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6:01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精美图片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172949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5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6:0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漂泊红尘 发布时间:2015-07-12 20:40:20

    这本书买了半年了,现在才看完。但当我看完之后上豆瓣,才发现我是第一个标记读完这本书的人,书的封面和简介也是我传上来的。我不由得想:那么多号称解放斗士的人,了解过这段历史吗?

    胡风,应该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个文化界的大案,这个人做了什么?导致他是建国后第一个倒霉的文人,并导致全国上下有2000多人受到他的株连。“三十万言”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凭着主观臆断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作者是胡风的女儿,掌握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虽然在言语间还有一种“为尊者讳”的味道在里面,但相比另一本由其母梅志先生写成的《胡风传》,我觉得已经比较客观了。

  • 作者:及川痴汉裴大花 发布时间:2020-07-04 10:16:00

    新酱牛逼

  • 作者:初八 发布时间:2022-05-06 10:30:28

    访谈录

  • 作者:白竹 发布时间:2021-11-21 15:45:43

    等浓雾散去后,就可以看到最美丽的星空了

  • 作者:E.ZH 发布时间:2009-02-13 21:33:02

    实用的很,其实法国人最实在,浪漫是上几个年代给如今造成的假象

  • 作者:阿俊 发布时间:2024-02-16 19:20:57

    小舅舅谢文博的小学五年级读物,我当年没有接触到袁珂先生的权威读本。能让现在的小学生在打下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年龄阶段接触阅读,推荐人和购买者功莫大焉。


深度书评:

  • 用读历史的角度去阅读,结果懂了金融

    作者:疯人城 发布时间:2021-09-22 11:25:40

    前段时间研究税法,其中一项规定为:企业所得税中央和地方按照60%和40%的比例分享,但各银行总行缴纳的部分归属中央政府。对这一例外的规定很好奇,索性找了上市银行的年报来读,但自己的专业能力远未达到可以流畅阅读分析年报的程度,懵懵懂懂之后想起当年读过一本讲银行的书《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和脆弱的金融基础》,从书架找出来翻了翻,想想自己还有那么多没拆封的书等着,总也下定不了决心重读,想着翻翻这本书的豆瓣书评,唤醒一下自己的记忆。在短评中看到:补齐了《人为制造的脆弱性》剩下的那块拼图(豆瓣网友:退思)。这句话杀伤力巨大。

    好吧,既然自己又到了阅读专业书的周期,又不想重读旧文,那就再开一张新地图吧。。。

    一个班级里的数学考试,有些同学每次都是优秀,而有的同学一次都没有,甚至大致可以预测,那么数学成绩的分布就不是随机的,说明其中蕴含着规律。

    开篇作者提出两个非随机分布,一是银行业危机分布不随机,一些国家更加容易出现银行业危机,比如美国,1837年至今经历14次,而另一些国家则不会,比如加拿大,自1867年独立以来,从未发生银行业危机;二是银行服务不足的分布不随机,发达国家不一定信贷资源充足,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发展良好。既然不随机,那就说明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特征,本书的副标题——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这就是这本书试图探讨的问题。

    当我们已经习惯银行的服务,觉得一切理所当然之时,往往忽略了银行的运行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全的法律体系、清晰的产权登记、司法强制执行保障等基础设施,而这些在皇权至上、教法横行的旧时代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埋葬了皇帝与上帝,现代民族国家兴起,带来了银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种种。同时,现代民族国家的存续也需要维持其内部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参与国际间的安全竞争,必要时需要战争。

    这些都需要钱。

    国家的钱来源于常规的税,税就像工资,细水长流胜在稳定,但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动用大笔资金,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时候国家就需要借钱。银行一方面通过资金融通扩大了工商业税基,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国家的借贷需求。所以作者说:“国家创造了银行,银行创造了国家”。

    这时需要插入一下本书中关于“银行”的定义。作为曾经的银行从业人士,银行在各种语境之下其实定义千差万别,有些人将银行的起源上溯至《汉穆拉比法典》中关于借贷的条文,虽然让这一行业有了媲美人类文明核心要素的高规格,但将借贷混同银行的定义,宽泛到丧失了行业问题的具体讨论意义。各家银行的名字也往往使人迷惑,比如互助储蓄银行、财富信托银行、信贷银行、证券银行、私人银行、合作社银行等等,基本上是金融领域各类常见名词的随机排列组合。尤其是金融创新的快速演进,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单一国家不同时期的法律差异,使同一个“投资银行”的概念,在每种表述中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本书作者所称银行为特许银行或商业银行,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发放牌照、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银行这门生意能够RUN起来的基础。用较为专业的术语来讲,银行是信用中介,是门经营风险的生意。通俗点来说,银行从储户那里借钱,再把这些钱借给别人,并且能够保证储户随时可以提取现金。要么银行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即信用风险,当然不良贷款可能只是部分,损失的贷款由银行股东自己的钱来弥补就行,这就是资本充足率指标存在的意义;要么手里没有留够现金,储户取钱取不出来,即流动性风险,这就需要在经营中留一部分现金,存款准备金就是解决这一风险。

    但世上不存在完美的防护,威胁一般工商业的风险依然也对银行业使用,仍然存在着种种能够导致银行破产的各类事件,比如管理人决策失误、内部人欺诈和关联交易、各类不可抗的天灾。相比较其他行业,银行天然是高杠杆经营,股东损失最低为零(在没有吸收任何存款的情况下),最高则上不封顶。如果是传统的合伙人制度,没有股东会有意愿参与银行这门生意。因此,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应运而生,股东仅以自身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作者提到,银行这种特殊的有限责任制比一般企业早出现几十年。虽然有限责任制的出现对于现代商业文明有着巨大的贡献,多年前央视有部纪录片《公司》,对此有非常详尽的评价。但有限责任制其实是反人性,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欧洲中世纪,从事高利贷生意的商人都是用自有资金的合伙制企业,对于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讲句题外话,中世纪君主对外征战,只能向当时的犹太人借贷,并以收税权进行偿付,当时的欧洲各国,由犹太人代国家收税的情况屡见不鲜,间接导致后来对犹太人的普遍歧视。

    看起来,是某个天才银行家突然想到了有限责任制这个绝妙的点子,然后找到国家,说你要支持我这个想法,因为这个想法可以做大银行规模、支持工商业发展、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然后国家表示认可,出台相关法律予以支持。虽然听起来很清晰,但现实往往要复杂的多,作者带领我们深入到英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这五个国家的历史中,从数百年朝代更迭的宏观视觉,理清了银行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英国银行业的历史可以看做现代金融基础的发展历程,为了支撑大英帝国全球贸易,商业汇票结算与贴现蓬勃发展;为了打赢各类战争,专门用于政府融资的特许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可转让主权债务虽然诞生于西班牙,但在英国蓬勃房展;为了殖民地开发,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股份制公司不断出现;为了方便国内税收与债务结算,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开始成为法定货币,是否应当坚持金本位制成为政策辩论的焦点;周期性爆发的银行业危机,使英格兰银行逐步承担最终贷款人角色,成为央行的雏形;无需承担国家债务筹措职能的苏格兰银行业,成为金融创新的摇篮,存款计息、银行同业间结算、信用额度贷款等这些现代银行业的基础设施都出现在苏格兰银行业。

    如果对经济和金融有一定了解,那就知道,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们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哈耶克等等,伴随着英国银行业的发展,以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些人开始思考贸易、货币、金融、价格、利息等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不得不承认,历史是所有社会科学的母体,没有对历史的清楚了解,就不能设身处地的理解观点,看完这一章,大概理解哈耶克为什么对金本位情有独钟、凯恩斯一定要让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史,更加清晰的反应了政治如何影响银行业。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一种新的全民动员的战争形式出现,英国作为人少狭的岛屿国家,要在欧洲大陆进行厮杀,需要更多的平民参与到战争中来。作为保守主义占上风的君主立宪国家,不得不以扩大选举权为交换,动员更多之前没有选举资格的平民参与战争。英国赢得了世界大战,但保守主义的精英也付出了政治上的代价,工党上台执政,陆续开启战后长达三十余年的国有化改革,银行也成为国有,国有的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以维持工人阶层的就业。随之而来的是金融的低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滞胀,选民们进而推举撒切尔夫人上台。作者认为,正是撒切尔夫人开启的自由化改革,让银行业重归私有化,之后开启了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历程。

    美国是一个撕裂的国家,对于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有着截然相反的表述,最近一次的大争论应该就是次贷危机了,比如《大而不倒》中对政府三巨头无限拔高与《监守自盗》中对政府监管的无限嘲讽就形成了堪称讽刺的对比,本书的精华在于美国部分,也是个人有史以来看到的对次贷危机最清晰的分析,应该也是最接近于真相的。

    本书的主题并非专门针对次贷危机,相比其他分析,失去了关注焦点的同时,也难得的让人有了全局的认知。其他对于次贷危机分析的起始时点,有的开始于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的低息政策;有的开始于1994年通过的《里格尔-尼尔法案》;更有的回顾大萧条之后通过的《格拉斯-斯蒂尔格法案》。本书直接带读者回到美国独立战争之前。

    自五月花号登陆到18世纪独立战争之前,北美已经发展为十三块独立的殖民地,不同于现在美国本土的绝对安全,当时的殖民地强邻环伺,包括佛罗里达的西班牙人、魁北克和俄亥俄的法国人、遍及全境的印第安人,为了生存必须全副武装。但殖民地缺乏可以用于对外贸易的矿产或经济作物,不具备中央集权环境创造财富的基础,但拥有大量无主适宜耕种的土地,整个殖民地的主要遍地都是小型农场。与英国类似,战争是扩大选举权的直接因素,美国小农场主的参选比例远高于英国,在18世纪早期,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有权选举殖民地议会的人数占比达到40-50%,在新英格兰和南部地区更是达到70-80%,英国直到一战之前才勉强达到这一比例。随着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掠夺,爆发了独立战争,由于不存在中央集权维持军队的经济基础,参战的主体是殖民地的持枪自由农场主,也就是民兵。这一事实可以称之为美国的根,影响了美国至今。

    选举权的基础决定了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政体, 美国的成立本质上是13个独立国家的联盟,1791年,《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保留给各州。那就产生一种结果:虽然州政府无权发行法定货币,但州政府可以成立特许银行,用于州政府的融资。随着美国领土不断扩张,小农场主的经济模式随即扩展到新成立的各州,而新成立的州为了引进移民,进一步放宽了选举权的限制,这就导致小农场主和小银行家的联盟控制了州议会,这一联盟对城市商业和大银行有着天然的抵触,再加上当时美国各种工商业垄断托拉斯对经济的伤害,直接导致美国银行不需要跨州经营和成立分支机构,美国银行业形成了无数个单体银行组成的脆弱体系。

    单体银行仅能服务当地社区,无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更加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而美国版的小农经济极易收到农产品价格波动导致的冲击,这就形成了一开头提到的,美国1837年至今经历14次银行业危机。哪怕大萧条都没有击溃这一体系,而是催生出了美联储、储蓄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政府兜底的补丁措施,作者认为,纳税人最终买单的机制,更加让银行放松风险管控,加剧危机的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的单体银行体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可见小农场主和小银行家联盟的坚固程度。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来乡村民粹利益共同体影响力相对下降;技术进步使跨区域经营成本降低,例如自动取款机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货膨胀导致承受最高存款利率上限管控的银行丧失存款市场份额,影子银行呈现爆发式发展,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巨大却又游离于监管之外;农产品价格波动、税法调整等因素,导致储贷危机,政府不得不接管3234家储贷机构中的1043家,州政府意识到放松对于银行跨区域运营和设立分支机构,让其他银行收购破产银行,可以保护储户利益,节省财政收入,最终以1994年《里格尔-尼尔》法的通过为标志,美国全面放开商业银行的区域限制,超级银行时代来临。次贷危机的第一把火已经悄悄点燃。

    20世纪60年开始,用亨廷顿的话来说,美国又一次进入激情政治时代。二战结束之后,原本有所收敛的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反越战、黑人平权、妇女平权等各类运动风起云涌,对政府的不信任达到顶点。为了维持政治基础,必须对弱势群体加以扶持,但美国选举制度决定了,中间选民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任何过于偏左或是偏右的政策都难以得到支持,因此美国无法实施西欧普遍存在的社会福利制度。银行的信贷资源倾斜是政治阻力最小的选择,1977年,国会《社区再投资法案》通过,该法案规定银行对“有持续和责无旁贷的责任”满足整个社区的信贷需求,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监管机构对银行进行评级,只有贷款获得优秀,总考核才能达到优秀,总考核优秀才能开立分支机构、兼并、收购等措施。在90年代的银行兼并浪潮来临之前,《社区再投资法》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没有几个州允许银行兼并,全面放开银行兼并之后,该法案瞬间成了行业焦点,各家银行为了拿到“优秀”评价,毫不吝啬的做出贷款承诺,2007年,《社区再投资法》累计承诺贷款金额达到4.6万亿,作为对比,2007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为9147.76亿美元。用作者的话说,通往地狱的路由善意铺就,次贷危机的第二把火熊熊燃烧。

    房利美成立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是为了解决大萧条影响的一揽子方案之一,由于有着政府背景,实际上可以看做国有的住房储蓄贷款银行,由国家信用作为担保。虽然之后对其进行私有化改革,但依然接受政府指导,享受隐形国家信用担保,联邦政府对房利美和之后的房地美都有关于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住房贷款的比例要求,比如1993年,住房与城市发展部规定,房地美和房利美要将30%贷款投向“中低收入”借款人,其中“特别可承受”(收入很低)贷款要占1%,回购抵押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要求可以低于5%;克林顿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推行其“第三条道路”-即不采用福利政策和减税增加国民收入的方法,在1995年,住房与城市发展部要求,将30%贷款投向“中低收入”借款人比例上升至40%,“特别可承受”由1%上升至12%,1996年,上述比例又提升至50%和20%。除了贷款支持,政府也在降低首付比例,2007年,每5笔新增住房贷款,就有2笔首付不足3%,让人人都有住房的美国梦,成为政客们拉票工具。这在当时不仅仅是民主党如此,包括共和党的小布什、后来成为纽约州长的安德鲁科莫均推行这一政策。房利美和房地美为什么这么听话?难道他们不清楚这么多的高风险贷款未来有损失的风险么?答案很简单,因为联邦政府会兜底,联邦政府要求越多反而越安全,在这一情况之下,发放贷款规模越大,账面利润越高,高管拿到的奖金越丰厚。这么明显的搭便车行为,国会为什么不禁止?因为两房游说并捐献大量竞选资金,接受捐助的对象有参议员克里斯托弗。多德、众议员巴尼。弗兰克、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参议员约瑟夫、拜登。次贷危机已经点燃了第三把火。

    1988年《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每100美元住房抵押贷款对应4美元资本,即25倍杠杠;1992年对两房的监管要求是,两房每100美元住房抵押贷款对应2.5美元资本,即50倍杠杆,两房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每100美金需要计提45美分的拨备。但这些监管要求是建立在住房抵押贷款20%首付、固定利率、期限30年、由银行发放并持有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新出现的低首付、浮动利率和贷款证券化的情况,监管并没有及时反应。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监管套利应运而生,商业银行先发放住房抵押贷款,之后出售给两房,两房再打包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银行再购回。银行购买住房抵押支持证券,每100美元投资金需1.6美元;两房的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每100美金45美分的拨备,银行的杠杆由25倍上升至62.5倍,两房的杠杆由50倍上升至222倍。还远不止如此,之后又有CDO和CDS的发行,导致银行和两房的杠杆率持续飙升。当然还有评级机构助纣为虐,为了维护自己的评级收入,将高风险的债权评为AAA级,进而卖给全世界。次贷危机第四把火集齐,随着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底层资产的崩溃,灾难如约而至。

    像大部分书一样,精华章节将阅读体验推向高潮,之后便是不可阻挡的回落,在之后的几章中,作者先后分析了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这三个国家的银行史,用以进一步佐证其核心观点,即只有自由主义的民主国家,才能形成信贷充足、稳定无危机的银行体系。虽然这几章中也有不少思辨的闪光点,但始终难以回避的大问题在于: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些国家哪去了?加拿大是最贴近作者理想的银行体系,但是加拿大建国历史短暂,偏居北美一隅,只有美国一个邻国,几乎没有参与过战争,地广人稀,加拿大是否具备广泛代表性? 加拿大的银行体系有多少是地缘区位和资源禀赋带来的?对其他国家究竟有没有参照价值?

    从整体来看,这本书对我个人是巨大的思维冲击,串联和刷新了头脑中相关观念,将政治与金融问题联系在一起分析,摆脱了单独经济分析中自由派与干预派争执的陈词滥调,“银行交易博弈”是确实存在的事实;我受益最大的是作者对历史的详细阐述,如果给我一本《银行史》,我可能会读完100本书之后才有可能翻开它,但是在这本书里我看的津津有味,因为讲了现代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反而对今天的金融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哦,原来票据一开始是这么来的”;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对次贷危机的精确复盘,几乎堪称完美,仅仅这一部分就赚回来了书价。

    当然,任何一本书都有其不足的部分,或令人遗憾,或不敢苟同。个人认为本书的最大问题在于作者观点的普适性存疑。第一,本书详细分析的5个国家,一言以蔽之,全围着美国打转,盎格鲁撒克逊人加上美国的邻居。无论是政治理论建构、政治体系实践,还是经济发展与危机,以及此起彼伏的战争,都发生在欧洲大陆,没有欧洲大陆国家,这实在不可原谅,作者在第十四章的补充并不能令人信服;第二,作者以银行私人信贷规模的GDP占比作为银行信贷是否充足的标准,作者一刀切的把银行发放给国有企业信贷排除在外,这一处理本身就待商榷。作者自己也在书中提到,私人信贷是无法完成巴西高原铁路网搭建的。另外,不同国家之间融资方式也有差异,比如美国的直接融资占比要远高于其他国家,认为美国是信贷不足国家,显然是一个荒谬的结论;第三,究竟是政治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博弈导致的国别差异,还是国家地缘区位和资源禀赋同时影响政治和经济?本书作者持前一种的观点,但现实的状况可能是后者,比如巴西,蔗糖业的兴起使巴西的黑奴数量急剧增加,巴西高原和亚马逊雨林的阻隔,使各地方分别进行贸易,这就导致巴西强大封闭的地方和孱弱的中央政府,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这种情形之下,作者推崇的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何以建立?

    本书适合金融从业者、对金融感兴趣、对政治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有部分专业名词,但不影响阅读。

  • “银行脆弱性的政治根源”

    作者:饭米米 发布时间:2021-09-18 16:28:51

    不考虑政治因素的经济学,往往将政府角色和权力结构视为给定,政府并非行为主体,仅在市场失灵时进行干预。政治经济学则放松了该假定,如马克思和芝加哥学派认为,国家是特定社会团体的代理人或不同个体利益的集结,韦伯认为国家是强调治理能力的独立官僚体系,布坎南等则认为国家是掠夺之手。

    虽然如何理解政府行为仍缺乏共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市场参与者的博弈,将深刻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和制度特征。无论是基于地方分权的“财政联邦主义”、“地方锦标赛理论”,还是姚洋提出的“中性政府”、“实践的务实主义”,都强调了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本书则通过分析政府、银行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博弈,剖析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根源。

    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银行业危机史和政治制度,认为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并非由不可预见的偶发事件造成,而是来自政客、银行家、银行股东、存款人及纳税人之间的博弈。银行体系能否稳定,则取决于制衡不同市场参与者的政治制度。所有国家的银行体系都是上述“银行交易博弈”的产物,后者决定了银行如何获得许可、接受监管、与政府互动,这些结果又反过来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两大核心问题:经济中的私人部门是否容易获得信贷,以及是否容易发生银行危机。

    本书对美国08年次贷危机的分析尤为精彩。作者认为,并非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本身导致了次贷危机,政府住房金融政策和审慎监管的失败难辞其咎。政客为了赢得选票推行隐性住房补贴政策,扭曲了银行家、房利美和房地美高管、政府机构以及大量公众的行为动机。政治制度促成了可能带来巨大社会成本的利益联盟,助推了银行业危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图文清晰(88+)
  • 排版满分(652+)
  • 体验还行(152+)
  • 全格式(58+)
  • 好评(138+)
  • 中评(606+)
  • 好评多(138+)
  • 推荐购买(389+)

下载评价

  • 网友 陈***秋: ( 2024-12-18 10:05:27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仰***兰: ( 2025-01-07 14:30:5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屠***好: ( 2024-12-10 00:41:20 )

    还行吧。

  • 网友 寿***芳: ( 2025-01-06 22:58:4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沈***松: ( 2024-12-27 15:26:08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权***颜: ( 2024-12-29 21:43:5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利***巧: ( 2024-12-13 09:26:3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益***琴: ( 2025-01-09 14:09:4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石***致: ( 2024-12-20 08:42:41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融***华: ( 2024-12-18 04:56:41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宫***凡: ( 2025-01-05 23:24:58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瞿***香: ( 2024-12-25 21:13:5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晏***媛: ( 2025-01-09 09:52:35 )

    够人性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