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蛋猫爱数学(第2版,全8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捣蛋猫爱数学(第2版,全8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Mr.chen 发布时间:2020-05-11 10:26:48
出售 :+V484565642,房地产畅销书籍咨询订购!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14-02-04 18:09:08
感觉连D8的水平都没有╮(╯▽╰)╭萝卜隔离液老师实在是生平所见最最无聊的大湿……
作者:RUI 发布时间:2018-05-09 17:07:40
读过纸大的所有耽美文,花容天下,天神右翼等都读了很多遍。自从她开始BG之后,就再也找不到耽美文的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这篇镜中蔷薇简直是在刷下限,如此低幼龄向的作品完全接受不能。各种玛丽苏,霸道总裁爱上我,这质量简直和二三十年前马路摊上的台湾言情小本子差不多了.... 我甚至怀疑写这文的君子以泽和写耽美的天籁纸鸢不是同一个人!
作者:Hygge_羊 发布时间:2017-01-19 10:34:56
入门科普级别的,简单易懂,体系清楚,适用于想了解各种功能性原料优劣及原理的读者,半专业型,不包含工艺内容。
作者:小川叔 发布时间:2013-10-25 11:34:31
怎么粗糙成这样啊!!@杨笑汝
作者:天天摸鱼的喵神 发布时间:2019-02-24 11:21:55
开本稍小,图片稍少。当做工具书随便翻翻还不错。
深度书评:
《兄弟》随想
作者:张致野 发布时间:2013-12-21 01:44:40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也断断续续地想过一些东西。不过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当然还受知识结构以及文化氛围的局限,使这篇躺在床上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随笔缺乏必要逻辑性以及严谨性。不过也算是我的一点看书小见解吧,在这贴出来希望能和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正文——————————————————
《兄弟》随想
林红是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妇。不失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等优秀品质,但是作为一个妇人,总不免有点见识短、气量小、底气不足等坏毛病。
说林红不嫁李光头有点马后炮之嫌。但是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好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选夫的标准都是极其简单而又复杂的。简单是因为对女人而言,无非是才气、人品、财富、外貌几样,复杂是因为女人心复杂、社会复杂。
林红对李光头一直都是厌恶,后来几个月的云雨之欢笔者也只是认为李光头的财富神话早已在林红内心潜移默化形成影响,财力上的优势降低了林红表面上对他的厌恶。这一点,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无法避免。刘成功与赵胜利这两个大才子,斯文人,最后还不是在李光头的财力下甘拜下风。而林红与刘、赵二人有不同。林红是女人,是女人脸皮都薄,是女人只要肯放下身段总是饿不死的。林红这两点都做到了,并且完成了从温柔贤惠的家庭主妇向虚伪浮华的交际花转变。一个悲剧,有点滑稽。
李光头爱林红,林红爱宋刚,宋刚和李光头是兄弟。李光头爱林红在先,林红爱宋刚在后。李光头一出现就在林红心目中是一个癞蛤蟆形象了。现在谁愿意和一个强奸过自己的人结婚?李光头在厕所看过林红的屁股。那个时候,相对传统,一个未出嫁的全镇男人心中的女神被人看过屁股。
全镇的男人都知道李光头看过林红的屁股。这里面当然不排除林红的父亲。李光头和林红结婚的几率基本为零。先不说李光头死皮赖脸的求爱方式令林红厌恶,还不说李光头丢进了林红的脸让林红在工友面前抬不起头,单单就是林红父亲知道李光头看过女儿屁股之后拿着这个屁股换饭吃就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再说李光头当时也的确没什么竞争力,和宋刚比着没有,就是和刘、赵二人比着也没有。虽然天天把刘、赵二人打的像孙子似的(我对这两个读书人的人品尤为不齿,对于刘的不齿甚于赵)。宋刚是读书人,长的高,戴一副黑框眼镜,工薪阶层。李光头当时手下有两个瘸子、三个傻子、四个瞎子、五个聋子。虽是一厂之长,但不明情理人就当一笑料,一群残废能成什么气候,在加上一个偷看女人屁股的男人的偷看女人屁股的儿子。偷看屁股会遗传,宋刚的高也是从宋凡平那里遗传过来的。李光头除此之外,整天一副光头模样,穷凶极恶。
林红喜欢上宋刚是正常的。任何一个女生都有情窦初开时的害羞与幻想,不过当幻想越来越远,年龄越来越大,女生变成一个老女人时,就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迁就,从幻想中开始走出,直至碰到离幻想最近的一个人。宋刚与林红幻想的距离要短于李光头和林红幻想的距离。
不过有点敬佩林红的是这个女子的手腕。硬,手腕绝对很硬,不过不是光明正大的硬,是有点阴险、有点小女子狭隘心态的硬。她向宋刚求爱不成以跳河求死相逼、她得知宋刚在救济李光头时要这兄弟断绝关系、她在宋刚死后成为一个交际花已过去的自己判若两人的决绝,都在显示这是一个不一般的女人。
其实,这个女人到最后是有点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选择李光头,后悔自己年少不懂事。可谁能看见几十年后自己生活的轨迹呢?只是在几十年后看待之前的生活时不禁嗟叹。人生遗憾事太多了,所以有许多人在几十年后做着几十年前的本应该做的事,在几十年后过着自己几十年前幻想过的生活。
宋刚是林红幻想中的白马王子,但是没能给林红幻想中的生活。而李光头恰相反给与了林红想要的生活。这兄弟恰好给与了林红完整的人生。只是形式上完整的割裂人生。林红几十年年前幻想的生活绝对是健康的,而不是几十年后的多功能美发厅,她从一个玉女、到一个恋爱中的幸福人儿、再到婚后的家庭主妇、与李光头放荡几个月的荡妇、口是心非的交际花。李光头对林红的爱恋处于真心,林红对李光头的迁就出于财富。林红不是看中李光头的财富,而是屈服于财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以及自己所幻想的豪门生活。是个女人应该都幻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能够超过世上99%的女性吧。
当然,林红对宋刚的爱是出于真心的。只是宋刚不了解女人的爱。婚后二人没有孩子,性事草草。林红像是一头永远处于饥渴状态的恶狼,终于可以大吃大喝一次了,不幸的是把胃撑坏了。林红与李光头做爱时得知宋刚死讯,李光头阳痿,那么林红也应该是性功能大大下降。可是宋刚就为什么那么着急呢?宋刚失业了,自己靠林红养活,不想成为负担。不想成为负担,林红是爱着宋刚的啊,绝不会把宋刚当做负担。越是这样,宋刚越是内疚,林红越是不懂宋刚。
林红的最后结局确实让人心酸。这不得不感谢作者。林红的出场可谓是“未闻其人,先闻其屁股”了,一个屁股就成为了刘镇成年人相互追逐的对象,那人呢?一个美到让刘镇的成年男子除了李光头外都望而却步的美人。这样的美女大家都想着应该有幸福生活的。可是没有,造化弄人。这个女人嫁给了李光头的兄弟,可是最激情的性爱却是在李光头那里获得;幻想中的生活也是在李光头那里获得;第二次“初夜”也是给了李光头。所有都好像按照最圆满的结局排编,可是早已物是人非、换了时代。人不是那个时候的人,感情也在不是那个时候的感情了,结局也只是形式上的圆满,内涵其实是一潭苦水,只有品尝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苦楚。
一个好姑娘就这样沦为社会的玩物。丈夫突然去世,自己在与丈夫的兄弟通奸。在李光头那里对物质生活的妥协成为林红终生的伤。对宋刚的背叛,对自己早年人生轨迹的背叛都源于与李光头生活的几个月。习惯有时是最残忍的枷锁。可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复杂善变的动物,高兴时舔舔你的手,不高兴就咬你一口。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道德体系以及道德观念的构建,或是经济中对道德的破坏速度已经超过了道德构建的速度。又有多少人在黑暗中迷失还信誓旦旦地说告诉自己在黑暗中迷失的人绝对是盲人啊。真是讽刺。现实就是讽刺。
宋刚是一个有点女人气的男子。这个男子温柔,但懦弱;能承担家庭责任,但孩子气;重情重义,但书生意气。
宋刚和林红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这人在性格上和在一起恰巧是一个完整的男人和完整的女人了。一分开二人就在自身显示出来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宋刚是一个有点女人气的男人,林红有点男人气的女人。
宋刚的女人味在书中有多处体现。简单说就是当李光头和板凳、和电线杆搞“男女关系”,小屌硬邦邦的时候,宋刚全无感觉。再说林红、宋刚二人结婚婚后无子。再加上宋刚文弱的外象,这一切我觉得都在显示着宋刚是一个雄性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男性功能缺失的人。不过生理上的缺陷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还在其次,当然也不能这么说,一些天生残疾的人从未出过门,但是有一种孤僻暴躁的性格。就宋刚而言,我觉得他的生活经历对其影响更大。
首先父亲被批斗、被打死对他造成了心理阴影。宋刚是一个感性的人。对于感性的人来说,外在的感觉对内心的反映将会产生更加放大化的效果。这是一个多么残忍的故事。“文革”对社会的践踏不仅体现在法制上、文化上,对人的生理、心理的伤害对几代人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宋刚亲身经历父亲被批斗的过程,在此期间他和李光头二人做饭,宋刚变成了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受到孙伟、刘成功、赵胜利三人的欺负,这二人只能忍受。
其次宋刚在乡下几年的生活经历,毫无疑问也是照成这种性格的元凶之一。宋刚爷爷是一个地主,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风行时期,地主已经成为阶级敌人,成为了被批斗的对象,对这类人的描写见诸于文革后文学。当然与地主相关的亲人、物品也成为人们批斗的对象。宋刚作为地主的孙子,生活在乡下与年迈、凄苦的老人相依为命。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受到了多少白眼。“地主的孙子”这一个印号我相信在乡下生活的几年就像影子一般一直缠绕在宋刚周围。被人歧视、像一只被捕的猴子一样任人指指点点、任人欺负,这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幼小孩子的心中一定有恶劣并且极其深刻的影响。我觉得这是造成之后宋刚懦弱、胆怯心理的最主要原因。生活经验对于一个人能力影响巨大,生活经历却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
当然除此之外其他的生活经历比如说母亲去世以及之前的生活,由于书中没有提及,我们也不好狐疑猜测,不过根据宋凡平在自己妻子死后马上和寡妇李兰结婚,我的猜测就是宋凡平与第一任妻子的生活并不幸福美满,甚至可以说第一任妻子除了给他留一个儿子之外并没有任何能够让他留恋的地方,再根据宋凡平的家世,我的另外一个猜测就是宋凡平的第一段婚姻是中国封建社会婚姻思维影响下的典型悲剧。父母之言、媒妁之命、门当户对,之后就陷入了巨大的悲剧和煎熬之中。所以说宋刚小时候也就是在宋凡平与李兰结婚之前整天就生活在家庭冷暴力之后。从宋凡平的翩翩君子来看不至于直接对宋刚生母施加暴力。不过越是不加言语的故意冷落越是能够激起不明清理的人的好奇心,宋刚在如此家庭环境生活之下胆小怕事,小心甚微。如果说在乡下生活的几个月是塑造其性格的主要阶段,那么与生父生母一起生活的几年,却在宋刚心中埋下了因果。宋凡平因李光头的一句“你骗我,你说地主是地上的毛主席”而给宋凡平带去无边痛苦,宋刚也因为李光头最终命丧黄泉。我这里说李光头给宋凡平带去痛苦并不是把宋凡平的痛苦归咎于李光头而不是文革。我表达的意思是在文革已经造成苦难的前提下,李光头的话让这种苦难加重。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又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物质不是,精神那一定是的。但是说如果没有文革,李光头就是说一百遍这句话也无济于事,归根结底还是归咎于文革,李光头是无罪的。我觉得这种说法和猥琐死人的尸体是无罪的一样,反正那个人已经死,即使其他人在做任何事也无关紧要。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在大错误状态下不顾及小错误的无意识的精神病状的癫狂。
宋刚太依赖人了。先是李光头、后来是林红、再后来是周游,当他发现所有人都背叛了他时,当他发现自己没有依靠时,当他发现自己一个人已经不能面对世间险恶时,他觉得自己活着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宋刚又是可怜的,特别是全书后半段,宋刚读起来是令人心酸的。
这就是爱吗?宋刚对林红的叫爱,林红对宋刚的叫爱吗?我一段时间也陷入了迷茫,现在也在迷茫之中。迷茫的是林红对宋刚的叫不叫爱?爱是不是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忠诚?
钱就那么重要吗?物质对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来说,有时即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压迫。宋刚为了钱、为了林红让林红被做处女膜广告,给自己做隆胸手术,推销假冒伪劣产品。可是这样有了钱又能怎么样呢?尊严不在了,人格不在了,曾经的骄傲也不在了。
什么是友情?友情不是以钱财来维持的,也不是以相互利用的关系来维持的。我现在都认为李光头对宋刚的不是一种纯真的兄弟之情。或许是作者的手法让我有这种错觉。宋刚对李光头的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而李光头给宋刚的确是一种近乎江湖义气的兄弟之情,至于周游,一个渴望安定的游吟诗人。
宋刚是一个悲剧,整篇故事中最具悲剧色彩以及隐喻含义的一个角色。他的痴情到最后全都化作了尘埃,他感性到最后全都成为了讽刺。
李光头小时候的表现完全超脱了我对小孩子的认识。真可谓是荒诞年代的荒诞人生啊。
小时候的李光头给我的感觉就是早熟。不仅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先说生理上,最简单的也最直接的就是性器官发育早。不过从后来李光头发达后放纵的性生活来看,他在这方面发育早似乎没什么过多述说。但是根据我的理解,宋刚和李光头二者的性格在作者对比和补充,二者的人生以及结局也在做着对比和补充。但没有一个是完美的,这似乎是人生发展的一种格调,没有完美的人生。但看来这似乎又是社会发展的悲剧,特别是全书后半段,虽略显粗糙,但还是以一种心酸而又滑稽的笔调将应有的悲剧叙述出来。举办处美人大赛时 为了名利而性贿赂的社会女青年;费尽心机搞处女的李光头结果一无所得;周游的江湖骗术;宋刚的变性手术;小关剪刀的风尘人生;童铁匠的性福生活••••••但是我觉得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滑稽是有钱人的,心酸是穷人的。李光头的后来一系列荒唐事也许要归结到性,归结到对林红求而不得而的生理压抑。小时候的李光头就为后来发达的迹象埋下了伏笔。看女生屁股的李光头、和电线杆搞“男女关系”的李光头,一个情欲发达的李光头。至于心理上,我认为是在受到“刘镇三恶”(刘成功、赵胜利、孙伟)的欺负时表现出来的无奈。当然不能反抗,那个时期死人反而变得很平常。三人拿宋刚、李光头二人练习扫堂腿的时候,李光头不是蹲坐在地,就是狼狈逃窜,二人像野狗一样乱窜。根本没有任何心理的归宿。我觉得这种感觉会造成李光头一种心理上的不信任感和畏缩感。但是再后来的李光头身上没有看到任何这种特征,以致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感觉作者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文学,不是为了教化,而是为了历史。我觉得严肃的文学写作者写作除了让自己身心愉悦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传递出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反思,当然也要有吸引读者吸取这些有益思想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表达历史、反映历史、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去降低故事的质量。
恋爱中的李光头纯粹变成了一个无赖。这种方式就是让男生看了也觉得厌恶吧。既然喜欢别人为什么还要拿别人的屁股换饭吃?如果一切归结为贫穷或是年少不懂事的话?那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不仅表现在恋爱的方式上,还表现在恋爱中所想出来的各种狗屁计划上,非常无耻 ,以当时的社会状况,我估计“猥亵罪”就能让李光头死好几次了。
成为生意人的李光头倒是有几分侠义。但是融入到李光头骨子里的无赖还是大放异彩。用无赖威胁政府倒是出了名堂,成名时候不忘以前跟着自己生意受难的老伙计,也算是先富帮带后富。
李光头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娶到林红吧。男人总是对自己的初恋念念不忘。呵呵。李光头对林红一往情深,虽说林红对其感情真实性有所怀疑,刘镇的群众也觉得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李光头毕竟没有放弃过。李光头对林红的爱情的坚持倒是在全书中一分不多的真情。第二大遗憾就是自己的兄弟宋刚吧。宋刚死后李光头才铭记起自己在发达的时候还有一个兄弟在受苦。我对李光头发到后的人品一直抱有怀疑态度,毕竟商人逐利,再根据李光头成功后的行为,也不像是一个“儒商”、“雅商”
李光头追求林红大半生却最后与林红形同陌路;搞了一辈子女人没见过真正的处女;自己相依为命的兄弟也因他而死;虽家财万贯却与两个瘸子、三个傻子、四个瞎子、五个聋子述说心事。李光头的一生是寂寞的。风尘仆仆的打拼一生,到最后却是遗憾越来越多。
孙伟是一个时代悲剧的典型缩影。也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社会上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存在的。孙伟的死是因为头发,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头发的故事》,因头发而死的人不在少数,头发在清代甚至成为了顺民与匪民的区别。可是在这里呢,头发成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区别。孙伟的死,其母亲的发疯,父亲自杀,一个还有希望的家庭瞬间陷入绝望,成为历史。文革在创造历史,也在成为历史。孙伟和李光头的交情不可说不深,李兰和宋凡平结婚时孙伟的父亲以及其他几个找鸡的人和宋凡平大打出手,之后文革中宋凡平被打倒孙伟依靠自己父亲成功成为三恶之首。这是什么?让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有了社会依靠,就会让更多好人丧失自由生活的环境。之后孙伟父亲也被打到,孙伟被孤立,少年的心开始变得孤独,可是不甘寂寞。如果说孙伟在之前对李光头的欺负出于社会以及家庭带给她的自豪感和自豪感所产生的自信心的极度膨胀,那么之后孙伟对李光头的亲近就纯粹出于自尊心了。他的头发,不甘任人取笑的派头,都在显示出特殊社会中一个特殊纯在的异类。一切不一样的都被打倒。孙伟成为了牺牲品。
李曼宜独家专访——是之这辈子,活得不容易
谈到中国话剧,不得不提北京人艺;而谈到北京人艺,于是之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他创造的那些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构筑起一座座丰碑,立在话剧的来路上,为一代代成长起来的后辈演员提供了艺术的标杆和纯正的表演范式。
2013年1月20日,于是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曾为之不懈奋斗和热情拥抱过的世界。而那时,他已经因病离开钟爱一生的话剧舞台20余年。
退出舞台后的于是之和妻子李曼宜曾经闲聊起将来谁先走(去八宝山)的事。于是之说:“我要是先走,你会非常痛苦,但我相信你还能过得很好。要是你先走了,那我可怎么过啊!”妻子提议,趁两人都在,把这些年经历的事写下来,将来也是个念想。李曼宜的分工是准备材料,包括整理于是之的年谱、演员日记、未发表的文章手稿以及两人多年来的通信等。
这一准备工作持续了20多年。这期间,于是之生病住院又出院,出院又住院,最后几年一直没离开医院,直到生命的终结。
今年10月,于是之先生已逝世6年多,《我和于是之这一生》在机缘巧合下终于由作家出版社推出,此时,李曼宜也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
李曼宜起笔自1949年春两人在华北人民文工团的相识相知相爱,有恋爱时的甜蜜忧伤,初建家庭时的琐碎幸福,成为父母后的养儿之乐,更有于是之此后60余年里在话剧表演事业和个人命运上的艰难跋涉,道出了风光无限的演员生活背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读这本书,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拒绝“崇高”。于是之生前便很反感旁人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著名表演艺术家”,他只承认自己是“演员于是之”;当有人以“大师”来称呼他时,他说出了那句后来流传甚广的“大师不能满地走”。他一生踏实勤恳,表演天赋之外,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讲述于是之早年的学习生涯,家贫失学后,他始终不肯放弃读书,上世纪40年代艰难购得的书上,留下了彼时的自尊与勤奋。
于是之晚年被阿尔茨海默症困扰,因为这个无法治愈的病,于是之晚年是痛苦的。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李曼宜目睹了全过程,自尊心非常强的她亦经历了痛苦和内心挣扎。她在书中没有回避,勇敢地直面了这些苦涩、不甘和委屈,以及外人的不理解甚或不尊重。“是之这辈子活得不容易,在他有生之年,绝不能再叫他受委屈,我要对得起他。”自此,她伴着他开始了过于艰难的晚年。两个同样骄傲自尊的人经历的内心痛苦和挣扎在书中也细致呈现,《与病魔抗争》一节读来让人落泪。
李曼宜老人记录下了风波迭起、世事沧桑中的相依相伴,那贯穿一生的信任和深爱让我们得以再次窥见爱情本该有的样貌。因其内容的丰厚和细节的丰赡,不论是研究于是之本人,还是中国当代话剧,这本书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在新书出版之际,李曼宜老人接受了《北京青年报》的独家专访。
壹
曾一起演过《雷雨》
但当时“封建”
都没看清于是之演的周萍的脸
问:写作这本书前后一共花了多长时间?我看书里有很多精确的时间、地点、事件,您有参考过一些资料吗?
李曼宜:前前后后大概四五年时间吧。是之2013年去世以后,我还在整理资料,准备一心一意把是之的年谱整理好,多补充些材料,写得详细些,也能当作他的“传”了。就在这时,我大学最要好的同学王镇如的女儿王丹出现了。王镇如在世时曾热心帮我查找整理有关是之的资料,所以,王丹退休后想继承她母亲做的事,她鼓励我不要只写年谱,还应该写些我知道的于是之和我在一起的故事,她不仅把自己写的工作回忆录叫我看,还把林伯渠同志的女儿林利写的回忆录《往事琐记》和季羡林同志写的《病榻杂记》带给我看,并表示她会全力支持和帮助我,最终我被说服了,我们的合作便开始了。一般是我写了初稿,经她整理打成电子版;或是我口述,她录音后整理出来,我再修改。就这样断断续续,经过几年才初具规模。
我有做剪报和写日记的习惯,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都用到了。此外,还参考了剧院的大事记、于是之的工作笔记等资料。
问:什么样的机缘使您在1949年加入了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艺前身)?
李曼宜:1949年的春天,北平刚刚解放不久,我们北师大的一些同学在看了一个从解放区来的文工团演出的歌剧《赤叶河》之后,都感到非常振奋。从他们演出的内容、形式和音乐等方面来看,都是我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很受鼓舞。后来又听说音乐家贺绿汀先生是这个团的领导之一,我们对这个团就更有一种羡慕之情。一天,有位同学得到一个信息,说这个文工团正在招收新团员,于是我们十来个同学当时就决定去报考。测试非常简单,我们都被录取了。
问:您和于是之是怎么相识、相爱的?他身上有哪些特质是您比较欣赏的?
李曼宜:是之比我们早了一个月进入文工团。我们相识后,彼此还挺谈得来,那时青年团组织我们讨论“什么是正确的恋爱观”,我们都认为谈恋爱不能影响工作。后来聊天的时候才知道我俩1944年时还有过“一面之交”。那时我和我们邻居的几个孩子在暑假里想学着排一出话剧《雷雨》,角色分配后,缺一个周萍没人演,有人说他可以找一个朋友来。戏里我是被分配演繁漪的。那时候的女孩子还真有些“封建”,对词时我头也没抬,根本没看清这个“周萍”的脸。而且当时他也不叫于是之。后来我们聊起这件事,像是在说笑话。由此我们就又多了一层了解。
比较有趣的是排演《莫斯科性格》,是之扮演的维克多想追求的一位女性正是我扮演的一位苏维埃代表,但他们的恋爱没有成功,最后苏维埃代表和一位工程师结婚了。可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通过一起演戏,我俩有了更多共同语言,这一次于是之的恋爱成功了,在戏演完的庆功会上,我们便宣布结婚了。
1950年,我们是“朋友”啦
他为人真诚,没有坏心眼儿,对工作也总是尽自己力量去做,还酷爱学习,这些就叫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贰
生病时
于是之给我做了一碗鸡蛋羹
问:演员身份之外,家庭生活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您二位平时闹矛盾的时候多吗?
李曼宜:他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对数字和钱尤其不敏感。一次我发现每月过日子用的钱数怎么不对了,问他,原来是发了工资忘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了。
在一起生活不能说没有矛盾,只是我们会想办法缓解。一次,他在外面因为工作不愉快,回到家把我的一本精装的谱子摔裂了。我非常生气,觉得他不尊重我,他再和我说话,我就不理他。过了两天他慢慢冷静下来后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于是正式向我道歉,承认错误。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还有一次,我牙疼得厉害,吃不了东西,实在忍不住了就自己上了牙科医院。我回到家后什么话都没说就躺下了,他也没说什么。待了一会儿,发现他做了一碗鸡蛋羹从厨房端了出来让我吃,这让我很吃惊,我从来不知道他会做这个。原来心里那点儿认为他不关心我的意思也就没有了。
1950年,于是之和李曼宜在史家胡同宿舍
问:作为父亲,于是之算得上“严父”吗?
李曼宜:是之很疼爱儿子,他们在一起时总像朋友似的。他从不给儿子规定要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凡是孩子有兴趣的事,他认为是有益的,都支持。于永对无线电感兴趣,喜欢捣鼓收音机,后来要参加北海少年宫的无线电小组,是之很是支持。于永还常上我们的邻居霍焰那儿,跟着他去灯光间看演出时灯光的调配。于永对台上演的戏并不太感兴趣,是之也不说服儿子一定要喜欢。
于永后来进工厂当了工人。周末回家,我们常爱听他谈工厂里的事情,这一方面可以了解儿子的成长情况;另一方面,多了解些工厂的情况对是之写剧本也有帮助。
当他知道于永对学英语很感兴趣时,便请英若诚、吴世良夫妇以及申葆青等外语好的朋友帮忙指导,这使得于永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叁
于是之这一生有三大遗憾
问:北京人艺演出的老舍先生的第一个剧本便是《龙须沟》,1958年的《茶馆》更是享誉全国。老舍先生那时也常到北京人艺给导演、演员说戏。于是之眼里的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曼宜:是之曾在文章里写过,“老舍先生和郭老、我们的曹禺院长一样,以他的剧作培养了我们,滋养着剧院一步一步地成熟起来。北京人艺就像一个孩子,每天从大人们的言谈举止里受到陶冶,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具体到老舍先生,是之认为他对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从不妄自菲薄,是一位时时想着为祖国争气的人。一生平等待人,人间给他以温暖,他必以他的文字将温暖转送给人民,慰藉着人们的心,指望着人们融洽地、和谐地、互相信赖地活下去。老舍先生是结交三教九流的,是精通世故的。他不精通世故就写不了《茶馆》。但老舍先生对人对事又是非常真挚的,缺少了这种真挚也写不成《茶馆》。这种品格就决定了他写东西不撒谎,不浮夸,不说假话。
他写戏的时候,第一尊重生活,第二心里有看戏的人。所以他写的戏观众爱看,演员爱演。老舍先生的文字又是极其精炼简括的,甚至三五句话、几十个字就可以描写出一个有声有色的人物。是之曾用“大土近洋,大俗近雅;精通世故,返璞归真”16个字敬献给老舍先生,并引用《元曲选》序里臧晋叔的话“本色当行,不工而工”来形容先生的创作特色,认为他在剧本里用“大白话”说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道理。
问:戏剧界很多人都知道有着“话剧皇帝”美誉的演员石挥是于是之的舅舅。在提到于是之的师承时,也多会追溯到石挥。于是之本人怎样评价石挥的表演?受到过他的指导和影响吗?
李曼宜:石挥对他的影响,不是石挥教给他什么——石挥从来没跟他说过怎么演戏,从来没有。石挥对是之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石挥比是之大12岁,就在他四处奔波、挣钱养家的时候,是之还是个孩子。那时石挥在电影院小卖部工作,喊是之一家人去看电影,实际上是之不看电影,就跟在石挥屁股后面跑来跑去,石挥去哪儿他去哪儿。在是之年岁稍大以后,发现石挥家里有不少书,这也是他最羡慕的。
石挥去上海演戏以后,经济收入稳定了,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有时是之家实在需要钱了,是之便写信到上海。石挥就给寄些钱来,像他业余学法文的钱,就是石挥支持的。
那时石挥每演一个角色,照例就给家里寄一张剧照来。《秋海棠》《金小玉》《蜕变》等的剧照是之都在他家里看到过,印象是“每一个角色都差别很大”。还有就是,石挥写过一本《舞台语》的小册子,提出了读台词要“生活化”,那时是之已经参加业余演戏,对这三个字印象很深。石挥还创作了一套符号以标记台词的处理,是之也学着用过。
是之看石挥现场演戏其实很少,不过就是石挥来北京演出《秋海棠》和《大马戏团》时看过,这叫他大开眼界,简直着了迷。后来是之在业余剧团也演《大马戏团》,他就演石挥演的慕容天锡,石挥偷偷去看了,戏散后有人发现了,问石挥有什么意见,石挥就“撂”下一句“孩子们胡闹”,转身就走了。不久,石挥从上海给他弟弟石诚写的信里,提到那次看戏的事,大意是说:看了一个孩子演慕容天锡,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喂姜糖水时,喂完了用手擦嘴边、碗底,再把手指放到嘴边嗍干净。这一手是他自己加的,不是照抄的,并表示这招儿还不错,以后他要再演时也可考虑加上。这些话对是之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多少年了,他一直念念不忘,深藏在心底。我知道这件事是在1985年,是之正准备写几篇回忆良师益友的文章。一天我们聊起了石挥,他才很神秘地告诉我石挥曾说过的那些话。不过,他说:“这一点我是不准备写的。”我知道这就是“于是之”。而石挥也从没当面称赞过于是之。
解放后,《龙须沟》在北京人艺上演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之演的程疯子也得到些好评。这时石挥正巧在北京,他又一次悄悄地没惊动任何人到剧场看了《龙须沟》,戏散了,也没到后台去,径直回家了。事后,有人告诉是之,说石挥来看戏了。是之既兴奋又紧张,急于想听听他舅舅的意见。第二天是之就跑到石挥家,不巧石挥没在家。又过了几天,石挥就回上海了。那时他们两个人都很忙,可是之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件事。直到1957年“反右运动”中关于石挥的噩耗传来,他的这件“心事”便成了终生遗憾。
问:在您看来,于是之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李曼宜:一、书没读够。二、外语没真精通。他特别佩服英若诚、童道明的外语好,能拿来研究学问。他学的外语特别多,初中学的日语,没上几天就辍学了;后来学了一段法文,又自学了英语,解放后我们大伙又都学俄文。他语言的本事还特别灵,每一种文字,他学点就敢说,可是没有一门精,没有一门能拿下来去研究学问,这是他最大的遗憾。三、他想演独角戏,可是一直没人写出来;他还想演曹雪芹,后来在家老看《红楼梦》,可是一直没遇到满意的剧本。他还觉得自己可以演毛主席的晚年,也没演成。这些都是他的遗憾。
肆
94岁了记忆力这么好
可能与常年做数独有关系
问:您今年94岁了,记忆力还这么好,和您常年做数独有关系吗?数独游戏对您有什么影响?
李曼宜:我并不是有意识地去做数独,完全是出于偶然。大约从2005年是之的病情不断发展,经常要住院,那时候我没有心情整理材料,也没心情看书,实在是无聊,后来偶然在报纸上看见一种数字游戏——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数独,便和护工一起研究摸索着做了起来。慢慢就有些入门了,也有了兴趣,这样我就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做一点。后来从书上了解到,数独能够提高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还具有智力开发、休闲解压和延缓衰老等功能。我在这么多年坚持做的过程中,大概从中也有所受益。
问:是之先生晚年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症,作为病人身边最亲近的人,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您有什么感受想和读者说的吗?
李曼宜:我作为一个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家属,想说几句话。在大约二十多年前,是之刚有这个病的苗头的时候,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还知之甚少,对老年人的常见病,如高血压、中风或偏瘫等,大家一听都很同情;而对一个人“老糊涂”了,爱忘事、丢三落四、说话词不达意等,常会当笑话说,甚至失去对病人应有的尊重。对此我深有体会。所以首先要说的,就是对他们要有真正的尊重。
其次,这种病目前还没有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所以护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了。曾有大夫告诉我,一般地说,有三种情况要注意:一是因长期卧床,易多发肺部感染;二是因吞咽功能的下降,易产生营养不良而导致各脏器衰竭;三是因护理不慎,如发生摔伤、褥疮等,都会诱发一些并发症,使病情加重。以上这些情况,对病人来说,都可以是致命的。所以,家属护理要特别精心。如果护理做得好,病人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
我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病将来一定会被攻克。
文并供图/姬小琴
原发 北青天天副刊
微信号 : bqttfk
新浪微博:@北京青年报之青睐有约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627+)
- 中评(84+)
- 无盗版(388+)
- 速度快(661+)
- 书籍完整(93+)
- 傻瓜式服务(417+)
- 无缺页(608+)
- mobi(375+)
- 内容齐全(586+)
- 格式多(325+)
- 内涵好书(210+)
- 博大精深(532+)
- 字体合适(438+)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5-01-07 02:06:33 )
好棒good
- 网友 权***颜: ( 2025-01-08 13:15:1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苍***如: ( 2024-12-14 21:08:15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訾***雰: ( 2024-12-24 00:31:0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隗***杉: ( 2024-12-19 18:01:5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丁***菱: ( 2024-12-11 17:01:0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石***致: ( 2025-01-01 15:05:5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汪***豪: ( 2024-12-29 14:03:46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通***蕊: ( 2024-12-21 04:34:34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冷***洁: ( 2024-12-29 13:58:4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康***溪: ( 2024-12-14 03:11:00 )
强烈推荐!!!
- 房地产开发法律实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2全国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命题点全面解读《土地登记代理实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英美法律术语汉译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最新英语专业考研名校真题集——英美文学 新修订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最美(第三辑)-窗花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2会计从业考试省考风向标系列丛书-会计基础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考研数学复习宝典(理工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江苏物流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黑板报手抄报即学即用一本就够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可开电子发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