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鱼类邮票影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世界鱼类邮票影集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鱼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重要的专题集邮选题,自1865年纽芬兰发行世界首枚鱼类邮票以来,迄今已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鱼类邮票。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邮票上的鱼类已有2000种。
本书汇集了顾惠庭先生历时半个多世纪收藏的世界各地鱼类邮票珍品,收入的邮票上的鱼类有1800百种,分别属于272个科,凝聚了作者潜心收集、深入研究的智慧和心血,在鱼类专题集邮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书籍目录:
1.Petromyzontidae七鳃鳗科
◆ 银鲛目 Chimaeriformes
2.Chimaeridae银鲛科
3.Rhinochimaeridae长吻银鲛科
◆ 虎鲨目 Heterodontiformes
4.Heterodontidae虎鲨科
◆ 须鲨目 Orectolobiformes
5.Orectolobidae须鲨科
6.Ginglymostomidae铰口鲨科
7.Stegostomidae豹纹鲨科
8.Rhincodontidae鲸鲨科
◆ 猫鲨目 Scyliorhiniformes
9.Scyliorhinidae猫鲨科
10.Leptochariidae细须雅鲨科
11.Triakidae皱唇鲨科
12.Carcharhinidae 真鲨科
◆ 鼠鲨目 Lamniformes
13.Odontaspididae砂锥齿鲨科
14.Mitsukurinidae尖吻鲨科
15.Megachasmidae大口鲨科
16.Alopiidae长尾鲨科
17.Cetorhinidae姥鲨科
18.Lamnidae鼠鲨科
◆ 六鳃鲨目 Hexanchiformes
19.Chlamydoselachidae皱鳃鲨科
20.Hexanchidae六鳃鲨科
◆ 角鲨目 Squaliformes
21.Dalatiidae铠鲨科
22.Squalidae角鲨科
◆ 扁鲨目 Squatiniformes
23.Squatinidae扁鲨科
◆ 锯鲨目 Pristiophoriformes
24.Pristiophoridae锯鲨科
◆ 鳐目 Rajiformes
25.Pristidae锯鳐科
26.Torpedinidae电鳐科
27.Rhinidae 园犁头鳐科
28.Rhinobatidae犁头鳐科
29.Rajidae鳐科
30.Dasyatidae魟科
31.Urolophidae扁魟科
32.Myliobatidae鲼科
◆ 腔棘鱼目 Coelacanthiformes
33.Coelacanthidae腔棘鱼科
◆ 角齿鱼目 Ceratodontiformes
34.Ceratodontidae角齿鱼科
◆ 南美肺鱼目 Lepidosireniformes
35.Protopteridae非洲肺鱼科
◆ 多鳍鱼目 Polypteriformes
36.Polypteridae多鳍鱼科
◆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37.Acipenseridae鲟科
38.Polyodontidae匙吻鲟科
◆ 半椎鱼目 Semionotiformes
39.Lepisosteidae雀鳝科
◆ 骨舌鱼目 Osteoglossiformes
40.Osteoglossidae骨舌鱼科
41.Pantodontidae齿蝶鱼科
42.Notopteridae弓背鱼科
43.Mormyridae长颌鱼科
44.Gymnarchidae裸臀鱼科
◆ 海鲢目 Elopiformes
45.Elopidae海鲢科
46.Megalopidae大海鲢科
◆ 北梭鱼目 Albuliformes
47.Albulidae北梭鱼类
◆ 鳗鲡目 Anguilliformes
48.Anguillidae鳗鲡科
49.Muraenidae海鳝科
......
作者介绍:
顾惠庭先生是上海著名的水产研究领域的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他也是一位几十年邮龄的集邮爱好者。他在鱼类邮票的收藏方面,目前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鱼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重要的专题集邮选题,自1865年纽芬兰发行世界首枚鱼类邮票以来,迄今已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鱼类邮票。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邮票上的鱼类已有2000种。
本书汇集了顾惠庭先生历时半个多世纪收藏的世界各地鱼类邮票珍品,收入的邮票上的鱼类有1800百种,分别属于272个科,凝聚了作者潜心收集、深入研究的智慧和心血,在鱼类专题集邮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精彩短评:
深度书评:
一座布鲁克林大桥,罗布林家族两代三个人的人生轨迹
作者:楚汐思读绘 发布时间:2021-09-24 01:18:36
文|楚汐
2016年7月,我曾与我家王先生一起用脚步丈量了纽约的三座大桥——布鲁克林大桥(Brooklyn Bridge)、曼哈顿大桥(Manhattan Bridge)和威廉斯堡大桥(Williamsburg Bridge)。
犹记得当时漫步在布鲁克林大桥的木板道上,拂面而来的东河的风,步道下方川流不止的来往车辆,步道上擦身而过的自行车与行人,以及时不时被擦肩而过的行人报以歉然一笑……
2018年5月拍于纽约布鲁克林大桥 by 楚汐
我俩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纽约人是如何戏称这三座大桥为「男人的最爱」,只因三座大桥的首字母 BMW,同时也是事业(Business)、金钱(Money)和女人(Women)的缩写;也曾认真聊起大桥人车分流的设计,大桥的造型,桥上的涂鸦……等等,却唯独不曾想到追问一句:
大桥是谁建造的?建于何年?建了多久?中间可曾有过什么故事?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更有甚者,当时的我们还在桥塔上的铭牌旁留影纪念,却独独略过了铸铜标志板上的记录……而今再细看,上面赫然写着:
大桥总工程师——约翰·奥古斯都·罗布林,1869;华盛顿·奥古斯都·罗布林
。
2016年7月拍于纽约布鲁克林大桥 by 楚汐
想来,真是如建筑史学家
刘易斯·芒福德
所言,走在布鲁克林大桥上会产生一种「纯粹的欣喜」,更有一种「匿名的传统」遮掩了大多数工程师的身份。他对此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虽然彼时的我们不曾及时表达这份敬意,但在多年后的机缘巧合下,读到这本《
造桥的人:华盛顿·罗布林传
》,在作家
艾丽卡·瓦格纳
历时20余年,追踪布鲁克林大桥总工程师华盛顿·罗布林近百年的人生轨迹,为我们真实还原罗布林家族与布鲁克林大桥的渊源后,那种莫名的感动与由衷的敬意,虽姗姗来迟,却恰如其分。
一、桥:布鲁克林大桥的建设过程
建成于1883年的布鲁克林大桥,全长1825米,耗时近14年
。完工时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索桥,更是第一座使用由钢铁支撑的悬索的桥梁。在当时的美国,多数建筑都不超过5层楼高的年代,布鲁克林大桥的塔楼却有25层楼之高,带着明显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那极具标志性的尖拱贯穿塔楼,优雅的拱门,交错的钢索……让人一眼望去,再难忘怀。
2016年7月拍于纽约布鲁克林大桥 by 楚汐
但如前所述,在布鲁克林大桥的铭牌上,大桥的总工程师有两个名字,分别是
约翰·奥古斯都·罗布林
和
华盛顿·奥古斯都·罗布林。
从姓氏上看,不难推想出这二人的关系。没错,他俩是亲父子!
诚然,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一个父子俩四手连弹的神作美谈。但事实上,个中缘由却是一言难尽。
早在1857年,约翰·罗布林就提出构想,要在东河上修建一座大桥,但直到1869年,美国国会才批准了造桥计划。自然,
约翰·罗布林被任命为总工程师
。
说起这条隔开纽约市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两个区的东河,有着水流湍急的潮汐海峡,水位忽高忽低,河流宽度差距也很大,最窄有800米,最宽则有超5000米的;更有甚者,河底也不像其他河流入海口那样,沉积有大量的沙子。因此,
要确定在东河的哪个位置造桥,成为彼时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不曾想,老约翰出师未捷身先死。在1869年7月6日的一次对布鲁克林一侧主塔工地的视察中,因为一艘渡轮撞上木材堆,连锁反应导致约翰的脚部受伤,不得不截去脚趾……且因当时的约翰·罗布林极为厌恶一切医疗手段,导致最后患上破伤风,同年7月22日不幸逝世。
本书内页图
老父亲约翰·罗布林逝世的这一年,儿子
华盛顿·罗布林
虽已32岁,但投资者还是对其是否够资格有能力承接大桥的建造工作有所担心和质疑。好在最后,华盛顿还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过往成绩,说服了那些反对的声音,
顺利接任大桥的总工程师。
布鲁克林大桥于1870年1月3日正式动工
。华盛顿利用
沉箱法
来解决大桥的塔基问题,却也因此患上了「
沉箱病
」,即现在所通称的「
减压病」
,泛指人体因周遭环境压力急速降低而产生的疾病。
沉箱病让华盛顿的身体开始麻痹且疼痛不止,最终决定不再亲自前往大桥工地,改为远程监督进度,指挥大桥建设。而他的妻子
艾米莉
则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誊写文件,并开始攻读工程学,在接下来的11年中,帮助华盛顿监督大桥的日常建设,面试相关人员,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本书内页图
1883年5月24日,布鲁克林大桥举行了隆重的开通庆典
。在大桥开放前一天,
艾米莉·沃伦·罗布林是第一个赶着马车通过大桥的人
。当晚,大桥上还进行了华丽的焰火表演。
布鲁克林大桥建成之后,跨距长达1595.5英尺,为全球第一,有将近50年的时间没有被跨越。直到1931年,哈得孙河上的乔治·华盛顿大桥开通,从曼哈顿北部延伸到新泽西境内,中央跨距长达3500英尺,才打破了布鲁克林大桥的纪录。又到1937年,金门大桥完工,超过了乔治·华盛顿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悬索桥。
二、造桥的人:华盛顿·罗布林的人生轨迹
诚然,在美国的造桥史上,不乏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但是,像布鲁克林大桥的建造者这般经历罗布林家族两代三个人「前赴后继」的组合,却也着实不多见。
仔细读过这本《造桥的人》,不难发现,本书作者亦不过是
以大桥的建造为由,更多是想呈现布鲁克林大桥的真正建造者——华盛顿·罗布林的近百年人生轨迹,尤其是在造桥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且常被人误解的史实。
显而易见,
出生于1837年的华盛顿·罗布林,又活了将近90岁,注定是要见证美国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
他毕业于当时唯一的一所工程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土木工程师学位。
1861年春天,他志愿参军,经历了南北战争中最为惨烈的系列战役——第二次奔河牛战役、弗吉尼亚州钱瑟勒斯维尔战役、葛底斯堡战役、莽原之役、彼得斯堡弹坑战役……等等,多场战役下来,一路晋升,成了上校。
战争期间的华盛顿·罗布林,为北军(联盟军)修建了不止一座桥梁,让军队得以通过。虽然这些桥梁后来都被南方的邦联军队给炸毁了。
战争结束后,作为父亲老约翰的副手,监督了俄亥俄河上的卡温顿-辛辛那提大桥的修建。而后更是在父亲意外病逝后,成为布鲁克林大桥的总工程师,历时近14年,完成了大桥的建造工作。
本书内页图
本书作者在书里写到,「
布鲁克林大桥是华盛顿·罗布林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一种非同寻常的象征,不仅象征了19世纪的进步思想,还象征了一个人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不屈不挠,其程度超越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
但在更多不明真相的世人眼里,总是存在着这么一种印象:
布鲁克林大桥的方案都是其父亲老约翰制定的,华盛顿·罗布林只不过是完成了父亲的方案而已。
更有甚者,在华盛顿·罗布林因沉箱病无法现场监督造桥工程时,幸得妻子艾米莉的协助,才能完成大桥的建造。时至今日,在布鲁克林大桥上也有一块铭牌是献给艾米莉的,上面写着,「
她的信仰和勇气,帮助重病的丈夫华盛顿·A.罗布林上校完成了大桥的建设
」。铭牌竖立的时间是1951年,赞助者是布鲁克林工程师俱乐部。
我们且不去细究在大桥修建期间的19世纪中后期,当时的美国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单就随着本书作者的角度,
聚焦在华盛顿·罗布林的一生,亦不难发现其内心的纠结与介怀
。
诚然,这其中有来自妻子艾米莉在造桥过程中的实质性协助,让他俩的婚姻逐渐变成了超乎寻常的合作关系,后来更是一度恶化,成为猜测与谣言的对象。直到艾米莉病重过世,两人多年来的紧张婚姻关系才得以消散,留下那份失去的痛苦和如影随形的思念。
相较于此,真正困扰并让华盛顿介怀一生的却是,
他一直以来都被人拿来与父亲老约翰那伟岸的存在相比较
。但事实上,在他的成长经历中,老约翰在家庭里的私人形象与公众形象却是大相径庭,反差大得惊人。
华盛顿在通信和公开的回忆当中,对父亲一直很尊敬;只有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才敢如实表现真正的情绪,坦言父亲的暴行曾带给他和他的母亲多少的痛苦。
基于此,本书作者在追踪华盛顿·罗布林的人生轨迹时,也查阅了这些资料和回忆录,并在本书前言里坦言,
只要有可能,她都让华盛顿「为自己代言」
。
因此,我们在本书里不仅可以读到
华盛顿·罗布林近百年的人生轨迹
,包括他的家庭背景,老父亲约翰对他的影响,他婚姻里的第一任妻子艾米莉在造桥过程中的助力,第二任妻子给他的如释重负的陪伴,他身体好转后如何经营家族企业,如何为美国的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等系列事件;还能顺带读到
华盛顿为他父亲老约翰·罗布林所书写的人生传记
,那些不为人所熟知的事实;当然,还有
布鲁克林大桥——这座与自由女神像齐名、并誉为工业时代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跨海大桥的建造过程
。
读到最后,忍不住回想起曾经将布鲁克林大桥的建设过程写成权威纪实书《伟大的桥》的历史学家
大卫·麦卡洛
的一句话,「
真正了解了大桥的总工程师后,我产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
」。
如是所言,我亦有同感。
-END-
我是楚汐,感谢阅读,期待关注。
《林园炒股秘籍》读书笔记
作者:Ponge 发布时间:2020-05-21 07:51:09
一、不值得买,也不值得读
散户对于林园这样的投资者很容易产生崇拜之情:8000 万到 300 亿的超高收益率、信心爆棚的坐而论道、身边朋友的现身说法、中国版的巴菲特(活的)……林园平时谈论的,也似乎是业界认可的“价值投资”,买的也是价值投资者的至宝“贵州茅台”,不看 K 线、不听消息似乎也继承了巴菲特的“衣钵”。
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这本书的价格(定价是 168 元)远远高过其内含价值(虽然书中林园的朋友说“关于林先生的这本书我一直定期重温,10 年至少重读 10 遍”)。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的营养价值并不高。
之所以这样觉得,原因有三:
其一是
本书的作者是王洪而非林园,很多内容与其说是林园自己的看法,不如说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林园的做法,谈了谈自己的理解
。王洪是谁呢?根据介绍,1964 年出生于湖北洪湖。教育经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比较文化博士班(博士肄业、硕士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EMBA 工作经历:在中关村做过 3 年电脑销售;在上地做过 3 年房地产开发;在海淀做过 9 年文化娱乐出版。1993 年投身股市,从业 14 年(现在算应该有 27 年了),近年来跟随林园专职研究上市公司,深得林园投资真传。说王洪先生的履历,没有贬低的意思,我相信王洪先生在投资上也有很多心得体会。但是,这不是林园的。
全书的前九章都是王洪先生自己的看法(虽然据说是根据林园口述和微博写成的),这点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想了解林园先生的思路,建议直接读第十章到第十三章。
其二是这本书是 2007 年《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这本书的再版。再版主要增加了后面三章(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可是后面三章不过是林园最近十年的一些访谈、报道,甚至连一篇林园自己写的文章都没有,倒是多出来一堆粉丝出来无脑吹捧(第十四章),让整本书的结尾显得谄媚无比,体验不好。再看一看价格,2007 年版《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售价 28 元(虽然已经绝版),加了一些访谈、报道、粉丝吹捧,变成了 168 元。其实这个价格倒是没什么,但是书本身没什么营养的情况下,这个价格就很突兀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我读完此书最大的感觉就是,林园不过是一个“幸运的傻瓜”,其成功的背后是偶然。偶然的事件天天都有,可你非要做个归因分析,把它叫做炒股秘籍,我觉得就不太地道了。
二、林园到底是怎么赚到钱的
1、1989 年-1990 年:深发展带来的第一波牛市,8000 元到 12 万
这段期间主要是反复操作深发展赚的钱
。一方面是股价疯涨,另外一方面是林园频繁穿梭于各个营业部之间(我估计是价差套利)。
这段时间,林园赚的是制度套利的钱。
我从网上找了一段话,来侧面印证那段时间的疯狂:
根据老股民李宏生买说深发展原始股得成本推算:
李宏生 1988 年作为深圳发展银行的储户,在柜台上买入了 80 股深发展股票。他清楚地记得当年深发展分红配股的情况,“1989 年是深发展股票第二次分派股息。当时每股派 7 元,并 10 股送 5 股,以同样的比例发售新股,每股股价 40 元(注:此时发展股是 20 股合 1 股)。这样,我的股票变成了 160 股,总的成本是 2540 元。1990 年深发展又进行了 1:20 的股票拆分,我的 160 股变成 3200 股,并派发股息每股 0.5 元,我得到 1600 元股息,同时又每 10 股送新股 5 股,并以 3.56 元价格向大家每 10 股发售新股 1 股。这样,我的股票又变成了 5120 股,成本变成 2079.2 元。不过在领取股息时要扣个人所得税,好像是 6%还是 3%的我没记住,就不算了吧。虽然年底时股价最高到了 80 多元,但我都没时间排队去卖,也不想卖……”
对深发展上市,李宏生认为,这支股票给予股民的回报已经够多了,所以上市规范交易的价值远超过黑市炒作的利润。
姑且按这位老股民的成本计算深发展原始股的成本吧:2079.2 元/5120 股=0.406 元/每股。深发展 1991 年 1 月 2 日上市的开盘价是 67.41 元。67.41 元/0.406=166 倍。3 年半原始股东就获利了 166 倍。真是个奇迹呀!
2、1990 年-1992 年:原始股套利,12 万到 1000 万
这段时间上证走出了一波历史上最大的牛市,走势如下:
这段时间的涨幅即使在整个 A 股历史中也是非常显眼的:
林园主要买了原野、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等原始股,这些股票上市后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可以说,1000 万以前的林园主要是享受到了上市第一波的红利,本质就是制度套利。
这段时间的投资思路是纯投机的,根本谈不上什么投资。
3、1993 年-1994 年:离开市场,炒作房地产,小赚
1993 年-1994 年,股市下行剧烈,高点到低点几乎跌没了 80%:
我们无法知道当时林园是如何思考的,但是结果是,他逃顶了,转而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估计林园的身价在 1000-2000 万之间,和顶峰时股票市值相比,并没有大规模的增长。
4、1995 年-2001 年:A 股牛市,1000 万到 1 亿
从 1994 年最低点算,到 2001 年最高点止,指数大约翻了 6 倍:
林园这段期间主要买入的股票是深发展和四川长虹。深发展林园的成本可能在 10 元左右,买了 1000 万,40 元脱手,获利 3000 万;四川长虹买入价格 25 元左右,买入约 2500 万,卖出的时候价格 60 元以上,市值 6000 多万,赚了 4000 万。从 1997 年年中到 2001 年,资产大概从 6000 万左右的水平又翻了一倍,达到 1 亿元以上。
5、2001 年-2003 年:海外投资,最终资产 1.7 亿以上
这段描述的并不详细,只说 2000 年到 2003 年,海外投资收益率达到 3 倍。不过想来林园也没有把所有资产放在海外,假设一半(5000 万)的资产在海外,投资回报 3 倍,拿了 1.5 亿回来,加上原来的 5000 万,大概累计资产 2 亿。
6、2003 年-2005 年,绩优股投资,最终资产 4 亿以上
从这个阶段开始,林园的投资风格被人贴上了“价值投资”的标签。但如果查看真实的账户,你会发现,也不太是价值投资:
你会发现,他赚钱的个股主要是
白酒(贵州茅台、五粮液)、中药(同仁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
,其次是银行(深发展 A)和地产(万科 A)。结合 2003 年以来
“五朵金花”的行情[1]
,或许林园只是比较善于发现市场的主流风格。看他持仓,你会发现,与其说他选择了价值投资,不如说这些价值投资的标的逆向选择了他(因为只有这些赚了钱)。
7、2005-2007 年,加杠杆可转债套利+PEG 选股,资产超过 20 亿元
林园这个阶段通过 PEG 选股,选择了一批 PEG 小于 1 的公司(包括招商银行、瑞贝卡、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上海机场等),并通过加杠杆套利,赚到了不少钱。比如,招商银行借了 1 亿 6000 万,买入可转债,转股后成本 4 元,后来涨到快 20 块钱,这部分就应该赚到了快 10 亿。
8、发产品,暴跌超 50%,销声匿迹
2007 年,成立林园投资公司,募集了第一支基金,后来在 2008 年净值跌破 0.5,一度跌幅接近 60%,林园就此归隐。
2011 年,净值基本上回复原先的水平。2012 年茅台出事,产品略有下跌,后面相对表现一般。到了 2017 年,因为蓝筹回归,产品收益率爆棚,重新复出。
9、复出,资产超过 300 亿元
2017 年,林园因为一直持有茅台等公司,净值涨到 4 元以上,又出来卖基金产品,到处路演、推销。
三、林园——中国特色的“lucky fool”
读遍全书,你会发现林园的投资思路有不少都是被证伪的,比如 PEG 理论、老字号理论、全球化理论、无风险套利理论、小股本理论……但是即使这样,他依然拥有那么多的资产,在我看来,他不过是诸多靠茅台致富的“幸运的傻瓜”中的一个而已。
林园是一个聪明人,他深谙市场行为的模式,比如上市套利、权证博弈套利、可转债套利。正如书中所说,“林园的财富,超过一半都是来源于无风险套利”。虽然这些模式后来都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有风险的,但是林园凭借市场的早期机会,在并没有遇到风险暴露的时候,靠着“聪明”狠狠地从市场捞了一次又一次的钱。
林园也是幸运的,他买入(又靠着他“死拿”的风格)的个股,恰好是中国 A 股中最为耀眼的那几只: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但是这有多少是归功于他的呢?我认为微乎其微。换句话说,站在今天,平均找 3000 多人,一人买一只 A 股,只要有钱就买,永远不卖,过了 10-20 年,也会有一个长期持有市场未来 20 年明星股的“大师”走出来,向你推销他的理论和方法。
书中有一段话我认为比较准确描述了林园是怎样的一个人:“据记者观察,林园并不是一个善于从理性角度认识公司并进行投资的人,他只是凭借着对股票市场天生的洞察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来选择公司与行业。”对投机机会的敏锐把握,对市场行为的聪明认知,对风险的片面理解,敢上仓位敢上杠杆,再加上幸运的选择了一只长期牛股,最终成就了林园这个所谓的“神话”,并因为媒体的宣传,误导了后来人。
四、读书笔记与点评
1、“确定性”理论
林园认为“只有把确定性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复合式增长”。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要寻找公司经营的确定性。在经营确定性的基础上,再考虑价格是否合适。
他认为通过如下选股可以实现投资的确定性:
选自己熟悉的行业
要买跟踪三年以上的企业
选未来 3 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在具体的方法论上,看重:
日常重点研究的股票不超过 30 只;
每年新增加跟踪的股票限制在 5 只以内;
企业 3 年内年均利润复合增速在 18%以上,市盈率在 20 倍以下;
看重分红政策,要求公司多分红,不管是送股还是分现金,必须要送而且得多送,这样可以通过除权填权来获得收益;
只要公司盈利状况不发生变化,坚决“持有”;
喜欢零库存的公司;
卖出的情况:
公司经营出现困难,毛利率持续下降;发现性价比更好的公司;做资产配置,需要同比例下调所持股票的比例,以抵御市场风险。
在选择行业和个股上,他表示:
喜欢“老字号”和“老大”,他认为“老字号”代表着品牌值得信赖、产品质量过硬,定价能力较强,产品毛利稳定,未来有机会全球化,企业最差的情况就是经营稳定,股票风险相当有限(典型企业包括云南白药、贵州茅台、五粮液、片仔癀、马应龙等等);在龙头企业里面,他比较看好集中度增加的龙头企业(典型企业包括招商银行、中集集团、江中制药、伊利股份、瑞贝卡等等)。
看好汽车制造业(宇通客车)。行业未来增速快(国内外),公司成本低,和国外比竞争力强。
点评:林园所谓的确定性实际上并不具备确定性。
在选股标准里,盈利的确定性本来就是不确定的,简单的得出“账好算”虽然大概率是对的,但是长此以往,总会死在小概率事件上;
在方法论上,PEG < 1 并不代表企业一定没有什么风险,分红的看法更是对企业资金分配理论的不理解造成的;
在行业和个股上,“老字号”和“老大”也事实上证明并不是确定性更强的要素。比如老字号里面,也有马应龙这种做不起来的;老大里面,也有中集集团这样一直在徘徊的。林园只是找到了一个现象,却没有很好的找到这类企业的本质。
2、“无风险”套利理论
林园的无风险套利,主要体现在运用可转债和权证。
102.50 元买入招商银行可转债,转股后持有,仓位 30%;
五粮液股改方案中存在认沽权证,但是林园赌大股东不想行权(行权需要准备 20 亿现金),因此价格需要在 7.96 元以上。因此在 6.5-6.8 元的价格,林园借钱买股,最终获利;
上海机场也有类似的案例,就是赌认沽权证不行权(行权需要 77 亿现金),最终获利。
点评:林园通过借钱的无风险套利,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只不过他幸好没有遇到小概率事件。林园之所以能在这个上面挣钱,本质上还是他敢赌的性格。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他已经死了好几次了。更何况,这种赌大股东行为的,在 2015 年以后遇到了非常大的挫折,很多大股东自己都死在了股市里。所以本质上,林园不过是“幸运的傻瓜”。
3、财务判断
比较神奇的是,林园居然很少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公司的财务报告。他采用的策略是,选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名企业和国营大企业,远离主业不清的企业。对于财务问题,他的做法是交给别人来看(既看标的公司,也看同类公司),他只是综合多个人的判断进行决策。
如果非要说财务信息,他关注的指标主要有:
利润总额看绝对额。这里他看的是绝对值,要求绝对数量大,这样公司才有扩张的动力;
不关心每股净资产。他认为这个指标被人为修饰,不值得关心;
ROE。一般要求超过 20%, 不能小于 10%。这个里面的考量是公司是否会增资扩股以实现股本增长,因为证监会对配股的要求是,连续三年 ROE 平均在 10%以上,而且不能有任何一年低于 6%;
毛利率。他要求产品毛利率要高,而且趋势是稳定上升。因为这样他才好给企业未来的收益“算账”,增加投资的“确定性”;
账上现金。他认为账上有充足现金的公司更加“硬朗”。
点评:林园大部分的财务判断是没有什么理论依据和逻辑的,而所谓买知名企业和国营大企业,在随后的市场中,也屡屡出现反例。甚至 ROE 这个本来比较正确的财务判断方法,林园关注的也只是符合配股要求,根本没有理解企业内在价值增长的本质和动力。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给林园贴上“价值投资”的标签的,仅此一项就可以将他剔除这个流派了,因为他或许自己都不知道价值投资的价值指的是什么。
4、跟踪和调研
林园认为,需要跟踪企业每月的财务指标,如果企业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就坚决卖出,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跑。在跟踪的内容上,他认为,一个就是判断大方向到底好不好,一个就是企业好不好打交道,本质是和企业搞关系。
对投资的公司,每个月至少打一个电话去了解;
和茅台厂工人聊天中了解到库存有 300 亿元,市值当时只有 90 亿元,于是不买五粮液了,开始买茅台;
和茅台主要销售商核实销量数据;
去招商银行调研,认为服务很好,又不像外资收费,得出中资银行收费是迟早的事;
调研黄山旅游,发现住宿客满,认为这种情况以后经常会出现;
如果企业员工说加班,他会花 1000 元/月一个人,每天去工厂转一圈,核实是否加班;同时找人去城市商店核实产品生产日期;
云南白药的药效很好,销量很好,认为是好公司,不知道未来如何,就是“攥着”;
调研是主要要感受到员工的信心,寻找员工对企业未来盈利信心很足的公司。
点评:可以看出,林园的调研是相对随意而片面的,很多具备同样特征的企业却没有走出类似的行情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而且,后面公募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也让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从这些信息上获得超额收益了。
5、市场择时和策略
总体而言,林园的策略就是买入持有,不断加仓,一直满仓,拿到牛市。熊市主要配置大盘股,到了牛市期间,会加大对绩优小盘股的配置比例。牛市中敢于持有不断创新高的股票,关注身边人是不是在谈论股票,判断拐点。
林园会选择组合投资来化解投资风险。因此熊市期间持股相对集中,牛市期间持股相对分散。
点评:这个地方更加看出了他本质上和我身边一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投资者一样,都具有那个年代的烙印,对股市存在着这样的固有印象,而且并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进行更新。也更加说明了,他的投资风格本质还是博弈。
6、小股本理论
林园认为小股本的公司更加好,因为股本扩张后会反复送转,反复除权,反复推高。当初深发展的暴涨就是靠的这个。
点评:这个市场行为模式确实是一代人的迷思。至今虽然效应越来越弱的,但是依然有博弈这个事情的人。
7、2007 年后投资理念的更新和变化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大部分内容是 2006 年底写成的,之后林园就遇到了人生重大的转折点:2007 年资产突破 20 亿元后,他发行了林园基金,随后熊市中净值跌破了 0.5。因此可以通过后面的部分大致了解后面十几年他的理念变化。
目前,林园提的最多的就是“行业+垄断+成瘾”,这个观念似乎主要是由于白酒和医药帮他摆脱了曾经的“噩梦”,他总结出来的。
目前他看好医药股,但是在一次访谈中,当记者问一些细节问题时(现在的记者也比原来水平高了),你会发现,他很难回答。因为——他完全不懂啊!
参考资料
[1]
“五朵金花”的行情:
https://www.douban.com/note/683239233/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赚了(362+)
- mobi(134+)
- txt(482+)
- 在线转格式(586+)
- 速度快(394+)
- 还行吧(631+)
- 值得购买(191+)
- 全格式(635+)
- 愉快的找书体验(75+)
- 体验好(576+)
- pdf(516+)
- 差评少(218+)
下载评价
- 网友 家***丝: ( 2025-01-08 18:40:27 )
好6666666
- 网友 汪***豪: ( 2024-12-16 10:57:00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曾***玉: ( 2024-12-23 20:56:31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宓***莉: ( 2024-12-31 17:47:28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訾***雰: ( 2024-12-17 03:31:4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蓬***之: ( 2024-12-28 08:21:49 )
好棒good
- 网友 扈***洁: ( 2024-12-20 06:47:27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寿***芳: ( 2025-01-09 06:03:1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方***旋: ( 2025-01-06 05:37:5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宫***凡: ( 2024-12-21 23:49:3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潘***丽: ( 2024-12-25 04:33:2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石***烟: ( 2024-12-25 12:15:1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17 08:08:5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冉***兮: ( 2024-12-10 17:15:3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孙***夏: ( 2024-12-21 16:03:08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堵***洁: ( 2024-12-15 05:07:39 )
好用,支持
- 网络犯罪公约的修正思路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级会计实务案例分析大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箜篌(1级-6级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精品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官方直营】2022步步高政治人教版 江苏专用 高三高考总复习大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练+考点闪记+答案精析 新高考 王朝银新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王大伟自救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我的朋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说文解字注音版精装版 东汉许慎 浙江古籍出版社 汉语、少数民族 9787554018118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英语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陕西名人墓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变态人格心理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