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9787107245787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8:19

9787107245787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9787107245787精美图片
》9787107245787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9787107245787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724678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8:19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9787107245787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9787107245787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9787107245787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我这茂盛的猫毛 发布时间:2020-05-05 12:11:16

    害行。读完有点意犹未尽。想买条红色麻纱裙子

  • 作者:羽化灵蛇 发布时间:2019-07-11 15:52:45

    也是有一些些一般

    袁禾主编的《中国舞蹈史》更胜一筹

  • 作者:菜帮子 发布时间:2022-01-08 22:50:56

    啜饮一瓢人世的炎凉

  • 作者:Teenie酱 发布时间:2009-05-21 06:33:18

    事实上我没读完。但是我啃不下去了。

  • 作者:小蔡009 发布时间:2016-05-23 16:25:12

    其他

  • 作者:拾荒者归 发布时间:2020-12-31 20:55:17

    嗯,此篇有一篇后记,自夸说是相信读者买了不亏。

    我想,所幸我是借的书。(笑)


深度书评:

  • 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会死很久

    作者:烟波人长安 发布时间:2018-04-13 22:08:12

    很多年以前,还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外校的朋友,和我同岁,同一年读的大学,最初是高三毕业那个暑假,在网上写小说认识的。

    嗯……其实我们也讨论过诗歌的写作以及中国文学的前景之类的话题,不过考虑到我现在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俗人了,不提也罢。

    说是朋友,不如说是网友更贴切,毕竟和他认识三年,我们只见过一面。

    这个人是个很神奇的人,以前还好,后来上了大学,他经常深更半夜给我发来一条短信,问我,“你说鸟在天上飞,如果不幸抽筋了,是不是就摔死了?”

    不然就是“猫天天翘着尾巴,会不会它的思维中枢是在尾巴尖儿上?”

    或者“你说鱼会哭吗?哭给谁看?”

    ……我哪儿知道它哭给谁看啊!

    一开始我还能跟他有来有回地聊一聊,后来我发现我跟不上他的思路了,他的脑子就跟大海一样让人摸不着边,他会考虑一本书有没有意识,没人翻阅的时候它会不会自己阅读自己,然后被自己书页里那些莫名其妙的句子恶心到吐出来。

    他会考虑如果拔倒刺的时候,怎么都拔不完,一直把这一条皮肤撕到头顶该怎么办。

    他甚至告诉我,他有一天失眠了一宿,因为他想体验一下入睡的那一瞬间是什么感觉,强迫自己在“睡着的一刹那保持清醒”(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结果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他清醒地躺到天亮。

    我那时候很年轻,年轻到我既无法察觉到他思维里的变化,也没有察觉到实际上他心理中的困境,我后来都不太敢和他说话,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直到再后来,我听说他和周围人的交流出现了障碍,无法继续学业,他认定是专业选择出了问题,换了一个专业,从大一重新读起。

    那之后我们慢慢断了联系。

    而我两三年前想起来这件事,才开始意识到,这事儿和他的专业没关系,问题很可能出在他的心理上。

    看完《高兴死了》这本书,这种感觉更强烈。

    因为我认识的这个男生,无论思维方式还是言行举止,都和作者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作者珍妮·罗森,高功能抑郁症患者,伴有严重的焦虑症、中度临床抑郁表现、回避型人格障碍、偶发的自我感丧失,以及会引发轻度自残的冲动控制障碍。

    她会幻想衣橱里有一个穿着蓝衣服的男人,给她发小饼干,她会严重失眠,会在某一刻陷入极端低落或者躁狂的情绪,也会在某一刻突然失去记忆和感知,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她几乎没有一个瞬间不在“胡思乱想”,她认真地考虑小鸟会不会想停在云上结果摔下来,认真地思索吃桃子是不是就像在吃新生儿的脑袋,认真地琢磨上帝为什么用亚当的肋骨去造夏娃,而不是用他的阑尾。

    她甚至全书大概50%的地方放了一个附录,还觉得这样做没什么问题。

    我一开始很怀疑她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她说的那些病,因为我在现实里遇到过的抑郁症患者,别说写东西了,让他们多说两句话,他们都觉得很痛苦。

    读着读着,我信了。因为字里行间,我看到的都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痛苦、慌乱、过分关注事物的细节、却靠着强大的精神力支撑去让自己开心的人。

    我有些不知道怎么去拿捏词语形容这种感受。

    这就有点儿像你有一个朋友,受了很大的打击,精神恍惚地到你这里来寻求帮助,全程都在偏题,在顾左右而言他,偶尔还能给你讲个笑话,不等你笑,她自己就能先笑出声。

    但她越是这样,你越是明白,她离崩溃大哭,也许只差那么一点点。

    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它有用的地方,不在于宣扬积极的生活态度,或者正确对待心理疾病的做法,又或者别的什么,而在于,这可能是很少见很少见的,一个抑郁症患者真实的思考记录。

    这远比那些真真假假的科普文来得真实,因为患病的人此刻就如同站在你对面,手舞足蹈地在和你说话,带着一点疯狂,带着一点不安。

    越读下去,我就感觉,似乎越多了解了抑郁症一点。

    举个例子,走进卫生条件不好的厕所,我们会觉得味道不好闻,觉得臭,不过也还能忍。

    但如果是一个嗅觉比常人灵敏一百倍的人呢?

    可能离厕所还有十米远,他就已经要疯了。

    我浅薄的认知里,抑郁症患者,就像是这个嗅觉灵敏一百倍的人。你不能说这是因为他们太敏感,说到底,对生活的强烈关注和过人的感知力,是一种天赋。

    只是这种天赋,不幸变成了他们的负担。

    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有的人会被日常普通的生活压垮,因为他们活得太用力,以至于对生活的种种细枝末节倾注了太多的关心,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牵扯到他们最极端的情感体会。

    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同样的打鸡血的话,对有的人有用,对有的人却没有用,因为对后一种人来说,这是一剂猛药,类似于你把一个幽闭恐惧症强行关在两平方的小黑屋里,以毒攻毒,有时候也许能治好,有时候,却能把人逼上死路。

    当然我不可能真的明白抑郁症,因为我自身没有经历过它。

    但我能知道那些表面上的事情,或者说有更多人能知道那些表面上的事情,也就够了。

    书的封面是一只浣熊,张开双手笑得很开心的样子,作者在其中一篇文章里解释,这是她珍藏的两个浣熊标本之一,两只浣熊都是意外身亡的,她朋友——一个标本制作大师——把它们做成了标本,后来又都送给了她。

    作者说,这两只浣熊的模样,是她所以为的“高兴死了”的真谛。

    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这件事。

    浣熊的确在笑,谁看过去都会被感染,内心都会开心。

    但它又的的确确是死了。

    这就有点儿哲学了,死掉的生物那肯定是不会快乐的,可它偏偏在传达出一种快乐。我猜作者想表达也是这个意思,她的文字很幽默,她的生活态度很坚强,但在内心深处,她可能什么都感觉不到。

    这究竟算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我也说不准。

    我只是在阅读过程里,反复想到一句话: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都要死很久。

    至于活得磕磕碰碰、毫无乐趣却为什么还要活着,这个问题我没想好,我只是执着地在想,明天永远是新的一天,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我一定得看看。

    好坏都无所谓,我就是想看看,仅此而已。

    P.S. 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想把这个书评写得积极向上一点儿,但我大概是失败了。

    因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愿意看这本书的人,想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是“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的那种鸡汤吗?是“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的那种比鸡汤还特么没劲的鸡汤吗?

    我觉得不是。我坚持认为,自始至终,这本书的核心是为了表达这么一个观点:自暴自弃很容易,高高兴兴活着很难,作者选了难的那条路。

    但人活着,从来就不是为了容易才活着的,不是吗?

  • 《声回响转》读书笔记

    作者:黑衣山姆藏书窖 发布时间:2023-10-05 21:02:08

    第一篇 设想一种全球史的叙述方式

    引言

    1990年,费孝通发明了“多元一体”的概念,很了不起。他把矛盾冲突的内涵纳入了同一概,但问题是,这毕竟只是理论。中国历史学界始终是有两面的,有一面强调中国的民族与文化的独立性、包容性和笼罩性,用后来的中华民族回溯历史。另一面强调什么呢?就是强调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外来性和融汇性,而把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一 全球早就彼此联系,只是历史缺乏记载

    二 全球史与世界史有别:超越帝国、国家和族群

    如果说过去的世界史是满天星斗,现在的全球史则是台球撞击,所以在全球史里,互动、影响、联系、碰撞,就成了历史的主要面向。他不再强调各个国家的认同,而强调世界公民的意义。这是历史学的一个很大变化。

    这两种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世界史的叙述方式,是可以互相沟通的,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写法。我同意这种容纳国别的全球史,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

    全球史是西方人自我反省的结果,全球史在很大程度上把不同文明当做同样重要的东西来描写,重点是反思原来的欧洲中心主义,反思过去单线发展的历史观。

    如果说谁更进步,谁更文明,谁更强大,那么谁就是历史的主线,就以谁为标准来裁判历史,这样就把历史切割掉了,就不再是一个相互联系,彼此交融的历史。

    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全球史研究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写作和叙述,确实面临着困难。

    四 不是立场和份额,只是角度和位置:为什么要从中国出发?

    我们要强调的是,从中国出发,绝不意味着站在中国民族主义或者国家主义的立场上去讨论全球史。

    大家要理解,只有当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的全球史合在一起,才能够构成一个被全球共同接受的全球史。

    商品贸易,宗教传播,战争移民造成了全球的合;政治制度,国家管理和意识形态造成了全球之分。合与分,怎么样融合到一个共同的全球史里?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在全球史里如何容纳国家和政治,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一直要考虑的。

    成果:2018看理想音频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第二篇 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有三个时代,中国人特别热衷讨论“中国”。

    第一个时代是北宋。大宋与大契丹并立共存,这个时候谁是中国,谁是华夏,谁是正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第二个时代是20世纪上半叶,大体上是晚清到民国。梁启超率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因为一方面要维护大清帝国遗留的族群和疆域,一方面要顺应当时国际上所谓“民族国家”的潮流。 革命派提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要恢复一个汉族中国,用汉族的民族主义来作为革命的动员力量。

    清帝逊位之后,革命派接受了“五族共和”。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怎样使多民族多信仰的民众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国”里?

    从1931年的918事变起,中国和日本关系与满蒙的争论就越加激烈。凡是中国学者都强调大一统,中国强调满蒙回藏族群和疆域属于中国,可是日本却始终要把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罗梦册《中国论》,都表达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族。

    第三个时代就是当下。中国的崛起导致了国际分配的调整,中国需要对自我重新界定;中国的发展导致内部不平衡,我们需要新的认同基础。

    “如果你有了非常固定的中心和边缘的立场,你就会有意无意忽略边缘的意义,会忽略这些所谓边缘在历史上也可能是中心。云南在很长时间里不仅仅是汉文化的边缘,还是汉、吐蕃、天竺和东南亚,以及所谓“西南夷”,各种文化交融的中心。新疆在18世纪以前不是大清帝国的边陲,而是准格尔,俄罗斯和大清交叉的中心。所以如果谈历史,边缘和中心不要过于固定化,不要用现代国家来倒推历史,我们要坚持从历史过程中看中国疆域的变迁。”

    结论:第一,中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上的疆域在不断的移动。第二,从秦汉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核心区域的政治区域、行政制度和很强大的文化传承,也形成了华夏观念、内外观念,更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中国历史意识。第三,这个核心区域的中国也是杂糅的,它与王朝并不一定重叠。第四,清代以后,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这个转型过程相当艰难和特别,他不是只有一个脉络,而是有两个交织的脉络:一个脉络是“从天下到万国”,另一个脉络是“纳四裔入中华”,这两个脉络结合起来,你才能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和它所带来的巨大问题。

    第三篇 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什么特点在中国有,外国没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它称作“中国文化”。但是,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

    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在阅读上,感觉非常重要,理解的时候很依赖经验。中文阅读要比英文阅读快,但是中国人会一目十行,会望文生义,会笼统含糊,很多时候是凭感觉。

    文字与形象的紧密关联,使中国古代人认为文字符号与事物本身有直接关联。中国人相信印,相信符,相信咒,其实都和汉字的文化性质有关,都是对文字和事物直接联系的迷信。

    带来了书法的发达,带来诗歌声律的发展,语序可以错综颠倒,这些恐怕只有汉字才行。

    第二个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

    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要想有秩序,必须把远近亲疏关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就涉及中国伦理原则和组织秩序。其中,第一个原则是“内外有别”,第二个原则是“上下有序”。

    儒家学说就是在这样的家族、社会、国家基础上,才产生的一套关于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的学说。

    第三个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儒家治世,道教治身,佛教治心。”

    正是因为政治权威的笼罩,所以,中国的宗教没有绝对性、神圣性,彼此也就相安无事。

    在民间,往往信仰世界是各种宗教混合在一起的。

    第四个是阴阳五行。

    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这是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比如中医,比如政治理论。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

    天圆地方,天的中心是北极星,地的中心是洛阳。以此形成了华夷观念,形成了一整套天下观念,即以我为中心想象世界。所以,古代中国基本上都在做一个天朝大梦,就是万国来朝。

    此外,汉族中国在历史中不断发生民族杂糅。但我们要承认,汉族中国文化延续性很强。原因一是圣贤和经典的权威很早确立,并且和政治彼此融洽,保证传续;二是考试制度加强了社会流动性,大家都会维护它;三是官学和私学互补,普及了基层教化。

    但是到了晚清,由于坚船利炮、西力东侵的原因,中国不得不“在传统外变化”,不得不越出传统,文化就面临危机。1895年以后,中国人开始处于一种焦虑和紧张的心态之中,现在已经很少有从容气度了,大家都着急,都紧张,都焦虑。以前那种很从容,很自信,很安定的样子,已经很难看到了。从容变得不合时宜。这种焦虑是从晚清开始加速度的,因此刚刚我们讲的文化的五方面就出现了问题。

    第一个方面中,白话文使雅俗不再有分别,西方新词的汇入改变了汉语思维,简体字使文字和原来形象之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了。

    第二个方面中,今天的中国拥有了太多的现代城市,现代交通,现代通信,现代生活,这已经瓦解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因此,建立在传统社会基础上的儒家家族伦理与国家学说,也逐渐失去了社会基础。

    第三个方面中,宗教在世俗化,旅游化,体制化,不再能独立地承担信仰世界的责任。

    第四个方面中,阴阳五行,在科学的冲击下也越来越难以维持,它现在已经不能完整地解释世间万事万物了。

    第五个方面中,中国的世界观念变了,晚清以后,西洋进入东方,不仅摧毁了原来中国的天下观念和朝贡体制,也重新界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这说明,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族中国文化,已经处在一个需要重新认识和重新理解、重新更新的时代。100多年中,虽然我们仍然在传统的延长线上,但也同时处在两难处境中。

    我们不必对全球秩序恐惧,也不必觉得因此我们的文化就会被侵蚀掉。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在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我们独特的文化。

    第四篇 什么才是好的学术书?(略读)

    平庸而无用的全面论述绝不是好书,深刻的片面有时候恰恰是好书。

    20世纪中国学术变化有四个特征,一是时间缩短,把传说、神话从历史里面驱逐出去,这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大贡献。二是空间放大,不再局限于汉族中国或者核心王朝的那个范围,而是把历史视野扩大到满、蒙、藏、回、朝鲜,甚至整个亚洲和世界。三是史料增多。四是问题变得复杂,各种理论从东洋来,从西洋来,使得有关中国和亚洲历史的解释变得丰富起来。

    我们有一个很悲哀的现象,何芳川先生曾说,中国历史学界的现状是,没有世界的中国史和没有中国的世界史。

    白村江之战(日本转移大化改新矛盾出兵朝鲜,唐军援朝大败日军):新罗建立,朝鲜唐风时代的开始;日本天皇称号与国号形成,由于贵族参战,日本后来不得不采用封建制度,向唐朝的学习大大加速。

    第五篇 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孔子的地位忽升忽降,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标准的孔子,可是到底哪一个是真孔子?我们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时代对孔子的理解和想象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我有责任讲的是,最好先回到他的那个时代,再去理解孔子和他的思想。

    因此我的责任就是跟大家讲,孔子是怎么样的人,孔子在他那个时代是什么样的。

    首先,孔子是一个具有很高的贵族修养的人。这是一个彬彬有礼的、讲究礼仪分寸的人,言行举止非常讲究。

    孔子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他那个时代,人们希望建立有秩序社会的理想,问题是他的理想是按照那个时代贵族社会的秩序制定出来的。

    看看孔子的衣食住行:

    “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气氛,衣服都应当不同,因为穿衣显示的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也可以说,文明就是从穿衣服开始的。

    当衣服不仅要避寒,还要合乎身份,这就说明人意识到自己是在社会群体里面的一个人。假定说他再上一层,知道穿衣服还要漂亮,那就到了审美阶段。

    对于儒家来说,衣服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装饰,而且对他的内心是有制约作用的。‘非不能也,服使然也。’衣服作为一套象征,可以建立一套秩序,因为象征本身是有含义的,虽然象征是人创造的,但它反过来是制约人的。”

    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背后,蕴含的是他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等级秩序的确认,这造成了贵族生活的一种庄重感和分寸感。

    绅士风度和贵族传统当然是有意义的,如果那个社会不是那么剧烈的动荡的话。

    其次,他也很有知识。他的知识不那么科学,但我们不能不说他在当时算是最有知识的人,所以他才能在那个时代当老师。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介绍孔子及其时代。

    按照儒家的想象,古代社会秩序之所以能够保持井然有序,主要是依赖一整套有等级的仪式。秩序就是等级,没有等级就没有秩序。尽管我们说“平等”是一个伟大的理念,但绝对平等最终是要破坏秩序的。一个没有等级,没有区分,没有位阶的社会,实际上,秩序肯定是比较乱的。说到底,尽管这个等级秩序的理念不怎么好,但实际上确实是古代社会能稳定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是一段摘录(非常惊艳的观点):

    “大家看,孔子的政治理想,始终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实现,所以,他晚年以教授弟子为业务。他曾经整理经典和教授学生,成就了他的学术和他的思想,但他始终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所以,古代的人说他的学术是非常伟大的,形成了中国伟大的传统。

    我怀疑,如果他成了一个政治权力的拥有者,有可能他就会成为一个法家。儒家本来希望通过教育来实现文明和秩序,但是法家会强行地通过专制去控制社会秩序,这个时候就会发展成另一个极端的境地。

    儒家内在是有两个极端的,一个极端是以教育为主的,另外一个极端是控制为主的。所以中国古代有两种官员:一种叫循吏,通过教育来维护秩序;一种叫酷吏,是通过法律来建立秩序的。

    儒家和法家绝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体两面的。所以,古代皇帝都是王道和霸道结合起来的,从来没有一个皇帝会只用王道,或只用霸道。

    幸好孔子手中没有权力,他只能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和教师。”

    最后,孔子要恢复他梦寐以求的西周时代的贵族秩序,方法却只有下面三种:

    制礼。恢复礼治。

    正名。把名分规定得清清楚楚,从而理顺社会等级和身份。

    求仁。放大孝心以至于维护礼治。

    孔子的方案把希望过多地寄托在人的内心感情和内心自觉上,所以他实际上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有时候不太管用。正是因为这样,孔子之后才分出了两支不同的儒学派别,以孟子为代表,强调道德;以荀子及其弟子韩非、李斯等人为代表,强调制度。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只是有待解释的资源,应该经过选择和重新解释,用于现代社会。”

    第六篇:重思禅宗与中国文化(略作普及)

    引言:禅宗的世界性

    20世纪初,日本的铃木大拙把禅宗带到了西方。20世纪60年代,禅宗思想借助当时对西方文化的反叛潮流,开始在西方流行。

    一、禅分了南北:一个关于六祖的著名传说和故事

    二、关于神秀与惠能偈语的佛理分析

    北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北宗认为,佛教各式各样的清规、戒律、修行、入定都是必须的。

    南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南宗认为,人心本来就是佛性,此岸就是彼岸,关键就是你在一瞬间能不能领悟到这个道理,如果能够“顿悟”,此岸就变成了彼岸。

    三、风动还是幡动?从惠能、神会到马祖建立的中国禅

    “研究历史的人,总是让信仰者很讨厌,就像皇帝新衣故事里面说出他没穿衣服真相的那个人。”

    四、禅思想与禅文化在中国的基本问题。静坐、空与无、顿悟、不立文字

    禅宗最早强调的是“即心即佛”,顿悟,回到内心,你就是佛了。但再走一步,禅宗在中唐也就是公元九世纪的时候,逐渐走向“非心非佛”,心也不要了,佛也不要了,我就是我,砍柴、烧饭、喝水、睡觉都是修行,都是禅,走到完全自然主义的方向上去了,这种转变的过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五、禅宗影响中国:文化、艺术与思想

    唐代形成的禅宗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师大赋的影响确实很大,这大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去宗教化,使得佛教越来越不像宗教。我经常讲南宗禅宗,实际上是瓦解佛教的急先锋,因为一个宗教如果没有戒律,没有组织,没有仪式,没有崇拜对象,没有经典理论,这个宗教就瓦解了。

    第二,对士大夫来说,禅宗实际上对儒家的精神世界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补救,使得士大夫可以在责任和放任、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到一种自我协调、自我放松的方式。

    第三,禅宗对中国文学和艺术影响很深。

    第四,对于现代的思维世界来说,禅宗对于理性思维方法是一个补救。

    第七篇:当图像成为文献——从职贡图与苗蛮图看历史中国之“外”与“内”

    职贡图表现外族朝贡场景,记录夷人形象。

    思考一些现代学界争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大清帝国对西南是殖民吗?

    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大清帝国在西南的扩张和西方列强,在亚洲,非洲的征服是同一个殖民,要看清有三个不同,第一,是跳出本土远征海外,还是从中心向边缘的逐渐扩大?第二是为了掠夺资源,还是纳入帝国?第三是保持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一致性,还是要逐渐把蛮夷文明化?

    第二个问题关于汉化,其实问题不大。

    第三个问题,在当时的中国谁是“我者”,谁是“他者”,谁在观察“他者”?

    “我者”在不断融合。

    第四个问题,传统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费正清理解的中国是一个帝国,它的内和外是根据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区分的,就像我们以前的五服制度讲的,它是一个由近而远的序列,所以历史上中国对国内和国外缺乏明确的界限,他们的世界秩序只是内部秩序的增长,也就是中国文明认同的扩大和投射,因此可以成为越来越大的同心圆。

    第八篇:明代中国有多少世界知识?——从15到17世纪的三幅古地图说起(跳读)

    近代以来,很多人都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封闭和保守,导致了自大,也导致了失败。但欧洲原来也是这样,以自我为中心想象世界的。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TO形世界地图,同样表现了这种观念,因此,有关世界知识的保守传统是必然的“中国特色”吗?

    (完)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356+)
  • 傻瓜式服务(622+)
  • 已买(467+)
  • 品质不错(576+)
  • 超值(258+)
  • 排版满分(531+)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5-01-05 17:22:5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丁***菱: ( 2024-12-18 10:26:4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詹***萍: ( 2024-12-16 00:39:2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敖***菡: ( 2024-12-20 12:10:28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曹***雯: ( 2024-12-22 19:26:2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仰***兰: ( 2025-01-08 14:29:53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寿***芳: ( 2024-12-13 22:22:3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宫***凡: ( 2024-12-14 04:34:4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谭***然: ( 2024-12-31 12:11:40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