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律文库:中外互联网管理体制研究 马志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网络法律文库:中外互联网管理体制研究 马志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正版】精美图片
》网络法律文库:中外互联网管理体制研究 马志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正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网络法律文库:中外互联网管理体制研究 马志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正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23729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3
  • 页数:419
  • 价格:24.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7:49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网络法律文库:中外互联网管理体制研究》详细论述了中外互联网管理的原则和理论,以及中、韩、美、英等国在互联网基础管理、业务应用管理、内容管理、用户权利保护、信息安全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成功做法,并在不同制度体系和实践框架之间尝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可供互联网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高校等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管理的学说

一、“开放透明说”

二、“网络自由说”

三、“技术中立说”

四、“网络中立说”

五、“网络主权说”

六、“共同责任说”

第二章 互联网管理的原则

一、互联网管理原则的类型

二、互联网管理原则的表现形式

三、互联网管理体制是传统国家政体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管理机构

一、互联网基础设施管理机构

二、互联网接入服务管理机构

三、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机构

第四章 互联网业务应用管理机构

一、不分类、不管理的自由放任主义

二、选择分类、区别监管的分层监管原则

三、密集分类、多层审批的严格核准主义

第五章 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机构

一、非法信息内容

二、用户监护人的责任

三、企业责任

四、政府管理体制

五、行业组织

六、国际组织

第六章 互联网权利保护机构

一、互联网隐私权保护机构

二、互联网著作权保护机构

第七章 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一、信息安全事件

二、信息安全战略顶层决策体制

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管理体制

四、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五、信息安全责任组织实施体制

六、信息安全执法调查制度


作者介绍:

马志刚,男,法学博士,1971年出生。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政策和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监管暨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网络法律文库:中外互联网管理体制研究》结合多国互联网管理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互联网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议,具有实践意义。


书籍介绍

《中外互联网管理体制研究》详细论述了中外互联网管理的原则和理论,以及中、韩、美、英等国在互联网基础管理、业务应用管理、内容管理、用户权利保护、信息安全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成功做法,并在不同制度体系和实践框架之间尝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可供互联网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高校等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精彩短评:

  • 作者:Sky 发布时间:2011-02-10 14:27:39

    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写的并不算好,所用的理财规划的知识框架,如果学过CFA的IPS或者CFP的那套东西,会觉得有点幼稚。但书里讲的道理很正确,一来财富要规划,二来规划一定要尽早开始、持之以恒。读到这两点,读本书的价值也就够了。

  • 作者:winifred 发布时间:2015-04-12 15:53:07

    吐槽无力……世间可爱的女子全他妈一个模样,剧情简直就是个大坑,真是想到哪写到哪,要是连载还能吊人胃口,只可惜如今看来就没那么大吸引力了

  • 作者:艾吉奥 发布时间:2016-05-13 15:35:56

    该书为北大与腾讯合作的系列网法丛书中的一种,从目前实践的结果来看, 删帖封号等配合动作较为常见,利益为准,正义其次,这可能是国内目前的互联网得以存在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国内的互联网都是移植物,如果不改良自己的基因,就无法适应这里的土壤,悲哀乎?

  • 作者:暗暗 发布时间:2017-08-22 11:33:16

    1.我是和英文版对照看到,中文版具体动作图片不够”清晰”,而且英文版好歹是彩图啊(我看到英文版可能是老板,但中文版的素描图绝对是鸡肋)2.单纯说内容,定位迷糊,属于两头不讨好,业余觉得太专业,专业看了太业余。反正我是看的不舒服 3.我还是喜欢《拉伸 最好多的运动》

  • 作者:Spike嘻嘻 发布时间:2022-07-24 10:59:07

    我最喜欢的其实还是“愚人”,他真的很像一位吟游诗人,背着一袋行囊,与自然结友,兴之所至也必定于山野处吟啸一番。而且他身上有种明知不可为却仍欣喜为之的执拗,自由又反叛。

    从卡牌含义来说,我认为他实则是下一个世界的门,你看,数字零就像是一个通道的入口。当你成为“世界”之后,你必须再一次成为愚人,从而去到下一个世界。

    那轮回的最后呢?老实讲,我总觉得没有最后,我认为宇宙是一个无休止地嬉戏的孩童, 祂永远在创造中。不过我也许可以这样说:我们最终将回到零的状态,成为这样一个孩童。

  • 作者:会打字的跳舞机 发布时间:2017-07-10 16:12:50

    太侧重条例细则


深度书评:

  • 陈XX,你道的哪门子歉?

    作者:老鸡|扶立 发布时间:2008-02-26 13:46:49

    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很傻很天真,在语文课本的指引下,我去拜读莫泊桑的《羊脂球》。语文课本说这是名著,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罪恶的上层社会。我恭恭敬敬捧起书,看着看着,就觉得胸口有什么东西噎住了,觉得呼吸不畅,郁气难出。慢慢地我像个气球一样膨胀起来,全身战栗着,越胀越大,越胀越大……最后遇到钢针一样的结尾,我砰的一声就爆了,碎片满地,鼻涕眼泪横飞。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爷们,无须为眼泪羞愧。我哭着想,资本主义真他妈罪恶啊,上层社会真不是东西!进而想到,生活在美好的社会主义下,我真是太幸福了。但是……我隐隐约约觉得不大对。我联想起我家新买的碟机。我爸让我摆弄好了,不但没让我看,反把我踹进房里学习。隔着世界上我最想砸烂的门,我爸在外面看得浪笑连连,我在里屋咬着课本挠墙。想起伤心往事,泪水再次滚落。我忽然觉得,社会主义似乎未必那么美好。

    春去秋来啊,秋去又春来。春春秋秋的滚动中,花季少年的预感渐渐得到证实。后来我不再天真,却还是会常常犯傻。我常常会觉得……不大对,隐隐约约,哪里不大对头。但是我又说不出。似是而非的真理后面隐藏着凶险,冠冕堂皇之下布满了陷阱。也许是我过于敏感,我总觉得江湖险恶,杀机四伏。但敏感一些,至少安全。有些人过于粗心,就死得不明不白。比如说,陈XX。

    我跟陈同学不熟。粗印象是个帅哥,让好多小女生两眼放光。在《无间道》里见过,在《头文字D》里见过,然后我还知道他是唱歌的。似乎在这两方面,他都没有留下特别经典的东西。你看,我提到了留下这个词,这个词儿的前提语境是离开。我不由思绪飘远,如果离开后不再回来,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当陈葛格变成陈爷爷,已经被人民淡忘。当他向别人介绍起自己,说,“我年轻的时候是唱歌的。” 听者茫然地摇头,于是他急了,“我还拍过电影,就是那个,无间道,我演年轻时的刘德华。”

    对面的人还是茫然。无奈之下他只好说,“我就是艳照门的男主角啊,被泄露好多裸照的那个。”

    噢,这就明白了——“你倒是早说啊”,恍然大悟的人一拍脑袋,“你就是那个人体摄影艺术家啊。”

    2008年,大雪成灾的寒冬,一代帅哥不顾严寒,赤裸出战。他的身份不是歌手,不是演员,而是摄影艺术家。这本来是件好事。大年三十的晚上,鞭炮早已放完,本山还没上场,无数珍爱生命、远离国足的人们,在百无聊赖之中,捧着热腾腾的饺子紧盯屏幕。不断放出的摄影作品,充实了无数人空虚的生活。这是全体网民的盛大娱乐。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光缆延伸的每一个终端,每一个屏幕前,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你丫。第二句话,就是照片:

    “今天放新的了吗?”

    “没有,还在等。前面的整理完了没?”

    “我打包了,等会儿就传给你。”

    这就是网络人民创造力。当春节联欢晚会无法出新,网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举办了更盛大的联欢。照片在这里是联欢主题,但又不是全部。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个主题下发出的种种声音。福尔摩斯式的推理,周星驰式的解构,琼瑶式的黯然神伤……无论你是偏爱色情、暴力、惊悚、悬疑,还是喜欢动作、喜剧、言情、伦理,各种各样的元素,在这场网民的联欢里你都能够找得到。

    这是划时代的联欢,改写了娱乐的定义。想想我们那些传统的娱乐方式:有哪一部电影能老少咸宜?又有哪一部音乐作品能打动每一只耳朵?它们都太狭隘太有限。而借助网络的力量,新的娱乐在自发中悄然破土。绝对open的娱乐,无穷的支线剧情,无限可能的互动。每一个人都是娱乐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享用者。而精明的商人也早已看到这种趋向。猫扑的杂烩,豆瓣的热评,百度贴吧的话题聚合,四大门户的转型,无一不清晰指向这种由自发转为自觉的新娱乐。

    你看,这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吧。但是有一天,我听说陈XX道歉了,我感到特别奇怪。我又忍不住犯了傻气,我就问高人:“干嘛要道歉啊?”

    高人说:“当然要道歉啊,有人要追杀他嘛。”

    “那些人为什么要追杀他?”

    “因为他犯错误了啊。”

    “他犯了什么错误?”

    “他跟好多小妞干那事情,还拍不雅照片!”

    “那些照片有SM?还是有3P?还是有易装?——就算有,也纯属个人爱好吧?”

    “这个……虽然没有,他跟那么多妞儿拍照,总之是不大好吧。”

    “他对那些小妞下药了?催眠了?还是用花言巧语哄骗了?”

    高人奇怪地看看我,但也说不出什么,就转身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原地纳闷。

    我还是想不通。就像我想不通我渴望的很黄很暴力的网站苦寻不得,而小同学随手就能打开;就像我想不通义正言辞的卫道士们跟老婆常常干的事儿,用相机拍下来就成了不雅;就像我想不通中学生们在大街上搂搂抱抱都司空见惯,为什么还有人觉得几张照片会把孩子们带坏;就像我想不通社会风气早已是个烂柿子了,有人无意在上面戳了一筷子,就把柿子烂的罪因归到他头上。我想不通。我就是想不通。

    怀着极度迷茫的心情,我准备睡觉,睡前我习惯性地翻了翻书。《枕边的辉煌》,苏童推荐的10部短篇集。我又一次读到那个故事,羊脂球。我忽然想通了。大彻大悟。既然逮完了兔子就能吃狗肉,利用完了羊脂球就能翻脸不认人,那么陈同学成为垃圾也就理所当然。当羊脂球用肉体去换通行证,开始和最后都鄙视她的人“偏着耳朵望着天花板静听”;当陈同学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道德家在黑暗中两眼冒光,呼吸沉重。当羊脂球最后的价值被榨干,高贵的人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当照片带来的快感逝去,正义的面孔像太阳一样闪耀着光辉。这一切都太理所当然了。

    貌似某个大文豪说过,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所以我不敢把陈冠希比作羊脂球,但至少我敢说,如同危险的真理一样,卑劣的人性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是罪恶的资本主义,还是美好的社会主义,表面道貌岸然却内心阴暗的人,都他妈的不是东西。所以我觉得,虽然我很傻,但陈同学比我更傻——你干嘛道歉?五角大楼的防火墙都曾被人翻墙而入,干嘛就得你保证自己的电脑万无一失?如果隐私被盗就得道歉,那么银行遭打劫保安是不是就该集体辞职?911之后CIA、FBI什么的是不是都该解散?

    真正该道歉的,该是我们这些与盗窃者同谋的人,是我们这些没能压抑窥私劣根性的人,我们这些用别人的痛苦换来不花钱的娱乐的人。在该闭眼睛的时候我们没能闭得上眼睛,在不该侵犯别人隐私的时候我们可耻地下载、打包、发送。就是我们在法不责众的坦然心态下公然掠夺,就是我们漠视对他人的伤害还沾沾自喜。我们都还没道歉呢,陈XX,你道的哪门子歉?

  • 我就不懂这么好本书咋没正经评论

    作者:虚弱橙 发布时间:2011-08-31 23:14:57

    涂尔干作为古典社会学奠基大师之一,著述等身,他最为人们所关注和接受的是他的《自杀论》以及《社会分工论》,但是大师最杰出的作品往往遭到的是冷落——在我看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不仅是涂尔干晚年将自己的学说发挥到极致的巅峰之作,也将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今日所谓实证主义者那里被技术所取代——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完美作品。

    一.完美的社会科学范本

    尽管在今天所有的研究都标榜自己是科学,或者至少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是一种科学,但在看似科学的数理统计模型之下,真正的科学性却丧失殆尽,徒留的不过是一种操作化的技术将自己重新伪装冠名为科学罢了。但是在涂尔干的此书中,使人能够真正感受到前辈大师所言的希望能将社会学科学化此中的科学其意为何。

    全文的结构可谓被今日各式学术著作所效仿,已然成为一种学术上的规范。研究主题,文献回顾,分章节的正文论述部分以至于结论,与我们今天所能够在各式各样的期刊上看到的文章如出一辙。但在涂尔干那里,这却决不是一套约束其发挥的陈规,而是一种完整的科学逻辑的体现。

    全书开宗明义:“本书的宗旨,就是要研究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做出解释。”[ ]如果说这并无甚特别之处的话,那么将涂尔干和其他庸俗的学者划分开来的就是他对于自己命题本身清晰的认识,以及对于先设条件的自省。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事实上必然有预先设定的公理存在,而在作出每一步推论的时候,事实上都会伴随各种假设,尽管大多数时候这些假设与常识如此相近,使得人们不需要特别言明,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科学的演进无不是建立在对某一个似乎不言自明的假设的推翻、重建之上的。而涂尔干在作出重要的演绎时,都将其假设言明,贯穿全书,莫不如此。

    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学的公理就是“人类制度是决不能建立在谬误和谎言的基础之上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实在可以提供研究的可能。在确立这个公理之后,涂尔干对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传统涉此的公理进行了有力的回击,这也将在本文的稍后加以专门的论述。在确立了社会学研究宗教的公理之后,涂尔干所做的相当于是我们今天那种陈规中所要的界定概念的工作——尽管我们今天界定概念不过是用一些已被社会学家界定过的术语来解释概念罢了,当然概念是不是只是不断的用概念加以重复,这也是涂尔干在本书中所涉及的众多问题之一,在此先不论。

    正如涂尔干所说,要研究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就“必须首先确定宗教意味着什么”[ ],而根据社会学的公理,只有实在本身才能定义宗教[ ]。随后,涂尔干在反驳过宗教的神秘说和神性说之后,他提出二者的缺陷在于将宗教当做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全体[ ],而涂尔干所认为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宗教应当分为信仰和仪式两部分,这应当成为。而信仰所确定的世界被划分为两类,一类凡俗,一类神圣,这也是全书所使用的核心的概念——但在这里,我们丝毫看不到晦涩艰深的术语,只需要顺着涂尔干的演绎逻辑向下走,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对于其整个严密的理论架构形成认识。

    在做完了对于基本概念的阐释之后,涂尔干所做的工作可以被视作文献回顾——只不过今天我们所做的文献回顾可能是去随意找几篇文章而已,他所做的工作则是真真切切地将前人的有关的研究通览之后,概括出的真正有意义的脉络。涂尔干此处所言可以为文献回顾做一个很好的定义:“…在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事实进行研究以前,必须对既有的某些理论加以批判。当我们发现这些传统概念的不足之处时,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尝试去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确实是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在今天,我们常常是为了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甚至只是重复一下前人的理论,然后才去找几篇文献,在这种语境下,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当然也不可能成为某种使命了。

    泰勒的泛灵论中的“互体”与死亡崇拜以及自然崇拜学派所认为的源于被无限的自然所包围的感觉所触发的宗教经验在涂尔干看来都不足以解释宗教真正的起源,因为在这两种情况里,“宗教都必然被当成是谵妄想象的产物”[ ]。根据涂尔干如上所说的批判性检验,他已然找到了这些理论的不足,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结合他所提到的研究方法,涂尔干指出,图腾制度的膜拜才应当是真正的宗教起源。在这里,涂尔干再一次清晰地界定了他的研究对象:“…既然每一种宗教都是由智识概念和仪式实践所组成的……这两个要素又息息相关,以至于无法作出彻底的区分。从原则上将,膜拜既发源于信仰,又反作用于信仰;仪式往往须通过以之为原型的生活得到说明……另一方面,信仰也只有通过表达它的仪式,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必须进行分别研究。”[ ]

    而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第一代人类学家在澳洲和美洲原始部落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做出的,这则成为了本书的第二个显著的特征。

    二. 不进入田野的人类学家

    第一代人类学家可以说是真正充满了野性的学者,他们来到原始部落,学习其语言,记录下人类几千年文明历史上从来未有资料——在人类文明普遍处于低水平的年代,不可能自己通过发达的文字系统记录下来,而在人类文明发达之后,这种原初的状态又不复存在;只有当世界的运输交通发达到这样一个节点的时候,人类学家才从空间上跨越了数千年的时间,来到了那些原始且充满野性的大地上,进入田野。

    而涂尔干通篇引用的人类学文献数十种,所有的理论都是根基于这些著述,而他却并未下到田野之中。他如是说道“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本身就具有宗教性,它来自于人的构造,独立于一切社会条件之外,而人类学家所要讨论的正是这种本性。”[ ]但他认为,这种人类学式的广泛比较对于社会学家是没有意义的,对于社会学家来说,“所有研究必须集中与某种清晰的、明确的社会类型”[ ]。这也许可以很好地解释涂尔干不下到田野却以人类学的著作作为他研究的材料的原因——对于他来说,一切人类学的记录都不过是类似物理实验的数据罢了,要使它们得以被理解,应当通过社会学的努力来进行解释。

    所以,在罗列了图腾信仰中诸种具有神圣性的图腾之后,涂尔干要提出的就是这些材料对自然崇拜说和泛灵论的批判。亦即涂尔干认为的图腾制度不是出于祖先膜拜也不是出于自然膜拜的原因在于,这二者都忽略了图腾制度实际上有两类,个体图腾制度和氏族图腾制度,过分简化地寻找到的解释并不正确。涂尔干根据因果关系中的时间先后以及原始程度的高下推论出个体宗教只是公共宗教的一个简单的方面[ ],这也为其后面的研究全部集中在对于社会事实的考量上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涂尔干考察了曼纳、瓦坎等主宰式的神力,而这种神力正是通过物质力,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通过宗教力来达成的,而这种宗教的力毫无疑问是现实的,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社会力。

    既然寻找到了这种宗教力,那么它的运作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涂尔干再一次回到了他那些书中“田野”里的部落中去,不过这一次他带去的是社会力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实在,所回应的则是远为深邃的哲学沉思。

    三.哲学的社会学沉思

    涂尔干尽管被尊为科学主义者,也极力推崇科学的社会学,但是在本书中,可以非常清楚看到其哲学色彩之浓厚,特别是与欧陆唯理论传统对话的意味浓厚。其在第一章中对笛卡尔的传统已有述及,在研究完这些原始部落的基本图腾崇拜之后,涂尔干又回到前文所述及的第一起源以及知性范畴的思考,并试图通过社会力来解释这一切。

    在涂尔干看来,唯理论所说的至高的、完美的理性并非源于实在,所以这种起源的争论并无意义。但如果使用社会力去解释,一切原本只能“先验”的就变得可以解释了。

    首先是逻辑,尽管原始人将很多东西混淆在一起,但涂尔干却认为这正是这才使得人类对于“世界的最初解释成为可能”[ ],“解释就是要把食物彼此联系起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在我们看来,它们互有作用,并且按照一种基于本性的内在法则发生和谐的感应。……某种紧密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才开始理解。”[ ]而这种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现感官印象的方式通过宗教仪式中的过度兴奋在社会中得以实现[ ]。可贵之处在于,涂尔干指出在科学解释中,比如说“热是一种运动”其实和原始人说“人是袋鼠”在思维方式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每次我们把具有同质性的事项用内在的纽带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强行认同了其中相悖的因素。”[ ]只有伟大的科学研究者有如此的清醒的自我认识,涂尔干当之无愧。

    对于知性范畴,涂尔干给出了不同于康德的阐释。在涂尔干看来,知性范畴的确立毫无疑问源自于社会。而诸范畴中最重要的类别范畴则明显源于社会:“‘全’这个观念是我们刚刚引述的分类的基础,它不可能来源于个体,在个体与全体的关系中,涉及个体的仅仅是一部分……在没有比类别范畴更加重要的范畴了;因为范畴的作用就是把所有其他概念包纳进来,这种至上的范畴看起来就是总体的概念。知识理论家们通常都认为它源于自身,而实际上,它最大限度地超出了每个个体意识能够单独获得的内容。”[ ]而其他诸如时间、空间等范畴如果脱离了社会,都只能是自我的感官体验,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普遍的范畴的。

    除此之外,涂尔干还有明显的与柏拉图对话的意味。除去在述及概念的时候,将柏拉图的理念王国等同于社会中所包含的独特概念体系之外,在第二卷中论及灵魂的时候,则相当明显地与柏拉图所著《斐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拉图在《斐多》中所论及灵魂不朽,可谓是西方思想中一个关键,而柏拉图给出的论述纯粹是从形而上的思辨得出的,尽管绚烂无比,但涂尔干给出的回答却是非柏拉图式的不朽。涂尔干所谓的不朽,导源于原始部落的灵魂观念。原始部落是这样认为的:灵魂只能形成于灵魂,所以生者要诞生,必须以亡者的灵魂不灭为前提,灵魂只要不灭亡,群体生活就是永恒的,对于初民来说,他们不会去相信个人的灵魂是不灭的,相反,其很容易被杀死或者消亡。个体死了,氏族还存在着,这种赋予氏族永恒的力量也必须是永恒的,所以灵魂也是永恒的。柏拉图的灵魂不朽在理念世界中达成,涂尔干的灵魂不朽则在社会的延续中达成。

    少有人敢于以社会学向哲学发起挑战,但涂尔干并远远不甘于此。

    四、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既然本书标题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还有宗教生活的这些基本形式中到底包含了什么。对于涂尔干而言,已经非常明确了,宗教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不过都是社会活动而已,一切的宗教信仰脱离了社会都不可能存在,所以考察宗教各种活动的社会价值就相当于考察了宗教的全部。

    第一种是消极膜拜的形式。这种形式是为了防止神圣领域和凡俗领域的混同,从而确立神圣的地位,因为这是一种禁止的行为,所以都采取了禁忌的形式[ ]。不管是接触禁忌,观看禁忌,言语禁忌等等,都是源于观念与事物同一的图腾概念,但其根源在于神圣的事物实际上是具有向凡俗扩展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恰恰会消解二者的对立,从而取消神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采取禁忌。而之所以神圣会这样流动,是因为宗教力“不过是实体化了的集体力,也就是道德力”[ ]。于是它对于对象来说便具有了任意性,为了取消这种任意性,消极膜拜便是第一种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第二种则是积极膜拜,这种膜拜相比于消极膜拜,更多地是去建构宗教力。其关键在于在乏味的日常工作中,精神是憔悴不堪的。只有通过仪式,群体才能够得到巩固并维持下去,而且我们知道,对于个体来说,仪式也是要的。[ ]也就是说,这些仪式才能使得人们的精神得以慰藉,并且是社会群体重新巩固自身的手段[ ]。

    第三种是禳解仪式,在这种仪式中所强调的是神圣观念的一种模糊性,即反神也是神,因为他们都与凡俗所区分,秩序和混乱都可以被作为神圣。“两者同凡俗存在之间具有同样的关系,因为凡俗存在既不能和不洁事物发生任何关系,也不能与最圣洁的事物发生关系。对前者的禁忌丝毫不亚于对后者的禁忌。”[ ]但这两种力有着共同的来源,即它们都是集体的。

    至此,通过社会与集体,涂尔干将纷繁复杂的宗教统为一体:“不论宗教生活的外表多么复杂,本质上都是一元的和一体的。……信仰在表现中表达了这种生活;而仪式则组织了这种生活,使之按部就班地运行。”

    五.完美体系中的欠缺

    可以看到,涂尔干在晚年的这本著作中,构建出的是一个无比宏大的理论,通过运用社会力的概念,不仅完美地应用了科学方法,更是阐释了科学的根基,同时也对于人类学、哲学、宗教都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几乎用一个中心的概念就完美地解释了人类世界的所有纷繁复杂,其体系的壮美绝非后来帕森斯等人机械的结构功能论所能比拟。

    但正如历史上所有试图构建起终结理论的人一样,涂尔干也有所欠缺,但是涂尔干与他们不同的是,他的欠缺几乎都已经在他自己写明的假设中就可以发现,而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样先要挖掘出深藏在文本之中的隐含假设再予以反驳。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也许涂尔干比谁都要明白,有一些假设尽管不正确,也不能够绕开,也许反观这些基本假设,可以对我们今天社会科学陷入技术机械式的困境有所助益。

    首先,在结论部分的开篇以及书中多次出现的一个假设如下:“……我们无法想象同样的的结果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可以归结为这种原因,有时可以归结为那种原因,除非这两种原因归根结底是一种原因……结论就可以被合法地普遍化。”这里要指出的是,涂尔干已经多次阐明了为何要由原始宗教来探究宗教性质,这在前文也已述及,他也给出了多处令人信服的论证。问题不在于此,其在于这种严格单线的历史因果观实际上是非历史的,因为如果B一定源于A,那么相同的B一定源于相同的A了,而不可能是A’,那么在这种意义上讨论普遍性就成为了不可能:因为A只能导致B,其他也因果对应,因此所有对B的研究也只能变成对A的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涂尔干所强调的归纳恰恰破坏这种历史观。而只要离开这种历史观念,既不会对于体系产生致命影响,又可以使得归纳更为合理。

    其次,是关于涂尔干所说的“倘若个体心灵和信仰中的社会观念消失殆尽的话,群体的传统和宏图就不会被个体感受到,不会为个体所分享,社会也就寿终正寝了”[ ]中所带出的与涂尔干强调的社会作为一种实在的矛盾。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涂尔干表述上的一个不清晰。只需稍微研读一下上下文,涂尔干很明确地表示了社会和个人是一种循环,个人从社会汲取知识和道德,而社会又从这些个人中产生出来的实在。其实这也恰恰是涂尔干的社会实在不像其他结构功能主义者一样机械,因为涂尔干不会不给个人留出自由,只是对他来说,社会到底是先于人,还是后于人根本无所谓,重要的是在实存中既有个人,又有社会,两者都真实,而社会这个实在中所包含的却是个人难以全部囊括的东西,这在涂尔干述及社会中的诸多概念时候已有详尽的解释。之所以研究社会,不过是因为社会作为一种更高的实在,可以更好地作为研究对象来解决想要研究的问题罢了。

    这里所述及的欠缺实在是瑕不掩瑜。而涂尔干作为大理论时代的最后一代人,相比其给出的这样一个伟大的包罗万象的体系,似乎显得遭到冷落——

    有的书可以给那些每日必谈科学的你示范什么叫做科学;有的书可以给那些陷入哲学终极沉思的你找到一个出口;有的书可以让你感到那些遥远的陌生的部落充满血性的与富于生命活力的震撼;有的书则可以让你领略神圣的宗教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仪式与凡俗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涂尔干用一本书做到了这一切。在他这里,这个最后的全能之神的名字叫做:社会。

    (课程读书笔记……写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了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322+)
  • 在线转格式(444+)
  • 少量广告(114+)
  • 目录完整(114+)
  • 二星好评(651+)
  • 购买多(577+)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4-12-19 05:53:3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宓***莉: ( 2024-12-15 00:41:3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冯***卉: ( 2024-12-29 03:28:0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宫***玉: ( 2024-12-30 01:11:46 )

    我说完了。

  • 网友 訾***晴: ( 2025-01-03 08:40:1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龚***湄: ( 2024-12-30 07:15:3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陈***秋: ( 2024-12-31 18:57:5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堵***格: ( 2024-12-27 08:51:34 )

    OK,还可以

  • 网友 仰***兰: ( 2024-12-31 01:01:3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曾***玉: ( 2025-01-01 00:36:4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益***琴: ( 2024-12-17 22:30:2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訾***雰: ( 2024-12-21 17:13:0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冯***丽: ( 2025-01-02 04:43:33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焦***山: ( 2025-01-03 23:52:23 )

    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