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中国货币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9:09

中国货币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中国货币史精美图片
》中国货币史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货币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27584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2
  • 页数:1148
  • 价格:198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9:09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章,按时间顺序,论述了货币产生并发展至清朝的整个历程,内容涉及不同时期的货币制度、货币理论、货币购买力、信用和信用机关等。本书对于了解中国的货币的产生,各个时期货币的信息,币制等内容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是中外经济金融学者研究中国货币的必读经典。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章 货币的发生

第一节 货币经济的萌芽

一、产生货币的社会背景

二、殷周时代的贝和铜

三、贝的种类及其来源

第二节 货币经济的确立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二、黄金和金币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币制

四、货币经济确立后的影响

第三节 货币理论

第四节 信用的发生

第二章 两汉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钱币

二、三国时的钱币

三、金银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楚汉战争所引起的货币减重

二、武帝时匈奴战争所引起的货币贬值

三、王莽时的货币贬值

四、东汉的币值

五、两汉物价小结

六、三国时期的货币贬值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

第四节 信用

第三章 晋到隋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钱币

二、金银

三、谷帛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两晋的币值

二、宋齐币值的变动

三、梁陈币值的变动

四、北朝的币值

五、隋的币值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钱币学的产生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第四章 唐代的货币

第一节货币制度

一、钱币

二、五代十国的钱币

三、绢帛

四、金银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盛唐钱币的购买力

二、安史之乱与通货贬值

三、贞元元和间的通货回缩

四、晚唐五代的币值

五、唐代物价小结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

三、钱币学

第四节 信用与信用机关

一、商业的发达与长安金融市场之产生

二、放款

三、存款

四、生金银买卖

五、汇兑的产生

第五章 两宋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钱币

二、金银和金银钱

三、纸币的产生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北宋初年的币值

二、熙丰年间的币值

三、崇观年间币值的下跌

四、金人进军中原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五、南宋会子的膨胀

六、白银的购买力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

三、钱币学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下册

第六章 金元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辽的钱币

二、西夏的钱币

三、金人的币制

四、元代的币制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金人的通货膨胀

二、元初中统钞的膨胀

三、至元钞的贬值

四、元末至正钞的贬值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

三、钱币学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第七章 明代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纸币

二、钱币

三、白银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大明宝钞的膨胀

二、万历以前铜钱的购买力

三、晚明的铜钱贬值

四、白银的购买力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和钱币学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一、高利贷和典当业

二、钱庄的兴起

第八章 清代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制钱

二、太平天国的钱币

三、清末的钱制改革

四、白银和银币

五、钞票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清初钱价的波动

二、太平天国革命时清朝政府的通货贬值

三、清末币值的变动

四、白银的购买力

五、黄金的购买力

六、清末的货币数量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晚清的货币思想和币制改革运动

三、货币史

四、钱币学的发展

第四节 信用机关

一、银铺和典当业

二、钱庄和银号

三、票号的兴衰

四、银行的兴起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作者介绍:

彭信威

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解放前先后就职于南京内政部、上海神州国光社、国立重庆大学、重庆复旦大学等部门,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专员、上海经济调查所副主任兼《社会经济》月刊总编辑等职。曾以驻美特派记者身份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英、俄、日、法、德等诸国语言,尤精英语。解放后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教授,著有《中国货币史》等多部著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中国货币史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中国货币史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中国货币史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外国方面,有人以为原始社会的人,以贝売象征婴儿出生的门户,把它看作生命的源泉,大家穿戴在身上,作为一种吉利的护符。甚至以为可以助产和使妇人多产。有时用以伴葬,使死者获得新的生命力2。这一种解释,是很有见地的。中国一直到现代,货贝还是被有些人看作避邪品,绍兴一带称之为“鬼见怕”,小儿戴在手腕上。中国发掘的古贝,只有齿纹的一边完整,背面或则完全磨平,至少也有一穿孔,而贝壳正以背面最为美观,如果不是有象征作用,就不应损坏它的美点。所以有人以为中国的古贝中,若单是背面有一穿孔,就是作货币用,如果背面磨平,那就是作装饰品。我对这一点,还不能赞同。背面磨损的大小。可能是各地习惯不同的关系。


清代由於考證學的盛行,學者不大喜歡著作,而喜作劄記式的文章。這種文章什麼都談,常常有涉及貨幣史的,如顧炎武(公元1613-1682)的《日知錄》和趙翼(公元1727-1814)的《廿二史劄記》。這兩人利用一些歷史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起明人的空疎來,確實前進了一。然而樸學家的缺點在於支離破碎,缺乏整體觀念,不能探求到問題的本質。而且就是從資料方面來看,也不能說是蒐集得詳盡。


两晋南北朝那三百多年间,有时候长期不铸钱,有时候大行通货贬值,看来似乎很奇怪。实际上这是因为在思想方面有几种对立的理论在冲击着:一方面是金属论者和名目论者,另一方面是实物论者。中国的金属论者同欧洲16、17世纪的金属论者和重商主义者差不多,不过欧洲所重视的是金银,中国所重视的是铜钱,以为金钱是最好的财富,数量越多越好。金属论者和名目论者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反对货币数量能影响其购买力的见解,则是一样的。金属论者认为钱币的价值在于金属本身,换言之,金属本身是有价值的东西,用金属来作货币,其价值是不会变动的。只要钱币的分量不减少。这种理论在其反对通货减重一点上,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如果铜钱是主要的宝藏手段,则这种理论也有道理,因为作为宝藏手段,它可以发生调节作用,使货币数量不至于过多或过少。然而中国的铜钱不是主要的宝藏手段,主要的宝藏手段是金银。尤其是减重后的铜钱,没有人用作宝藏手段,所以中国古代铜钱的数量,在市场需要不变的条件下,是能影响它的购买力的,在实行减重后,情形更是严重,等于通货膨胀。至于名目论者,则认为货币的价值是一种法律问题,不是经济问题,即使钱币分量减轻,只要给以一种名目价值,它的价值就可以不变。这种理论等于替通货减重政策作辩护。

实物论者和名目论者,有一点相像的地方,就是认为钱币没有价值,但实物论者因此主张废止无价值的钱币,而用有价值的谷帛。主这一说的人,往往是数量论者。实物论者的所谓价值,完全是从现实出发,就是所谓饥能食寒能衣。这种观点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古代交通不方便,商品的运销不很灵活,有时一地发生饥荒,无论有多少钱,也买不到粮食。加上货币本身价值的不稳定,使一部分人对货币发生反感。实物论虽是在币制混乱的条件下产生的,但它是一种落后的理论,不合时代的要求。

以上几种理论,轮流支配着中国自3世纪后半到6世纪底的货币思想和政策。两晋虽然还是用钱,却没有铸过钱,...


最先铸,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开元通宝。武德四年以前还是用隋五铢和其他古钱。开元钱应当直读,即先上下,后左右;唐人所谓左右,是以事物本身为标准,也可以说是以钱范为标准,在看的人说来,实在是右左。所谓左挑开元,若从看的人来说,就是元字第二画的右端挑起。但由于它不是年号钱,所以有人读作开通元宝,当时民间就有这种读法,近代居然还有人以为应当读作开通元宝。然而开通二字没有什么意义,开元二字却有很大的政治意义。乾封二年的《用旧钱诏》中提到“开元泉货”。朝代的创建人主观上总是希望能开辟一个新纪元,甚至要人民相信:以前的都不算,或都是坏的,只有这一朝代才是好的。所以后代还有铸造开元通宝的,但要像李唐那样成功,究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宝是通行宝货的意思,裴耀卿、李林甫等就提到“钱者通宝……”的话,而元宝毫无意义。开元钱的大小,大体上是仿汉五铢,径八分,重二铢四絫,每十文重一两。后代不再称铢絫,而称一钱,意即开元通宝一文的重量。这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所以唐钱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钱为名称。自唐以后,中国的衡法一直没有变过,清库平一钱和标准开元钱一文的重量相等。实际上厚重一点的开元钱,有四公分重,甚至有四公分八的,这种钱我们只能认为是超过标准重量。《唐六典》说本来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后来重七斤,每文就合得四公分一八了。

……

唐钱中自然以开元钱为最重要。开元钱不仅在唐朝为最重要,而且在整个中国货币史上也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除了前面所讲过的它对于中国钱币体制的革新以及其对于中国衡法的影响外,在货币流通上讲,它是仅次于五铢钱的。它是唐代几百年间的主要钱币,唐以后还流通了一千多年。而且开元钱的大小轻重是后来制钱的楷模。

……

盛唐物价之所以低,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国内太平,生产增加;第二是钱币数量不够。武德四年废用五铢,其他许多杂色钱币自然都...


租税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杨炎的两税法。安史乱后通货贬值所引起的物价波动,到采用两税以后才真正稳定,通货紧缩也是行两税以后才开始,因为其他的苛捐杂税,扰民有余,收回的通货并不多。史书一再说到初定两税时还是货重钱轻,行后才货轻钱重。

唐代前半的税制是用租庸调法,租是输米谷,调是纳土产,庸是代力役,大概也以绢计算;实物经济的色彩很浓厚。但自开元以后,全国的户籍久不调查,人丁有死亡迁移,田亩有买卖兼并。尤其自安史之乱以后,租庸调的办法,更加不便,代宗时(公元763-779年)才改为按亩征税。德宗建中初杨炎为相,乃制定两税法,一切税收,全用铜钱。

两税法在中国货币经济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租税货币化:一次是西汉的算赋、口钱和算缗,另一次就是中唐的两税法。算赋、口赋和算缗使全国人民都有用钱的必要,对于货币流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两税法使各种税收货币化,本来也应当可以推动货币流通,然而在效果上同西汉的措施不一样。西汉的算赋,有货币数量的增加来相配合,产生了应有的结果;中唐的两税法,只增加了对货币的需要,没有增加货币的数量。本来自代宗时各种铜钱平价流通以后,分量重的乾元钱和重轮钱多被销熔为器,或造成佛像,通货数量已有减少的倾向;实行两税法后,人人要用钱来纳税,而政府把钱收进去之后,不大投放出来,同时富家知道铜钱有供不应求的形势,大家竞相窖藏,于是骤然感到紧缩。

晚唐五代是货币经济衰退、实物经济再次盛行的一个时期。两税法的推行不但没有改变这种情况,反而可能加重。因为两税法使对于支付手段的需要增加了,而货币数量没有增加,甚至反而减少,结果支付周转中有更大一部分不得不使用实物,实际上从长庆元年起,两税都用布、丝、纩等缴纳,只盐酒课用钱,那是后话。陆贽和白居易等人正是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反对两税的。虽然白居易对两税的执行上的偏差也提出了批评,但主要是从货币方面着想的。陆贽说粟...


赵宋一朝,三百年间,清平的日子不多。由于当局重文艺,轻武备,所以在军事上是一个衰弱的时期,不断受到西、北各族的压迫:先有西夏和契丹的威胁,继有女真的袭扰,最后为蒙古人所灭亡。虽然总有一些文人学士在咏花歌月,表现出一种太平盛世的景况,特别是在北宋,但那只是一种虚假的景象,实质上社会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反映在货币流通上,就是货币购买力的波动。

研究两宋的币值,有一点应当注意,就是波动的局部性。特别是北宋。中国因为国土广大,交通不便,本来各朝的币制和币值的变动都有地方性,各地的情形,不一定相同。这种隔离性,自五代以后更加厉害了。政治上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币制上俨然许多独立的单位,差不多和春秋战国时一样。许多区域有其独特的通货,尤其是两淮和四川,他们的钱不许出界,外面的钱也不许入境。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时候一个地方通货贬值,别的地方却不受影响。例如太宗时四川的铁钱,因发行过多,一匹罗要两万钱。在真宗咸平五年七月还特别增加川陕的官俸钱。可是在整个国家看米,那时币值还算稳定。如真宗时四川行大小铁钱,张咏以三百五十文小铁钱一斗的价格粜米,百年后还有人称颂他的德政。而淮蔡间麦子每斗十钱,粳米每斛两百。

北宋最初的几十年间,一方面在求政治上的统一,一方面也想整理五代所遗留下来的混乱的币制,如禁止小铁镴钱,罢南唐铁钱,禁江南各州小钱,禁河南各州私铸铅锡恶钱及轻小钱等。但十国中北汉的刘继元到太平兴国四年五月才纳款投降,而三月间就同契丹打起来了,所以这些企图,都没有多大成就,尤其是川陕的铁钱,照旧流通。

北宋初年的币值问题,主要是铁钱问题,而铁钱问题,主要是四川的问题。四川用铁钱有很久的历史,远的不谈,后蜀孟昶的广政通宝,是四川正式用铁钱的开始。从那时起,四川就一直用铁钱。陕西、河东等地使用铁钱,也是受了四川的影响,然而后蜀的铁钱铸得不多,没有发生贬值的现象。到宋初铸额突然增加,才不能同铜钱...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共分八章,按时间顺序,论述了货币产生并发展至清朝的整个历程,内容涉及不同时期的货币制度、货币理论、货币购买力、信用和信用机关等。本书对于了解中国的货币的产生,各个时期货币的信息,币制等内容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是中外经济金融学者研究中国货币的必读经典。


精彩短评:

  •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26 15:44:51

    文化江山 权力江山 货币江山

  • 作者:红皇后 发布时间:2020-11-06 16:07:50

    看完只剩膜拜,真是皇皇巨著,对照看了1958年版本,与新版一起看,更有感慨,做了更多的增订。从中不仅可以作者的造诣,也可以看出研究方法。平实平静的文字其实是波澜壮阔的货币历史。

  • 作者:万千心理 发布时间:2012-06-28 10:37:33

    万千心理《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实操必读》这是一本广受欢迎的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书,专为新手治疗师和初次接触认知行为疗法的其他取向治疗师而著。作者以一个贯穿全书的案例,为读者完整地呈现了认知行为治疗究竟该如何开展的生动画卷,并就核心的临床技巧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指导。

  • 作者:骇客辉 发布时间:2022-02-14 18:28:26

    学术研究查阅,非专业还是不要碰了

  • 作者:陈美芳˙Ꙫ˙ 发布时间:2020-06-11 22:43:56

    高级官吏的官俸以北宋为最高,低级官吏以盛唐为最高,中国官僚群体的收入构成一条拋物线,秦汉以后,有上升趋势,以唐宋为顶点,以后就逐渐下降。这条拋物线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力的消长。在中国的钱币上,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演变的痕迹。中国农民和工人的收入,两三千年来,并没有什么增加。在西汉时,中国劳动人民的收入高于西方世界。自14世纪末叶起,欧洲劳动人民的货币收入就比中国劳动人民的货币收入高了。

  • 作者:哆啦大胖 发布时间:2020-07-05 22:32:57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在古代中国,国家更像是货币经济的参与者。中央政府会允许地方和民间“分享”发行货币的权力。另外,资本市场和信用机构也是由民间推动的。可以说,古代政府、民间和商人,共同支撑了货币经济的运行。古代的铸币权,基本上由中央和地方、君主和民间共享。货币经济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兴衰,甚至会间接改变历史走向。“非国家化”是古代中国的货币经济的常态,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参与局面。这种自由放任的状态,让传统社会具有对财富的良好消化能力和自愈能力,它保证了中国的历代王朝虽然不断发生财富重新分配,却总能得到恢复和复兴。没有出现其他文明的那种“财富逆转”,也就是整个经济社会突然由盛转衰。这种货币经济状态,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绵延。


深度书评:

  • 钱啊钱,真的只是用来买东西的那些个“家伙”吗

    作者:星空 发布时间:2020-06-01 23:10:10

    若干年前,朋友出去旅游,回来后留下了两张纸币,是面额分别为1000和500的两张越南盾纸币。看起来似乎不少,实则加起来,换成人民币还不够5角,实在是微不足道。看起来,越南盾和韩元、日元有得一拼,都是面额巨大却不经花,动辄出手就得几万几十万地来!似乎像极了解放战争打到了1948年时的法币,就连小偷强盗都不想多看一眼!不过,这大概还不是反差最大的,津巴布韦元估计才是第一名——2019年12月9日这一天,1元人民币和8693940286元津巴布韦币是等价的。不必试图去数它究竟有多少位,只需要知道它确实不值钱就足够了。

    这就是如今的货币,简单地来说就是钱。那么,货币或者钱究竟是什么呢?政治经济学上的定义是,货币是度量价格的工具,是购买货物的媒介,也是保存财富的手段。可以充当货币的有很多种,甚至于贝壳、丝帛都曾经担任过货币的角色;金属里的金、银、铜、铁,在中国货币史上都曾经是“热门选手”,特别是前两者,至今都是。不过,现实生活里倒很少或者没有人会拿着金币、银币来买东西,就是现在,身上带着纸币的人都很少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微信或者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假以时日,等到央行的“DC/EP”全面落地,微信、支付宝都要不禁叹一口气了!到那个时候,铸币厂的职责恐怕就只是满足人们收藏之用了!

    这个关于货币的发展趋势或者前景,在几千年的中国货币史上,恐怕是想都不敢去想的。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彭信威在他的厚厚上下两册《中国货币史》中,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货币产生并发展至清朝的整个历程。透过这一历史,不难了解到不同时期的货币制度、货币理论、货币购买力、信用和信用机关等相关知识。如果足够留心,大致翻一下这套书,肯定会对电视剧上那些似是而非的“大手大脚”嗤之以鼻:太没有“技术含量”了,编剧根本就不走心,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货币种类和“明星”,其中以战国刀币、“秦半两”、汉五铢钱、北宋的交子最为知名,至于金银,确实值钱和保值,却不常用——直到明中期以后,银才越来越多地进入了社会经济生活。不管是交子,还是大元、大明宝钞,甚至包括现在,倘若没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纸币都是不好用的。总之不难想象,一部《中国货币史》,折射出的是几千年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变迁、曲折。钱之所以为钱,就在于它能够换来东西,是一般等价物;换不来东西,那就连废纸都不如了。

    有一首歌曲中对钞票有这样的描述:“是谁制造了钞票?你在世上称霸道。”看似是这样,实则并没有这么简单。钞票,或者说钱要想“在世上称霸道”,显然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其中的很多知识,翻一翻《中国货币史》,大概就可以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了!

    而且还必须明白,如果是乱世,钱不值钱了,受损的只有普通人。就像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所写的那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吧,这才是最好的时代。

  • 中国货币研究扛鼎之作

    作者:优雅骑士 发布时间:2020-08-13 21:02:18

    彭信威先生所著的《中国货币史》一书,是一部将货币史与货币理论完美融合的经典著作,全书按照朝代顺序依次论述了从货币经济确立到清末为止的中国货币史,其内容包括了每一个阶段的货币制度、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研究以及信用与信用机关,对于中国货币史的研究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于1943年开始撰写,经彭先生反复修改与增订后于1965年最终定稿,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遥,然而时光并没有掩盖这部学术巨著的价值,今日学界在货币史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成果无不深受本书的影响。下面笔者将尝试对本书的内容和贡献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产生货币的国家之一,根据彭先生的考证,中国货币的发展基本上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货币文化。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也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封建王朝时期一直都是将铜钱作为唯一的官方货币来发行,但是实际流通过程中却呈现出多元流通的格局。首先,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并不集中于一体。通常多由金银扮演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角色,铜钱的主要职能则为流通手段。由于缺乏主币辅币制度,实际流通中往往出现多种货币平行流通,彼此之间没有固定汇率,而是随市价盲目波动的现象。第二,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充斥着地方色彩,不同地区流通的货币千差万别。第三,货币铸造技术较为原始,并长期停滞,导致货币成色轻重样式难以统一,私铸问题十分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货币制度的混乱。第四,虽然中国主要钱币的重量长期保持不变,但并不意味着币制与物价的稳定。由此也引出了全书另一个重要的议题,即对于中国货币购买力之变动问题的研究。

    不同于前人只注重于货币形制和货币制度的研究,彭先生还将视野拓展到流通领域,他在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篇幅对历代货币的购买力及其变动,以及这些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研究,彭先生发现,中国货币的购买力,短期看来,变动非常剧烈,长期看来,则有逐渐减低的趋势。中国自汉以来,物价涨到万倍以上的至少有五六次。至于因天灾人祸所引起的一时的局部的小波动,那是不胜枚举。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币值变动的情形,很容易会从史料中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把握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情形,才能更准确地还原不同时期人民的收入状况与生活水平。同时,彭先生还结合前文中关于货币制度的研究,采用了“价值法则说”而非此前常见的“货币数量说”,从货币本身的价值而非货币数量出发去诠释中国历史上的物价与购买力变动问题,指出货币本身的跌价是中国货币的购买力逐渐减低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历代政府也是通过直接减重铸造小钱、变相减重铸造大钱等各种“短陌”行为以及滥发纸币来实现货币贬值的。因此,弄清楚了货币本身价值与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关系以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古代经济中常见的的私铸钱、劣币驱逐良币、通货膨胀与紧缩等问题的根源所在了。

    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一直存在着忽视思想文化等其他因素的问题,货币史的论著中货币史与货币思想史也长期互不统属。因此,本书的另一大贡献在于系统总结并概括了古代中国的货币理论与思想,有助于我们真正认识古代中国货币的本质及其与现代货币的区别。彭先生从古人关于货币零碎的言论与认识中归纳出中国货币理论的主要特点,指出其主要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汉代法家的“国定说”,以为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其所以能流通,是因为帝王或政府所倡导或制定,强调帝王的主管意志。它的目的是在求得币制的统一与造币权的集中,是针对当时的混乱币制而产生出来的一种理论,强调借助政府的权威维持货币价值稳定。这一思想对于宋以后纸钞的发行,尤其是洪武时期的宝钞制度和货币政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另一种则是历代的“数量说”,这种理论是从反对通货贬值和通货膨胀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主张回复实物经济,减少通货,以防通货膨胀危害民生。这两种理论也构成了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的主线。除此以外,“金属论”也是传统时期的重要货币思想,与汉代法家强调货币“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特点不同,金属论者将货币本身视为一种财富,寄望于通过管理对外贸易与禁止金银铜铅出口来保护本国的财富不外流。“金属论”尽管后来受到了不少批判,但彭先生却强调后人的批评多源于对金属论盛行时期社会情况的不了解。事实上金属货币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是最便于保存的,而在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经济中更是如此。人们之所以普遍地追求金属货币,是因为金属货币是永不腐烂而随时可以交换任何商品的。现代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货币问题时,常常不自觉地套用现代货币理论来解释古代的货币,往往给人削足适履之感。彭先生虽是经济学出身,但却利用扎实的文献功底还原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货币的认识,从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逻辑与脉络出发重新认识了中国古代货币。

    彭先生与同一时期的全汉昇先生还是最早从全球史视角审视海外白银流入问题与白银购买力等问题的学者之一,其后万明、万志英、林满红、刘光临、邱永志等学者无不深受在彭先生学说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进步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于明清时期的白银问题的认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彭先生的开拓之功。作为国内较早关注明清时期的白银问题的学人,彭先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彭先生关于明代才是白银取得十足的货币地位,实现“真正的货币化”的观点,已经基本成为了学界的共识。第二,针对明中期以后中国为何通行白银这一问题,彭先生指出,自五代以来,白银的使用,一方面由于中国自己的需要,同时受了中亚币制的影响,已酝酿了几百年,到明代已经根深蒂固。而明朝政府之所以放开银禁,实由于纸币的贬值和铜钱的减少,纸币的贬值使人民需要一种稳定的货币。因此,是官方货币体制的失序,为白银的流通创造了条件。第三,彭先生在肯定白银流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明代白银以锭为主的形制违背了货币发展由繁到简、由笨拙到方便的发展规律,实质上是一种倒退。其次,各种形式的白银标准难以划一,成色也不统一,在流通中存在种种不便。最后,实际参加支付流通的白银仅占流入白银总量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白银实际是贮藏手段被窖藏了。长期以来,学界普遍存在曲解和拔高白银作用的现象,诸多学者往往以明中期以来白银的“货币化”为切入点,拔高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以此论证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甚至认为早在明代中国已经有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迹象。从这一点来讲,彭先生也是较早打破对于“白银神话”的迷信的学者之一。最后,关于白银购买力的问题,也是彭先生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彭先生认为,由于白银计算物价都是以纹银为标准,这样对于物价的研究也就方便可很多,不但可以前后比较,甚至同外国也可以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大米这一商品对明代的米价进行了统计,这些数据也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物价问题与白银购买力问题时重要的参考资料。经过整理以后,彭先生发现,无论以银计算还是以钱计算,明代的物价与宋元相比都要更低一点,明代白银的购买力显然要更高。但这并不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明代人们的货币所得减少的缘故。诸如此类的贡献,不胜枚举。但略显遗憾的是,由于本书成书较早等原因,彭先生在书中没有能够关注到财政体制的转型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等其他因素对于货币制度与流通格局的影响。近年来,以邱永志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研究明清时期的白银问题时,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赋役制度的变革与民间商业力量的兴盛对于货币流通的影响,指出是“贡赋体制银纳化”和“民间市场用银”的合力推动,最终造成了国家货币主导权的下移和白银时代的到来。但是,如果没有彭先生的奠基之功,很难相信后辈学者能够将货币史研究推进到如此高度。

    彭先生无疑是较早超越传统货币史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他将货币问题分作货币制度、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理论以及货币信用等问题分别加以观察,无疑大大拓展了货币史的研究空间。彭先生没有局限于货币的基本职能,更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的货币理论,而是在广泛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考察了具体历史时空内货币制度和流通格局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结构乃至思想文化的变迁,在超越货币史的同时,又进一步深化了货币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诸多领域均有开创之功,深刻影响了此后从事中国货币史研究的学者。 虽然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撰文对书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与商榷,但这些都无法掩盖彭先生此书对于中国货币史研究的贡献。

    (原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2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种类多(546+)
  • 体验满分(486+)
  • 速度慢(72+)
  • 值得购买(274+)
  • 情节曲折(267+)
  • 速度快(622+)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 2024-12-11 19:08:1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后***之: ( 2024-12-28 10:46:3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权***波: ( 2025-01-08 07:43:5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扈***洁: ( 2025-01-06 21:44:5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瞿***香: ( 2024-12-31 21:43:3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訾***雰: ( 2024-12-18 05:48:5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菱***兰: ( 2025-01-03 14:49:3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家***丝: ( 2024-12-17 05:12:05 )

    好6666666

  • 网友 康***溪: ( 2024-12-16 22:05:57 )

    强烈推荐!!!

  • 网友 宫***玉: ( 2024-12-20 23:38:04 )

    我说完了。

  • 网友 谭***然: ( 2024-12-15 19:32:3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隗***杉: ( 2025-01-08 20:49:0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蓬***之: ( 2025-01-06 22:29:00 )

    好棒good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