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宝盒5-6级中文分级阅读早教书籍儿童入园准备启蒙认知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一亩宝盒5-6级中文分级阅读早教书籍儿童入园准备启蒙认知书精美图片
》一亩宝盒5-6级中文分级阅读早教书籍儿童入园准备启蒙认知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一亩宝盒5-6级中文分级阅读早教书籍儿童入园准备启蒙认知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722957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748.00
  • 纸张:铜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20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5:12

寄语:

无痛识字800+,带线上课程,实现听、说、读、练全方位训练,培养思辨思维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2-3岁 《一亩宝盒中文分级 预备级》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邬书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 张明舟,中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主编,国际安徒生奖得主 曹文轩,首都图书馆馆长 王志庚,国内一线云专家 孙冰,省级骨干教师 张春子,复旦大学生物博士,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顾卓雅联袂推荐。



精彩短评:

  • 作者:Momo不语 发布时间:2022-03-21 23:14:44

    给五星好评,推荐!

  • 作者:笛子 发布时间:2006-04-18 21:49:56

    最欣赏的皇帝

  • 作者:查无此人呀 发布时间:2018-12-03 11:16:55

    画风很简单,甚至可以说简陋。小朋友倒是愿意看。昨晚看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星期一早上知道妈妈要上班,还是大哭着不肯我起床。跟他一起回忆这本书,憋着嘴忍住哭,还是对“妈妈上班赚钱给你坐摇摇车好不好”这样的问题给出“不好!”的回答。最后被奶奶的一块糕给搞定了,还是吃最重要啊(๑‾᷅^‾᷅๑)

  • 作者:paradiso 发布时间:2015-06-15 21:05:25

    这才知道《晚安,沙丘》是这个的戏仿哦。重复图比较多但画风确实别具一格跟当下的画不同,红绿配色~里面还有两只像拼贴上去的猫

  • 作者:匪有韭无赚梁皇 发布时间:2014-11-16 13:51:57

    影印就好好影印就是了,加那么多零碎干嘛。

  • 作者:张yiy 发布时间:2010-08-12 11:02:24

    罗丹“贫穷算不了什么 从不气馁 也不嫉妒别人 勇往直前”


深度书评:

  • 我是怪物,吗?

    作者:陈小二 发布时间:2023-08-28 09:47:22

    “我们生活在一个匪夷所思的时代。所有人的行为和思想都趋于统一,这种整齐划一的基调不停地蚕食着人们,那些与所谓的潮流不符的思想是不会被大众所接受的,他们会强迫这些人去服从、去致歉。”

    《别人家》是韩国女作家孙元平的首部短篇小说集,通过八个不同视角的故事,聚焦女性、家庭、养老、教育等社会热点话题,直面当代人的生活困境——每个人都犹如容易被粉碎的软弱个体,但个体凝聚在一起就会变成“大众”这一庞然大物。

    可悲的是,这个怪物从来不照镜子,反而将自己眼中的目标变成怪物,然后把非理性和虚假的“道德”包装成正义的武器,去打败他们,这样才能够解气。

    无论是想逃离婚姻枷锁的中年女子还是感情不和却被迫扮演“假面夫妇”的夫妻,无论是全租房里终日惴惴不安的租客还是在养老院里的破产姐妹,他们身处荒诞的“大众”现实,在各种困境的异化中竭力寻求微光。

    在此选择其中的三个故事,从关系、生存、道德等不同的困境分析人物们所面临的“自我”和“外界”的冲突,和那些缺失的归属感与想回避却不得不共存的情感。

    一个由受孕引发的关系困境

    《怪物们》讲述的是关系日渐冷淡的夫妻试图以生孩子来展示“完美”的家庭,从自然受孕到人工受孕再到试管手术,在丈夫极不配合和妻子极尽执拗的坚持下,几年后他们终于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然而高昂的开支让生活犹如掉入无底洞般绝望,丈夫所在的公司倒闭转行当出租车司机,而后因事故伤了腿在家休养,妻子选择了幼师的工作,“夫妻俩虽已竭尽所能但生活状况并没有好转”。

    故事的冲突点发生在某天,妻子在上班出门前看到高中儿子们的共同日记本上看着“杀死父亲。今天晚上。我们动手。”在经过心情无比负责复杂的一天工作后,妻子“被迫”延迟了下班的时间,最终在家门口被儿子们告知丈夫在洗手间里吊死了,而那本日记本的字也意外地消失。她顺从地和儿子们完成了祭祀,三个人“如获新生”。

    文中直接出现“怪物”的形容出现在女人回家的一幕——“门口站着一个长长的黑影。黑影向女人走来,慢慢地分成了两个——是孩子们,女人的儿子们。自己孕育的怪异的孩子们。两个同根生的黑暗怪物。”

    儿子们从小和父母均不亲近,喜欢搞恶作剧,经常对换身份,在学校是公然被孤立的对象,但因为体格健壮并没有被欺负,两人犹如彼此的影子般粘在一起,似乎除了彼此之外从来不需要任何人,包括父母。他们出生的方式仿佛是“怪物”的原罪刻在骨子里,直到父亲的去世,他们在一天之间“就像破茧而出的蛾子、蝴蝶一般,看起来既稚嫩,又成熟。”他们“像饥饿的野兽一般,大口吞咽着饭菜”,生命的力量在摆脱掉畸形的关系后重新回来了。

    而死去的男人又何尝不是怪物呢?“丈夫既无能,又多余。”他视人工受孕为巨大耻辱,拼命要求女人给他煮海带汤补精气;他不相信两个儿子是他的孩子,明知故犯地混淆二人更别说给予陪同;他只不过喝醉酒从楼梯摔了下来却从此一瘸一拐,整天名正言顺地窝在家里好吃懒做。或许在各段家庭关系中均缺席的男人注定要消失,在“大众”的价值审视下理所当然的他才是所有阴影的源头。

    那么女人是不是怪物呢?故事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其实是第一视角的她——在那些充满紧张感和神经质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关系”对“个体”的吞噬。

    她曾经梦想着拥有一个“更完美”的家庭,为了怀上孩子历尽千辛万苦——吃促排卵药物,在肚子上打排卵针,因激素副作用全身浮肿头昏脑涨,三天差五跑医院检查,坐月子期间没能去产后调理院而娘家和婆家也没人可以来照顾她,甚至在恶露依旧的时候就要给丈夫做海带汤。所有的家庭关系似乎都是她个体的责任,她“应该”独自去承担所有的痛苦。

    于是乎,女人觉得“妈妈是令人无比厌恶的词,它毁了自己的人生,”她对儿子们的陌生感与排斥感始终无法与母爱相关联,她甚至对于所有携带“孩子”和“妈妈”身份的人都有自带的冷漠和讨厌,她对幼儿园的“孩子”粗暴且不耐烦,对他们的“妈妈”总有出格的预想,呐喊着“你们终究也会被蚕食掉”。

    在这场因受孕引起的家庭关系变化,夫妻双方和儿子们都被困在关系的牢笼里进而发生了异化,关系只有被撕碎后,伤痕才足够清晰——在这场真相旁落的死亡事件后,他们才真的“如获新生”。

    一个由低生育率引发的生存困境

    《阿里阿德涅庭院》是一篇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近未来社会为背景的小说,这里的老人按照等级分别生活在不同的Unit中——在这里智能语音机械播报个人的健康指标,莫扎特的旋律也成为令人分泌口水、顿感饥饿的启动器——可怕的本能正被规划地发生。主人公敏雅所属的Unit虽然名叫“阿里阿德涅庭院”,但实际上是A到F五个等级中的D级,比最低级的F仅仅高一点罢了。

    敏雅没有结过婚也没有生过孩子,她非常自豪地过完了完整的职业生涯,并在卫星城买了一套小公寓,退休后因为养老金不足以保障长久的老年生活就主动加入了Unit。最开始当然是从很惬意的UnitA开始生活,但超出预期的寿命让她的存款捉襟见肘,逐步沦落到UnitD。

    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能暴露阶层,最高阶层的人们在肉体消亡以后依然可以储存数据化的大脑信息,如USB一样插入他人体内通过更换肉体得到永生。这年代最普遍的死亡是MO安乐死,但没有行政费用和家人的孤寡老人都不能享受这种人道主义死亡优惠政策。

    敏雅牺牲了很大的代价才申请到可以帮忙打扫和聊天的“福利伙伴”——年轻人侑莉和雅仁,每次万分期待他们的到来并不只是因为他们可以陪她聊天,倾听她早已不被他人重视的回忆或者话语,她期盼的是他们能够帮她进行家庭代理担保,这样敏雅就能获得MO资格。

    在她看来,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因为侑莉和雅仁也能从中受益,会获得现在无法比拟的福利如贷款、医疗服务、提供居住场所等——即通过彼此融合,通过组成类似家庭的团体获得利益。

    他们为什么有这个需求呢?因为低生育率,政府推行移民接收政策来预防相对应的社会问题,曾经由单一民族支配的文化就这样变成了多人种、多阶层的熙熙攘攘之地。侑莉和雅仁都是这样的移民后代,他们出生在这个国家,从未去过自己的祖国(事实上所谓的祖国基本已从地图上消失了),他们虽然分明是这个国家的国民,但家中依然保留着原国家的文化。

    然而,满怀激情奔赴这个国家的父母、自己始终无法被主流接纳的成长期、仍处在无形的阶层边缘的现在、即将被机器取代的未来,对于他们而言,自己就像是漂泊在岛上的流浪者,“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的社会人,上学,工作挣钱,过安分知足的生活”却始终难以实现。

    于是,在侑莉和雅仁耐心聆听敏雅讲故事的温馨场景背后是两类“大众”的对峙——看似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敏雅,逐渐向读者表露出对年轻人的厌恶。敏雅或许从前也参与过反对移民政策的示威,但是现在因为过于年迈和弱小,她只能藏起这份厌恶之心——从一开始就讨厌这些孩子的语言,他们发声的方式和语调令人难以忍受,明明是自己的房间,但孩子们的语言让她有种被排挤的感觉,让她无比憎恶。

    就在她还没开口说出自己诉求的时候,不了解敏雅的内心的侑莉和雅仁并转告了她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在这份临时工作里他们又被解雇了,现在她们要和本国的年轻人一起要求取缔Unit——这个只为“吞噬税款”的老人们服务的地方。

    因为这个时代的老人才是享受最多的人群——他们没有羁绊,没有束缚,尽情地享受着生活;他们对本应该承担的责任视而不见,把一切都推给了年轻人;绝大多数人将纯粹的本国国民身份作为引以为豪的资本,歧视辱骂别人,不懂得感恩,认为年轻一代就应该靠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归因于他们没有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认为自己是接受了合法的邀请,来解决这个国家的问题,然而一切还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小说里,低生育率、老龄化、独居老人的差别对待、性别歧视、排斥外国人、工作不稳定、代沟、年轻人的被剥夺感、对老年人的厌恶等情况比比皆是,在这个生存困境里,社会成员犹如“怪物们”,以差别来对待差别,以厌恶来回应厌恶,陷入了死循环中。

    一个由舍身救人引发的道德困境

    《箱子里的男人》的“我”是个快递员,自认为生活在箱子里,因为紧闭的箱子里很安全——“我藏在箱子里,注视并观察着这个世界,看自己想看的,如果感到不舒服就把眼睛紧紧闭上。”曾几何时,“我”也是个经常“伸手去帮助别人”的人,然而哥哥的经历让一切改变了。

    哥哥曾经像“我”世界中的一束光,是“我”一直想要追赶的对象,也是“我”的骄傲和坚实的后盾——他不管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不管去哪里都很受欢迎,他为人直率又洒脱,但他从不显摆也不夸耀。可惜在一个寻常的晚上,哥哥因为救下一个父母在旁边争执而忽视看顾义务的女孩,从此整天只能躺在昏暗的六人间病房,他的时间已经停止了整整十二年。

    哥哥的故事登上了新闻和报纸,女孩只是胳膊上受了点伤。哥哥获得了勇敢市民奖,而颁奖仪式只能由“我”替他参加。当记者们毫无礼貌地把话筒推到哥哥面前,哥哥浑身缠着绷带,口齿不清地说了一句:这只是我应该做的。那对吵架的夫妻也接受了采访,他们很恭敬地说着感谢的话,但却让人感受到了冷漠。

    时过境迁,哥哥曾经拥有的东西都慢慢地消失了——哥哥的工作、独自一人生活的母亲、马上要结婚的女朋友,还有很多来找过哥哥的人——哥哥苦涩的人生,好像只留下了不幸。

    从此独自撑起两个人生活的“我”成为了箱子里的男人,拼命地控制着自己的身体,不让手伸出去——生活的重担让“我”没资格管别人的事,也让我时刻铭记哥哥的教训。在深夜里,“我”曾无数次目睹哥哥因为痛苦和悔恨发出的哭喊,睡梦中我仿佛听到有人在说——“谁让你帮忙了吗?不都已经说过很多感谢的话了吗?难道接受过一次帮助,就得一辈子像罪人一样生活吗?我请你帮忙了吗……”

    直到平安夜当天,“我”目睹了惨烈的凶杀案现场,虽然当时感觉到“哥哥在用力推我”,却无动于衷,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惨案发生。之后,“我”怀着茫然的心情参加了葬礼,在那里遇到了一位少年。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开始对自己在杀人现场的无动于衷感到愧疚,也第一次理解了一直以来谴责的女孩父母的心情。那对夫妻晚一步回头时的心情——虽然很抱歉,但还是想尽快忘掉的心情,因为曾经的“不作为”和负罪感会不断折磨着他们。

    “我”忍不住问哥哥后悔吗?哥哥说“不管我怎么回答都会有人痛苦,因为如果我说还会那样做,就会伤害到你。但如果说不会那么做,我就成了一个卑鄙的人。但反过来说,也会有人因此而快乐。”

    真正理解哥哥的这句话是等到“我”偶然救下了一个女人。在小区步行道上,“我”看到了一个晕倒的女人,正想沉默离开时,一个女孩跑过来开始施行救助,并寻求“我”的协助,最终女人慢慢苏醒过来。女孩做了好事不愿留名,“我”才发现她原来正是当年被哥哥救下的女孩。

    那一刻,“我”终于释怀了——也许,过去“我”看到的女孩冷漠的眼神,正是“我”自己的绝望和悲观的映照;“我”都认为哥哥的牺牲毫无价值,现在的生活就是“不幸”,所以总是在责怪哥哥的选择。当“我”和哥哥救下的女孩又一起救了别人,还收到了女孩出乎意料的感谢,“我”才意识到哥哥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种延续,也许会一直延续到未来。

    无论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或是协助者,当事故发生的那一刻,就有人注定痛苦。但即便继续做着藏在箱子里安稳度过一生的梦,在这场道德的两难里,“我”大概也有了偶尔松开拳头跟别人握手的勇气。

    谁都不是怪物,就像那个女孩永远带着胳膊的伤痕一样,痛苦和欢乐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卸下“大众”的审判,重回我们的内心。

    写在最后

    我曾在微博看过一则新闻,一位非常帅气的90后消防员,因为一场营救差点丧身,几次手术后救了回来,但面容因为植皮等早已如一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家。当时我看到评论一直在说类似“英雄好样”的字句,只有一条写到希望国家善待他的家属,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看到《箱子里的男人》时我特别感慨,所有的光环都是一时的,剩下的漫长岁月才是生活。当舍身救人变成了“怪物”,只有社会让想要伸出手的“怪物”成为了正常人或是给予鼓励的好人,“道德困境”才能真的消失。

    而前面两个故事提到的“关系困境”和“生存困境”,是更多人日常面临的状况——当我们越是去反思生活中的理所当然,当我们越是拉长时间的维度,许多的社会问题便再也藏不了身。

    很多时候,别以“大众”当借口。

    因为,你并不是怪物,大众才是。

  • 一个创新的、文艺的、美学的台湾正在“被发现”(转摘作者自序)

    作者:小巷 发布时间:2016-05-13 11:05:59

    在去台湾念硕士之前,我当了两年多的记者,本科四年念的是新闻学。六年多的新闻专业训练,让我将客观中立谨记心中。到台湾以后,我发现,作为第一批赴台读学位的陆生,自己也成了“新闻当事人”,经常要接受媒体的采访和审视。要做到客观中立,谈何容易。

    究竟该用旁观式的“观察”,还是当事人的“体验”,来记录我三年的求学生活,成了一个问题。还好,待在台湾的时间,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三年,三年的时间足够我从最早的新奇尔后的磨合,再到后来的用心发现,发现一个民国风、小清新表象之后的台湾。

    2013年10月,出于对提前到来的就业压力的反抗,我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取名“台湾私人订制”。那时候,我是只想要把那些我看到、体验到的故事写出来,没想到后来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自媒体也是媒体,“公共”的属性或者说我作为媒体人的观察本性显露出来,个人的“体验”和媒体人的“观察”结合在了一起,真正开始建构起一个“私人订制”的台湾想象。

    1

    一篇又一篇文章写出来,许多被媒体拿去重新发表,或者就直接来约我写稿,好像我笔下的台湾,确实有那么一点什么不同,但有什么不同呢,我也不大清楚。有天,前同事跟我微信留言,说刚看完我的文章,发现我写的东西越来越像台湾作家写的了。

    哈,台湾作家写东西跟大陆作家有什么不同?我想了想,也许是小视角和生活感。而这种写法,也许是台湾文化无形的浸润,也让我找到了在记者眼光与自身体验二者间的某种平衡。

    准备去茉莉二手书店(点击蓝色字体可连接到原文,以下都一样)采访的时候,我刚好收到他们的邮件,号召会员提供可回收纸袋,以旧物循环使用。于是,文章开头就是我带着纸袋去逛书店。

    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是个文艺青年。那时候印象中的文艺青年都在豆瓣里谈论里尔克、波伏娃,我不了解的前卫艺术。到了台湾才发现,文艺是深入到生活每个角落的,繁忙的台北车站、各处地铁里,总会看到不时更新的画展、摄影展,甚至音乐演出,慢下脚步或者驻留几分钟,你就完成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每日修养;街边的公共绿地没有修剪成奇怪形状的树木,但一棵少见的加罗南鱼木或几棵参天香樟,就足以构成一处美好街景,何况还有温馨的手绘、店家的个性橱窗装点;路边的雕塑既能观赏也能供游人坐下歇息,没有“不准触摸”的冰冷,只有请君随意的自在;书店、咖啡馆、各色小店也都安静地坐落街角,随缘遇见与有意探寻都是温情的连结。

    三年,每天生活在这没有距离的文艺里,羡慕也反省,我们可以怎样去学习,于是写下《充满“空气感”的文艺生活》一篇,从个人切入,分析这背后制度引导的痕迹。

    有些文章,靠的不仅仅是记者的观察和逻辑能力。研三开始写论文,看大量的专业书籍,写公号文章变成了调剂。结果那段时间写的文章,似乎有点学究气,也有人点赞说,没想到还能这样去看台湾。

    我的专业是政治与经济,最后的论文方向是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从细节里去发现实质,《从〈看见台湾〉看见什么》、《去台北书展看什么》这两篇文章都是从文艺的表象抽剥出那些真正动人的内核。大陆人看《看见台湾》,应该看看他们对土地的深情,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金钱与权力的对抗,看到他们对家园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用脚投票;去逛书展或者逛诚品,也不只是买书、喝咖啡,需要看到他们由书籍衍伸出的丰沛想象力。

    有想象,才有美感,才有文艺。

    我写《来台北喝杯咖啡吧》、《最不应该错过的台湾小众杂志》,从文艺的、美的笼统感受中,看到每个人结合自己,想象着自己想过的生活,然后脚踏实地地找准位置去实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分享生活方式与理念,或者隐身巷弄只做好自己。当你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总会有气息相投的人来找到你。我写文章也是这样,写得很长,更新很慢,粉丝很少爆炸性增长,但来了就很少有人会走,时不时地聊几句,也成了我分享的动力。

     

    2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念书,还是陌生的台湾?

    读书的三年毕业的一年多里,我用了很多不同的词句去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想来,就是一个意思,趁着年轻,多出去见识见识。

    感谢这三年异域的生活,让我看到了那么多的不同。

    我记录下我在台湾看病、看心理医生、坐地铁、坐出租的日常经历,写下《台湾为什么没有打车难》等四篇文章,希望提供一个不同的生活样本,予大陆上的我们参考借鉴。制度的、规范设计的、细节的创新,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舒适。虽然有些曾经尖锐的对比,比如打车难,因为大陆uber、专车的科技创新而变得不那么严峻,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去看看人家的思路。

    而见识本身,就会让人受益,在《“偏见”之外的日月潭》的结尾,我有感而发,“旅行,也许是个消除偏见、免于无知的好办法”。想看看我经历了什么,就去书中看看吧。

    随着这几年开放自由行的城市越来越多,直飞台湾的航班也越来越多,去台湾看看比2011年我们刚去的时候要便(bian 四声)宜许多,在大陆人的眼中,台湾也从“民国风”、“小清新”开始变为“小而美”、“小确幸”。可是,只有从台湾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明白这些概念背后,真正的意涵。

    在台湾旅行的时间并不多,一有机会就露出记者的本能。职业性的“观察”细节,发现有意思的东西就厚着脸皮找老板搭讪聊天,如果实在找不到机会,就看他们的博客、facebook和新闻报道,总之,一定要找到那些“背后的故事”。

    经历人世繁华后在偏郊巷弄里开一间小书店、在山野里建立一座自己的秘密花园、适应不了大城市的竞争就回到家乡开着自己的小货车到处卖手冲咖啡……原来,这里的人,活得这么“自我”。

    每个个体都努力遵从内心去生活,不敷衍、知自足,因多样而美好,因多元而幸福。这是我所理解的台湾价值。

    每写完一个故事,我几乎都长吸一口气,什么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都不晚,即便那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切实际。Life is short,live your dream and share your passion。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要实现了呢”,要实现梦想,除了无可救药的执着,我从台湾人身上看到的是另一种特质——创新精神。

    新手书店郑宇庭老师反造书店,尝试自己买书自己卖,100本书的小书店,不同路径反而带来不一样的客人;留日硕士赖青松想要当个志愿农民,开创“谷东俱乐部”模式,不只重新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让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理性共同购买,壮大友善耕种的小农力量,也给此后大多数返乡归农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可复制模式。

    更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创新不止让自己受益,总是留出更多的空间给邻居、给社区,比如台东Angel mini cafe所在的永安社区,基于共同慢生活、亲自然的理念,越来越多新的岛内移民开始活化一座传统村庄;而苗栗山芙蓉咖啡艺廊的翁美珍女士,不独占商机与乡邻共享客流,让曾经焦煤采尽、人口外流的南庄小镇,成为了台湾休闲观光产业的名牌……

    编辑说,希望我的序言里能给读者一个理由,为什么在那么多写台湾的书里,要买我这一本。我想,或许你从我漫长的序言里,看到了一个创新的、文艺的、美学的台湾正在被发现,而我只是“发现者”之一。

    多么不易,我是第一届陆生的一员,在两岸分隔的60多年里,除了陆配和高级专业人才,我们是第一批可以在台湾久居的普通人;多么巧,我是个记者,习惯去感受和观察,习惯用笔记录和思考;多么幸运,我赶上了微信时代,可以自说自话,还有人听。

    感谢你对台湾的关注,让我有机会,从记者变成了作者。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实惠(613+)
  • 无多页(212+)
  • 图书多(285+)
  • 体验好(445+)
  • 内容齐全(383+)
  • 傻瓜式服务(652+)
  • 盗版少(374+)
  • 全格式(123+)
  • 书籍完整(585+)
  • 赚了(139+)
  • 一星好评(494+)
  • 小说多(415+)
  • 超值(639+)

下载评价

  • 网友 温***欣: ( 2024-12-22 02:19:0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游***钰: ( 2024-12-11 08:53:31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寇***音: ( 2024-12-25 04:49:52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宫***凡: ( 2025-01-06 11:15:18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通***蕊: ( 2024-12-24 04:41:4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丁***菱: ( 2025-01-02 18:47:27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冯***丽: ( 2024-12-27 19:24:35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寿***芳: ( 2025-01-06 01:04:38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17 12:24:1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家***丝: ( 2024-12-19 03:34:39 )

    好6666666

  • 网友 菱***兰: ( 2024-12-16 15:19:5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焦***山: ( 2024-12-31 02:57:27 )

    不错。。。。。

  • 网友 曹***雯: ( 2024-12-31 22:58:51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