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追求卓越的旅程——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自评报告(第二版)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reverse_dog 发布时间:2013-08-01 22:54:30
手册
作者:Jademoonz 发布时间:2020-08-09 11:08:49
临床片段和理论结合得非常好的一本书,好读易懂。对咨询师的功能,咨询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在干什么这些问题讲得很清楚。无论是心理治疗师,来访者,还是对精神分析流派感兴趣的爱好者,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
作者:千与千寻 发布时间:2020-04-27 21:04:03
从这本书还了解到盒马鲜生及拼多多的运作模式,对拼多多黑转粉
作者:降落 发布时间:2012-05-03 21:20:54
我倒是觉得朱子一点都不迂腐,迂腐的是读朱子书的蠢材们。
作者:逍遥无忧 发布时间:2019-04-23 14:48:51
入门看还不错,不过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册,内容显得有些散
作者:王星星 发布时间:2022-01-08 15:15:46
没太懂
深度书评:
读《易经初解》随感
作者:緑 发布时间:2022-12-13 13:29:39
这本书讲每一卦都是有一首现代诗、一幅画(这种形式好棒)、各种字体、《序卦传》的说法、周文王的卦辞,通俗易懂的白话解释分析等。虽然没有一爻一爻的讲,但也提到了其中一些,不至于内容太复杂,又让人对这些知识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现在常见的这类的书(一看封面排版就有点不想学了)不一样,没有那么“古板”,适合当代人初学去理解。
按卦的顺序像是一直连续的故事,讲的是事情不断发展的规律,会遇到的新情况。环环相扣、暗藏玄机。事物总是有好有坏两面性。也感觉可能一些是后代套用原本的道理解释一些后来的齐家治国等理论。还发现很多人的名字出自六十四卦,知道了一些词语、字的意思,比如文是装饰、观和看的不同是自上而下的展示呈现,颐和园的颐是养的意思…
正在试图调整作息的时候整理到“暌”卦。不只是说人际也是说自我身心的分离,这种时候需要认识到身心本是一体。睡眠、心情、学习能力互相影响。运动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什么变化,决定换思路让自己从心态和生活方式上也尽量健康。
这些东西也并没有小时候认为的那么神秘,像其它学科一样是一门学问。找到合适的方法,可以简单了解,也可以深入学习。感觉是来自古人的心灵鸡汤,大道理总是说起来像废话,有时候又好像怎么说都有理,理解了的时候像是早就知道的话上泛起了一抹异色。
缘分到了,也就看了学了,虽然这句话是看完前写的。人总有自己的局限性,感受到了人生是场修行,不断尝试吧。当然,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剔除其中的曲解与糟粕。也可以用到新的情境中。很多卦里都强调内心的中正。不论怎样的情况都是内心更有力量的好,这就是所谓“修心”吧。“心不随境转”。最近听李小道的播客讲到道长们也会生气,作为普通人也是做不到一直心平气和的咯,但能更快调整,事情过了就过了就很不错啦。
记不清从去年还是前年开始的不断续借,又从上半年的苦难到年中的颠沛流离再到下半年的左右受阻、提心吊胆。这本书陪了我一路,也在很多情境下让我感觉好了很多。没有想到,断断续续,就真的一边在活页纸上写着笔记,一边把它看完了……
ps.
“在任何一卦中,都以稀少的爻为一卦之主。”
上面三行是外卦,下面三行是内卦。
“谦卦五阴一阳,凡是阳都是象征着乾卦的能量。谦卦阳在下卦,于是就有泰卦的意蕴,属于阴阳交合之卦。阳在下是居卑而仍尊,乃谦退养德的行为,是做人最美好的品德。”
上位者与下位者的顺利沟通是很重要的
往来卦
二和五爻往往比较重要。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西行取经路”(完)
作者:吉吉范特西 发布时间:2015-08-19 22:27:22
标题纯粹为博君一笑,形式都是花哨,内容才是王道,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大乘佛法”!
#收获#《大学之路》-吉吉-08.19-用时2h
首先,我很喜欢吴军老师的书,从《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到《文明之光》都有看过,而且有的看了不下两三遍,因为吴军老师的文字着实简练,读起来不用费很大劲,但分析问题又深入浅出,让人拍案叫绝。所以,这次《大学之路》一出,打听到是关于教育话题的,很感兴趣,便买来看了。
接着,就写写今日的看书收获。序言,就有所感触。
俞敏洪认为大学之道应该以“良知、理性和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和创新为纬,造就面向未来的人才”,尤其是在前者上,我很是认同。一方面,看到网络煽动情绪的言论狂热,有不少同学无脑转发,甚至看到一些大学老师也随性转发,这很让我惊悚,因为这不符合“良知、理性、仁爱”兼备的大学精神,大众批判精神不足;另一方面,自己本身也经历过“无脑崇拜领袖、跪舔权威”的大一大二时代,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羞愧,因为未经检视,任由别人的思维在自己脑子里跑马是可耻的,一个受过严谨逻辑训练的大学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再看前言,标题说: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说实话,看到这句话,我感到轻松起来。因为,之前的认知一直觉得文凭很重要,大学阶段应努力获得好成绩,因为受教育的日子就这么短暂,每念及此,一种焦虑感便油然升起,在催促中过的大学生活,这样不怎么快乐。在看到吴军老师长达二十年左右的受教育时光,吴军老师父母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以及吴军老师鼓励女儿慢慢学习的教育方式,这无疑改变了我对教育原持有的狭隘偏见,心态上更放开,眼光也更长远,就像书里传达的,跑马拉松不在乎一时成败。
当然,前言除了谈到教育的长时间性外,还谈了对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简要看法,关于这部分的收获,我放在第二章里叙述。
第一章,大学的概念。
“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个问题涉及大学核心,大学怎么成立的,给谁服务的,我们来大学干啥?通过看薛涌的《北大批判》、林欣浩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注:不知为何,中译本删去了原著批判马克思的段落)等书,再结合看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我了解到大学发展的历史,早期更多的是为宗教服务的,学神学的这些知识分子自然就是布道者身份,这和谋生的技能无关,由于知识分子的专研,也慢慢演变出了哲学、科学、文学等学科。这也就是说,大学设立的初衷,是“传授神和自然的大道”,而非求职上的雕虫小技,我们上大学是为了通晓宇宙的大道理,绝不仅是谋得找好工作的跳板。
继续发问,如何评价学校的好坏呢?吴军老师给出的四个条件供于参考,分别是:
1.教授(助教)的教学水平;
2.他们的投入时间;
3.学校的硬件设施(图书馆、实验室等);
4.学校的课程数量。
结合自己大学受教育经历,觉得自己学校最多满足以上一点,在听闻哈佛大学开出6000门课、以及薛涌书里跟我讲诉的耶鲁“讨论班”教学方式等消息后,我是嫉妒的,因为美国著名的学校的确做到了以上几点,是真正地把教学当回事儿。这样高质量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业的热爱,避免“学伤了”的怪圈。
对于办学理念,我很喜欢多给学生自由时间这一点。因为在学校本来就传授不了好教育的前提下,做负功还不如不做功,也正是给学生腾出了自由时间,他们才能有机会去创造。吴军老师多次提到的纽曼说得好:“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第二章,两类大学,两种高等教育。
首先,从本章中我了解到为何我国教育模式采取的是“伪洪堡体系”教育。原来是苏联老大哥作的孽,这一搅通,把原来令人崇敬的清北给毁了,变成了仅为国家输送指定“执行层面的人才”,而难培养出“有广阔视野的领袖及企业家”。这种模式有何影响?一个微不足道的影响是,当我听到吴军老师身边朋友科恩博士,研究语音识别很优秀,退休后竟然跑到乐队去了演奏这个消息时,我是拒绝的!!!
紧接着,就该继续我前面提到的,对“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阅读收获了。我个人偏向于认可前者,自己在大学里也一直“贪得无厌”、“东摸摸西摸摸”,但无疑这不利于找到好工作,哪个企业会愿意接收一个“生产价值”低下的毕业生呢?对学生而言也是,在没有外界硬件支撑情况下,学的所谓“大道”又何以得到传播呢?所以,后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教育也得有。看完本章,知道了美国近代大学采取的是“通才教育”+“专业教育”的模式,本科生接受通才,研究生接受专业,博士生自己创造新知识,要拿到Dr.难度极大。我很认可这样的设置,符合人性,因为充分给予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满足了工作需要,确保了学术的纯真。
#收获#《大学之路》-吉吉-08.20-用时1.5h
第三章,我的大学经历。
本章讲的是吴军老师从清华本科到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博士的大学经历,由于我经验有限,对国外念书生涯唯有羡慕,但对吴军老师在国内的读书岁月深有感触,因为这简直就是我读大学的缩影,只可惜自己文笔写不出来。
先说国内。我和吴军老师一样,选专业是挑热门选的。当时高中刚毕业,问过师友家人填报志愿,一致得出的结论是:城市-专业-大学,于是稀里糊涂就进入了IT领域。后来事实证明,在信息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这个算法还不赖,专业在大学前是政策原因,转专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要慎重自己接受的专业教育;城市在专业前的原因,是要弥补自己的通识教育,也就是要“圆滑”、学习“关于世界的知识”。
进了大学之后,和吴军老师描述得差不多,成绩虽然分平时(20%,交作业就有)、期中(20%)、期末(60%),但也多半靠刷题,能把知识讲透彻、讲有趣的老师一只手都不到,“更要命的是教授们几乎从来不讲这些基础内容将来有什么用”,而我又是一个直觉较强的人,喜欢看到前景和未来,对于没有意义的知识,丝毫提不起兴趣,于是乎,专业课学得很烂,然后还一根筋,学不好也不在乎考得好,不愿刷题,考试也就七八十分过去了。
记得那次听吴军老师在母校清大附中的《超越分数》演讲,抢机会提问,觉得大学专业知识没用得多,不想投入时间去求个好成绩怎么办?吴军老师有所体会地说,要善于抓住重点,考试一张卷子能考的就是20%的知识,只需要花上20%的时间在这些重点上就好了。事实证明,在吴军老师读本科生大病那会儿,他就是这么学过来的,而且还确实做到了成绩优秀,这方面我是后知后觉了,也证明了偏见或狭隘给我带来的后果——成绩差后离开了保研线。
吴军老师在清华念书时,做了很多“非主流”的事,包括玩羽毛球、网球、桥牌、读社科书籍、听古典音乐等,尤其是后两者(主要是尼采和贝多芬),开阔了他的视野和胸襟,更加完善了他的“通识教育”。还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这在后期帮助他思维更趋成熟,所以本书开篇吴军老师也题云“谨献给我的老师们”,可见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激励是多么大,这个原则也一直伴随他读到博士,结识了贾里尼克和库旦普等名师。
我对吴军老师于“事物”上的经验不羡慕,因为自己也一直“逆行”,加上现在网络资源、线下资源比当时多得多,自己可以好好利用,只可惜“学而不精”,“不知所爱”,不能像他一样玩得很专业(如羽毛球本科全年级第一),这方面自己要多多反省。但吴军老师结识了很多好的老师,并且老师都很乐意帮助他,我真的很羡慕。我和老师的关系到读完高中都一直很好,放假回家还会约同学抽空拜访,可到了大学,我失去了这种亦师亦友的人际关系,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也找不到人帮助,加上老师一周最多见两次,学得也越来越糊涂,也就越来越不愿找老师求助。可能我对老师的要求太高,对教不好的老师没有主动联络的动机。
再说国外。首先,我其实是很想知道吴军老师,当时如何获得出国机会的,很可惜文章一笔带过去了,可能本书的理念就真不是为出国准备的“留学指南”吧。其次,了解到吴军老师出国的动机是,看到了自己和国外顶尖大学教授的差距。这种学术情怀还是挺让我欣喜的,也正是如此,吴军老师在国外并不是读完了硕士就出去工作,因为“我很清楚到美国后我要什么”。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里讲到要“以终为始”,这个习惯还真是应验了。
接着,吴军老师写了他在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求学经历,从中我们发现即使攻读博士学位,优秀大学还是要看重学生的“通识”能力,数学、计算机、电子等专业能力,演讲、写作等表达能力等都需要过关,否则不让通过“毕业委员会口试”。事实上,即使在国人看来已具备“通识”能力的吴军老师,第一次“毕业委员会口试”就没通过。
第四章,剑桥和牛津。
介绍完吴军老师母校,笔头转向了英国,因为毕竟,我们较熟悉的美国大学教育,也是学英国起的。那说起英国大学教育,就不得不谈剑桥和牛津了。
剑桥。主要是三个制度,学院制、导师制和学位制。
首先是学院制,我在薛涌的《北大批判》一书里有过些许耳闻,再看完吴军老师介绍,知道了“剑桥大学不能随便干预学院的管理”,学院具有高度的独立性,里面住着院长、教授和学生,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远比美国的大学要近,大家一起组织举办活动。由于学院制的关系,很看重大家的朋友关系,因此录取学生时,非常看重学生能否融入这个大家庭,并且输出贡献。
接着是导师制,这个简直太好了,对学生帮助太大了!导师不仅是指导学生选课,还要定期和学生交流探讨,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指导学生读书、写报告、做实验,引导学生为社会服务。在知道学生的研究报告长达三四十页,独立或两三人完成后,我是很惊讶的,因为这才是具备研究的气质,且有研究成果输出,符合大学为研究万物而设立的旨意。
之前看到一份台湾高中生在老师指导下,对出现在畿米绘本《星空》里意象进行研究,输出了一份长达31页的研究报告,分析得有声有色,让我这个大学生惭愧不已,因为,高中生比我还具有研究气质。更有看到一个小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对植物“含水量”进行实验,然后输出了一篇研究文章在博客上,得出了各植物的大致含水比,这也让我这个大学生惭愧不已,因为,小学生比我还具有研究气质。
最后就是学位制。这也是英美大学的不同之处,“英国大学的主要好处是学制短,从本科进校到拿博士通常也就七年时间,而在美国,一篇博士论文做七年一点儿都不奇怪”。英国的硕士学位只需一年,博士学位需要三年,这和中美大有不同。
牛津。制度和剑桥相仿,不再多述,但也有其特色,用《牛津与剑桥》作者彼得·赛格的话来说,就是“牛津是一个用书籍、单词、字典、诗歌、音乐、绘画和雕塑组成的城市”,人文气息极为浓厚,仅从建筑上,就可以感受到“从威廉征服时期、哥特式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一直到20世纪后各个时期”的文化。
#收获#《大学之路》-吉吉-08.21-用时3h
今天又阅读了两章,分别是第五章和第六章。这两章占据篇幅较大,我花了近3h才阅读完毕,讲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原来是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和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前者决定后者,先从第五章谈起。
第五章,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
这一章对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介绍得很精彩,把我之前对其朦朦胧胧的了解统一了起来,使之更具有系统性。主要讲了四个制度:终身教职制度、教授治校制度和董事会监管制度,还有财务管理制度。
先说终身教职制度。追溯历史发现,有董事洛克·菲勒出于私怨罢免教授事件,所以设立此制度的初衷并非是保住教师的铁饭碗,而是强调教授应有的最大程度的学术自由。进而了解到,教授分为助教、副教授、正教授,助教有若干年(如6-7年)时间升到副教授,升不到就走人,留给新人机会,而评审原则依靠的是助教指导学生们的工作,出的论文,拿到的项目等,这无疑加强了助教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虽然正教授、副教授和助教资历和级别不同,但在系里完全平等,相比之下,国内的助教对老教授就太过于毕恭毕敬了一些。
再说教授治校制度。目的很明显,降低治校的行政成本,使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公正透明,“更为重要的是,教授们具有尊严和权威,不会成为政府官员们的附庸,不会跟着政府官员的指挥棒乱转,这才能保证学术自由”。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治理就很僵化,官员居上,教授居中,学生最下,自上而下的设计让教授很难有学术自由空间,严重阻碍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发源于发展,不利于引导未来,这是要引起反思的。
接着说董事会监管制度。大学的资产要延续下去,就需要董事会管理,校长的任命和重大事物的决策都要通过董事会。既然董事会如此重要,那董事会如何构成呢?一般是寻找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愿意在财务上资助学校,且并须关心教育和懂教育。为了避嫌,董事会一般不找在职的政府官员。很可惜的是,美国有名私立大学,亚裔董事会成员比例很低,有一部原因是“亚裔很少有人愿意为大学做无偿的奉献”。
最后讲财务管理制度。既然是私立大学,那就得自负盈亏,那名校的财务状况是怎样的呢?它们又是如何管理财务的呢?吴军老师分了四个渠道介绍财务收入,四个渠道介绍财务支出。
财务收入的四个渠道是:学费、科研经费、对外培训费和捐赠。实际上,学费虽然昂贵,但对每个本科生投入更多,所以,本科生学费这块是亏损的。科研经费由政府或公司给予,需要用完,不留剩余。对外培训费是指,针对中小学或成人教育开培训班,但收入较少。最重要的收入当来源于捐赠,特殊的有冠名权捐赠(如冠名楼、实验室、教室座位等)。
财务支出的四个渠道是:人员开销、教学和科研开销、学生的福利和将来的发展。人员开销不用说,维持偌大的学校运转,除支付师生薪资外,还要支付很多人员的开销,如行政、保安、实验室、IT设备人员等。教学可科研开销,主要是工程课,这方面很花钱,如生物、计算机课程。学生的各种福利,最大的是奖学金支出,以及一些隐性福利。为了将来发展,指要做一些前瞻性工作,需要一些风险投资。
第六章 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并不公平的竞争)
本章标题就表明,美国名校申请是有猫腻的,本科生招生并不如传言的美国精神那样公平透明,那么,其中的猫腻在哪呢?吴军老师对此进行分析,从现在,过去,和未来的三个角度针对此现象做出了阐述。
先说现在。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相关书籍(如普利策奖得主丹尼尔·金的《大学潜规则》),都指出美国名校在本科生招生时有种族歧视现象,且更喜欢招圈子里的精英,如名流子女、教授子女,一些“特长生”等。现实数据显示,美国名校招生采取的种族比例,仅对非洲裔和拉丁裔起保护,对亚裔利益有损害,此现象部分原因和亚裔“息事宁人”的态度有关,对政治缺乏了解,不懂得像非洲裔和拉丁裔那样维护自己利益。
再说过去。又从历史角度考虑,为何会有这样的招生政策呢?这就不得不提及早期对犹太族裔的歧视现象了,但现在犹太族裔却占据了美国名校较大比例,这是为何?吴军老师给出的解释主要有两点:其一,犹太族裔由于善于经商,在美国很多领域取得了控制权,尤其控制了传媒,因此可借助舆论压力提升自己利益;其二,犹太族裔懂得感恩,对社会、对学校会捐赠回馈,而学校的运营离不开校友的捐赠。相比之下,亚裔在政治因素上不善维权,在商业反哺上又乏善可陈,因此在招生时受到美国名校歧视。
最后放眼未来。知道了问题,及问题的原因后,就是解决办法了。亚裔不应该“因噎废食”,更应该“对症下药”,如知道申请的内幕,一些指标的虚实性,花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钩子(hook)”能力,加强自己演讲表达的能力,勇敢地“秀自己”等。而对于美国亚裔名校校友,在政治上更应关注亚裔学生权益,也要懂得感恩捐赠母校,为后来更多的亚裔能接受一流大学的教育而努力。
#收获#《大学之路》-吉吉-08.22-用时3h
今天又阅读了两章,对美国的四所大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按照吴军老师书里的分类,前两所介绍通才教育性质的大学,后两所介绍专才教育性质的大学,那就先看看上册的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再看看下册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第七章 田园诗般的常青藤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不分专业,所有本科生毕业拿的学位一样,但每个人在大三会确定自己的关注领域,且可以随时更换,根据领域不同,对应不同课程要求。比如,攻读文学学士,需要读至少一门认知科学课、一门数学课、两门工程课(其中至少一门工程课要有实验);攻读理工学士,至少要读7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这样设置,确保了学生有一个好的通识基础,普林斯顿大学不鼓励学生尽早科研或从商。
课程设置如此,那课程实践如何呢?在普林斯顿大学,采取的是小班教学,教授基本上能认识和关注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做项目时,普林斯顿大学鼓励学生独立工作,很少会有团队任务,为的是避免南郭先生出现。由于课程难度较大,有的学生不能学好课程,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便会安排助教或者高年级的学生对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再就是毕业前的论文写作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从大三开始做研究,要完成一个课程设计的研究项目,论文长度是50-100页,到了四年级,学生会在研究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一般要做一到两个学期,论文要写100-200页。在这里,吴军老师还比较了普林斯顿大学和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差别,前者的论文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找的,以学生为本,学生也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前途选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后者的论文题目一般是老师的科研任务,学生容易被当成廉价劳动力,最要命的时候,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可能会大打折扣。
耶鲁大学。由于历史原因,使得耶鲁大学有点特殊,耶鲁大学很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调耶鲁精神——刚毅而勇敢,自由精神在耶鲁显得尤其重要。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一样,很强调通才教育,录取学生时不分专业,三年级以后学生自己选专业。和普林斯顿大学不同的是,耶鲁大学不需要做本科毕业论文,只要选够36门课就可以毕业,且每门课程相对容易。
耶鲁大学学生一般都要花1/3-1/2的时间在各种课外活动中,学生更大的收获,都是在课程之外,校友互帮互助的力量很大。
第八章 大都市里的常青藤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地处费城,为大都市需求而建设。追溯历史,宾夕法尼亚大学原来是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创立,相比早期那些为了“布道和传授真理,为了比较高远的理想而创建”的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显得更为接地气,她是“为了让来自平民家庭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了服务社会,促进工商业进步”,更具备“简单务实的基因“。
学生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很现实,目的就是谋一个好职业,也是富兰克林教育创学理念。相比4年通才教育本科+2-5年专业教育的HYP(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培养模式,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对本科生的培养近乎是走捷径,更强调传授实用知识。
哥伦比亚大学。坐落位置很好,在纽约,可以享受大城市带来的许多福利,但也要习惯随之而来的拥挤。哥伦比亚大学在教育上最大的优点是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无论哪个专业都要上的课,大多属于人文领域,涵盖6个方面:当代文明、文学、写作、艺术、音乐、科学。学习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如何思考,培养人的思想和未来学习的工作能力。
核心课程会占去学生大约1/3的本科学习时间,余下时间学生自由选课,学生在不清楚喜欢什么的情况下,一般会有一个主专业(Major)加上一个副专业(Minor)。为帮助学生选专业,哥伦比亚大学会给每一个学生指定一位课程的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学业和职业教育,哥伦比亚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还鼓励学生主动参加科研,哥伦比亚大学另一个特点是送学生到国外当交换生,如国内是和清华大学合作。
最重要的是,如果再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一定要了解她的历史,因而具备的民主氛围和崇尚自由的传统,如果不了解,那在这里读大学的意义就减少了一半。当然,如果不喜欢大城市纽约,那也不建议来哥伦比亚大学念书。
#收获#《大学之路》-吉吉-08.23-用时3h
今天又阅读了两章,了解到了传说中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更加深了对加州理工学院的认识。哈佛大学更为重视本科生的通才教育,所以课程较为容易,重要的都在课程之外,符合纽曼办学理念;而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尤其是后者),简直就是为那些早已确定好自己今后从事理工的学生准备的,因为二者课程难度略深,成绩普遍也给分低,乃至Google公司专门为它们放低招聘所需最低GPA。
第九章 标杆性的常青藤大学(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建校的目的首先是“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的进步”,然后是“为了这些领域年轻人的进步和教育”,心目中的优秀学生应该是“尊重知识同时有志于发展科学,具有创造性合作的精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哈佛大学对这些优秀的学生做的就是“让他们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智力和潜力,通过教育解放学生,使得他们有能力去探索、去创造、去挑战和去领导。学校给学生打一个基础,以便他们终身学习,深刻领会和服务社会。”
哈佛大学的优秀学生对知识充满了难以想象的热情,他们会按兴趣学自己的任何东西,尽管在国人眼里看来完全是多余的,所学的东西完全是无用的。在哈佛,除了要在课外社会活动中向同龄人学习,更为重要的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年轻人需要学会应对各种问题,包括面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而符合逻辑的思考,不应该盲从权威、道听途说,同时必须善于从更广泛的渠道科学地吸收知识,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各行各业精英和领袖必备的气质。”
一流的大学会在不经意间教给学生这样的能力,而三流的大学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课程内容。
感悟:可以发现在哈佛念书,专业和成绩所占大学时间不到一半,学校更多地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群体中学习,这些优秀的大脑聚集在一起就能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结晶,也适合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成为未来领导者的精神。要做到这些,带着一颗人类最强的好奇心来,放开自己,拥抱未来。
第十章 世界上最好的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这所学校的学生太有趣了,喜欢用技术搞恶作剧,学校里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学生普遍具有科学理性的一面,做任何决定前倾向于做一番科学评估,更有力争把技术做到世界第一的情怀。“总的来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和学生,对科学都有些痴迷,他们常常会在实验室里熬通宵,但是缺乏文人气质,很少躺在草坪上去读书。”
麻省理工学院的特点有四。第一个特点是本科教学突出,可谓全美第一,这无疑跟她的教授、助教、课程、成绩设置方式有关,前面已有介绍美国本科教育的特点,不再多述;第二个特点是科研极强,本科生如果做科研那也是真刀真枪地干,比 HPY 的“玩科研”讲究多了;第三个特点是“Nerd”和“Hacker”,喜欢“做坏事”,并且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具备批判精神的理性,强调动手改变世界;第四个特点是搞科研有一种理想主义情怀,追求学术的单纯性,喜欢做新技术的先驱。
加州理工学院。一所袖珍大学,被誉为全世界智力最为集中的地区,学校不仅到处是天才,而且是只为天才(5%)服务的地方,加州理工学院的专业在全美数一数二,她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而强调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上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超乎寻常的天分,课程基本上全是理工科,就连开设的文科课程都是“运筹学”、“经济学”、“科技史”这样的课程。原因很简单,学校只为能培育出未来能获得诺比尔奖级别的科学家,一定要是1,否则就是0。
所以,如果对理工科没有兴趣,4年里苦读这些课程,实在是有点“受罪”。最后,吴军老师打了一个比喻,如果麻省理工学院好比国内的清华大学,那加州理工学院就好比国内的中科大少年班,想想那些理科省市高考状元们,你就能明白什么叫做天才了。
感悟:如果真心想进麻省理工学院或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偏重专才教育的名校,那最好能在高中毕业前了解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就是要尽早地完成自己的通识教育,能辨别出真爱之物,若是理工科,还想做世界第一,快来这两所名校。
#收获#《大学之路》-吉吉-08.24-用时3h
今天照样阅读两章,了解了吴军老师的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吴军弟弟的母校斯坦福大学。前者可谓是“不差钱”,建校时起点就很高,研究经费也是全美拿的最多,后者则是“摇钱树”,鼓励师生创业致富,校友捐赠金额数不甚数。当然,钱不是万能的,有了钱,还得看教育质量。
第十一章 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很注重科研,每年的科研经费全美第一,有着排名数一数二的医学专业。除科研水平高外,还具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主要靠两点:其一,高度自由的选课制度,非常强调通才教育,有长达6周的“购物季”供学生挑选课程,以学生的利益和需求为核心,充分满足学生广泛的好奇心。当然,如果学生想要深入学习,除把该领域课程全学一遍外,还可以跟着某个教授学习独立课题,一般会由教授指定论文或书籍阅读,然后一对一讨论,或做一些实验;其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本科生就有1000-2000门课供选,讲课的教授水平一半一流,一半二流。
流的定义是:
1.深刻理解课程内容;
2.能用浅显而清晰的语言把深奥的知识讲述清楚;
3.领域专家,能带来全新知识。
满足3个条件的是一流,只满足前2个条件的是二流。
更重要的是,教授们大多热爱教育并且喜欢讲课,教课是他们的乐趣,在一些理工系里,教学任务甚至占到教授工作量的70%。
除本科教育一流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还很注重本科生参加科研。要求本科生最晚从三年级开始必须选定课题并且开始从事研究工作,大约80%的本科生在校四年期间至少从事过一项独立研究,并且很多时候是由该领域最好的教授指导。学校也会在外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科研机会,使学生尽早了解现实世界对他们的期望所在。
感悟:为学生考虑的学校,总不会太差,不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肯定好不到哪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本科初期的通识教育到末期的专业教育,都有做努力探索,即使浪费资源,也要确保每个学生能获得最大收益,让学生学得舒心快乐;相比国内以“??”为本的学校(抱歉,我真不知道国内高校的宗旨),强奸民意的事儿不少,还给不了学生收益,大家学得很煎熬,扩招后的大学生这么多,集体受罪真是一件不幸的事!
第十二章 硅谷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在这儿很想感谢一下斯坦福夫人,要不是她省吃俭用维持斯坦福运转,可能就看不到今天辉煌的斯坦福大学了,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慈善家的美德。然后,还要感谢一下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要不是他灵活变通斯坦福夫妇遗嘱,斯坦福大学也撑不到成为硅谷的摇篮。
从斯坦福大学办学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从工业界获益极大,学校土地就租给了各大IT公司,因此,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也变得更“接地气”,相比麻省理工学院的死啃技术,斯坦福大学更侧重实用主义。前者一般做出原型,证明可行写完论文就完工了,后者却讲究一竿子到底,继续做出产品,将技术直接变成利润。
也正是与工业界较为融洽,斯坦福大学师生变得更侧重通过创业来学习,为了找到好的创业题材,斯坦福很注重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经常邀请著名投资人和工业界领袖来校分享,鼓励学生在4年中,尝试创业一把。相比其他学校,如哈佛大学学生,则更多地停留在想法上,写完计划书或参加完比赛就停止了,创业氛围不强。
感悟:斯坦福大学能培养出高技术水平的学生,学生能利用技术做出产品,依靠技术专利和产品创业,但创业需要的不仅是国内高呼的想法和勇气,更需要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而如果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则大大有助于落实创业基础。
#收获#《大学之路》-吉吉-08.24-用时1h
读到最后,看见剩的也不多,就一口气读完了下册,了解到了三所知之甚少的学校,卫斯理学院、杜克大学和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有趣的是,卫斯理学院是一所女校,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一样大,华盛顿大学有两所,但吴军老师讲的是私立的华盛顿大学。
第十三章 象牙塔般的文理学院(卫斯理学院)
卫斯理学院。本科教育注重传授广义上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不强调工作必备的技能,适合那些生活压力不是太大,上大学并不急于找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只是想接受高等教育而已的女学生。如果自己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那也可以念卫斯理学院,打好坚实的学业基础,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将来去研究员深造或在工作中学习专业技能。
当然,专业教育过于缺乏,加上名气不如HYP,会导致卫斯理学院学生受欢迎程度远不如那些综合型、研究型私立大学毕业的学生。毕竟,卫斯理的这些女生生活环境和社会真实环境是脱节的。
感悟:我是男生,不太懂,留给妹子帮我感受下。
第十四章 不在藤校里的藤校(杜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杜克大学。很特别,讲五个特点。特点一,允许学生自己设计专业,真正放手去做实的学校,强调每一个学生课程学习多样化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技巧。特点二,学生们有条件搞科研或参加实习活动,并且有许多国外学习的机会。特点三,课外活动相当多,总有你喜欢的,体育更是杜克大学的强项。特点四,讲究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区,很多社区项目都是学生跑去说服大公司投资的。特点五,与北卡大学和北卡州立大学形成北卡研究金三角,帮助了生物科技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IT工业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杜克大学对亚裔学生比较友好,亚裔占比达到了21%。
感悟:这是目前来最引我喜欢的学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很棒,社区服务意识很高,还能提升国际视野,最令人欢喜处是对亚裔很友好,真希望有机会去那儿玩一玩。
华盛顿大学。简要说两点,其一,康普顿效应,该校毕业生康普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学校带来了光环效应;其二,对亚裔学生很友好,在全美著名私立大学中仅次于哥伦比亚大学,排第二。
感悟:办好大学不容易,钱得有,人得有,关键是课程还得灵活,这就少不来应有的自由度,在国内,想自由最难。
后记。吴军老师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训“知识使人自由”结尾,这也是他新浪微博的个性签名,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不知道会迷惑,会狭隘,更易被奴役,知道了也会迷惑,但却是有方向的迷惑,视野心胸会变得开阔,思维上自由,更喜欢拥抱这复杂多变的世界。所以,与其空想太多,不如多看点好书,不说带给你技能上很大提高,起码在心态上会更平静,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可离不开她们。
之前看本书书评,发现有不少人后悔自己念大学时,没有好老师教也就算了,关键是还没有好书作伴,导致对一些知识产生恐惧和焦虑,这些念头我也深有体触。所幸自己在大一时就接触到了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不说完全理解了其中讲到的知识,但是知道了知识存在的意义、在未来能排得上用场的潜能,这就让我欣喜不已了。再加上后来碰到一些好老师(社会人士)的点悟,自己由反感学习变回重新爱上学习,这是最重要的。不能被一些负能量的教育毁了内心的原动力,要多和好书交流,多求名师指导,多和志同道合朋友学习,知识原本的美丽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这也许就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89+)
- txt(152+)
- 二星好评(195+)
- azw3(581+)
- 简单(70+)
- 体验差(271+)
- 无水印(87+)
- 五星好评(197+)
- 图书多(435+)
- 下载速度快(103+)
- 情节曲折(167+)
- mobi(288+)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08 09:42:5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曾***玉: ( 2024-12-29 06:34:3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訾***晴: ( 2025-01-01 12:09:0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薛***玉: ( 2024-12-23 19:41:3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曾***文: ( 2025-01-05 18:39:3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晏***媛: ( 2024-12-31 12:29:16 )
够人性化!
- 网友 孙***美: ( 2024-12-22 08:31:5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戈***玉: ( 2024-12-27 15:13:42 )
特别棒
- 网友 寇***音: ( 2024-12-26 21:28:03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习***蓉: ( 2025-01-02 14:59:18 )
品相完美
- 新东方 考研政治字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Modernism, Daily Time and Everyday Life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公版2013辽宁公务员专项教材-资料分析考点精讲与高分题库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一本通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素材照片:实景速写.动态篇1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Emergency Management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中解题方法:化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教育基本理论 张淑清 中国社会出版社 9787508720807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