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考级曲集 第5套(附CD一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手风琴考级曲集 第5套(附CD一张)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r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b
r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r
/
>
&
n
b
s
p
;
�
�
�
�
�
�
&
n
b
s
p
;
�
�
�
�
�
�
�
�
�
&
n
b
s
p
;
&
n
b
s
p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不同·凡想 发布时间:2011-08-31 11:49:11
把每天当作是末日来相爱。末日之前,再能见你一面,该有多好呢。P227 笔记一下,玛雅洗罪分汤的仪式,集体主义。
作者:nadja 发布时间:2006-05-17 15:07:45
高三读的
作者:VIC 发布时间:2019-05-02 16:31:49
朋友哥哥翻译的,书2星,友情给1星。在危机公关方面是一本有用的书,但是注水太多,各种中年男人的碎碎念,缩减到20页左右比较适合。
作者:越鸟巢南枝 发布时间:2016-12-06 14:11:42
弗洛伊德看什么都自带X射线。
作者:静含太古 发布时间:2021-07-16 23:06:01
肉体迟钝思维活跃的地狱,亲身经历者的描述。
作者:潘中奇 发布时间:2019-06-23 17:52:30
写的比较简略,其他九本也都差不多。
深度书评:
黄丽君评《父母等恩》︱性别史视角下的母服体制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19-12-12 18:40:53
明清母服体制的改易
作者萧琪目前为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候选人,《父母等恩》是改写于其台湾师大历史所的硕士论文。作者的硕士班指导老师是林丽月教授,林教授专攻明史,同时也对明清社会、文化、性别史颇多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萧琪博士班的指导老师衣若兰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徒,《父母等恩》于作者就读博班时修改出版,可说是台湾明史三代学人长期耕耘性别史的一部凝练之作。
《父母等恩》一书怀抱着性别意识,旨在考究《仪礼·丧服》中“母服”议题的沿革与争议,聚焦于明太祖御制《孝慈录》一书对明清母服体制的改易,探讨这道“自上而下”的命令多大程度落实于明清社会,在士人群体中引发了什么样的反响与议论,并在实践时又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在第一章的部分,作者回溯《仪礼·丧服》对于传统家庭人伦秩序的界定。《仪礼·丧服》是在古典宗法体制下,是以传统父系家族为核心,借居丧时间与丧服形制来界定人们亲疏远近关系的权威经典。在一个家庭中,唯有父、夫、长子与为人后者才有资格承受丧礼最高等级的斩衰三年之丧。为“母”者,则依照自身的角色(嫡母、继母、慈母、庶母、出母、养母、嫁母、乳母等不同的“八母”),儿女的身分差异(嫡庶或传重与否),以及丧礼当时的情况(父亲是否在世),各有适用的丧制。但在“家无二尊”的前提下,最重的母服也不过是次于斩衰的父亡齐衰三年,父在则降为一年,再依次而杀。这套作法在唐代武则天的主导下,首度以人情为由,改为父在子为母三年齐衰。虽然此一改制当时备受争议,却最终纳入《开元礼》,落实于国家法度之中。是母服制度在中国历史长河上的首度变革,影响后世深远。
明太祖在开国之初,以“孝治天下”为号召。不仅以身作则,修改太庙祝文以“孝子皇帝”自居,颁发孝子旌表,诏举孝廉,宽宥孝子的罪行,在圣谕六言中以浅显俚俗的形式教化百姓“孝顺父母”。朱元璋将父母并举的理念,除了表露于圣谕六言等其孝道政策之外,也落实在《孝慈录》的制订。第二章作者即详述《孝慈录》成书的争议与其中体现的孝道意涵。洪武七年,贵妃孙氏过世。明太祖要求受其扶养的周王橚为她服三年斩衰之丧,东宫与其他诸王则服丧期年。孙氏为周王慈母,此一丧制的变更是继《开元礼》后母服的重大抬升,母服丧制从齐衰到斩衰的提升,也挑战经典中“家无二尊”的丧服原则,同样也在朝中引起争论。但明太祖同样以“父母等恩”为由,强硬推动此一母服改制,制订《孝慈录》,颁行天下,成为明清两朝的丧服定制。自此,人子对嫡母、继母、所后母、慈母、养母皆服三年斩衰之丧,是母服在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变革。
但《孝慈录》在颁布之后,在明清社会引发什么样的反响与回应呢?第三章的部分,作者分别处理明代士人对《孝慈录》推崇与反对观点,指出在明代的大部分时期,士人基于宋儒“疑经”的传统,大多认同以“情理”抬升母服的作法。因此,《孝慈录》在明代中期以后已经深入社会,在清代更成为普遍的“时制”。但晚明实学思潮的兴起,再经明清政权鼎革,顾炎武、王夫之等代表性士人欲维系正统文化,批评“父母同斩”的作法,表露出其对家庭秩序紊乱的忧虑。同时,作者也很细致地考虑到,影响明代人孝道、服丧概念的来源并不只有《孝慈录》,具有权威地位的《文公家礼》或家族私修的《家礼》,也有认同《孝慈录》与否的出入。清代礼学盛行,礼学家更反对明太祖擅改古礼的作法,突显时代风气对于《孝慈录》接受度的差异现象。虽然《孝慈录》的母服规定饱受批评,大体而言,却仍是多数明清士人认同落实的丧服体制。
接着在第四章的部分,作者另以康妃杜氏之死与周之燮的母服为个案,探讨母服改制的实践情况,尤其着眼在“庶子”角色的两难。康妃杜氏是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的生母,其死后,礼部尚书欧阳德建议应遵《孝慈录》规定,由裕王服斩衰三年。但此作法却遭世宗反对。作者悉心地考察到,明世宗以外藩入继大统,引发大礼议,却始终不愿退让,就是为了重塑皇权。而裕王若为母服三年斩衰,无疑挑战皇帝的“君父之尊”。即便有“祖制”在前,康妃的丧仪只能在皇权面前退让减杀。康妃之丧与其他明朝后妃不平等的待遇,也成为士人笔记中感叹的主题。周之燮的个案则说明一名庶子出身的士人,碍于对嫡母的尊崇,无论是对生母生前的亲情记忆或死后的丧仪,都无法尽情任性。周的生母死后,他即便援引《孝慈录》的母服规定欲服三年斩衰,却仍得顾忌嫡母的感受,获得同意后才能致行。在作者的考察中,周的经验恐怕并非个案,而是反映出“厌于嫡母”的时代共相,也说明“父母同斩”在明代依违于“祖制”与“时制”之间的复杂度。
性别史视角的讨论
作者在《父母等恩》一书中,讨论中国丧服体制两次最重要的母服变革,从性别视角考察母服的抬升对于“父至尊”概念的挑战,以及人子服丧时如何兼顾考量人情、时制与礼法复杂权衡,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切入角度。难得的是,作者讨论的面向多元,逻辑清楚,推理缜密,文笔极佳。即便解读艰涩的经文,也能深入浅出,把难懂且复杂的仪制疏通得极为清楚,在在体现出作者举重若轻文字功力。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妇女的生命阶段可分成“女”“妇”与“母”三种历程,虽然皆属“从人者”,但三种角色的权力义务却差距极大。女人成为“母亲”之后,在孝道的加持下,家中地位尊崇,也拥有更多的发言与主事的权力。《红楼梦》中贾母威慈并济的形象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慈禧太后从一名庶妃跃上政治舞台,得以在晚清政坛操秉权枢,也与其身为同治皇帝的生母,坐拥“母后”的身分关系密切。然而,在《仪礼·丧服》的规范中,母亲又有八种不同的身分,讨论起来复杂度甚高。《父母等恩》碍于篇幅与材料,主要辨析的是嫡母与庶母居丧礼仪的差异,却已向读者揭示明清社会中人伦关系的多元交织性:时人究竟应服什么样的母服,还得兼具考量到父亲的意愿与权威,人子的角色,以及其他母亲的意愿,实难一概而论。
性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研究“性别史”与“妇女史”,考察的主体对象并不相同。作者援引的史料多是国家政书、士人文集、礼书文献,对于丧服的社会观察大多出自男性的视角。本书的研究主题围绕着“母服”打转,但因为材料性质的缘故,主要讨论的却是男性士人的母服经验,尤其聚焦在父-母与母-子角色的互动,以及相关制度变革的争议。质言之,虽然“母服”是本书的主题,但“母亲”的声音在本书所占的比重与篇幅却很低,仅在一些个案研究中被论及。因此这是一本比较经典的“性别史”著作,不能以“妇女史”的范畴归类涵盖。
事实上,处理这种男性为主要书写者的史料,如果没有怀抱着性别意识,极有可能被写成一本传统的思想史作品。但在《父母等恩》一书中,性别权力关系的互动一直是作者特意着重的议题,因而突显出此书与其他著作的差异特色。举例而言,第二章探讨洪武年间孝子旌表时,作者就细心地发现明初的“孝子”范畴竟然兼具两性。换言之,孝子、孝女与孝妇都有可能因其孝行获得朝廷的奖赉(页66-69)。此一结果令笔者颇受启发。因为笔者在硕士论文的粗浅研究中,也曾统计过《清实录》中的孝子旌表事迹,对比之下,顺治年间的孝子旌表已经全为男性所垄断,不再包括“孝女”与“孝妇”等类型。明清孝子旌表体制上的差异着实耐人寻味,这是否意味着在清代国家认同的道德行为中,女子只能以“贞节”获得表彰?当清代的妇女既贞且孝时,为何国家选择不再表彰其孝道德行?这些疑惑或许是探讨明清孝道政策可以进一步思索的议题,也是个人阅读此书的研究收获。
《父母等恩》一书的另一精彩之处,在于作者与学界其他研究成果的对话与修正。该书对于相关研究掌握极佳,从“绪论”中“研究回顾”的写作,可以感受到作者分析层次之细腻与用功之勤。本书的时代断限虽以明代为主,研究对话的对象却不仅限于明清时期。台湾学人如杜正胜、阎鸿中、李贞德、陈弱水、郑雅如、廖宜方、张文昌等古代史、中古史的研究成果,均在作者的搜罗的范围之中。书中每一章的“小结”,也可得见作者立基在扎实的论述上,挑战上述学者论说的尝试。事实上,这种学术上的修正与对话并不容易。研究者如何在前辈学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论点,而不是将自己的研究沦为他人学术的注脚,这个分际拿捏不易,尤其作者撰写这本论文时仅是一名硕士生。但本书在这一部分的讨论却非常精彩,举例而言,第二章作者以明太祖制订《孝慈录》的历程与武则天丧服改革进行比较,即修正李贞德“女性统治者为母的经验,是母服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一说,认为“此一说法若放在明代的丧服改革,则显然失去效用”(页100)。又如在第三章的“小结”中,作者也反思井上彻的研究论点:“《孝慈录》并没有在明代民间社会上得到落实,而得迟至清代才广泛地渗入万民的生活之中。”继而提出修正论述:“《孝慈录》的母服制度至少在明代中后期即开始渐入人心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实行,而在普及于清代的过程中,也实蕴藏着明清士人截然不同的评价与实践时所经历的挣扎,而谱出一段‘礼’‘情’交迭竞逐的精彩乐章。”(页162)相关研究反思的精彩碰撞在书中随处可见,并不限于每一个章节最后的“小结”。而这样首尾一致的写作手法,不仅体现出作者敏捷的思路,也很大程度提升本书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对母亲非常孝顺
两本未列入讨论的“遗珠”
虽然作者在研究回顾中努力搜罗日本、美国等海外学人的研究,但笔者以为,卢苇菁(Weijing Lu)的《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
True to Her Word: The Faithful Maiden Cul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与Norman Kutcher(柯启玄)的
Mourn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Filial Piety and the Stat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两书未能列入讨论,仍是比较大的遗憾。
卢苇菁的《矢志不渝》研究主题是明清时期的贞女,主题虽与“母服”相差较远,但该书最后一章探讨明清士人对于“室女守贞”是否合“礼”的争论,其实与“父母同斩”的士人议论颇多相似之处:第一,明清两代不同的学风,对于古礼今解却各有不同诠释。举例而言,明代归有光对室女守贞从反对到认同的态度影响到清初学人,十八世纪考据学与礼学注疏风气兴起后,士人对于不合古典礼仪的改制批评也较明代严重许多,体现出明清两代学术风气的差异。这一点与作者在第三章对母服古今礼仪的士人争论与观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虽然清儒重视古典礼仪,但“人情”与“时制”也是许多人落实礼仪时所交错考虑的要点。在卢苇菁的考察里,明清的许多贞女也是士人们的女儿、姊妹,她们的选择可能违背了孝道,不符合父兄的期待,却符合当时整体的社会价值观。况且在明清时期,许多女子的贞节选择是在幼年订婚的早聘“时制”下,男女双方长年累积的“情感”基础。这些涉及“礼仪”“人情”与“时制”的交织作用如何影响着人们的选择,无论在贞女问题上,或是在母服问题上,都是明清士人共同面对的议题。
然而,卢的著作与本书的最大差异在于,在《矢志不渝》中可以看到浓厚的“情感”描写,无论是父兄对女儿姊妹守贞的不舍,或者是女儿的贞孝两难,或为夫奔殉等段落,都可以读到文人笔下贞女的情感煎熬与思想细节等细腻的形象,这可能与《矢志不渝》运用不少女性书写材料有关。在《父母等恩》的母服议论上,虽然可见“三年免于父母之怀”之类的标准论述,但除了第四章的周之燮的个案以外,读者却较少见到士人在母丧议题上的情感画面。这也不禁令笔者疑惑,究竟“人情”在母服议题中占有多大的分量?武则天与明太祖虽然同样以“人情”为由,抬升母服,但这背后会不会另有其他的用意?
柯启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皇权论述的解释角度。在
Mourn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一书中,柯认为中国的孝道是一种“社会的平行概念”(parallel conception of society),是家与国的一种连结,家内的人伦秩序与统治和谐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君王与大臣们在家内尽孝,人民就会自然而然地移孝作忠,更有利于国家统治。明太祖深悉此中逻辑,即位之后加强对丧礼仪式的控制,注重情感的面向,体现出“忠”“孝”之间的内在连结脉络。这些议题也是《父母等恩》在第二章阐述的内容,但非常可惜作者却没有征引或与柯的研究进行对话。事实上,忠孝之间的内在关系也表露在清代君王对“夺情”制度的不同立场:在康熙、雍正年间,皇帝经常要求官员“在任守制”,“夺情”的情况十分常见,此一丧制也越加制度化。但乾隆皇帝却很少这样做,反而多要求官员回归体制,丁忧守制,以尽孝道。趋势的差异意味着十八世纪的清朝统治基础更加稳固,乾隆皇帝也无须再以孝道作为治理的号召。
Mourn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一书的研究观点提醒我们,皇权对臣下服丧礼仪的要求与皇权统治的需求有着密切关系。明太祖的君权独裁从其废相一事已见端倪,丧服改制也是一种皇权独尊。在《父母等恩》的讨论中,作者也有细腻地注意到皇权对于母服改制、实践的影响,指出明太祖坚持改订礼书,抬升母服,即是为了贯彻天子权威与意志。同时,明世宗禁抑母服的用意,也是为了维护其以外藩入继,相对不稳的皇权地位。礼仪与统治之间的互动复杂,《父母等恩》这部作品提供读者一个很丰富的面向。如果作者可与柯启玄的研究互相补充,进行对话,或许可以让我们看到一幅明清两代丧礼实践与权力互动更加丰富多元的面向。
黄丽君
中山大学历史系(珠海)副研究员
让我孤独,或者让我死
作者:KIDD 发布时间:2018-10-31 14:02:12
三岛由纪夫:“我写《金阁寺》是要探讨罪犯的动机”
1950年7月2日,被日本人视为精神故乡和民族文化源头的京都发生了一件大事。
凌晨2点50分,京都市消防队接到火警报警,称鹿苑寺(即金阁寺)起火,随即派出十辆消防车。等消防队到达日本国宝级保护文物舍利殿(俗称金阁)时,金阁已被熊熊大火包围,消防队员根本无法靠近。
后来,火势逐渐得到控制,但这时消防队员发现,在废墟中有被褥之类的寝具,于是推测金阁起火不是天灾,而是人为纵火,于是开始对寺内众僧逐一排查。
没过多久,疑点就集中在了一个见习僧人林承贤的身上——只有他失踪了。
当天下午,有人在金阁寺后的左大文字山上,发现林承贤吞服安眠药后切腹了。经过抢救,林承贤捡回一条性命。
在警方向林承贤询问动机时,林承贤称自己想引起骚乱、报复社会才纵的火。
金阁在日本人心中是国宝,这一解释未免太过简单,无法令人们释怀。
这件事当时轰动了整个日本,《朝日新闻》用几乎整版的版面进行了报道,关于林承贤的犯罪动机,各界议论纷纷,许多作家也开始尝试剖析林承贤火烧金阁背后复杂的心理原因。
“火烧金阁事件”发生五年后的1955年9月,当时正热衷于塑造自己肉体之美的三岛由纪夫,开始将目光集中到这件事上。
11月,三岛由纪夫去了京都金阁寺,想找住持和寺里的僧人取材,遭到了拒绝,于是留在了和金阁寺同宗异派的妙心寺,开始体验僧团生活。《金阁寺》一书中出现的南禅寺、大谷大学、舞鹤、由良川等地,三岛由纪夫都亲自走了一遍。两个月后,他开始创作《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说:“我写《金阁寺》是要探讨罪犯的动机。仅仅靠对‘美’持有的一种浅薄愚昧的观念,就足以成为他对国宝纵火的犯罪动机。另一方面,要在现代生活下去,相信一个愚昧浅薄的观念并将其敷衍为生的根本动机,这完全可能。”
是孤傲还是邪恶?
要找到沟口的犯罪动机,不能忽略第一章,这是一切的起点。
《金阁寺》开篇第一句话是这样的:“自幼年时,父亲便常对我提及金阁。”(p3)小孩子都爱听故事,因为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在大脑里尽情想象。沟口也是这样,他虽然没有见过真正的金阁,但仅仅是听父亲多次提起金阁,就让他对金阁之美产生了无比的确信,并且不停放大这种确信。
沟口从小身体孱弱,说话结结巴巴。因为结巴,从小就受尽了欺负。一次偶然的机会,沟口偷偷划花了学长的刀鞘,这是他第一次因自卑而展现出暴虐。沟口为自己的这种行为寻找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被人理解成了我唯一的骄傲”(p9),他拒绝承认自卑,而将其视为一种孤傲。
奥地利心理哲学家阿德勒认为,人天生自卑,因为人刚生下来是弱小、卑微、无力的,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人随时都体验着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和优越,所以自卑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人格发展完善的动力。但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会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暴虐、嫉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现出来,由此上升为“自卑情结”。
沟口最后火烧金阁,离不开他从小就有的这种性格特质。自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一个人如果无法处理好这种情绪,就容易激发出内心一种极端的恶,变成一头外表静默、内心凶残的猛兽。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恶意》一书中就赤裸裸地展现了这种深不见底的人性之恶。因为被人欺负,于是反过来欺负别人,最终对知道自己过去的人痛下杀手。弱者痛恨施暴的人,但成长起来后,如果缺乏良性引导,往往容易变成施暴者。《金阁寺》第三章,一片茫茫大雪中,红衣女人倒地,沟口本来想扶起女人,却被美国大兵教唆,于是踩踏女人的腹部,越踩越狠,“最初踩踏时感到的抵触,在第二次变为喷薄而出的快感”(p80),也是弱者变施暴者的典型表现。
他无法忍受拒绝,却时时在遭遇着拒绝
第一章中还有一个重要情节——有为子的死。青春期的沟口曾偷偷爱慕有为子,但遭到有为子的拒绝,后来他目睹了有为子为男友殉情。现实中的沟口对有为子求之不得,于是试图在精神世界里寻找平衡。有为子独自攀爬台阶时,侧脸很美,沟口认为有为子的这一举动是一种背叛,这让他感觉到一种美,也让他在精神世界里弥补了不被有为子接受的缺憾。“通过这次背叛,她终于也包容了我,就在此刻,她是我的。”(p17)
沟口对“拒绝”这个词格外敏感。沟口无法忍受拒绝,却时时在遭遇着拒绝。幼时的他不被朋友接纳,青春期时正常的情感也遭到了无情挫败。
第二章中,沟口在金阁寺结识了鹤川,鹤川的善良让沟口为之一振。“鹤川的善意使我发觉,将我结巴一事抹去,我依然是我。我尽情品尝着被一丝不挂地展示在人前的快感。鹤川那镶嵌了长睫毛的眼睛过滤了我身上的结巴,接纳了我……我感受到了情感上的和谐与幸福。”(p46)这个时候的沟口,应该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这种接纳,本来或许是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正如《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石神,就因为在对人世间绝望的关头邂逅了母女俩,于是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拼死都要保护她们。但沟口的运气没有那么好,鹤川之后,他接连见到了欲望如无底洞般的母亲、教唆他作恶的美国大兵,还有身心同样残缺的柏木。紧接着,鹤川突然离世,彻底断绝了沟口人生回归正途的可能性。
到此,全书已过半,沟口开始全面转向黑暗。“鹤川的死比父亲的死更为严重……我与光明白昼的世界间仅有的一缕联系也随着他的死而被斩断了。我是为了逝去的白昼、逝去的光明、逝去的夏天而哭泣。”(p132)沟口认为鹤川和他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放弃了去寻找光明,转而投向柏木。
柏木的邪恶、欲望和卑劣,在不断刷新着沟口的认知。金阁作为沟口内心活动的投射,呈现在他面前的模样也越来越不同。金阁本来是美的,但沟口发现自己越来越占据不了这种美,就如同他占据不了有为子、无法改变自己的结巴、孱弱和黑暗一样。许多事情都太不遂人愿了:沟口揣测金阁寺住持可能要把衣钵传给他,但希望一点点破灭;鹤川本来有可能是他重新认识世界的向导,但突然魂归西天;他偷偷出走,想“离开我的环境,离开一直束缚着我的美的观念,离开我的坎坷不平,离开我的口吃,离开我存在的条件”(p187),却被捉拿回来……
沟口无法忍受这个世界了,毋宁说,他无法忍受自己了。
无法行走在阳光下的人心
人心是一个幽微的世界,大多数情况下,它不可暴露于太阳之下,因为它充满了许多阴暗、邪恶、永远都不会示人的隐秘。很多罪犯在接受询问时,往往只承认罪行,而对犯罪动机守口如瓶,或者是顾左右而言他。有人可能不解——连罪行都能承认,原因还有什么好隐瞒的?但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永远有一块内心绝不能被触碰的自留地。有时候,让人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开他膛刨他肚更让他感到痛苦。
但作家很“讨厌”,就是愿意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用文字和想象力,去试着将这块不为人知的自留地暴晒到太阳底下,让一切阴暗难言都无所遁形。三岛由纪夫最有名的代表作《金阁寺》就不用说了,是这方面的典范。而另一位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也极其擅长抽丝剥茧地探究人心的根本。不过,除了上文提到的《恶意》外,东野圭吾小说中大多数的犯罪动机,都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更多的是看似“爱他人”的行为。
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不惜赔上整个人生,东野圭吾《盛夏方程式》和《红手指》里,就有这种愚蠢的犯罪;没有血缘关系,但因为爱,就能在此后的一生里,默默为爱的那个人铲除一切路障,只想那个人幸福,这是《白夜行》;因为对方毁了和自己关于爱的约定,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爱,就将对方杀掉,这是《圣女的救济》;还有因为要保护朋友,而犯下的令人无法理解动机的罪行……东野圭吾笔下的犯罪动机,让人感动的同时,也会有些难以理解,因为似乎没有必要为了不相干的人和事搭上自己的性命。人最爱的是自己,可人往往擅于伪装,经常会找一个投射的对象,假装爱那个对象,其实是在爱自己。爱而不得,就生恨,恨而不得,唯有斩断。爱别人,说不好其实是为了成全自己,只不过在《金阁寺》里,主人公沟口表现得更直接而已。
沟口曾经说过,除了金阁,他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亲近之感。在《金阁寺》整本书中,沟口似乎都没有爱过什么,“我甚至怀疑自己只能去爱逝去的人”(p189)。但其实沟口爱他自己胜过一切。他爱自己,才在自卑无处安放时,决定做一个“内在世界的王者”(p5),以他的观念定义一切事物,为一切行为找合理化解释,只为让自己感觉好些。“我只是外在贫瘠,我的内在比任何人的都丰沃。一个少年身背无法逃避的缺陷,却在内心偷偷期待自己正是那个被上天选中的人,这不是再正常不过吗?”(p5)他无法容忍自身的丑恶,他憧憬着金阁的美。现实的世界就是现实的他,丑陋不堪,美丽的金阁就是幻想中的他,完美无瑕。他太爱自己,爱到自大地以为要为不完美的世界负责。憧憬中的金阁越是美丽,他越是能感觉到与金阁的差距,他再也忍受不了了,他断定只能择一条路走,要么毁掉世界,要么毁掉金阁。
真正的人间牢笼
沟口是无力的,但他的无力并非源于他身体的孱羸,而是来自他内心的虚弱。他不知道除了毁掉丑陋的世界(真实的自己)或美丽的金阁(想象中的自己)外,还有第三条路可以尝试,那就是把丑陋的世界(真实的自己)变得更美好。他从没有尝试过挖掘自己的自信,重塑一个强有力的自我,而是一味沉迷于缺陷中不能自拔,于是也从没有尝试过去努力改变世界。
明明知道暴饮暴食对身体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胡吃海塞;明明知道熬夜损伤精神,可是夜半三更仍不想入睡。人类的身体里,是否本来就暗藏着一种自我破坏和毁灭的基因?但同样生而为人,同样与生俱来的敏感性格,同样悲惨的遭遇,并不一定会导致同样毁灭性的人生。
沟口是一个典型的“一切都是他人错”派,他将不幸归结于大海。“这正是日本背后的那片海!我一切不幸和阴暗思想的源泉,我一切丑恶力量的源泉。”(p196)在他看来,他的母亲是不堪的,他的朋友是脆弱的,他的老师是表里不一的,他身处的世界是腐朽的……甚至是他心心念念爱慕许久的金阁,都是有错的、必死的。这才是极度的自私,而这种自私,也是许多罪行的根源。
最后沟口仍是自私的,他决定烧毁金阁,并一次次地为自己的罪行正名化。最后的最后,他有一丝与金阁同归于尽的想法,如果他真的那样做了,他就真的完满了,但他没有。还记得最初他曾遭受过的拒绝吗?在他的人生里,遭到“拒绝”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当他拍响死亡地界之门时,久久没有拍开,“一瞬间,我意识到自己遭到了拒绝。我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就沿着台阶往下。”(p272)
沟口还是选择保全了自己,对于给沟口安排的这个结尾,三岛由纪夫这样解释道:“在应该生的地方让其死,在应该死的地方让其生……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牢笼。”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606+)
- 不亏(667+)
- epub(548+)
- 赚了(486+)
- 还行吧(256+)
- 值得下载(68+)
- 图书多(140+)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4-12-13 07:41:21 )
特别棒
- 网友 养***秋: ( 2025-01-05 12:37:1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08:04:47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家***丝: ( 2025-01-04 04:52:56 )
好6666666
- 网友 蓬***之: ( 2024-12-26 21:46:23 )
好棒good
- 网友 常***翠: ( 2024-12-15 01:58:57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寇***音: ( 2024-12-27 02:18:21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09 00:49:1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焦***山: ( 2025-01-03 00:18:46 )
不错。。。。。
- 网友 利***巧: ( 2024-12-23 03:30:1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薛***玉: ( 2025-01-09 23:19:4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隗***杉: ( 2024-12-12 04:19:2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龚***湄: ( 2025-01-06 15:35:13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习***蓉: ( 2024-12-15 22:32:59 )
品相完美
喜欢"手风琴考级曲集 第5套(附CD一张)"的人也看了
- 菜根谭全集 原著全套彩图版 全注全译文白对照 洪应明著中华珍藏版书局精装线装版 菜梗谭修身养性书籍国学经典青少年为人处世古代哲学珍藏版精装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陈慕泽管理类联考
综合能力逻辑历年真题解析(2022年)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公版2013福建公务员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英语专业考研英语国家文化考点测评(修订版)/北京环球时代学校英语专业考研点睛丛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备考2019 新版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2018(科目3)天一官方教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第二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科技政策变迁与政策学习研究——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理论/厦门大学科技哲学与科技思想史文库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学习辅导用书 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解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伊索寓言-儿童彩图注音思维导图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美国总统经济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工程训练(附训练报告册)/高等学校十三五重点规划工程训练系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