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蕊 发布时间:2015-04-17 09:10:53
从童书开始。
作者:小文子-理科生 发布时间:2013-11-16 15:52:33
加油↖(^ω^)↗
作者:DrZou 发布时间:2015-12-05 20:17:16
整个孤独星球上我最爱的国家,有着世界第二大国的自然景观极具多样性,在这片跨越6个时区的土地上,分布着高耸入云的山峰、银光闪耀的冰川、人迹罕至的海滩…这片土地更是户外活动的美妙场所…
作者:宥夏 发布时间:2020-11-19 17:15:53
跟家里人的日常好有趣!生物图鉴一本让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童年感到遗憾哎……然后,桃子居然抽烟喝酒很厉害,太意外了。
作者:阿宝 发布时间:2015-04-16 17:28:17
这种为了满足别人微不足道的需求而损害自己切身利益的思想真是流毒。先爱自己才能爱世界。后悔把这本书拿给孩子看了。
作者:xiaopai 发布时间:2021-03-06 11:06:17
主要内容是病历罗列,分析和总结太少,没能体现大协和的临床思维。
深度书评:
向死而生,渡人即渡己
作者:芥末凉茶 发布时间:2015-06-07 23:47:48
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身处孤独险恶的环境,极度渴求帮助——而其中绝大部分人闯过那道难关之后,都坚信是自己的坚持与信任,以及朋友的协助与无私,成就了这一结果。《摆渡人》这本书,讲的本质上正是这样一个“渡人即渡己”过程,尽管作者用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轮回故事。
书中有很多设置了很多隐喻性的情节和事物:
15岁的迪伦:迪伦的死其实是建立在她的任性基础之上的,如果不是迟到,不是对妈妈的厌烦,不是逃课,不是擅自决定去见爸爸,原本一切都不会发生,她代表的或许就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不谙世事、未经锻造又不满足于现状。作者将她设置为在黑暗隧道里唯一身亡的人,并给予她最终重返人间的机会,其实也寓意着在她对于自己世界的不满,渴望逃离的心态,以及最终逃离后遭遇了各种磨砺之余的渴望回归。
摆渡人崔斯坦:代表一个朋友。两个人在成为朋友之前,应该都是独立而陌生的个体,在迪伦之前,崔斯坦也摆渡过很多人,但却从未有一个令他心动,所以从前他是一个不用睡眠、不会流血的人,也就是不会受伤的人。在与迪伦一起度过的日子里,他们所经历的并不仅仅是一起克服艰难险阻,还有更多的心灵交汇,当故事的最后他发觉自己也会受伤之后,突然说了一句“我变成了一个……人”,这也意味着只有交付真心给别人,才会受伤,否则都是行尸走肉般的麻木。
黑暗中的恶魔:代表贪婪的世界。他们企图猎杀每一个行走中寻找未来的灵魂,这是来自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而这一切恶意的源头只在于“需要”,当恶魔们需要以灵魂报以口舌之欲,那么,就会毫不留情,大部分时候,我们周围这个世界也是如此。
荒原表象与真相:荒原是崔斯坦创立的,而天气则是迪伦制造的,这二者造就了荒原的表象,也应了那句话: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我们和朋友交往的过程。其实所谓的荒原、天气不过就是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和所思所想的映射而已。而荒原的真相更加容易理解——失去了真诚的朋友,我们的世界将会如此不堪。
山丘、湖泊:以我的理解,这是代表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磨砺,辛劳疲惫、危难险阻。当崔斯坦帮助迪伦越过这一切走向另一个世界的界限,也代表着迪伦的成长,正是这样的成长,让迪伦能够转回来投身崔斯坦所处的危险世界,与他携手走向另一端的幸福。
安全屋、船、壁炉:代表着我们渴求的庇护与温暖。当我们身处险境,都会希望有贵人相助免我们风霜之苦,安全屋起到了这个基本作用,而壁炉则是内心深处对于温暖的渴望——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生平安,还要有舒适的体验。而船是另一种“安全”的载体,只可惜有些事物并不那么足以依附,不够强悍的安全庇佑只会令我们坠入更危险的境地——比如沼泽泥潭。
最后,迪伦与崔斯坦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崔斯坦说这一切有悖常理,也许是因为他实际上更年长,心智的成熟和摆渡经历代表着他历尽沧桑看淡世事,可是迪伦单纯的爱点燃了他,让他终于有勇气与曾经固守的人生挥别,做回了自己,也找到了真爱。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社会学知识摘要
作者:Teresa 发布时间:2014-07-04 16:32:19
KP24社会学与心理学、人类学的联系和区别
心理学主要是考察人类的精神过程。心理学家研究这样一些心理活动,如推理、动机、理解、做梦和创造力,也研究精神病、精神冲突和各种情感状态。心理学与社会学有很大区别,因为它关注的是个人的经历而不是社会群体。但是,社会心理学它研究的是人格、行为如何受到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社会学关系密切,两个学科在知识和方法上也是互通的。
人类学是研究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的。体质人类学集中于研究人类的生理进化和今日世界各民族的体质差异。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现代化以前的社会(有时称“前工业社会”)的文化与发展。而社会学则主要关注于现代文明。社会学家借用很多文化人类学的概念与方法,然而,在一些学院和大学,这两个领域是合为一个系的。
KP27社会学经典人物
(1)奥古斯特•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通常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曾经是另一位早期社会思想家亨利•圣西门(Henri de Saint-Simon)的私人秘书。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词。早先,他曾称这门新学科为“实证哲学”,既强调它的科学性,又与传统的哲学相区别。他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新的秩序。孔德并没有以纯科学的兴趣去分析社会;他更想建立一个“精神的精英”由他自己领导去管理新的社会秩序。
(2)赫伯特•斯宾塞
赫伯特•斯宾塞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他通常被认为是该时代英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他提出了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通过吸收一种类似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斯宾塞提出社会就像物种那样,由简单向复杂进化。达尔文在其自然选择的理论中指出,那些能更好地适应其环境的动物更易于存活和繁衍。与达尔文的思想类似,斯宾塞认为那些能更好地适应其环境的社会比不能适应环境的社会更易于生存与发展。
斯宾塞是后来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早期拥护者——即认为适者生存的原理适用于社会之间和社会内部。换言之,社会的特征,包括它的不平等,都是“自然”进化原理(或规律)的结果。与该时代的改革思想家不同,斯宾塞反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因为他认为这种干预会阻碍这些自然发展规律。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经常受到人们的怀疑。然而,他将社会类比为生物有机体的思想却在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学派中得到了响应。
(3)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出生于一个德国人的家庭,但是他成年后大部分生活都是在伦敦度过的,他多数的著作也在那里完成。马克思不相信社会是一个自行管理的有秩序的体系。反之,他把社会看成是不断冲突与变迁的。他指出,每一个社会都包含有“毁灭自己的种子”。与斯宾塞的社会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观点相对立,马克思相信社会主要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他将人类历史看成是经济上的各阶级不可避免的相互冲突的过程。
与孔德的传统一样,马克思感到社会科学家不仅应该认识社会而且应该改变社会。然而,马克思的观点颇为激进,他相信正如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一样,资本主义也将通过阶级斗争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生命都投身于引发这场变迁。事实上,马克思的观点和理想所激发的社会变迁,多于历史上其他所有的人,当然,并不一定是完全按他所预料的那样。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观和关于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被视为对于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他关于阶级冲突的观点反映在现代社会学的冲突学派中。他对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分析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4)埃米尔•迪尔凯姆
法国学者埃米尔•迪尔凯姆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指出了它与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和《自杀论》中,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主要应关注于他所谓的“社会事实”。这些事实在人们以外,但是却对人们施以控制。例如,法律也可以说仅仅是一些词句,但是人们的行为体现出法律是可以感知的、是真实的。
迪尔凯姆相信,社会事实应在其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研究。他坚持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这样,根据他的观点,如果要理解社会法律的含义及其发展,就必须考察社会的宗教。如果要理解社会组织,就必须考察诸如政府、经济组织这些作为社会组织构成部分的机构。
与孔德、斯宾塞相同,迪尔凯姆将社会视为它自己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他的核心兴趣之一就是:社会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由于对前工业社会的传统价值和社会结构之崩溃深感沮丧,迪尔凯姆便寻找社会团结的源泉。最终,他相信社会是因其成员享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而联为一体的。迪尔凯姆强调社会团结的思想常受到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激进社会学家的批评,他们则对于社会中的冲突之源泉更感兴趣。迪尔凯姆对于宗教促进社会团结之能力的分析,阐述于《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这本书也被视为社会学对于宗教分析的重要贡献。
(5)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或许对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他特别对于社会的大的方面感兴趣,比如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他从广泛的历史的世界性的角度进行研究。或许他最为著名的是对于科层制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对于社会分层、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他也有重要贡献。韦伯的多数思想都与马克思的形成鲜明对照。
韦伯既是一名有贡献的学者,也是一名热心于研究当时德国问题的人。作为学者,他认为,社会科学家在研究问题和得出结论时,只有将他们自己的观点暂时放在一边,他们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客观方法。这样一种“价值无涉”社会学,直接与孔德和马克思的传统相对立。然而,韦伯相信,作为公民,社会学家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管理一家军事医院,后来,他又帮助起草魏玛共和国的宪法。
像迪尔凯姆一样,韦伯塑造了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理论的模型。韦伯感到社会学必须包括“社会行动”研究,即研究人们相互之间行为取向的方式。在他看来,研究人际互动不应该只依赖于客观的定量方法。它也必须包括韦伯所谓的“解悟心声”,即对于他人心灵的“同情理解”。
kp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社会学
乔治•赫伯特•米德是诞生于芝加哥的社会学理论分支“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理论家。米德强调,人类既对于抽象的含义也对于具体的经验做出反应。与同时代的多数理论家不同,米德认为人类的心灵和自我意识主要是社会的产物。他确定了视个人行为为社会产物的这一领域的社会学研究。
kp44功能主义的视角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根据这种观点,社会非常像人类的机体或任何活的有机体。像身体的各个部分(比如四肢、心脏、大脑)一样,社会的构成部分(比如家庭、商业机构、政府)以系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着好的作用。每一部分也帮助维持着平衡状态,这也是系统平稳运转所必需的。功能主义(有时也称“结构功能主义”)可以溯源到早期社会学理论家如奥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宾塞、埃米尔•迪尔凯姆的著作。
后来,默顿指出,社会结构构成单位的功能可以是“显在的”(可以意识到和看到的),也可以是“潜在的”(未意识到和未看到的)。
冲突论的视角
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部分而平稳运行的,实际上,他们是互相冲突的。
这并不是说社会就永无秩序——冲突论者并不否认很多社会秩序的存在——但是,秩序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的冲突的一种结果,而且,它也并不一定就是事物的自然状态。
冲突论者源于马克思。他们强调社会的流动的、不断变化的性质。在他们看来,社会经常处在极易被破坏的平衡之中。事情常常是这样的,社会秩序(常常是十分短暂的)源于社会的一部分统治于另一部分之上,而不是源于各部分之间的自然合作。社会秩序是力量与强制的产物,是统治——强的压迫弱的,富的压迫穷的。
这两种理论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首先关注宏观社会,或大规模的社会结构,研究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有时候被称为宏观社会学家的研究人员,运用上述理论视角研究社会的主要结构单位,如组织、制度、社区、民族国家;研究诸如城市化、社会流动等社会过程;以及研究诸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信仰体系。
这两种理论视角,在关于人类社会、人类行为的结构主义观上也是相同的。结构主义观的前提是:
第一,社会结构应被视为这样一种社会事实,即它在个人之外却又控制着个人的行为;
第二,个人行为主要是非个人所能造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力量的产物。
这些理论视角强调社会对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强制力量,缩小了自由意志和个人自治的重要性。
互动论的视角
社会学中,另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理论视角,因其更关注于社会的微观方面——社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而区别于上述理论。这种理论被称为互动论视角,它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倾向于互动论视角的人,有时被称为微观社会学家,因为它们研究个人和小的群体而不是大规模的社会结构。乔治•米德通常被认为是互动理论视角的奠基人。
或许由于在如此之近距离观察人类行为,互动论者倾向于认为人们具有的行动自由——在社会约束中的更多的自由——比功能主义学派、冲突论学派宏观社会学家所说的要多。换句话说,互动论者并不将社会看成是一种控制力量,至少没有达到宏观主义者所说的那种程度。
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它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之中。再者,他们不仅对于人们如何行动感兴趣,而且对于人们的思想和感觉感兴趣。互动论者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KP54应用社会学
社会学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对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理解。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它本身已表明了社会学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这常常并不是学习社会学的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目标。他们想知道社会学是怎样应用于“真实生活”的。这个问题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
第一,社会学对于社会整体的实践意义在哪里?社会能从社会学家那里获得哪些收益?
第二,学生们为何要耗费精力学习社会学?它能给学习它的人带来什么?
kp57应用研究的类型:
应用研究的五个主要类型是:评估研究、社会实验、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社会预测和社会监测与描述。
其他的应用研究包括政策咨询、社会批评和诊所社会学。
kp68为什么学习社会学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kp168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价值观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它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正当的理由(克拉克洪,1961;威廉斯,1986)。
文化的主要价值观是通过其符号系统而传递下来。价值观可从民间传说、神话、艺术、娱乐及其他媒介得到体现。
像符号一样,价值观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集合模式。在中世纪,人们对慈父国王的理想往往是和对臣民忠诚的要求是分不开的,部属被鼓励把自己视为“家庭”的一员而不是看作一个个体。因此,我们现在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和中世纪英国的价值观显然是不一致的。同样,对通过家庭纽带而连接在一起的中世纪人而言,我们经济生活中利益趋向的价值观显然也是难以理解的。
典型的价值观往往成对出现,有正面的价值观必有反面的情形。有被崇拜的价值,就必须有被唾弃的价值。
价值观如何与行为联系起来呢?关于这一问题有两种相反的观点(斯帕特斯,1983)。一种理论宣称价值观决定行动。按照这种理论,基本价值观在个人生活的早期就已被接受。一旦价值观形成,它们就成为个人行为选择和态度形成的指南。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51)认为:有理由可以使我们相信,从某些方面看,人类后天习得的个性因素中最稳定和持久的即是主要的价值倾向模式。有理由相信这些模式在儿童时代就是“定型”的,而且到了成年时代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种理论还认为,行为方式的变革是社会价值观的外在逻辑结果。例如,在美国,商品的定价取决于商人对顾客支付能力的估计,政府一般不予干预。这种行为反映了个体自由经济的基本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逻辑结果是,使人们认为政府对自由交易的限制是错误的。
反对意见则更关注行为在创造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就像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威廉•G•萨姆纳所指出的那样。这一理论认为社会习俗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自然形成的(萨姆纳,1906,1960)。为了证明继续沿用这些习俗的合理性,或者说是为了掩盖这些习俗可能是非理性的事实,人们就试图对它们进行抽象的解释。换句话说,价值观是一种事后的解释,通过它们,社会已存在的习俗就变成一种需要的产物。这种理论可以应用到前文所述的自由市场商品定价的例子中。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价格体系是在移民涌向一个富有同时又缺乏控制的国家时出现的,在那里政府的权力十分软弱,对个人而言,致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定出了市场所能承担的最高价格。这逐渐成为一种商业习惯,后来又通过建构自由经济这一价值观而获得了合法性。
kp370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
艾里克•艾里克逊(Erik Erikson,1902-1994)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然而,由于他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大家都称他为“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弗洛伊德高强本我的冲动;艾里克逊主要关心的则是更为“理性”的自我(ego)的世界。艾里克逊把自我的发展分为八个心理阶段,它随着我们一生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变化。弗洛伊德重点研究的是儿童期;艾里克逊的发展阶段一起延续到老年期。这样,艾里克逊相信,人格发展是终其一生的事情,而不仅仅在儿童期。
根据艾里克逊的观点(1963),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是由“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来定义的。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源自于对这些认同危机的积极解决,在现代社会中,这也囊括了人们对生活的许多基本关怀。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婴儿的需要如果得到充分的满足,就会产生信任,即产生世界是安全的感觉。但是,如果对婴儿的照料不是稳定的或不是充分的,或者如果婴儿感到被拒绝,就孕育了一种基本的不信任,而这将在往后的发展阶段起作用。这个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像后面的问题一样)在人的一生的头一年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在人的一生中,信任可变为不信任,反之亦然。
(2)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自主(独立的感觉意识)在第二个阶段开始出现,它是儿童运动机能和大脑智能发展的结果。如果父母认识到他们的小孩需要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就让他们去做,这样儿童就会感到,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肌肉、他们的冲动、他们的自我以及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儿童有时候会感到怀疑,或者,甚至害羞——例如,如果他们受过上厕所的训练,但却失禁于照看者的膝上。当父母没有耐心而代儿童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那些事情的时候,儿童就强化了这种怀疑意识。儿童进入其他发展阶段后,就会更加感到害羞和怀疑而不是自主,这就影响到了他们在青春期与成人期的自主意识的获得。
(3)主动与内疚(学龄前):儿童进入这个时期时,他们已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现在他们开始了新的机体运动活动,同时还包括语言与一些好玩的事。在这个阶段,无论孩子是获得了主动首创性还是内疚感,都依赖于父母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反应。如果父母让儿童感到他们的行为是坏孩子行为,他们的问题是幼稚的,他们所玩的东西愚蠢可笑,他们就可能产生一种强烈而持续的内疚感。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这个阶段包括整个小学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要知道东西是由什么做成的,它们是怎样动作的,它们在做什么。如果成年人鼓励儿童努力去制作、构筑某些实际的东西,允许他们完成他们的计划,对他们所做的结果提出表扬,这就会加强儿童的勤奋感。但父母如果把孩子努力制作或做的事情看作是“捣乱”或“搞得乌七八糟”,或者教师要求孩子遵守像成人那样严格的规则,就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春期):儿童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的身体起了变化。青少年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了新的方法。他们的角色除了儿童时期的女儿、儿子、朋友、学生等外,又加进男友、女友、运动员、学者及许多其他的角色。这些新角色必须平缓地与原来的角色结合成新的角色集,以促进强烈的自我认同。在这之前的早些阶段,如果他们已形成了较强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性和勤奋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就比那些没有形成这些感觉意识的人有更好的机会获得强烈的自我认同感,避免角色混淆。
(6)亲密与孤独(青年时期):这个阶段包括求爱与建立家庭。艾里克逊所说的亲密,即指一个人在无须虑及自我认同丧失的情况下去爱另一个人或关心另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亲近,他或她就会生活在一种孤独感之中。亲近他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强度的大小。
(7)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中年期):中年期的人已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的关怀开始超出自己的家庭,更加关心未来一代的成长,关心下一代将要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状况。艾里克逊把这种关怀称为“代际关怀”(generativity)。那些没有形成代际关怀的人,则会沉溺于自我,个人的需要和舒适成为他们的主要关怀。
(8)完美与绝望(老年期):在这个最后阶段,个人的主要活动接受尾声,他们已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完美的感觉来自一个人对他或她的一生的满足。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过去失去了一系列机会,或者走错了路,那么就会陷入绝望之中。
艾里克逊的批评者认为,他的发展模型是以中产阶级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因而有失偏颇。大多数情况下,艾里克逊把他的模型建立在对中产阶级的研究的基础上,这是不争的事实。他还研究了人格的一般发展(像其他理论家所做的那样),而没有去考虑社会阶级、种族群体或可能性机会的影响。另一个对艾里克逊的批评是认为,他的模型很难进行经验研究。比如,我们怎样来衡量一个人在他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成功的呢?最后,艾里克逊的模型暗含了一种关于人格发展的抽象理想,但这个理想是什么呢?幸福?对中产阶级价值观的遵从?心理健康?艾里克逊并未给出答案。
kp542受阻群体可能以五种方式对其社会失范的困境产生反应。
(1)最通常的反应是遵从。运用文化认可的手段,通过努力工作去达到想要的且社会认同的目标,即使成功的机会比较罕见。幸运的是,这是对失落的最通常的反应。其他四种可能的反应或多或少地都是越轨。
(2)“革新”,接受目标(如获得财富)但拒绝社会认可的手段,而代之以“新”的非法的手段,比如当一个人通过卖毒品去赚钱买辆汽车时。
(3)“仪式主义”,相对来说,这一类型不常见,这里,机会受阻的个人接受手段但拒绝目标。例如,当某人上学只为获得学位,而几乎可以确定获得学位并非为了找份工作时。
(4)“退却主义”,既拒绝目标也拒绝手段,例如隐士,这在人抛开尘世生活,退隐山林。
(5)“反叛”,拒绝文化上赞同的目标和手段,代之以新的与他人协调的目标和手段。例如,一群大学生可能退学并抛弃世俗社会的成功希望,代之以组成激进的环境行动小组,运用非传统的方法为新的目标工作。
kp675贫困文化
贫困文化是指一套穷人共有的规范和价值观,这一思想是由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在对墨西哥和波多黎各贫民窟居民进行一系列研究之后提出的(1959,1961,1964,1966)。刘易斯认为,贫困文化是全世界许多城市穷人的特点。当一群人几代都忍受经济剥夺之苦时,那么就会产生一种适应这种剥夺的文化——也就是说,它能使穷人克服这种极端环境。这种贫困文化的特点包括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以及怀疑权威。这些价值观适应于条件没有希望得到改善的环境。
然而,很不幸的是,像任何一个文化传统一样,贫困文化能使自身永久存在。刘易斯认为:一旦(贫困文化)存在,它就会一代代存在下去,因为它对孩子有影响。在孩子六七岁以前他们通常已经接受了这种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态度,从心理上不适于充分利用一生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条件或者增长机会(1966)。
贫困文化的概念对60年代开展的反贫困社会计划有着重要影响(下面讨论)。这些计划中有许多是旨在改变穷人的个人素质——包括文化价值观,希望以此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参与职业市场的竞争。职业培训、职业咨询和职业定位以及补偿教育就是这样的例子。
贫困文化观的批评者认为,这恰恰是责怪贫困受害者要为他们自己状况负责的一种更加老到的办法。他们的观点认为,不是文化价值观而是社会不公正引起了贫困,另外,批评者还认为,刘易斯并没有有效证明存在一个与社会上其他文化相区别的贫困文化。例如,这一点就可能有争议,即穷人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并不比中产阶级更具有特点,唯一的区别在于中产阶级能够自信地预期未来,那时他们能够实现这些理想。穷人没有那样肯定的奢望(哈里斯,1988;瓦伦丁,1968,1971)。
kp782面对歧视和偏见的被动接受
在保持群体间和谐相处这个意义上,被动接受对于少数民族成员来说也许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不过,用此办法的人常常要以内心焦虑来换取外表的平静。人们要假装愿意接受自己的下等地位内心会是高度紧张的,因为这需要掩盖自己真实的情感。在接受下等地位的同时又要保持自尊可能是很难的,虽然说不是不可能。完全接受可能会引起自我憎恨以及其他各种病理上的反应。
kp840以色列吉布兹:老年人的整合
以色列吉布兹,是一种自愿的集体企业形式,通常是(但不完全是)一个农场。吉布兹的典型形式是一个500人左右的定居地。吉布兹成立于20世纪初期,在以色列建国的历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吉布兹为其成员提供全部的社会和经济保障,所有的成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在吉布兹,财产由集体所有,生产决策由集体作出。
一项研究显示,吉布兹这种整合老年人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少美国社会的许多老年问题(威肖,1969)。生活在吉布兹的老人从来不用担心住房、经济支持等问题,他们可以继续从事生产性的工作,只要他们力所能及(阿马德,1988)。他们并没有与其他人隔离开,而是与任何年龄层的人保持联系。但是,与中国的老人相比,当吉布兹的老年人把领导权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创造性角色交给年轻人时,他们面临着地位丧失的问题。
kp930为什么妇女在工作场所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对此,人们提出了几种解释:人力资本模式、选择模式和歧视模式。
人力资本模式(human capital model)指出,工作场所中的性别分层是男女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资源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妇女之所以比男性挣得少,是因为妇女提供的“人力资本”比男性提供得少。例如,妇女拥有的工作经验常比男性少,她们的变动率也比男性高,因此,在雇主看来,她们的价值就相对较低(布劳和居森流斯,1976)。这个理论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即使男性和女性在经验和培训方面没有什么差别,妇女挣得仍然比男性少。此外,当妇女的收入由于教育程度提高或工作经验更丰富而得到增加时,其增幅也往往低于男性在同样情况下所能得到的(李普曼-布鲁门,1984)。
第二种解释是选择模式(considered choicemodel)。这种理论认为,妇女之所以在工作场所处于不利地位是由她们所作出的决定(或被迫作出的决定)引起的。由于妇女承担双重角色——家庭和工作,因此她们往往选择能使她们既是家庭妇女以是雇员的那些工作。一般来说,这些职业工资很低,并且没有什么前途(霍克斯希尔德和麦克琴,1989;富克斯,1988)。
歧视模式(discrimination model)认为,妇女被安排从事被隔离的工作,同样的工作给予不同的报酬和职业名称,并因不平等的提升机会而受到阻碍(雅克布斯,1989;比尔比和巴伦,1986)。导致这种歧视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对性别的刻板观念直到完全的性别歧视。一名学者指出,工作场所中的男性不允许他们的工作受到女性的威胁,只有很小比例的男性(少于10%)真正支持在工作中的男女平等(阿斯特拉汉,1986)。
pp419为什么穷人需要扩展家庭,因为他们买不起过多的服务和产品,只能互相之间提供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替代
pp432美国家庭医疗休假法案,每个雇员12周不带薪假期
pp438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和陪伴、性规范和经济合作。
pp443教育的五个主要社会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筛选和分配、对外来人员的同化作用、社会革新和变迁
pp447社会阶级是教育中的一个因素,全世界都一样
pp467有证据表明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不能使成人更加平等,因为学校产出的特点广泛依赖于单个投入,即入学的学生的特征。
pp476佛教、儒教、神道教及道教,这些超验唯心主义宗教并不崇拜某个神灵,而是以一套伦理、道德或哲学原则为中心(在实践中,许多佛教徒的确也把佛当做神来敬仰,不过这并不是正式的教义)
佛教、儒教、道教都致力于达到一种道德或精神上的启迪。这意味着达到佛“途”或孔子的“礼”是这些宗教的中心目标。主要盛行于日本的神道教,是一个关于光宗耀祖的行为准则和仪式的体系,它使得对父母的责任(这也是包括基督教在内的许多宗教的组成部分)成为宗教情感和奉献的核心内容。儒教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不过在其他东方宗教中,则拥有一个负责行使宗教职责,维护宗教价值观念的特殊群体。所有的这些东方宗教都拥有一些仪式和圣典。
前文字社会的宗教:图腾崇拜。
前工业化社会的其他宗教:超自然崇拜和泛灵论。
pp477宗教是最普遍存在的人类设置之一,宗教给信奉者生活带来的效用
1.宗教提供的支持和慰藉,有助于人们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焦虑。
2.宗教为人类的存在赋予了意义和目的。
3.宗教使人们可以超越日常生活。通过“他者”或“超凡”的信条,培养和鼓励一种超凡脱尘和超越自我的感受。
4.宗教帮助人们发展处一种认同感。帮助人们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提供更强的认同纽带。
5.宗教帮助那些正处于生命转折阶段的人们。通过仪式,消除人们的紧张感。
宗教并非唯一能够帮助人们处理人类存在问题的社会设置。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也能发挥同样的作用。家庭、邻里关系、工作组织或者国家,都能建构起一种认同感。社会和政治运动也能够带给人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然,家庭和宗教,能帮助人应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只有宗教能成功创造出强烈的忠诚感和参与感。
pp478宗教通过四种方式维护社会现状
1.神圣仪式。那种共同的忠诚感是潜伏在人们的宗教仪式和信仰中的一种巨大而神奇的力量,其实质是社会对其成员所施加的一种强制力,颂扬的同时,人们实际上是在建构某种类似物,表达出潜意识中对社会加在个人身上的强大力量的感知。
2.宗教强化了社会的基本规范和价值观念。控制越轨行为,增添超自然“侦查”力,也为越轨者提供了赎罪和重新加入社会的方法。
3.宗教可以使政府权威合法化。
4.宗教有助于人们妥协于艰苦的生活和社会中的不平等。
pp480宗教的反功能
1.宗教可能会阻挠必要的变革。
2.宗教使政治冲突更难解决。
pp485宗教组织的类型
1.国教:社会中所有人都是其成员,官方宗教。
2.教会:相对稳定,制度化,明确的管理和教职等级制,详细阐述的教义或教条。宗派:新成员一般是现有成员的子女。教会是接受其存在的社会环境的一种宗教团体。
3.教派:领导人靠个人魅力,网罗信徒,职业和教育地位一般较低,强调宗教感情的深入和纯洁。教派是排斥其生存环境的一种宗教团体。攻击性。经济剥夺感。
4.膜拜团体:或多或少建立了全新宗教。
pp489宗教设置的“产品”必须是“卖得出去”,用地狱炼火和诅咒来威胁中世纪的农民之类任人摆布的听众是一会事,要向郊区“通勤族”和家庭主妇们兜售这种教义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换言之,现在是必须考虑顾客“需求”的时候了。
pp495一些对组织性宗教持批判态度的人(他们因此也不参加宗教仪式)可能是深深信仰着宗教的人。卢肯曼用无形的(私人)宗教来指称一种广泛流传的想法,即宗教是个人或主体的体验,而不是群体或共同体的体验。
pp501今天的宗教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教育和市场没有什么关联。它不再是社会的主要凝聚力,因为它已经开始被民族主义和其他世俗的,政治的意识形态所取代。这种宗教逐渐滑向社会和文化边缘的过程,叫世俗化。
pp546异化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280+)
- 方便(522+)
- 推荐购买(323+)
- 中评多(70+)
- 一般般(185+)
- 还行吧(371+)
- 收费(146+)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4-12-10 09:56:35 )
特别棒
- 网友 林***艳: ( 2024-12-16 07:02:43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益***琴: ( 2025-01-02 20:17:5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国***舒: ( 2024-12-22 13:14:1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邱***洋: ( 2024-12-26 06:29:2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蓬***之: ( 2025-01-02 07:57:33 )
好棒good
- 网友 融***华: ( 2025-01-05 02:11:01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薛***玉: ( 2024-12-11 23:55:2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汪***豪: ( 2025-01-04 23:48:3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利***巧: ( 2024-12-26 13:23:1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2-21 18:14:55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喜欢"备考2021 全新正版 上海自考教材 02189 2189机械制造基础 第7版 鞠鲁粤 2018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汇图书自考书店"的人也看了
-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68所名校图书·2018春 聚能闯关100分期末复习冲刺卷:生物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欧美经典儿歌Wee Sing(第2辑):幽默童谣(附光盘1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谁说深圳是小渔村 刘深【正版图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轻松英语名作欣赏 第1级下 英汉双语读物 含光盘 适合小学高年级初一 英语阅读训练双语读物 初中英语小说书 外研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湖湘文化名著读本(教育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论语孟子(图文精释版)(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新正版图书 萌鸡小队魔术水画册 2 奥飞娱乐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97875365870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The ESL/ELL Teacher's Book of Lists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意大利歌曲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