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阅读-乡土中国 费孝通 青岛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匠心阅读-乡土中国 费孝通 青岛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精美图片
》匠心阅读-乡土中国 费孝通 青岛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匠心阅读-乡土中国 费孝通 青岛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528624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0
  • 页数:202
  • 价格:5.30
  • 纸张:书写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39

寄语:

新华正版全新 正规发票 多仓就近发货 85%城市次日送达 关注店铺可享店铺优惠!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十四篇论文乃根据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的内容整理而成。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创造性地发明了乡土社会、差序格局、家族、礼


书籍目录:

重刊序言…………………………… 1

乡土本色…………………………… 5

文字下乡…………………………… 17

再论文字下乡……………………… 27

差序格局…………………………… 37

维系着私人的道


作者介绍: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1920年进入苏州振华女校读书。1928年就读于东吴大学医学预科。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成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6年获公费留学资格赴英国伦敦大学政治学院学习人类学。1938年获哲学博士(社会人类学)学位。

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授。1942年加入民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第六届政协副主席,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国家民委顾问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接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也就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愚”在什么地方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

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的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这在语言史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即所调的“行话”。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这种经验,不会懂的。在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最普遍的特殊语言发生在母亲和孩子之间。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果,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我说了这许多话,也许足够指明了人的生活和时间的关联了。在这关联中,词是最主要的桥架。有人说,语言造成了人,那是极对的。《圣经》上也有上帝说了什么,什么就有了,“说”是“有”的开始。这在物质宇宙中尽管可以不对,但在文化中却是对的。没有象征体系也就没有概念,人的经验也就不能或不易在时间里累积,如要生活也不能超过禽兽。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公民”的观念不能不先有个“国家”。这种结构很可能是从初民民族的“部落”形态中传下来的。部落形态在游牧经济中很显著的是“团体格局”的。生活相依赖的一群人不能单独地、零散地在山林里求生。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只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因之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于”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这差别倒并不是起于有着悬殊的遗传特质,这在世代婚的小社区里并不会太显著的。永远划分着人们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正因为还没有人能亲身体会过两性的差别,我们对于这差别的认识,总是间接的;所能说的差别多少只限于表面的。在实际生活中,谁都会感觉到异性的隔膜,但是差别的内容却永远是个猜想,无法领会。

在以充分了解来配合人们相互行为的社会中,这性别的鸿构是个基本的阻碍。只在他们理想的天堂里,这鸿沟才算被克服宗教家对性的抹杀,不论自觉或不自觉,决不是偶然的。完全的道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无所隔,这就不能求之于生理上早已划下了鸿沟的男女之间。

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阳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这事业除非另外设法,由社会来经营,浮士德式的精神的确在破坏这社会上的基本事业。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闻知,就能相安无事了。

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乡土中国的情结是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心理,尽管有些人排斥乡土情结,但它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存在,并一直通过民族的血脉传承下去。费孝通先生正是看到了或者说是深刻体验到了这种情结的力量,从而在社会学层面试图进行解析。


书籍介绍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 [ 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精彩短评:

  • 作者:Blueboy 发布时间:2021-04-15 15:18:07

    社会学入门的书籍,对于社会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社会学是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用社会学的角度去了解中国的乡村特点

  • 作者:了了 发布时间:2022-03-25 16:54:51

    第一次接触社会学的书

  • 作者:王永林 发布时间:2021-06-02 21:34:18

    书中有种偏向,仿佛诸侯都是猪,作为君主,大事都要谋士拿主意,他们难道不学政治吗?

  • 作者:绛妃❄️ 发布时间:2022-02-12 19:46:31

    借着冬奥阅读任务终于把这本想读很久的书给读完了。是很好的社会学入门读物,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乡土社会自有一套运转逻辑,地理条件影响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影响聚居规模和文化思想,社会更新速度影响教化侧重点……细究起来一个村落也可以是古代中国的缩影。这套逻辑和“现代性”是格格不入的,要让乡村跟上工业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打破“自然节律”,不会是一个轻松而迅速的过程。

    PS:就像很多人提到的,“差序格局”精准概括了中国人独特的对“私”的观念。自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区分也能解答很多疑惑。

  • 作者:Ein 发布时间:2022-02-11 12:29:08

    值得重读的好书。

  • 作者:木头岩 发布时间:2022-03-18 14:26:10

    字数不多,通俗易懂,内容深刻,醍醐灌顶。

    感谢费孝通先生带领老百姓进入理性的分析。


深度书评:

  •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作者:约格莫夫 发布时间:2009-09-24 20:43:21

    一.核心概念释义

    1.

    礼俗社会:没有具体目标,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p9

    2.

    法理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p9

    3.

    愚:文盲,不识字。p12

    4.

    面对面的社群:生活上互相合作而且天天见面的一群人。p14

    5.

    特殊语言:非文字性的,可以用来传情达意的语言,如表情、肢体语言、行话等。

    6.

    时间阻隔: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p18

    7.

    记忆:“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

    8.

    文化: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P19

    9.

    私:由于缺乏对“公”的共识,而每个人对“公”与“私”划分的伸缩性又极强,所以很难对“私”的评价做界定。

    10.

    团体:用捆柴来打比方,只指由团体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p24、p36

    11.

    团体格局:如同一捆捆、一扎扎、一把把柴火摆在一起。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p24、p30

    12.

    亲属关系: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p25

    13.

    伦: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p26

    14.

    差序格局:同“伦”,即以“己”为中心,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一根根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p26

    15.

    个人主义: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力上控制个人。p27

    16.

    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p27

    17.

    道德观念: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p30

    18.

    代理者:团体格局社会中,执行团体意志的人。p31

    19.

    社群:一切有组织的人群,把社群来代替普通所谓团体。P36

    20.

    社会圈子:差序格局中的基本社群,相当于“小家族”。P36

    21.

    事业组织:用来形容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或家庭。在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上具有绵延性,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妇是配轴,这两轴都被事业的需要排斥了普通的感情(与纪律相对照的普通感情)。P39

    22.

    生活堡垒:用来形容西洋家庭团体。此类家庭里,夫妇是主轴,共同经营生育事物,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家庭是其获取生活安慰的中心;子女是配角,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也都不是家庭的分内事。P39

    23.

    感情定向: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P41

    24.

    了解: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P42

    25.

    阿波罗式(Apollonian)的西方文化模式: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P42

    26.

    浮士德式(Faustian)的西方文化模式: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地变。P42

    27.

    法治: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无法保证,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这个力量就是法律。P46

    28.

    人治:其实是“礼治”,没有所谓“人治”的概念。但礼治并不意味着文质彬彬,也可以很残忍。

    29.

    礼:社会公认合式(对是合式的意思)的行为规范,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用“克”、“约”等字表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约定俗成】P49

    30.

    传统:社会所累积的经验,用来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无形权力。P48

    31.

    横暴权力:从社会冲突方面着眼,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权力是维持这种主从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具有压迫性质。P56

    32.

    同意权力:从社会合作方面着眼,由于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其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权利与义务要相称,否则就当鲁滨逊。P57

    33.

    教化权力:paternalism,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同爸爸式的权力或称长老权力,是为了被教化者,而不是为了统治关系,带来长老统治。

    34.

    时势权力:“时势造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其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P72

    35.

    长老统治:难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下的权宜之计。P64

    36.

    文化与政治的区别: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

    37.

    社会继替:指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P60、p71

    38.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P71

    39.

    血缘: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是身份社会的基础。P70

    40.

    地缘:血缘的空间投影,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P70

    41.

    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

    42.

    欲望:人类在取舍之间的根据,规定了人类行为的方向,是文化事实。

    43.

    需要:自觉的生存条件。P80

    二. 研究方法素描

    1.

    研究基础:充分的社区分析。

    社区分析:以某个具体社区的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空坐落中去描画出该地方的人民所赖以生活的社会结构。该方法与历史学的工作相通,如果历史材料充分的话,任何时代的社区都同样可作分析对象(东坪)。同时与人类学的一部分也相通。P85

    2.

    问题意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p4

    3.

    社会学研究方法:属于社区第二步的比较研究的范围。p87

    先得确立若干可以比较的类型,也就是依不同结构的原则分别确定它所形成的格式。p87

    不妨称之为“结构论Structuralism”,是“功能论Functionalism”的延续。

    4.

    该研究的模仿对象:Mead女士根据美国的事实说明移民的特性,写成《The American character 》一书。p88

    5.

    研究目的:通过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作为认识事物工具的概念,呈现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支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体系,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P4

    三.作者是怎样把上述概念提炼出来的?

    1.

    确立中国基层社会的根本性特质: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P6

    2.

    明确与中国乡土社会相比较的几种社会类型

    西洋社会;

    城市社会

    3.

    确立若干可供比较的社会结构或功能类型,寻找合适的理论对话对象或其他类似的表述形式,这个过程可逆;并将乡土社会与比较对象两者都抽象出对应的概念。前者为乡土社会的概念,后者为非乡土社会的概念。【】内为其他学者对这个问题类似的表述。

    社会学中的社会性质:礼俗社会、法理社会

    【Tonnies:Gemeinschaft、Gesellschaft】

    【Durkheim: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p9

    交往中信任的来源:对规矩的熟悉、对契约的认可p10

    对农民的一般性认知:平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农民四病“愚、弱、贫、私”,作者直接诘问其中的“愚”与“私”

    社区间人员的流动率: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p9

    作为交往中传情达意的工具(现代化的工具):特殊语言、文字p16

    社会结构的格局(社群如何形成):差序格局、团体格局

    【潘光旦《说伦字》:凡是有“仑”做公分母的意思都相同,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礼记》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

    【孔子:推己及人,推,如同水纹波浪向外扩张;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现代国家理念】

    价值观:个人主义、自我主义p27

    【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孔子: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维系格局中私人的道德体系:礼教、宗教p31

    【礼教:天人合一,神与代理者的合一】

    【宗教:神与代理者的分离】

    【基督教的道德观念: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p31

    【爱——仁——忠】

    格局内的基本单位:社会圈子、团体p36

    家庭性质:事业组织、生活堡垒p39

    文化模式:阿波罗式、浮士德式

    维持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礼治、法治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权力在社会继替与社会变迁交织时的运作方式:

    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时势权力

    统治权力的性质:长老统治、民主不民主

    个人生存条件是否变为自觉:欲望、需要

    四.作者是怎样把上述概念串联在一起的?

            作者开宗明义申明中国基层社会是乡土性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的特征正是取决于农民对“土”的依赖。在对中国乡村特征的认识上,有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人将“愚、弱(病)、贫、私”作为其征候,尽管对“弱”与“贫”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愚”与“私”却定义的很牵强,作者直接诘问这两方面。

    首先,“愚”是指农民不识字,可是从传情达意、传递世代间经验的工具性角度,以及农民所处的空间阻隔与时间阻隔的状态来看,特殊语言与文字的功能并无二致,相反在近距离沟通中更加有效。我们也正处于现代化进程,文字固然是现代化的工具,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P18,但要考虑此类工具的内生性与有效性。作者就是在阐述这些工具与特征在乡土社会是如何内生的,如何发挥作用的,这种作用发挥的怎样,认为本来平行的两种工具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文字下乡的前提是要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其次,“私”的毛病很难做出评价,是需要先将群己、人我的界限划定清楚的,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前要考虑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作者分别用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比拟西洋社会和乡土中国的格局,团体格局中的个人崇尚个人主义,差序格局中的个人遵从自我主义。这种自我主义极具相对性和伸缩性,有的人同心圆网络很小,而有的人甚至可以完全依靠同心圆网络生存。所以,究其评价农民“私”的本质,其实是西洋社会的现代国家理念对乡土社会的冲击。在辨清乡土社会的整体结构后,接下来要去发现社会格局中维系私人的核心道德观念是什么。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不同的私人关系之间存在亲疏远近、高低贵贱,需要与之相配的道德要素,所以传统的道德里找不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所有的价值标准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因此在对某个人做道德判断前,一定要问清对象是谁,对象和自己什么关系,才能拿出相应的标准来。

    社会格局是由社群这一基本单位所构成,团体格局的基本社群是团体,差序格局的基本社群是社会圈子,也可称之为“小家族”。在“家族”和“男女有别”这两个章节,作者用差序格局中最基本的社群单位——家庭以及家庭中的男女关系——与团体格局的相应概念做比较,说明家庭中“纪律排斥私情”、“男女有别”是让乡土社会呈现安稳秩序的重要因素。

    从差序格局的基本社群单位来看,安稳的秩序在家庭内部已经达成,但是社会整体的有序还需要有一种明确的对秩序的治理模式。普遍的观点是将乡土社会归为“人治”,西洋社会归为“法治”,可“人治”的观点其实本身并不成立。首先,“法治”也属于广义上的“人治”,应该叫“人依法而治”。其次,望文生义的来看,“人治”是指统治者随个人好恶做决定,这种好恶难以被预期,这时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会导致天下大乱,因之根本算不上“治”。它们二者的差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所以所谓的“人治”其实是“礼治”。“礼”作为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在社会继替的教化中养成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主动服膺。同时,这带来了区别于同意权力、横暴权力的第三种权力——教化权力,并带来长老统治,“礼治”的存在条件在于社会变迁并不剧烈,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而在变迁很快的社会,所要应付的问题传统办法解决不了,需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这时法律作为控制各个人的力量出现了,也就是所谓“法治”。

    所以“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即取决于在社会继替发生的同时社会变迁的速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其社会性质很大的一个转变就是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同时,文化的不稳定带来竞争优势在年轻人和老人间重新配置,原先的教化权力遭到了挑战,“时势造英雄”,涌现出了时势权力。在这里我有一点疑问,作者说时势权力与“法治”都出现于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但时势权力是怎样转化为“法治”的呢”?

    最后作者谈到人性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在乡土社会中人可以靠欲望来行事,但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为人们行为的指导,于是产生“需要”,因而有了“计划”。

  • 中国式婚姻:不爱才是天经地义

    作者:亚比煞 发布时间:2017-03-07 11:43:45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真是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他解释了中国人很多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的来处。

    但又不像很多书,一提到“国民性”就是纯粹的批判,或嘲讽,他倒没有。他对中国人有踏实的了解,有敏锐的观察,有抽丝剥茧的犀利分析,却没有那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对“你国人民”的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他感同身受,却又不感情泛滥,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理性。

    阅读此书,他笔下带出来的这种观世的态度,比他告诉我的知识本身,对我更有价值。

    无法展开评述他的所有见解,本文只挑出他对中国人的婚姻的观察这一点来说。为什么“爱情”这件事,在中国人的婚姻中如此不受重视?中国人的婚姻为什么不需要爱,甚至相当多的人,认为没有爱,才是更适合的婚姻?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亲戚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

    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而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婚姻和家庭,不讲爱,不讲私情。讲的是纪律,追求的是效率。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相亲结婚,立马生一堆孩子,然后女人管家,男人赚钱,如同合作伙伴一样,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所以,中国人不讲来世信仰,不讲形而上学,讲的是三纲五常,忠孝义悌,君臣父子,克己复礼。这些都是纪律,是家法。中国人不拜虚无缥缈的神,我们拜祖先,因为这更有利于家庭团结,打造一个事业共同体。中国人的夫妇不讲相爱只讲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没有效率,就没有事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从古到今,中国人的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是一种正常现象,感情的满足,往往是在婚姻之外寻求,和正妻不必讲感情,反倒是和娶的小妾,或青楼女子还更有感情。娶不起小妾,上不起青楼的,那就看聊斋故事,幻想一下人和仙,人和鬼,人和妖,都好,反正不是和老婆。

    费孝通先生写到:“

    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人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

    相反的,在西方家庭中,夫妇关系却是主轴。因为《圣经》里关于婚姻,有与儒家传统完全不同的理解:“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夫妻一旦结婚,就组成一个亲密的小团体,共同承担风雨,并不依赖外援。夫妻共同经营家庭,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对西方人来说,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所以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成为凝合家庭的力量,成了获取生活安慰的中心。

    而中国人的家庭则承担了太多功能,要同时解决经济、事业、宗教信仰、社会福利机构等所有需求,所以,父母天经地义的掺和儿女的婚事,儿女天经地义的要求父母给钱买房。所以某相亲节目,必须带着父母上场,父母不喜欢,就可以一票否决。因为这不是选择你喜欢谁的问题,这是选择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合伙人来加入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问题。

    就像亦舒所说: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往往是另一些人。

    结婚生子,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一份事业。如同你必须读文凭,必须找工作,你也必须结婚,生孩子,买房子。只有这一切都完成了,你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些事,其实都不需要感情。

    读文凭,不需要爱知识。找工作,不需要爱工作。所以结婚生孩子,自然也不需要爱伴侣。你只要认清楚,这是你需要做的事,然后拿出做事的态度,按照符合标准的模式,让它发生存在并继续就算是合格的。

    所以,上学时不许谈恋爱,因为感情会干扰成绩。毕业了,马上找工作,相亲,结婚,生孩子,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当做一个个通关任务去完成。不要去搞那些旁逸斜出的所谓理想,追求,爱好,那纯粹都是瞎耽误功夫,不务正业。

    因为爱,就是一种感情的激动,它会造成一种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会改变原有的关系。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感情的淡漠,才是一种社会关系稳定的标志。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所谓了解,就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

    这个意义体系,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从出生开始就植进你骨子里的东西。

    它会成为你今后思考一切,决定一切行动的基础。

    也许因为是农耕社会,农耕是需要稳定的。需要持续的扎根在一个地方,去播种耕耘,才能有收获。所以我们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春种秋收,生儿养女,世世无穷,这才是我们所认同的生活的意义。

    所以我们骨子里并没有什么自由精神,自我意识,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相信家族制,家长制,还是要靠上一个大集体,傍上一个老大,抱个大腿,托个亲戚,搞点裙带关系什么的。

    让自己融入大集体,过上一种稳定而重复的生活。教育自己当个老实人,要顺从规矩,维持大局的稳定,才是压倒一切的准则。

    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不同的文化。

    比如绿教的圣战徒,他们为了真主的圣战而活。

    比如很多印度人,他们不在乎今生有多少痛苦,对他们而言都只是修行,他们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来世。

    我们很难理解,绿教徒为毛可以为了天堂里的72个处女,就把自己当人肉炸弹拿去送死,这种人生有什么意义?

    我们也不理解,印度人为毛就能什么都不在乎,住大街也行,住山洞也行,没吃没喝都无所谓,天天在脏兮兮的恒河里沐浴祈祷,这又有什么意义?

    同样他们大概也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就那么短视,像个老黄牛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埋头劳作,从不考虑来生,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而这就是文化,就是一种你觉得很傻缺,但别人觉得就是真理的东西。

    无论别人觉得你的文化,你的生活意义多荒谬多没有价值,但你却深信不疑

    它已经成为你的本能,你不需要经过大脑就会去遵守的世界观

    不按照这套标准生活,你就会觉得哪里不对劲,各种不正常

    你可能也会偶尔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你心里始终觉得,还是回到自己熟悉的那套模式里,才觉得最安全舒服。

    你羡慕过很多人,最终,你还是会回到中国人几千年的那个生活模式里,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

    只不过我们的祖辈是对着土地,我们是对着电脑。

    我们抢着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渴望有一个编制和铁饭碗。

    不这么做,你就会恐惧,没有安全感,没有文化认同感。

    让中国人活成绿教人那样,活成印度人那样,肯定受不了

    但对原生在那种文化里的人来说,那才是他们最自在的活法,是最正常的生活方式。

    所以也许可以说,大多数的人从出生开始,命运就是注定好的,被文化注定的。

    只有极少数敢思考敢行动敢冒天下大不违的人,才能活的与众不同

    从婚姻,扯到文化。我大概扯的太远了。扯回来说婚姻。

    这本《乡土中国》,成书于1948年,背景也主要集中在乡村,所以,和今天的中国社会现状有了一些不同。

    今天的中国人的婚姻和感情,一方面受着传统中式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接受着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洗礼,使得我们这一代人,在结婚恋爱生孩子这些问题上显得尤其艰难,问题频出。我们与原生家庭,与父母观念的冲突也愈发激烈,这也造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和迷茫。

    这种矛盾,每到过年过节回家团聚的时候,就是集中爆发的时机。我们一边在心中渴望亲情,渴望与父母团聚,享受天伦,一边又渴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脱离家族束缚,成就自我价值,这使得我们更难和父母和平相处。同样的,我们一边羡慕着白头偕老的婚姻,结婚生子的安稳,一边又难以忍受没有感情,只讲究效率的冷冰冰的家庭机器。

    我们在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撕扯之中无所适从,进退两难。

    我们无疑是撕裂的一代。却也注定只能在撕裂中前行,承受撕裂之痛。

    这种痛苦,不同于上一代人遭遇文革和物质缺乏的痛苦,也不会同于我们的下一代迷失在娱乐至死的浮华中的精神空虚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独有的,我们作为同一代人,虽然能够彼此理解,但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承受,自己去消化,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它所有的结果。

    中国式的婚姻,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已经走到了分水岭。有人向左,有人向右,有人干脆不选。

    爱,或不爱,哪一个才是天经地义呢?

    书里没有标准答案。

    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565+)
  • 引人入胜(407+)
  • 一般般(215+)
  • 一星好评(244+)
  • 差评(627+)
  • 快捷(497+)
  • 差评少(608+)
  • 推荐购买(668+)
  • 愉快的找书体验(355+)
  • 博大精深(407+)
  • 中评(398+)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4-12-27 07:51:4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郗***兰: ( 2025-01-03 23:32:05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邱***洋: ( 2024-12-19 12:39:1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菱***兰: ( 2024-12-10 15:54:4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谢***灵: ( 2024-12-16 11:51:1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辛***玮: ( 2025-01-09 11:29:2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石***烟: ( 2024-12-18 16:27:0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益***琴: ( 2024-12-27 16:55:4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方***旋: ( 2024-12-22 03:40:16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相***儿: ( 2024-12-15 13:08:48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权***颜: ( 2025-01-02 15:14:5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陈***秋: ( 2024-12-19 05:33:55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