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07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陈寅恪的最后20年精美图片
》陈寅恪的最后20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4501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6
  • 页数:511
  • 价格:42.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07

内容简介: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述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本书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时代与人”的一些节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书籍目录:

新版前言

前言

序 南迁

第一章 陆沉下的抉择

第二章 南土的温情与生命的积淀

第三章 晚年人生的第一轮勃发

第四章 向北京关上了大门

第五章 磨难终于启幕

第六章 1956年:一个罕有的春天

第七章 欢乐走到了尽头

第八章 风暴中的孤寂者

第九章 “今日吾侪皆苟活”

第十章 哭泣的1958年

第十一章 劫后余绪

第十二章 草间偷生

第十三章 今宵相逢

第十四章 中国学人的悲歌

第十五章 一段昙花一现的日子

第十六章 暮年“膑足”

第十七章 今生所剩无几日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第十九章 长夜

第二十章 陈寅恪之死

第二十一章 身后是非谁管得

第二十二章 绝响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陆键东,男,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创作员,一级编剧。 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南岭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认为风俗之良劣,在乎人心之厚薄。自检举风兴,人心之凉薄极矣。”


史心者,才学、通识、博大;人心者,善良、悲悯、豁达。对于人文学者来说,两者得其一,已属难能可贵;而两者兼而有之,则是百年一遇了 。


陈寅恪很羡慕朱师辙的归宿。在 1951年送别朱氏择居杭州的诗作中,便与对方有如此相约——“他年上冢之江畔(寅恪先茔在六和塔后牌坊山),更和新诗结后缘”。两年后,陈寅恪咏《次韵和朱少滨癸巳杭州端午之作》,诗中有后来被人引用得比较多的一联:“粤湿燕寒俱所畏,钱唐真合是吾乡。”陈寅恪最后有在杭州归终的打算,恐怕与朱师辙卜居杭州后有一个安逸的余生很有关系。


系里有一位留美博士生曾为陈寅恪读材料抄黑板干了一个多月,竟高兴地说,“能为陈先生读材料真是莫大的荣幸”。这话数年后被用作大批判的材料。

陈寅恪治学的博大精深,论述的缜密与旁征博引,吸引了校内一批教授去听课,出现了教师多于学生的现象。中国高等学府中公认的绝无仅有的对陈寅恪的一个称呼——“教授之教授”,五十年代再次在康乐园流传,其意为陈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此称呼三十年代已在清华园被传颂。


陈寅恪的生活开始形成这样的规律:上午至中午为固定的工作时间,下午休息,晚上为第二天的工作做些准备。

即使在这样刻板的生活中,陈寅恪的人生仍溅出令人惊诧的火花。下午与晚上虽为休息时间,但陈寅恪的大脑仍在高速运转:其一,回忆上午所进行的工作,发现错漏,第二天马上告诉黄萱补正;其二,对第二天要进行的著述谋篇布局;其三,在脑海中搜索以前看过的资料,如有欠缺,便派人查找。在这方面,才有时人“陈寅恪记忆力惊人”的说法。陈要核实所需资料,常常是告诉助手在哪本书哪一页便可找到,结果十有八九如他所言。

真难为了这位旷世奇才。在同一个时期同样从事晚年著述,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此时正不失轻松地与他的助手对着录音机在作人生的回忆与总结。

陈寅恪直到死也没有用上录音机。一为大陆当时很少有民用录音机,二为陈已养成他口述、助手记录的习惯。

但大脑日夜疲劳,也为陈寅恪带来痛苦不堪的烦恼,在晚年他已离不开安眠药。“文革”爆发之初,人们首先对陈寅恪要服食进口安眠药,浪费国家外汇进行“揭发批判”。很多时候,在夜深人静时陈寅恪想好了问题准备第二天告诉黄萱,但一觉醒来又忘记了,又要重新苦思冥想一番。陈寅恪晚年著述之艰,可见一斑。

六十年代初,陈寅恪享受一些副食品的补助,有人认为陈整天在家很清闲,不知陈寅恪是否听到了这些闲话,有天他突然对黄萱说,“其实我的脑子每一分钟都在思考问题”。八十年代后期,已迈入古稀之年的黄萱回首往事时,对陈寅恪的这段学术人生呼为“惊天地,泣鬼神”[ 据黄萱回忆。]。短短六字,蕴含着多少生命的雄伟与悲壮。


但历史的沉思。并不因郭氏兴趣转移而划上句号。这两位都无愧于现代中国史学大师称号的学人,他们在研究同一历史题材时所经历的不同遭遇,实令人叹息不已。

陈寅恪考证《再生缘》本末,所引史料与“考据”,主要凭脑海的记忆去检索,然后派助手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最劳师动众的也不过是请外地的学生帮助提供一些刊本。七年后郭沫若想弄清楚陈端生的一些问题,几乎尽阅当时所能看到的珍贵资料。如1961年4月,在北京图书馆的协助下,郭沫若在郑振铎捐赠的藏书中找到了一本《再生缘》的“海内孤本”,郭即将其与流行的“道光刊本”核对研究。郭氏文章登出后,全国各地不断有人为郭提供新资料。

历史最容不得假设,但人类对历史做反思时往往最喜欢提出假设。如果陈寅恪拥有同样的研究条件,将会怎样?

至于郭沫若能够在半年时间不到的情况下,在一家全国学术界最为关心的报纸上,以“排炮”的方式对某一学术问题发表一连串文章,则更是陈寅恪望尘莫及的了。

以陈寅恪的学术地位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他应当有资格拥有最好的条件去做研究,其成果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注目。但陈寅恪无缘得到这些,他走着一条孤寂的路。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述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本书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时代与人”的一些节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精彩短评:

  • 作者:兔子晴 发布时间:2013-12-01 11:20:38

    作者追怀前人的诚挚之情的确令人感动,但对宏大叙事的过分执着已经影响到了阅读本身,甚至到了不得不从俯拾皆是的抒情段落里打捞事实的程度。以陈寅恪为绝对正确,其实正违背了陈终生坚守的学人精神吧。

  • 作者:海阔天空祝沽笙 发布时间:2014-07-03 22:07:37

    不论读者怎样臧否,可以肯定的是,《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纯粹的名人传记。学院派大概不太瞧得起这种路数,然而在我看来,对陆键东的批评不可过甚。我推许他的“开路”之功,甚至于由写作时的心境自然流露出的主观心绪——此乃一时代面貌之折射,岂可吹毛求疵。换一个角度,即从人文类畅销书的历时对比来看,我更不忍心送上非难。关于陈先生的学术成就、学人风骨乃至未竟遗恨,书里俯拾即是,我不多加议论,只是想说读此书时真可隐约地感觉到他的悲哀在我心底所引发的共鸣。今日正值陈寅恪先生诞辰124周年,谨此缅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作者:匪有韭无赚梁皇 发布时间:2013-07-24 11:44:30

    煽情太过,实在看不下去...

  • 作者:安提戈涅 发布时间:2013-09-10 15:17:17

    ”老先生“赠书,读的时候常常默然流泪。又一次跟他发短信说,所谓一代宗师,重点并不是”宗师“,而是”一代“。在主楼教室读完,时值日暮,窗光苍然,四海无人对夕阳。

  • 作者:YING 发布时间:2016-01-08 16:30:47

    全書以感嘆號結尾的句子皆可刪。

  • 作者:每天一个白日梦 发布时间:2022-02-06 01:35:40

    画风、分镜都太棒了。整个故事的概念也非常独特:把神探脑中“思维宫殿”(逻辑推理的过程)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单纯阅读文字所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很新奇的感觉。特别是整本书的线索都用一条清晰可见的红线给串联起来,我觉得这个设计可太好了,有种抽丝剥茧的感觉!


深度书评:

  • 材料有余,蕴底不足

    作者:doudou 发布时间:2008-12-18 19:32:32

    如果不是Jane同学买了本《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我大概要再过好几年才知道这位大师的名字。有一次上课,不知怎么提到这本书,老师认真纠正了陈寅恪这个名字的读音,之后对这个名字便多了一分注意。知道是大师,但具体怎么个大师法,却没心思去弄明白。过了几年,听某人说终于买到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言语间的兴奋莫名,昭示出此书的非同寻常。后来,我终于知道那句著名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想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想知道大师的最后岁月发生了些什么。终于从图书馆借来,书已非常破旧,泛黄、卷边、勾勾划划,这是1995年的初版,从知道到读完,中间隔了13年。不能说不失望,也许是期望太过,览其全文后,始知与期望相距甚远。

    此书的得与失犹如两端,格外分明,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作者写作此书之得有四:其一,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很好,对档案善加利用,遍访陈寅恪先生晚年同事、友人,对材料进行提炼印证,进而描摹其晚年生活的轨迹。其二,研究了陈氏著作以及他人相关的记述,尤其注意从抒发情感的诗文中捕捉陈氏思想感情的蛛丝马迹,以窥见其对人对事的看法。其三,此书出版于1995年,彼时关于陈氏晚年生活的专著几近于零,此书可谓填补空白之作。其四,在重现陈氏晚年生活的叙述,以及对其思想的探寻中,着力刻划他独特的文化立场和为坚持立场的不苟且,力求全面展现陈氏之人格。

    但是,作者毕竟不是治史出身,与陈寅恪先生又隔了几十年,没有亲身接触过,所得材料皆来自他人记述和回忆,在重现陈寅恪先生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方面,不似章诒和那样占得亲历其境的便宜,由是一些偏颇的主观臆测便无法剔除。这样一来,本书的缺陷又是不可避免:其一,因作者的学术功底与陈氏相去甚远,既未得言传身教,也非承继学脉的再传弟子,要准确传达陈氏学术研究的意趣,显然力不从心。其二,引用的档案材料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脱离当时的政治背景和话语环境来使用,需要格外小心,材料的可靠性一旦有问题,结论便也是要存疑的。其三,在书写过程中,个人情感宣泄过多,难免影响到笔下对人物的臧否,且这种情感主宰的笔调贯穿全书,显得喧宾夺主,有点专为咏人而刻意为文的味道,对于再现陈氏人格反而有损无益。概而言之,作为尊重和景仰陈寅恪先生的读者,此书值得一读,而此书的写作却并不配得上陈氏的学问与人格。

    一些细节,节录如下。

    中山大学前身之岭南大学为教会大学,抗战胜利后陈序经从海外华侨手中募得款项,由北至南,延聘了许多名师南下,陈寅恪是其中之一。陈序经认为搞学术“要有优容雅量,否则学术就很难有显著的进步”,“假使我们把高等学校的生活,完全当为政治生活来看待,这就是把政治庸俗化”。(可惜,解放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政治领域的逻辑主宰着社会一切领域,正如今日经济领域的逻辑侵入社会一切领域。)

    陈寅恪的学生汪篯追述陈寅恪思想源流,写下“他认为每当社会风气递嬗变革之际,士之沉浮即大受影响。其巧者奸者诈者往往能投机取巧,致身通显。其拙者贤者,则往往固守气节,沉沦不遇。”(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古已有之,哪个时代都不少,越到近世,识时务者越多,被整怕了,抑或是看穿了。)

    1953年上面定陈寅恪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陈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写道:“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由此观之,今世已难出大师。)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每戡诗云:“书生都有嶙嶒骨,最重交情最厌官。倘若推诚真信赖,自能沥胆与披肝。”1957年他给广东的一把手陶铸提意见:其一,高等学校是学术机构,应重学术。现在学校重视职务官衔,不重学术。这种社会风气与党对学术的看法有关,要赶上国际水平,必须扭转这种不重视学术的风气。其二,一些党员有两副面孔,平时冷若冰霜,面笑心不笑,运动一来凶恶异常云云。(现在抢着做官的书生可不少。)

    陈寅恪55岁写下诗句“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身世经历造就的孤独,亦是时代造就的孤独。并且,坚守着这孤独。)

     

    读毕全书,感触最深是政治对学术的压迫。对于知识分子的摧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波三折,捧一下子又狠狠拍一板子,犹如猫玩耗子,不弄得精疲力竭,绝望透顶,决不给个痛快。这样子打压,有气节者难以幸存,识时务者盘踞高位。悲也无用,气脉已绝,逝者不可追,来者无以续。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部传奇传记的重生

    作者:凤凰读药周刊 发布时间:2013-08-06 11:29:31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少量广告(545+)
  • pdf(672+)
  • 服务好(504+)
  • 无盗版(278+)
  • 强烈推荐(281+)
  • 差评(351+)
  • 图书多(127+)
  • 经典(427+)
  • 内容完整(319+)
  • 五星好评(452+)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卉: ( 2024-12-18 00:54:1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潘***丽: ( 2025-01-02 17:55:1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堵***洁: ( 2025-01-08 08:29:53 )

    好用,支持

  • 网友 苍***如: ( 2025-01-03 03:03:34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索***宸: ( 2024-12-22 20:42:1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谢***灵: ( 2024-12-28 01:51:2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寇***音: ( 2024-12-29 16:42:09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31 23:55:49 )

    OK,还可以

  • 网友 马***偲: ( 2024-12-20 05:48:1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戈***玉: ( 2024-12-30 14:49:07 )

    特别棒

  • 网友 芮***枫: ( 2024-12-10 20:00:58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曹***雯: ( 2024-12-15 21:14:43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陈***秋: ( 2024-12-21 14:12:58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师***怀: ( 2025-01-01 05:41:29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冉***兮: ( 2025-01-01 15:33:5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