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用心理学拯救行为上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6:59

用心理学拯救行为上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用心理学拯救行为上瘾精美图片
》用心理学拯救行为上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用心理学拯救行为上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290736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232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6:59

内容简介:

数字时代,我们比身处人类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代都更容易上瘾。上瘾不只与毒品、酒精、药物等物质有关,更加隐蔽、不易被觉察的是行为上瘾——做了之后感觉不错,情不自禁还想做,哪怕这些行为长期来看会给自己带来严重伤害,如暴食、过度消费、沉迷手机等。行为上瘾给人带来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物质上瘾,它让人饱受愉悦与厌恶并存的撕扯之痛。《用心理学拯救行为上瘾》从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入手,解释了上瘾的生理原因,剖析了“欲罢不能”背后的心理机制,让读者对行为上瘾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提高对诱惑因素的觉察力和免疫力,同时反向利用上瘾机制,用全新的“无害行为”来替代之前有害的成瘾行为,重获对生活和自我的掌控权。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划重点

马克·威廉姆斯在《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中指出:

“情绪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的,它是一种面对外部刺激

而产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它的产生就像我们看到黑板感知

到黑色一样自然而然。它在主观体验层面上的细微差别是

由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所以,评价一个人是

否应该产生某种情绪,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但人们热衷

于此。”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数字时代,我们比身处人类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代都更容易上瘾。上瘾不只与毒品、酒精、药物等物质有关,更加隐蔽、不易被觉察的是行为上瘾——做了之后感觉不错,情不自禁还想做,哪怕这些行为长期来看会给自己带来严重伤害,如暴食、过度消费、沉迷手机等。行为上瘾给人带来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物质上瘾,它让人饱受愉悦与厌恶并存的撕扯之痛。《用心理学拯救行为上瘾》从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入手,解释了上瘾的生理原因,剖析了“欲罢不能”背后的心理机制,让读者对行为上瘾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提高对诱惑因素的觉察力和免疫力,同时反向利用上瘾机制,用全新的“无害行为”来替代之前有害的成瘾行为,重获对生活和自我的掌控权。


精彩短评:

  • 作者:高低得改个名字 发布时间:2023-12-16 12:57:44

    近期最戳中本成瘾体质的是:大拇指上的廉价娱乐——上瘾的本质就是为了逃避或转移某些负面感受,沉迷于某种物质或行为带来的愉悦感受,从而形成强大的惯性行为模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改变—-深入的人际关系是戒瘾的钥匙——结尾方法论居然是正念和运动..what can I say..

  • 作者:小刺猬卡卡 发布时间:2023-12-14 22:07:47

    读这样的惊险小说,还是很久以前订阅《译林》的时候。豆瓣上评论,“最精彩的部分在书的结尾”,同感,我怎么感觉这书的意思是美国政府为了掩盖飞机失事,策划了个“911”???(2016.10.20-10.21)

  • 作者:两块方糖才够甜 发布时间:2018-06-14 14:39:43

    飞机上读完了,是很有启发的思维方法。

  • 作者:S君啊 发布时间:2020-02-11 19:43:14

    不是特别有用

  • 作者:苦月落 发布时间:2023-11-27 12:08:21

    挺好的。

  • 作者:江南雨 发布时间:2010-06-11 09:45:05

    最爱,千岛湖的晚霞...


深度书评:

  • 我的鲁迅

    作者:天下有雪 发布时间:2012-06-10 14:04:03

    我的朋友韦尔蒂尼曾经许诺,我结婚的时候送我一套《鲁迅全集》。我心花怒放,当即投桃报李地表示,他结婚时我送他一套《金庸小说集》。我计算得很清楚,《鲁迅全集》大概只有正版的,而金庸的小说却是满大街的盗版,我的投资风险显然低很多。

    我们相互许诺、山盟海誓的时候,都还在读大学。那个时候,虽然不再年少,但是仍旧轻狂,对未来充满想象。那个时候,煌煌二十多本的《鲁迅全集》对我来说是一件可望不可求的奢侈品。我潇洒地想,工作以后,区区一套书价值几何,还不是顺手牵羊——我的意思是,等于顺手牵羊。如今,我已工作多年,《鲁迅全集》对我来说却成了一件连望也望不到的奢侈品,因为老板在核定我薪水的时候只体恤到我要养家糊口,却没有考虑到我要买《鲁迅全集》。为了早日坐拥鲁迅,我做出了生命中最大胆的赌博:提前结婚。2004年的正月初五,我和老婆在没有领取结婚证的情况下,在江苏老家举行了一场来宾足足数十人的盛大婚宴。韦尔蒂尼来了,脚步轻盈,因为他空着肚子,后来他又走了,步履蹒跚,因为他满腹酒肉,而承诺中的《鲁迅全集》,依然躺在书店的某个角落,冷冷睥睨着这人世间的浮华和谎言。看着他空空如也的双手,我悲愤交加,想到快乐的单身岁月就此告结,不由仰天长啸。

    后来韦尔蒂尼结婚的时候,我连盗版的《金庸小说集》也没给他。我以此举作为对他的恶毒报复,同时从侧面打击了我国猖獗的盗版行业。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之所以对《鲁迅全集》那么饥渴,是因为鲁迅是我的一个情结。如果你有过初恋,那么想必你会理解情结是个什么东西;如果你虽然有过初恋但连初恋情人的小手都没摸到,那么想必你能理解我因得不到《鲁迅全集》而滋生的无限怅惘之情;如果你虽然有过初恋而且摸了初恋情人的小手但最大的好处却给你的继任者掠去,想必你能理解我对食言而肥的韦尔蒂尼的绝望和痛恨。不过这也是后话,也暂且不提。

    情结是什么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每一个读过两天书的人,大概都有过精神上认同、追随和传承的对象,每一个喜欢写字的人,大概都有过文字上热爱、迷恋和模仿的对象。对我来说,这两个影响我的人是二位一体的,就是鲁迅。

    对鲁迅的热爱,不是没有原因的。读书的时候,我跟现在一样,是个好孩子,老师说鲁迅是伟大的这个家那个家,“家”的数量几乎和毛主席一样多。在那个时候,老师的话不但是真理,而且是天理,于是鲁迅成了我年幼懵懂、缺失偶像的心中最了不起的作家。可惜,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无论是选自《滕野先生》的《在仙台》,还是选自《故乡》的《润土》,以及那个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都没有激起我对他的真切好感,原因正如后来的李敖说的那样,鲁迅的文字并不好,疙疙瘩瘩,佶屈聱牙。对一个作文还没写顺的小学生来说,鲁迅实在过于晦涩了。

    李敖的话当然有失偏颇,鲁迅时期白话文运动刚刚展开,所有人的文字在现在看来都不通畅——不过与其他很多人相比,鲁迅属于最不通畅的之一,许多欧化的句式至今受到诟病,譬如说金庸,就以中国传统文法的传承者自居,宣称“我这个白话文的惟一的标准就是不要欧化,用中国的文法,用中国的传统文字来写,我是绝对避免欧化在小说中出现的”。金庸的文字介乎文白之间,优雅丰瞻,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大概没有几个人不喜欢,但再喜欢金庸,却也不能抹煞当年白话文蓬勃开展初期,鲁迅们面对中文句式的贫乏困境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尝试。

    尽管鲁迅的白话文与现在通行的审美标准有点差异,但我还是喜欢。我的喜欢不是源自小学语文课本,而是从一本书开始的。刚才说了,在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导下,我很早以前就开始景仰鲁迅,但我们小时候谁不曾景仰过很多人呢,这些景仰多数都没有转化为热爱,有的景仰甚至无疾而终。本来,鲁迅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估计也是每况愈下,顶多是一个服务于政治的坐标,一个疏离于文化的符号。幸好,一本不起眼的书改变了一切。

    这本书就是《故事新编》。

    那个时候,在我么那个穷乡僻壤,哪里有什么读书的环境,除了课本外,连书都很少看到。可不知怎么回事,我手头上突然有了一本鲁迅的《故事新编》——估计哪个不幸的家庭就此遗失了一本《故事新编》——那是一本白色封皮的书,不厚,上面印着“故事新编”四个字,还有一个手写体的作者签名,很久以后,我才无意辨认出那是“鲁迅”两个字。

    《故事新编》在现在看来,也是极为有趣的一本书。如果你喜欢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或者《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式的恶搞,我敢打赌你一定不会不喜欢。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左右,当初没有各种补习班,功课也不多,没到思春的年龄,又没什么可消遣的,于是把这本有趣的书翻来覆去地看。记不清是王小波还是古龙或者其他什么人说过,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头母猪整天和你在一块儿,你也会爱上它的。阿弥陀佛,陪着我的不是母猪,而是那么有趣的一个鲁迅,叫我怎能不顺理成章地爱上他呢。

    如今想来,如果我最先看到的不是《故事新编》,而是《野草》,或者《热风》,或者竟是《中国小说史略》,我一定不会热爱鲁迅。阅读,和其它所有活动一样,合适的启蒙很重要。尽管《故事新编》有点微言大义的意味,但却成了我进阶的扶手,我很满意自己有这份好运气。

    后来,对鲁迅进一步的了解和热爱,归功于我的朋友韦尔蒂尼,他的几本鲁迅杂文集被我不由分说地夺回家,我对鲁迅其人、其文、其事、其精神、其世界的基本认识是在那个时候真正建立起来的。这事以前说过,就不再赘言了。从过去到现在,我读过很多人,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鲁迅。尽管从文风上我后来摆脱了对他的简单临摹,也在文人学者没有断过的反思思潮中不断挣脱原有的桎梏,但在我并不宽阔的精神小屋中,鲁迅是屹立不倒的支柱之一。

    拉杂写下这些,是因为昨天是鲁迅逝世70周年纪念日。从前提前鲁迅,后面总要加上先生二字,现在再这样矫情,似乎引人发笑。但这是真的,先生之光,驱我黑暗,先生之忱,苏我灵魂,先生之文,耀我心程。我永远感激鲁迅先生。(2006/10/20)

  • 一袭蓝袍下的红色肉身 ——张爱玲性格考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01 17:41:48

    “张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人清清爽爽穿件蓝布罩衫,于罩衫下微微露出红绸旗袍,天真老实之中带点诱惑性……”

    暂且借了这句话,将张爱玲的那袭华美的袍定为蓝色吧。

    ——题记

    1943年,张爱玲横空出世,她的笔澹然扫过孤岛时期的上海,锋头一时无二。

    但是,她的消逝也是倏忽而至的。为了那么一个不堪的男人,在那个仓促的时代中,她迅速地萎谢了。

    真相并不能考,谁能说得清楚谁。你能够看到的,只不过是她让你看到的。

    不过也只得她,将冷与热,俗与雅,放恣与哀矜,绚烂与沉寂,集于一身。哪一个才更接近真实的她?我只是尽我的力,把所寻得的她的性格的蛛丝蚂迹铺陈如下。(用的是性格色彩密码的解析方式,不解者请参看我的朋友方晓的博客或者直接上创始人乐嘉的博客。)

    蓝耶?

    张爱玲兼具冰(蓝色性格)与火(红色性格)的特质。她对世俗的快乐十分的投入,但是经过她的笔写出来却是冷冷的、苍凉的。所以起初,据她的《传奇》,我得出的结论是,她是蓝色的。仿佛她只是绕着手,在一角冷冷地旁观着。她的冷弥漫在所有的作品中。终其一生,她几乎从没有歌颂过任何伟大的情感。在她认为,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写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主角是个“完人”。有的也不是坏,只是没出息,不干净,不愉快。她用她的酷眼把他们看明白了,看扁了,放在书里,清醒而尖利。

    《烬余录》里,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没良心的看护,痛恨着病人的叫唤,只是躲在屏风后面看书。“终于一房间的病人都醒过来了。他们看不过去,齐声大叫:‘姑娘。’我不得不走出来,阴沉地站在他床前,问道:‘要什么?’他想了一想,呻吟道:‘要水。’他只要人家给他点东西,不拘什么都行。我告诉他厨房里没有开水,又走开了。”能够不理会的,一概不理会。“立在摊头上吃滚油煎的萝卜饼,尺来远脚底下就躺着穷人的青紫的尸首。”

    还有她的那些貌似蓝色的习性。她严格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尤其是时间观念很强。如果她和你约定的是下午三点钟到她家里来,不巧你若时间没有把握准,两点三刻就到了的话,那么她即使来为你应门,还是照样会把脸一板,对你说:“张爱玲小姐现在不会客。”然后把门彭地一声关上……万一你迟到了,三点一刻才去,那她更会振振有词地告诉你:“张爱玲小姐已经出去了。”如果是接待朋友,包括很熟悉的朋友,她也正正式式打扮好,可见对约定之事的重视与责任感。她对讨厌的人可以熟视无睹,并坦然地说,我不认识她。

    她与好友一起吃饭也分别付帐,银钱清爽。她的“两不相欠”还体现在,自己也不宽裕的情况下,用钱财周济两任丈夫。胡兰成亡命两年,均是她寄钱去,在与胡兰成的分手信里,还附了30万元她写电影剧本所得稿费。爱既消失,则唯存义务,义务既尽,则再无遗憾。对感情不怎么深厚的赖雅也以她的方式尽了义务。

    除了她的“不负责任”和“负责任”的矛盾外,她的冷色调的特征还有:敏感内省,孤高自赏,超然矜持,自私冷漠。清洁的理性,绝对的喜恶。彻底的个人主义,不因世俗的标准而违背自己的意愿,亦不求见谅于世人。习惯独处,最红的时候仍视交际为畏途,晚年更是离群索居,对私人空间极端的维护……写到这里,近乎是蓝色的了。但是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却是厚重的蓝袍掀起了一角。

    红也!

    出名要早,享乐要快。想做什么,立刻去做,都许来不及了。因为“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因为这是乱世,所有的一切可能只是幻象。她消极地快乐着,乐意表现出与名士派不沾边的一身俗骨,毫不掩饰对钱以及一切世俗物质的爱。这是《流言》里的张爱玲,比起《传奇》的冷,她更多地流露出一丝暖意。

    如果小说可以是刻意经营的传奇的世界,散文则能够有更为自由挥洒的空间。《流言》中的一些篇什,如《私语》、《烬余录》、《童言无忌》、《我看苏青》等,有更多自传性的意味,无疑是看张的一个便捷的通道。任谁,在面对亲近知己的人,在得意高兴的时候,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都能够露出本色来。张爱玲也不例外。

    拜《流言》所赐,我们得以知道她的细细碎碎的快乐。吃、穿、游玩、花钱,无一不让她感到愉快,而声音、颜色、气味,都能给她带来莫名的快感。

    “……秋凉的薄暮,小菜场上收了摊子,满地的鱼腥和青白色的芦粟的皮与渣。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在这一刹那,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罢?”

    “所以活在中国就有这样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

    虽然是绕着手,隔得远,仿佛事不关己,却是津津有味的观察。就象她对自己一张照片的描述:“照片里的笑,似乎有藐视的意味——因为太感到兴趣的缘故,仿佛只有兴趣没有感情了,然而那注视里还是有对这世界的难言的恋慕。”她对市井之事,对生活的蓝本,对人性本来的脉络的描摹的兴趣,还原出一个善于享受人生乐趣的张爱玲。

    她一早就懂得及时行乐。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五块钱,她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

    幼时有很多宏愿:

    “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

    “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七岁之前就开始写一篇无题的家庭伦理悲剧,写到一半便搁下了,没有续下去,另起炉灶写一篇历史小说,开头是:“话说隋末唐初的时候。”因为喜欢那时候,那仿佛是一个兴兴轰轰橙红色的时代。可是只写了一张便没写下去。八岁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特地将半打练习薄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后来又写了个长篇的纯粹鸳蝴派的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回目是父亲代拟的,颇为像样,共计五回。

    红色的兴之所致在晚年还重演了一回,在英译《海上花》过半时,因给《怨女》写一篇序提到《红楼梦》,下笔即不能罢休,越写越长,序没写成,则干脆做起了《红楼梦》研究,十年的工夫就这样掼了下去,终做成了一本《红楼梦魇》。在《红楼梦》未完中还写道:“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刺多,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记不得了,也许因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成名是张爱玲的一个“情结”。她渴望掌声,渴望出人头地、大红大紫:“以前我一直这样想着: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我要问报贩,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销路还好吗?——太贵了,这么贵,真还有人买吗?’……最初在校刊上登两篇文章,也是发了疯似地高兴着,自己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见到。就现在已经没那么容易兴奋了。所以更加要催:快,快,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所以她身体力行地亲身实践着成名的梦。自1943年5月起在《紫罗兰》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起,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她迅速占领了上海滩几乎所有最出名、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而且她最杰出的作品已相继问世。且看1943年11月里同时发表的她的作品:《洋人看京戏及其它》刊于《古今》;《金锁记》刊于《杂志》;《琉璃瓦》刊于《万象》;《封锁》刊于《天地》,可谓“一夜之间红遍上海”。虽然其中力捧她的《杂志》有日伪背景,她也在所不计,因她只求出名,不问政治。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与胡兰成的一段往事亦是如此。即使因此背了汉奸的骂名,她也在事后不置一词。

    她不容易与人交好,除非是她欣赏的人,而一旦欣赏也全盘接受,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本人理解,性格色彩中的红色并不一味是浮浅、张扬、好结朋党的颜色,就如星座中的射手座并非个个是卡萨诺瓦。)她身边总有少数几个特别亲近的人,特别是在她姑姑、炎樱面前,她与自己年龄相称的一面才得以充分显露出来。而在紧张、有压力、不痛快时多呈现出掩饰色。在她极少露面的公开场合,她总给人一种矜持孤傲、难于合群的印象。在这样的场合,即使做不了主角,她也决不甘于给别人当配角,不论话多话少,或是默然不语,她必使人意识到她不容忽视的存在,所谓“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当然,若是她会受冷落的场合,她也不会去。她又决不做、也做不来一团和气状。这便是一个复杂红色的特殊样本。

    起因

    让我们回到她成长的年代,寻找那蓝色飘拂的起因。对于她,幼年的生活可算是温暖朦胧的、橙红色的岁月。八岁那年,她从天津到上海,“坐在马车上,我是非常侉气而快乐的,粉红底子的洋纱衫裤上飞着蓝蝴蝶。我们住着很小的石库门房子。红油板壁。对于我,那也是有一种紧紧的硃红的快乐。”

    然而她父亲那时候打了过度的吗啡针,离死很近了。这时,早已分居的母亲从国外回来了。“母亲回来的那一天我吵着要穿上我认为最俏皮的小红袄,可是她看见我第一句话就说:‘怎么给她穿这样小的衣服?’”

    父亲把病治好后,又反悔起来,不拿出生活费,要逼光母亲的钱。两人为此剧烈争吵,终于协议离婚。父亲娶了后母。中学毕业那年,母亲又回国来,张想投奔母亲,与后母起冲突,被父亲毒打并拘禁起来。

    “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自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Beverley Nichols有一句诗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我也知道我父亲决不能把我弄死,不过关几年,等我放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了。”

    其后她患了严重的痢疾,差一点死了。她父亲却不请医生,也没有药。病了半年,她躺在冰凉的床上,望着秋冬的淡青的天,体味着时间的苍凉和生命的暗淡。后来,她逃出父亲家,再也没有回去。

    逃到母亲家中,却不安地发现,母亲的家也不复是柔和的了。她在窘境中按照母亲的要求学做“淑女”,非常感到困难。“同时看得出我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于是,她不象一个受尽委屈,终于回到温暖母爱中的女儿,倒象是初到贾府中的那个“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林黛玉。

    于是,她一心读书,预备考伦敦大学。考进大学,但是因为战事,不能上英国去,改到香港。三年之后,又遇到了港战。“围城的十八天里,谁都有那种清晨四点钟的难挨的感觉——寒噤的黎明,什么都是模糊,瑟缩,靠不住。回不了家,等回去了,也许家已经不存在了。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成废纸,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我们总算吃够了苦,比较知道轻重了……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

    家庭的重大变故,战争,都经历了。于是我便浅薄地认为,这对她的性格的形成有影响,使她年轻的时候便有了一个老灵魂,使她不那么一目了然。人,原没有那么简单,复杂些,至少还能产生那么精妙的文字。正如她自己说的:“真是小气得很,把这些都记得这样牢,但我想于我也是好的。多少总受了点伤,可是不太严重,不够使我感到剧烈的憎恶,或是使我激越起来,超过这一切,只够使我生活得比较切实,有个写实的底子;使我对于眼前所有格外知道爱惜,使这世界显得更丰富。”

    至于她晚年刻意营求隐居的状态,以至有位作家受命打探她,住在她隔壁也不得见人,只好捣腾她丢弃的垃圾。而她得知后,第二天就悄无声息地搬走了。她曾对此有过一段间接的声明;“我是名演员嘉宝的信徒,几十年来她利用化妆和演技在纽约隐居,很少为人识破,因为一生信奉‘我要单独生活’的原则。”

    但愿这篇分析,不构成对她的骚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实惠(637+)
  • 赚了(178+)
  • 无广告(181+)
  • 无水印(468+)
  • 章节完整(519+)
  • 强烈推荐(458+)
  • txt(299+)

下载评价

  • 网友 温***欣: ( 2024-12-29 10:44:3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家***丝: ( 2024-12-11 08:19:40 )

    好6666666

  • 网友 居***南: ( 2025-01-03 12:02:4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孙***美: ( 2024-12-28 07:52:5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师***怡: ( 2024-12-29 09:56:2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索***宸: ( 2025-01-01 19:07:3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曾***玉: ( 2024-12-20 03:13:05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冷***洁: ( 2024-12-27 09:29:20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敖***菡: ( 2024-12-23 19:44:5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养***秋: ( 2024-12-15 09:13:1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屠***好: ( 2024-12-30 08:05:50 )

    还行吧。

  • 网友 常***翠: ( 2024-12-25 19:52:1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寇***音: ( 2024-12-13 14:03:1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苍***如: ( 2024-12-23 23:06:2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晏***媛: ( 2025-01-07 03:19:32 )

    够人性化!

  • 网友 孙***夏: ( 2024-12-15 17:24:48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