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搞定手绘POP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一支笔搞定手绘POP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音风 发布时间:2018-12-26 17:30:28
有错
作者:42 发布时间:2023-06-07 13:56:15
好用,尤其是上了一阵团课后倒清楚又迷糊的时候,读一下就知道自己之前在练什么啦。上团课就是应该逐渐靠这些材料自己在脑子里建立一个学习的体系化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跟着团课教练的节奏不断精进。总之,是简单直白到位的教材,但是需要一定基础。直接初学用不行,会看成无趣、机械和纸上谈兵的东西。
作者:双手插袋 发布时间:2023-11-29 20:42:37
有这方面需求的家长可以看看,或许会有所帮助
作者:枪筒芭蕉 发布时间:2023-05-24 22:08:10
大體上,拋開浙西的說法,亦能看出明顯承襲姜夔、張炎而來,偶爾也見稼軒、竹山的幾分意思。
猶記得清代文學課上講其為靜志寧不顧聲名亦不刪「琴趣」,我卻覺得除此之外他該刪的大有所在……有趣的該屬「蕃錦」,詞如集名,別出心裁,但這不算費力不討好嗎Orz
All in all,也許是我對他的期待值過高,真正見著本來面目的時候就會難免失望。
作者:司空明达 发布时间:2022-02-10 17:17:28
不知所云
作者:hmfox 发布时间:2019-05-26 22:40:08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总之读起来很晦涩
深度书评:
《哈佛中国史 最后的中华帝国 大清》,读书笔记
作者:阅读思考写作 发布时间:2017-11-30 14:10:51
在目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课本上,划分古代史与近代史的界限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包括很多研究机构的划分与安排也是遵从这个分界线的。这个分界线的来历是哈佛费正清教授的观点,被近代中国历史研究者认可,由于这种划分具备上佳的政治效果,因此很快就成为政治上正确的分界。一旦一个学术观点变成政治观点,至少在这种政治可以覆盖的地域,这个观点就是不容置疑的了。这种观点在政治上的便利性是非常清晰可见的,在鸦片战争后,清帝国的国运开始急转直下,变成一种被奴役与压迫的落后政权,因此使用新的政权替代这种落后的政权就具备了极度的正义性与合法性,这种正义性体现在驱逐外敌恢复中华荣光,而不一定体现在对于清朝政治制度的否定,事实上,清朝大量的政治制度并没有随着清帝国的消亡而消失。
当然在政治无法覆盖的地区,这种分界的观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种分界将一个完整的延续的王朝一分为二,甚至将同一个皇帝与绝大多数官员的任期也一分为二,而这种划分的唯一性与适用性是值得讨论的。如果说这是中国第一次签订屈辱的赔款的卖国条约,实际上宋朝与辽、西夏、金签署的条约更加卖国;如果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现代条约,但其实中俄尼布楚条约更早;如果说这标志着中国被迫开放其国门开始对外贸易,那么首先在鸦片战争之前对外贸易就在广州大规模进行,其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能够得到他们所期望的通商环境,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得到的;如果说这标志着中国丧失其领土,首先不说中国西北、西南边界的持续动荡,澳门在明朝的时候就被葡萄牙人占据,而在清朝的时候即便是最强盛的时期似乎也没有要求收回这个小小的口岸。所以,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古代与现代的分界线至少在学术上是缺乏绝对的严谨性的。还有另外两种划分可以考虑,一种是把近代史向前推到清朝建国的1644年,因为近代中国从清朝继承了大量政治制度与国家体制,另外一种是把近代史向后推到1927年,因为只有到这个阶段中国才摆脱了传统的王朝纷争而建立了现代的国家。
在一般观念上清朝是一个叫做满族的外族政权统治了汉族的中国,这里带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满族?首先毫无疑问满族与汉族的划分是无法从生物学上找到的,因为至少到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满族在基因上与汉族有任何区别;其次如果从文化上划分,那么入关之后学习汉文化的满人与汉人怎么划分;第三是从习俗上划分,那么居住在东北的汉人怎么算;第四是从宗族上划分,但是汉人内部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同的宗族,比如客家人为什么算是汉人呢。一种观点认为满族实际上是努尔哈赤为了政治与军事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个民族,在关外混居着各种不同的人,为了与明朝的对抗中取得优势,唤醒超越部落范围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举措,为此需要创造一个民族,包括民族自己的文字、语言与习俗,而在占据中国之后,满族这种种族的划分更多意义上是为了保护开创基业的各个家族的利益,用民族性把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区分开来。那么民族又是什么呢?这里引用一个观点:由其成员彼此磋商而同意 ,并且绝大部分为其邻居们接受的 “想象的共同体 ”
对于满清而言,对中国的征服不是结束于1644年,而是开始于1644年,在此之前清与明的关系都是边界战争。这种征服从南明灭亡、三藩造反延续到收复台湾,这里带出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台湾的历史。在清朝以前,台湾基本上是不出现在任何一个朝代的版图之上的,中国对于台湾的实质性占据开始于郑成功,而且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明末反抗清兵入侵的反制。问题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对于台湾都缺乏兴趣呢?没有价值?不是,因为清朝历史证明台湾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粮食产区。对于南方海外岛屿不感兴趣,那么更南的海南岛为什么早早就纳入了中央政府的辖区。因为航海的技术问题?这个就更说不过去了,在唐朝中国就可以抵达日本,宋朝的时候与东南亚的贸易就非常繁盛了,而到了明朝连印度洋都可以自由航行了。没有发现?对于台湾最早的记录来自三国的吴国,而且来自福建与广东的移民早已经大批迁移到岛上了。无法征服?但是在郑成功之前从来没有中央政府尝试征服台湾的记录,虽然元朝与明朝都曾经设置官署,但是都没有实施真正有效管理。这个问题还是留到以后再研究吧。
清朝不同于前朝的一个观点,就是其民族性。在明之前的王朝,强调的都是汉人的正朔(所以对于元朝争议很多,而南北朝时期强大的北魏也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中国的正朔),但是满清将国家性提升到了民族性之前,对于汉人而言,他们就是皇帝,对于蒙古人而言,他们就是大汗,对于藏族人而言,他们就是转轮王。传统近代史划分的一个便利性还在于很容易把中国包装成帝国主义扩张的一个受害者,但是如果按照清朝本身的历史看来,清朝自己就是帝国主义扩张的一部分,当西欧各国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开始在海上扩张的时候,俄罗斯与中华帝国也同时开始了陆地的扩张,相对于明朝,清朝的实际版图扩张了一倍,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现代中国所继承,因此,说中国也是帝国主义的受益者并不为过。
清朝的政策一向是轻赋税,藏富于民的。经济改革的成功(唐宋与明清两次成功的经济改革),交通的改善,行政效率的提升,军事力量调动的便利,使得中国可以长期维持一种大一统格局而没有像欧洲一样分崩离析,同时,新的粮食作物的引入、冰河期过去后气候的改善加上民间财富的聚集都引发了大幅度的人口膨胀,从传统儒家观点看来,人口的提升是仁政的表现,因此清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其作为仅仅是通过行政手段将人口在不同地区迁移(比如因为张献忠的原因四川人口大幅减少,所以需要用湖广人口填充四川),清初由于领土的扩张这没有形成严重的冲击,反而带来了繁盛,但是这种失控的人口增长,在清朝末年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相对于明朝,清朝更加强调了中央集权,并且按照中央集权的需求构建起了整个官僚体系。在传统的行政系统中,引入了多层架构。在中央,大学士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无法控制其他高级官员直接上书的权力,在地方,督抚之间也互相制约。地方的权力分离表现在有负责行政的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负责军事的提督(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巡抚或者总督(相当于书记)原本只是一种监察职务,但是因为他代表了中央皇帝的权威,最后凌驾在其他官员之上成了地方最高官员,而总督的权力扩大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因为清末内乱导致的军事行动的需要。
在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传统的行政体系之外,有构建了一个平行的体系,其中有负责治理外藩(比如西藏)的理藩院,有负责皇帝本人事物管理的内务府,而最为关键的是皇帝直接控制的军机处,通过这些机构,皇帝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绕过传统的行政体系包括内阁、六部而实施对皇帝本人负责的管理,当然这种当然这种中央集权在另外一个方面牺牲了地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需要皇帝本人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因此对于清朝而言选拔继承人也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应该说在整个清帝国,继承人的选择还是基本成功的,除了清初三个杰出的皇帝之外,即便在清末皇帝的行政能力在整个王朝时代也不算太差。
清朝为什么会被远远甩在后面,帝国制度的落后似乎是一种解释但是不完美,帝国的崩溃发生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即便是东方式的帝国比如俄国与土耳其,在19世纪还依旧是强国。清朝的闭关锁国也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虽然乾隆拒绝了英国外交的诉求,但是清朝从来就没有关闭贸易的大门,事实上清朝在国际贸易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参与者。农耕文化也不能完美解释,因为清朝的商业文化已经非常发达,事实上很多望族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是商业活动而非大规模占有土地。清帝国的危机,可能是三个因素同时发挥作用的结果:西方扩张的外来冲击、社会经济问题积累而形成的长期危机,还有朝代循环模式中每个王朝后半期所发生的政府失能。长期危机的来源包括巨量增加的人口带来的人均耕地减少、产业政策的落后导致的出口萎缩(还有生产技术的落后,与印度一样,传统手工业的成本优势在大规模机械生产的工厂面前不复存在,类似于棉布的出口大幅减少)、教育普及加上人口增加导致的过量无法消化的人才过剩(其中一个典型就是洪秀全);政府失能的典型表现就是官僚阶层的力量增加、监督体系的失效以及随之必然发生的普遍的道德沦丧,其中一个后果是大规模的腐败,而遏制腐败的努力往往把王朝带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大批怠政的官员。当所有最优秀人才都争相投身仕途,当录取率与该职位寻租的可能成正比的时候,认为这批未来官员初始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而非为自己谋求利益就是自欺欺人。那么能否彻底根除腐败呢?每一个王朝的历史都写下了失败两个字,要么是只能满足于处罚表面的几个官员(其中还可能掺杂政治斗争),要么就是整个政府彻底失效,这在专制社会中必然带来的就是对现有政权的强烈冲击。
为什么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期而不是更早或者更晚,这里有三个因素。首先是动机,重商主义讲求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可是偶然的因素使得中国的茶叶成为英国人生活中的刚性需求,如何平衡茶叶贸易的逆差一直在困扰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个尝试是印度的棉布,但是中国自身棉布的产量加上自身经济的衰退使得棉布需求大降;第二个尝试是将茶叶贩卖到美洲换取中国需要的白银,可是北美兴起的贸易保护(波士顿倾茶就是中国的茶叶)与南美的民族运动阻碍了这种交换;第三个尝试就是被诟病的鸦片了。其次是意识形态的正当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扬了自由贸易,这给予了贸易方式上的正当诉求,拿破仑之后国家之间平等外交的国际秩序与清帝国普世主义之间的矛盾给予了外交上的正当性。第三是手段,拿破仑战争极大促进了欧洲军事工业的发展,这种发展使得英国占据了绝对军事优势。三者的结合,使得英国政府以九票之差通过了战争提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让清朝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随后的同治中兴就颇为耐人寻味。这里的因素包括把中国强制性纳入国际贸易体系后西方国家发现清朝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从而中止了战争行为走向和平,太平天国被平定后客观上减少了人口压力,复兴的儒家代表如曾国藩缓和了满汉矛盾,地方势力的兴起促进了贸易、工业与自由经济,加上有执行力与开放态度的慈禧与恭亲王的组合,以及随之而来的洋务运动与初等工业革命,才将清朝从悬崖边挽救回来。中国最后可能在西方思想与工业的影响下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但是醒悟太晚加上权力斗争(包括对于义和团的支持),还有官僚资本主义对于发展的障碍(当然还有一个观点是高水平收入陷阱与技术闭锁,也就是前期高度的经济发展耗尽了潜力,在迈向更高台阶的时候后继乏力,而且旧技术的维护成本太高但是又无法放弃,比如水利工程),再加上普遍的反满情绪和最后一代年轻缺乏经验和恋权的满清皇族,最终清帝国还是在突然中轰然倒塌,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国时代。相对于其他王朝末期常见的蔓延全国的烽火,清朝的覆灭看上去非常平静,但是在清朝灭亡之后,烽火还是燃起,并且一直延续了将近40年。
吏治一日不肃 ,则民一日不聊生 ;民一日不聊生 ,而欲天下之臻于至治不可得 。 … …则督 、抚 、藩 、臬其标准矣 。十余年来 ,督 、抚 、藩 、臬之贪欺害政 ,比比皆是 。幸而皇上亲政以来 , (一些罪犯已受处罚 ) ,此外 … …官大省 、据方面者如故也 ,出巡则有站规 、有门包 ,常时则有节礼 、生日礼 ,按年则又有帮费 。 … …无不取之于州县 ,州县则无不取之于民 。 … …亮吉以为今日皇上当法宪皇帝之严明 ,使吏治肃而民乐生 ;然后法仁皇帝之宽仁 ,以转移风俗 … …。这是清朝官员洪亮吉写给刚刚铲除了和珅的嘉庆皇帝的信,换来的就是流放之刑,不是说的不对,而是赤裸裸的正确。
从 1 7世纪中叶到 2 0世纪初期这段时间 ,一个名为 “大清帝国 ”的重要政治实体在欧亚大陆据有一块广大且持续扩张的空间 。这个帝国不是西方人之前以为的那个对外界不关心的 、与世隔绝的 “天朝 ” ( C e l e s t i a l E m p i r e ) 。相反地 ,其历史在诸多不同方面与全球历史进程紧密交织 ,对此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 。并且 ,和我们所知者存在更大差距的是 ,这个帝国与之前各王朝 、之后出现在这块领土上的诸多国家 ,有着性质上的差异 。然而 ,清帝国的历史为我们现在认为的 “中国 ”政体与社会设定了基本条件 ,其影响范围既深远且全面 。
行走在风中的骑士之魂
作者:martonyong 发布时间:2010-03-30 12:55:46
喜欢《三个火枪手》,是从喜欢动画里的阿拉米斯开始的。
于是那年十岁的我就天天抱着这本厚厚的书。
也是因为动画的原因,所以看小说的时候,对阿拉米斯就有种先入为主的好感,虽然知道,小说里的“他”,完全不是动画中的“她”。但还是对涉及到阿拉米斯的情节读到几乎要背下来的地步。
十岁那年,看小说的我,就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一本书看完,三个人的形象在我心里都清晰起来,只有我最爱的阿拉米斯,却始终模模糊糊。
阿多斯的幽默,高贵和权威感。
波尔多斯的单纯,可靠和爱慕虚荣。
达达尼亚的冷静和略带着私心的忠心。
阿拉米斯。。。。。。
似乎其他三个人的特点他都占一些,可是,又似乎都没有那么彻底。
于是我使劲的翻书,希望找到能概括出他性格的章节,可是,却发现大仲马耍了我,他只说:“关于阿拉米斯,我想全面已经介绍的够多了。”
胡说,是你自己也不知该怎么总结,才偷懒的吧。
于是,我便归结于那时候,我年龄小,理解力不够。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发现,重读那部书,阿拉米斯的形象并没有清晰起来,反而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在我的脑海里,从十岁开始,四个火枪手,就保持着这样的形象:有三个人肩并肩在微笑,而第四个,却始终背对着我,潇洒的离去,越走越远。
说不出来的原因,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角色了。
十年后,我偶然在书店找到了《二十年后》。
可以说,一开始,这本书,我是边读边责备着阿拉米斯看下来的。
阿拉米斯变了,变得心机重,杀气重,对友情的珍视程度似乎也比其他三个人轻。唯一没变的是他还是游走于巴黎上层的贵妇人之间,像阿多斯说的:“干着二十岁那样的蠢事。”
可是,看完书的最后一个字,我又突然发现,我不但完全不想再责备阿拉米斯了,反而变得比以前更喜欢他了。
掩卷思考,我才发现,原来二十年来,其实大家都变了,相反的,只有阿拉米斯,只有他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
是的,他的形象依然不清晰,不过,我不会再徒劳的要概括什么了,因为那种飘忽不定,其实才是他本来的最真实的面貌。
阿拉米斯的性格里,包含了其他三个人所没有的东西,就是那种毫无特定目标的感觉。
达达尼亚奋斗,是为了他的爵位和军衔,
波尔多斯奋斗是为了他的地位,财富和面子。
阿多斯,看起来他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因为他高贵的地位,让他在哪里都会让人不由得拿出尊敬的态度。
不过,在二十年后,我认为他说出了他心底在乎的东西:“让我们维护君主制吧,有了它,才有我们的地位。”没错,君主制,这就是阿多斯在乎的,他的高贵的地位,他由此所得的一切,就是在靠这个维系着。
所以在阿多斯的漫不经心中,其实是有种他认为很牢靠的东西在维持着,同时,他也会为了这个而奋斗和效忠。第一部里维护王后的名誉,对抗黎赛留,第二部里拯救查理一世,反对马萨林,第三部里帮助查理二世,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这个原因。
但是阿拉米斯呢?
在他当火枪手的时候,我始终就弄不大清楚,他究竟是为什么而战斗的。
人人都知道,他退伍后要当教士,要是这样,那在军队的时候,他只需老老实实服役,默默无闻走人就可以了,为什么他要参与很多和他基本不相干的冒险呢?
当了教士以后,他又不干于寂寞,向往着火枪手的生活了。相对于达达尼亚和波尔多斯帮助马萨林带有的明显功利性,他和阿多斯帮助投石党人和查理一世的时候,我看不出他还是他是为了什么。再后来他们把马萨林绑架谈条件的时候,达达尼亚和波尔多斯的条件毫无悬念,阿多斯也毫无悬念的什么也不要,这是当然的,君主还在,他就没什么再需要的了。
而阿拉米斯的条件,看似处心积虑,不过我倒觉得是随机应变,如果投石党人成功了呢,他又会提出什么要求呢?我想不出。
看来看去,我都始终没有弄明白,阿拉米斯效忠的信仰的究竟是什么。
原先我觉得,除了自己,他什么都怀疑,后来发现,他好像连自己都会怀疑。
所以他的世界里,无谓忠诚,无谓信仰,大有一种“既然做了亏心事,就乐呵等着鬼叫门”的潇洒心态。
在阿多斯和波尔多斯的身上,其实体现着一种需要安定的感觉。
与之相反,阿拉米斯和达达尼亚却更喜欢漂泊和刺激的生活。
同达达尼亚带有强烈目的性的冒险不同,阿拉米斯的冒险多数简直只是为了刺激。如果他觊觎主教的位置,他大可通过别的方式拿到。在这方面,笔应该比剑有用。
他是埃尔布来骑士,可是,很少听他自己谈起这个称呼。或者说,他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贵族头衔。和阿多斯有意无意的提起不同。他的不在乎,是一种完全的漠视。其实在这一点上,没有包袱的他,比其他三个人,更像是个骑士。
对于友情的态度,在我看来,阿拉米斯其实珍惜朋友的程度完全不逊于其他三人,只是他的表达方法不一样。达达尼亚对待友情的方式,是让三个朋友和他一起冒险。而阿拉米斯对待友情的方式,是远离朋友,一个人承担风险。在二十年后的冒险中,他甚至都不愿意让巴赞放弃自己满意的生活状态,跟他一起走。
就像在阿多斯拉达达尼亚和波尔多斯一起拯救查理一世时,阿拉米斯说:“我想把这两个出色的朋友拉进来是不妥当的,先生们,放心吧,我们死的时候,不会给你们丢脸。”
阿拉米斯不怕死,也不怕自己孤独的面对死亡。可是,他重视朋友们的生命。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我看来,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并不得法”的阿拉米斯倒是给了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就像达达尼亚说的,他可以为他们流干血管里的最后一滴血。
想到了这句话,也就想到了阿拉米斯心里角落里,达达尼亚做梦都想知道的秘密:他的情妇们。其实在这一点上,达达尼亚是羡慕阿拉米斯的。
阿拉米斯对待女性的态度,在我看来,是四个人中最讨人喜欢的。
就像阿多斯的介绍:“他打倒一个男人,又向一个女人行礼,那准是阿拉米斯。”
这样的男人,就算知道他是花花公子,也会有女人投怀送抱的。
在女人问题上,阿多斯是幼稚且脆弱的,他自从认为被米莱迪欺骗以后,就再也没有追求爱情的勇气,或者说信心了。
波尔多斯则更看重女人背后的东西,按他的水平,这东西不会像阿拉米斯可以看到的那么深邃,一般也就是钱和立即就能得到的爵位。他和律师夫人的结合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达达尼亚也许是真心爱过伯纳雪夫人的,但是从他后来的恋爱观,可以看出,情妇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种证明男人地位的必需品。
而阿拉米斯,对女人的态度,是一种难得的欣赏和保护。他是四个人中最懂女人的。那是一种在男人把女人当工具的年代里,很难得的心态。
这一点,从阿拉米斯对于他的情妇们的秘密的保守程度就可见一斑。
阿多斯没有秘密。
波尔多斯如果有秘密,他一定会让全世界人都为他保密。
达达尼亚呢,比对一下自己的情妇和阿拉米斯的情妇身份地位的差距后,我估计他是考虑到,如果情妇拿不出手,还不如让人以为没有。
阿拉米斯呢,大家都记得,达达尼亚第一次和他的冲突,就是因为一个贵妇人的手绢。为了一条手绢,原本温文尔雅的阿拉米斯变得怒不可遏。甚至于闹到决斗的地步,因为他认为达达尼亚有冒犯手绢主人的名誉的嫌疑。这是他不能忍受的。
二十年后,当他知道达达尼亚又偷偷知道了他和情妇来往的秘密后,他生气的声音都变了。我没有一次在书中看到阿拉米斯因为纯粹自己的事情生气到这个地步。
在伤心镇养伤期间,阿拉米斯的爱情观,算是比较全面的体现在读者面前。
不能说他的爱情观有多科学,那种一失恋就求助于上帝的心态,还有动辄就放诸如:“世界是一座坟墓,男人和女人都是些影子,爱情,哼!”之类的狠话的习惯确实都值得推敲。不过,至少有一点,他认为爱情是需要一个女人从心底在乎他,他也在乎那个女人。而不是简单的互相占有。
阿多斯不会这样想,身份高贵的他不屑于理解爱情。
达达尼亚的功利心理妨碍他理解什么叫真正的爱情。
波尔多斯干脆就不需要理解什么不能当饭吃的爱情。
所以阿拉米斯的女人缘,决不是只靠英俊的外表得来的。贵妇人真正喜欢的,是那种可以为了她们的名誉和利益不顾一切赴汤蹈火的骑士精神。这种精神,其他三个人身上都是没有的。
在保护女人的这方面,他倒更是个全体巴黎女性的骑士。
和看前两部一样的心态,我又是一边责备着阿拉米斯,一边看完了第三部。
也是同样的感觉,书看完了,突然觉得阿拉米斯又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责备了。
第三部里,他似乎成了野心家,同时似乎也变得更加残忍了。
因为大仲马四五次的用“凶狠”来形容阿拉米斯的眼神。
这个词在阿多斯和波尔多斯身上从未被用过,在达达尼亚身上只用过一次。
阿拉米斯真的就那么残忍和贪婪么?
就是一个连朋友都可以随意利用而不想到后果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么?
一开始我也以为是的,但书看完了,这个想法也被推翻了。
是的,他利用了波尔多斯,
可是,他和阿多斯解释过,那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而且,就算失败后,他也想过让波尔多斯去西班牙做公爵。
《二十年后》达达尼亚不也用相同的利益说服波尔多斯跟自己干么?
况且,马萨林的信用,谁又信得过呢?难道说达达尼亚的许诺就更保险?就没有为自己着想的成分?不尽然吧。
是的,他还耍了达达尼亚。
可是,在各为其主的情况下,他那样做是迫不得已的。
如果换成达达尼亚呢?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又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呢?
如果说阿拉米斯是不坦诚的,那么,达达尼亚在这方面做的就那么无可指摘么?《二十年后》他拉拢三个伙伴的时候,不也是先试探一番么?而后来,不也是跟三个人分别谈话了么?
况且,对于菲利普的问题,达达尼亚后也来说过:“我觉得这是个不详的秘密,碰触这个秘密的人都得死,会死得很惨。”
那么,阿拉米斯选择自己一个人背负秘密,恰恰是对朋友的保护。
况且,他同菲利普说过,他日后会对达达尼亚和盘托出的,只是现在时机不对罢了。
是的,他还在逃走的时候扔下了菲利普。
可是,菲利普毕竟是亲王啊,连达达尼亚都没有想到路易会这么残忍的对待自己的弟弟,阿拉米斯又怎会料到呢,
况且,他想到叛逃到西班牙后,会劝西班牙借借菲利普这个借口,对法国开战,但是法国不会同意,那么,路易就必须对菲利普作出承诺。
没错,他还说了不少狠话:
菲利普:“您有兄弟么?”
阿拉米斯:“我在世上是独来独往。”
菲利普:“您有心爱的人么?”
阿拉米斯:“没有,或者说,我只爱您。”
这些话,让看书的我生足了气。
阿拉米斯,他难道连朋友也忘了?
可是,说完这话的时候,阿拉米斯和菲利普经过了“一阵难忍的沉默”。
后来在谈条件的时候,阿拉米斯向菲利普说了这样一个条件:把被路易十四拐走的拉瓦里埃尔还给拉乌尔。
没有想到,“心已干涸”的瓦恩主教会想到这一点。
哈,原来,阿拉米斯,你撒谎了。
其实三部曲读下来,发现四个人的性格其实在慢慢的变化着,只有达达尼亚算是比较稳定。
在第一部中,阿多斯没有那么善良,两次给米莱迪判刑的,都是他,毫无怜悯,对一个女人尚且如此。在第二部里他怎么又会对米莱迪的儿子一放再放呢?
第一部里波尔多斯没有那么愚蠢,跟戈格纳尔夫人的交往过程,就算没体现出他有多聪明,也至少说明他很有心眼。那么到第三部里,他怎么会傻到要跟“春分”比试骑术呢?
第一部里阿拉米斯没有那么阴险和心狠手辣,圣日耳韦梭堡里,他怎么说的——“我真不忍心开枪打这些城里人。”那第二部里,他怎么会变得一手拿枪一手拿剑,嗜血一般的到处拼杀呢?
也许可以简单粗暴的概括一下阿拉米斯的变化轨迹:
20岁的阿拉米斯温文尔雅。
40岁的阿拉米斯心狠手辣。
60岁的阿拉米斯老奸巨猾。
看书的时候,发现人物的性格在第一部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清晰,或者说,那么一维化,每一个人都具备了很多复杂的特征,想要总结的时候,只能够跳出一两条稍稍突出的特点。可是在第二部里,人物的性格特点变得十分明显。
阿多斯善良的让人无可奈何。
波尔多斯傻的让人五体投地。
阿拉米斯阴险毒辣的让人不寒而栗。
而第三部当中,人物性格明显的对于第二部是一脉相承,只是愈演愈烈。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据智商有限的我不自量力的揣测过大仲马先生的想法后,得出了一个哪说哪了的猜想。
大仲马本人在写《三个火枪手》的时候,并没有要写续集的决定,是在小说反响强烈的情况下,《二十年后》《布拉热罗纳子爵》才相继出版。
那么,在构思《二十年后》的时候,大仲马的想法也许就和写作《三个火枪手》时不一样了,写作《布拉热罗纳子爵》的想法,也许就在那时已经成型了。
《二》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过渡的作品。
原因是,大家可以看到阿拉米斯已经变得有些狡诈,似乎总在酝酿着什么,可是,到书的最后他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而直到《布》他才有所举动。所以我认为第二部是为第三部做了一个铺垫。
因为第一部的故事中,角色性格的塑造,大仲马先生其实都是留有余地的,那么第二部、第三步中的改变,就不显得有多么突兀。只需要人物随着他的情节表现出符合自己性格的举动就可以了。
那么如果铁面人的故事已经想好,就需要一个可以和四个火枪手实力相当,又难以对付的人物了。
那么与其另外塑造这么一个人,不如从四个朋友中挑选一个走向对立面。
那么这个人能是谁呢?
不能是高贵的藐视一切不正统手段和思想的阿多斯。
也不能是傻到不知阴谋为何物的波尔多斯。
当然更不可能是身为主角的达达尼亚。
我似乎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
大仲马先生正在抓着头发冥思苦想,而阿拉米斯从背后拍拍他的肩膀,微笑说:“没关系,我来吧。"
阿拉密斯城府很深,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矛盾的是,大仲马在描写他的相貌的时候,用了这样几个词汇:天真坦率。
所谓面由心生这样的观念,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毕竟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一个城府如此深的阿拉密斯,又怎么会长出这样一张坦率的面孔呢?或者说,会不会阿拉密斯的城府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深刻呢?
阿拉密斯有野心,从开始我们就知道,他刚刚出场就向大家透露了这个信息:“听说白金汉公爵在巴黎呐。”这样一句话,再加上后来的那一抹令人很难不产生遐想的微笑,已经昭示了他在政治上的野心。但是这种野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部中,他除了混迹于巴黎的贵妇中以外,似乎在政治上也就没有什么别的作为,到结尾,则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修道院。
第二部中,他活跃于投石党和保卫查理一世的斗争中,这之中,前者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而后者几乎是找上门来的差事,而他却也欣然拼命。
第三部中,他的终极野心终于水落石出了,毒死耶稣会原会长,做了新任会长,而且又策划了铁面人的所谓“阴谋”。
这三部之间,有承前启后的联系么?
阿拉密斯得知有关于菲利普的事情,应该是在第一、二部结束之后,在此之前,阿拉密斯的政治野心大多表现在与上流贵妇的微妙关系上。而他一步步的升迁,从埃尔布来神父到瓦恩主教,当然也包括耶稣会的会长,似乎都有着某种偶然的因素,没有富凯就没有瓦恩的教区,没有菲利普的秘密就没有耶稣会会长的头衔,而这些人物的出现都是带有很大偶然因素的。而阿拉米斯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够巧妙的抓住这些因素,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服务。相对于对于他来说,比较普遍的“处心积虑的野心家”这一评价,我更倾向于认同达达尼亚的评价:“为什么阿拉密斯总有王国里最有势力的人做后台,莫非是他的运气比我好,或者是我比他蠢,呸!”
聪明,运气,好人缘,低调行事,加随机应变,这就是他的城府么,真的很深么,或者说只是含有太多未知因素的东西。对于未知的深度,姑且认为它不浅吧。
阿拉密斯非常有才华。
这个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大家都公认的,可是问题是,似乎在大家的眼中,这些已经被他的“野心”给屏蔽掉了,那么还是再细数一下吧。
从小说开头,他对掉在地上的手帕那所罗门王似的处理,我们就知道了他的机智。
接下来,对于各种语言的通晓,又是令人相当佩服,粗略统计,除法文之外,他会说英文,拉丁文,西班牙文,估计为了和从古到今都不认得国王,而只认得自己王公的布列塔尼人相处,他还得会说克尔特语,总之,这个人大概无论到哪里,只要他愿意,都可以滔滔不绝。
或许这不算什么惊人的本事,毕竟《二》里拉乌尔审士兵的那一手,也让大家领教到了当时贵族的语言教育是多么的发达,而阿拉米斯只不过是这种教育的受益者,不过,想一想,若不是聪慧如他,又怎么能让这种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他是个诗人,也是个有点造诣的神学家,算在文学内吧,他的水平到什么程度呢?俗气一点的评价,他可以靠卖诗给达达尼亚弄一套火枪手的装备,也可以靠诗歌来赢得几个贵妇人的芳心,那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火枪手。除此之外,他还可以用被阿多斯评价为“首相般的笔”,在那个英法关系紧张的非常时期,写几封给英国公爵的信,给他足够暗示,挽救他生命的同时,还不会有让同伴落下被牵连治罪的把柄。
他是个出色的工程师,美丽岛几乎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是他最好的证明。最新的建筑理念加精确的计算。一个让国王都提心吊胆的工事,已经是相当高的评价了吧,原来除了耍耍文字,阿拉密斯还是有绝对的硬功夫的。
他是个了得的政客,从小小的骑士一路升为西班牙公爵,从火枪手到神父到外交官。从被路易一路追杀不共戴天,到一起心平气和的共进晚餐。政客阿拉梅达公爵让大家开足了眼界。啊,对了,他还是个火枪手,对如萨克那场,他是唯一一个一人对付两个对手的。做了教士以后,他还是没有放下枪和剑,反而变得更好斗了,没关系,艺高人自然胆大,既然每一次的战斗都可以胜利而归,那做个拿剑的教士也乐得潇洒。
差不多了吧,那么阿拉密斯是何以做到如此这般的?
毋庸置疑的天生好脑袋,加上风流倜傥的外表,良好的教育,到位的待人接物。自然这些硬件是很多贵族子弟都具备的,但是阿拉密斯却只有一个,所以总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在我看来,这不一样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卓越的眼光,随遇而安的心态,某种程度上的无神论和一点野心。
“杂家” 的身分,注定阿拉米斯会是个很难定位的人物,注定他是个念着神学专著的不称职的火枪手,也会是个天天想找茬打架的道念不坚的教士。
无论用成功还是失败来形容,阿拉密斯的人生毕竟丰富灿烂的不可一世。
差不多了吧,哦,还有一点,还很重要的,阿拉密斯的泪。
眼泪这种东西,之于男人,总是有一种特别的含义吧。毕竟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种理念,东西方还是有一点共通之处的。
那么在大仲马的小说里呢。
第一部是在小时候看的,记忆有一点模糊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男人中,谈到哭泣的,排除不是火枪手的普朗歇,似乎也就只有波那雪夫人被毒死时,达达尼亚的那次嚎啕大哭了。
那时候,阿多斯说:“女人为死人哭泣,男人要为死人报仇,朋友,你得做个男人。”
说这话的阿多斯,在第二部里,泪阈明显的降低了。不知道是不是慈父的心态让他变得温柔和多愁善感。那么除了他以外的人呢,达达尼亚也许还好,波尔多斯有时的泪也让人觉得巨人的整体思维模式在儿童化。
似乎这里也就只有阿拉密斯没有变了,第二部里阿拉密斯也是一滴眼泪都没有流,最多只说了一句:“阿多斯,您要叫我流泪了,如果我流的出泪的话。”这句话让喜欢多想的我琢磨了很久。
毕竟看起来,在大仲马先生的眼睛里,男人适当的流泪似乎并不能和软弱划等号。但是为什么瓦恩主教却如此吝啬自己的眼泪呢?后来又发现第二部中,大仲马多次明显强调了阿拉密斯不容易激动的性格特征。有时甚至是有点突兀和做作的。
也许还是应了那个第二部是为第三步做铺垫的猜测。
那么第二部里阿拉密斯莫名其妙否定了自己哭泣的功能,是不是也为了铺垫第三部里瓦恩主教那一次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的流泪呢。
第三部里,除了阿拉密斯以外的三个人,阿多斯流了多少眼泪我已经记不清了,这并不是说他流泪次数有很多,只是我觉得,变成慈父的他,眼泪已经不显得突兀和不合适宜了。并且有了第二部的适应,很多时候我也没有太过在意阿多斯的眼泪了。
而波尔多斯更加儿童化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这个角色有些苍白化,很不严谨的,我似乎有意无意间放弃了很多对他的注意力。但是,到最后的那封遗书,让我很惭愧的对他改变了一些看法。并且,他的离去,也是让另外两个人让我有深刻记忆的流泪的原因。
达达尼亚,听着波尔多斯的遗书的时候,我记得是这样的,佩剑掉在了地上,一滴泪从他的眼睛里流出,顺着他的鹰钩鼻子滑落。老实说,读到这里时,虽然很感动,但是却没有多少震撼的感觉。大概是因为,按照达达尼亚的性格,大家都差不多会猜出来,他应该有这样的表现。
而阿拉密斯的眼泪,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首先是因为虽然猜到了阿拉密斯会流泪,但是确实没有想到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再有,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忘记风度换句话说就是随便一站就是一个pose的瓦恩主教,在那个船上的夜晚,目不转睛的望着美丽岛的方向,一整夜都俯在船舷上。所谓的目不转睛,其实和眼神空洞区别也没有多少了吧。
然后就是阿拉密斯的眼泪了,在我看来,那是全书最精彩的描写之一:
第二天,伊万走到他的身边,发觉昨天晚上大概潮气很大,因为主教的头靠着的那块木头都湿了,好像浇上了露水似的。
有谁知道呢?这些露水也许是从阿拉密斯的眼睛里第一次滴下的眼泪!
哼哼,阿拉密斯,也许是这一生唯一的一次流泪,都没有大大方方的在大家面前滑落。也许这样的处理,才符合他的性格。因为这一次的流泪,大家知道了,或许以前就知道了,但是现在更加确认了,其实瓦恩主教的内心跟干涸这个词语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也许以前大家都觉得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在他的心里占有确定的位置,但是,这一次的泪水,至少让我知道,其实阿拉密斯先生没有表面上所见的那么潇洒的不可一世,他的心里是有弱点,或者说牵挂的,就是那三个朋友。很少激动地阿拉密斯,应该是大多数时间都藏的很好的阿拉密斯吧。
不知道大仲马先生是否要塑造这样一个外冷但心里其实是有温度的阿拉密斯,至少,他对阿拉密斯的泪水是评价很高的:善良的波尔多斯!什么样的墓志能跟这个相比!
写这么多,也不是为了要求证什么,只是想试着捕捉一下,那个从开始到现在一直行走在风中的身影。
也许这一次,又没有准确的分析出什么,也许风中的那个骑士,嘴边还是一直挂着不屑却又无法让人生气的微笑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87+)
- epub(322+)
- 无广告(213+)
- 章节完整(72+)
- 好评多(144+)
- 无多页(370+)
- 体验还行(152+)
- 情节曲折(433+)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4-12-11 15:57:0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车***波: ( 2024-12-14 04:16:30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居***南: ( 2024-12-27 08:32:2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师***怡: ( 2025-01-09 04:19:28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利***巧: ( 2024-12-13 19:05:0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游***钰: ( 2024-12-15 04:13:1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屠***好: ( 2025-01-07 14:10:47 )
还行吧。
- 网友 瞿***香: ( 2024-12-10 03:33:0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权***颜: ( 2024-12-30 21:45:1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国***舒: ( 2024-12-14 05:03:4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封神榜故事(3册)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五年中考三年模拟八年上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人教版全套4本5年中考3模拟五三八年上册同步试卷练习册初二上册测试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谢百三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几次大论争 谢百三【正版图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1:校正全本地学答问(套装上中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阮刻周易兼义 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Running the Gauntlet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考研英语全真模拟试卷(全新精华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1.2.3.木头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Trading Up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