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日瓦戈医生(上、下卷)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02

日瓦戈医生(上、下卷) 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日瓦戈医生(上、下卷) 上海译文出版社精美图片
》日瓦戈医生(上、下卷) 上海译文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日瓦戈医生(上、下卷) 上海译文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75632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2
  • 页数:681
  • 价格:34.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02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厚厚两卷本《日瓦戈医生》为读者展开的是一幅俄罗斯土地般深厚广袤的时代画卷: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年轻的外科医生日瓦戈,一次大战期间在沙皇军队供职,眼见沙皇的虚弱无能和旧军队的腐败,聪颖的心灵预感到革命力量的日趋成熟,期待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新生,并以积极的行动拥护新的政权。然而国内战争的严酷现实,以及新政权随后的一系列政策实施,使这位诚实、正直的旧知识分子,对于暴力和集权产生了深切的怀疑和忧惧,在被迫而有系统的双重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小说的另一条重要脉络是日瓦戈与拉拉之间曲折的爱情,尤为世人称道的是他们在避难的瓦雷金诺短暂而闪光的共同生活和诗歌创作,日瓦戈称赞质朴宁静的俄罗斯品质,并向往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做有意义的工作;而这样的人生理想,以及他与拉拉艰难优美的爱情,最终不为严酷的现实所容。译者在译序中写道:“这不是一部等闲的小说,它的浓重的传奇色彩,说起来实属罕见,且不带一丝一毫的虚夸和做作,层层都是沉甸甸的历史真实。”意大利《现代》杂志称:“继《战争与和平》后,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概括一个如此广阔和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


书籍目录:

译者序 《日瓦戈医生》及其作者

上卷

第一章 五点钟的直达快车

第二章 另一个世界中的少女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舞会

第四章 不可避免的命运

第五章 告别旧世界

第六章 在莫斯科的日子

第七章 旅途

下卷

笫八章 抵达

第九章 瓦雷基诺

第十章 大道

第十一章 绿林战士

第十二章 蜜甜的花楸

第十三章 在雕像楼对面

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基诺

第十五章 完结

第十六章 尾声

第十七章 日瓦戈的诗作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俄苏诗人、作家、翻译家,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早期创作用力在诗歌,作品深沉含蓄,隐喻新鲜,马雅科夫斯基称其为“诗人中的诗人”。小说创作《柳韦尔斯的少年时代》等受到好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他翻译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所译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大家名著,享有盛誉;1956年完成他重要的长篇巨制《日瓦戈医生》,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靠前压力,放弃领奖,以极高的文学成就和知识分子的良心,赢得世界尊敬。代表作还有诗集《生活,我的姐妹》、自传体随笔《安全保护证》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我同你就像最初的两个人,亚当和夏娃,在世界创建的时候没有任何可遮掩的,我们现在在它的末日同样一丝不挂,无家可归。我和你是几千年来在他们和我们之间,在世界上所创造的不可胜数的伟大业绩中最后的怀念,为了悼念这些已经消失的奇迹,我们呼吸,相爱,哭泣,互相依靠,互相贴紧。


最大的痛苦在于:我爱你可你不爱我。我极力想找出这种责难的含意,想解释它,证实它,于是到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回顾我们整个生活和我对你所了解的一切。可是我找不到缘由,回忆不起做了什么错事招致这样的不幸。你是误解了我,不是善意地看我,你看到的我是歪曲了的,就像照哈哈镜里的面影一样。

可我是爱你的。啊,我多么爱你,你是难以想象的!我爱你身上一切独特的禀性,不论它们是好是坏,爱你身上一切普普通通的特点;它们结合起来便不同寻常,这才是我所珍惜的。我爱你那因为这些内在精神而变得高尚的脸庞,没有这一切也许你并不漂亮。我爱你的天赋和聪慧,它们仿佛完全弥补了你所缺乏的意志力。所有这一切,对我都弥足珍贵,我不知有比你还好的人。


“那时在俄罗斯大地上出现一种荒谬的思想——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失去了信心,这是最大的不幸,是后来罪恶之源。人们误以为,遵从道义感去行事的这种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如今应该唱一个共同的调子,应该靠别人强加于自己的看法来生活。于是词藻开始统治一切,起初是无政府主义的词藻,后来是革命的词藻。”


“我不知道,人民会不会自觉地奋起,团结战斗,也许这一切只是以人民的名义来进行。这种重大的事件是无需戏剧性的证明的。即使没有这点,我也是深信不疑的。对巨大事件去溯本求源是无聊的。缘由并不存在。家庭的口角有自己的起因。在相互揪头发、摔碗碟以后,怎么也弄不明白,谁第一个动的手。一切真正伟大的事物,像宇宙一样是无所谓开端的。它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却不知是如何发生的,仿佛是个永恒的存在,或者从天而降。”

“我也认为,俄罗斯注定会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王国。当这事发生时,我们会惊得目瞪口呆,等清醒过来时,失去的记忆有一半我们再也无法恢复。我们不会记得事件的先后,也不想去寻找巨大变故的原委。我们会习惯新的秩序,就像习惯远处的森林和天上的白云一样。我们所到之处,这种秩序无处不在,不会再有别的秩序。”


每个人所关心的只是依据经验的自我检查,而掌权者则尽全力躲开真理,为的是臆造出自己永无错误的谎言。


我以为,潜伏在人身上的兽性如果能够靠吓唬,不论是靠监牢,还是靠因果报应来制服的话,那么,人类最崇高的象征就是手执皮鞭的马戏团驯兽师,而不是牺牲自我的传教士了。然而,事实却是,千百年来使人类超越禽兽而且不断前进的,不是鞭子,而是真理的声音,是不用武器的真理的无可争辩的力量和真理的范例的诱导。至今人们都认为,福音书中最重要的是那些道德格言和训条,我却认为,最主要的是耶稣说的醒世警言都是来自生活,用日常生活现象阐明真理。其基本意思是:人和人永远是有联系的,生命是象征性的,因为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1.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的这部长篇代表作,堪称二十世纪俄苏文学最重要的伟大作品之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它是一部“悖时之作”,其出版境遇坎坷,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也使作家饱受时代带来的窒息和屈辱。然而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作品的魅力丝毫未减,已成难以逾越的经典。2.以赛亚·伯林对此书有深刻的评价:“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在我看来是一部天才之作,它的出版是我们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文学和道德事件。这部书在意大利出版的特殊背景,特别是,铁幕两边出于政治宣传目的对该书粗俗而又可耻的滥用,或许使人忽略了这样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它是俄罗斯文学传统主流中一部伟大的史诗性的杰作,或许是这个传统中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自然世界以及根植于他们那个时代历史与道德的社会的产物,是一份绝对直率、高贵和深刻的个人声明。……它的主题是普世性的,与大多数人的生活(人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密切相关。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该书的主人公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命运密切相联,但又不与之同流合污,在面对各种毁灭社会、摧残和消灭许许多多其他同类的残暴事件时,仍然保持着人性、内在的良心和是非感。”3.无与伦比的诗性,是这部长篇小说在文学上的独特造诣和魅力。

"


书籍介绍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长篇代表巨作

继《战争与和平》后,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日瓦戈医生》一样,

概括那个如此广阔和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

-

厚厚两卷本《日瓦戈医生》为读者展开的是一幅俄罗斯土地般深厚广袤的时代画卷: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年轻的外科医生日瓦戈,一次大战期间在沙皇军队供职,眼见沙皇的虚弱无能和旧军队的腐败,聪颖的心灵预感到革命力量的日趋成熟,期待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新生,并以积极的行动拥护新的政权。然而国内战争的严酷现实,以及新政权随后的一系列政策实施,使这位诚实、正直的旧知识分子,对于暴力和集权产生了深切的怀疑和忧惧,在被迫而有系统的双重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小说的另一条重要脉络是日瓦戈与拉拉之间曲折的爱情,尤为世人称道的是他们在避难的瓦雷基诺短暂而闪光的共同生活和诗歌创作,日瓦戈称赞质朴宁静的俄罗斯品质,并向往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做有意义的工作;而这样的人生理想,以及他与拉拉艰难优美的爱情,最终不为严酷的现实所容。

译者在译序中写道:“这不是一部等闲的小说,它的浓重的传奇色彩,说起来实属罕见,且不带一丝一毫的虚夸和做作,层层都是沉甸甸的历史真实。”意大利《现代》杂志称:“继《战争与和平》后,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日瓦戈医生》一样概括一个如此广阔和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


精彩短评:

  • 作者:拉维克 发布时间:2014-02-20 23:42:36

    上卷的翻译要比下卷的好。书本身没说的,那种真正称得上能改变一个人的作品。“我们来到世上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为生活做准备”。

  • 作者:灵儿在教书 发布时间:2019-07-07 17:22:03

    逻辑混乱,故事重复,人物颠三倒四,我表示心累……

    但也有好处,就是普及了许许多多传说里的人物。很多人的名字都不会念,边看要边百度……

    比如:

    灵恝,台骀,颛顼,祷杌,帝喾,握裒,萐蒲,皋陶……

  • 作者:Backwater 发布时间:2012-05-12 00:13:59

    真的看不下去

  • 作者:艾吉奥 发布时间:2015-06-30 00:14:19

    俄罗斯的良心作家犯真多,高尔基,托尔斯泰,陀斯陀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契诃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赫尔岑,其实可以用本书里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来解释因何有如此多的民族知识分子出现:为什么上帝让我遭受如此痛苦的事儿!

  • 作者:anakin 发布时间:2013-02-22 10:01:18

    人都是被裹挟着走完自己的一辈子。

  • 作者:虾米 发布时间:2016-06-20 10:13:09

    重读此书,改变了我第一次读它时的印象。一是它对革命的评价并非七分赞美三分褒扬,而是倒了个个儿。《日瓦戈》与同对革命作出毁灭性评价的《静静的顿河》两种不同的命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二是我觉得小说写得其实并不十分好。除去作品氤氲的印象式的、诗一般的潮气、雾气之外,整个故事及其表达的思想都有许多套路性的陈词滥调,在深度上,可能还不及《顿河》和《生活与命运》。


深度书评:

  • 《日瓦戈医生》:把花楸树的浆果抛向故土,那里有我的爱人

    作者:九尾黑猫 发布时间:2008-08-08 00:46:12

      一、战争与革命

      (1)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于一九六零年孤独病逝于莫斯科的郊外。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只给他带来了短暂的快乐,苏联政府的谴责与排挤,社会上的各种舆论的压力和言语攻击,发展至最后塔斯社授权声明要将他驱逐出境。本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故土的依恋,帕斯捷尔纳克一再写信恳求,公开检讨,甚至放弃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后来,在西方各界名流对他的声援下,他才得以留在国内,但不久便郁郁而终。三十年后,当初引起轩然大波的《日瓦戈医生》才得到国内社会的接纳和公正的评价,算是告慰作者在天之灵。小说中尤里•安德烈耶维奇的一句话和帕斯捷尔纳克遭受的境遇有几分契合:“时代并不买我的账,而是随心所欲地强加于我。”作者与笔下的主人公尤里•安德烈耶维奇•日瓦戈(尤拉、尤罗奇卡)一样,从小就受到艺术文学的熏陶,热爱诗歌,经历了一战和十月革命,在时代浪涛中颠簸前行,始终不改对于写作的热爱与初衷。在职业的选择上,他们的想法并不相同,帕斯捷尔科纳一生都执著于文学创作、翻译,尤拉则从事了医学,对他来说,艺术只是一种爱好,不适合现实生活——“实际生活中应当从事对公众有益的工作”。不过,他们都具有把所见所闻和感悟记录下来的强烈欲望,正是这种欲望鞭策他们笔耕不辍。在诗集发表一再受挫的情况下,帕斯捷尔纳克用八年时间写下了《日瓦戈医生》;在战火纷飞的逃亡路途上,尤里•安德烈耶维奇用写作辟开一片净土,体会笔下潺潺地如音乐流水般喷涌的诗歌之美。此番比较,并非说尤里•安德烈耶维奇就代表了作者本人,只是说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帕斯捷尔科纳的热爱与坚持,见解与思考。

      俄国的知识分子一直都对国家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为改变国家现况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他们曾经发起和领导过几次失败的革命,比如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革命,沙皇麾下的一批贵族军官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反思国内农奴制的不合理性,爆发了起义。遭到了尼古拉一世的血腥镇压。真正意义上,称得上革命的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但是其造成的影响力会延续几年、几十年。失败的只是革命,而因此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思想会在社会上得到孕育和发展,人民的意识随着一次次革命也在不断被唤醒,这为后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打下了思想基础。列夫•托尔斯泰就在改革时期把土地分给为他工作的农民,为维护农民的利益在社会上奔走呼吁。《日瓦格医生》以俄国革命的第一次胜利——“十月革命”作为历史背景,描写了那前后俄国动荡的几十年,各个阶层(主要是以日瓦格医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境遇,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的反思。

      (2)战争与革命

      尤拉从童年开始就生活在无止境的变化中,不停的变换住所,被陌生人照料,变化带来的不安定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同时期的俄国也在经历着生存环境中的巨大变化,酝酿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无法左右的命运把书中的每个人物领向了不可扭转的道路:感情极端纯洁的少年尤拉从未想过自己成为了直面残酷战争的日瓦格医生,他曾为革命的到来而欣喜,却也为随之而来的贫困生活感到痛苦不解;拉拉为了理想、怀着非同一般的母性情怀,嫁给了帕沙,以为终于摆脱了噩运的纠缠,却再次陷入失去丈夫和安宁生活的困境;腼腆、调皮、热情的帕沙,参军后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神经质、鄙视忧郁的人,思念妻女的帕沙被掩埋在了着魔的安季波夫的心里。战争让无知、莽撞的人变得深沉,让任性、轻浮的人变为神情专注的学者(杜多罗夫),做学徒时挨打受骂的加利乌林凭着较高的官衔,与当年的工长胡多列耶夫调换了上下级的位置。仿佛世界一下子颠倒了过来,形成一种难以称之为更好抑或是更坏的局面,其中充满了矛盾和迷茫,正如俄国知识分子一直挥之不去的困惑。他们为改变国家做出努力与牺牲,却往往因为局势的莫测而陷入迷雾,像尤里•安德烈耶维奇说的那样:“世界上任何个人的独自活动,都是清醒而目标明确的,然而一旦被生活的洪流汇聚在一起,就变得混沌不清了。”即使是作为军医,尤里•安德烈耶维奇依旧对战争的血腥逻辑难以接受,枪炮造成的创伤是可怕的,令人不忍目睹的。置身之外的人可以也许可以客观从容的评价一场战争,一次历史事件,可身处其中的人却无时无刻不看到这里面的复杂多面性。就像战争爆发的犹太人居住区,社会上有人指责他们缺乏爱国心,可是当他们受到苛捐杂税的重压、忍受着侮辱和指责,爱国心绝不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如果能在敌人那里受到尊敬,享受到权力,更又能从何处产生爱国心呢?

      对于革命的态度,尤里•安德烈耶维奇的态度一开始是积极的,“每个人和每件事物都苏醒了,获得了再生,一切都发生了转化、转变。”战争是难以忍受的,截断了生存的脚步,革命却是让人警醒的,让生命重新奔腾起来。虽然他见到革命面临的艰难,却依旧对未来的将会到来的伟大结局充满希冀。他甚至为了让一切变得更好,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但是似乎一切都无能为力,当革命的热情逐渐平静下来,恶劣的生活条件又让他陷入困境。由于食物和用品奇缺,他不得不举家迁往西伯利亚。旅途中乘坐的那辆列车简直就是社会不同阶层的缩影,从有钱人、有头有脸的律师,到澡堂杂工、小商贩,甚至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病人,每个人都有一段坎坷的故事,足以写成一本书。革命在尤里•安德烈耶维奇心中的理想形象也在一点点受到所见所闻的冲击。农民并非像他所认为的那样过上了心满意足的生活,他们不断闹事,反对白军,也反对红色分子,换句话说,他们根本不在乎谁当政,他们想要的是没有政府干预的田园生活。在西伯利亚,尤里•安德烈耶维奇被红军的游击队俘虏成了随军医师,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两支军队的人从而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并非是从报纸的消息上或者人们的闲谈中。这可比一战的战场要复杂的多,他们彼此相象,长在同一块土地,说着同样的语言,有些人甚至彼此相识,不同的理想将他们划进不同的阵营。尤里•安德烈耶维奇曾在交战后,发现两军的战士都在衣服里缝上了第九十一诗篇的诗句,据说可以有避免受到子弹伤害的效用。他们向同一个神明祈求平安,也许上帝都不知道该保佑谁了,于是他们都用年轻的生命为革命献祭,他们的生命交织在一起,难免两败俱伤。看着自己人之间的混战,医生的心里更不是滋味,枪毙叛乱分子,又一次交火,崩溃的士兵亲手杀死妻女以防遭到对方的凌辱。暴行与鲜血让他窒息、呕吐。摇曳浮动的白桦林纷纷倒下变成荒漠。

      小说主人公对十月革命后一系列暴行的不满和困惑,引发了苏联政府、社会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围攻,因为小说“说明十月革命是个错误”。俄国很多知识分子都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也就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看问题,这与俄国国内倡导的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前提难免有矛盾之处。帕斯捷尔纳克就从关怀战争中的个人为出发点,关注人物的命运,眼睁睁地看着平静、无辜的生活落入每日的杀戮中。革命纵然是伟大的,但那些牺牲的人们呢?想到这里就不禁叫人颤抖。拉里莎•费奥多罗夫娜说:“如果斯特列里尼科夫再变成帕申卡•安季波夫,如果他不再发狂,不再暴动,如果时间倒流,如果在某个远方,世界的尽头,我们家窗口的灯奇迹般地亮了,照亮了帕沙书桌上的书,我大概爬也要爬到那儿去。”这个坚强的女人只是在动荡年代渴望和平。

      二、把花楸树的浆果抛向故土,那里有我的爱人

      “可怜我吧,花楸树枝,美人儿花楸树。

      你不要把自己的美丽送给凶狠的敌人,

      凶狠的敌人,凶狠的大乌鸦。

      你把美丽的浆果迎风扬散,

      扬散在大堤上,杨散在白雪上,

      把它们扔向故土,

      扔向村里最后一座茅屋,

      仍向最后一扇窗户或者最后一间草屋,

      那儿隐藏着一位女修士,

      我亲爱的,日夜思念的人儿。”——俄罗斯民歌

      在电影“征婚广告”里,约翰•库萨克扮演的杰克看了十几遍“日瓦戈医生”(Doctor Zhivago1965),希望总有一次能看到在日瓦戈医生心脏病发作倒地的瞬间,走在前方毫不知情的拉拉能回头,不要让他在穷尽一生渴望的死后还觉得心中刺痛。

      由大卫•里恩执导的这部改编自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的影片,是当时好莱坞拍摄的一系列史诗电影的最后一部。此前备受赞誉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远大前程”、“雾都孤儿”等几部改编自名著的佳作,奠定了“日瓦戈医生”成功的基础,不论从画面构图到配乐都极具美感和异国情调。不过,仍旧很难说大卫•里恩的日瓦戈就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尤里•安德烈耶维奇,光是对人物的塑造就难以让人信服。热情的帕沙,坚强骄傲的拉拉,踌躇满志的尤拉,从小说中到银幕上,他们的性格无一不被电影简单的脸谱化了:帕沙一开始就被设定为一个不讨好的人物,他冷酷、一心只想着革命,这样似乎就让医生和拉拉的相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在书中,帕沙从第一次见到拉拉就无条件的崇拜她,为了她读大学,当教师,阅读大量书籍。后来去参军完全是出于知晓她的往事后,一直耿耿于怀,竟开始怀疑拉拉的感情。他试图通过参军干出一番大事业,以此来再次占据她的心。他的爱从未有一刻沉睡在大雪中,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也是为了让拉拉母女过上更好的日子,不再为以前的痛苦和仇恨难过。他和拉拉都为了对方不惜付出一切,只可惜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让他们相守,哪怕只是做一对平凡的夫妻。尤里•安德烈耶维奇了解他们的爱,也尊重这份爱,这也是为何当最后两个男人能坐在一起,像朋友一样谈论对拉拉的爱。对同一个女人无私的爱,让他们变得如此贴近。

      好莱坞的很多作品中,为了衬托男女主角间的爱情,其他的配角难免成为了陪衬,而在小说中作者赋予每个人物一个生动鲜活的命运,被叔婶牺牲去服劳役的瓦夏,被不停征战折磨得身心憔悴的帕姆菲尔•帕雷赫(他后来杀死了妻女),队伍中那个巫婆一样的士兵妻子,这些人都影响着尤里•安德烈耶维奇的思想和生活。当然,整本书的容量很难强塞进短短三个小时的影片中,要有取舍,可重塑后的人物已然不是我在书中爱上的那些人了。拉拉面对科马罗夫斯基的软弱,欲拒还迎,让她拿着枪射他的时候怎么看都有些矫情。拉拉面对这个男人是无惧的,因为自己的良心是清白的。她吸引科马罗夫斯基的正是其本人永远无法拥有的,那份心灵的澄澈之美,她是崇高的、纯洁的、无暇的,美得仿若夏日清晨的那股轻烟。她无法拆穿这个无耻的男人,又不愿意受到命运的无情践踏,毅然决然地搬出去谋生。而几年后那个圣诞夜晚上,她藏起手枪找科马罗夫斯基谈判,也是由于她不愿意一再接受别人的恩惠,决定独自闯荡生活,与往日的屈服于其权势的耻辱告别。那一枪是“射向科马罗夫斯基、射向她自己、射向自己命运的一枪。”到了电影中,拉拉表现出来的反抗少了许多,反而突出了她禁不住科马罗夫斯基提供的那些诱惑,虽然这是个女孩子难免有的虚荣心,拍摄出来的效果却让人感觉过于突出了很多小说中一笔带过的东西。小说中在写到她被科马罗夫斯玷污的事情上,尽量隐讳,这就像是导演在处理一个人物杀人的场景——如果他想让观众对杀人者产生同情,他会尽量避免表现场面的血腥,而用其他镜头暗示。帕斯捷尔纳克避免描写事件本身的过程,而是着重描述拉拉事后的痛苦和憎恶,显然就是希望读者同情她,了解她毫不情愿,她的耻辱和她的痛楚。可是,影片中导演不仅拍摄了科马罗夫斯基如何奸污了拉拉,还给拉拉被侮辱的同时用手揽着律师后背的一个特写(暗示她的屈从)。不仅如此,事后科马罗夫斯基还狠狠撂下话,别说你不享受!这都动摇了拉拉作为一个受害者,作为一个女人,在这件事中所处的立场,似乎她真的不知廉耻的享受其中。事实上,哪怕迟来的春天消融了冰雪,也无法温暖她那颗因受伤变得绝望冰冷的心。她经受着心中暴风骤雨的冲刷,沦陷在日复一日的噩梦中。但她绝没有因此而变得软弱可欺,关于科马罗夫斯基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她的忍耐限度,她决定向命运发出挑战。当她不可避免的陷入这种危险的成人游戏,如果不选择投降,就得奋起反击——“正因为是好孩子,所以才开枪。”虽然最后她仍旧没能逃脱科马罗夫斯基给她带来的最终厄运,嫁给了他,也正是因为他的身份孤独地死在了集中营。但这不是屈服,不是放弃斗争,是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才选择的一条道路。从痛心于命运的无助女孩到展开翅膀翱翔在天空尽头的天使,她仍是那么娇小柔弱,只是稍稍触碰,就能感受到那股强大的火光与能量,让你带着一生的爱慕和悲伤把她镌刻在心。

      尤里•安德烈耶维奇和拉里莎•费奥多罗夫娜之间生死永隔的爱情,曾感动了无数读者。电影正是以这段颇具话题的爱情为主题来进行拍摄的,别的人物和事件都为这段爱情让路,两位主人公各自爱人的不尽如人意、两人的一见钟情,实在符合一贯的罗曼蒂克的爱情逻辑,当男女主角相见,其他人都相形见绌,眼神交汇,世界都要为他们放慢脚步。帕斯捷尔纳克笔下的爱情相比之下,虽然戏剧性弱了很多,却更加深沉、隽永、忧伤。这就像尤里•安德烈耶维奇内心汹涌的情感所述那样:他竭力不去爱拉拉,正像他竭力去爱所有的人,更不用说去爱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了。

      尤拉在结婚之前见过拉拉两次,直到一战时随军行医时才有更深的接触。一开始不是电光火石的爱情,只是尤里•安德烈耶维奇对她失去丈夫的同情和遇见故人的快乐。当妻子冬妮娅在信中对他的忠诚表示怀疑,让本来毫无杂念的他深感受伤。同住在一个宅子里,他甚至不知道拉拉住在哪个房间。随着每日和拉拉接触,他就越希望能抹去她神态中的悒郁。在医生表白了此种心迹后,非但没让拉拉高兴,反而备感气恼,当场就断然拒绝,几天后就离开了住所。此后很久,他们的生活都没有交集。只是拉拉早已深深植入了医生的心中,回旋不去。不光因为她具有他梦寐以求的那种美,更是因为她从不炫耀自己的美,反而因此而惩罚自己。她做什么事情都尽善尽美,哪怕只是削一个马铃薯,翻阅一本书籍。

      尤里•安德烈耶维奇没有比较过对于两个女人的爱,他爱冬妮娅,爱到崇拜的地步,他也爱拉拉。负罪感折磨他,让他几乎发疯。在他被游击队俘虏后,对冬妮娅剩下的更多是深深的愧疚。至于拉拉,他不敢想念拉拉,不敢呼唤她的名字,怕是连同灵魂一同呼出了体外。总有一种感情,不受人的左右,就像他经过拉拉的房子会禁不住颤抖,那不只是一件普通的破旧房间,而是一把打开心中思念的钥匙。他们不仅拥有相知的心灵,还怀着同样的厌恶令自己与世界隔离。在遭受命运一系列的磨难后,只有拉拉才能让他留下如此幸福的泪水。他们不仅相爱,还将这份爱延伸到冬妮娅和帕沙的身上。拉拉敬爱冬妮娅,尤拉尊敬帕沙。相爱的人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毫不自知。彼此的柔情让永恒的气息充满了短暂生活的片断,成为注定灭亡的疆土上傲立绽放的花楸树。他们“在天堂上学会了接吻,然后同时降临在大地上以便相互在对方身上检验这种本领。”

      然后,他放开了拉拉的手,以便她得到更好的生活,虽然没有他的生活,她不可能过得更好。拉拉远去的马车拖着冬日的太阳下了山,再没有可能升起来。他的肘弯留着拉拉的气息,他的怀中,他的唇上都是属于拉拉的记忆。尤里•安德烈耶维奇从不悲叹自己的命运,正是这生活的暴风雨将拉拉冲到他的身边。他们相爱并非是为了情欲,而是因为“周围的一切都渴望他们相爱:脚下的大地,头上的青天,云彩和树木。”两颗心在荒原上相遇,同样赤裸、孤独、无依无靠,他们不顾一切的相爱、哭泣、拥抱、分离,感情深邃到来世再次遇见还会因为前世的爱情而心痛。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会发生什么,直到下一次、下一世的萍水相逢。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1377213/

  • 革命的绝对真理之上还有人道的绝对真理

    作者:里亚朵夫 发布时间:2012-06-10 11:05:25

    最初知道《日瓦戈医生》,大约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除了听说这是一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还了解到作者帕斯捷尔纳克由于受到苏联赫鲁晓夫当局的压力,未能前去领奖。在铁幕笼罩的岁月里,他成了苏联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文化冷战的牺牲品。记得那时还有这样的说法:该书有攻击十月革命的内容,因此在苏联长期被禁。白驹过隙,岁月不居。苏联已不复存在,中国也进入了开放多元的年代,对十月革命从历史的、学术的多维角度进行研究和评价,也不再是禁区。而时间的巨手已经拂去了蒙在《日瓦戈医生》身上的尘埃,证明了它是一部伟大、深刻的作品。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最近推出新译《日瓦戈医生》之际,笔者认认真真读了一遍,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

    小说以外科医生日瓦戈在一战期间供职于沙俄军队,以及十月革命之后被迫应征红军游击队的遭遇为主线,以日瓦戈与妻子冬妮娅、情人拉拉及玛丽娜三位女人的情感纠葛为辅线,展现了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社会生活宏阔的画面,以细致动人的文笔刻划了日瓦戈在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社会变革中的心路历程。

    日瓦戈医生是一个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而且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他目睹了有闲阶层的醉生梦死以及统治阶级的腐败,对于底层大众的贫困潦倒怀有深切的同情,因此,当推翻旧制度、试图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新社会的十月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爆发之时,日瓦戈予以了热情洋溢的肯定,称赞它是“一次绝妙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出色地把发臭的旧脓包全切除了”。他明白革命的潮流不可阻挡,“我们会习惯新的秩序,就像习惯远处的森林和天上的白云一样。我们所到之处,这种秩序无处不在,不会再有别的秩序”。

    然而,日瓦戈又是一个人道主义思想深厚的人。当战争与革命造成民生的凋敝,呈现出暴力的血腥、扭曲人性的疯狂面目时,他的心灵陷入了巨大的困惑、痛苦乃至反感之中。日瓦戈认识的火车司机家看门人的儿子加利乌林成了一支沙俄部队的指挥官,但加利乌林的父亲、预备役列兵吉马泽金却在一次战斗中被炮弹炸碎脸部,惨不忍睹,气绝身亡;那位曾经儿戏般地打死满口革命词藻的政委金茨,把流血视为流水一样平淡无奇,在红军游击队里以野蛮冷酷出尽风头的帕雷赫,最终却精神失常,亲手砍死了自己的老婆和三个儿女;日瓦戈是被死亡要挟强拉入游击队的,其首领是日瓦戈的妻子冬尼娅家庄园看门人的儿子米库利齐恩,这个喋喋不休地大谈革命教条、让日瓦戈无法安眠的米库利齐恩,却是个毒瘾难戒的瘾君子;火车上,值勤的士兵只要认为谁不是革命阵营的人,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他枪毙;在米库利齐恩的红军游击队里,因为被怀疑酿私酒,或者是投身革命但政见不同,十一名战士被无情地处决。这一桩桩、一件件残酷血腥、人性沦丧的恶行,使日瓦戈医生的心一次次地颤栗,让他对这场革命的正义性与终级目标产生了疑问,他情不自禁地感叹:“人类文明的规律,到此寿终正寝。起作用的,是禽兽的规律。”

    日瓦戈医生的可贵之处,是身处动荡的社会,面对复杂的现实,始终独立思考,决不随大流,赶风头,做人云亦云的庸俗势利之徒。当意识到这场革命崇尚恐怖、过分沉溺暴力和强权时,他直言不讳:“我曾经非常倾向革命,可现在我认为,靠强迫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对于当时苏维埃的不少政策措施打出“改造生活”的旗号,日瓦戈异常反感,认为这不是时代的进步,而是历史的倒退,为此他对一位红军军官坦诚相告:“每次听到说‘改造生活’,我简直忍无可忍,内心绝望极了。生活从来不是一堆物质的东西。生活本身可以说在不停地更新自己,修正自己,永远在自我改造。它比你我的那些愚蠢理论要高明一百倍。”日瓦戈坚信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公正美好的社会,是为了保障人的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而不是用貌似崇高的口号、用强制的手段去摧残生命、压制人性。就这一点而言,本书对革命的反思,与雨果在《九三年》中提出的“在革命的绝对真理之上,存在着人道的绝对真理”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的深邃;也是这部经典名著历久弥新、超越时空、发人深思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波澜起伏、深沉激越的交响曲,那么,书中描写的主人公与拉拉的爱情故事,就是这部交响曲中“如歌的行板”之抒情乐章。同样的真诚善良、富有人道情怀,是拉拉与日瓦戈医生之所以能走到一起、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础。在二月革命的风潮中,拉拉母亲缝纫店里的女工们也加入了罢工的行列,母亲难免抱怨,拉拉却劝她:“她们谁也不恨你,相反,现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人的尊严,为了保护弱者、保障妇女和儿童的权利,真的,你要相信我,别再摇头了。”拉拉不仅容貌美丽迷人,而且心灵放射出善良真挚的光辉。她学生时代遭遇过的一段不幸,更是让她对纯真美好的情感充满了期待。作家以质朴而抒情的笔触,将拉拉与日瓦戈医生从初遇、重逢,到战乱中的被迫分手、九死一生后的再度相遇、短暂的依依相守,乃至最后的生离死别,写得一波三折、真挚哀婉、荡气回肠。这是动乱的年代中,两颗渴望宁静美好的生活、渴望与天地长相厮受的心的交融,所鸣奏出的灵魂的强音,而非游离于小说主题之外的闲笔,更非“戏不够,情来凑”的俗套。正是这非同反响的爱情乐章,才使整部小说成为结构完整、节奏分明、诗意盎然、内涵丰富的完美整体。

    原籍俄国的英国现代著名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曾经这样评价:“帕斯捷尔纳克拥有一种超过他所有同代作家的天赋,那就是他能将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每个人物身上的鲜活的品质和生命的律动生动地传达给读者。没有哪位艺术家比他更生动地诠释了文艺复兴的艺术家理论,即认为艺术家是可与大自然本身相匹敌的创造者。”《日瓦戈医生》可以毫无愧色地为之印证。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全格式(126+)
  • 傻瓜式服务(351+)
  • 差评少(587+)
  • txt(434+)
  • 内容齐全(77+)
  • 值得下载(438+)
  • 字体合适(287+)
  • 目录完整(679+)

下载评价

  • 网友 寿***芳: ( 2024-12-24 08:35:2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丁***菱: ( 2024-12-16 22:11:3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石***烟: ( 2024-12-25 23:04:3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曾***玉: ( 2024-12-20 02:41:0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通***蕊: ( 2024-12-19 02:02:17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常***翠: ( 2024-12-18 16:45:4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孔***旋: ( 2024-12-29 08:27:2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宫***玉: ( 2025-01-07 21:36:35 )

    我说完了。

  • 网友 权***颜: ( 2025-01-08 23:40:57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石***致: ( 2025-01-04 09:39:5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师***怡: ( 2024-12-20 17:07:28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冯***丽: ( 2024-12-18 17:12:31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龚***湄: ( 2025-01-03 06:37:56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养***秋: ( 2025-01-09 03:35:2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寇***音: ( 2024-12-11 09:16:44 )

    好,真的挺使用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