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谦德国学文库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周易/谦德国学文库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傅首付 发布时间:2022-05-01 16:11:02
上架建议:儿童文学……需要好好再凑凑才行
作者:螃蟹蟹 发布时间:2020-11-07 14:31:23
很好看,实用的一本书
作者:赫拉扎德 发布时间:2021-04-24 23:04:48
“成熟的治疗师是一个能不断进步的治疗师,也是将每一个来访者,每一个团体都视为学习体验的治疗师——事实上他的整个生涯就是一个学习体验。”
作者:熊里的小木屋 发布时间:2018-10-15 11:37:30
最喜欢《拇指姑娘》,后来看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还想着阿莉埃蒂是不是就是拇指姑娘穿越了。当时读《拇指姑娘》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拇指姑娘,可以在书里奔跑。小时候的自己体型很小,能在家里穿梭自如,能和门口的蚂蚁对话,很轻易就能钻进气氛里,现在多么怀念那种沉浸其中的感觉。对我来说,拇指姑娘也象征着细腻和投入,我们能走进更小的世界,看到事物与事物直接更微小的区别。一切是那么的丰富又奇妙,这本《安徒生童话》让我再次感受到那种认真投入,沉浸其中的感觉。
作者:楚渊豪 发布时间:2017-08-27 21:38:41
有的瓶子很好看啊!
作者:千鶴子 发布时间:2019-11-30 21:39:59
一本在金智英大卖之后投机取巧的产物。腰封上的深度对谈六十余人夸大其辞,只是六十篇简单的对话记录,勉强地“提炼”女性的困境。文学性比金智英那本还不如,如果金智英那本还可以用这是一种写作技法来解释的话,那同样的技巧用两次就会变得无聊,况且后写还不如前一本。而且这本书的装帧根本无法体现这是一本畅销书作者的作品,跟以往在中国滞销的韩国文学的装帧没什么区别……不如做成女性贫困那种非虚构的写作…(因为关切女性境遇加一星
深度书评:
留在我心底的人
作者:水木丁 发布时间:2011-01-24 14:23:17
1、虽然尽量的平衡和反省自我,依然会时不时的焦躁,对付这种情绪,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看老陀,看托尔斯泰这种大部头的作品,最近重读完《安娜·卡列宁娜》。大师的作品,总是让人有满腔的感慨,却一言难进,所以还是老样子,一条条的随便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反正也说不尽。
2、《安娜·卡列宁娜》很小的时候读过一遍,翻得草草,翻到安娜和渥伦斯基最后终于走到一起的时候后面的就没什么耐心好好看了,心下觉得很受骗,连个接吻都没有。但是即便是这样,也知道托尔斯泰的伟大,因为那场著名的舞会的那一段,吉娣和安娜斗靓,反复读了好多遍。想想看,一个小女孩对时尚和审美的认识,是一个俄罗斯老大爷种下的,并且从此再未被颠覆过。可见这俄罗斯老大爷是多么的厉害。
3、托尔斯泰写两个绝色的女子,一个十八岁,一个三十啷当岁,写三十岁的女人是怎么打败十八岁的姑娘的。开始的时候,他描写十八岁的姑娘的穿着,除了本人绝色,衣服的细节也一一写到,可谓是无一不完美,无一不妥帖,已经是称赞到了极致,那么后面要出场的安娜要怎么办,托尔斯泰笔锋一转,再写安娜,完全是出人意料的招式。
4、“吉娣每天看见安娜,爱慕她,想象她总是穿着紫色衣裳。可是现在 看见她穿着黑衣裳,才发觉以前并没有真正领会她的全部魅力。吉娣现 在看到了她这副意料不到的全新模样,才懂得安娜不能穿紫衣裳,她的 魅力在于她这个人总是比服装更引人注目,装饰在她身上从来不引人注意。她身上那件钉着华丽花边的黑衣裳是不显眼的。这只是一个镜框, 引人注目的是她这个人:单纯、自然、雅致、快乐而充满生气。”
5、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就叫所谓的气场,真正高段的时尚和美,是人穿衣服,而不是人被衣服穿。《安娜·卡列宁娜》写于1877年,我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些经典名著是过时的作品,笑笑,不解释。有些人不知道,他们觉得自己高端先锋的那些理念,不过是大师们玩剩下的。
6、当年第一次读《安娜》,对列文的这条线有点讨厌,因为我不爱读农村的那些事,这次竟然在读到两个地主在贵族议会上相遇的对话的时候,鼻子发酸,眼眶湿润。和朋友说起,朋友很奇怪的问,哭点在哪里?我也回答不上来。后来明白,是因为写书的这个人,他怎么能这样的心怀慈悲呀,他怎么能懂得这么多人,怜悯他们,爱他们,这是神才能做到的事。
7、他是强大的,但却是温和宽厚的,他从没有责备任何人,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他都把他们当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甚至对那些我们讨厌的人都懂得,甚至是安娜的丈夫,总有评论说他是批判他的,但是在我自己的重新阅读之后,我都能看出他的一丝无奈和悲悯在。
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当托尔斯泰活着时,我们常说:‘和托尔斯泰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多 么幸福啊!’当精神上或生活中遇到挫折,人仿佛变成了野兽时,我们会这 样安慰自己:‘在雅斯纳亚·波良纳住着托尔斯泰呢!’于是又想活下去了。”
10、小时候扭伤了脚,一瘸一拐的去上学,同学冷言冷语说是装的,忍一天都不肯哭,回家的时候,在门口遇到爸爸,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后来我想,这就是哭点吧,读托尔斯泰,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好像是历经了忍耐和折磨,坚强的挺到现在,突然遇到了父亲,遇到神,你知道他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肠,像天空一样豁达宽广,像山一样可以依靠的灵魂。他一定会怜悯你,心疼你,懂你,爱你。我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他也是这样的感情吧。
11、我记得第一次读这话,还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太花痴了。那时候我还没有重读托尔斯泰,如今我一边读《安娜·卡列宁娜》,就一边也好想能亲眼见到他,拥抱一下他。这在我来说,是少有的感情,我那么喜欢海明威,也都没这样想过。
12、帕斯捷尔纳克如此写道:年轻人当时肯定未曾料到:托尔斯泰所担忧但未曾来得及经历的一切,自己都将一一承受。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们真的是太幸福了,我一边读《安娜》一边想到我身处的这令人迷茫的世界。托尔斯泰大爷,我现在也会把我的一些想法分享给那些需要的人来听,可是如果您要是活着该多好,我真想知道您对这一切会怎么说,怎么看。
13、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永远是不过时的。能读托尔斯泰真是太幸福了,一边读一边依然有幡然醒悟,什么事情终于想通了的感觉。点太多了,根本无法一一记录。只是要知道,他的书成天摆在那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随手拈来,但是他们就是不“能”读。
14、老爷子一辈子天生反叛,折腾过不少事儿,念过书,当过官,混过上流圈子,种过地,当过地主,当过兵,打过仗,63岁放弃私有财产,65岁学骑自行车,70岁还在玩溜冰,沙皇不需要他的人道主义,革命党人也不需要,连宗教院也开除了他的教籍。写《安娜》的时候,他也曾把绳子藏起来,把猎枪收起来,以防自己自杀,就算到了今天,托尔斯泰百年诞辰的时候,俄罗斯还悄无声息。比起大张旗鼓的纪念契科夫的活动,只有几家电视台播报了那么一下。
15、但是人们却爱他,他的坟墓,没有墓碑,没有铭文,茨威格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坟墓,当地的年轻人在举行婚礼时,都会去托尔斯泰墓前献花。当然,如果你不结婚,你也还是可以去献花的。
关于战争与和平:《我们终于知道了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406960/
还有曾经瞎扯淡的:《托尔斯泰牌除草剂》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345349/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作者:一了 发布时间:2007-03-03 14:52:54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一)
第一章是“乡土本色”。作者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中国社会虽然有很多阶层,但是他们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出去的,在行为方式社会习惯方面还带有很多乡土社会同样的痕迹(虽然他们自己是很不愿意承认的,因为“土气”毫无疑问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所以要研究“中国性”,就不得不从根基出发,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乡土社会。另一层意思是说现在这个乡土性只局限于基层,就是说虽然地主、知识分子、工人、资本家等社会阶层都是从乡土社会分化出去的,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与乡土社会有了很大不同,所以那些城里人对乡下人冠以“乡巴佬”的称呼,因为他们对于乡土社会已经完全没有了认同感。至于这些阶层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怎样具有着乡土社会的文化的根,后面会有详细的分析。
在第一章里,作者从“土气”切入,分析中国人的农业本性。“远在西伯里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种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因为农业的固定性,才有了“土气”,所以说这个词很贴切的描述了中国的农业本性。“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他们的生活范围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由于生活的固定,结成了稳定封闭的邻里关系,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许多中国社会的特征都是由此而来。比如说,中国为什么早在战国就有墨家提出法制社会的观念,但是两千年了中国为什么还是人制社会?就是因为这种人际关系的局限性和邻里的熟悉性。“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行了,还用的着多说么?”这种生活背景下显然没有法律和合同之类东西存在的必要,因为那都是对付陌生人的,只有整天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现代人才需要。对中国人来说,分得太清楚未免伤了感情。中国文化的模糊性大概也从这里来。
第二和第三章讲当时一些人提倡的“文字下乡”。很多人认为乡下人“愚”,但是费老认为不应该这么说,乡下人不是智力上笨,只是知识上不足,更确切的说是知识结构不一样,他们的知识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而对于城市的文明生活当然不甚了了了。这种不了解就像城里人分辨不了麦子和韭菜、不会爬树、不会抓鱼一样,没什么值得取笑的。作者进而探讨了语言的产生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文字的产生原是为了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人交流的,但是在乡土社会,由于生活的一成不变和空间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口头语言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远比书面语言表达的东西丰富快捷。文字既不是乡土社会的基础,本来就不是乡土社会的本性。人类最初的文字都是庙堂性的,都是为了祭祀崇拜和记录帝王事件,所以不是乡土社会的必要。因此文字发明了几千年,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民依旧目不识丁。当然当代的乡土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农民必须要识字了,因为要科学种田、操纵机器。但是实际上我的母亲初中毕业,但是由于农民的生活基本没有文字,长年没有阅读和书写,因此现在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读我的家信都很吃力。这无疑是费老观点的例证,说明虽然过了这么多年,农民的生活还是带着传统乡土社会的痕迹——地方性和口语化。(待续)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二)
(一)在“男女有别”一节里,提到Oswald Spengler曾说西洋有两种文化模式,一是Apollonian亚普罗式的,一是Faustian浮士德式的。前者认为宇宙有一个超自然超人力的秩序,人只能接受它,维持它。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后者认为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费老认为乡村社会是前者,现代社会是后者。
且不说是不是,我对这两种文化模式很感兴趣。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不过是对理想世界的拙劣的模仿,还有圣经中对于原罪的解释,原来都是前一种思想的表现;而浮士德式的文化模式,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人生观,“生命是障碍的克服”,苦难越大,生命力因之越强,生活的意义因之越深。这里面隐藏了一个结论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结果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进而推论,我们不是要得到更多而是要经历更多,这就是存在主义者加缪的观点——不是生活得更好,而是生活得更多。
(二)对于男女感情,费老又说“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最后的统一是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男女的共同生活越是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障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需更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费老这里说的是性别差异带来的异性吸引力和爱情。我不由想到我们在感情中体会到的爱情,如果抽去了表层的性欲和生活,其实就是这种依恋感,这种恨不得和对方变成一个人的冲动。卢克莱修说“情人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情爱的牙齿顶着牙齿,但他们不能在另一方销魂,也不能成为另一个自我。”正是这种永远不能克服的距离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很多人难以体会这种本质的爱情,甚至用性或者“在一起”代替爱情,无疑是对爱情的肤浅的理解。
(三)在“礼治秩序”里,费老认为中国社会既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而是礼治。若是法治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私情和冤案发生,若是人治就不会有那么多位高权重的人总说身不由己烦恼重重了。中国社会的人们是依照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行事的,不管处于什么地位,都得按照这些规定行事。儒家说“克己复礼为仁”是个最好的例证。
(四)接着,在“无讼”里,费老接着推论,既然是礼治社会,那么礼就不仅仅是礼貌,不懂礼就简直是个道德问题,如果有官司非打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规矩。中国乡土社会的理想是没有法律和政治的,因为一切都按照祖先流下来的规矩进行,政府的统治以教化为主,“苛政猛于虎”;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儿自有父母教化他们适应这些规矩。这就实现了“无为而治”的理想。
我想到在我的家乡,很少有争端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家务纠纷或者两家发生了争执,一般都是找村里能说会道的“明礼人”来“评理”。很少有人想到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打官司被认为是“丢人”的,不管你有理还是无理。当然过了这么多年,中国农村的乡土性已经有所稀释,乡村里的家长和长老们的影响力慢慢下降,村里以前经常为人评理的人现在只不过是个婚丧嫁娶仪式的主持者,平时喜好赌博,在乡亲中已经没什么威信。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三)
在下面几节里主要讲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具体统治进行方式。
(一)在“无为政治”里。费老总结论权力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社会冲突和剥削统治产生了权力,一种认为社会合作和社会分工产生了权力。一个来自于暴力,一个来自于契约。费老认为两者并不冲突同时存在,前者成为横暴权力,后者称为同意权力。接下来费老认为中国乡土社会这两种权力都很微弱,因为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剩余价值不多,横暴权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被陈胜吴广之流推翻;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基本上自给自足,“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很可关门自给。”所以依赖社会分工存在和壮大的同意权力也很微弱。最后费老说“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是专制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维持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这个我不是很同意,依我的生活体验,中国农村的权力基本上还是以同意权力为主的,因为上面说到“礼治社会”,所谓“礼”难道不是大家在生活中相互协调达成的一致吗?乡绅和长老们的调节纠纷的权力和威信,不是同意权力吗?
(二)在“长老统治”里,费老在上述两种权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化权力的概念。它产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或者说是爸爸式的,是Paternalism。家长对孩子的权力是既非横暴又非同意的,是基于血缘事实和社会经验的。孩子们必须遵从长辈的意愿,以适应这个他并不了解的社会,他没有选择的机会;但是父母并不从教育孩子这件苦差事上面得到实际的好处,父子之间也没有本质的利益冲突。但是“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的手下过日子为难过。”孩子们受到的教化是全方位的、深入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的。而且教化的权力由于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又扩大到成人之间,这就是长幼之别,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长幼分得这么清楚,兄弟姊妹叔伯,每个前面都要加一个数字“大哥”“三姐”“二叔”,相比之下,英语中只有brother、sister、uncle等。
(三)在“名实的分离”中,费老又提出了时势权力的概念。与教化权力产生于社会继替不同,时势权力产生于社会变迁。哪个占主导是由社会变迁的速率决定的。如果社会的变迁速率慢得和社会继替的速度相同,那么就没有革命的需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社会变迁被父子之间的更替消化掉了。但是社会变迁快到社会继替消化不了的时候,就会出现“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旧的传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加速的改变和革新了。这时候就会出现“时势造英雄”,由有才能的人出来充当文化英雄或者政治英雄,推动社会向前变革。从这个角度看,苏俄的专制统治和沙皇的统治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横暴权力,而前者是时势权力,社会主义者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充当了文化英雄的角色,带领苏联国家和人民加速实现现代化。这样也可以理解英国为什么可以不流血的实行各种富于基本性的改革,就在于社会的领导者可以及时顺应社会变迁和历史潮流,所以不致发生流血革命。
回到乡土社会,“中国思想史上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局面之外,自从定于一尊之后,也就是在注释的方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相适应。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儒家经典只有那几部,但是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诠释版本,一代又一带人对经典做着自己的诠释,经典诠释著作要比经典多得多。形式没变,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中国人虚伪的劣习也由此而来,因为长辈和经典的权威不可侵犯,只有通过歪曲解释和阳奉阴违来实现自己的意愿。就像费老说的,“虚伪在这种情形下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
(四)在最后一节“从欲望到需要”中,费老认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还举了北方人爱吃大蒜为例,这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文化对欲望有着筛选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但是我不同意,爱吃打算并不能说是欲望,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并不是所有的“我想”都是欲望,“我想吃饭”是欲望,但是“我想吃米饭”就不能说是欲望了。因为欲望应该是人之本性,很多地方的人们饿了并不想吃米饭。这种应该叫需要,需要是带着个人、文化和地域的烙印的。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欲望是什么呢?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安排,为了种族延绵,人会有两性之爱;为了营养,会有五味之好。”
我觉得“食色性也”这句话揭示了欲望的本质,“食”是为了人个体的生存和延续,“色”是为了代际之间的继替和延续,满足了这两点,一个物种就可以绵延不绝,这样看来,人类只是一种普通的生物而已。所以说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动物性,是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到今天的生物机理。但是单纯的欲望并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节制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人会思考,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之快,能够有计划地行事,通过长时间一系列的活动来达成目标,才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以前我说理想因为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不是人的本性,现在看来是错误的,与生俱来的是动物性。动物的意识中是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它们只生活在现在,而人生活在一个延续的历史中,不仅是个人的延续,也是代际之间的延续。
这才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完>>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简单(491+)
- 推荐购买(576+)
- 可以购买(503+)
- 值得下载(615+)
- 超值(602+)
- 方便(622+)
- 章节完整(625+)
- 书籍完整(429+)
- 无漏页(649+)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 2024-12-13 05:38:2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益***琴: ( 2024-12-18 02:02:2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谭***然: ( 2025-01-02 18:36:2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常***翠: ( 2025-01-07 08:07:1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曹***雯: ( 2024-12-18 15:20:20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林***艳: ( 2025-01-09 02:56:0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师***怡: ( 2024-12-17 09:42:5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隗***杉: ( 2024-12-23 03:42:31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师***怀: ( 2024-12-29 17:30:4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扈***洁: ( 2025-01-05 16:22:58 )
还不错啊,挺好
- GRE阅读170篇精讲精析 浙江教育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滑雪宝典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正版 税费计算与缴纳同步训练(第二版) 陈琰 高等教育出版社 9787040555332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播音主持艺考培训教程(第2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黄宾虹年谱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伴侣用书(中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筝16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世贸组织规则与我国新法律法规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社会信用标准汇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