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老上海南京路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2:58

老上海南京路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老上海南京路精美图片
》老上海南京路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老上海南京路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23354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2
  • 页数:160
  • 价格:7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2:58

内容简介:

南京路东起外滩,西迄静安寺,起于物欲横流的奢华之地,迄于钟磬梵呗的清净之地,由入世始而由出世终,历150年,阅尽世道沧桑,备尝人间酸辛。她出生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成长在瞬息万变的转型时期,横亘在中西交汇的黄埔江畔,历史注定她的身世就是一部大书。

  南京路内蕴丰富、色泽斑斓。她有纽约曼哈顿的高,巴黎香榭丽舍的雅,伦敦牛津大街的华,北京长安街的庄,集世界许多名城名街的特点于一身。南京路以繁华著称。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许多体现摩登、领导潮流的现代化市政设施,都从这里开始。高楼林立,店铺栉比,万商云集,百货杂陈,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南京路也曾以休闲出名。这条路原叫公园弄,又叫派克路,其得名便由休闲而来。中国人叫这条路为“大马路”,马路之名由此而来。那时,英国人溜在这条路上的,不是征战之马,而是休闲之马。南京路是凸显权力的场所。公共租界每有庆典,其游行队伍必经南京路,阅兵式必在跑马场。南京路是名人荟萃的场所。上海名人,数以万计,少有没在南京路上留下足迹的,人以物显,物以人名,远播四海。对广大读者来说,这部书使南京路的历史、风采尽收眼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开埠前后的上海

上海的闯入者

炮打吴淞

兵犯上海县城

侵略领事

《上海土地章程》

强暴的急先锋

控制金融 倾销洋货

万国商团

工部局

巡捕房

海关

会审公解

第二章 从公园弄到南京路

第一跑马场

第二跑马场

洋人世界

高贵的百货公司

上海总会

华懋饭店和汇中饭店

外滩公园

正式命名“南京路”

第三章 南京路的繁荣

繁荣的南京路

南京路独家京戏馆新新舞台

上海首家游乐场——楼外楼

四大百货公司

四大公司游乐场

提倡国货的中国国货公司

三大南货店

新雅饭店——上海最早的文艺沙龙

上海唯一的女子银行

虹庙的传说

卓别林叹服老介福

冠生园的创办人冼冠生

中山装的诞生店——荣昌祥

孙中山题赞的精益眼镜店

三友实业社与一 二八事变

王开照相馆

邀宠慈喜的亨达利

闹市茶楼话沧桑

世界文化名人到南京路

第四章 涌泉浜——静安寺路

涌泉浜的探索

静安寺

静安寺畔话三园

张园兴衰史

哈同花园

第三跑马场

为国增光的华安大厦

国际饭店

夏令匹克影戏院

大光明电影院

卡尔登戏院

功德林的“饭会”

新世界

梅龙镇女经理吴湄

“电影皇后”在大沪“加冕”

宋庆龄题字勉鸿翔

西装一鼎——亨生

沙逊被拒百乐门

新式理发店

第五章 百年风云录

附录1 大事记

附录2 著名商店一览


作者介绍:

沈寂,原名汪崇刚,笔名汪波、谷正櫆等。祖籍宁波奉化,1924年生于上海。海派作家、编剧。

一九八四年,沈寂创作的人物传记小说《一代影星阮玲玉》在《解放日报》连载,引起极大轰动。后来出书,初版首印即达十万册。广大读者对阮玲玉的生死之谜有了真切的了解,对她的演艺成就有了更多赞许,更对她的不幸婚姻与人生悲剧给予深深的同情。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香港回沪,沈寂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编剧。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剧本《珊瑚岛上的死光》《开枪,为他送行》等电影。然而,他仍不满足,他在寻找新的突破与转型。而人物传记小说《一代影星阮玲玉》的一炮打响,使沈寂在传记创作上另辟蹊径。浙江电视台据此拍成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香港导演关锦鹏将小说搬上银幕,香港影星张曼玉出演主角阮玲玉,一举获得“世界影后”桂冠。

首战告捷,沈寂马不停蹄。他接着写出第二部传记小说《一代歌星周璇》,亦首印十万册。他先后采访了周璇从少女时代就引为知己的刘琴,又采访了“明月歌舞剧社”的创办人黎锦辉。因为“明月社”是周璇第一次投身参与的剧社,是她进入艺坛的起点。对于周璇的婚变,沈寂又查阅了当年许多报刊资料。这样,沈寂笔下的周璇,更真实、客观、公正,令读者信服。

阮玲玉与周璇的两部传记小说的写作成功,为沈寂赢得极大声誉,使他成为身在电影界,名在文学界的“两栖作家”。

代表作品有《中秋月》《夜半歌声》《珊瑚岛上的死光》《开枪,为他送行》《大风浪里的小故事》《神》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老上海南京路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老上海南京路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老上海南京路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南京路东起外滩,西迄静安寺,起于物欲横流的奢华之地,迄于钟磬梵呗的清净之地,由入世始而由出世终,历150年,阅尽世道沧桑,备尝人间酸辛。她出生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成长在瞬息万变的转型时期,横亘在中西交汇的黄埔江畔,历史注定她的身世就是一部大书。

  南京路内蕴丰富、色泽斑斓。她有纽约曼哈顿的高,巴黎香榭丽舍的雅,伦敦牛津大街的华,北京长安街的庄,集世界许多名城名街的特点于一身。南京路以繁华著称。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许多体现摩登、领导潮流的现代化市政设施,都从这里开始。高楼林立,店铺栉比,万商云集,百货杂陈,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南京路也曾以休闲出名。这条路原叫公园弄,又叫派克路,其得名便由休闲而来。中国人叫这条路为“大马路”,马路之名由此而来。那时,英国人溜在这条路上的,不是征战之马,而是休闲之马。南京路是凸显权力的场所。公共租界每有庆典,其游行队伍必经南京路,阅兵式必在跑马场。南京路是名人荟萃的场所。上海名人,数以万计,少有没在南京路上留下足迹的,人以物显,物以人名,远播四海。对广大读者来说,这部书使南京路的历史、风采尽收眼底。


精彩短评:

  • 作者:醉红自暖 发布时间:2018-11-20 09:19:23

    No.103/2018: 以老照片配文的形式介绍了老上海南京路,书中的一些上海轶事倒是很有趣,沈寂写老上海人物还是很不错的。

  •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16-01-30 10:30:33

    在中图网淘到的最满意的书,几近全新。

  • 作者:河周 发布时间:2023-04-23 22:42:40

    熊月之序。

    南京路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李天纲写从南京路出发看近代史世界史,深刻的洞见!

  • 作者:饿霸地煮 发布时间:2023-06-25 14:23:37

    摘序言的话:南京路东起外滩,西迄静安寺,起于物欲横流的奢华之地,迄于钟磬梵呗的清净之所,由人世始而由出世终,历150年,阅尽世道沧桑,备尝人间酸辛。她有纽约曼哈顿的高,巴黎香榭丽舍的雅,伦敦牛津大街的华,北京长安街的庄,集世界许多名城名街的特点于一身,但哪条名街都没有像她这样被赋子那么多的文化内涵。她出生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成长在瞬息万变的转型时期,横亘在中西交汇的黄浦江畔,历史注定她的身世就是一部大书,说不尽,道不完,还会一代又一代地演绎下去。

  • 作者:小敏吃掉小敏 发布时间:2011-12-13 17:22:07

    沈寂是何方神圣连熊月之在序言里只能自称小子……好些图别处没有见到,中英对照好是洋气啊,选的一些老上海轶闻很有趣,这不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列表能说明的简单生活情景,真的是老克拉的口吻。有些排版很奇怪,东密西疏的。

  • 作者:Acer 发布时间:2014-04-21 10:09:54

    博士论文的扩写,不可避免地有材料的堆砌及认识的不足。但广泛展示了孕育现代建筑的社会与艺术环境,摆脱了就建筑论建筑的狭隘,有利于初学者的理解。


深度书评:

  • 红沙发音乐城?

    作者:丁丁虫 发布时间:2010-01-23 21:15:45

    看这个故事就想起小时候看的郑渊洁的红沙发音乐城,不过这个故事里面的小精灵可没那么神奇,于是也就更多了一分亲切。其实我看书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么个小精灵说不定是爸爸妈妈定制的小机器人,偷偷塞在钢琴里,激发小姑娘丹妮尔学习钢琴的兴趣的吧~

  • 《童年与故乡》编辑报告

    作者:老六 发布时间:2010-12-04 23:09:47

        大约在2009年底,我和几个做图书编辑的老朋友,密谋成立了一个既紧密又松散的组织,名曰“水汪汪小组”。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某种奇妙的巧合,这几个会员都是双鱼、巨蟹、天蝎等水相星座。由这种团队构成也可以反推一下,是不是水相星座更易于从事出版行业?

        所谓紧密,是指大家结成一个守望相助的小班子,彼此分享信息,互通有无,相互切磋,而大家共同的手段和目的,就是鼓捣几本自己最想做的书出来。所谓松散,是因为各自没有什么同事关系和利益冲突,每个人对自己要做的书,负最大程度的责,这本书出版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由这个人说了算。一个人浸淫这个行业久矣,但说实话,当家做主的时候并不多,而我们这个小团体,就是要结结实实地推行一种“编辑中心制”。

        这一年来,几个人分头确定了自己的项目,便各自投入战斗。大家同时相约,要把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他人共享,以求共同进步。有的人还在自己的博客里贴出了自己的编辑日志。我理解,这有点儿像DVD光盘里附带的幕后花絮,制作特辑,“Making of”什么的。

        我做的书中,有一本是《童年与故乡》,这本书相较其他同仁的出版计划,显得较为容易(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没有他们那么严重的拖延症),所以11月份就出版了,是水汪汪小组中最先推出的一本。按照起初的设想,把自己编辑这本书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和想法汇报如下。

        2009年9月份,《读库》推出了新一批Notebook《线条的舞蹈》、《张光宇》等八种。我收到老读者宋焱的一封电子邮件,言及“看到这次线条舞蹈的主题,向你推荐我最喜欢的漫画,古尔布兰生的《童年与故乡》”;“我见到的是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的十六开本,黄纸封面。古氏的漫画有特别淳朴诙谐的意蕴,尤其加上吴朗西的译文和丰子恺的书写,可谓三绝。我觉得特别适合你的NB选用。那本书我初次见到买了一本后,中午回去看过,马上返回书店把所有库存的十几本买回来,分送友人。后来又见到2001年再版的本子,封面设计和印制都没有上次的好,但还是把店里进的大概二十本都买回来”。

        宋焱在信中说:“说了半天,没准你也有那个书。再拿出来看看吧,我觉着特别耐看。我还想买这个书送人可是买不到了,下次你出笔记本,就用那个温暖的黄色封面,想想都美极了。”惭愧的是,我没有这本书,曾经在书店里翻看过三联书店版的《童年与故乡》,但印象不深。

        2010年上半年的某一天,我去三联书店汪家明老师的办公室串门,他送我一本书,正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版的《童年与故乡》——这本书是他当年在该出版社供职时做的,那时他还署名“汪稼明”。翻看这一版,我才知道“三绝”——古尔布兰生的绘图、吴朗西的译文、丰子恺的书写——结合在一起的妙处,而我此前所见的三联书店版,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居然将丰子恺的书写体内文改为印刷体排版。我擅自揣度,大概因为丰子恺先生的手书是繁体中文,编辑担心出版会有麻烦,读者会有阅读障碍,所以才有此变动吧。

        山东画报这一版初版于1998年,早已绝版,我便动念,应该重版此书。但山东画报这一版内文用纸较为薄透,不能用来扫描。汪家明老师说,他这一版中的图画、文字,是以五十年代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版本为蓝本制版的。遗憾的是,原书在制版过程中被工厂丢失。

        与水汪汪小组说起此事,曾在国家图书馆工作过的王曦老师自告奋勇,说看看能否从国图借出品相较好的五十年代版本。但最终未遂。我又想起向每次邮件署名都有“甘肃省图书馆”字样的宋焱同学求助。电话打通,才发现原来宋焱是位女士。

        宋焱同学动用业内资源,最终是从辽宁省图书馆借出了一本馆藏的文化生活版《童年与故乡》,五十年前的书,近乎全新。

        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江苏美术出版社也曾经出过一版,名曰《故乡的回忆》,但不是吴朗西先生的译本。

        文化生活版拿到手,才发现山东画报版的封面字体,不知道什么缘故,居然有些横向压缩,导致丰子恺先生的手书变得瘦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次再版,原始信息都会有所损失,有所改变,几乎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这很让人遗憾。那么,我们根据文化生活版转制,会不会离原版更远呢?我决定,寻找德文原版,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并尽量按照最原始状态来重版这本书。

        再次向《读库》老读者求助。“老读者”是我自己起的一个名谓,意指那些《读库》的多年订户,甚至从创刊伊始就不离不弃。我们之间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是默默地交钱订书、等着收书,而有的则在书之外还要探讨人生,长久以往,许多人的底细,都被我知道了大概。我把邮件发给了远在德国的吴枚同学。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1934年出版的德文版《童年与故乡》。这本书大概来自旧书市场,封二还粘有一张原主人的藏书票。

        看到原版,才知道中文版从开本到版心,均做了调整。德文版比中文版的规格大了那么一号。对于一本书来说,有时候三五毫米的差距,给人的观感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德文版的版式要疏朗粗放,中文版则紧凑密致。

        按照“无限接近原版”的原则,我确定了这样的编辑方针:依照德文原版样式,采纳中文版中丰子恺先生的手写体正文,及德文版中古氏的插图素材,重新拼版制作,并恢复为德文版的开本规格。

        经对这些泛黄的页面的修复、整理、拼接,最终出来的内文版心便是大家最终看到的样子。

        内容方面的修复之外,则是图书物理状态的还原了。中文版的三个版本,应该说是每况愈下,三联版的编辑理念便不足道,前两版与原版的差距,主要是受时代条件所限。平心而论,那时候中国出版界与世界的差距,主要是硬件方面的,导致七十多年前的德文版,我们过了二十年、六十年再做出来的,仍大有不如。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超有钱,国内印厂拥有了几乎世界上最顶尖的设备,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出不逊于七十年前德文版的书呢?

        首先,德文原版是精装。精装书的最大难度,在于能让内页平整地摊开,封面不弓不翘,平展熨帖。经过这几年来与印厂的合作,我相信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而原版的用纸,却令我大伤脑筋。

        拿到德文版后,我之所以产生“一定要按原版来做”的冲动,主要原因就是内文纸张给人的那种温润、爽利又厚实的手感。为此,我寻访了许多家纸商,并请中国造纸研究所来鉴定这是一种什么纸,最终的结论是,当年的造纸工艺,现在已经没有了。好在经过百般挑选,最后总算找到一种基本接近原版的特种纸——这家纸厂采用的就是德国技术。等我战战兢兢拿到成品书,触摸到那种古朴醇厚的质感,看到线条印在上面宛如手写的错觉,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从封面来看,新版比原版似乎大了一些,这主要是现在精装书的装订工艺所致,图书封面的纸版要比纸芯多出三毫米,而原版的纸版是与内文同大的。新版有所改进的是,我们将原版的钉装改为锁线,这样时间长了,不致有锈迹。

        由于我国对出版物的一些硬性规定,所以封面没能采用原版的设计方案,这算是一点小小的遗憾,为此我将原版的封面用图印在了封底上。

        考虑到大家对繁体中文的荒疏,特别是这本书很大一部分的目标读者是青少年,所以又将吴朗西先生的译文整理为简体中文,以印刷体附后。由此导致新版比德文原版厚了将近五分之一。这是一件让人不得不生发感慨的事情:长此以后,我们为繁体中文需要额外付出的,将不止五分之一。

        并不夸张地说,《童年与故乡》是我职业生涯中做过的最具备“一本书本来该有的样子”的书。

        如此热切地鼓捣这本书,并非只是出于对一本书物理状态的迷恋。《童年与故乡》真正好看的,是它的内容。

        “奥纳夫·古尔布兰生(Olaf Gulbransson),1873年生于挪威,二十岁后赴德国慕尼黑从事漫画杂志编辑工作,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童年与故乡》出版于1934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记录。四十篇散文,两百幅漫画,非常生动有趣地描述了他的童年,家庭,学校,军队,初恋等天真烂漫的生活履历,同时旁触到北欧的大自然和它的动物,山林以及纯朴粗野的农民生活。图画文字都有独特的风格。

        “译者吴朗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和翻译家。由于德文原版为手写、手绘,为了使中文译本‘更加生色’,吴朗西先生便也遵从德文版体例,请好友丰子恺亲自书写配图文字。

        “丰子恺先生也认为:‘古尔布兰生的画,充分具有写实的根底,而又加以夸张的表现,所以能把人物和景物的姿态活跃地表出。他的文字近于散文诗,也很生动。他把童年在故乡所为,所见,所闻的精彩的片段,用绘画和文字协力地表现出了。有的地方文字和绘画交互错综,分不出谁是宾主。这种艺术表现的方式,我觉得很特殊,很有趣味。’”

        以上几段文字,是我整理出来的关于这本书的简介。古尔布兰生、吴朗西、丰子恺,这样梦幻组合的创作团队,提起来就足够诱人,童年、故乡,更是图书市场非常讨喜的“概念股”。但这本书并非只是有个怀旧又讨巧的书名而已。编辑过程中,我屡屡惊喜于书中插图精妙的表现力,更惊讶于作者的文字表达,给我带来的新鲜阅读体验。

        先说绘画。古尔布兰生确属大师级别,线条之生动,构图之幽远,让我经常感觉像在看一部电影的分镜头。事实上这本书创作于上世纪初,那时的电影工业应该还没有这么丰富的镜头语言。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伟大的画家,其实是启发了电影导演?

        再说文字。一提童年、故乡,多是柔和、舒缓、亲昵、怀恋的完美主义温情基调,但古尔布兰生并没有这样写。他的文风硬朗,粗砺,荒蛮,沉厚,一反那种甜腻腻、软绵绵的写作定势。看他描写的主人公及其父老乡亲、男男女女,我总想起两个字眼:混、嘎。他写出人与人的冲突,也正视人性中的弱点,甚至直面伤痛与死亡,但骨子里却有一股既冷又热的趣致。我们的文字,也可以有这样的表达吗?

        在这个拿男孩当女孩养的脆弱娇嫩的时代,在这个背离家乡再渴望寻找心灵原乡的矫情时代,古尔布兰生吹奏的关于童年与故乡的箫管之声,便显得尤为悠长。

        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有几点感触,与大家汇报。

        校样交到出版社,复审编辑问,为什么没有页码?我回答,没有必要有页码,也没有必要有目录。这本书在后记之前的所有内文中,我希望看不到一个印刷体的字(当然出版社的社标不得不加上)。事实上,图书出版之后,并没有读者质问这一点。打破一些小小的常规,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要想做一本“能拿得出手”的书,除了编校质量、设计品位、印制水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努力做到版权上没有瑕疵。我查了一下,古尔布兰生于1958年去世,所以少了联系外文版权这一道。但应该尽力找到吴朗西、丰子恺两位先生的后人,得到他们的授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汪家明老师与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女士相熟已久,很快就联系上了。如何找到吴朗西的后人?当时毫无线索。有好几位同行劝我,可以不必理会,或者在版权中心挂个号、寄存一笔稿费即可。但我尝试在网上搜一下“吴朗西之子”、“吴朗西之女”,马上就有了他的儿女的名字,然后找张小强、李辉老师帮忙,很快联系到在日本的吴念圣先生,得到授权。原来吴朗西先生过世时,他们几兄弟就商定,父亲的稿费收益都捐献给上海鲁迅纪念馆。等书出来,再与吴念圣先生通邮件,得到他们兄弟三人的地址,吴念祖先生在上海,而长兄吴念鲁,就在北京。分别打电话给他们,原来历年来的出版情况,他们都知道。真是“人在做,天在看”。即使他们不追杀上门,但如果没有经过这几关,如何能够心无挂碍地到处秀这本书,像一个丰收的农民一样享受收获的喜悦?

        图书出版之后,我登陆豆瓣网,试图上传相关材料。这才发现,豆瓣的图书条目中,不像影视剧那样,没有图片展示栏。难道不需要吗?任何一本出版物,都应该是内容与形态的完美统一,文字排出来的空间感、纸张、封面、印刷、装订所依附的物理属性,越来越重要,读者也越来越看重。以后再有新书出来,编辑除了写宣传文案外,还应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找摄影师拍关于这本书的性感写真。

        《童年与故乡》一经推出,反响惊人,读库网和淘宝店的销售创历史新高,发行商也直说他们的货要少了。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当宋焱同学向我力荐这本书时,当汪家明老师赠送我这本书时,当吴枚同学在德国上下而求索,得手后反而感谢我让她买到了一本好书时,一位出版界老前辈的话言犹在耳:一本好书,一定会让人产生与人分享的冲动。

        身为编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种分享变成现实,荣幸莫名。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411+)
  • 赞(332+)
  • mobi(669+)
  • 内涵好书(190+)
  • 无缺页(224+)
  • 五星好评(650+)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4-12-27 10:31:50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步***青: ( 2024-12-30 02:53:40 )

    。。。。。好

  • 网友 汪***豪: ( 2024-12-23 01:35:12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康***溪: ( 2025-01-08 19:05:56 )

    强烈推荐!!!

  • 网友 石***致: ( 2024-12-26 09:54:01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戈***玉: ( 2024-12-25 15:57:13 )

    特别棒

  • 网友 堵***洁: ( 2024-12-25 12:30:47 )

    好用,支持

  • 网友 瞿***香: ( 2024-12-30 07:05:3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通***蕊: ( 2025-01-03 09:23:50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詹***萍: ( 2025-01-06 08:52:5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马***偲: ( 2025-01-03 06:56:47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师***怡: ( 2024-12-26 03:12:45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田***珊: ( 2024-12-11 20:38:1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