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十一五”全国高职高专通识课规划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十一五”全国高职高专通识课规划教材精美图片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十一五”全国高职高专通识课规划教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十一五”全国高职高专通识课规划教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815993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5.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23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内容涉及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长、

了解与认识自我、管理好情绪、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学会人际交往、正确处理恋爱与性问题、乐观应对挫折、全面理解生命与死亡、了解常见的心理疾病等大学生心理活动诸方面,理论力求深入浅出,体现精简与实用,主要侧重实践,把教会学生自我调适作为重点,具有可操作性。全书共11章。配有心理格言、心理活动、心理测验、心理故事和思考题,以增加趣味性与吸引力,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书籍目录:

序言

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内涵

二、心理健康及其特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大学生心理特征

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由来与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三、学校心理咨询

【训练与思考】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特征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自我意识冲突

一、自我意识冲突的概念与表现

二、大学生常见自我意识冲突的类型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冲突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途径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二、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训练与思考】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与特征

二、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第二节 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

二、性格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调适

一、人格缺陷的内涵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

三、大学生人格缺陷的自我调适

第四节 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渊博的文化知识

二、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务实的实际行动

四、适度的自我调控

【训练与思考】

第四章 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管理

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二、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四、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负性情绪及其调适

一、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二、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

三、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调适

第三节 感悟人生快乐

一、快乐就在你心中——学会感谢生活

二、快乐就在你的态度中——学会接受生活

三、快乐就在你身边——学会为现在生活

四、快乐就在你的努力中——学会创造生活

【训练与思考】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指导

节 大学学习新理念

一、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二、高职院校学习的新特点

三、树立学习新理念

第二节 学会学习

一、学习方法的学习

二、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一、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二、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学习效率

【训练与思考】

第六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感悟

节 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

一、人际交往

二、大学生人际吸引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与理念法则

一、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

三、人际交往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误区与调适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误区的原因分析

三、走出人际交往误区的自我调适

第四节 交往的艺术

一、管理好你给别人的印象

二、学会倾听和表达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四、以幽默化解困境

五、善于主动交往和换位思考

【训练与思考】

第七章 大学生恋爱心理透视

节 大学生恋爱概述

一、爱情的心理学含义

二、恋爱的一般过程

三、恋爱对大学生的影响

四、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一、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扰

二、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三、大学生失恋与自我调适

第三节 大学生恰当的恋爱方式

一、完美的爱情体验

二、科学的恋爱观

三、纯洁的恋爱动机

四、专一的恋爱对象

五、适度的恋爱行为

六、提高爱的能力

【训练与思考】

第八章 大学生性心理分析

节 正确看待性问题

一、性的概述

二、性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大学生性心理分析

一、性生理机能的发育

二、性心理的发展

三、大学生性心理特征

第三节 直面大学生性行为

一、大学生性行为的现状

二、大学生可能存在的性问题

三、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第四节 关于性问题的忠告

一、贞操观的自我矛盾

二、手淫与性梦

三、“一夜情”不宜向往

四、“同志”应保持距离

五、对宿舍内“留宿异性”说不

【训练与思考】

第九章 大学生常见挫折与应对

节 挫折概述

一、挫折的含义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三、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挫折的双重意义

一、挫折的双重性

二、挫折对强者的积极意义

三、挫折对弱者的消极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挫折心理及其调适

一、大学生活中常见的挫折

二、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

三、大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调适

【训练与思考】

第十章 大学生生死观探寻

节 生死观概述

一、生命的价值分析

二、死亡的理性思考

三、生死观的典型理论

第二节 感恩生命

一、生命的缘起

二、珍爱生命,直面死亡

第三节 敢于同死亡抗争

一、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分析

二、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训练与思考】

第十一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心理保健

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三、重性精神疾病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保健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二、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训练与思考】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内涵

(一)认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马乐博士曾经说过:“必须让人们认识到,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健康就是没病。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也是这样解释:“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不难发现,它还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层面,这也是当前很多人对健康的理解。其实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就对健康作出这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修改了健康的概念,增加了道德健康,由此可见,衡量是否健康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

(1)身体发育情况,如是否有生理疾病或缺陷,身体各部分的机能状况等,这是健康的基础。

(2)心理发展状况,如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等。

(3)社会适应程度,如掌握了多少生活知识和技能,是否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是否能遵守社会生活规则、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能否在不同时间、不同岗位上扮演好各种角色等。

(4)道德文明水准,如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状况等,道德健康的标准是无私奉献,标准是不损害他人。

(二)健康新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在界定了健康的概念后,还进一步指出健康的新内涵:一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七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九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当人的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长期的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也易产生身体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健全的心理有赖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同样离不开健全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及其特征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依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重视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什么是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心理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论述。

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状态”,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概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不仅个体没有心理上的疾病和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均能保持的状态。我国的一些学者对心理健康曾做过这样的概括:具有幸福感和安定感。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人格统一和谐;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具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可见,心理健康的人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是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和服务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特征

虽然目前心理健康的概念众说纷纭,但对心理健康特征的认识已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特别是英国心理学家雅霍达(Marie Jahoda)所提倡的“积极的精神健康”,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裨益。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作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3)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4)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5)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6)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和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健康概念是一种理想化的心理状态,是与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也将有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众所周知,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其实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虽然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生理健康的具体与客观,但是国内外的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做过界定。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把这四点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和在工作与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①积极的自我观;②恰当地认同他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心理学家密特尔曼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②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④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⑤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否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⑩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台湾学者王沂钊历经多年的研究,认识到唯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的身体,才能在社会上保持较高的效能,进而提出以下六项衡量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准则:①要有工作而且乐于工作(这是人性的心理需求和快乐的来源);②要有朋友而且乐于与他人交往(通过与人分享心情,体会爱的幸福感,能够稳定情绪),③要适当了解自己并且悦纳自己;④能客观地评价他人与认可他人;⑤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⑥经常保持满意的心情。

台湾学者黄坚厚在1982年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①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发挥智慧和能力,以获取成就和满足;②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正面态度多于反面态度;③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和悦纳的态度;④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并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教授认为,心理健康包括:①正视现实;②了解自己;③善与人处;④情绪乐观,⑤自尊自制;⑥乐于工作。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精彩短评:

  • 作者:如好好書 发布时间:2023-09-30 01:14:09

    较为简明,援引法条较丰富,关于物权变动模式的论述也很不错,常常也会用到案例辅助理解,但是宣称重视德国文献只不过是寥寥不多的引用,批评。总体来说,拿来入门还行。

  • 作者:不知道的不理解 发布时间:2021-07-27 04:23:33

    跟所想不大一致,里面表达太文学 看到la maison tellier 弃

  • 作者:一秤金 发布时间:2018-10-02 21:44:56

    拿到手发现是好薄好薄的一本书,还需要自开脑洞无视“激励一代人”这种腔调……对三番射的全套仪程解释相当细致,以至于有点枯燥……欧阳修的九射格游戏应该说是射礼游艺化的典型了,要配合喝酒这件大型传统风俗一起进行,中国的各种仪式、祭礼、游戏都离不开酒。

  • 作者:秘莫一 发布时间:2015-05-14 11:57:43

    地铁读物

  • 作者:长啸无声 发布时间:2010-02-26 19:37:58

    写的太差,不敢言却要写梁漱溟先生~

  • 作者:怡然青蓝 发布时间:2010-01-25 21:11:41

    松下幸之助的书没有有些说教类的书让人反感,他的观点容易让人接受,应该说比较有亲和力或者让人有认同感。不错,值得一读


深度书评:

  • 一本不甚高明的励志书

    作者: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发布时间:2005-11-23 14:18:05

    这书不像李开复写的,倒好像凌志军写的。除了一些采自微软总部的花絮有可能是李开复提供的,其余的内容凌志军都写得出来。不懂技术的人就很容易瞎浪漫,书中充满了笨拙的例子,我不相信出自李开复之手。只是为市场上又增添了一本不甚高明的励志书罢了

  • 感受让人类的未来免于苍白和无聊

    作者:西闪 发布时间:2020-07-21 14:28:19

    西闪/文

    读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的作品,总让我想起“布里丹之驴”——一头完全理性的驴子,当它面对两堆一模一样的干草,会因为无法取舍而饿死。

    达马西奥是葡萄牙裔的美国人,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他的成就堪与该学科的奠基人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比肩,只是二人的问题意识与研究重点不同。加扎尼加主要研究大脑的工作机制,达马西奥则侧重于情绪和感受。而情绪和感受,在后者看来,并不完全属于大脑,而是脑与躯体互动的产物。

    达马西奥的这个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无疑是震撼的。在他之前,西方的心灵哲学已经从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身心二元论转向了身心一元论,但是那时候一元论的意义相当贫瘠,几乎与机械论无异。达马西奥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身心一元论的内容,让人不再以为所谓心智只是钟表齿轮发出的咔嗒声。

    很多时候,机械论很像一种难以根除的寄生植物,吸干了身心一元论这棵大树的汁液。它曾经跟身心二元论一样濒临没落,却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卷土重来。这一事业如此强势,以至于人们不再把计算机当作大脑的比喻,而是大脑本身。

    不少学者也这么认为,比如图灵(Alan Turing),比如司马贺(Herbert Simon)和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游起来像鸭子,走起来也像鸭子,那它就是一只鸭子。所谓心智也好,智能也罢,皆是如此。早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就“预演”了这种思路。他说,如果一只鹦鹉能够回答人类的所有问题,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宣布它具有心智。图灵测试遵循的是同样的逻辑:假如我们在交流中没有办法仅凭理性判断藏在幕后的是人还是机器,就应该大方地承认,幕后的那个事物与自己一样拥有同等的心智。

    在他们看来,智能机器人、超级计算机与人类心智的区别仅在于“硬件”的不同,一类是硅基集成电路,另一类是碳基化合物,其余的部分都一样,全是“算法”。马文·明斯基就说过,理性是算法,情绪也是算法,情感和直觉同样是算法。

    坦率地讲,这样的理解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认识人类的心智却帮助不大,甚至存在误导和悖谬。表面上看,他们的观点很像机械论的升级版,但这种区分硬件与软件的思路,实际上已是借尸还魂的身心二元论。它导致人们普遍以为,心智就像电脑软件,运行在大脑这个硬件上。又或者,身体是支撑大脑运行的电力系统。这两种误解一起构成了世人看待心智的隐喻框架,甚至演变成了新的科学神话。

    我认为,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达马西奥对身心二元论和机械论的批判是最有力的。早在1994年,他就在《笛卡尔的错误》一书里指责那些认为无需讨论身体就可以理解心智的人是二元论者,而那些认为只需讨论大脑就可以解释思维的人仍然是笛卡尔的俘虏。他的批判主要基于他多年来的情绪和感受的研究。事实上正是因为达马西奥的这本书,整个学界意识到,情感也是心智的一部分,过去那种将理性等同于心智的观点实在是过于狭隘了。就像他在最近的著作里说的那样,“脑和身体浸泡在熬制心智的同一锅汤里”。

    不过在我看来,达马西奥的第二本书《感受发生的一切》比《笛卡尔的错误》更厚重扎实,这也是我读到的第一部达马西奥作品。在这本书里,他首先对三种密切相关的生理现象做了界定和区分。在他之前,它们常常被人混为一谈,或者颠倒次序。这三种现象分别是“情绪”、“对情绪的感受”,以及“对感受的感受”。

    在主流的论述当中,情绪是一个动态的体验过程。其中,感受是发生的第一步,例如恐惧、快乐、愤怒、悲伤等。伴随着感受,身体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譬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瞳孔放大、体温下降、肾上腺素上升等。接下来,是对身体反应的内在体验,即主观评价。

    然而达马西奥颠覆了这一主流叙述。他认为,情绪是先于感受的生理现象,其内涵基本上相当于由内部或外部刺激事件引发的内分泌反应和身体反应,它的产生不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

    换句话说,当情绪发生之时,“我”不会意识到它。只有当这些情绪反应的信号返回中枢神经系统,被临时地建构成某种对应的心理表象之时,“感受”才会出现。接下来,如果这种心理表象被自己有意识地觉察,就会出现“对感受的感受”,呈现为一种主观视角的体验。

    说起来有些复杂,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为此提供了一个简洁有力的证明。艾克曼是研究表情和情绪的权威,他发现像表情这样的身体变化的确可以引发相应的内心感受。哪怕一个虚假的微笑,也能产生愉悦。如果这种微笑调动的面部肌肉更加到位,那么产生的愉悦程度会更高。可见,情绪的确是先于感受的。

    达马西奥在《当自我来敲门》一书里再度强调了感受的地位。他认为,感受就是我们在情绪表达过程中对躯体的所作所为的知觉,以及对同一时间内我们的心理状态的知觉。情绪与感受有着完全不同的神经基础,二者的重大区别在于心智的有无——那些没有心智的简单动物也可能产生鲜活的情绪,却没有感受。

    不过我个人觉得《感受发生的一切》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它让我再一次想起哲学家大卫·休谟的告诫:“理性是且只应是激情的奴隶。”休谟说得有些偏激,而达马西奥温和地提醒我,只要有情绪和感受存在,就不必担心那头“布里丹之驴”会饿死。

    阅读此书的间隙,我还读完了《寻找斯宾诺莎》。借助哲学家的洞见,达马西奥探讨了情绪和感受的深层意义。他特别佩服斯宾诺莎说过的一句话:“万物无不拥有维护自身存在的天然倾向。”有时候,所谓的“天然倾向”(conatus)也被翻译成更有主动的“努力”或“欲求”。

    达马西奥由“conatus”想到了生物学中的“内稳态”(homeostasis)。在他看来,内稳态就是天然倾向的调节机制,生命体通过它们,达成体内的动态平衡。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某些生物在内稳态的基础上分别产生了神经系统,产生了情绪,产生了感受,产生了意识,甚至产生了文化。

    在新著《万物的古怪秩序》里,达马西奥对内稳态的概念做了全面的升华。首先他认为,“动态平衡”尚不能准确反映“内稳态”的正向调节作用,对于生命而言,内稳态的驱动力完全可以和基因相提并论。尤其是意识与文化的涌现,在基因层面上无法解释的现象,在内稳态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阐释。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积极的内稳态包含着保守的基因缺乏的协调性与合作性。没有协调与合作,不会产生复杂的生命。例如单细胞生物演化为多细胞生物,遵循的就是这样的原则——为了维护自身的内稳态,放弃部分的独立性,通过合作的方式,与其他生命体交换利于生存的利益。最经典的例子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生物体的内共生关系,而最复杂的例子则是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系统。

    在此基础上,达马西奥提醒人们,不要把心智看成领导者或者指挥者,它存在的理由是为内稳态,或者说为身体服务的。换句话说,没有身体,就绝对没有心智。

    如果说内稳态通过内共生的方式帮助个体实现了生存和兴旺,那么它对个体与个体的外共生关系有没有促进作用呢?达马西奥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大多数物种为了维持内稳态都有“未经任何慎思而表现出来的丰富的社会行为。”虽然这些社会行为是通过千亿年的演化,以遗传的方式镌刻在它们的基因当中,但这些“前文化”的行为与真正的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促使拥有心智的物种跨越这一障碍,出现真正的文化行为和文化现象的决定因素之一,仍然是达马西奥反复强调的感受。为了谋求理想的内稳态,感受不仅有力地调节着个体的生命过程,还扮演着个体与个体合作的评估者、谈判者与仲裁者。由此,它成为个体之间无可替代的纽带,文化的真正联系人。

    在《万物的古怪秩序》里达马西奥忍不住再度抨击了那种把生命等同于算法的流行观念。因为在他的理论中,感受永远无法离开身体而单独存在,而没有感受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即使拥有智能,也无法具备心智、意识和人性。他对“奇点临近”的时髦论调嗤之以鼻,更指名道姓地批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等学者对人类未来的想象“极度苍白和无聊”。

    最后达马西奥的结论是,与其担心反乌托邦式的未来前景,不如着眼于人类的现实处境。为此,我们应该关注人类普遍的痛苦与快乐,关注人类如何保有丰富的感受,让理性和情感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团结与合作服务。

    纵观达马西奥长达25年的著述,可以看出他对人类心智的构造方式有非常原创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清楚看到,感受在他的学术思想中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没有身体,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心智。没有心智,就没有文化。阅读达马西奥的一步步推理,一部部展开,从中我得到了智性的愉悦和满足。

    除了翻译的些许问题,略感遗憾的是,最近国内重新出版的达马西奥著作都省却了原书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将其做成电子版另行发布。出版方给出的理由是环保和成本,我觉得有些牵强,对于认真的作者和读者来说也不公平。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方便(580+)
  • 简单(127+)
  • 一般般(383+)
  • 实惠(99+)
  • 还行吧(648+)
  • 藏书馆(599+)
  • 收费(536+)
  • 二星好评(422+)
  • 全格式(492+)
  • txt(446+)
  • 值得购买(423+)
  • 微信读书(608+)

下载评价

  • 网友 林***艳: ( 2025-01-06 23:58:30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曾***文: ( 2024-12-25 07:59:54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邱***洋: ( 2025-01-06 17:53:5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温***欣: ( 2024-12-17 12:00:20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蓬***之: ( 2024-12-23 10:21:43 )

    好棒good

  • 网友 印***文: ( 2024-12-29 03:18:06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融***华: ( 2024-12-27 11:26:09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訾***晴: ( 2025-01-08 22:34:4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寿***芳: ( 2025-01-01 13:47:1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曾***玉: ( 2024-12-19 21:50:32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扈***洁: ( 2025-01-02 00:35:31 )

    还不错啊,挺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