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天利 高考题型新教材版 语文 五合一专题循环练 限时仿真训练基础点高中复习资料高考抢分练习KXYB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2024天利 高考题型新教材版 语文 五合一专题循环练 限时仿真训练基础点高中复习资料高考抢分练习KXYB精美图片
》2024天利 高考题型新教材版 语文 五合一专题循环练 限时仿真训练基础点高中复习资料高考抢分练习KXYB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24天利 高考题型新教材版 语文 五合一专题循环练 限时仿真训练基础点高中复习资料高考抢分练习KXYB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302843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8
  • 页数:128
  • 价格:35.8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9:19

内容简介:

《天利38套·(2011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模块专题:历史(新课标2011高考必备)》内容简介: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高考已进行了4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形式各有不同、风格各异,然而,不管新课标高考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高考依然立足于考查考生对知识、技能及方法的掌握,考核的内容依然源自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个知识模块。因此,全国各省市及名校命制的高质量模拟试题,对于备考的学生在复习前期复习知识模块、提升应考能力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及使用价值。基于此,《天利38套·(2011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模块专题:政治(新课标)(2011高考必备)》编写组特聘请各地命题研究专家及特、高级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考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及考核要求,科学地划分知识模块,从各省市及名校模拟试题中精心挑选试题进行优化组合,编成《天利38套·(2011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模块专题:历史(新课标2011高考必备)》。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天利38套·(2011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模块专题:历史(新课标2011高考必备)》内容简介: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高考已进行了4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形式各有不同、风格各异,然而,不管新课标高考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高考依然立足于考查考生对知识、技能及方法的掌握,考核的内容依然源自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个知识模块。因此,全国各省市及名校命制的高质量模拟试题,对于备考的学生在复习前期复习知识模块、提升应考能力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及使用价值。基于此,《天利38套·(2011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模块专题:政治(新课标)(2011高考必备)》编写组特聘请各地命题研究专家及特、高级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考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及考核要求,科学地划分知识模块,从各省市及名校模拟试题中精心挑选试题进行优化组合,编成《天利38套·(2011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模块专题:历史(新课标2011高考必备)》。


精彩短评:

  • 作者:以太浓度较高 发布时间:2018-09-15 13:36:16

    在广州觉得一般般

  • 作者:Eason 发布时间:2022-01-15 17:27:15

    2020年1月第15次印刷

    看完了。对应 noi.openjudge.cn 中1.8(含)之前的题目都已 AC

  • 作者:佳山 发布时间:2024-03-11 13:57:56

    吴晓波《腾讯传》的续。

  • 作者:旧城_LT 发布时间:2017-07-14 21:50:23

    特别棒

  • 作者:Bowser 发布时间:2024-02-03 23:57:46

    这种书最适合成为电子出版物。有电子地图配合每一段阅读,配合图书的内容动态变化。

    书里自带的地图太差了,可能是因为要翻译的原因。没有地图配套太痛苦。

    另外就是作者观点太偏颇,对苏军的描述是骨子里的蔑视,用的词语都是负面的'无效的','毫无意义的'等等。但最后的胜利者是谁呢?

    在这套书里,做多的描述都是集团军级别,都是双方几个是是十几个集团军的对垒,动辄几万几十万的伤亡。一个个生命仅仅就是数字上的累加。失败者和胜利者都付出了巨大代价。人类太愚蠢了。

  • 作者:故人千里 发布时间:2019-06-23 10:14:10

    建议家有孩子的父母多看几遍,越早看越受益。


深度书评:

  • 生存竞争与中华文明的早熟——读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

    作者:forcode 发布时间:2008-02-29 18:47:13

      forcode:这是李康老师"国外社会学说"的课程作业,中文读后感一篇,我读的是埃利亚斯的社会学经典《文明的进程》,第一卷读了三分之二吧,挺有趣的一本书,读后感和书摘我就录入了五十多条,放在论文的后面吧。本书在豆瓣的地址是:

      

      文明的进程(1):西方国家世俗上层行为的变化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66084/

      生存竞争与中华文明的早熟——读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

      

      【摘要】一个社会的人口密度、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会影响到其社会内部生存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冲突频率和强度。而越是社会冲突剧烈的社会里,上层阶级越是重视等级的差别,礼仪就越受到重视。于是,在这样社会冲突剧烈的社会里,埃利亚斯所论述的情感控制不断强化和细腻的机制才得以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文明发展到更高的阶段。这就是中华文明早熟的原因,也是近代西欧文明快速成熟的原因。

      

      【关键词】埃利亚斯;中华文明;情感控制;古代人口;生存竞争

      

      

    http://www.qixianglu.cn/625411.html

      

      埃利亚斯在该书前言中认为,二十世纪的社会学著作很少涉及宏观社会变迁,"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变化的问题就这样被冻结了起来……'社会发展 '这一概念却几乎已经从当代社会学理论家的视野中消失了……为什么十九世纪社会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曾热衷于长期社会进程的研究,而在二十世纪却一下子转向状态研究了;为什么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里几乎再也没有人去为阐明长期的社会进程而努力了。"[1] 埃利亚斯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二十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和潜在的核战争危险——使得西方主流社会学家对于"社会必然会朝着进步和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变化发展"[2] 产生了怀疑,人们在回顾十九世纪的宏观社会变迁理论时,对这些理论中的意识形态成分一目了然。另外,二战之后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西方老牌殖民国家在全世界的地位相对下降,"对于很多人来说,进步已经不再是一种理想了,对所取得的实际进步持怀疑态度的人反而增加了。"[3]在一定程度上,在十九世纪涌现的各种宏观社会变迁理论因为向那些对未来有着美好幻想的人们描述和论证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大行其道,而二十世纪之后,西方社会的这些客观变化使得社会对于宏观社会变迁理论的需求和信任大大减少。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一书则试图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宏观社会变迁理论。

      

      通过分析中世纪以来西欧社会礼仪规则的变迁,埃利亚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文明的进程中,情感控制日趋强化和细腻,"文明发展的特点就在于更加严格、更加全面而又更加适度地控制情感。"[4] 如果埃利亚斯的这个结论不仅仅适用于近代西方文明,也适用于古代西欧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以及非西欧的中华文明、印度文明等,那么,从情感控制的维度而言,中华文明的确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正如梁漱溟所言,中华文明是一种早熟的文明。

      

      "……('礼貌')这一概念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一缩影作为一个阶段和一种模式,对西方社会的教养以及'文明'这样一种特殊的形态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亚于这之前的封建社会。同时,'礼貌'这个概念也标志着一个囊括了各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的形态。"[5] 在埃利亚斯看来,"礼貌"是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因素,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因此,埃利亚斯对"文明进程"的讨论就替换成了对"礼貌的演变过程"的讨论。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礼治社会,"礼"在中国历史上被推崇到了极高的地位,实际上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则。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等思想,这些思想的核心都在于自我克制。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修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本能——情感、欲望等——的克制,以达到"礼"的要求。因此,从情感控制的角度而言,中华文明的确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

      

      埃利亚斯本人在讨论礼仪演变时,也很自然想到了中国。在讨论餐桌礼仪中关于餐具使用的礼仪时,他提到:"特别是在具有更加悠久的'文明'历史的中国,把分割牲畜置于幕后的做法比西方国家要早得多,彻底的多。在那儿,文明的进程已经发展到了牲畜的肢解和切割完全是在幕后进行的,在餐桌上根本就不用刀。"[6] 从餐桌礼仪所反映的对"残忍"行为的容忍界限和情感控制而言,中华文明的确是一个早熟的文明。

      

      那么,为什么中华文明如此早熟呢?中华文明如此重视"礼"和强调"修身"的原因何在?是否如埃利亚斯所言,"礼貌"在最初发源于上层社会,体现了上层社会的自我意识、品味和修养,随着下层社会对上层社会礼仪和行为方式的学习模仿,上层社会被迫不断细化礼仪规则和行为方式,以巩固越来越模糊的身份区隔?埃利亚斯所论述的这种机制在人类社会中——尤其是现代社会中——或许真的普遍存在,显而易见,这种区隔机制与"时尚"等社会行为的演变机制类似:某些行为方式 ——无论是着装、发型,还是礼仪、用语——往往具备"地位标志物"的属性,"地位标志物"——比如名牌服装、豪华轿车、昂贵的首饰——作为身份的象征,能够帮助社会互动的双方识别对方的社会地位,地位较低的阶层为了在社会互动中获得互动对象更多的尊重,会通过追逐"地位标志物"来欺骗互动对象,使对方误以为自己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当一种"地位标志物"被仿造的成本越来越低,而且仿造得越来越逼真,使得社会下层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能力获得仿造品时,它就失去了成为"地位标志物"的资格,于是,上层阶级被迫选择新的"地位标志物"[7]。这种机制与埃利亚斯所论述的"礼仪"的演变机制何其相似!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中华文明的早熟,因为这种机制可以解释在文明的进程中情感控制日趋强化和细腻的动力,却无法解释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为何一个社会比另一个社会更早达到文明进程中的更高阶段。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礼仪规则就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礼仪规则都具备减少社会冲突的功能。"如果有人向小孩要刀,小孩应该把刀在自己的餐巾上擦一下递过去。递过去时他必须自己手握刀尖,把刀柄向着别人,否则就有失礼貌。"[8] 餐桌礼仪的这项规定很清晰地说明:礼仪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防止社会互动中的潜在冲突和走火。这让人想起了动物社会的一些互动规则,对于狼或者老虎这类凶猛的哺乳动物而言,身上的利爪和尖牙既是捕猎的得力工具,又是与同类交往时的潜在威胁,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这类肉食动物与同类互动时的行为方式中演化出了类似"礼仪"的本能来:在争斗中,认输的狼或老虎会躺在地上,将自己软弱的腹部、颈部暴露给对方以表示友好和服从,对方看到这样的情形,一般都会停止进攻。人类社会的很多礼仪规则与此类似,通过将主动权交给对方来表示友好和服从,此例中"自己手握刀尖,把刀柄向着别人"就是很明显的将主动权交给地位较高的一方。

      

      "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就餐时,得注意在社会等级最高的人尚未动手之前,不要把手伸过去。也不能绕过自己面前的菜盘到别处取菜;更不能挑选最好的肉块,哪怕是最后一个取菜。"[9] 这条礼仪规则很明显地也是一种让出主动权,而且是地位较低一方向地位较高一方让出优先权,前述的"递餐刀"的礼仪也同样要求地位较低一方让出主动权。无论是在动物社会还是人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一方往往拥有更锋利的爪牙、更强健的体魄或者更多的权力、资源,如果地位较低的一方不通过一些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臣服,让地位较高一方误以为自己将挑战其地位,那么地位较高一方将予以惩罚,结果是地位较低一方遭受重大打击,而地位较高一方也会付出一定代价。因此,礼仪作为一种表示臣服的等级区分的工具,能够帮助地位较低的一方减少因为地位较高一方的误解导致的惩罚,在这种过程中,地位较低一方实际上被地位较高一方驯服。于是,礼仪这种工具,减少了不同等级个体之间的社会冲突。

      

      为什么埃利亚斯所论述的导致情感控制日益强化和细腻的机制在近代西欧才发生巨大影响,而中国却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达到很高文明程度呢?从餐桌礼仪中的餐具而言,古代中国就已经完全摆脱了刀、叉这类"野蛮"餐具,取而代之的是"文明"的筷子,从餐具使用所反映的情感控制而言,古代中国的文明程度要高于近代欧洲。中华文明为何如此早熟?而近代西欧文明又为何如此快速成熟?从前文对礼仪所具有的减少冲突的功能的分析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猜想:古代中国社会的冲突水平已经很高,所以相比世界其他地区,对于"礼仪"这种冲突减缓工具的需求更早;近代欧洲由于社会冲突水平越来越高,导致近代西欧社会对"礼仪"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那么,为什么古代中国社会的冲突水平如此之高呢?为什么近代西欧社会的冲突水平越来越高呢?古代中国的社会冲突水平很可能要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人口密集和自然灾害频繁导致的生存竞争是一个客观因素。"据文献记载,公元前2200年的夏禹时代,我国人口约为1350万人。到战国末期,诸侯国连年混战,人口减少至约1200多万人。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当时人口约3000万。"[10] 古代中国比其他地区的人口密度要高得多,而且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洪灾、黄河决堤、蝗灾、旱灾、战乱不断,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年混战,大规模的国战频繁,在这样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冲突中,儒家的孔子才会提出"克己复礼"这样的主张,而此后一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儒家的显学统治地位一直未能动摇,说明了"礼治"这种社会冲突解决方案的成功。而近代欧洲,伴随着城市化的突飞猛进,陌生人聚集的城市里,人口密度突然增加,社会冲突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使得社会对于礼仪这种冲突调节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越是一个社会冲突剧烈的社会里,上层阶级内部越重视等级的差别,因为"礼仪"本身就是一种"地位标志物",在封建宫廷里,我们知道存在过跪拜、服饰佩戴、祭祀等详细的礼仪规定,这些礼仪的功能主要在于调整这个小社会内部的社会关系,维持其森严的等级次序,减少因为行为失当导致的冲突。

      

      因此,一个社会的人口密度、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会影响到其社会内部生存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冲突频率和强度。而越是社会冲突剧烈的社会里,上层阶级越是重视等级的差别,礼仪就越受到重视。于是,在这样社会冲突剧烈的社会里,埃利亚斯所论述的情感控制不断强化和细腻的机制才得以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文明发展到更高的阶段。这就是中华文明早熟的原因,也是近代西欧文明快速成熟的原因。

      

      [1]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p12。

      

      [2]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p13。

      

      [3]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p19。

      

      [4]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p43。

      

      [5]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p121。

      

      [6]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p208。

      

      [7] [英]德斯蒙德 莫里斯,人类动物园,文汇出版社,2002.11,p45-71。

      

      [8]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p172。

      

      [9]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p172。

      

      [10] 何君林,历代人口知多少,建筑工人, 2007年 01期,p59。

      

      文明的进程(1):西方国家世俗上层行为的变化

      

      译者: 王佩莉

      作者: (德)埃利亚斯

      ISBN: 9787108009630

      页数: 379

      定价: 22.0

      出版社: 三联书店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8-04

      

      简介 · · · · · ·

        本书的结构和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事实进行不断观察、不断检验以及不断地用以后观察到的东西对以前的看法进行修正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只有把这本书看作一个整体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每一部分,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方法。

         这本书也对"国家"的社会起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其形成的历史,这是一个"权力垄断"的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诺贝特·埃利亚斯1879年6月22日生于布雷斯劳。1915年应征入伍,赴西线作战。1918年就读于布雷斯劳大学.专业为医学和哲学。

         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迁居海德堡,开始了学者生涯。在认识了卡尔·曼海姆教授后转向社会学研究。

         1930年迁居法兰克福,为曼海姆教授当助教。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逃离德国.试图在瑞士和巴黎大学求职。

         1935年流亡英国,开始写作《文明的进程》。

         1935 1975年主要在英国。战后,在"成人教育中心"任教。

         1954年在雷斯特大学教授社会学。

         1962 1964年在阿卡拉附近的加纳大学任短期教授。

         1965年起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和德国(明斯特、康斯坦茨、亚琛、法兰克福、波鸿、比勒费尔德)任客籍教授。

         1984年定居于阿姆斯特丹。

         1990年8月1日逝世。

      

      

      1、帕森斯的情感与非情感的对立,埃利亚斯的社会朝着情感控制不断加强和细腻的方向发展,二者放在一起比较有意义,帕森斯的二元对立概念是对社会的认识的不必要简化。帕森斯对于社会二元对立的"变量型"的选择是任意的。

      

      2、帕森斯认为不同社会是各种变量型的排列组合,一个社会就好比一手牌,尽管每个社会拿到的牌不一样,但总共就那么一些牌,社会的各种可能性可以通过对每个变量型的排列组合来推测。帕森斯的社会理论是静态的社会状态理论,社会在不同维度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对立的状态,这种简单二元对立的理论忽略了两种状态中丰富的变化过程,而且人为使得社会学理论复杂化。结构功能主义把过程简化为状态。

      

      3、帕森斯将"个体与社会"这对概念与"自我与体系"这对概念混为一谈。

      

      4、帕森斯把社会变化当作是一种偶然的反常现象,而埃利亚斯认为,变化是一个社会的正常特点。

      

      5、埃利亚斯:应该以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为前提来研究处于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状况,而不应该以那些在观念上通常被视为处于静止状态的社会为前提来研究一切变化。"他们并没有把这种高度发展的社会究竟为什么、怎么会发展成这种具有多样化状态的问题视为社会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p11)

      

      6、"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变化的问题就这样被冻结了起来,并在'状态'这一社会学观念中变得没有危险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无论是在生活实践还是在经验的社会学研究中,人们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有意识、更加努力地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恰恰是在这个时候,'社会发展' 这一概念却几乎已经从当代社会学理论家的视野中消失了。"(p12)

      

      7、为什么十九世纪社会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曾热衷于长期社会进程的研究,而在二十世纪却一下子转向状态研究了;为什么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里几乎再也没有人去为阐明长期的社会进程而努力了。(埃利亚斯称之为"社会学思维退化和与之相应的研究范围缩小")(p12)

      

      8、二十世纪的许多社会学家,首先是那些主流的社会学理论加对十九世纪著名社会学理论某些观点的背弃,便是"发展"这一概念之所以会变得声名狼藉,社会学家之所以会越来越不重视社会进程、社会起源和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等问题的最明显原因。(p13)

      

      9、许多被十九世纪的社会学先驱奉为理所当然的信条无法为二十世纪的社会学代表人物所接受。其信条之一是,社会必然会朝着进步和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变化发展。以后的许多社会学家根据他们自己的社会经验,断然拒绝接受这种信念。在对历史的回顾中他们清楚地看到,就的发展模式是由一些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观念与其他一些意识形态观点所组成的大杂烩。(p13)

      

      10、在十九世纪的时代大合唱中,有一半人是歌颂美好过去的,而另一半人则是赞美美好未来的。(p17)

      

      11、十九世纪欧洲各个工业国家内两个工业阶层的崛起是与这些民族的崛起同时起步的。在这一世纪中,欧洲各工业国之间不断互相竞争,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起劲地扩张他们对于地球上那些不发达国家的霸权。不仅是这些国家内部的各个阶层,就连这些国家本身也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正在扩张的社会形态在崛起。(p18)

      

      12、到了二十世纪,老牌工业国家在科学技术、健康状况、生活水平和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状态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无论是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远远的超过了过去的几百年。这些进步虽然已经成了事实,但是就在这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进步已经不再是一种理想了,对所取得的实际进步持怀疑态度的人反而增加了。

      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不必一一列举。一再发生的战争,从未间断过的战争危险。由原子能和其他新式的科学武器所形成的威胁,所有这一切促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是进步速度,特别是科学技术领域里的进步速度的加快,另一方面则是对所取得的进步的意义以及对所有的进步意义表示不信任。(p19)

      

      13、国与国之间互相依赖关系的加强和扩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的增加,大规模的民族战争和从未中断过的战争危险,所有这一切都促进了这种以民族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发展。(p24)

      

      14、把关于人的观念割裂为个别的人和社会的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是价值和理想观念的不统一。只要仔细地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在所有发达的民族国家中都存在这种现象,尤其是在那些有着较多自由传统的国家。在所有这些民族国家的价值体系中,有一种倾向于把社会和民族视为最高价值,而另一种则倾向于把完全独立的人,把"封闭的个人"和自由的个人视为最高价值。要使这两个"最高价值"协调一致往往并不容易。在许多情况下,这两个理想是无法调和的。然而,人们一般并不正视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是带着极大的热诚来谈论个人的自由与独立,而与此同时,他们也以同样的热诚来谈论本民族的自由与独立。第一种理想认为,一个民主国家社会中的个别成员虽然同属于一个整体并需要互相依赖,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一个可以不顾他人而独立做出自己决定的人;第二种理想则认为,为了"整个社会"的继续生存,每一个个人都应该而且必须先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不仅是在战争年代,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个人也应该履行这一义务。(p28-29)

      

      15、地心说的宇宙观便是这种自然而然的、不加反思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的反映。即使今天,在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外的东西的思考中,比如在以民族为中心或在以单独的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学思维方式中,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心说的宇宙观。(p38)

      

      16、为了使地心说的宇宙观过渡到日心说的宇宙观,不仅需要新的发现和不断积累有关的知识,而且还需要提供人们在思维中与自身保持距离的能力。(p39)

      

      17、日心说的宇宙观更加符合人们所观察到的事实,但是在感情上却难以令人接受。用这一宇宙观来代替以地球为中心的、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为中心的宇宙观的前提是情感控制,特别是自发的情感控制的加强。这种情感控制是在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p39)

      

      18、本书的研究将从另外一些方面较为详细地来说明,为什么从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初期开始,个人的自我控制,主要是指与外部强制无关的、主动自发的自我控制——今天人们往往用"转向内心"和"内部化"来形容这种自我控制——会发展的特别快。从人与人之间的外部强制到个人的自我强制这样一个较大的转变使得人的许多情感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然地流露出来。在人类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这种自发起作用的个人自我控制,诸如"理性思维"和"道德良心",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多、更实在地渗入了人的情感本能和每一个毛孔,并严格地阻止情感和本能在没有经过控制机构准许的情况下直接付诸行动。(p42)

      

      19、感想: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所描述和论证的社会和个人朝着情感控制日益加强和细腻的发展趋势,与帕森斯所论述的变量型"情感"与 "非情感"的对立和转化是一致的,与韦伯所述的近代西方的"理性"不断发展也是一致的,与滕尼斯的公社到社会的转变等等,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些理论与近代西方社会的城市化过程相一致,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高,自然要求更加严格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因为陌生人之间的身体距离的被迫压缩(比如公交车、图书馆、餐馆、车站、街道、电影院等陌生人聚集的场所),使得出于维护本体安全的本能而发生的争斗日益频繁,社会和个人必须发展出更加严格的情感控制,才能够保证日益拥挤的 "人类动物园"内的安宁与和谐。如果人类社会情感控制的日益加强主要是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密度激增的结果,那么,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发展,陌生人可以免除身体接触而相互交往,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使得人类再次从超大型城市生活中解脱出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居住在任何人烟稀少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物理空间的遥远相隔,是否会意味着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控制越来越弱化呢?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网络上的谩骂和攻击的泛滥,似乎预示着这样的可能性有可能成为普遍趋势。

      

      20、感想:埃利亚斯基于西方礼仪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呢?

      

      21、德国社会中文明与文化概念的对立:"文明"主要是指个人修养方面的东西,接近"有教养"这个概念;"文化"主要是指科学、艺术、宗教、思想等成就方面的。而在英法两国,"文明"的概念同时包含了德语中的"文明"与"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即既可以指个人修养,也可以指个人成就。德语中" 文明"与"文化"这两个概念内涵的差别,与德国社会中贵族阶层与中等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对立有关,贵族阶层靠个人修养方面的"文明"来确立自己,中等阶层知识分子就靠个人成就方面的"文化"来确立自己。(p67)

      

      22、一般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满足奢侈的需要,如文学、艺术。而有经济能力的德国各宫廷则用他们不多的金钱去模仿路易十四的宫廷制度,并说法语。中下阶层使用的德语冗长臃肿,僵硬笨拙,就连莱布尼茨这个唯一的德国宫廷哲学家,这个在当时名满广大宫廷社会的、唯一称得上伟大的德国人,也很少使用德语。他说的是法语或拉丁语,并用这两种语言写作。他和许多人一样,也在考虑语言问题,考虑如何对待这个僵硬笨拙的德国语言问题。

      从宫廷直至市民阶层的上层说的都是法语。所有"有教养的人",所有"受尊敬的人"说的也是法语。说法语成了上流社会的等级标志。

      "没有什么比用德语写信更加粗俗的了。"1730年高特舍特的未婚妻在给她的未婚夫的信中这样写道。

      即便是说德语,也要尽可能地多掺一些法语词汇,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悦耳。"还只是几年以前,"1740nian E-de-莫维隆在他的《法国与德国文学》一书中写道:"人们说不上四句话就要说两句法语,这是'最好的用法'。"他还详细地谈到了德国语言的粗野,他写道:德语的本质便是"粗俗和野蛮"。萨克森人说:"萨克森地区的人德语比帝国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讲得好。"奥地利人也这么说自己,而巴伐利亚人、勃兰登堡人和瑞士人同样也这么声称。莫维隆还写道:一些学者想提出语言规则,但是"在一个有着那么多独立小国的民族大家庭里,要使人们服从少数学者制定出来的语言规则是很困难的。"(p70)

      

      23、感想:德语在18世纪的时候,实际上还只是当地下层使用的一种不成熟的语言,上层人士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成熟而优美的法语,只是在德国经济发达之后,文化随之繁荣,以德语书写的艺术和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使得德语本身日渐成熟完善。那么,从近年中国的例子来看,粤语在大中华地区的强势,也主要因为珠三角和香港经济的繁荣带来的文化勃兴,大量以粤语拍摄的影视音乐作品引导流行时尚,使得粤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粤语虽然并没有一种独立的文字,但是粤语各种特殊发音对应的单词的书面化,使得该种方言所包含的词汇日益丰富多彩,能够表达出越来越抽象和全面的信息。今天,湖南卫视等广电湘军的异军突起,所带来的文化产业繁荣,是否也可能导致长沙话这种方言的词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呢?如果有更多优秀的湘籍文化人士加入到长沙话小品、相声、小说、电影的制作,长沙话也是有可能发展出更丰富的书面语词汇,假如湖南省在未来某个世纪因为某个原因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长沙话这种方言也是有可能日益成熟为一种可以表达哲学、科技、爱情等抽象事物的语言。或许,多数语言都是具备这样的潜力,只是很多语言所依附的人群没有机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灰飞烟灭。或许应该有一种语言发展阶段的量表,可以测验一种语言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比如,汉语中的普通话、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都已经非常成熟,也有相应的文字对应每一个口语,成熟指数是10;而韩语、越南语和日语等语言是由多种语言综合或借鉴而成,目前也具备表达复杂抽象意义的能力,但是其文字并非完全首创,多数从其他文字中借鉴,比如韩语、越南语和日语对应的文字发明时间比较晚,很多词汇和文字都是从汉字中借鉴而来,成熟指数是9;而中国国内的粤语、长沙话、上海话、温州话、闽南语等地方方言,所使用的文字与汉语普通话完全一样,但方言中有许多没有文字的词汇和发音,成熟指数为8;而某些使用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语言,可能口语本身包含的词汇仅为日常生活用语,词汇量较为有限,根本就没有对应的文字,成熟指数为7;等等。如果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制定一个语言发展量表来研究地球上现存的数千种(或许是数万种)人类语言,那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24、菲特烈大帝也反对那种把"王子和王后的伟大悲剧"与"小偷与掘墓人的粗俗"同时搬上舞台的低劣趣味。他怎么会理解一部以反对等级差别为中心的戏剧或文学作品,并对此表示赞赏呢?这样的作品希望表现的不仅仅是君主和国王以及宫廷贵族的痛苦,社会等级低下的人的痛苦也有其伟大和崇高的悲剧性。(p77)

      

      25、感想:埃利亚斯在此处试图说明:社会结构与审美情趣的关联,一定社会阶层的人的生活经历、教育及关注点决定了他获得审美快感的方式、类型和对象等,一个宫廷贵族是很难从一部反映下层人生活的戏剧中获得快感的。

      

      26、同时,牧师和教授这两个形象又标示出了作为德国中等阶层文化的社会支点是大学。大学是对这一文化骑着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的中心。它连续不断地向全国输送一批批新的毕业生、教师、牧师和中等国家公职人员,随之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个打上某种烙印的观念世界和某些理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的大学是与宫廷对峙的中等阶层的中心。(p86)

      

      27、这些论述是我们在回顾历史时非常清楚地看到,德国政治上的分裂是怎么造成了德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独特结构及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状况。在法国,知识分子都聚集在一个地方,都在一个或多或少统一的和集中的上流社会圈子里交往;而在德国,首府多,却都很小,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上流社会。知识分子又分散在全国各地。在法国,闲聊始终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并且几个世纪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而在德国,最重要的交际手段是书本,因而,德国知识分子所发展的更多的是一种统一的书面语言而不是统一的口语。在法国,年轻人便已经处于一种丰富、活跃的精神氛围之中;而在德国,出身于中等阶层的年青人则必须单独去奋斗、去探索。两者上升的途径截然不同。(p91)

      

      28、爱克曼在1824年5月2日说:"通常,在社交的时候,我总是带着个人的好恶以及一种爱与被爱的需要。我寻找生性与我相似的人,我愿意与这样的人深交,而不愿意与其他的人打交道。"

      歌德回答说:"您的这种自然倾向显然不是一种好的社交方式。如果我们不用文化教养来克服我们的自然倾向,那它还有什么用呢?要求旁人的意见都和我们相投,那是很愚蠢的,我从来不干这种蠢事。所以,我才学会了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才学会了认识各种不同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之道。因为在跟那些于自己生性相反的人交往时,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与他们和睦相处。您应该这么去做,别无选择,您只能投身到这个上流社会中去,不管您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 (p95)

      

      29、如果读一下下面冯塔纳(1819-1898,德国小说家——译注)在《伦敦之夏》(1852年写于德绍)中对英国的评价,这一点就显得更为清楚。" 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犹如形式和内容、现象与本质。在注重事物的实质方面,世界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英国那样达到了一种纯粹的地步。相反,对人的看法,在这个国家却只注重形式和流于表面的东西。你不必是个绅士,只要有办法使自己看上去像个绅士,那么你就是绅士了;你不必有理,只要在形式上显得有理,那么你就有理了……到处都是表面现象。任何国家的人都不会像英国人那样盲目地去崇拜一个光辉的名字。"德国人或者是为了生活,而英国人或者则是为了显示自己。德国人或者是为了自己,而英国人活着则是为了别人。"(p97)

      

      30、感想:如果埃利亚斯关于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情感控制不断强化和细腻的规律具有普适性,那么,中国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倡的"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是否就意味着很高程度的文明呢?而1949年甚至1919年之后,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统治地位的破灭,是否意味着文明的衰退呢?是否可以说,从情感控制的维度而言,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很高程度的"文明"呢?

      

      31、感想:埃利亚斯的研究所依据的是欧洲中世纪以来的社会礼仪发展,或许,他所总结出的情感控制的不断强化和细腻化,确实普遍存在于一个社会内部,但是,像中国这样明显以朝代划分的社会进程中,情感控制的不断强化和细腻化似乎是在一个朝代内部不断强化达到其极致,一旦这个朝代灭亡,新的来自社会底层的新兴统治集团再一次制定新的礼仪规则,开始新一轮的情感控制的强化与细腻化?如果研究一下中国清朝从最初东北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占领中国开始,礼仪逐渐从无到有,繁文缛节日渐发展,直到清朝末年,或许发展到了非常极端的形式主义的地步,这种严重形式化的自我情感控制,实际上影响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运作效率,导致了一个朝代的灭亡?

      

      32、感想:埃利亚斯强调市民阶层作为中等阶级知识分子读者的潜力,这种强调让我想到了美国科幻艺术的繁荣,美国之所以会有如此繁荣的科幻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与其国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及科学素养有着莫大的关系,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工程师主导的国家,在美国社会里,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制造业的兴旺及衰退,使得以未来技术幻想为核心的科幻小说深受工程师为主体的读者的喜欢。中国目前科幻艺术之所以还不够繁荣,主要因为在制造业繁荣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还没有在社会上占据重要位置,一旦80后的这些同期群开始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从小读着科幻世界长大的他们,一定会深刻改变社会主流对于科幻的评价和审美情趣,这意味着,在未来10-20年内,中国一定会出现很杰出的科幻电影、小说和电视剧,中国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和之后的产业升级,会使得中国工程师存量非常庞大,这将是中国科幻事业发展的巨大结构性机遇。

      

      33、法国的君主专制导致贵族被排除在政治统治之外,而市民阶层有机会参与到政治管理中,使得法国的贵族与、

      

      34、感想:礼仪的作用在于遵守规则从而使得行为预期更加可以预测和减少社会竞争的成本。我们在动物的行为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雄性之间的争斗并不真的付诸武力对抗,而是通过较量各自的体积、声音和颜色来分出胜负,即使付诸武力对抗,也往往点到为止,尤其对于凶猛的肉食动物,比如狮子老虎这类爪齿锋利的肉食动物,个体之间的竞争更是点到为止,失败一方会做出某种示弱的行为来表示臣服,比如老虎会露出自己的脖子和腹部等容易受到致命攻击之处来向对手表示认输,对手也不会乘胜追击置之于死地;雄蛙通过叫声的大小来赢得配偶的欢心、雄孔雀通过展示美丽的尾羽来竞争交配权等等,雄蛙之间、雄孔雀之间并不需要武力搏斗来争夺配偶,对于种群而言,这样的求偶策略能够减少种群内部的求偶成本,人类社会行为中的礼仪具有类似的功能,能够降低人类社会人际交往的成本,地位较低一方可以通过礼仪来向地位较高的一方表达示弱,而地位较低一方不使用礼仪则可能导致地位较高一方的报复,这种报复实际上是迫使地位较低一方的臣服……礼仪的功能在于让弱者对强者表示友好和臣服,以避免地位较高一方不必要的威胁带来的损失。

      

      35、羞耻和难堪的界限前移,

      

      36、感想:就餐礼仪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禁止一些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行为或者可能导致进食争斗的行为,礼仪规则作为一种社会禁忌,实际上减少了疾病传播和人际冲突,有利于群体生存。礼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克制,对本能的自我克制和礼让减少了频繁互动中的冲突可能。

      

      37、如果有人向小孩要刀,小孩应该把刀在自己的餐巾上擦一下递过去。递过去时他必须自己手握刀尖,把刀柄向着别人,否则就有失礼貌。(p172)

      

      38、感想:中国人全桌使用公共菜碗的饮食方式确实不够健康,在西方人看来或许也是不够文明的,每个人将筷子放入嘴中沾染了自己的唾液又放入公共菜碟中,很不卫生,每人使用单独的一份食物应该是发展趋势。

      

      39、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就餐时,得注意在社会等级最高的人尚未动手之前,不要把手伸过去。也不能绕过自己面前的菜盘到别处取菜;更不能挑选最好的肉块,哪怕是最后一个取菜。还必须注意,当您每次用用过的勺子到别的盆子里去取菜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它擦拭干净,因为有些人非常讲究清洁,您把用嘴喝过的勺子再进汤里,他就不愿意喝了。(p172)

      

      40、感想:很多礼仪要求人们尽量不让其他人看到自己分泌的体液(比如唾液、鼻涕、汗水等),实际上很多疾病也是通过体液传播的,社会以礼仪的形式来排斥这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疾病的传播。

      

      41、感想:很多的礼仪要求人们保持平静,即使遇到了被食物烫到这类情况,也要保持镇定,慌乱而引发情绪的行为都是不礼貌的,实际上,慌乱的情绪会引起他人的不快,因为人类本能中的情绪是反馈式的,别人的情绪会触发我们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可能会引发争斗。由此我们看到,人类作为一种动物,是如何通过自我驯化而实现对本能的压制,进而保证城市化生活中高密度大规模群体互动的和谐的。

      

      42、感想:如果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使用表格来罗列各个时期同一行为的礼貌禁忌的事项,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纯粹的文字摘录很难让读者看清楚增减的礼仪细节。

      

      43、感想:礼仪发源于上流社会应该是对的,上流社会更加重视等级的差别,而礼仪是用于等级区分的重要工具。

      

      44、宫廷风俗习惯的形成,向下普及,略微有所变形并失去其作为等级区别标志的作用等等,这正是上流社会行为方式持续变化的动力。(p183)

      

      45、适度的强制和情感控制,整个行为方式的形成和调节;这些以"礼貌"的名义在上流社会中形成的东西,开始是纯粹作为世俗社会现象,作为社会共同生活中某一形式的结果出现的,这时却迎合了教会行为传统的某些发展方向。"礼貌"得到了基督教的支持。与往常一样,教会成了向下传播某种模式的重要机构之一。(p184)

      

      46、感想:埃利亚斯认为基督教只是在后期才吸收了上流社会的"礼貌"这种行为模式,这可能是错误的,宗教本身往往是特别重视繁文缛节的,宗教总是通过种种繁文缛节的仪式来实现某种神秘的效果,我想,基督教中的礼仪或许吸取了上流社会的某些形式,但是基督教本身基于宗教理由的礼仪更多。

      

      47、感想:社会对于肥胖的看法的变化,同样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食物的充裕使得肥胖越来越不是一种富有的标志,相反,在西方国家,肥胖说明你没有时间去健身,是下层人的标志;而且,西方人崇尚肤色黑,因为只有那些有闲暇的人才有时间走出办公室去晒黑皮肤。社会对于卫生的看法,卫生标准的日益细化和严格,比如,厨房使用的火源从木柴变成煤炭,再变成液化气和电,这种转变使得做饭带来的身体污染越来越小,女人们不再因为干粗活而手指粗糙,女人的脸也不再因为烟熏火燎而枯黄没有光泽,女人们越来越重视指甲、睫毛、鼻子、牙齿这些身体细节部位的卫生和美观……这所有的转变,都与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相关。在古代社会,各种精美的瓷器只有有钱人才能使用,上上个世纪发明的种种机械设备还如此笨重肮脏,缺乏美感,而今天,各种电器、家具、房屋都日渐注重艺术美感,有品味的生活日益向下层扩散,而消费社会又刻意制造各种差别的产品来区隔不同阶层。

      

      48、感想:烟是如何从一种兴奋剂发展成为一种社交手段是很有趣的事情,烟的好坏、递烟顺序、由谁来点火、吸烟时的姿态眼神,等等,烟与酒不同,烟更加便携,不必像酒一样只在桌边才使用。各个民族最终都发展出了烟这种兼具兴奋剂和社交工具的物品,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49、语言不是别的,而是声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适用于艺术、科学、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按照一般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活和头脑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种种现象;同样适用于那些根据一般价值观 显得不重要和微不足道的现象。(p203)

      

      50、特别是在具有更加悠久的"文明"历史的中国,把分割牲畜置于幕后的做法比西方国家要早得多,彻底的多。(可参见《孟子。梁惠王章句》: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气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其成书约在公元前475-221年间。——译注)在那儿,文明的进程已经发展到了牲畜的肢解和切割完全是在幕后进行的,在餐桌上根本就不用刀。(p208)

      

      51、社会越来越注意限制可能由人所造成的各种危险,并开始注意改变个人的情感控制机制。与此同时,社会也越来越注意限制可能会引起危险的各种象征、姿势和工具。(p211)

      

      52、对于情感的调节和约束加强了,关于使用危险器具的要求和戒律增加了,且越分越细。最终将尽可能地限制使用这些象征着危险的器具。

      看到文明的这一发展,不禁使人想起,这一发展方向与中国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有着相似之处。如上所述,在那儿好几个世纪之前在宴席上就已经不用餐刀了。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欧洲人进餐的方式是"不文明的"。有时那儿的人会说:"欧洲人是野蛮人,他们用短剑来吃饭。"据推测,中国这一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很久以来,在那儿形成行为模式的上流社会不是由骑士阶层,而是由一个和平的阶层所构成的。而且是由一个具有很高和平意识的阶层,即有学问的官ni阶层所构成的。(《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根据这条记载,中国至迟在商末——约公元前十一世纪,便已使用筷子,而无使用餐刀的记载。这可能同中华民族较早进入农耕社会有关。(p213)

      

      53、感想:餐桌礼仪越来越不能容忍用手直接接触油腻之物,不能接受用舌头舔手、用面包擦手等行为,是否也与这类动作的性的联想或擦除排泄物的联想有关呢?羞耻感的发展是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的性的禁忌的扩散化导致的?曾经有一个时期,中国人崇尚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准则,对男女的身体接触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这种严格限制往往导致男女交往中羞耻感和难堪感受更加频繁地出现。

      

      54、首先是社会等级高的人以某种形式要求或强迫社会等级低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也要求或强迫与他们社会地位相等的人进一步控制其情感,即要求和强迫他们放弃某些本能和抑制其情感。直到较晚的时候,当市民阶层与其他许多社会地位与之相等的人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阶层并成为上流社会和统治阶层的时候,家庭才成了唯一的,确切的说,成了培养人们放弃其本能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场所;直到这个时候,子女对家长的依赖才成为推动社会所必需的情感调节和情感模式发展的最早的、也是最重要、最有力的动力。(p228)

      

      55、那些在高度民主化、工业化的社会里已经完全成为禁忌并会引起各种程度的羞耻和难堪感觉的行为方式,最初只是在部分的范围内才是禁忌,才会引起羞耻和难堪的感觉。只有在与社会等级高的人或者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的交往中人们才不表现出这些行为。(p230)

      

      56、感想:很多礼仪的确只对交往中地位较低的一方才有效,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在游泳池旁接见赫鲁晓夫的情景,毛泽东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赫鲁晓夫的轻蔑,赫鲁晓夫像一个跟班一样陪着毛说话,毛则光着身子一边抽烟一边说笑,毛的这种举动实际上是非常无礼的。

      

      57、不能单方面地,并且肯定不能从技术发展的科学发明的角度来解释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羞耻和难堪界限的前移。相反,要指出这种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的社会和心理起源倒并不是很困难的。

      当人际关系发生了普遍的变化之后,人的需要也跟着起了变化。一种与变化了的水准相符的技术设施的发明意味着对改变了的习惯的进一步巩固。同时,这一技术设施也担负起了不断再现和传播这一水准的任务。(p231)

      

      58、感想: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的分析所依据的主要是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西方礼仪书籍,从这样的叙述中:"儿童必须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达到人类在几百年内所形成的羞耻和难堪水准",埃利亚斯似乎认为,反映在礼仪规则变化中的西方文明进程主要是这几百年的历史,而实际上,欧洲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甚至在所谓停滞的中世纪,礼仪规则的变迁应该是持续的。或许,礼仪规则的变迁更多体现在一个连续的文明内,对于中国这种以朝代划分的文明史,不同朝代的礼仪规则有着很大的差别,或许在每个朝代内都存在着埃利亚斯所总结出来的情感控制的不断强化和细腻的趋势,但是否中国数千年历史中,这种情感控制的强化与细腻化是否持续进行,是值得怀疑的。

      

      59、中国古代强调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这同样是一种自我情感控制。

      

      60、("礼貌")这一概念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一缩影作为一个阶段和一种模式,对西方社会的教养以及"文明"这样一种特殊的形态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亚于这之前的封建社会。同时,"礼貌"这个概念也标志着一个囊括了各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的形态。(p121)

  • 学霸都在用的高.效学习法

    作者:轻听落梅 发布时间:2023-08-22 11:54:27

    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天赋好理解,就是生来具有的,禀受于天的资质;但是汗水真得就是出得汗吗?其实不然。这里汗水代表着努力和付出。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想要成功,都离不开汗水。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为什么会有优.秀和及格的差别呢?如何正确努力才会取得成功呢?《高.效学习法》告诉了我们答案。

    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做了无效努力,那自然离成功会越来越远。

    那么,哪些是无效的努力呢?书中说“大家都很推.荐的、看似很科学实际上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其实是无效的努力。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研究表明,有7种“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正在影响着人们。它们分别是:突出显示或者加下画线、谐音记忆、内容摘要、重读书本、集中学习、搭配自己的学习习惯、在遗忘之前复习。

    看到这儿,很多人会说,这不正是我平时惯用的方法嘛。自上学时,老师也是这么教的,为什么会说这些方法效率低下呢?

    比如说突出显示或者加下画线。是不是你也习惯看到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用马克笔标示出来?不错,我也习惯这样,并固执地认为,重点标出来更容易记住。

    其实“下画线”只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满足感,并不能让大脑当做“有用的知识”来掌握。不仅如此,它会让大脑的注意力只投向“下画线”的部分,而不是多方面地捕获这句话所包含的信息。所以,这是一种无效的努力。

    既然我们常用的7种方法都不正确,那什么样的方法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呢?作者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一个共同的关键点,那就是“主动学习”。

    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的方法。不是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的被动学习,而是主动使用大脑来学习。

    主动的方式有2种,一是回顾,二是重新组织语言。

    一是回顾:老师上课之前都喜欢说,“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心理学领域,这个技巧称为“搜索练西”。大脑中的神经元会重新排列,在脑海中对自己的记忆进行检索,并调整到适合学习的状态。

    二是重新组织语言:简单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转述。这也是为什么说学不如教,教学相长的原因。

    要想有好的结果,只掌握方法还不行,还需要你就多花时间准备,掌握学前7项技巧。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展开说了。

    《高.效学习》这本书中,作者还讲到了如何加强我们理解能力、学习动力、改变思维模式等的方法。

    总之,只有告别无效的努力,才能成为学习高手,变成学霸。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赞(268+)
  • 无漏页(574+)
  • 图文清晰(90+)
  • 还行吧(639+)
  • 无颠倒(626+)
  • pdf(436+)
  • 二星好评(66+)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4-12-30 08:25:47 )

    。。。。。好

  • 网友 师***怀: ( 2024-12-24 09:04:31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陈***秋: ( 2024-12-21 00:31:5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蓬***之: ( 2024-12-10 09:25:31 )

    好棒good

  • 网友 芮***枫: ( 2025-01-07 04:30:0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潘***丽: ( 2025-01-06 18:13:0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25 22:09:2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后***之: ( 2024-12-30 18:41:27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屠***好: ( 2024-12-16 02:33:33 )

    还行吧。

  • 网友 孔***旋: ( 2024-12-12 17:07:4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