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个人所得税法规汇编(2019年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41

个人所得税法规汇编(2019年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个人所得税法规汇编(2019年版)精美图片
》个人所得税法规汇编(2019年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个人所得税法规汇编(2019年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966347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4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广西师大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8-11-06 09:49:06

    “越来越舒适让我们越来越无法真正了解这个世界,进而也越来越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当我们向外挑战的时候,其实是在一步步接近更内在的自己。

  • 作者:Jason 发布时间:2017-10-09 00:13:34

    读过的第一本外国人传记

  • 作者:kayoko 发布时间:2019-05-24 15:02:35

    一般,枯燥

  • 作者:埃辛 发布时间:2022-12-27 23:43:35

    最喜欢那篇《鹿隐之森》

  • 作者:路过秋天 发布时间:2012-07-17 22:30:01

    前面太罗嗦,翻了半天才见主要内容,而且一会儿就没了,作者写作思路不清啊。不过能看进几句有用的也算没白看!

  • 作者:Elsie 发布时间:2014-07-25 11:43:40

    不实用,废话忒多。。。


深度书评:

  • 深夜日记:写给天堂里的妈妈,失去妈妈的孩子在哭泣

    作者:静海垂澜 发布时间:2022-03-11 09:10:32

    最近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让战争重新介入大家的眼帘。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中国,我们骄傲和自豪,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让我们远离战争,生活富足。

    然而,我们的老辈,却也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记忆深处,姥姥那句话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难!难!难!一难难三年。难,不是“困难”里二声的读音,而是“灾难”里四声的读音,是灾难的意思。

    姥姥是旧时代的人,跟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从小裹脚,虽然后期不再裹脚,却已经定型,跟六七岁孩童的脚一般大。但,就是靠着这双脚,硬生生地走过100多公里,到青岛避难。

    每每提及,姥姥立马眉头紧锁,长叹一口气,然后停上大概10几秒,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恐慌的岁月,痛心地说道:难!难!难!一难难三年。这8个字,是姥姥对战争岁月的深恶痛绝的总结。

    战争带来的伤害,永不可逆,不分年龄、不分国度,都是灾难性的伤害。

    201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得主《深夜日记》,作者印度维拉.希拉南达尼,根据自己家族的真实经历创作,讲述了印度女孩妮莎,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被迫迁徙到新的国家,内心的恐慌、不安以及成长和蜕变的历程。

    《深夜日记》采用日记的形式,手法新颖。通篇日记都是妮莎写给过世妈妈的信,用孩童的眼光来展现动荡的年代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就如日记里所说:“这就像一场被编造出来的战争”“我知道世界破裂了”。

    妮莎所处的背景是1947年的印度,当时的印度摆脱英国独立,分成两个独立的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1400多万民众因宗教信仰不同,被迫迁徙到新的国家,途中数以万计的人死于暴力冲突。

    宗教冲突在妮莎看来不能理解。妮莎的爸爸妈妈信仰不同,但是不影响他们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厨师卡兹和爸爸的信仰也不同,也不影响他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

    妮莎的家庭,在当时的印度是个另类,是不被世人认可的。不同宗教之间是不能通婚的,所以,婚后妮莎的舅舅一家就跟她们断绝了来往。

    妮莎的爸爸是个医生,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逐渐摒弃宗教隔阂,在他眼中病人不分宗教。这跟崇拜的印度领袖甘地秉承“不分宗教、印度统一”的原则相吻合。

    妮莎的弟弟阿米尔的性格跟她截然相反:妮莎不敢跟外人说话,阿米尔是个话痨。这两个性格、兴趣不同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妮莎也从最初的不敢跟外人说话,经过命运漩涡的打磨,勇敢蜕变为可以突破自我的新时代女性。

    总有一种声音能打动你,总有一本书能震撼你的心灵,读《深夜日记》,品幸福人生,生活中祖国母亲的庇护下,拥有安逸、稳定的生活,幸福感爆棚。愿世界没有战争,愿人类永远和平,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 必须正视的事实与真相

    作者:直布罗陀岩石 发布时间:2011-04-03 18:42:29

    我一直喜欢看一些关于内幕的东西,而911则始终是我浓厚的兴趣点,我记得曾经在我中学的时候就买过911调查报告的书,A4开本的上下册,至今还躺在家里的书柜上,只看了一点点后来也就没时间和精力继续读下去了。

    这本《巨塔杀机》是我一直以来的阅读兴趣所在,关注了很久终于买来,在堵车的时候,在出差的飞机上,终于读完了。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讲述911内幕的书,但读完之后才发现,这么说对于作者和这本书而言,真是一种莫大的低估。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印象的话,这个词几乎不用想就自己蹦出来了——恢宏。这似乎是一本关于本拉登和911的书,但其实远远不止,它涵盖了大量的人物,覆盖了相对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讲述了本拉登的一生历程,基地组织的前世今生,FBI和CIA的多重纠葛,而911则像是浓墨重彩之后的点睛之笔,在最后着重弹跳出来,活跃在纸上,让人在掩卷之后不由自主的长出一口气。

    而换个角度,这本书却又不像是那些所谓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般枯燥,反而更像是一部小说,感谢作者所进行的堪称海量的调查和采访,才让文中的细节那么生动而细致。而且作者对于书中主要人物的刻画堪称极为下功夫,库特卜,扎瓦希里,本拉登,尤其是奥尼尔,都血肉丰满的呈现在一字一句之中,让全书的可读性和含金量因此而大大提升。

    对于书中的内容不敢多加评论,毕竟国际政治的专业性不是我这等水平可以随意置喙的,但还是想重新回顾一下,做一些总结,摘抄,多少记录一些,以便日后遗忘有典可循。

    除去简短的序幕,故事从库特卜正式拉开序幕。库特卜虽然在第一章的最后就以绞刑的形式离开人世,但库特卜却成为全书灵魂性的一个人物,正如他本人之于伊斯兰激进运动一样,一个灵魂般的高尚存在。

    库特卜是一个伊斯兰作家、教育家,他在42岁的时候踏上前往美国的轮船,开始美国留学生涯。在美国的经历,并没有让库特卜这个“正派、骄傲、充满烦恼而道德观念极强的人”变得更加开放,反倒让他在回国时更为激进,他在报纸上发表的对美国的糟糕印象,深刻影响了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对美国的看法。

    库特卜因为和赶走埃及国王及英国侵略者而上台的纳赛尔意见不合,被指控策划刺杀纳赛尔而被投入监狱,在狱中,库特卜完成了他最重要著作《里程碑》的创作,他“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伊斯兰和贾西利亚,后者指的是先知默罕默德带来神谕之前的蒙昧而野蛮的时期。只有彻底反对理性主义和西方的价值观,才能为伊斯兰的救赎带来一线希望。这就是选择:要么是单纯、原初的伊斯兰教,要么就是人类的毁灭。”

    1966年8月29日,库特卜在黄昏时分的祷告结束之后被处死。而“他那无人赏识的天分,日后将动摇伊斯兰教,危及伊斯兰世界的各个政权,并成为阿拉伯民族无着无落的年青一代的指路明灯;寻求着生活意义和目标的这一代人,最终在圣战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艾曼扎瓦希里——库特卜先锋队的领袖人物,埃及圣战组织的创始人,后来和本拉登合作,成为基地组织的重要成员。

    扎瓦希里出生的环境非常好,父母都来自于名声显赫的望族,从小家境殷实,后来上了医学院最终成为了一名不错的医生。扎瓦希里的舅舅马赫福兹阿扎姆是扎瓦希里结识库特卜的桥梁。库特卜曾经是马赫福兹三年级时的阿拉伯语老师,随后他和这位年轻的学生建立起了毕生的友谊。年轻的扎瓦希里都是从舅舅那里听说库特卜纯粹的人格,还有狱中的磨难,而此后扎瓦希里一生的事业便有了定位——“将库特卜的愿望付诸行动。”

    15岁时,扎瓦希里就协助建立了旨在推翻政府、建立伊斯兰国家的地下组织。后来诸多地下组织有一次重要的合并,合并之后的组织叫做圣战组织,并最终成为基地组织的一部分。

    纳赛尔死后,继任者是萨达特,和库特卜一样,扎瓦希里也被当时的统治者扔进了监狱。当时组织里的一个叫卡马里的人和当时的伊斯兰布利中尉合谋,在萨达特庆祝十月战争胜利8周年纪念日的时候进行暗杀,并且获得了成功。扎瓦希里并不知情,但因为其在组织中的地位仍然被抓了起来,在监狱中受到了各种非人的虐待,出狱后的扎瓦希里“变成了一个冷酷的激进主义者,他的信仰也已经被锤炼为不可动摇的决心。”

    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911的悲剧诞生在埃及的监狱之中。酷刑催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囚犯的怒火针对的主要是世俗的埃及政府,但一股强烈的愤怒之情也指向了西方世界。他们认为伊斯兰社会的腐化与受辱是由西方造成的。”

    不得不提的是,扎瓦希里在监狱里遇到了奥马尔拉赫曼谢赫,因为是瞎子也被称为盲人谢赫。盲人谢赫的伊斯兰组织和扎瓦希里的圣战组织目的相同——“把当局搞垮”,但意识形态及行动策略却完全不同。“盲人谢赫宣称全人类都应该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只要能把这个讯息传播开来他就知足了。扎瓦希里极不赞成这种观点。他不相信群众;其他任何形式的信仰他都不屑一顾。他宁愿在暗中进行单方面的行动,直至他的组织能够夺取权力,施行其集权主义的宗教观点。”

    扎瓦希里在出狱后,做出了一个影响其一生的决定——去沙特。

    扎瓦希里去了沙特的吉达,而支配吉达社会的少数几个家族的其中之一就是本拉登家族,这里是本拉登的地盘。

    用时髦的话来说,本拉登其实是个富二代,他的父亲默罕默德,从一个船坞工人,然后开始盖房子修公路最终修葺了大清真寺,成为王室座上宾,人民的偶像。想象一下,在禁止私人飞行的沙特,默罕默德是具有飞行特权的,可以从上空检视自己的工程,可见其地位之高。

    如你所知,阿拉伯男人可以娶四个妻子,默罕默德也不例外,于是他的第四个老婆给他生下的第17个儿子,取名奥萨玛本拉登,日后成为了风云人物。

    默罕默德是一个好老板,他习惯把为他生过孩子的前妻转嫁给公司雇员,所以奥萨玛和他母亲搬家后不久,默罕默德就死在了纳小妾的道路上,他的飞机坠毁,享年59岁。

    奥萨玛14岁时经历了宗教和政治上的觉醒,从此忧国忧民,坚持祈祷,与一切与性有关的东西划清界限。本拉登“被困在一个只有二元的精神世界之中;选择只有‘更为极端’或‘不太极端’两种。他的天性中还有一份与沙漠精神的亲近,他一辈子都渴求朴素的生活。”

    苏联于1979年圣诞夜入侵了阿富汗,而本拉登则遇到了巴勒斯坦学者和玄学家阿卜杜拉阿扎姆谢赫。此人对本拉登影响很深,几乎直接引导本拉登走向圣战之路。阿扎姆提出的口号是:“只要圣战与长枪;不要谈判,不要会议,也不要对话。”

    “本拉登崇敬阿扎姆,认为自己就要成为像他这样的人。”本拉登开始变成阿拉伯圣战青年前往阿富汗的幕后资助者,并且他最终亲身前往阿富汗参与圣战。初期的本拉登还是相当有钱的,他宣布给每一个加入圣战队伍的阿拉伯人发工资,每月300美金。

    本拉登组织阿拉伯青年去阿富汗,不是去胜利的,其实是去送死的,但是“阿扎姆在全世界穆斯林面前把殉教描绘得如此引人入胜,从而创造出一种对死亡的崇拜,它将在后来成为基地组织的核心。”

    本拉登在1986年亲身前往阿富汗,阿拉伯人虽然勇猛但其实作用不大,本拉登发挥他的建筑才干修建了著名的“狮穴”,虽然最后狮穴被毁了。苏联最终在阿富汗惨败,“圣战者认为,是穆斯林在阿富汗造成的伤害要了这个帝国的命。而基地组织的孕育源于几种认识的结合:信仰比武器或国家都要强大,而要想进入发生此类奇迹的神圣领域,就必须具备赴死之心。”

    艾曼扎瓦希里医生这时候也在阿富汗,在白沙瓦,此时的他即将和本拉登相遇,但却“正站在一条巨大的分界线上。”一边是他信仰的道路——在尽可能少流血的情况下,建立统治埃及的伊斯兰政府。而另一边则是“塔克费尔”主义。

    不得不提的“塔克费尔”主义。“‘塔克费尔’是伊斯兰教的镜像;它颠倒了伊斯兰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在表面上保持着与宗教正统相似的假象”。《古兰经》明确指出穆斯林不应杀害任何人,但是“塔克费尔”们就是找了无数理由让杀戮变成合理的。他们坚信,“只要有人阻挡他们的道路,无论他是谁,他们都有权将其杀死;实际上,他们把这种杀戮视为一种神圣的职责。”

    所以,对于扎瓦希里而言,左边是自己的圣战组织,而右边就是基地组织。

    1988年8月11日是白沙瓦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天,阿卜杜拉阿扎姆谢赫召集会议,探讨圣战的未来。与会者投票形成了一个新的组织,其目标是在苏联人撤退之后继续进行圣战。

    而这,就是基地组织。

    基地组织的领导制定了章程和若干细则,明确描绘了该组织的乌托邦式目标:“树立真理,祛除邪恶,建立了一个伊斯兰的国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教育和军事训练,以及在全世界协调、支持圣战运动。

    本拉登回到了沙特,但是他想打仗,他想消灭也门的共产主义政权,他想去打萨达姆的伊拉克,“他希望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一个由穆斯林主宰、不受美国左右、不被联合国强迫的秩序。他幻想着自己能以穆斯林救世主的身份载入史册。”但是他却一次次和沙特的王室百般作对,直到图尔基王子忍无可忍收走了他的沙特护照。

    苏丹,对于本拉登来说是又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国家。阿富汗不行,沙特也不行,好在还有苏丹愿意接纳他。本拉登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度过了一段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单调但却令人愉快。然而这段时间,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本拉登——美国军队依然停留在沙特阿拉伯迟迟未撤军。

    而也就是在苏丹,基地组织从本拉登最初设想的反共伊斯兰军队,转变成了一心要袭击美国的恐怖主义组织。美国不久之前还是他们在阿富汗的盟友,为什么要转而反对美国?我总结了一下:第一,美国仍然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代表,这是与伊斯兰教对立的;第二,美国太强大了,美国所代表的现代性、进步、贸易、消费,甚至是乐趣都定义为西方对伊斯兰发起的袭击。

    基地组织的新理念从此诞生。两条圣令颁布:“第一条,允许对美国军队发起袭击,第二条则允许杀害无辜者——让基地组织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恐怖主义组织。”

    本拉登似乎不像他的父亲那么有经济头脑,他在苏丹开始胡乱花钱,投资也是一塌糊涂,于是当时间来到1994年的时候,本拉登的经济危机来了,他开始变得越来越穷了。与此同时,他的基地组织几乎一事无成,虽然1993年拉米兹优素福就已经去炸过一次纽约世贸中心,但是双塔没有倒下,而且没有证据证明优素福是受本拉登的指派做了这件事。

    本拉登需要做点什么,他写了一封信大骂沙特国王,随后在1996年迎来事业的最低谷,他离开了苏丹,重新回到了阿富汗,这时候,他需要依靠塔利班。在这个时候他是最孤立无援的,曾经拥有的巨大财富已被人剥夺,还要仰赖于一支他并不了解的势力;但是他并没有崩溃,甚至都不觉得灰心。

    势力最弱时的本拉登,在阿富汗的山洞里居然向美国宣战了,他发表了令人振聋发聩的宣言,1996年8月23日,他在宣言中说:“你们不是没有意识到,犹太人、基督徒及其代理人所组成的联盟给穆斯林带来了怎样的不公、压迫与侵略;穆斯林的鲜血成了最为低贱的东西,穆斯林的金钱和财富遭到了敌人的掠夺。”

    1997年,曾经短暂抛弃过本拉登结果自己被搞得头破血流的扎瓦希里,终于还是回到了阿富汗,重新和本拉登联合起来。1998年1月,扎瓦希里开始起草一份将聚集在阿富汗的所有圣战者团体团结到同意旗帜下的正式宣言。“这一宣言将使运动的目标从地区性冲突,转向针对美国的全球伊斯兰圣战。”

    虽然基地组织一直大肆恐吓,本拉登到处宣战见人就骂,但其实他们一直都没有实施任何行动。而1998年8月7日,基地组织实施了他们第一次有据可查的恐怖行动,而且就带有其未来行动的特征——同时在多处发动自杀式炸弹袭击。

    他们同时轰炸了美国在肯尼亚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的两个大使馆。内罗毕的爆炸造成213人死亡,12名美国人,4500人受伤。而达累斯萨拉姆的爆炸造成11人死亡,85人受伤,全部都是美国人。

    “炸弹爆炸事件是对美国全球地位的悍然冲击。实施这两起几乎同时发生的爆炸需要惊人的协同能力与技术水平,但更令人担忧的则是基地组织希望使暴力水平升级。”后来人们发现,袭击的目的恰恰是要挑起报复,本拉登希望诱使美国人进入阿富汗,这个国家已被人们称为葬送帝国的坟墓。

    关于911袭击的设想,早在1996年就被提出了,而真正开始实施拖到了1999年,1999年11月,4个来自汉堡的年轻人,阿塔、希布赫、谢希和贾拉来到了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哈尔丹基地,他们来的正是时候。

    这四个人是最合适的人选——“受过教育,懂技术,具备基本乃至熟练的英语能力。这几个人用不着别人告诉他们应怎样在西方生活。签证不会有问题。他们只需要学会飞行、而且甘愿赴死就行了。”他们得到指示——返回德国,然后报名参加美国的飞行学校。

    本拉登的四个心腹被授意组织飞行袭击行动,1999年底,他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了一次会议,而这次会议到底有多重要?这次会议最终导致了美“科尔”号舰爆炸案和911袭击案。而神奇的中情局居然在明知道会议与会人员身份的情况下未进行任何窃听,而且从未把这一消息传递给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务院。

    “基地组织逐渐形成了一种名为集中决策、分散执行的管理哲学。本拉登定下袭击目标、选出行动的领导人,然后提供至少一部分资金。在这之后,行动的策划与袭击手段就全部交给负责执行的人。”

    亚丁湾停靠着美国的“科尔号”导弹驱逐舰,价值数十亿美元,“500多英尺长,排水量8300吨,舰上旋转的天线搜寻着天空,留意任何可预见的威胁”。2000年10月12日上午11点15分,一只玻璃钢钓鱼小艇接近了科尔号。驾驶小艇的两个人在接近“科尔”号中部的海面停了下来,朝舰上的人微笑挥手,然后肃立站好。随后的结果——17人丧生,39人受伤。

    而当时间来到2001年9月11日的时候,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

    911事件里另外一方面的主角们,应该登场了,他们是:

    约翰奥尼尔,联邦调查局反恐分部主管。

    理查德克拉克,国家安全委员会反恐行动协调者。

    迈克尔朔伊尔,中央情报局资深成员。

    非常明显,三个人,代表三个不同的机构,或者我们可以说,这是三股力量。

    1995年2月,奥尼尔刚刚被任命为联邦调查局反恐分部主管,调往华盛顿。这个时候他们正在追捕第一次策划炸毁世贸中心的优素福。奥尼尔从一派死气沉沉的背景中跃然而出——“他极富领袖魅力,擅长随机应变,说起话来直言不讳,而且是个复杂得颇有几分神秘的人物。”

    在华盛顿,奥尼尔成了一个恐怖主义问题专家小组的成员,这个群体恰恰以克拉克为核心,成员大都来自中央情报局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国防部、司法部和国务院的上层机构。他们两个虽然搞起内部斗争来同样无情,而且都容易与人结仇,但他们也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可以为己所用的特点。

    中央情报局中职位与奥尼尔对应的人是迈克尔朔伊尔,他们是最有责任组织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两个人,但很遗憾他们却非常讨厌对方——这情绪反映着两人代表的组织之间根深蒂固的敌对状态。

    美国人对于本拉登的调查就是这么开始的。

    1998年7月,中情局特工在阿塞拜疆绑架了扎瓦希里最信赖的一名政治心腹,他的笔记本电脑里有基地组织的结构图和圣战组织在欧洲成员的花名册,但是,中情局却拒绝把它交给联邦调查局。

    “对情报本身过于重视的中情局就像一个黑洞,除非受到比自身引力更强的猛烈冲击,否则绝不会吐出任何东西。哪怕有一点点情报被曝光,中情局都会将其视为一种失败;”

    在肯尼亚的使馆爆炸案发生之后,基地组织这个名字居然仍然几乎无人知晓!联邦调查局最后发现,曾有5座美国大使馆被列为目标,而让他们更为震惊的是,基地组织的一名埃及成员大约一年前曾走进美国驻内罗毕使馆,把炸弹袭击的计划告诉了中央情报局。中情局认为这个情报不可靠,未予理会!

    使馆爆炸案后,扎瓦希里曾经用本拉登的卫星电话和BBC的知名记者优素福扎通话,而国家安全委员会能够监听这部卫星电话上的通话,它却拒绝与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或白宫的克拉克分享这些原始资料。

    没有监听通话的后果?美国白白扔了66个巡航导弹,没炸死扎瓦希里也没炸死本拉登。

    1999年2月初,朔伊尔收到线报称本拉登正和阿联酋的王室在坎大哈南部的沙漠中宿营。朔伊尔建议立刻发动巡航导弹袭击,但克拉克否决了这一行动。朔伊尔大为光火,认为自己被出卖了。

    1999年底,基地组织在吉隆坡的重要会议,密谋了“科尔号”袭击事件和911袭击事件。中情局已经掌握与会者人员名单,甚至马来西亚秘密情报部门已经拍下了十来个基地组织成员照片!三个月之后,中情局已经知道其中一人已经于2000年1月15日飞抵洛杉矶,但中情局既没有通知联邦调查局,也没有通知国务院。

    中情局有许多人(朔伊尔此时已经被中情局晾在一边)憎恨奥尼尔,而且对动辄出错、行事不分轻重的联邦调查局怀有顾虑,不放心把敏感的情报托付给他们;还有猜测认为,中情局掩盖情报是为了发展这两人为自己所用,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愿意和美方配合的内线。

    基地组织的米达尔和哈兹米来到美国时距911事件还有11个月。联邦调查局拥有对这两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企图所需的一切权限,而中情局却没有在国内行动的法律权威,由于中情局没有透露基地组织两名活跃成员身在美国的情况,劫机者就得以放手执行计划,直到再想阻止他们已为时已晚。

    在调查“科尔号”案件时,联邦调查局特工发现了吉隆坡会议的详情,而当他们向中情局发出正式电传请求关于马来西亚相关线索的时候,中情局依旧一声不吭。

    在整个911之前的反恐情报战役中,无论是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还是白宫,任何一个部门从来都无法统揽全局,而他们也从来没有共同协作过,互相之间的隐瞒,最终引导了双塔的覆灭。

    后记

    摘抄如下: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也许会问,如果没有本拉登的主使,911或者其他类似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事实上,历史的构造板块的确在发生变动,并促使西方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进入了一个冲突的时期;然而,这场斗争的形态是由几个人的领袖魅力和看法所决定的。如果没有赛义德库特卜的著作,或是阿卜杜拉阿扎姆的圣战号召,遍及世界的沙拉夫叛乱也许仍将发生,但基地组织就不会存在。如果没有本拉登,埃及人就只不过是一个圣战组织。他们的目标很偏狭。在一个伊斯兰运动分散各地、各自关注其国家主义目标的时期,是本拉登提出了创建国际圣战军团的想法。在他的领导之下,一个经济上已经破产、不得不四处流亡的组织才不致分崩离析。正是由于性格中的固执,本拉登才能对因杀戮太多而起的道德争执充耳不闻,才能对足以粉碎大多数人梦想的反复失败不以为意。所有这些特点,都可以归为邪教领袖或狂人的性格特征。但是,本拉登还具备艺术家一般的技巧;他不仅要运用这种技巧来达到令人震惊的效果,还要利用它来让一些人心向往之——本拉登要求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

    奥尼尔的儿子在葬礼上读了一封奥尼尔写给他孙子的信,信上写道:“你生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你应该了解父母的民族背景,热爱并珍视那些古老的民间传说。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忘记,你首先是一个美国人。在你之前,曾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为了你的自由而斗争。我们所珍爱的一切都在国家的保护之下。要支持、维护并尊重那些以保卫国家为职责的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排版满分(150+)
  • 可以购买(252+)
  • 差评少(594+)
  • 无多页(604+)
  • 一星好评(75+)
  • 速度慢(415+)
  • 一般般(467+)
  • mobi(644+)
  • 章节完整(617+)
  • 实惠(489+)
  • 品质不错(598+)
  • 引人入胜(662+)

下载评价

  • 网友 仰***兰: ( 2024-12-30 14:57:53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谭***然: ( 2025-01-07 03:47:0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石***烟: ( 2024-12-23 07:08:06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游***钰: ( 2024-12-29 18:16:4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菱***兰: ( 2024-12-16 05:14:4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权***波: ( 2024-12-13 22:18:1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12 17:30:2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汪***豪: ( 2024-12-27 18:50:05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师***怡: ( 2024-12-11 12:58:3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温***欣: ( 2024-12-11 07:29:13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敖***菡: ( 2025-01-04 18:44:2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