬贵手。我是BBC《神探夏洛克》的剧迷,看过三遍这部英剧,曾经因为太入戏,到了第二季第三集,康伯巴奇扮演的福尔摩斯跳楼自杀,曾经上网想找到编剧的住址,寄个刀片过去。那时天天等待第三季的更新,常常刷论坛,看见福尔摩斯归来,在墓地拍拍华生肩膀,那画面看得眼泪汹涌澎湃。

    大概是论坛逛多了,不自觉也认定福尔摩斯和华生有另一层特殊的情谊,谁叫是腐国出的小说呢。可是,真正一字一句读完整部全集,说真的,我在文字里完全没有发现这个腐的迹象。因此可以说,读了书以后,端正了我两个曾经的偏见,一个是错认为福尔摩斯没有情商,还有一个是觉得福尔摩斯和华生有那么点儿意思。

    为什么他们在“腐”这件事,没有半点意思呢?首先,华生的性取向是女性,他还和福尔摩斯的委托人结婚,唯一可惜的是对方去世得早。华生第一眼见到了莫斯坦小姐,认为她很美,便陷入爱情之中,这才引出福尔摩斯的论断,福尔摩斯一副唐僧不近女色的口吻,说委托人的相貌只是案件的一个元素,包括委托人本身都是案件元素的存在,他不会让这些影响自己对于案件的理性思维。这可以看出两点,一点是华生见到漂亮的女性,本能是喜爱的。第二点是福尔摩斯是有意屏蔽掉对于委托女性的相貌,他是有意识这样做的,并非毫无感觉。

    其次,来看看书中的华生,和莫斯坦小姐恋爱的样子吧,“我站在莫斯坦小姐身边,握着她的手。爱情真是妙不可言:我和她今天初次见面,以前从未相识,不曾说过甜言蜜语,不曾有过眉目传情,可在最危急的时刻,我们竟不自觉地拉住对方的手。至今回忆起来,仍感到不可思议。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前保护她;她后来回忆说,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靠向我,寻求慰藉和保护。我们像两个天真的孩子,手拉手站在一起,尽管身处阴森黑夜,内心却无比踏实。”

    接着是关于福尔摩斯的性取向,在他们使用马车和煤油灯的年代,英国婚姻认可的依然是男女之间,而福尔摩斯亲口说过,“可惜,爱情是个感性的东西,是理性推理的天敌。对我来说,冷静可观的推理高于一切。为了不影响判断力,本人终身不婚。”反过来的逻辑是,如果爱情不影响推理的理性,他是会恋爱会结婚的。既然愿意,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境,也就是说福尔摩斯是喜欢女性的。

    最后是一个细节的推断,整本书唯一提到福尔摩斯生命中特别的女性(当然不是房东太太哈德森),那一个篇章的开头总有点引诱读者的嫌疑,华生说,“她永远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口中的‘那位女士’。她是他眼中的女神,没一个女人比得上。”然而读了发现并没有什么瓜可以啃,福尔摩斯和她的交集甚浅。不过也可以作为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华生是个敏感的人,或许与这个女士,福尔摩斯有更多的交集,但作为朋友,为了保护福尔摩斯,不能写出所知道的所有情节吧!

    我并不是侦探小说迷,对于福尔摩斯的了解,也仅是看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以及读过这唯一的一遍原著全集,写下了些收获分析,作为读书记录。期待和资深的福尔摩斯迷们交流,或许有的观点在读过原著的三四遍,甚至五六遍后才能发掘。

    至于情商高低的评判,更是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也许我眼中高情商的福尔摩斯,在另一个人眼里做得还不够,这样的情况也很可能存在。近年来,我对情商的定义也日渐失去标准。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教育我要说话得体,做个让人舒服的人,最好的榜样是《红楼梦》薛宝钗,看清不说透,给人留余地,如果像林黛玉那样全身是刺,是没好结果。然而二十八岁后搬到了文化独特的冰岛长期居住,这里的人们往往不太热络,在看过了北欧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和读过美国小说《岛上书店》后,我更开始反思,那些说话不太友好,待人接物没有那么自来熟的人,其实也没那么糟,甚至接触久了以后,更值得信赖,情谊也更深刻。粗暴地用“情商低”来形容这些人,有失公正。

    人到三十,对于情商这件事,至今我仍在困惑,如果真的所谓“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可这和讨好型人格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当别人舒服了,让自己不舒服,那该怎么办?说话不直接,绕着弯,带来了更多的曲解,对方没有理解你的意图,让沟通有了成本怎么办?为了高效率让对方做到自己想要的事情,于是利用人性的特点去设计一些小手段,可是面对最亲近的人,会不会可耻,会不会不真诚?如果与人沟通,目的是双方都能合作好,切切实实把事情做好,那么情商高的意义是什么?别人舒服重要,还是把事情办好更重要?

    我有点怀疑,在对于情商学习的路上,我是否越走越偏,至少在读福尔摩斯的整部书,看到福尔摩斯的为人处世,我竟然赞同他的这些做事细节,关于他的点点滴滴描述,甚至没有一个时刻是皱着眉觉得有什么不妥的。但是,情商究竟高不高,这又有什么重要的?贝克街221B,仍然有人寄信到这个地址,像我一样支持和喜爱福尔摩斯的人有很多,我们愿意去相信这个虚拟小说的虚拟人物是真的存在的。

    那么多人喜欢福尔摩斯,倒也跟柯南道尔的写作手法有关。我们这群傻瓜读者,跟着傻瓜华生一起,不知不觉上套了。所有的视角都是通过华生,一开始福尔摩斯的论断,华生不相信,我们也不相信,怎么可能这样准确,该不会是提前做好了准备,要来骗我们。然后听福尔摩斯一次又一次的逻辑和演绎,华生渐渐信了,我们跟着华生,慢慢也信了。到了后来,案情还模棱两可,福尔摩斯说“老兄,实在太简单”,我们附身在了华生,跟着大喊,“怎么简单了!”接着和华生一起,像个学生乖乖听老师的教导和讲解。华生就是我们,我们就是华生,华生把我们想说的说了,这个视角设计得精妙无比。

    可能你好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套书为什么具备阅读价值,依旧经典?在我看来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当然是福尔摩斯,所有小说的金线便是生动的人物,生动到你以为个人这真的存在。第二是英国的文化符号,在小说中可以见到那些伦敦的熟悉地名,比如查令十字街,比如帕丁顿车站,比如摄政街。又比如英国的雾,我印象很深刻的对话,“华生,雾来了。”“严重吗?”“再过一刻钟,还不出来的话,小路就要挡住了。再过半小时,别说小路,连伸出去的手都看不见。” 第三个原因太明显,差点忽略,想想那些古怪的案件有着古怪的元素,中古世纪的传奇故事,喷火的龙,吸血鬼,财宝金银,食人土著,木腿坏蛋,邪恶伯爵,实在精彩好看。

    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迷人的福尔摩斯。

    马车和煤油灯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犯罪更高科技,侦测手段更厉害,但只要福尔摩斯在,这部小说的生命会一直在。

    2019年10月20日

    写于雷克雅未克,冰岛

  • 【转】刘丰:论《礼记·乡饮酒义》中的方位图式及其思想史意义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3-03-22 14:16:20

    摘要:以往学者主要研究乡饮酒礼举行的场合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乡饮酒礼的起源,以及《礼记·乡饮酒义》中体现出来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实,《礼记·乡饮酒义》对举行乡饮酒礼时宾主座次的解释更具思想史的意义。《乡饮酒义》提出了两种方位图式,前者以八方为基础,并暗合了《易传》的八卦方位;后一种图式将主宾介僎和四方以及圣、仁、义、藏四德相配,其中包含思孟一系比较重视的“圣”德,以及不为后世儒家特别强调的“藏”德。《乡饮酒义》提出圣和藏作为与仁义并列的德目,说明战国时期儒家有关道德规范和德目体系还是很丰富的,同时也可以更充分地说明此篇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以及思想史意义。

    原载:《江汉论坛》2021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刘丰,1972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200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中国思想史)博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工作。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从事儒家哲学、礼学思想史的研究,出版专著《先秦礼学思想与社会的整合》《北宋礼学研究》《经典与意义:礼与早期儒学的衍变》。

    《乡饮酒义》为《礼记》之一篇,郑玄《三礼目录》说:“《乡饮酒义》者,以其记乡大夫饮宾于庠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也。《别录》属《吉礼》。”1其内容主要是解释《仪礼·乡饮酒礼》所记各种仪式背后蕴含的思想,相较而言,其主体内容比较集中,不似《礼记》书中有的篇(如《檀弓》《曾子问》等)那么驳杂。一般来说,《乡饮酒义》在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引发的问题不多,因此历来不太受到学者的关注。总结起来,古今学者关注《乡饮酒礼》篇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举行乡饮酒礼的场合。孔颖达说:

    此篇前后凡有四事:一则三年宾贤能,二则卿大夫饮国中贤者,三则州长习射饮酒也,四则党正蜡祭饮酒。总而言之,皆谓之乡饮酒。知此篇合有四事者,以郑注:“乡人,乡大夫。”又云:“士,州长、党正。”郑又云:“饮国中贤者,亦用此礼也。”郑必知此篇乡大夫宾贤能,及饮国中贤者,并州长、党正者,以此经云乡人即乡大夫,士则州长、党正;又云君子,谓卿大夫饮国中贤者。下又云“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亦是党正饮酒之事。下又云“合诸乡射”,是亦州长习射之礼。郑以此参之,故知此篇兼有四事。1

    禮記正義

    9.5

    [東漢] 鄭玄 註 [唐] 孔穎達 疏 郜同麟 點校 郑玄 / 2019 / 浙江大学出版社

    按孔疏的解释,以下四种场合要举行乡饮酒礼:一,为兴贤举能而每三年举行一次的酒会,这是依据《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郑玄曰:“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于五礼属嘉礼。”2二,卿大夫为一国之贤者而举行的酒会,也就是郑玄《三礼目录》所说的乡大夫于庠序举行的宴饮宾客之礼。三,卿大夫、士于射礼之前举行的酒会,如《礼记·射义》说:“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四,蜡祭举行的酒会,这是据《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孔疏依据三礼经典(尤其是《周礼》)而归纳出有四种场合要举行乡饮酒礼。又,贾公彦在《仪礼注疏》中也指出要在四种场合举行乡饮酒礼:

    凡乡饮酒之礼,其名有四:案此宾贤能谓之乡饮酒,一也;又案《乡饮酒义》云“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党正饮酒亦谓之乡饮酒,二也;《乡射》州长春秋习射于州序,先行乡饮酒,亦谓之乡饮酒,三也;案《乡饮酒义》又有卿大夫、士饮国中贤者用乡饮酒,四也。2

    仪礼注疏(全三册)

    9.0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王辉 点校 / 2008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其实,贾公彦的说法和孔颖达基本相同。只是关于党正饮酒,表面来看孔、贾的说法不一,其实是一致的。孔疏是据《周礼》,认为在蜡祭时举行乡饮酒礼;贾疏依据的是《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一章的郑注,而郑注则明确指出:“此说乡饮酒礼,谓《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之礼也。”1认为这一饮酒礼就是为了体现《党正》饮酒所说的“以正齿位”的意义。

    后来的经学家基本都同意孔、贾关于举行乡饮酒礼分作四种场合的说法,但也有个别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吕大临就据《论语》“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一句,认为乡饮酒礼恐怕不限于四种情况。此后敖继公更认为,“乡饮酒者,士与其同乡之士大夫会聚于乡学而饮酒之礼也”3。这样的理解就更泛化了,士人在乡学的一切聚会饮酒之礼皆可称作乡饮酒礼。另外,礼学家着重探讨的问题还有通过乡饮酒礼考证古代的房室制度、乡饮酒礼的用乐制度等4,这些问题都越来越专门化,与本文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暂且不论。

    周禮注疏

    8.7

    鄭玄 注 賈公彥 疏 郑玄 / 2010 /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二,探讨乡饮酒礼所蕴含的意义,也是古今学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礼记·乡饮酒义》明确指出,行乡饮酒礼是为了“明尊长”“明养老”,“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射义》又说:“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褚寅亮也指出,乡饮酒礼之中蕴含的兴贤能、选有德与序齿三者是三位一体的关系,“选贤之中,仍寓尚齿贵贵之义”“尚齿之中,仍存贵贵之义”“此礼虽曰饮贤,然不过在坐皆贤者耳”5。这个说法比较全面。儒家看重的也正是乡饮酒礼中的社会和政治含义。《礼记》记孔子曾说:“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礼记·乡饮酒义》)又说:“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礼记·经解》)陈寿祺《拟请郡县广行乡饮酒礼议》也说:“三代之法,有留之百世而可行,行之一日而立效者,乡饮酒之礼是也。”5又说:“礼教之上下相亲,长幼相受,使民有所观感而兴起者,莫若乡饮。”5由此可知,历代儒家所重视的都是乡饮酒礼中蕴含的政治意义,以乡饮酒礼为“政教之本”。

    第三,近代以来的史学研究,着重重新探讨乡饮酒礼的起源及其含义,其中以杨宽先生《“乡饮酒礼”与“飨礼”新探》一文最具代表性。此文对乡饮酒礼的起源、意义做了新颖而深入的研究。杨宽指出,乡饮酒礼起源于氏族聚落的会食中,因此自然就有尊长和重老的意义和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乡饮酒礼还具有议会的性质。“既要通过酒会的仪式,表示对贵者、长者的尊敬,分别贵贱、长幼;又要通过议会的方式,商定国家大事,特别是‘定兵谋’。”6“‘乡饮酒礼’是由军事民主制时期的‘议事会’转变来的,它不仅是尊敬长老的酒会,而且具有长老会议的性质,是借用酒会来商讨和决定军政大事的,也可以说是执政者的咨询机关,这在维护贵族统治上当然有其一定的作用。后来元老的政治权力缩小,这种‘礼’成为单纯的酒会仪式,用来尊敬贵宾和族长,着重于分别贵贱、长幼的等次,依然是维护贵族统治秩序的一种手段。”6杨宽先生还据乡饮酒礼的这种起源,进而推断礼的起源,认为饮酒的“醴”和“禮”本是一字。“醴”是当时高级的礼品,如同盛在礼器中所献的玉一样,是一种更加形式化、仪式化的物品。杨宽引凌廷堪《礼经释例》的“宾客之礼”中的一例以作说明:“凡宾主人行礼毕,主人待宾用醴,则谓之礼;不用醴,则谓之傧。”杨宽先生总结说:

    大概古人首先在分配生活资料特别是饮食中讲究敬献的仪式,敬献用的高贵礼品是“醴”,因而这种敬献仪式称为“礼”,后来就把所有各种尊敬神和人的仪式一概称为“礼”了。后来更推而广之,把生产和生活中所有的传统习惯和需要遵守的规范,一概称为“礼”。等到贵族利用其中某些仪式和习惯,加以改变和发展,作为维护贵族统治用的制度和手段,仍然叫做“礼”。6

    杨宽先生通过文字分析得出的这个看法无论是否准确,是否还有讨论的余地,都极大地推动了乡饮酒礼的研究,并进而也推动了礼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纵观以往对乡饮酒礼以及《礼记·乡饮酒义》篇的研究,可以看出,经学中对乡饮酒各种礼仪节的解释、考证、史学的探源,学界都已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但是,《礼记·乡饮酒义》中对行礼时主宾座次的解释,以往学者虽然有所涉及,却只是泛泛地指出这是受到了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笔者也曾据此认为这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模式建构礼的哲学体系的体现7。其实,若从思想史的角度,从战国时期礼学思想以及整个儒学的发展来看,此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古礼纷繁复杂,各种进退揖让的仪节更是让人炫目。但是如果把握住礼的方位,就把握住了纲领,因此这是研究礼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清代学者已经认识到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如凌廷堪《礼经释例》中就概括出很多有关方位的礼例:

    凡门外之拜皆东西面,堂上之拜皆北面。

    凡室中、房中拜以西面为敬,堂下拜以北面为敬。8

    凌廷堪指出:“室中之拜,事神与尸也。”凌氏进而举出《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等内容为证。之所以如此,“盖堂上以南乡为尊,故拜以北面为敬。室中以东乡为尊,故拜以西面为敬。房中则统于室,亦以西面为敬欤?若堂下之拜,自臣与君行礼外,皆礼之杀者”8。

    礼经释例

    9.4

    凌廷堪 / 20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除此之外,凌廷堪还总结出一些行礼时的通例:

    凡庭洗设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天子诸侯当东霤,卿大夫士当东荣,水在洗东。

    凡内洗设于北堂上,南北直室东隅,东南直房户与隅间。

    凡设尊,宾、主人敌者于房户之间,君臣则于东楹之西,并两壶,有玄酒,有禁。

    凡醴尊皆设于房中,侧尊,无玄酒。

    凡堂上之篚,在尊南,东肆。

    凡堂下之篚,在洗西,南肆。

    凡陈鼎,大夫、士,门外北面,北上;诸侯,门外南面,西上。反吉,则西面。”

    凡设席,南乡、北乡,于神则西上,于人则东上;东乡、西乡,于神则南上,于人则北上。

    凌廷堪指出,以上八例“皆行礼之大节,故不入《饮食》及《器服之例》而入《通例》”9。

    从《仪礼》可知,礼之方位虽然极为复杂,但其宗旨不外是通过方位表示阴阳、凶吉,并且最终通过阴阳、凶吉来表示尊卑之义。例如吉事为阳,凶事为阴,故吉事交相左,凶事交相右。如《仪礼·既夕礼》:“祝降,与夏祝交于阶下。”郑玄注:“祝降者,祝彻宿奠降也。与夏祝交,事相接也。……吉事相交左,凶事相交右。”10《老子·三十一章》也有:“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凌廷堪归纳的礼例,“凡设席,南乡、北乡,于神则西上,于人则东上;东乡、西乡,于神则南上,于人则北上”。这是因为按古礼方位,东、南、左为阳,西、北、右为阴。人以阳为上,鬼神以阴为上,因而行礼时堂上设席,南向北向,神以西为上,人以东为上。

    《乡饮酒义》中关于宾主的座次有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主人者,接人以仁、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而坐僎于东北以辅主人也。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德也者,得于身也。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务焉。

    我们先把主宾介僎的方位简要表示如下:

    西北:宾 东北:僎

    西南:介 东南:主

    依据一般行礼的通例,凡在室以向东为尊。如《仪礼·特牲馈食礼》:“祝筵几于室中东面。”《仪礼·少牢馈食礼》:“司宫筵于奥。祝设几于筵上,右之。”郑注:“布陈神坐也。室中西南隅谓之奥。席东面近南为右。”11这是祭祖礼,祝和司宫为尊,因此他们的方位是(位西)向东。按照《乡饮酒义》的安排,宾位居西北,介位居西南,他们在饮酒礼中地位为尊,因而他们的方位都是(位西)向东。

    但是,《乡饮酒义》对这一座次安排的进一步的解释,则已超出了古礼的范围,而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对此的新解,这也是《乡饮酒义》最具思想史意义的地方。

    首先,从这一段的解释可以看出,宾介位于西侧,主僎位于东侧,《乡饮酒义》的解释是,西侧体现了天地尊严之气,东侧体现了天地盛德之气;东方属仁,西方属义。据《管子·四时》《礼记·月令》的模式,东方属春,“其德喜嬴”,为仁;西方属秋,“其德忧哀、静正、严顺”,为义。从西南至西北方向,是季节从夏末秋初逐渐过渡到秋季和秋末冬初,天气逐渐转冷。《乡饮酒义》说:“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这就是“天地严凝之气”和“义气”。而从东北至东南方向,则是季节从冬末春初逐渐过渡到春季和春末夏初,天气逐渐转暖,这也就是《乡饮酒义》所说的“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这也就是“天地温厚之气”和“仁气”。因此,《乡饮酒义》认为的宾介主僎的座次体现的是“天地之尊严气”和“天地之盛德气”,这种解释和《月令》模式相合,完全遵循的是阴阳五行模式。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段中主宾介僎方位的安排,是以八方为基础的。在早期思想中,有关八方最为典型的论述,当为《易传·说卦》“帝出乎震”一章详论八卦方位的思想: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说卦》下文还接着解释道:

    震为东方,巽为东南,离为南方,坤为西南,兑为西方,乾为西北,坎为北方,艮为东北。

    以四方配四时,应该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思想,而且也是最基本的阴阳五行图式,在战国时期的文献如《管子·四时》《月令》等文献中,已经非常成熟了。《说卦》又将这一模式和八卦联系起来,形成八卦和八方以及四时相配的格局。(《说卦》分一年为八季,每卦配一季节,每季四十五日。)震为东方,为春季;离为南方,为夏季;兑为西方,为秋季;坎为北方,为冬季。巽为东南,为春末夏初之季节;坤为夏末秋初之季节;乾为秋末冬初之季节;艮为冬末春初之季节。而《乡饮酒义》中对宾主介僎座次的解释,符合《说卦》的理论。按《乡饮酒义》,宾坐西北,而西北方位为乾卦,篇中也说,宾坐西北是主人为了尊宾。这既符合宾之地位,也符合乾的含义。介为助宾行礼者,位居西南方,而《说卦》则说:“致役乎坤”。坤为地,万物皆取养于地,因此位于西南的坤有资助之义,这和介的功能是一致的。僎为辅助主人行礼者,位居东北,而《说卦》则说:“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艮卦有终成之义,这也和协助主人成礼的僎的地位和功能是一致的。主人位居东南方,东南方为巽卦,按《说卦》的解释“齐乎巽”,“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巽卦有整齐、协调万物的功能,有主动之意,这也恰合主人之身份。

    这样看来,《乡饮酒义》对主宾介僎方位的解释,其实主要依照的是《易传·说卦》的方位及其含义。因此,《礼记·乡饮酒义》对乡饮酒礼座次的解释是以易学为依据的。

    周易注

    评价人数不足

    (魏) 王弼 注 (东晋) 韩康伯 补注 谷继明 整理 / 2023 / 商务印书馆

    当然,《说卦》中也有比较浓厚的阴阳五行思想。《汉书·魏相传》记载:

    又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曰:……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汉书》卷七十四)

    这个方位,即震—东,离—南,兑—西,坎—北,正和《说卦》“帝出乎震”一章是一致的。这里明确说这种思想模式是根据《易阴阳》和《明堂月令》而来的。这也说明《说卦》“帝出乎震”一章的思想和阴阳五行有关。因此朱伯崑先生认为,《说卦》的八卦方位说“是受了战国后期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12。《乡饮酒义》一篇是依据战国时期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来解释礼义的,这是我们一般的看法。但进一步来看,《乡饮酒义》所依据的理论除了阴阳五行思想之外,同时又和易学有密切的关系,这也就使得战国时期的礼学和易学之间建立了关系。这些现象表明了战国时期儒学内部的交流互动是非常密切的,而且也是非常丰富的。

    《说卦》在《周易》“十翼”当中是较有争议的一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汉代学者普遍认为,包括《说卦》在内的“十翼”是孔子所作。王充《论衡·正说篇》又记载:“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二十九篇始定矣。”学者普遍认为,河内女子发老屋所得《逸易》一篇,就是《说卦》。

    《隋书·经籍志》:“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王充说河内女子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而《隋志》认为是《说卦》三篇,刘盼遂先生认为,这是因为“《说卦》本合《序卦》《杂卦》而为一篇,故韩康伯注本及唐石经仍以《说卦》《序卦》《杂卦》为一卷。后人猥称为三篇,实不足究。”13这是学术界主流的看法。又据《晋书·束皙传》,汲冢竹书中有《周易》数种,其中有《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综合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说卦》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但是文字或篇章与后世流传的本子有异。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还有另外一个证据。马王堆帛书《易传》被称为《易之义》的一篇14,其第三段就是今本《说卦》的前三章15,而《说卦》“帝出乎震”一章则不见于帛书《易传》。这些情况说明,今本《易传》的篇章及其在先秦时代的流传是很复杂的,至少其篇章结构还没有固定下来。

    马王堆帛书《周易》

    与我们这里的研究相关的是,战国时期的一些儒家学者参考并用来建构礼学思想的《说卦》“帝出乎震”一章,并不见于帛书《易传》。很多研究帛书《易传》的学者倾向于认为,帛书《易传》是流传于楚地的易学,可能和北方邹鲁以及三晋地区的易学有所不同。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礼学吸收了不流行于楚地的易学思想资源,这正和礼学本为鲁地儒学,也是北方儒学主流的现象是一致的。

    蒙文通先生研究两汉经学以及战国秦汉思想史的一些看法极具启发意义。他认为,两汉今古文经学以及今文经学内部的齐学、鲁学的对立,都要上溯到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分野,才可以得到正确的理解。具体来说,今文学内部齐学、鲁学的分立,其实就是战国时期齐学和鲁学分立的延续。就其特点来说,“鲁学谨严,齐学杂驳”16,“齐学恢宏”16,“齐学不如鲁学之纯”16。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鲁学重在六艺,而齐学则以诸子为最盛,“鲁国儒学之正宗,而齐乃诸子所荟聚也”16。这个看法是极有启发意义的,同时对我们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就礼学来看,鲁国本是礼学正统,尤以《礼经》所代表的各种仪节、仪容为主,而齐地礼学则相对来说更加突出融汇诸子思想,重在礼学思想的发挥。齐国诸子学之盛,以稷下最为代表。《史记》称“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稷下学者中儒、道、墨、法、阴阳、刑名等各家皆有,诸子思想相互融合是齐国思想(尤其是稷下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邹衍为齐人,他主张的五德终始说盛极一时,在当时齐国思想界独具特色。在这样的思想相互交融的氛围中,礼学、易学与阴阳五行思想相互融合也是极为正常的。

    《乡饮酒义》对饮酒时主宾介僎座次的解释,气势宏大,既体现了融合阴阳五行思想的特点,同时也暗合了《易传》对八卦方位的解释。这样的思想特点非常符合北方齐学“恢宏”“杂驳”的特点。

    在战国儒学的发展过程中,既重视礼,又有易学的根基,同时体现出齐学思想的特点,这样很自然地就和荀子思想联系在了一起。从儒学思想发展的定位来看,《礼记》中有很多篇位于孔荀之间,它们在学术思想上既是孔子儒学思想的延续,同时也鲜明地体现出导向荀学的思想路径。《乡饮酒义》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另外,还有必要提及的一点是,《说卦》关于卦序方位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章,这在易学史上也就是所谓的先天卦位。帛书《周易》的卦位与此类似。后来邵雍据“天地定位”而发展出的先天卦位与帛书《易传》有暗合之处。帛书《易传》的卦位和邵雍的先天卦位更加突出了易卦阴阳交错、两两对立的思想,更具哲理意义。但是从战国两汉易学史的实际来看,汉代孟喜、京房的卦气说,其卦位正是来源于《说卦》“帝出乎震”一章所表示的卦位,这一系是两汉易学的主流。这一现象也再次说明,“帝出乎震”一章所含的卦位是战国时期易学的主流看法,因此这就成为部分儒家学者相互吸收、实现易礼融合的思想资源。

    《礼记》一书来源复杂,多是汉代学者根据当时发现的大量先秦古《记》整理、拼合而成,在这个过程中将一些内容、主题相关,或同一学派的一些作品合并为一篇是极为正常的,因此今本《礼记》多篇都是由两章或多章合并组成的。《乡饮酒义》也是如此,它其实也是由两部分构成。篇中后半部分“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至篇末,别为一章。孔颖达就说:“此记者更覆说乡饮酒之义有所法象之事,前文虽备,故此更详也。”17孙希旦将《乡饮酒义》全篇划分为四段,其中第四段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第二章,他也认为“本别为一篇,而记者合之”18。前人就已经看出了篇中前后的差异。从文意来看,篇末的第二章又提出了另外一种饮酒座次,而且也作了不同的解释。其文曰:

    宾必南乡。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乡仁,右义背藏也。介必东乡,介宾主也。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主人者造之,产万物者也。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三让,建国必立三卿。三宾者,政教之本,礼之大参也。

    孔疏:

    此一节更总明乡饮酒坐位所在,并明三揖三让,每事皆三之义。1

    前一章的方位是以八方为基础的,而这里的方位则是以四方为基础。这个方位图同样也是将饮酒之主客与四方、四季、四德统合在一起。按照这里的方位设置,主人居东方。这与东方为春季、是万物萌生的季节相一致。孔疏曰:“东方产育万物,主人供客所须,故主人造为产万物之事也。”1孙希旦的解释更加明确:“主人为礼之所从出,犹春为万物之所从生也。此明主人坐位之义也。”18

    宾的方位是坐北向南。按礼,君尊向南,同时宾之尊者,堂上亦南向。例如,《仪礼·乡饮酒礼》:“乃席宾、主人、介。”郑注:“席,敷席也。……宾席牖前,南面。主人席阶阼上,西面。介席西阶上,东面。”2《仪礼·乡射礼》:“乃席宾,南面东上。”《仪礼·大射》:“小臣设公席于阶阼上,西向。司宫设宾席于户西,南面,有加席。卿席宾东,东上。小卿宾西,东上。大夫继而东上。若有东面者,则北上。”礼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乡饮酒义》也同意这样的礼例,但同时篇中又借用天子之位来说明宾之尊贵。孙希旦进一步解释说:

    天地以仁之德生物,生物之功成于夏,而圣则其气之初通者也。天地以义之德成物,成物之功始于秋,而藏则其气之归根者也。圣人法天,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二者不可偏废。故其立也,于圣则左之,法天之生物于春也;于义则右之,法天之成物于秋也。然天虽生、成并用,而当以生物为本;圣人虽仁义并施,而常以仁民为先。故圣人于仁则乡之,法天地之阳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也;于藏则偕之,法天之阴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也。圣人之立如此,而宾之南乡亦如之,尊宾之至也。18

    据《乡饮酒义》,“介必东乡,介宾主也”,那么介的位置应当是位西向东。孔疏曰:“主人献宾,将西行就宾,宾又南行,将就主人。介在西阶之上,以介瞯隔宾主之间也。”1从这个动态图中我们可以想见,在行礼时,主向西,客向南,而介则向东,位于主客之间。孙希旦也说:“介犹间也。宾在牖间,主人在阼,介在西阶上东乡。盖介亦主人之所敬事,而其尊次于宾,故其位间侧于主宾之间也。此明介之坐位之义也。”18这是从静态的方面说明介位居西方之义。这里没有提到僎之位次。据此段文字推想,僎应该位居南方。

    《乡饮酒义》的这个图式将主宾介僎和四方相配,同时相配的还有圣、仁、义、藏四德。表面来看,这里的座次安排和前一章虽有不同,但其解释则差别不大,可若仔细分析,这两章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前一章是以八方为基础,而这里则以四方为基础。其次,前一章的理论基础其实是《说卦》的八卦方位,而这里则没有易学影响的痕迹。前文已经指出,《说卦》的卦位受到了战国后期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因此,《乡饮酒义》的前一章也应该是战国后期甚至汉初的作品。但后一章没有卦位思想的痕迹,只是将宾主介僎和四方、四季相对应,思想还比较简单,因此,它的时代应当比首章早一些,当为战国中后期的作品。

    这一章最有意义的,是与四方和四季相配的圣、仁、义、藏四德,这个德目体系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还是比较独特的。如果说上一章依据八方来解释主宾座次,体现的是八方的含义,那么这一章主宾介僎按四方设置,其主要体现的是四德。

    德是西周以来中国思想传统的主流。在春秋时期就有许多德目体系,如“九德”“十一德”。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们也提到了很多德目,如“智仁勇”“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但孔子之为孔子,是发明了仁,以仁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并且以仁为统领,将之前的各种德目都纳入仁的体系之下。孔子之后,孟子又突出了义,孔孟之道也就是仁义之道。仁义是儒学的主要特征。因此,这里的四德中有仁义,应该说是反映了儒家的基本特征,并无特别之处。比较特殊的是“圣”和“藏”。《说文》:“圣,通也。”《诗·小宛》:“人之齐圣”,郑笺:“中正通知之人。”孔疏:“中正谓齐,通智谓圣。圣者,通也。”19《荀子·仲尼》“以为仁则必圣。”杨倞注:“圣,亦通也。”20具体来说,又有通达物理之义,如《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孔疏:“圣者通达物理。”21还有于事无所不通之义,如《尚书·洪范》:“睿作圣。”孔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22由此可知,“圣”的本义就是通达,通达物理,通达人事。因此后来儒家也将之作为一种可贵的德行而纳入儒学的德目当中。《礼记·经解》:“仁、圣、礼、义。”《大戴礼记·四代》引孔子所说的五种德行是“圣、知、仁、信、义”,这里都将“圣”列为诸种德行之一。

    从简、帛《五行》篇可知,子思、孟子所说的五行就是仁义礼智圣,圣为思孟五行之一。《乡饮酒义》将圣列为四德之一,并且认为圣为东方、春季之德,“产万物者圣也”。孔疏曰:“圣之言生也。东方产育万物,故为圣也。”1这里圣德之义与通常之义并不相同,但实际上它对圣德更为重视,将它与仁相提并论。孔疏接着说:“五行春为仁,夏为礼,今春为圣,夏为仁者,春夏皆生养万物,俱有仁恩之义,故此夏亦仁也。圣既生物,以生物言之则谓之圣,故东方为圣也。”1孔颖达是按照后来五行图式来解释的,但他同时也指出,圣和仁都有生养之义,因此圣和仁也具有同等的含义。这都是突出了圣在儒家道德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藏”本为隐匿之义。《玉篇·艸部》:“藏,隐也。”“藏,隐匿也。”如《大戴礼记·曾子制言》“良贾深藏如虚”,也引申为收敛、含蓄以及停止之义。《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皇侃《义疏》曰:“藏者,谓时世不宜行之事。”23儒家特别重视士人的出处之道。孟子说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公孙丑上》)。行与藏,或仕与止,本身并不具备道德含义,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就是一种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行为,因而也是一种德行。孔子还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朱子《集注》说:“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24孔子又说:“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论语·季氏》)这更是明确把该隐则隐视为一种美德。

    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上下)

    7.6

    方向东 / 2008 / 中华书局

    儒家把藏或隐主要理解为一种对待社会政治的态度,认为如果政治黑暗,不合儒家之理想,那么就应该“隐藏”。从这个方面来看,“藏”是孔子儒家的一种政治伦理。而道家则把“藏”更多地理解为个人为全性保身而应该持有的一种人生态度。其实,这种否定性的、消极性的德行,也更符合道家思想的一些特征。如《庄子》书中说:“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达生》)这是说圣人具有含藏于自然的品性,因此外物都不能伤害他。可见能“藏”是庄子理想中的圣人所具有的一种品德。同篇又说:“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郭象注曰:“藏既内矣,而又入之,此过于人也。”成玄英疏:“入既入矣,而又藏之。偏滞于处,此单豹也。”“出既出矣,而又显之。偏滞于出,此张毅也。”25按照庄子的思想,如果能够随机出处,不固执于一偏,即处于材与不材之间,那么“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达生》)。这样就可以为圣人了。另外,庄子还说:“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庚桑楚》)懂得藏身的道理是庄子所说的全形养性之圣人的必备品格。

    道家的这种思想后来也被儒家所吸收,儒家有时也会讲“藏身”。《礼记·礼运》篇中有:“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郑注:“藏,谓辉光于外而形体不见,若日月星辰之神。”26《礼运》又说:“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孔疏曰:“政既法天地,法祖庙、山川、五祀,所重若此,谨慎行之,所以藏其身而坚固。”26但是很明显,《礼运》以及郑注、孔疏所说的“藏身”,还是指圣人为政所达到的理想境地,依然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说的。

    《乡饮酒义》将藏与仁、义、圣并列为“四德”,并将藏和四季之冬、四方之北相联系,这样来看,藏作为一种德性,首先应是取藏之本意,即把隐匿、收敛也作为一种德性。《礼记·乐记》说:“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这就更明显地将敛藏看作是义和礼,更接近于儒家主流的道德价值标准了。其次,由于《乡饮酒义》文本本身比较简略,其中并未对作为德性之一的藏作过多的说明,因此从中并不能做过多的分析。但从前面我们对儒道两家关于藏德的分析来看,《乡饮酒义》篇中所指出的作为“四德”之一的藏德,至少和儒家作为政治伦理原则之一的藏德是可以兼容的。

    综上所述,《礼记·乡饮酒义》对《仪礼·乡饮酒礼》的解释,除了说明乡饮酒礼中蕴涵的尊长、养老的含义之外,还对乡饮酒礼的座次和方位作出了伦理的诠释,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乡饮酒义》对饮酒时宾主座次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是宾位于西北,介位于西南,僎位于东北,主人位于西南。这种座次和方位的解释是以八方为基础的,并暗合了易学的八卦方位。另外一种解释图式则是将主宾介僎和四方以及圣、仁、义、藏四德相配。这里的四德既有儒家主流的仁义,又有思孟一系比较重视的“圣”德,同时还有不为后世儒家特别强调的“藏”德。我们通过思想史的梳理发现,藏既是从孔子开始就比较看重的一种政治伦理,同时又是道家所重视的个人全身保性的一种修行方式和道德品性,为先秦儒道两家所重视。汉代以后儒家的各种德目系统和道德规范逐渐规约为“六纪”或“五常”,《乡饮酒义》提出的圣、仁、义、藏四种德目体系,正说明战国时期儒家有关道德规范和德目体系还是很丰富的。以往对《乡饮酒义》的思想史研究,大多只是指出其中所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但通过我们这里比较深入的分析之后,可以更充分地说明此篇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以及思想史意义。

    经典与意义

    评价人数不足

    刘丰 / 2022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注释

    1(2)(5)(30)(31)(35)(41)(42)《礼记正义》卷68《乡饮酒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4、2284-2285、2292、2301、2301、2301、2301、2301页。

    2(3)(4)(33)《仪礼注疏》卷8《乡饮酒礼》,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193、197页。

    3(6)敖继公:《仪礼集说》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24页。

    4(7)如曹元弼《礼经学·解纷第五》就有“乡饮酒宾席所在并礼经房室制度通考”“乡饮酒燕礼升歌合乐并天子以下飨燕用乐大例述”这样非常专深的考证。

    5(8)(9)(10)参见曹元弼:《礼经学·解纷第五·乡饮酒礼通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2、84、86页。

    6(11)(12)(13)杨宽:《“乡饮酒礼”与“飨礼”新探》,收入《古史新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97、311、313页。

    7(14)参见刘丰:《先秦礼学思想与社会的整合》第二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尤其是第78-85页。

    8(15)(16)凌廷堪:《礼经释例》卷1,(台北)中国文哲研究所2014年版,第87、90-92页。

    9(17)凌廷堪:《礼经释例》卷2,(台北)中国文哲研究所2014年版,第118页。

    10(18)《仪礼注疏》卷38《既夕礼》,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1页。

    11(19)《仪礼注疏》卷47《少牢馈食礼》,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8页。

    12(20)朱伯崑:《易学哲学史》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0页。

    13(21)黄晖:《论衡校释》卷28《正说》,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24页。

    14(22)邢文又将此篇称为《易赞》。参见邢文:《帛书周易研究》第二章第三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1-45页。

    15(23)参见李学勤:《帛书〈易传〉〈易之义〉研究》,《古文献论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49-55页。

    16(24)(25)(26)(27)蒙文通:《经学抉原》,《蒙文通文集》第3卷,巴蜀书社1995年版,第88、90、89、90页。

    17(28)《礼记正义》卷68《乡饮酒义》,第2299页。按,据校勘记,“前文虽备”,各本同。浦镗校云:“虽”,疑“未”字误。见《礼记正义》,第2304页。就文意来看,作“未”更好。

    18(29)(32)(34)(36)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424、1435、1435、1435页。

    19(37)《毛诗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069页。

    20(38)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3页。

    21(39)《礼记正义》卷47《乐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477页。

    22(40)《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页。

    23(43)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85页。

    24(4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6页。

    25(45)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647页。

    26(46)(47)《礼记正义》卷30《礼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908、910页。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好评(109+)
  • pdf(468+)
  • 一般般(262+)
  • 章节完整(118+)
  • 种类多(144+)
  • 实惠(217+)
  • 无漏页(304+)
  • 内容齐全(480+)
  • 情节曲折(267+)
  • 简单(672+)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2-15 10:03:1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潘***丽: ( 2024-12-27 13:46:1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29 09:16:1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师***怡: ( 2024-12-17 11:56:5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田***珊: ( 2025-01-09 22:31:5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温***欣: ( 2024-12-23 21:42:35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师***怀: ( 2024-12-20 14:03:3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通***蕊: ( 2025-01-01 22:47:0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瞿***香: ( 2025-01-06 07:23:5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曾***文: ( 2024-12-10 12:25:4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习***蓉: ( 2024-12-17 13:17:41 )

    品相完美

  • 网友 益***琴: ( 2025-01-08 04:02:0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孙***夏: ( 2025-01-06 10:24:3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苍***如: ( 2024-12-18 16:36:1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