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牛津通识读本:农业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54

牛津通识读本:农业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牛津通识读本:农业精美图片
》牛津通识读本:农业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牛津通识读本:农业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79141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
  • 页数:256
  • 价格:17.94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54

内容简介: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全世界都在使用或传统或 的技术从事农业生产。但在城市化日益深入的 ,有多少人了解田野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采买食物时,我们是否想过购物车里食物的来源?本书对农业作了一次循序渐进的概览,先从☆基本的农业资源土壤讲起,展示了土壤的重要性,然后转向生长其上的作物和动物,进而对农产品贸易以及现代与传统农业进行了宏观的介绍。作者还总结了当代农业面临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农业对野生动物和景观的影响、动物福利问题,以及气候变化和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对农民的影响等。


书籍目录:

致 谢 

引 言 

章 土壤与农作物 

第二章 农场动物 

第三章 农产品与贸易 

第四章 农业投入 

第五章 现代和传统农业 

第六章 农业的未来 

索 引 

英文原文 


作者介绍:

保罗?布拉斯利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访问研究员,曾于牛津大学学习农业史。他研究了17—20世纪农业史的各个方面,与人联合编辑出版了《战争、农业和粮食:20世纪30—50年代的欧洲农村》(2012)。理查德?索费 英国公爵大学农村商学院院长,皇家农业学会会员,编辑出版《农业笔记本》第20版(2003)和《乡村笔记本》(2005)等作品。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二章 农场动物在现有的动物物种中,人类驯化的比例相对较小。正如美国博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所言,动物需要有某些特征才适合驯化:合适的饮食,通常以多种植物为主,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有圈养繁殖的能力,以及合适的性情与社会组织,这样它们才不会惊慌失措,并且有完善的优势等级制度,以便人类可以接管它们成为 。只有少数物种结合了所有这些特征,成为 常见的农场动物。表2所示为十大(即 常饲养的)农场动物。这些数字需要谨慎使用,因为一只鸡产生的食物量显然与一头牛、一只羊或任何 大体积的动物不可同日而语。它们还需要设置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自1992年以来的二十年间,世界上鸡鸭的数量大约增加了一倍,山羊的数量增加了65%,而牛和猪的数量只增加了13%左右,绵羊的数量则没有变化。此外,农民还饲养了其他没有出现在这份名单上的动物,如南美洲的美洲驼、羊驼和豚鼠,牦牛,甚至还有蚕和蜜蜂等昆虫。对驯鹿、麝牛或鸵鸟等动物的 描述是半驯化动物,因为它们虽然被人们所利用,但没有像大多数农场牲畜那样受到集约化管理。马和驴等其他动物不仅用于农耕,还用于非农业运输,世界上某些地方的牛也是如此。因此,估量纯粹为农业目的而饲养的牲畜数量既困难,也不一定有用。许多农场动物具有多种功能。牛产奶(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它们还产血),在世界的某些地方,牛在生命存续期间拉犁拖车,死后生产肉和皮;绵羊被剪掉羊毛,产奶,也被宰杀吃肉;骆驼和水牛既产奶又拉犁。人类 可能靠素食生活, 放弃动物产品,在发达 ,我们不再依靠动物纤维做衣服,也不再依靠畜力做牵引,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养动物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动物能生产出素食者不一定能轻易得到的方便的营养素集合?至少在部分程度上,这必定是传统的问题。在蒸汽机和内燃机发明之前,许多动物—马、驴、骡、牛,甚至狗—被饲养都是为了它们的肌肉力量,用来拖车拉犁,以及其他农具。它们的奶和肉是人们逐渐产生兴趣的副产品。这个论点显然不适用于猪和鸡,它们的价值是作为清道夫,通过吃食物残渣以及橡子或昆虫等大多数人类不能吃的东西来提供肉和蛋。因此,在数千年与家养动物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人类已经习惯了食用(并愿意花钱购买)它们生产的肉、蛋和奶制品,也找到了无数种方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并与植物产品相结合,制成我们所吃的食物。因此,农场主们都想让他们的动物快速生长,并长成屠夫喜欢的肌肉和脂肪的正确组合,或者生产出大量的奶、蛋或毛,本章谈的就是他们为此需要了解些什么。饲养农场动物所有类型的畜牧业(即通常所说的农场动物照管)都普遍适用一些基本原则。归结到根本,并暂时忽略农场动物是有意识的生物,所有这一切就意味着畜牧业就是要把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转化为动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这样它们才能给我们提供肉和奶,在某些情况下,还有能量来拖动我们的农具。动物拥有将植物中的淀粉分解为其组分葡萄糖分子所需的酶(生化催化剂)。葡萄糖直接用于为动物提供能量,或为了储存能量而合成为糖原。在乳腺中,它与其他分子结合形成乳糖,这是乳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尽管一些细菌和真菌具有将植物组织中的纤维素(膳食纤维)分解成葡萄糖所需的酶,但哺乳动物和鸟类并不具备这种酶。这就意味着,那些进化到能与含有合适细菌的肠道菌群一起生活的动物,可以从含有高比例纤维素的相对纤维性的叶子中提取营养。而那些没有进化到这一步的动物则必须吃种子和块茎,这些种子和块茎须含有它们能代谢的淀粉。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因为这意味着纤维素代谢者(如牛、绵羊、山羊、骆驼和水牛)不必与淀粉代谢者(如鸡、猪和人)竞争食物。当然,这两类动物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实际上包括糖类、淀粉和纤维素的混合物,但如何处理它们取决于各种动物的肠道解剖结构。动物的肌肉、皮、毛发或绒毛,甚至部分骨骼,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是由较简单的化合物(被称为氨基酸,大约有20种)连接而成的大分子。植物和细菌可以合成全部20种氨基酸,但其中有 10种是动物不能合成的。这些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必须在饮食中提供。简单地说,动物的消化代谢包括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它们的氨基酸组分,然后这些氨基酸便可用于形成动物本身的不同蛋白质。动物体内的其他主要组分是各种脂肪,它们不仅沉积在皮下,而且存在于肌肉和肌纤维内部以及彼此之间,还构成了神经、细胞膜和激素的一部分。同样,这些大部分可以由动物利用食物中的油脂合成。还有一些从重量上来说属于次要的营养素,却是动物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它们会妨碍有效的新陈代谢,通常表现为疾病, 如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变形(佝偻病)。食物被吃掉后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动物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单胃动物在胃里开始食物的化学分解过程,然后半消化的物质进入小肠,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剩余的消化大部分发生在那里。剩余的物质则通过肌肉收缩进入大肠,在大肠中吸收水分,然后在排便过程中排出未消化的废物。实质上人类也是如此,如前所述,人类几乎没有消化纤维素的能力。猪的消化道与此类似,只是盲肠(大肠头端的那部分肠道)比人的大,而且有微生物群,能有限地分解纤维素,所以猪 多可从这一来源中获得 20%的能量。这意味着猪可以从牧草和其他植物纤维中获得一些食物价值,而这些纤维在人体内会直接穿肠而过。鸡的消化道与单胃哺乳动物直至小肠的消化道在细节上 不同,但从农户的角度来看,结果大同小异:它需要相对低纤维的饮食。然而,马和驴的盲肠体积要大得多,其微生物群具有相当大的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因此,青草和干草等粗饲料可以构成马科动物日粮的很大一部分。牛、绵羊、山羊和水牛(以及解剖结构不同的骆驼)等反刍动物也携带着可以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但都位于一个被称为瘤胃的大而复杂的胃中。反刍动物进食后可以让食物回到口中再次咀嚼—这就是反刍的过程,或称咀嚼反刍—这有助于分解纤维素食物,以便瘤胃细菌进一步代谢。事实上,如果没有一些膳食纤维,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这意味着尽管例如高产牛可以得到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精料,但如果要避免出现消化问题,它们也需要纤维物质。此外,对于奶牛来说,高精料 /低牧草的日粮会降低牛奶中的脂肪含量。从农户的角度来看,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之间的这些差异很重要,因为它们意味着反刍动物可以靠植物叶子的高纤维食物生活成长,而单胃动物则难以生存。因此,它们可以利用牧草,这在可耕地上是一种很好的中断作物(见 章),还可以利用因过于陡峭、多岩或贫瘠而无法耕种的土地上的植被。因此,农民饲养动物的方式取决于动物的种类及相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可用的饲料,以及饲养动物的目的。所有动物都有维持体重和各种生理功能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保养”需求,否则它们 终会饿死。大多数动物也有生长、怀孕、哺乳和活动的“生产”需求。对于用来屠宰吃肉的动物来说,主要的生产成本通常是生长所需的饲养。在幼年动物中,首先达到生长速度峰值的是骨骼。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骨骼的相对生长速度下降,而肌肉的生长速度达到了 。 ,随着肌肉生长开始减缓,脂肪沉积达到 值(图5)。一般来说,在一个品种中,年龄较大或生长较快的动物脂肪含量较高。农户试图在动物脂肪含量处于 状态时出售动物以供屠宰:脂肪含量太少,肉质很可能干柴无味;脂肪含量太多,动物就会失去价值。但何为“太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例如,在 19世纪, 猪的体重往往比现在大得多,因为当时猪油或皮下脂肪的市场 大。动物怀孕时的生产需求明显增加,因为除了维持自己的身体外,它还必须应付正在成长的后代的需求。虽然这在后代出生后就停止了,但它还必须分泌乳汁来喂养它,这又需要额外的营养物质,超过了它本身的维持需求。实际上,奶牛的怀孕和泌乳可能同时发生,因为奶牛在产后两三个月就能再次受孕,而其泌乳期可持续九个月或十个月。在高产奶牛群中,农户会尽量让奶牛每年都生一头小牛,这样随着牛奶产量从高峰期下降,胚胎发育的需求就会增加。高产奶牛可能需要三倍或 多的维持量来满足这些生产需求。对于生产大量牛奶的奶牛,单纯使用草料很难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通常会给它们额外的高能和蛋白质精料日粮。即便如此,许多高产奶牛仍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其需要,并会利用背膘储备。另一方面,吃新鲜春季草的母羊,由于春季草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高,即使没有额外的精料饲喂,也可以喂养羔羊。鸡的相应情况是产蛋。虽然大多数母鸡大概可以在农家院附近觅食,找到自己的维持口粮,但高产系统中的母鸡几乎每天都要下蛋,需要营养成分高的饲料。同样,整天拉犁的马需要的饲料是燕麦,或燕麦与豆类的混合,而如果不工作,需要的不过是青草而已。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1992一2012年的二十年间,许多这类动物产品的世界总产量大幅增加:鸡肉翻了一番鸡蛋几乎翻了一番,山羊肉的产量增加了约85%,猪肉的产量增加了约50%。尽管有这些增长,但仍有大约40亿人以水稻、玉米或小麦作为主食。另有5亿人以木薯为食,木薯是一种起源于南美洲的块根作物,但如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被广泛种植和食用。


这意味着在过去五十年中,每公顷的粮食产量肯定有所增长,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每年增长2%~4%。同时,耕地的数量也增加了,每年增加大约1%,但尚未耕种的潜在耕地分布很不均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南亚、西亚和北非没有“多余的”土地,可利用土地的90%集中在七个国家:刚果、安哥拉、苏丹、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由于其进一步可利用性将对环境和社会产生影响,我们难免怀疑那里大概根本没有多余的土地。


从整个世界来看,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及其不工作的受扶养人)受雇于农业,但在这一总数中,各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2010年,整个非洲的数字是49.1%,印度是48.4%,拉丁美洲是15.8%,而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数字却只有人口的1.8%左右。然而,引用这些国际统计数字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谁应该被纳入农业工人的范畴?什么才算农场?


因此,即使被视为传统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人们还是经常将农业与传统相提并论。按照这种观点农业被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正确对待土地,生产健康的作物和畜禽,雇用当地人,把蓬勃发展、维护良好的农场传给下一代,比扩张、利润最大化和整合食品链更重要。那里并没有被异化的城市工人所特有的工作与家庭、劳动与休闲的分离。全家人都参与到农场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那片土地和当地社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工作有着独立性和尊严农民有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自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对农业报刊的阅读、农民组织的成员资格、共同的休闲追求,甚至来自他们的衣着风格以及对朋友和婚烟伴侣的选择。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关心粮食和蔬菜

了解农业运作背后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陈阜作序推荐

【编辑推荐】

在城市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有多少人了解田野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采买食物时,我们是否想过购物车里食物的来源?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一直同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从传统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机械化和集约化种植,农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本书从我们的食物来源——农作物和农场动物的培植和饲养讲起,又将眼光投向宏观的农产品及其贸易市场,对农业作了一次全方位的概述。在人口持续增长的今天,农业如何养活未来的90亿人?作者以此展开,探讨了诸多农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内容介绍】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全世界都在使用或传统或先进的技术从事农业生产。但在城市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有多少人了解田野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采买食物时,我们是否想过购物车里食物的来源?本书对农业作了一次循序渐进的概览,先从最基本的农业资源土壤讲起,展示了土壤的重要性,然后转向生长其上的作物和动物,进而对农产品贸易以及现代与传统农业进行了宏观的介绍。作者还总结了当代农业面临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农业对野生动物和景观的影响、动物福利问题,以及气候变化和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对农民的影响等。

【学者推荐】

“这是一本浅显易懂、可以轻松阅读的好书。它从人们都熟悉且天天面对的鸡蛋、牛奶、黄油说起,没有太多深奥难懂的概念、理论和技术介绍,甚至你不需要从头到尾地读,随便翻开一页就能读下去,这对普通读者简单了解农业及其发展非常有帮助。”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阜


精彩短评:

  • 作者:子蠡 发布时间:2020-03-28 20:07:06

    慢慢读,入心。中华文化。

  • 作者:一棵树 发布时间:2022-07-15 14:18:49

    很适合当作一本类似农学概论的书来阅读。当城市里的人从菜市场和超市里购买新鲜吃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十分有必要去了解这些食物的来源、背后经历的故事、发展的过程、未来的趋势。农业堪称一切文明发展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吃饭的问题便是最重要的问题,与之相关的各种科学技术也值得关注。

  • 作者:秋末晚菘 发布时间:2024-02-23 08:42:12

    农业科普读本

  • 作者:lunar 发布时间:2022-09-05 11:42:54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算是合格,贵在精干。

  • 作者:吴情 发布时间:2022-07-31 10:35:50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农业占GDP的比重不高,但其重要性显然不容小觑,小到个人的一日三餐,大到国家安全,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现代理念和技术的支持下,“传统”农业走向了“现代”农业,并在不断处理因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挑战。人口会越来越多,农业和更广泛的社会决策网络能否养活数十亿后代?拭目以待。

  • 作者:风檐公子 发布时间:2022-12-14 07:14:00

    #学习心得#“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从某种程度讲,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能量源头都是太阳,而农业则是把太阳能转化为人类自身能利用能源的关键渠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们远离农业太远太久,是该亲近一下了。


深度书评:

  • 勉强合格,“当代英国人眼中的农业”。

    作者:快毕业 发布时间:2023-03-10 09:39:02

    先说我的结论:这本书是VSI里一本勉强合格的科普类书籍,“当代英国人眼中的农业”。

    这本书叫“英国人眼中的农业”或许更为合适,因为全书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发达国家关心的“全球变暖”、“碳排放”、“碳足迹”问题,和较为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粮食(产量、供给量)安全”问题上。

    (1)本书对英国和西欧以外的主要国家关心不足,美国和俄罗斯恰恰是19世纪末以来世界粮食供给需求里举足轻重的部分,全书倒是提到了19世纪大英帝国崛起后粮食供需格局的变化,可是对20~21世纪几个世界大国的情况着墨甚少,把这一时间段的关注的热点转向“环保”“养活非洲”之类的大慈大悲的话题;

    (2)对热带地区和亚洲的农业关注度明显不足,热带地区农业和产业结构着墨甚少;

    (3)对农业政策演变关注不足。

    (4)对农业科技变化关注不足。这可能是因为英国农业科技不如美帝、大荷兰之类的国家,给作者带来了某种局限性。

    从篇章结构来看,Chapter1~2种植业、养殖业;C3是农业的产品和贸易;C4是种养殖业投入;C5是传统和现代农业的区别;C6是未来展望。结构是可取的,简直是我们农业大学的各个学院摆在一起的感觉。

    话说回来,我国各界关心农业这么多年,也没出几本像本书一样的关于农业的简介书籍,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 几句感悟

    作者:动动 发布时间:2010-11-10 14:39:16

           陈伯达这个人,应该是有才的,虽然书里没明讲,但看他出文的速度以及前期从业生涯,文笔还是很行的,当然思想不一定很通。(从红旗开始时候的定性,就能看出来,陈还是乐于做一些学术性工作的。所以主席一直把他定位为一个笔棍子,而不是一个重要政治助手。比如历史上几件重要的事情陈居然完全不知情。)不过,可惜的是作者在这里着墨不多,很希望能从文人的角度多谈谈陈伯达。比如谈谈他的阅读。

        陈伯达这个人,本身没什么错,或者讲其实是个思想的傀儡,他的名言就是跟对人。但是跟对人,不一定能跟的上思想。看陈伯达历史的起伏就在于没有跟得上主席的思想演变。比如从庐山会议前的反左到急转反右,陈伯达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从张春桥的发家就看的出,张春桥从柯那里听到的只言片语居然就能踩中毛的思路,而毛身边的陈却毫没有察觉,不能不说陈跟的久了有些迟钝了。

        看陈的一辈子,基本上以文为生,没有什么亲信,没有什么势力,也正因为此,最容易被抛出。主席的一句话就能让人们对待党内的大理论家象对待瘟疫一样闪避不及。呜呼哀哉。陈伯达的衰荣完全就在于主席的一句话,而他能做的只有紧紧挥动笔杆子,把主席欲讲未讲的话充分发挥一份,得到主席的一点奖励。

        呵呵,也许是自己有一些同感。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322+)
  • 博大精深(146+)
  • 速度快(614+)
  • 体验好(272+)
  • pdf(418+)
  • 小说多(254+)
  • 图文清晰(372+)
  • epub(279+)
  • 中评(546+)
  • 方便(460+)
  • 藏书馆(279+)
  • 情节曲折(385+)
  • 三星好评(119+)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24 14:05:06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相***儿: ( 2024-12-11 23:27:00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訾***雰: ( 2024-12-18 09:18:5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宫***凡: ( 2025-01-01 21:20:00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潘***丽: ( 2025-01-02 23:08:3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焦***山: ( 2025-01-06 04:22:59 )

    不错。。。。。

  • 网友 陈***秋: ( 2024-12-27 17:14:5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08:43:2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权***颜: ( 2024-12-17 05:47:3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林***艳: ( 2024-12-19 01:11:23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