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otivating People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32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otivating People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otivating People精美图片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otivating People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otivating People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159139132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06-01
  • 页数:212
  • 价格:184.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32

内容简介:

Book Descrip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otivating People

Lack of motivation can lead to employee inefficiency and low productivity-not to mention higher turnover rate. This evergreen collection of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rticles will help managers in struggling companies retain their key workers and create happy working environments. This timeless volume features new and classic articles on leadership, inspiration, compens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ore.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aperback Series

The series is designed to bring today's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th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stay competitive in a fast-moving world. From the preeminent thinkers whose work has defined an entire field to the rising stars who will redefin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business, here are the leading minds and landmark ideas that have established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s required reading for ambitious businesspeople in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globe.

About HB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is a general management magazine published since 1922 b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owned by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 monthly research-based magazine written for business practitioners, it claims a high ranking business readership and enjoys the reverence of academics, executives, and management consultants. It has been the frequent publishing home for well known scholars and management thinkers, among them Clayton M. Christensen, Peter F. Drucker, Michael E. Porter, Rosabeth Moss Kanter, Gary Hamel, C.K. Prahalad, Robert S. Kaplan, and others.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concepts and terms such as "Balanced scorecard," "Core competence," "Strategic intent," "Reengineering," "Globalization," "Marketing myopia," and "Glass ceiling" were first given prominence in HBR's pages. Its worldwide English-language circulation is 240,000, and there are 11 licensed editions of the magazine, including two Chinese-language editions, a German edition, and an English-language South Asia edition. The magazine is editorially independent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It is not peer reviewed.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20.8                 width:(cm)13.9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Book Descrip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otivating People

Lack of motivation can lead to employee inefficiency and low productivity-not to mention higher turnover rate. This evergreen collection of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rticles will help managers in struggling companies retain their key workers and create happy working environments. This timeless volume features new and classic articles on leadership, inspiration, compens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ore.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aperback Series

The series is designed to bring today's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th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stay competitive in a fast-moving world. From the preeminent thinkers whose work has defined an entire field to the rising stars who will redefin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business, here are the leading minds and landmark ideas that have established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s required reading for ambitious businesspeople in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globe.

About HB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is a general management magazine published since 1922 b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owned by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 monthly research-based magazine written for business practitioners, it claims a high ranking business readership and enjoys the reverence of academics, executives, and management consultants. It has been the frequent publishing home for well known scholars and management thinkers, among them Clayton M. Christensen, Peter F. Drucker, Michael E. Porter, Rosabeth Moss Kanter, Gary Hamel, C.K. Prahalad, Robert S. Kaplan, and others.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concepts and terms such as "Balanced scorecard," "Core competence," "Strategic intent," "Reengineering," "Globalization," "Marketing myopia," and "Glass ceiling" were first given prominence in HBR's pages. Its worldwide English-language circulation is 240,000, and there are 11 licensed editions of the magazine, including two Chinese-language editions, a German edition, and an English-language South Asia edition. The magazine is editorially independent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It is not peer reviewed.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20.8                 width:(cm)13.9


精彩短评:

  • 作者:寒山 发布时间:2010-04-15 19:57:39

    管理类书籍,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同小异而已。

  • 作者:platero_y_yo 发布时间:2015-08-20 17:28:04

    大美大美

  • 作者:Snoopy 发布时间:2010-04-09 14:17:01

    西点精神…或者说军人的精神…果断是值得推崇的!

  • 作者:爱自己吧 发布时间:2021-07-13 08:36:03

    40分读完了 挺有意思 学到了知识 不过 人物和车还有漫画干嘛的~

  • 作者:luckrenee 发布时间:2012-06-29 19:15:39

    补补历史知识。

  • 作者:知度濟。 发布时间:2020-11-11 21:53:28

    我就一句话,别昧着良心写垃圾书、做垃圾书。


深度书评:

  • 用当下的温度触摸历史,用历史的深度读解当下

    作者:Affogato 发布时间:2018-11-12 15:28:21

    正如作者张宏杰自己所承认,从目录来看,本书的内容显得有点拼接奇特、杂乱无章。这好像张宏杰自身颇为曲折不定的命运轨迹的映射:出身于北方辽西古城的70后,大学时读了财经专业,供职于待遇优厚的国有银行,人生的前30年似乎沿着父母的期待向着“副处级”的进发,却出人意料地在堂吉诃德似的文学逐梦之旅中偏离了稳定中产的轨迹,在成为大获成功的畅销书作家和年度最受欢迎的“百家讲坛”主讲的同时,出于对历史研究的强烈兴趣与求真务实的态度,隐于象牙塔,师从当代最顶尖的学术泰斗,如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安静地从事公共史学的实践。

    拼接这屡经转折的人生经历的内在动力,是张宏杰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年轻时出于生命本能的冲动与热情,被文学的缪斯之酒所吸引,在压缩了过去几代的时代大潮的冲刷下,人到中年,由丰盛华美逐渐深入枯澹,水落石出,转入一种更为理智清醒的历史视角。文学与历史,入世的激情和抽离的省视,在当下与历史之间搭建一索往来的桥梁,正是本书的逻辑主线。

    本书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当代视角追溯了历史上“大家们”的人生轨迹。《鲁迅的收入与生活》考据了这位“横眉冷对”的文豪是怎样挣钱与花钱的,是什么使收入成了鲁迅的重要动机,鲁迅从事过的几份工作在当时社会具体是怎样的、赚了多少钱、赚的钱在当时购买力如何,以及鲁迅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如何花钱的;《巴尔扎克的天才与虚荣》还原了性格中有着巨大分裂的多面巴尔扎克,他对成名和发财有着饥饿的欲望,为了发财不惜抄袭、滥造低俗小说,说谎成性,热衷于和贵夫人上床,挥霍无度欠下巨额债务,可正是炽热欲望的驱动和债务的压力,开启了他能量巨大的大脑,使他如圣徒一般全心全意奉献出自己的才华和精力,为人类的精神殿堂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贡品;《黄仁宇与〈万历十五年〉》讲述了1982年现象级出版物《万历十五年》背后的故事,分析了这本书在美国屡屡碰壁却在中国引发巨大轰动的原因,回顾了从动荡的战争年代走来、中年负笈大洋彼岸、半路出家研究历史、却被正统学术界斥为“异端”的黄仁宇的传奇经历,重新审视了历史学的定位与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第二部分中,作者以轻松的笔触,回到当下,记述了从“文学青年”到“历史中年”的个人经历,关于人类“自我”的哲学性思考,以及背包旅行中的见闻。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追忆与某种象征性的精神符号,那时候国门刚刚再次打开,外面的一切都很新鲜,理想还未死去,全社会的精英为了让国家更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人们都喜欢文学和做梦。作者的人生选择,与早年所受时代环境的熏陶密不可分。作者还记录了在藏区、蒙古与福建客家土楼游历的经历、与当地人的交往,展现了与当代中国主流社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探索的喜悦的同时,又带着几丝怅惋。“那些积累了几百年的民风迟早都会在时代的空气中蒸发殆尽。然而,我毕竟在它存在的时候去过了,感受过了”。作者写下这些经历,何尝不是一种个人性的历史记录?

    第三部分中,作者回顾了自己走入历史研究与历史写作的经历,记录了与戴逸、葛剑雄、秦晖先生等著名学者的交往,阐述了一般大众对历史的强烈需求和严肃史学的通俗写作。戴逸、葛剑雄、秦晖先生都是当代最优秀的历史学者,一般人可以读到他们的作品,却难有机会进行个人性的接触。从作者的记录中,可以窥见他们的一些共同特质:物质生活简单朴素;保持着当今十分稀缺的单纯、真诚和古道热肠,为与自己毫无利害关系的人争取利益;对学问永远怀有新鲜的兴趣、强烈的激情和问题意识,兴趣与涉猎面广泛,打通各种学术领域,也打通了学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壁垒。他们的人品与对待学问的态度,好比时代潮流中的“石头”,“江流石不转”,供后生回望,校正自己的经纬度。

    改革开放后,历史受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逐渐松绑,从90年代起,民间掀起了一股“历史热”。“百家讲坛”等说史类节目广受欢迎,以易中天、当年明月为代表的通俗历史写作者的作品也大受欢迎。其实,在很多国家,历史类作品有着广泛而稳定的市场,时常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可见大众其实对历史类作品是潜藏着巨大需求的。作者分析道,追根溯源是人类的本能,讲古叙旧是一种滋味浓厚的娱乐,尤其是对于有着“怀古”传统的中国人。一个人要想对所处的社会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当下信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同时,还需要历史的纵向视角,才能了解到来龙去脉与前后因果。可是,由于自古以来政治权力对历史的束缚与扭曲、中小学阶段“填鸭式”的历史教育方式以及高校历史研究的“自然科学式的专业化”倾向,在国内,坚守真实性底线、具有思辨性的通俗类历史读物还比较缺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推出满足大众需求的高质量历史读物、让历史学走出象牙塔、真正地服务社会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末了也是一个开端,希望本书能为读者们开启一个新的视角,以有血有肉的方式看待历史人物,洞察到他们人性中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带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与此同时,在观照当下纷繁的社会问题时,也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其来龙去脉,更加有深度地进行批判性思考与独立判断。

  • 从唐朝到元朝,崔莺莺的形象流变?

    作者:Comel 发布时间:2013-03-11 12:02:17

        一提到元代文学,人们首先会想到元曲,而谈元曲,则不能不提王实甫。王实甫创作的杂剧计有13种。王实甫的生平事迹所知甚少,只有通过钟嗣成的《录鬼簿》才略略得知其常出入于勾栏,混迹其间,谙熟青楼演艺活动,与市民大众十分接近。他的作品完整保留下来的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四折和《贩茶船》、《芙蓉亭》曲名一折。至于其它作品,均已散佚不传。而正是其中的《西厢记》,让王实甫名满天下,青史留名。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此后流传数百年,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而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并在其手中完成了最终定型。其讲述了书生张珙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的一对青年,描绘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主题,并带有强烈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

        主角崔莺莺,从《莺莺传》中被抛弃的悲情女子,到董解元笔下与情人私奔的反封建礼教的勇士,再到《西厢记》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的小姐,崔莺莺经过了几次蜕变,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并最终定型为“体现了人性的张扬和升华,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复苏的轨迹”的象征符号。从原型到定型之间有很大的变化,而王实甫对《西厢记》里崔莺莺的最终定型的塑造,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着许多丰富的内涵,并体现出作者的巨大成就和贡献。

        崔莺莺形象的每一次变化,都暗示着时代精神的一次次变化。而在王实甫《西厢记》中最突出的变化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使人物形象的反封建倾向更加鲜明。为此,以下将分析一下《莺莺传》和《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变化所反映的内涵。

        一、隐藏的社会内涵——身份和结局的变化

        1.身份的变化

        崔莺莺这一人物在唐代诞生之后,其身份地位是一直在变化的。那么其具体是怎样变化呢?其变化又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在《莺莺传》中,崔莺莺是被张生抛弃的女子,但莺莺的身份元稹并没有交代清楚,因此其身份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想。

        首先从莺莺的家庭状况分析,“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其家境富裕,颇有资财,但就算是如此的家境最终却依然被张生所抛弃。而在讲究门第的唐代,士人一般都会通过跟朱门豪族联姻而提高地位,张生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书生,却将莺莺给抛弃,由此可见莺莺虽然家境不错,但从门第来说应该并不是名门望族。另外莺莺写给张生的信中有“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这么一句,可以看出崔家时有访客或宴会,但莺莺却“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这样被迫抛头露面而不顾礼教的行为,更不像读者所想的是大家闺秀。由以上可以猜想,莺莺既不是朱门,也不是寒门的小姐。

        再看张生为了记崔娘事而作的会真诗三十韵中,大多都具有露骨的情欲描写,而这样的描写一般是不会写给名门闺秀,反而更符合妓女的身份。同时结合唐代的会真诗几乎都是文人赠妓女的诗篇这一社会现象,而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可以看出,唐代的传奇如《李娃传》等的女主角身份大多都是妓女,而作者的创作总是跟著时代风尚来走,因此当时有许多文人投入撰写关于妓女的作品,《莺莺传》也可能是其中一篇。

        且不论莺莺是妓女是否事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元稹笔下的莺莺出身不高。但这个人物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却一跃而成为了相国小姐,有门第有财富有声望。两个莺莺身份变化得如此之大,难道只是为了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

        2.结局的变化

        《莺莺传》的结局是莺莺最后惨遭张生抛弃,原因只因为是莺莺是“尤物”,会“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而张生的“忍情”弃舍,反而让称赞为“善补过”。后来张生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并赋诗二章寄意。

        而王实甫的《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的命运,有情人也成了眷属,张生也考取了功名,种种反对势力也进行了妥协,结局成了大团圆。那么莺莺结局的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3.对社会内涵的反映 

        综上两点可以看出,王实甫的《西厢记》改变了原来崔莺莺的身份以及最后的结局。至于为什么会改变,文学上的影响和作者本人的倾向是有一定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社会环境的作用占了主导。

        《莺莺传》中虽然有抬高女性地位的方面,并在一定程度美化女性的身份,但得到美化的只是莺莺的性格,从从莺莺的身份和结局可以看出,女性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于张生的无情无义,作者却为之而辩解,颠倒了是非黑白。莺莺为追求真爱而勇于献身的行为却被张生的“补过”所玷污,张生是“补过”,莺莺是“自献之羞”,她的种种美德都被歪曲。而这样的设定一定程度反映了东晋门阀制度在唐代的残余,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推行均田制后,农耕经济依旧根深蒂固,男性依然保持着主要生产者的强势地位的历史事实。在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因素下,唐代的莺莺便成了唐代社会女子地位的一个文化代表,也象征着封建时代少女的爱情的理想被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并透露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因此,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崔莺莺形象及结局的变化也将成为一个必然。

        王实甫的《西厢记》,崔莺莺身份一跃而成为相国之女,结局也成了大团圆,此可贵之处,在于他冲破封建阶级的爱情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评判了《莺莺传》的传统思想,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及对封建礼教的不屑与挑战。而王实甫笔下莺莺的变化,是由于社会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力量的突起,资产主义开始萌芽的社会观引起的。同时也与元代科举制度的取消有关,这让大多数知识分子感到前途暗淡,因此只有将梦想寄托于戏剧作品,而崔莺莺的身份及最终结局也作为文人的一种美好向往,暗示了社会群体、社会阶层比例的变化,更暗示了文人的创作意识及审美方向。

        从社会角度来看,王实甫笔下崔莺莺的变化,不仅仅可以看出是一种社会、时代的必然,更能体现出王实甫的巨大成就。那就是遵循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创作,其笔下的《西厢记》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带有历史进步性,忠于历史社会现实,通过文学的创作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并揭示了社会进步的方向。  

        二、文学艺术的深化——性格的变化

        在唐代元稹《莺莺传》和王实甫《西厢记》的两个版本中,女主角同样都是崔莺莺,同样都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同样对美好爱情理想具有梦幻的憧憬和追求的人物,但在具体的性格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性格的崔莺莺都具有不同的文学象征。

        唐代元稹的崔莺莺身份并非高贵,但知书达理,刀札,能鼓琴,善属文,聪慧明敏。如张生与之攀谈时作者对莺莺的描述为“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可见莺莺举动表现得娇羞、矜持,这是十七岁女子固有的自然本性。但只要确定自己对张生的感情后,其性格真诚、爽快的一面便显露出来。当收到张生二首春词后,她的态度是坦诚的,不加伪饰的,回应迅速,当晚便让红娘送去《明月三五夜》的诗句,约张生幽会。这个时候莺莺表达感情坦诚、率直,纯粹真情流露,毫不掩饰,无矫情做作,一举一动都带着勇于追求爱情的气息,并在最后完全向自己心爱的人奉献出自己的爱,并坦然承认是“儿女之心,不能自固”,显示了爱情压倒礼教的力量。

        但莺莺还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如张生赴考前,莺莺心中是充满担忧的,但依然说出“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的话,而最后莺莺果然被弃,似乎也显得有点听天由命,心甘情愿。虽然最后拒绝与张生见面,保持了沉默,获得了最后的尊严。但从整体看来,莺莺对即将破碎的爱情没有挽留之语,始终缺少主动维护、保护既得爱情的决心和动力,而选择了随波逐流,缺乏一种更加勇敢的追求态度。

        王实甫的笔下的崔莺莺依然继承了原型莺莺的勇敢和尊严,如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众人慌作一团,而作为一贵族小姐的莺莺却能冷静地提出“五便三计”,充分表现出柔中带刚的豪气,一下让莺莺的形象变得丰富有力。但王实甫表达更多的并不是原型所具有的形象,而是塑造了一个具有新性格的莺莺——娴静而有内涵、举止娴静、深沉含蓄而又感情丰富,具有多情而不奔放的高贵气质的贵族小姐。

        《西厢记》莺莺的性格很突出的一点体现在对张生的爱。对于爱情,莺莺更多是表现得矜持,甚至显得有点矫情做作,如对红娘的数番试探,又如张生翻墙后,莺莺却一扫之前的热忱,摆起了千金小姐的架子对张生大加指责等。这些行为都显得有点矫情而无坦诚率真之意。但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生活在封建礼教长期禁锢的时代的莺莺,对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必然会产生惶惑、犹豫、矛盾,同时亦有“媒妁之言”的顾忌和对轻易被男人抛弃的担忧。这种封建家庭的教养、女性的禁忌,在莺莺心中心里形成了一道心理障碍,并承担着沉重的精神重压。再加上青春期少女细腻的情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莺莺会有心口不一的行为。因此莺莺的“假意儿”,其实表现的是内心情感挣扎的痛楚。而这样激烈的情感通过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的姿态隐秘地透露出来,更能表现出其表露感情时的含蓄和韵味,想爱而不敢爱恋爱心理以及外在的凝重和内在的激情的矛盾色彩。而这样状态的莺莺,最后能因为爱情的召唤,而越过一切障碍,更能体现出爱情的伟大,莺莺为爱而做出的巨大奉献的勇气。

        对于爱情,莺莺始终是放在内心最高的位置,不因客观环境而改变,对于功名利禄是蔑视的,送别时,还唱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的句子,表现出莺莺把爱情放在了最高位,并借莺莺之行为表达了王实甫对纯洁、自然爱情的向往,以及表达了与封建礼教进行坚决斗争的决心,而其中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更突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和《莺莺传》一样,长亭送别时,莺莺也是充满忧患和软弱的,但更突出的是莺莺敢于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来保护既得的爱情。如张生赴考前叮咛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在回张生书信时,寄了六件东西给张生,以暗示张生不能喜新厌旧,移情别恋;在郑恒造谣后,见到张生而大胆责问:“俺家何负足下?足下见弃妾身,去卫尚书家为婿,此理安在?”由此可知,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王实甫笔下的莺莺不仅勇于追求幸福,而且善于保卫已得的爱情,更能体现出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并透露出浓重的女性主义。

        从文学的角度上看,与以往的《莺莺传》相比,王实甫笔下塑造的莺莺对整个作品的作用更大。从情节上看,让情节更加紧凑,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从人物形象看,让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从文学艺术上看,莺莺矜持的性格,让作品的语言特色、故事氛围具有一种含蓄美、意境美;从思想上看,让作品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赞扬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带有一定的女性主义人文关怀,大大提高了思想和社会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西厢记》中对莺莺形象的新塑造,深刻体现了王实甫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揭示了历史社会价值观的流变。

        [旧文备份]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差评(641+)
  • 格式多(536+)
  • 实惠(306+)
  • 愉快的找书体验(599+)
  • 书籍完整(273+)
  • 超值(261+)
  • 值得下载(257+)
  • 品质不错(123+)
  • 下载速度快(143+)
  • 内涵好书(631+)

下载评价

  • 网友 谢***灵: ( 2024-12-25 13:09:4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冷***洁: ( 2024-12-31 01:02:0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温***欣: ( 2024-12-21 19:49:39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方***旋: ( 2024-12-19 00:54:3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隗***杉: ( 2024-12-11 06:07:07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曹***雯: ( 2024-12-29 16:45:1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常***翠: ( 2024-12-20 21:44:4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敖***菡: ( 2025-01-06 13:27:3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习***蓉: ( 2025-01-01 11:19:03 )

    品相完美

  • 网友 康***溪: ( 2024-12-31 07:20:03 )

    强烈推荐!!!

  • 网友 师***怀: ( 2024-12-13 10:49:10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益***琴: ( 2024-12-28 22:27:14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冯***丽: ( 2024-12-15 00:31:05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辛***玮: ( 2024-12-10 12:12:1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