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网电空间中相依网络健壮性研究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7:27

网电空间中相依网络健壮性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网电空间中相依网络健壮性研究精美图片
》网电空间中相依网络健壮性研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网电空间中相依网络健壮性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2138091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132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7:27

内容简介:

复杂网络是复杂性学科的重要分支,通过系统的拓扑结构描述和研究复杂系统,为人们分析理解各类复杂系统和现象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工具。近10年,网络健壮性研究是网络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尽管健壮性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聚焦于网电空间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还未有专门的著作出版,因此编写本书有助于填补此类研究相关参考书籍的空白。本书共7章,主要涉及网电空间相依性分析与相依网络建模、网电空间无反馈相依网络健壮性分析、局部攻击下相依系统健壮性分析、网电空间加权相依网络健壮性分析方法及网电空间相依网络案例分析。本书可作为军事学专业研究生的网电空间理论和相依网络建模分析教材,也可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阅读。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复杂网络是复杂性学科的重要分支,通过系统的拓扑结构描述和研究复杂系统,为人们分析理解各类复杂系统和现象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工具。近10年,网络健壮性研究是网络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尽管健壮性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聚焦于网电空间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还未有专门的著作出版,因此编写本书有助于填补此类研究相关参考书籍的空白。本书共7章,主要涉及网电空间相依性分析与相依网络建模、网电空间无反馈相依网络健壮性分析、局部攻击下相依系统健壮性分析、网电空间加权相依网络健壮性分析方法及网电空间相依网络案例分析。本书可作为军事学专业研究生的网电空间理论和相依网络建模分析教材,也可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阅读。


精彩短评:

  • 作者:澈明 发布时间:2011-07-20 13:05:08

    文字平乏无力 毫无生趣

  • 作者:无山 发布时间:2021-10-28 18:01:24

    战国策不如左传有意思。这个版本比较全,注也很好很详实。诸侯国之间不存在彼此孤立;策士们的脑子转得确实快,滔滔雄辩精彩。也算是给自己一个警钟吧,在具有危险魔力的语言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 作者:Naomi 发布时间:2012-12-03 15:58:35

    把书的外壳拿去 芯的封皮是浅绿的 萌萌的绿色有木有~~内容讲的不是历史 是导致历史的原因 思想的发展史吧 大体看看能了解美国法律的发展过程 不过看完之后又像是什么也没看一样 泥煤~

  • 作者:一个小标点 发布时间:2023-07-11 23:07:19

    你管这个叫推理?开头是灵异,中间是灵异,结尾还是灵异,这就特么的是本灵异啊!还不是灵异小组那种科学迷信!完蛋了!气氛倒确实挺足,但是……怎么能这样!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 作者:小七 发布时间:2023-07-06 22:01:33

    宝宝睡觉啦!

  • 作者:半糖 发布时间:2015-06-04 19:10:23

    看了很久,去甘肃的时候也带着kindle一直在读,终于看完了今天。我想,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丰富的阅历以及朴实无华的心灵吧~


深度书评:

  • 《乒乓》| 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作者:陶朗歌 发布时间:2022-06-03 14:26:48

    01.两个削球手

    2020年,日本乒坛顶级赛事“T联赛”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创始人松下浩二宣布辞职。作为日本乒乓前国手,松下浩二此前曾是日本知名的削球选手,曾凭借拿手的削球技法在国际大赛上拿过奖牌,也曾来中国打过联赛,但在群星璀璨的中国乒坛,他的名字并不为国人所知。

    松下浩二

    但在日本本土,松下浩二的实力还是被广泛认可的,出生于1967年的他曾在欧洲乒坛磨砺多年,多次入选日本国家队出征世乒赛和奥运会,还曾在1999年世乒赛上战胜过当时正值上升期的王励勤。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乒坛上,松下浩二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影响力颇为不俗。

    因此,当漫画家松本大洋在1996年决意要创作一部乒乓题材的运动漫画时,便选择了松下浩二作为漫画主角之一“笑匠”的创作原型,在漫画中,笑匠正是以独特的“削球”技法而几近称霸乒乓球高中联赛。

    松本大洋并不是一个非常愿意向“主流”投诚的创作者,相比于商业规则的重重束缚,他更倾向于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创作,因此他的作品——即便本质上依然是商业作品——大多都有着非常独特的气质。

    《乒乓》也同样如此,尽管它是一部定位非常主流的“运动漫画”作品,但如果横向和同期其他作品相比,就会发现它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逻辑和美学气质,比如并不会花费很多的笔墨在运动场景的“无限拉长”上,也不会过多地讲述其角色间的化学反应,而是专注于乒乓球运动本身,以及被它所影响的少年们的成长上。

    松本大洋

    创作《乒乓》时,松本大洋已经出道8年,此前已经推出了《STRAIGHT》《点&面》《ZERO》《恶童》《花男》等多部作品,但这些作品大多没有取得预期的商业效果,处女作《STRAIGHT》虽然带奖出道,但匆匆两卷收尾,《恶童》连载时反响一般而还惨遭“腰斩”。或许正是由于前期作品“不太卖座”的缘故,因此松本大洋才在编辑的建议下决意创作一部更为主流的运动漫画,于是便选择了“乒乓球”作为创作题材。

    当然之所以选择乒乓球题材,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松本大洋并不想去创作一部长篇作品,因此考虑到内容体量,他不想选择类似足球运动这种“群像式”的团队比赛项目,而是选择了更为强调“个人主义”的乒乓球运动。而当时现实中的日本乒坛,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鼎盛和80年代的衰落之后,90年代正是日本乒坛“重新出发”的时代,也确实需要类似题材艺术作品的“加油鼓劲”。

    对于松本大洋而言,对运动题材其实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非常熟悉”。早在他成为漫画家之前,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成为足球运动员为梦想,一直都是学校足球社团成员,但这个梦想最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破灭。但运动的精神终归还是在他心中留下了火种,而这火种得以在他的漫画生涯中继续燃烧,他的出道作品《STRAIGHT》就是一部棒球漫画,而《ZERO》则是一部拳击漫画,因此《乒乓》事实上已经是他第三次尝试运动题材的创作。

    但与前作不同的是,棒球漫画、拳击漫画一直都是日本运动漫画题材中的“大类”,早已有很多名作珠玉在前,比如棒球漫画有安达充的《棒球英豪》(1981~1986年)、梶原一骑和川崎伸的《巨人之星》(1966~1971年)等,拳击漫画则有梶原一骑和千叶彻弥的《明日之丈》,这些都是难以逾越的同类型作品经典。而乒乓球漫画却是鲜有人涉足的领域,当然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节奏快、场地小、技术门槛高等诸多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此类漫画的创作,而松本大洋却偏偏挑中了这块“硬骨头”。

    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展现出乒乓球运动的竞技精髓,松本大洋也做了尽可能详备的准备,除了钻研大量的比赛录像、聘请专业的乒乓球杂志编辑做顾问之外,他还亲自参与到现实中的高中联赛中去感受比赛氛围.......《乒乓》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连续两年入围手冢治虫文化奖,并分别在2002年和2014年被改编为真人电影和动画剧集,至今都被认为是松本大洋最好的作品之一。

    而松本大洋本人显然也对这部作品钟爱有加,在中文版的封套上赫然印着他“志得意满”的自我评价——“我非常喜欢《乒乓》这部作品,连自己都厚脸皮地觉得:竟然能画出这么好的漫画啊。”

    简中版《乒乓》

    02.乒乓少年们

    《乒乓》是一部典型的“双雄”作品——以青梅竹马的好友“笑匠”月本诚和“阿扁”星野裕两人为主角,采用双线结构分别呈现两人的成长历程,讲述他们的人生履迹如何因乒乓球而发生改变。笑匠胆小腼腆,在学校受人欺侮,但却遇到了仗义相助的“乒乓球天才”阿扁,从此将其视为自己的“英雄”,并在阿扁的影响下开始练习乒乓球。

    阿扁和笑匠

    但对于他们而言,同样的乒乓球,意义却大不相同。阿扁自诩是“乒乓球星”来的天才球手,自认为天下无敌,即便不参加训练,也是校队的绝对王牌,他奔波于各种比赛间,用一座座奖杯筑起自信的高台,捍卫自己的“无敌”;笑匠则从不把乒乓球当做是竞技运动,他只是将其作为自己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他不在乎输赢,只是用乒乓球筑起隔绝现实的高墙,然后躲在其中寻求平静。

    对于阿扁,乒乓如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对于笑匠,乒乓如铠,隔绝外力,护佑内心。

    但乒乓球终究是以竞技为目的的运动,在高中联赛的赛场上,笑匠和阿扁迎来了强大对手的挑战,比如两人共同的发小“小恶魔”佐久间学、传统强校海王学园王牌风间龙一、辻堂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孔文革......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各自的“心魔”——一直以为胜利唾手可得的阿扁,当他被昔日手下败将战胜时,他内心自信的高台轰然崩塌,英雄跌落神台;而一直躲在“英雄”身后的笑匠,却发现自己远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强大,他犹豫要不要推倒自闭的高墙,加持“胜负心”的利刃,去为“英雄”复仇。

    强大的海王学园乒乓军团

    随后他们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伯乐”小泉教练的耐心教导下,笑匠的球技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逐渐取代了阿扁成为了校队主力,被“大魔王”风间龙一视为是下届联赛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而阿扁却因为败给发小“小恶魔”而被击溃,同时在看到笑匠的不断成长之后,他心生退意,疏于训练,荒废天赋,甚至一度彻底放弃了乒乓球。曾经站在“英雄”身后的笑匠走上舞台,而曾经的“英雄”阿扁却隐退于江湖。

    但热爱又岂是说放开就放开的,曾经如此深爱,如何轻言离开。沉沦良久的阿扁最终在发小的刺激下重拾信心,他回到从小打球的球馆,正视自己的缺点,放下不可一世的孤傲,千山万壑从头再来。而在另一边,削球技术愈发精进的笑匠、亟需用胜利证明自己的孔文革、誓死卫冕联赛冠军的风间龙一等人也从未懈怠,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谋求更大的进步,去往离梦想更近的地方,而他们最终将在联赛赛场上再度相遇......

    松本大洋在人物刻画上无疑下了不小的功夫,几个主要角色的性格特质随着故事的演进而不断被挖掘,在乒乓球的影响下,他们的命运不再是单独的一条线,而是彼此交织成一张命运之网,相互牵扯着彼此的生命进程。而值得注意的是,松本大洋在刻画人物时,为每个人物都绑定了一个“精神映射”,折射出他们各自的命运写照——

    “飞机”是中国留学生孔文革的精神映射,他最早正是伴随着一架飞机的徐徐降落而登场的,而在他比赛失利后,意象化的飞机再次出现。孔文革在国内没能进入省队,“被迫”前往海外寻求发展,本想前往欧洲但却流落日本,他对于自身发展十分迷茫,难以直面“虎落平阳”的人生落差。他的人生就如飞机一般,漂泊于高空,却不知所终。而他最终才认清了自己与现实,从万丈高空中降落人间,用脚步去丈量新的道路。很多事情,站在云端高处往往看不清,落在尘土间才搞得懂。

    孔文革的“飞机”

    “厕所”是海王主将风间龙一的精神映射,他生猛凶悍的打法也如他的名字一般,具有巨龙一般的压迫感,作为作品前半部分的“最强者”,他一度扮演着“大魔王”的角色。作为高中联赛的蝉联冠军,他被众人寄予厚望,他身上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与负荷。但对胜利过于迫切的渴求,和对自己及队友过于严苛的要求,让他精神紧绷、压力陡增,乒乓球带给他的不再是快乐而是痛苦。这个别人眼中的魔王,在比赛前却必须将自己关在厕所里,只有在这个“只有自己”的空间里,他才能放空自己,放下利益的纠缠,找回些许初心和纯粹。

    风间龙一的“厕所”

    与风间龙一相似,笑匠的精神映射同样是一个“空间”,那是童年教室中的一处杂物柜。他自幼遭受校园霸凌,每次都躲在杂物柜内以躲避他人的欺侮。而这也成为了他打乒乓球的内在原因——乒乓球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杂物柜”,成为他在教室之外躲避现实的处所。但这处庇护所最终却成为一种“牢笼”,在隔绝外界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隔绝了笑匠自身的正向发展,这也是为何小泉教练说他缺乏“胜负心”,他总是止步于保护自己,却从没有想过战胜自己。而笑匠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正是始于他走出心里的那间“杂物柜”,他不再躲避,而是选择迎头痛击。

    笑匠的“柜子”

    阿扁无疑是着墨最多的角色,他的精神映射是一只“海鸥”。阿扁是作品中“天赋”最高的人物,他拥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先天天赋,这使得他相比于其他勤奋型选手(比如佐久间)有能力达到更高的高度,即便曾在低谷徘徊,但英雄总有归来时。他总是说“我要飞”,即便是在人生最低谷时,他依然心有不甘地表示自己“也曾飞上过天空”,见过天空的飞鸟怎会甘心在陆地上徘徊?他的翅膀依然渴望飞翔,于是他从大桥上一跃而起,像鸟一样飞起,因为在他心底,他始终相信自己属于更高的天空。最终他还是走出了低谷,重新出发,就像一只高飞的海鸥,短暂的低空盘旋,为的是冲向更高的天空。

    阿扁的“飞鸟”

    海鸥的意向,还有另外一层寓意是“跨海越洋”,这是与当时现实中的日本乒坛的状况息息相关的。彼时的日本乒坛刚刚从20世纪80年代的全面衰落中走出来,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国优秀球员(比如故事中的孔文革),另一方面本土球员纷纷出海磨砺,阿扁的人物原型松下浩二就曾长期在瑞典参赛。

    而故事的结尾,阿扁也同样踏上了出海的征途,前往德国继续磨砺,力求飞向更高的天空。而在中文典藏版第三册的封底上,也画有一只高飞的海鸥,它似乎预示着以阿扁为代表的日本新生代球员们,正努力飞向更高的天空,而这正是松本大洋对日本乒坛的祝福与期待。

    海鸥

    03.暴走的点线面

    事实上,相比于故事讲述和人物刻画,《乒乓》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松本大洋在其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美学气质,从人物造型到动作线条,从画格分镜到视觉节奏,都颇为令人印象深刻。

    松本大洋早年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绘画,他甚至是直到高中时,才在母亲的影响下,因接触了大友克洋的漫画作品才对漫画产生兴趣,大学时选择了美术系,但却中途辍学,此后才逐步踏上漫画创作的道路。这多少会让人联想到《乒乓》中的“天才”阿扁,不用怎么费力,单纯是靠着天赋就可以达到很多人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的高度,尽管道路可能曲折,但未来总是光明。

    或许正是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规训,松本大洋的作品最终呈现出一种“质拙”的状态,而愈是他后期的作品,这种质感就愈为强烈。这或许是由于,在他早期的创作中,他还曾试图让自己去“靠近”主流的创作风格,比如出道作品《STRAIGHT》,人物造型、动作设计、网点背景等都与当时的主流作品无异,而到了他创作的中后期,他已经不再刻意去靠拢主流,反而开始保持距离,坚持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因此后期的《SUNNY》《竹光侍》等作品就展现出了松本大洋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标签——质拙、灵动、飘逸、不拘成法、自成一家。

    松本大洋《竹光侍》

    坊间还流传一个说法,据说因为松本大洋的画风过于独特(后期更是多用毛笔作画),一般人难以模仿,因此他很难找到助手,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这也从侧面说明,松本大洋的画风的确是独树一帜。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松本大洋画风的形成也是有演进过程的,是逐渐从“模仿主流”发展到“坚守自我”的,而在这其间起到分水岭作用的作品正是《乒乓》,正是在《乒乓》之后,松本大洋的个人美术风格才越来越鲜明,最终自成一派。

    在《乒乓》之前的《恶童》中,虽然在人物造型上已经有了背离主流风格的趋势,但在线条、分镜、网点的处理上都还留有主流的印记,而到了《乒乓》时,松本大洋风格陡变,彻底抛弃了主流日漫中常用的诸多沿习——比如切割相对整齐的矩形分镜、边界分明且流畅连贯的勾勒线条甚至随处可见的大量网点背景,所有这些在《乒乓》中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松本大洋独特的个人风格。

    松本大洋在《乒乓》中展现了令人讶异的画面掌控力,尤其是画格分镜堪称大师级。不同于篮球、足球、棒球等户外运动,乒乓球比赛场地极为有限、对阵人数少、运动节奏极快,这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图像展现力,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这种快速切换、高速对抗的运动节奏。为了更好地还原比赛场景,松本大洋摈弃了常规的矩形分镜法,而是采用了极具压迫感的细密化不规则分镜——一方面加大分镜格数,取消画格间隙,以凌厉分明的画面切割体现选手的高速运动;另一方面突破矩形画格设计,大胆采用扇形、角形、弧形等异型画格,实现场景和人物视角的快速转换,牵引读者视线,渲染紧张对抗气氛,把节奏感拉升到极致。

    《乒乓》独特的分镜设计

    除了独特的分镜设计之外,《乒乓》的人物造型也非常独特。松本大洋画风精绝奇诡,笔下人物外型不追求美型俊朗,形体动作也不局限于透视比例,这与当时日本运动漫画追求“真实再现”的写实主义画风大相径庭。在松本大洋看来,画面的表现力不应该被比例和结构所拘束,比物理真实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气势,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往往造型比例夸张、线条笔走龙蛇、动作浑然天成,重表现力而轻再现力,更偏向表现主义而非写实主义。

    一个典型的例子,出现在阿扁与风间的对抗中,进入兴奋状态的风间被点燃了久违的斗志,在对抗中找回了迷失已久的“快感”,他的身形因快速移动而变成了“龙形”,身体像巨蟒一般向前突进(中文版第三册P233),完全突破了比例与造型的限制,将风间激昂的斗志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实这里与前面一处画格形成了呼应(中文版第三册P213),那一格中将风间的击球幻化为一条向前突进的巨龙。在这两处画格里,风间龙一人如其名,人球合一,迅猛如龙。

    风间龙一人龙合一

    人物造型独特的另一个例子是配角“小恶魔”佐久间学独特的“上斜眼”设计,他的两只眼睛夸张地斜向上指,酷似“10点10分”,人物造型令人过目难忘。而有趣的是,这种“放飞自我”的造型设计风格此后一直存续在松本大洋的创作中,“小恶魔”的上斜眼后来出现在了《竹光侍》中,主角濑能宗一郎也长了这样一双“10点10分”的眼睛,甚至更为夸张的是,宗一郎的两只眼睛可以“浮现”在脸庞外侧,或者同时出现在同一侧,完全无视造型规则。

    “上斜眼”佐久间学

    濑能宗一郎

    松本大洋的线条在《乒乓》中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在《乒乓》之前,松本大洋的线条纤细、简洁、圆润、匀称,但在《乒乓》中,他的线条变得粗犷、狂放、硬朗起来,当然这是为了营造紧张刺激的竞技氛围而做出的改变。比如为了表现人物在比赛过程中下意识的快速移动,松本大洋会突然插入潦草绘制的变形人物造型(中文版第三册P155),线条风格的突然改变让人猝不及防,也呼应了赛场上局势的瞬息万变;再比如“断点速度线”的绘制,即将原本连续的速度线切分为不连续的短线段,体现高速运动过程中突然定格的某个瞬间,就好似快速跳动的心脏骤然停止,将赛场的紧张气氛提升到顶点。

    突如其来的“潦草”

    极具运动感的分镜设计、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运镜以及狂放恣肆的线条,再搭配夸张变形的造型刻画,使得《乒乓》最终呈现出了令人血脉喷张、过目难忘的竞技场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2014年,由《乒乓》同名动画项目启动,导演是汤浅政明,但汤浅政明最初其实是不太想接这个项目的,他说,“松本先生的作品完成度已经很好了,没有特意动画化的理由。”而在最终的动画版中,他甚至将很多漫画原稿,甚至连分镜都没有改就直接搬上了荧幕,足见他对于松本大洋原作的推崇,也从侧面反映了漫画原作画面的表现力有多精彩。

    正是在《乒乓》之后,松本大洋才更为坚定地走上独具个人美学标签的创作之路,之后推出的诸多作品大多具有鲜明的个人印记,这其中又尤以《SUNNY》和《竹光侍》最为典型,当然那就是后话了,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04.“天才”与“天才”

    《乒乓》可以被视为是关于“天才”的故事,故事中被重点刻画的几个“乒乓少年”中,最终只有深受上天恩宠的阿扁登上了更高的舞台,而其他的人,不管如何努力与拼搏,最终也不得不止步于天赋为他们划定的“高墙”前。即便是强如风间,在有天赋和努力双重加持的阿扁面前,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矣。尽管极其残酷,但这无疑是极其真实的,竞技体育的世界之巅,只会留给既有天赋又无比努力的“天才”。

    此后各人将走向不同的命运

    网络上有一篇关于《乒乓》的感想,来自一位国内的前乒乓球运动员,他自小训练乒乓球,曾进过省队,拿过全省第一——某种意义上要比故事中的孔文革更有实力——但在全国比赛中,他并没有取得好成绩,在见识了真正的“天才”之后,他不无感慨地认识到,“有些人根本就不是给你超越的,他们是上天的恩宠”,频频失利的他也如故事中的阿扁一样,颓废荒芜,疏于训练,训练成绩自此一落千丈。

    在面对“天才”时,平凡人的努力和拼搏往往显得不堪一击,他们意识到,有很多东西是无论多么刻苦勤奋的训练都无法弥补的,曾经高高在上的梦想骤然落下被摔得粉碎。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件事,在职业赛场的前半段,努力与刻苦或许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但在职业赛场的下半场,当天才选手们也同样努力时,天赋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天赋平平的“凡人”们往往已无容身之地。

    当然,我们同样要看清另一件事——对于运动员而言,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机会踏上最顶级的赛场,但对他们来说,人生并不是只有职业赛场,他们还有更多赛场外的人生。比“战胜对手”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搞清楚自己究竟想在这赛场上得到什么。故事中的“小恶魔”也曾无比执着于“战胜对手”,为此他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但最终他还是看清了自己的极限,及时抽身而去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毕竟对乒乓球的爱,不一定要站在球台上才行,不做职业球员也一样可以保持热爱。

    风间选择了另一条路,尽管他或许也看清了自己的极限,但他依然选择继续坚持。他可能永远也无法站上顶级赛场的领奖台,永远都只能在报纸新闻上被一句话一笔带过,但或许支撑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也并非来自那遥远得可望不可即的至高荣誉,而仅仅是来自于乒乓球运动带给他的“力量”。这样的选择同样值得尊敬,对于竞技体育而言,胜负输赢至关重要,但绝非是唯一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找到自己为之拼搏的价值要远比胜负更重要。

    刚才提到的那位前乒乓球运动员也做出了和风间同样的选择——他并没有被彻底击垮,后来他从低谷中走出,重新振作起来,在一位良师的训练下逐步恢复状态。然而,他的故事最终没有发生“神迹”般的转折,他始终都没能站上更高的赛场,在参加训练后的第14个年头,他选择了退役。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天赋,也知道自己的极限,但他并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他写道:

    “直到失败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我只是想打球啊。于是,有人放下了球,有人捡起了球。无所谓天赋,时刻认清自己是谁,自己在干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像我等天资平庸之辈,凭着努力达到自己的上限,就够了。”

    松本大洋同样是背负“天才”之名的,但他的天才之路其实并不顺畅。他18岁发表处女作时即受到业内关注,于是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是受上天眷顾的“天才”,毅然从大学辍学正式出道。但没过多久,他便发现自己在高手林立的日本漫坛难以立足,实际上,他在《乒乓》之前创作的五部作品基本都以“商业上”的失败告终——当然这些作品的价值在后来又被重新发掘和评估。

    真正成就他“天才”之名的,正是《乒乓》这部作品,就像《海贼王》作者尾田荣一郎在一次和松本大洋的对谈中所说——

    “我一直认为这世上没有天才,而且认为不管是哪个成功的人,都是因为比别人更加努力的关系。但是在看到《乒乓》这部作品时,很吃惊地感觉到这个世上有天才,而且还觉得光靠努力是无法画出那种作品呢。”

    松本大洋文库版全集

    毫无疑问,阿扁和松本大洋都是各自领域的“天才”,但他们的天才其实都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后来所取得的成绩,比天才更重要的其实是他们的努力,阿扁挥汗如雨地在山上不停奔跑,松本则不断地从失败中站起来。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他们的道路同样布满崎岖,他们也都经历过失败与低谷,但好在他们都没有放弃。

    生为天才是一种幸运,而成为天才其实更需要坚持。

  • 迎上去,并且带着微笑

    作者:汪见殊 发布时间:2012-07-16 12:39:28

    与其说书评不如说整理出的读书笔记。

    P11、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过,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

    P13、

    “自杀,就是认可,就是承认被生活超越或是承认人们并不理解生活。”

    “自杀只不过是承认生活并不“值得”。诚然,活着从来就没容易过。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继续着由存在支配着的行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习惯。一个人自愿去死,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即使是下意识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

    会起意去看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是因为两个人。一是周宁,他的《人间草木》里,最后关于梁济和王国维的一章,讲的是自杀。开头引用的,就是加缪那句“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过,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当时就被这句话震住了。这一句,是《西西弗神话》的开篇。而他的整本书,讨论的也都是生命的话题,以求“置身阴影,发现光亮”。二是包晓峰,我的一位选修课老师,曾选过他的“希腊神话与圣经”,他通常是讲一些神话与圣经故事,然后抛出问题,但并不给出答案。而那些问题,也通常是关于生命中那些永恒的问题。其中他便讲了西西弗神话。我还记得他有提问,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西西弗往山顶推石头有什么本质区别。

    诚然,生活从来没有容易过。而关于宿命、生死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也从未终止过,无论世界是发达、蛮荒,这些命题亘古永存。它们或许没有答案,但人们无法停止去思考。因为每一个降生于世的人都注定生,注定死,注定被命运左右又注定一生追逐。

    加缪的一个观点我再认同不过,他说哲学的第一性不该是讨论唯物唯心,而是生活是否值得过。因为不会有人为了唯物、唯心去死,却常常看见有人否定生命的意义而去自己了结生命。

    P14、

    “在一个真诚的人看来,他笃信的东西能够制约他的行为。”

    “然而,那些自杀的人又常常可能确信生活的意义,这样的矛盾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在逻辑学反而显示出那种强烈的诱惑力这点上讲,这些矛盾从来没有如此深刻过。”

    “在对生活意义持否定态度的思想家中,除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基里洛夫,天生耽于幻想的贝尔格里诺斯和善于预见假设的于勒·洛基叶之外,没有一个人把否定生活意义的逻辑推理发展到否定这个生活本身。 ”

    P23、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总是一个节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很容易沿循这条道路。一旦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被提出来,一切就从这带点惊奇意味的厌倦开始了”

    “一切都起源于这平淡的‘烦’”

    “同样,时间为着平淡无光的日日夜夜而背负着我们。但是,一个我们在其中背负时间的时刻总会到来。我们是向着未来生活着的:‘明天’,‘以后’,‘你到那时’,‘随着年龄增长你自然会明白’。这些悬而未决的设想值得重视,因为它们最终都指向死亡。

    P28、

    “这个世界,我能触摸它,而且我还能断定它存在着。我的全部学识就到此为止,其余的需要再建设。”

    “有一些事实,但却没有真理。”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这句话与我们布道者所说的“你要有道德”的话具有同等价值。二者都揭示了一种怀念,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无知。

    我从来不觉得我不热爱生活,或没有生活的激情。但我也时常会限于一种“虚无”主义的“消极”情绪里。

    从某种角度上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需要一种意义,被我奉为信仰或者说信念,让我得以积极地良性生活下去。我一度在很长时间内(高中到大一)认为我已经找到了,却又在后来将之推翻,并怀疑意义、终极意义的存在。我曾将我生命的意义寄托于文学,但随着年纪渐长认识到,文学本身不可能大于生活,否则只能沦于空中楼阁。我曾信奉知识,却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它产生怀疑——显然,知识并不能带来幸福,想得越多烦恼越多,学得越多也可能思维成见与习惯越深。但我又自觉浅薄。

    古希腊人热爱知识信奉理性,这几乎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然而,自尼采始,对理性的抨击从未有近一百年来这般猛烈。犹太人早在十一世纪就消灭了文盲,而他们始终虔心信封的是神明和苦难。然,无论知识抑或宗教,也都为人所创造。任何绝对的真理或者说终极的意义或许都不存在。

    我又想回到生活本身去,将所有的感官沉浸于生活的分寸,去体验每一点平凡光景带给我的感悟。如庄子所言,“道在屎溺”。或许是境界不够,年轻的毛糙未除尽,平常的生活和日常活动——发呆,往往依旧带给我无尽的怀疑与困惑。但这种困惑又显然不仅仅是发生于我这么一个平凡年轻人身上的。贝克特笔下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是一个久等不至的戈多。《百年孤独》里,老布恩里亚在疯掉以后,坚持不相信“今天”已经过去了,因为它和“昨天”没有区别。

    生活周而复始,剔除琐细的区别,“每一天都是新的”更像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谎言。我们的生活,和西西弗周而复始的往山顶推石头,有什么本质区别?

    区别就是有个尽头吧。

    生活怎么过不是过呢?人们不停地告诫着做这些做那些是让自己过得更好,但这些那些都做过后也未必比美美睡上一觉让一天闲闲过去好。至于身后的意义又和自己何干?人类都会灭亡,地球也终于一日会被太阳吞掉,宇宙或许也会归于寂灭……宇宙之外?我不知道,知道也不会怎么样。

    每每这么想时,我就什么都不想做了,觉得生活更加寡淡。

    最后一章——

    “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还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果说,这个神话是悲剧的,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若他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那他的痛苦实际上又在哪里呢?今天的工人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的是同样的工作,这样的命运并非不比西西弗的命运荒谬。但是这种命运只有在工人变得有意识的偶然时刻才是悲剧性的。西西弗,这诸神中的无产者,这进行无效劳役而又进行反叛的无产者,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的境地。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成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

    “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这并不是言过其实。我还想象西西弗又回头走向他的巨石,痛苦又重新开始。当对大地的想象过于着重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这就是巨石的胜利,这就是巨石本身。巨大的悲痛是难以承担的重负,这就是我们的客西马尼之夜。”

    “世界只有一个,幸福与荒谬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

    “荒谬的感情还狠可能产生于幸福。‘我认为我是幸福的’,俄狄浦斯说,而这种说法是神圣的,它回响在人的疯狂而又有限的世界之中,它告诫人们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被穷尽过。”

    “我把西西弗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而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惟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我是带着一种对生活的虚无感、荒谬感,对世界的陌生感和怀疑态度翻开这本书的。却在读到最后一章时,感动的几乎要哭泣。

    这本书的有些段落于我还是有些艰涩,但它的每一页还是被我打上了一条又一条的下划线,打得太多了,想着这么一条条对应自个乱七八糟的想法说下去何时是个头,于是,就直接跳到了最后一章……最后一章,我几乎想全篇摘抄。

    就像爱是苦难,人们却依然能从爱里汲取幸福一样,无论怎样对生活不满与怀疑,我无法停止热爱它,也无法否认生活与生命的伟大。这本身也是荒谬的事。荒谬无处不在,而荒谬本身也是一种“令人心碎的激情”。

    看到有评论里说由“西西弗神话”联想到中国的“精卫填海”。有人回复道,该是“吴刚伐桂”。

    是的,“精卫填海”是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并且是怀有希望的,就和“愚公移山”一样。它也可以选择终止这种行为。而吴刚,同西西弗一样,他们是被神明或者说命运所惩罚的,没有终止的权力,并且,他们清晰的知道,这种行为的循环往复与无可终止,是一种“痛苦的清醒”。

    生、和死、和过这样的生活(即命运),都是我们无从选择,就如西西弗推石头一样。但相比起来,我们又实在是幸运的。因为,或许从某个微妙的角度,我们“推石头”,是会产生意义与效果的。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有一个尽头——死亡。死亡,是上天给予的最珍贵的馈赠。因为有死,生才有了重量。

    但,本章的价值当然是不在于这种比较的。

    它赞颂的,是一种扎根于那种“痛苦的清醒”或者说“自觉性”的超越。

    荒谬,是一种心碎的激情。

    俄狄浦斯王里的人们,从自知命运又逃避命运起,就是悲剧的开始。那么,如果带着一种清醒的痛苦的自知,迎上去呢?

    迎上去,并且带着微笑。

    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求、没有消沉不得自处的颓丧。坦然承载生命赋予的所有喜悦与苦难,说,我热爱它,我是幸福的。

    我无法想象加缪是以怎样的深情、心态、口吻、眼神,说出“……它告诫人们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被穷尽过”。想必也是那种心碎的荒谬激情,或者用杜小真的话,含着微笑的悲歌。

    是啊,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也不会被穷尽。

    只要记住这一句,就足够支撑我走很远。它是含着无限力量的一句话,同样回响于这个疯狂又有限的人间。

    我是幸福的。一切都还没有也没有被穷尽。当你发自内心地承认这句话,在你清醒、自觉地认识到命运中一切荒谬感与悲剧性后,那么命运中你所不能更改的一切,已然被超越。

    这就是加缪展现给我们的——绝望中包裹着的积极,甚至激情的内核。

    2012年5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品质不错(416+)
  • pdf(442+)
  • 强烈推荐(659+)
  • 三星好评(541+)
  • 四星好评(307+)
  • 快捷(76+)
  • 排版满分(284+)
  • 体验差(429+)

下载评价

  • 网友 敖***菡: ( 2025-01-08 09:37:2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潘***丽: ( 2024-12-19 21:55:2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索***宸: ( 2024-12-24 14:54:27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冉***兮: ( 2024-12-12 15:03:2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国***芳: ( 2024-12-22 09:52:10 )

    五星好评

  • 网友 辛***玮: ( 2024-12-22 12:28:1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仰***兰: ( 2024-12-14 21:03:4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晏***媛: ( 2024-12-22 11:01:14 )

    够人性化!

  • 网友 瞿***香: ( 2024-12-30 23:18:1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曾***玉: ( 2025-01-03 02:34:0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康***溪: ( 2024-12-16 17:36:21 )

    强烈推荐!!!

  • 网友 邱***洋: ( 2024-12-24 15:06:0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通***蕊: ( 2024-12-13 00:45:3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谢***灵: ( 2024-12-10 00:11:5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