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精美图片](https://qnmob3.doubanio.com/view/subject/m/public/s1028855.jpg?imageView2/2/q/80/w/200/h/300/format/jpg/sharpen/1)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本书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解,又在叙述自身经历的同时,记录下了“反右”、“文革”等特殊时期的点滴史实,跳出了狭小的家庭圈子,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因而,本书不是名人琐事的堆砌,更非关于名人的猎奇之作,而是以一人、一家经历见证历史的严肃作品。
本书从20世纪40年代写到梁思成先生去世的70年代,图文并茂,全书计有插图200余幅,其中许多关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结构图等,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林洙,建筑学家梁思成遗孀。由于和林徽因是同乡,在清华初识林徽因和梁思成。1962年,和梁思成结婚。梁思成去世后,编撰《梁思成文集》,著有《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等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五十年后,有人会后悔的
林徽因是快乐的,和她在一起也永远是快乐的,当然最快乐的是梁思成。
但是我告诉你,如果最终你的话和组织的结论不一致,那我是相信组织的,那我们之间的关系就算完了
请您放心,为了保护我们民族的文物古迹,就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1965年,再冰突然来电话说她即将与中干(她爱人)同去英国工作几年,行前要来看我们。我为她们父女关系的缓和感到欣喜与安慰,同时也还有某种说不出的复杂心情。
那天再冰、中干带着孩子来看我们,她走到我面前,直视着我伸出手来,紧紧地一攥,我的心随之颤抖了一下。我知道,这深深的一攥,表示她对我的谅解,表示她远行前把父亲和外婆交给我的重托。我几乎掉泪。两天后我出发到延庆参加“四清”去了,所以没有为她送行。在她行前,思成带着老太太去看她,他们一同照了相。分别时再冰突然搂着思成亲他,哭得十分伤心。她到伦敦后虽然来信,也只能是平安家书。
没想到几年后等再冰回国时,思成已住进北京医院。她永远失去了过去那个乐观、诙谐和朝气蓬勃的父亲,再冰说,“他不爱说笑了,也不像过去那样有信心和开朗了,有时似乎茫然若有所失......我在心里流下了泪”。
后来虽然再冰常到医院看他,在1971年的除夕,她为了让我休息,还来陪思成过了一夜。但她始终没有寻找回来过去的梁思成——她亲爱的爹爹。
他非常细致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子女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但又不强求他们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办,而是反复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梁思庄入大学后,在选专业时,梁启超经过细致的考虑,以他的远见卓识看到将来生物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最初他建议思庄学党史在中国几乎是空白的现代生物学,但因思庄当时就读的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教得很不好,引不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把苦恼告诉了二哥思成。梁启超知道后立刻写信给思庄:“庄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生物学,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适,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用姐姐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之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八月五日爹爹。”后来梁思庄听从父亲的意见学了图书馆学,考入了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图书馆专家。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本书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解,又在叙述自身经历的同时,记录下了“反右”、“文革”等特殊时期的点滴史实,跳出了狭小的家庭圈子,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因而,本书不是名人琐事的堆砌,更非关于名人的猎奇之作,而是以一人、一家经历见证历史的严肃作品。
本书从20世纪40年代写到梁思成先生去世的70年代,图文并茂,全书计有插图200余幅,其中许多关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结构图等,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精彩短评:
作者:Ancora*山妮 发布时间:2008-06-25 12:48:12
凭心而论,我是真的不喜欢林洙这女人。
作者:一一 发布时间:2018-06-05 17:18:00
一星还是五星呢? 一个想暗箭伤人含沙射影的小烟花被扶正以后想给自己正名,结果却彻底的暴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贪财无义,还黑字白纸树碑立传的出书,或许无知也算是一种不要脸的勇敢,从这个层面来 应该是五星好评的
作者:Vincent 发布时间:2019-08-13 15:53:12
这本1950~1961年的新闻摄影集,大部分照片虽然是黑白,但是构图用光比上一本刚看的好太多。
作者:万一 发布时间:2014-03-06 15:52:28
看完这本书对林洙的印象超级不好了啊。。。。。。。。。。。。。。。。。。。。。。。不过梁思成林徽因真的很厉害 以前我什么也不懂就骂林徽因 真是愚蠢至极 真的相当抱歉 书里记录的是两个值得敬重的人 只是不是有好主题就能是一本好书 个人觉得这本书实在不敢恭维啊。。。。。。。。。。。。只是曾经不了解林徽因就对她罔下结论 如今读了林洙的书 虽然对林洙的印象差到了极致(从他写程应铨开始 那写得都是些什么话啊)也不敢妄下评论了。。。唉
作者:苏塔 发布时间:2009-02-22 17:38:03
装帧倒是很不错,而且有大量图片,但不知道为什么读来觉得很不喜欢林洙这个人,觉得她故作聪明通达而实则尖酸刻薄。
作者:1 发布时间:2013-04-28 16:06:36
70多岁了还不忘出来呐喊梁公是爱自己的。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著名的三人对话就是这本书出来的吧?林洙背后插刀不解释。
深度书评:
梁思成
作者:yishuai 发布时间:2006-01-26 21:02:48
梁思成,建筑师、教育家。
公道自在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怀念已经逝去的他们。
在这个以自由民主为荣的世界中,梁思成和林徽因以他们的本性就可以得到无比光辉的地位,并不需要任何人为的修饰。如果在梁思成生命的最后时刻,林徽因还在,他一定会清醒很多。在文革那个地狱般的年代,人的基本尊严都已经被撕得粉碎,我只想希望这一切不要重来。
林徽因在梁思成的生命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梁思成坦言,他在和林徽因相处的时候面临着思想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不断地学习、思考、追求美的愉悦。林徽因是他生命活力的催化剂。
美、风度、热情、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强大的生命力、所有这些形容词是林洙第一次见林徽因便”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的描述。她说:”她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书中有很多林徽因的照片。第一眼看去,她只是一个皮肤很好、相貌平凡、略显稚嫩的女士,但是有几张很美,她确实是一位有气质、迷人的女士。
所有上面这些形容词也适用于梁启超、梁思成。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他们都能够自由地保持着自己的本性,而在今天,做到这点却很难。社会、家庭总在不断向你提出要求。呵呵。
他们的生命可以用梁启超的一句话形容:”兴会淋漓”。这是梁启超对自己和子女唯一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难得。他们追求生命的趣味,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对学问:”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学问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对子女:”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但学问上之熏染陶熔,影响也非小。”听起来非常亲切。
中国最强的清华本科教育,梁启超亲自的国学讲学(《国学源流》、《孟子》、《墨子》、《前清一代学术》、《论语》、王先谦《荀子集解》),为梁思成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和文化底蕴。8年前,我到清华听过本科的课程,以切身的体会知道”清华有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此话不假。
单纯的成长经历,使他们的个性特别单纯,一直保持着儿童般的好奇心。在东北大学,隔着窗子向外偷看晚上土匪马队从屋外奔驰而过,他们的感觉是:”月光下胡子们骑着骏马,披着红色的斗篷,奔驰而过,到也十分罗曼蒂克。”。而在普林斯顿大学授予梁思成名誉学位时,他的回信是:”对于一个只不过是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样的奖赏实在是太高了”。
回到百废却谈不上待兴的国家,他们以近乎抢救性发掘似的紧迫感开始了1930年到1945年共15年190个县2738处古建的实地考察。这是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下历史性的考察,也奠定了他们1942年到1944年期间完成的《中国建筑史》的实践基础。华北四大名胜: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蓟县独乐寺、正定隆兴寺、华塔、大同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应县佛宫寺木塔、晋祠、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西安华觉巷清真寺是这么美仑美奂,都留下了他们测绘的足迹。
抗战胜利,以自己的学术成果,梁思成于1947年到1948年访美讲学,同时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真的是风光无限啊。回国后投身教育界,开始精心创建自己理想中的清华营建系。在他的培养目标中,”建筑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最本质的他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 他的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的建造系。他本可以做到。
平易近人,诙谐幽默,自由民主的个性和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使他在学生中赢得了尊重,也早被誉为中国的国宝。他建议自己的学生说:要”喜欢”自己的职业,创作要有”激情”,否则,”在技巧上无论多高明也是只有匠气,而无灵气”。”得有想法,有立意”。”不要挑挑拣拣的,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你才能体会到,你是一个很可爱的建筑师,这个职业是个很好的职业。”。讲的真是非常到位。
他很重视表达能力,他说:”你想得很美没有用,你得能说出来,说得很简短很清楚,说得别人能接受,这是很不容易的。”而对于他的讲话,有评价说:”‘形象感’特强,情理交融,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的’理’,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辉,他的’情’又象一团火一般的’热’”。他一定在每天和林徽因、金作霖神采飞扬的聊天中保持了自己的青春,所以他说:”不要轻视聊天”。
作为学者,他强调的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特色。他做到了,才得到世界的承认。同时他的性格也具有中国古典的内敛和自省。他说:”要经常寻找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错误。”"自得其乐、自以为是”,其结果就永远不能进步。也许这些性格中自省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在新中国一轮轮的政治学习运动中至少是表面上试图跟上,从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在他的内心,他无法不坚持。
这位被称为国宝的先生,却称自己是个”笨人”。看到自己当年详尽细致的西洋建筑史笔记时他说:”没什么,这是笨人下的笨功夫,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严谨的作风为他奠定了扎实的功底。在清华的课堂上,十多分钟的功夫,他边讲边画,就在黑板上一步步呈现了罗马建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为哥特式的过程,让他的学生叹服。而他的工作效率非常之高,来自于他工作计划性极强。对一个问题,他能很快地定出计划,然后完全按计划执行。
北平被攻时,解放军代表过来要他帮忙标出北京重要古建筑和禁止炮击的地区,他欣喜若狂。而建国之初民主协商的气氛是这样的好,使他的心完全向党敞开。国徽设计的采用是众望所归,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才有了现在庄严的设计。一个人的作品不需要数量,这两件就足以证明他的功底。
梁陈方案在北京的否决,却在西安部分地实现了。我没有去过西安,但我可以想每一个北京人现在到了西安都有一点点的忌妒的。呵呵。书中有一副漂亮的帝王庙前牌楼照片,真的是很美,但它现在消失了。看着这些牌楼的照片,这样庄重、和谐、美丽,丝毫不亚于罗马、巴黎的任何一个建筑。难道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竟曾经存在和罗马、巴黎并列的可能?呵呵,只能想想而已了。但梁思成似乎知道这个可能。他坚强地反对不必要的拆除,为此不仅和老朋友吴晗吵得不可开交,而且即使最后总理亲自出面,他依然在总理的面前,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据说他声情并茂地向总理描述帝王庙牌楼在夕阳西斜、渐落西山的景色美丽动人的场面以试图打动总理,然而总理用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回答,真是不合逻辑。而西单庆寿寺双塔也很漂亮,如果它现在还在,西单文化广场会美丽一万倍。
在个人方面,极具才华的林徽因却好像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妹妹,非常的可爱。1932年,结婚四年的她哭丧着脸对自己的丈夫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发现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了,不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经过一晚痛楚地思考,对她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的不是自己,他祝愿他们永远幸福。然后,当林徽因把他的话告诉那另一位后,另一位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然后,这三人竟然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的似的,始终是好朋友,每天都要在一起聊几个小时。真是纯粹的人。
50年代林徽因的好奇心使她又投入到景泰蓝的设计中。看着她为景泰蓝做的设计,真是韵味十足。这位肺、肾、肠已经充满了病菌,一天吃不了二两饭,睡不到五小时的女士,一次次神奇地度过”病危”通知,从没有痛苦地哼哼唧唧过。”她永远快乐,任何美的东西都能使她兴奋和愉快”。
1955年4月,林徽因去世。这对梁思成一定是生命中最严重的打击,从此,他只能孤独。这对一个性格开朗、感情细腻的人来说是难以接收的。与此同时,梁思成因为全国兴起的仿古”大屋顶”潮流导致的浪费已经在受”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批判。清华同事联名对他的支持引来首长的”大怒”,一场运动从此展开。1956年1月在全国政协被迫作公开检查,心里却没有动摇,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而林洙以她的敬业、有见地、开朗进入了他的生活。1962年,61岁的梁思成写了一封情书交给林洙,忐忑不安地表达自己的爱情。信中最后这样写道:”我不知道会不会给你看。我只知道,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吓坏了吗?心神不定的成。18日晨2时。”。66年,文化大革命来临。7月,出门必须先挂上一块巨大的黑牌子,上面自己的名字打着大”X”。8月,被抄家,亲手将自己爱人的遗作化为了灰烬。一切都停止了。67年一家三代搬到24平米冬天结冰的房子里。68年7月夜被敲诈。69年得到全世界范围的公开人身侮辱:中央文件宣布:梁思成”年纪太大,用处不大”,”养起来,留做反面教材”。1972年1月9日忧郁中病逝。如果林徽因在,至少他会快乐许多,因为林徽因是”永远快乐”的。非常遗憾。
可怜的中国建筑界至今仍没有恢复元气。2006年1月,日本优秀却又狂妄的顶极设计师安藤忠雄在上海再一次重复他对中国建筑界的评价。他说:”中国建筑再过50年也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令人哀叹。
这个时候,我怀念我们的思成。其实安藤和思成很有共同点。他们都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做了同样的一件事情:看古建。18岁安藤的起步便是在三年内看完日本所有值得看的古建,然后去欧洲和非洲游学了7年。而思成28岁宾州大学留学回国,为了看中国部分的古建就花了15年,敦煌还没去成(在这15年中,他被自己邻国的军队苦苦追杀,从东北一路逃难直到昆明,为此他对这个邻国恨之入骨)。而2006年1月安藤在上海的演讲题目是《建筑和环境的可能性》,和思成的观点核心又互相印证。他们共同的经验似乎告诉我,在眼花缭乱的设计领域,学好基本功,然后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非常重要。
幸运的安藤回国后搞起了自己的事务所,以自己的设计享誉海内。而思成因为自己的国家留在了北京。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思成能够在50年前就有安藤现在的条件,那么,世界又会怎样?我们无法想象。
悲喜交织的大师宿命
作者:听音寻路 发布时间:2008-12-22 23:53:06
喜欢读传记,也许是因为自己平凡,想要从中感受未曾见过的波澜壮阔,也许是因为骨子里期待着不平凡,想要从中寻找如何为时代留下痕迹的答案。梁思成、林徽因都是20世纪中国的传奇式人物,他们何以为时代留痕?林徽因面对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大才子的追逐,为何选择梁思成终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相较当代,那一代学者文人有着怎样的不同,为何当代难以成就大师?
问题太多,而这本书毕竟不是百科全书。描述林徽因的笔墨不多,她像白云一样只留下了一片模糊的美丽,金岳霖也只是偶而露头,徐志摩则是从未出现。失彼顾此,梁思成的颦笑则清晰近人,合卷后满是对梁思成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钦佩和怀念。
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与父亲有很多共通之处。梁思成的世交挚友张锐谈到“思成心灵受其(指梁启超)陶冶最突出的,一曰好学不倦,二曰赤子之心。”也正是这两点与帅真的情感相互滋生,绘成了梁思成人生的喜与悲。
梁思成之所以成为大师,与林徽因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读此书之前,只听说林徽因曾受徐志摩的文学影响,而梁思成选择建筑学确是源于林徽因的感染。在梁思成谈起为什么会选择建筑这行时,他说:“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正所谓爱屋及乌吧!在此后的岁月里,梁思成一直以林徽因的美丽和博学为压力,不断钻研,充实自己,他与林徽因的结合是交相辉映的合璧。
想要成为大师,须养成勤于思考、积累的习惯。如此,没有好学不倦的精神不行,而仅有这种精神又是不够的。因为,好学不倦仅能满足对知识的好奇,它缺少对人的根本的强烈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来源为爱或是恨,而赤子之心便是大爱,它给人以超越所有物是人非的力量。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求学期间,梁思成打下了坚实的功底,树立起赶在日本学术界之前,整理建筑史的责任感。他常对朋友们说“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整理自己的建筑史,那末早晚这块领地会被日本学术界所占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凭着这股信念,梁思成在二战中颠沛流离,用15年的时间,坚持调查了190个县的2738处古建,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古建学术权威的基础,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开创性工作。
也正是这求真的精神,这一腔赤诚,使梁思成在阴霾的政治氛围坚持实事求是,把他在生命尽头染成了灰色。建国后,他坦陈关于北京城建的见解,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却成为他作为“反动学术权威”的罪证之一。可贵的是,梁思成在身心煎熬中没有失掉大师的风骨。林洙得知某音乐家逃往美国,问梁思成:“如果有可能,你愿意到国外去吗?”他说:“......如果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情愿被批判,被揪斗,被‘踏上千万只脚’,只要因此我们的国家前进了,我就心甘情愿。到外国去?不!既然连祖国都不需要我了,还有什么生活的愿望?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悲哀的吗?我情愿作为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也不到外国去。”梁思成已将生死致之度外,可见他的赤诚是多么的纯粹!虽然只能在寂寞中逝去,但他没有失掉风骨,他是真正的大师。
梁思成若仍在世,也是百岁老人了,但在我心里他则如同一个年青人,有时在古建筑群里爬上爬下,有时在细致认真的作图,不一会又出现在讲堂上学妙龄少女和咬牙力士,这些场景连接成一部大师悲喜剧,让人念念不忘。我幻想着若能与他成为师友,那该是多大的荣幸。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体验还行(172+)
- 赚了(590+)
- 情节曲折(379+)
- 排版满分(166+)
- 超值(626+)
- 书籍多(476+)
- 不亏(230+)
- 盗版少(572+)
- 赞(82+)
下载评价
- 网友 屠***好: ( 2025-01-01 06:56:56 )
还行吧。
- 网友 家***丝: ( 2024-12-29 11:18:00 )
好6666666
- 网友 瞿***香: ( 2025-01-02 10:22:20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仰***兰: ( 2024-12-23 20:48:23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曹***雯: ( 2024-12-13 01:43:27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濮***彤: ( 2025-01-02 09:45:5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养***秋: ( 2024-12-15 04:38:0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冯***丽: ( 2024-12-25 07:39:30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步***青: ( 2024-12-16 16:18:27 )
。。。。。好
- 网友 潘***丽: ( 2024-12-27 19:51:43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陈***秋: ( 2025-01-07 03:05:13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数学及解题指导(理工农医类最新版)/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丛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书林守望丛书——编辑情愫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2册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青少年热门教子枕边书成长洛克菲勒自传我将财富播撒人间成长教育正能量成功励志书籍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浙江省电力公司税务工作指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建筑材料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培训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建类应用型规划教材 编者:梅剑平//李双喜 中国林业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黄河全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当代文明礼仪板墙报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贞观政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549610723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