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真账实操全图解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会计真账实操全图解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三梦公子 发布时间:2009-12-17 15:23:56
传统文化
作者:西柳墨竹 发布时间:2016-04-24 14:47:46
晚安
作者:中年痴肥王大姐 发布时间:2013-05-05 01:14:55
可以领略唐代风土人情 以及佛教被镇压那段历史
作者:Jblue 发布时间:2022-01-04 17:41:13
蛮有趣实用的一本色彩心理学入门,缺点是重复内容太多。
作者:夏日清凉小天菜 发布时间:2018-10-24 14:59:30
没出版就读过了,很精彩的译本。(虽然书仍然是本大丧书吧
作者:永恒之人 发布时间:2023-08-30 23:58:50
短篇集,风格有点杂,从封面和书名完全无法推想内容风格,可谓毫无意义。故事跟封面语也全不搭调,既看不出来主角光环(《悲伤已成灰烬》在北京的经历勉强算吧),也没觉得他们高兴。前两篇应该是喜剧,但是里面的人物没有一个讨我喜欢的,尤其是两个男主角。共同之处是都在最后一页呈现出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结局,算是精妙。从第三篇开始转悲,特别是《夺命私奔》,看得如吃苍蝇般难受。之后两篇虽然也很悲伤,特别是“我”知道了两百块钱的来历,和苟儿子接到妈妈的电话两段。但是故事同时蕴含着深情和希望,让人还不那么郁闷。最后一段就是个异类了,风格在整本书里格格不入,最后一节在整个故事里也非常突兀。口吻像历史,实际却是虚构(架空?)。虽然总体来说我不太喜欢,但不可否认情节还是有可看性的,头两篇的笔触比较幽默,阅读体验也还不错。
深度书评:
《史记》中的生死观
作者:倪晓岑 发布时间:2012-02-09 15:32:59
自人类有意识以来,死亡一直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因其超体验的实质,造成了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也成了所有恐惧的终极指向。任何生命都只有一次,所以贪生怕死也自然成了人的本能与本性。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人类怀着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强烈地追求永生,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从古至今都不曾停歇。因为理智知道永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于是自然就衍生出了不朽的理念。古人对不朽有三个衡量标准,即“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并很有把握地认为,只要做到了其中之一,就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在变化莫测,无迹可寻的命运轨道上,这样的标准显然不能放之四海皆准,因着突如其来的命运降临,历史不断演绎出了一幕幕生死抉择的画面。是择生还是择死?这一难住了哈姆雷特的选择题也常常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而这一难题也由于不朽标准的存在,就使得无论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都不能单纯地用勇敢或怯懦来划定。面对生死抉择,人们常常认为死能明志,生却践志。但是成败与否更不能单凭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以,当这样的选择出现在司马迁面前时,他经过深思熟虑和无数次的自我思想抗争之后艰难的选择了比死还痛苦的生,并且最终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生死观念。这一观念不仅为后人树立起生命的价值尺度,同时也贯穿着整部《史记》的创作过程的始终。
择生还是择死。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从鸿篇巨制的《史记》和激切感人的《报任安书》中感受到司马迁在这个选择上的煎熬。择生意味着肉体的痛苦,人格的侮辱,灵魂的漂泊。而此时的择死似乎看起来更加容易些,但一了白了地逃避之后,也就永远丧失了永垂不朽的机会,成为了“轻于鸿毛”的死。此间的孰轻孰重不仅一次又一次的拷问着司马迁饱受重创的心灵,与此同时,也无时无刻地向后人发出深刻的疑问。但最终庆幸的是,司马迁还是选择了艰难地生,中华民族因此才得以增添一部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历史文学杰作,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也因此有了大致可以确认的轮廓。我们可以认为,经此一役,司马迁已经完全经受住了生与死轮回的考验。因此他的生死观不仅是灵与肉的不断碰撞的结晶,也是维护人格尊严与追求永恒不朽的伟大结晶。
(一)
择生:摧刚为柔,忍辱求生
儒家提倡“士可杀不可辱”,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中提到“故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汉代士大夫崇尚“死节”,他们都强调了生命的尊严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却清楚地看到他极力宣扬的是这种忍辱求生的生死观念,一方面,司马迁认为生存价值要远大于死亡价值,把不朽看成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他更加注重的是人的生存的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他大胆质疑和批判了传统的“死节”、“死仁”、“死义”的价值观。而这一部分也是他生死观中最精彩的章节。
司马迁继承了父亲司马谈的遗志,立志实现父亲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可正当司马迁潜心创作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并因此获罪。在天汉三年下“蚕室”,受“腐刑”。这是对他肉体和人格极大的摧残和侮辱。他自己甚至痛心疾首地慨叹道:“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司马迁本是一位慷慨的志士,自尊自信自重,内心充满了强烈的荣辱感,于是在这样万劫不复的折磨中他想到了死,但又考虑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而后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相似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所以说司马迁自身就是忍辱以求生最好的践行者。面对生死抉择,司马迁没有选择自杀以死节,西汉的士大夫大多崇尚死节,即大臣获罪在下狱之前就自杀了断,以此来保持人格的尊严和生命道德的完整独立。当时司马迁自请宫刑以减死一等,宫刑是奇耻大辱,受宫刑的人违背的不仅仅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不可损伤”的忠孝之义,更残酷的是要面对自我精神上的缺失与痛苦,尊严受到践踏,人格受到侮辱。这样的忍辱求生就违背了传统的道德约束的要求,“士可杀不可辱”当代的作家陈村曾说道:
在我眼里,一个生命的尊严远远高于一橱最珍贵的书籍。书毕竟只是书。我要完整的司马迁,宁可没有《史记》
但是,司马迁有他忍辱求生的理由,他不仅是要完成《史记》以实现父亲著述历史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在著书立说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他顽强不屈的自由意识和奋发图强的创造精神都是支撑余生的坚定理由,司马迁著述《史记》不仅仅是将他个人的文采流传于后世,继承父亲家族的事业,他更看重的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他要用自己的力量著述历史,让后人以史为鉴。他心中的这种传承历史的理性精神让司马迁的人生愈发完整和伟大起来。著名评论家黄子平曾这样说道:
然而在这里依然很难得出答案,难道司马迁生命的尊严不正高扬在他得,《史记》里么?难道作家不正以自毁的方式肯定了生命意志的自由么?难道没有《史记》的司马迁还会是完整的么?
司马迁在屈辱和痛苦的困境中展现出来的理性精神,在面对生死关头时的艰难抉择,他选择完成《史记》以流传后世,从中体现出生命选择的自由意识。他自己十分清楚下狱、宫刑可能带给他的耻辱,但《史记》草创未就,绝不能轻易赴死。《报任少卿书》中说: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既然选择艰难而生,就要经受住巨大痛苦的折磨,因为这样的向死而生同样是为了完成不朽的伟业,同样是为了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他的屈辱负垢、坚忍不拔,也正是以这种价值观为出发点的生死观的表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塑造的极具复仇精神的伍子胥形象同样也是忍辱求生最鲜明的例子。以他的人生经历为例,楚平王因为听信了费无忌的谗言下令诛杀伍子胥一家,囚禁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之后,并以此来要挟伍子胥和他的兄弟伍尚,如果不奉命前来,就将父亲处死。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伍子胥镇定谨慎地分析当下的形势“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至则父子俱死,何益父子也?往而令仇不得报人耳。不如奔他国,借力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他深知应父之召必然赴死,与其这样无意义的死,不如辗转他国,积存实力,将来为父报仇。在历经昭关受窘,饱受命运摧残甚至沿街乞讨时,伍子胥都未曾片刻失掉郢都复仇的心志,他一心想到的就是为父报仇,即使现在受再大的委屈和折磨都是值得的,倘若当初像哥哥伍尚一样陪父就死,那样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的无价值的死,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 道乞食, 志岂须臾忘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司马迁直接肯定了他的这种求生方式,在司马迁眼里,伍子胥无疑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大英雄。而他更是用欣赏的语气高度赞扬了这种生死抉择,事实上,司马迁同样也是在借伍子胥的故事来一吐胸中压抑已久的不快,他将自己受极刑又不得不忍辱求生的苦闷心情在别人的故事中吐露得酣畅淋漓。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情感投射,更是司马迁自我价值观的直观体现。
忍辱求生者首先要知耻、知辱。“知耻近乎勇”、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这也是司马迁完整的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认为,忍辱求生者必须要清楚自己所遭受的屈辱程度的大小,不要因一时之气,为小耻小辱而舍弃生命。《张耳陈余列传》中记载到,陈余因被小吏侮辱,便要和小吏拼命。张耳训斥他说“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这里他指出,这样的小耻小辱是不值得用性命来作赌注的。而在《淮阴侯列传》中赞扬了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留侯世家》中的张良同样也能忍辱为老人进履,才得到了《太公兵法》。同样是受到屈辱,要理智的辨清所受的屈辱值不值得,不能为小辱舍弃生命,更不能毫无价值的苟且偷生。
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司马迁将汉初名臣季布和栾布作合传,其立意恰恰在于季布栾布一重其死,一不重其死,也就是说,司马迁通过记载季布栾布如何对待死亡的态度上表达了他自己独特的生死观。和伍子胥一样,《季布栾布列传》中的季布同样也是位摧刚为柔,忍辱求生的英雄人物。楚汉争霸时,作为项羽手下的将领,多次困住了汉王,屡立奇功,项羽败亡后,汉高祖下令缉捕季布,季布躲到濮阳周氏家里,几经辗转,最后竟与家僮数十人一起卖给鲁朱家为奴。可以想像,季布是一个何等刚毅的勇士。想当年,项羽英雄盖世,而季布在项羽麾下居然能以勇闻名,而且数有攻战之功,可谓是叱咤风云的大英雄。卖身为奴,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当是一种奇耻大辱,但他没有轻易地选择去死,而是忍辱求生,最后折樊哙、谏文帝终于成了一代名将。司马迁歌颂了这种摧刚为柔的气节,不禁慨叹道:“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诸侯,身屦军搴旗者数也,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他同样对季布表达了自己最高的赞誉。在择生与择死的选择上,季布衡量客观形势,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清楚地知道行走于世,必须要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里,季布可谓是“勇者”,更可谓善“处死”。相比之下,淮南王刘长为人刚直,骄纵不法,被文帝发配到蜀郡。他就不能够忍辱,说道:“谁说我是一个勇敢的人?人生一世间,怎么能够如此愁闷不安?”于是他选择了绝食而死。可见,淮南王虽刚正,但还不能摧刚为柔,也就算不得勇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生死的选择都是痛苦而又艰难的。选择死,固然可以成就孝名。人活一世,有许多东西值得留恋,有太多的义务和责任需要承担,选择了生虽然可以保全性命,但忍受屈辱又是十分艰难的过程。首先,忍辱求生在开始就要背负着不忠不孝的罪名,为刚直正义的人所不齿。其次,忍辱求生不是苟且偷生,而是立志发奋,通过复仇来为亲人雪恨,通过建功立业来洗刷自己的耻辱。在这个过程当中,求生者往往历经常人所不能想象的折磨与痛苦,可谓生不如死。
忍辱求生者都要在生不如死的艰难困厄的境遇里奋发崛起,或著书立说,或报仇雪恨,或建功立业,以上皆实现了人生的不朽。在面对生死抉择的艰难困境中,他们都选择了忍辱求生,从中可见,这是一种对于生命选择的理性的反思精神,更是一种人生的自由意识,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死节”道德约束,是对不幸命运的抗争,是对生命真谛顽强的追求的坚强意志。
(二)择死:舍生取义,死得其所
司马迁关于死亡之思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倘若选择死,就要“重于泰山”的死,在自我牺牲中实现人生最伟大的价值。司马迁赞成的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偷生苟活,他十分赞赏推崇的是重义轻生的牺牲精神。
同样是《季布栾布列传》,其中的栾布和季布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更看重死的价值。在本篇中,栾布哭彭越一事正足以显示司马迁在这方面的态度。汉高祖以谋反罪名杀彭越,又明诏禁止收尸。栾布作为彭越的故友和下属,置死地而不顾,“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充分表现了他在生死关头义不容辱的精神。就像赞语中所言,栾布深知自己的大义所在,所以毫不吝惜生命,他的这种行为可以比得上古代的烈士。
如果选择了死亡,就要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使自己燃烧的更为炽烈,以求得最大的死亡价值。生理的生命消失了,但精神生命却将永垂不朽,这种价值是在走向死亡的短暂瞬间展现出来的,因此也是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最后的展示。《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在他前半生几乎鲜有耳闻,而他的人生价值主要就表现在他视死如归的走向死亡的短暂过程中。“易水送别”、“秦廷喋血”不仅赞扬了荆轲为知己者死的英勇大义,而且可以看到他在反秦斗争中宁死不屈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死亡的崇高价值成就了荆轲,使他名垂青史,“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陶渊明《咏荆轲》)在生死抉择的关头上,秦舞阳怯懦却也终不免一死,两人的对比更显出荆轲的宁死不屈的高尚人格。
践行着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念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屈原。对于屈原,司马迁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而后又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屈原被放逐之后,司马迁着重写了他的牺牲。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于是,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离骚》)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对于屈原的以死直谏,视社稷人民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精神的由衷敬佩。他用牺牲来践行了对于君主的忠贞和国家的担忧,忧国忧民的屈原不仅是司马迁眼里的英雄,更是名垂青史的慷慨悲歌的壮士。
总之,在面临生死抉择的困境时,倘若选择死,那么更应理性的思虑要如何赴死。不惧怕死而视死如归,诚然可贵,但更珍贵的是,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能够承受各种痛楚,最终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司马迁的生死观或者主张慷慨赴死,或者主张忍辱求生,两种选择都是以人生核心的价值观为转移的,而这里的价值观同样又是以社会贡献的大小作为标准,即追求人生的不朽,因此司马迁的生死观就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涵,从而展现出极其复杂的形式。
千古艰难唯一死,要么选择隐忍苟活,忍辱以成功名;要么选择壮烈慷慨的有意义的英勇赴死。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两种迥然风景的人生。而这也正是司马迁独特生死观的最核心的内涵。
(三)择生与择死的对立统一
司马迁将对于生死的两种选择贯穿《史记》篇章的始终,使其内涵更加丰富而具有耐人寻味的哲理意味,择生与择死的两种选择并不相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但究其本质,两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择死并不是对择生的单纯否定,相反地,择生也不是对择死的刻意反驳,两种选择本质上是具有包容性的,都有着相同的思想内涵。择死者看重的是生命的高尚纯洁,而择生着更注重生命的最终价值,两种选择只是着眼点不同,但是却都是以人生价值作为共同的理想追求。珍惜生命并不意味着苟且偷生,而是在艰难的余生中时刻保持生命的自觉;慷慨赴死也并不意味着意气用事牺牲性命,《史记》中多数的仁人志士都是为了国家或者是为了理想才牺牲生命。人生的意义最终还是要实现自身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司马迁生死观的核心之所在。
然而,司马迁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择生与择死的具体标准,什么情况下就应该慷慨赴死或是忍辱求生,他是要求在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要理智的分析局势,同时考虑自身的客观条件。但遵循的唯一标准还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一标准要比儒家规定的限制人们的约束要合情合理得多,因此,时至今日,对于我们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为理想为宏愿择生忍辱以成功名的英雄,还是为道义为知己择死慷慨悲歌的壮士,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在他们身上都充分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他们的壮举值得后世称颂和流传。司马迁对于他们饱含激情的记述也鲜明地展现出了他自己的独特的生死观:以是否能够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司马迁赞许英勇的择死者,但他更看重忍辱奋发的择生者。在当时独尊儒术的大社会背景下,他的生死观念具有哲理的思辨精神,更具有超前的进步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他对于生死观的理解与阐释也是他“成一家之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种证明
作者:Hammer_ 发布时间:2011-11-21 19:10:36
焦虑的起因: 解决办法:
1.渴求身份 1.哲学
2.势利倾向 2.艺术
3.过度期望 3.政治
4.精英崇拜 4.基督教
5.制约因素 5.波希米亚
这篇非书评,纯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关于阅读:
1. 我也认为,抱定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目的去读书,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一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
2. 书的价值还不至于描绘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任务,好书对我们各种感情的描绘远胜于我们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人数虽属我们所有明确有时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它比我们更了解自己。
3. 我自己读书总是很自私:我不想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读书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更有自知自明,更多才多艺的人。我几乎从来都不为“取乐”而读书
为什么要了解身份的焦虑:
1.对生活抱以很低的期待不仅正常,而且明智。(The true way to gain much is never to desire to gain too much)
2.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无关。过多地关注他人(那些不会在我们葬礼出现的人)对我们得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的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假如我们不能停止焦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3.治疗身份的焦虑并无灵丹妙药,但我们可以尽量去了解它,一旦对它有所了解,当我们再次面对对手的漠视和挚友的成功之时,我们的反应不会仅仅是痛苦和内疚。
身份焦虑的起因缘由:
1.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队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2.我们嫉妒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3.我们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读
3.我们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我觉得这是好事,可能比现代社会毒害过深了,呵呵:)
4.在多数领域中,对成绩很难进行准确评估,成功爬到金字塔顶端的人并不一定是工作的佼佼者,却往往是精通权术的人。(作者想说明,失败者不一定失败,成功者不一定就是成功,这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偶然因素)
关于解决方法(哲学,艺术等等):
1. 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性,他人感情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一级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变得漠不关心,然后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一个过度重视他人观点的人给了他人过高的尊严。
2.我们往往把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看做是不喜欢人际交往的人。这样的说法就像把一个不愿在深更半夜去森林散步的人看作不喜欢散步的人一样。
(这两点是关于理性的遁世哲学,要求我们队自己价值有正确认识,并从中获得一种可靠而有根有据的满足感)
3.伟大的艺术作品绝对不是不可理喻的胡言乱语,而是一种途径,这种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紧张和焦虑。
4.因为世上善得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于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地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
5.悲剧作品能够让我们受到教育,使我们谦虚地看待自己应对灾难的能力,我们不在轻易地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那些犯了错的人们和失败的人们。
6.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呢和一个有罪的人犯下的每一个错误都可以追溯到我们自己某一方面的本性,我们的内心囊括了最优秀的品质和最恶劣的品质,在错误的情形下,我们能够干得出任何事情,
7.悲剧促使我们摒弃日常生活中对失败与挫折的简单化的看法,使我们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我们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愚昧与过失。
8.最为和善的漫画不会就我们队身份的关注继续嘲笑,而是进行调侃:他们对我们提出批评,但同时认为我们依然相当不错。由于他们的才能,我们才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带着爽朗的笑声,承认我们身上的一些痛苦事实。
9.要想停止注意某件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买到手,就如同想停止欣赏某人,最好的办法可能是预期结婚。
10.我们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提供一劳永逸的保证。
11.理想并不能总能防止问题的发生,但它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能够教会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没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去面对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受害的感觉,被动的感觉,和困惑的感觉。
-------------------
12.思考死亡能使我们追求减少世俗的成分而增加精神的内容。即将死亡的想法能够让真实回归社会生活。
13.死亡的想法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就是引领我们去追求任何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同时鼓励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毕竟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关系,对死亡的遇见能够使我们追求我们内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这和乔布斯的演讲如出一辙,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
书上有一个有趣的公式
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所以,很明显,最理智的做法是:
尽量多的增加自己的成就,减低对自己的期待,
用平稳的心态默默前进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收费(155+)
- 值得购买(569+)
- 情节曲折(175+)
- 下载速度快(126+)
- 藏书馆(274+)
- 五星好评(520+)
- 无盗版(234+)
- 微信读书(395+)
下载评价
- 网友 融***华: ( 2024-12-18 07:32:11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扈***洁: ( 2025-01-01 01:38:4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瞿***香: ( 2025-01-06 03:06:0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习***蓉: ( 2024-12-27 06:45:47 )
品相完美
- 网友 印***文: ( 2025-01-05 04:32:11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戈***玉: ( 2024-12-29 05:06:53 )
特别棒
- 网友 苍***如: ( 2024-12-29 02:26:24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饶***丽: ( 2024-12-11 03:20:17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郗***兰: ( 2025-01-04 18:49:3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汪***豪: ( 2024-12-29 05:50:3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喜欢"会计真账实操全图解"的人也看了
-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20(科目2)天一金融基金从业教材: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爱,鸡尾酒与生化危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人口地理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商周祭祖礼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隋代三省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看见非遗:2024非遗主题日历(纸上的非遗馆 读非遗 品山西文化 非遗文化走入“百姓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私募股权LP的法律探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女人是水做的:拍女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英语全解-高考英语语法13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ENTREPRENEURSHIP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