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60852263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9787560852263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Sionainn 发布时间:2013-04-14 22:27:09
好吧,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很多化学名词啊,不懂啊~~
作者:12ddmm 发布时间:2009-06-13 13:15:14
能不忆
作者:读一点书长见识 发布时间:2023-04-29 19:08:30
这本书中有着超450条好文案、好创意,我们拿来就可以用。当然,最终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思维,基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文案,那才是我们的风格,才能体现我们的人格魅力,但这也依然是基于学习的基础上而完成。
那我们就通过这样一本《文案破局》的阅读和学习,掌握赚钱文案的打造技巧,掌握其真谛,助力我们成功。
作者:单调的大麦色 发布时间:2023-12-25 22:52:32
比另一本稍差,随笔类小文章更多些
作者:阿哲 发布时间:2019-08-15 15:57:07
很好的保险公司经营分析介绍
作者:天池一苇 发布时间:2012-09-14 13:22:09
伏尔泰笔下的中国有些太美好了,其实并非如此,虽然看得挺开心的。
深度书评:
推理小说的妙境
作者:鬼脚二 发布时间:2017-04-10 13:09:59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打碎。
推理小说的最高境界,不是因为凶手落网而欢呼,而是因为真相而悲凉。
前几天跟几个朋友去望京喝茶,上好的老茶头,茶过三巡的时候,无意间说到了《嫌疑人X的献身》,说到东野圭吾,必然会说到诡计。正好在座一人以写推理小说为生,也算投其所好,自然就说到推理小说的一个核心核心核心的核。
核就是诡计。
推理小说如果没有杀人,还是推理小说么?
作家朋友用一双令人生厌的三角眼瞪住问话的人,那声冷笑几乎能扒了人的皮。大家在心里将问题轮了一遍,都知道,这个问题成立,有些推理故事,没有杀人也成立。
有两本不算很有名的书,《罪行》《罪责》,老夫愿意将这两本书看成一堆推理故事的模板,就是早期推理故事。那里,就有。
有杀人,必然因为杀人而逃罪;因为逃罪,必然有诡计。
就像猫拉了屎,要扒拉一点沙子去埋住;凶手杀了人,必然扒拉一点“事实”去埋住杀人的血迹。
在这点上,《嫌疑人X的献身》安排的诡计不可谓不高。但是老夫愿意相信,真正到电影院看这个诡计的,不是主流。
主流是想看逃罪。
因为三观,凶手定然无法逃脱,这个没办法,在哪都没办法,即使到了米国,依然没办法。
所以既然逃不掉,那么看逃不掉什么?
记得老夫年轻的时候,一位从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同志来教老夫文学,讲到悲剧,讲得涕泗横流,像大烟瘾犯了的样子。说:
悲剧就是讲美好的东西打碎。
这个定义如果换到推理小说的中呢?如果位移到诡计上呢?会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美丽效果?
正如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凶手最终逃不了,被警察揭穿了捉住了甚至凶手不得不招了。。。然后产生的难过。
越是高明的凶手,越是离奇的诡计,当他和它被一点一点揭穿打碎,那种由衷的“难过”会越是凶狠。
诡计终究成不了推理小说最伟大的内核。
从谁谁谁开始,到谁谁谁,你会发现一条规律,就像人到阿尔法狗面前一样,人的不堪一击是怎么产生的?
在时间面前,所有诡计,其实都因于技术。
在时间面前,所有技术,其实都显得幼稚可笑。
所以,松本清张宫部美雪岛田庄司们,努力将源头从技术往外推,甚至忽略技术的时候,你会发脚,推理小说变得不那么惊险了。
变得不那么有意思了。
情节和人,都暗淡了。
谁是真凶的模式,变得不那么好看了。
这就的是推理小说的死胡同么?
前年看《犯罪心理》的时候,老夫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在好莱坞的编剧那里,谁是真凶模式也发生了地位堕落。
谁是真凶不再那么重要,谁杀人也不再那么吸引人。
重要的是为什么?
为什么杀?
东野的成名作《放学后》,小丫头们犯事的原因,是故事勾人的根本内核,东野的多年以后成为天王的秘密,是“为什么杀人”。
像后来被一群人称呼“恶典”的《恶意》,更是将杀人动机送到极境界。
后来,后来的后来,当东野圭吾占去天朝推理大半边天的时候,大家终于明白模式的彻底改变。
《半落》同《恶意》齐名,因为它关乎“起因”。
恶意的核心是杀人动机,《半落》则是“半落”,即只撂一半,对杀人动机、杀人手法、杀人本身都完全招认,却对杀人后一两天里发生的事情闭口不然。
杀人都招认了,后面两天发生的什么事情值得如此尘封?
这就是故事的核心。
《半落》的故事,在日本韩国都已流传甚广,因为它超出了此前所有推理小说的常规。
它出道于东野圭吾登上王座的时间差不多,它在天朝却不如《恶意》那么大名头,不太出名,我想最根本,是因为它的度数。
《半落》不是一口下去让人爽得要死的高度酒。
《半落》是一杯清酒。
你只有用两天时间,慢慢地品味咀嚼,直到从回甘的尽头,体会到一种悲凉,你就会黯然欲泪了。
因此,老夫将《半落》列为推理小说的五部极品。
1少数人的特权优越感和大部分人的奴隶自卑感2百分之四的特权优越感的本科生破灭的客观现实难题
作者:思维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0-02-08 23:10:51
自卑的根源在于信息量获得太少且片面单一,没法给自己当下的处境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样,心理能量全部浪费在投射在别人身上的形象之上,没有动力去做出改变。
比如赛跑比赛,有个人抢跑了五十米没有被发现,然后其他人开始跑的时候发现已经落后别人五十米了,不免对自己有负面评价。这是因为他们的信息渠道被屏蔽了,无法获得或者是没有能力获得那个人抢跑了五十米的信息。他们只把眼光定格在当前,当前这个人领先五十米是既定事实,这是他们唯一获得的信息。
所以自卑的人需要去学习一些常识以及和他人进行各方面的沟通。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人和人其实差不了多少,大家都是普通人。有了这个常识,我们就可以寻找自己跟他人产生差距的客观原因,是家庭教育方面呢,还是社会资源方面呢,是做事情的方法有区别呢,还是价值观念的不同?只有能找到客观原因,首先自己就脱离了自卑这种情绪。这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脱离了这种情绪,我们才能继续前进,完善自己。否则永远在原地踏步。
有些人对付自卑的方法是勇敢的去常识,这也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是那么勇敢。
中国教育其实不是单纯的教育,而是选拔一些人,
给人贴标签,然后分等级。这个事情你可以说是民间形成的,也可以说是官方设计的。我在高三以前,就受这种思想毒害,——案例分享:一位男青年说,我很用功,我的成绩很好,可是我不善辞令,人多的场合,一说话就脸红。我用了很大的力量克服,奋勇竞选学生会的部长,结果惨遭败北。前景黑暗,这可不是个好兆头,看来我一生都会是失败者。于是,他变得落落寡合,自贬自怜,头发很长了也不梳理,邋遢着独来独往的,好似一个旧时的落魄文人。大家觉得他很怪,更少有人搭理他了。 他内心的魔床就是:我应该是全能的。我不单要学习好,而且样样都要好。我每次都应该成功,否则就一蹶不振。挫折被放在这张魔床上翻身反复比量,自己把自己裁剪得七零八落。一次的失败就成了永远的颓势,局部的不完美就泛滥成了整体的否定。
认为考上清华的人就是人上人,就是比考大专的人强;考不上985/211的人就是一无是处;
生活中也会看不起考试不如自己的人,但对于考得比自己高的人,心里膜拜却又不服。我想我的这种思想是普遍存在的。直到我后来读了大学、硕士,我发现我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
我曾经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推进器,煞费苦心,与一清华同学交流的时候,受到对方嘲讽,对方根本没看就否定,后来我才发现这人根本就对发明创造没兴趣,虽然是学应用数学的。
再后来,参加比赛的时候,遇见很多专科二三本的同学,和他们交流得却很愉快。最后那个项目得了个小奖,还得到了朱英富总师的肯定。这个事情对我的思想转变很大,我开始思考,应试教育高,等于此人优秀吗?在知乎我也经常看到很有道理的见解,或者很有潜力的想法,点开这些人的主页,学历都高吗?我个人自省这些人起码比我强。
后来我又了解到很多大学的校长或者专家,第一学历竟然都不高。我们院长和校长都是二本毕业,但影响他们成为大佬了吗?后来我看一些论文,发现二三本也有很多很好的文章。
然后有位恩师指点我“在哪里学习都是一样的”,是啊,在专科学习和在清华学习有本质区别吗?尤其是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你有什么课本得不到?淘宝上清华网课都一大堆。
中国优秀的人太多,而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鼓励这些人发明创造改变世界,
而是划等级筛人。这才是中国教育最值得诟病的地方。难道一个人一次考试的失败,就意味着一生失败?拜托,人生是各种因素高度耦合的,真以为excel表按序排列啊!
社会给学生幻想读书之后改变命运后的大饼,实际上毕业之后才发现没这么简单。至少我读完书没改变命运(笑)
应试教育体制塑造了没有名校学历即一无是处的魔床,而我的三号迎合文化标准体系和虚荣心放大了这种东西,结果给我造成了习惯性高估危险低估自己的思维方式。
魔鬼有张床。它守候在路边,把每一个过路的人,揪到它的魔床上。魔床的尺寸是现成的,路人的身体比魔床长,它就把那人的头或是脚锯下来;那人的个子矮小,魔鬼就把路人的脖子和肚子像拉面一样神长……只有极少的人天生符合魔床的尺寸,不长不短地躺在魔床上,其余的人总要被魔鬼折磨,身心俱残。
我说,人是追求理由的动物。其实,所有的理由都来自我们心底的魔床,那就是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念。它潜移默化地时刻评价着我们的言行和世界万物。相符了,就皆大欢喜,以为正确合理;不相符,就郁郁寡欢,怨天尤人。 这种魔床,有一个最通俗最简单的名字,就叫做“应该”。有的人心里摆得少些,有三个五个“应该”。有的人心里摆得多些,几十个上百个也说不准,如果能透视到他的内心,也许拥挤得像个卖床垫的家具城。
要说这张魔床的生产日期,实在是年代久远,也许生命有多少年,它就相伴了多少年。最初着手制造这张魔床的人,也许正是我们的父母。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那样弱小,只能全然依赖亲人的抚育。如果父母不喜欢我们,不照料我们,在我们小小的心里,无法思索这复杂的变化,最简单的方式,我们就以为是自己的过错,必是我们不够可爱,才惹来了嫌弃和疏远。特别是大人们的口头禅:“你怎么这么不乖?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凡此种种,都会在我们幼小的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记。那张可怕的魔床蓝图,就这样一笔笔地勾画出来了。
有人会说,啊,原来这“应该如何如何”的责任不在我,而在我的父母。其实,床是谁造的,这问题固然重要,但还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孩子,即使在最慈爱的父母那里长大,他的内心也会留有很多创伤(大意。原谅我一时没有找到原文,但意思绝对不错)。我们长大之后,要搜索自己的内心,看看它藏有多少张这样的魔床,然后亲手将它轰毁。
由于幼年的遭遇,他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惊惧射杀了他对于幸福的感知和欣赏。只有销毁了那张魔床,他才能晒到金色的夕阳,听到妻儿的欢歌笑语,才能从容镇定地面对风云,即使风雨真的袭来,也依然轻裘缓带玉树临风。 说穿了,魔床并不可怕,当它不由分说就宰割着你的意志和行为之时,面对残缺,我们只有悲楚绝望。但当我们撕去了魔床上的铭文,打碎了那些陈腐的“应该”魔力就在一瞬间倒塌。随着魔床轰塌,代之以我们清新明朗的心态。 魔由心生。时时检点自己的心灵宝库,可以储藏勇气,可以储藏经验和教训,可以储藏期望和安慰,只是不要储藏“应该”。
这种自问自答式的大字报本来毫无反驳的价值(虽然匿名了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想要谈谈这位动辄“我们哲学圈”的那种科班情结。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科班优越感的人,因为大学和专业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来源之一。
我开始对“科班”产生怀疑,源于我接触了一些学院派心理咨询师,作为来访者的我尽管没有读过心理学专业,
但在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和洞察力上却比那些所谓经验丰富的科班心理咨询师还要更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对江湖派咨询师更有好感),刚开始我也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反复确认,因为这意味着我也要否定自己的优越感,意味着我要从“我是xx圈的”的背后站出来,
但后来越来越确认了一个事实:以绝大多数人对自己专业的厌恶之深和学业上的懒惰状态,加上专业培养模式本身的低效率,
一个“科班”往往远不如非科班但具有强烈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人,只是人们普遍习惯于把科班高于非科班的地方归因为“念过大学”,从而避免出现认知失调和荒谬感。
我一直在反问:我作为“科班”到底有什么东西和资源是一个有强大学习能力的非科班所绝对获得不了呢?
换句话说,一个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仅仅因为选了这个专业并取得了一纸证书,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是被“受过正统系统学术训练”开过光,撒过圣水的人,因而在思想上也能指导别人,这不过是一种非理性的偶像崇拜。
其实,所谓“科班”的标签对一个求知欲强的人来说更像是枷锁,它本身就不利于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我没有必要把一个在18岁时选择的专业或者是出于逃避就业的恐惧才去读的研究生当成了我人生的指南针,更没有必要把学术共同体出于某些目的所划分的学科标准当成我自己思考问题的不可动摇的框架。
思维天然就有着跨领域、不受束缚的特点,且正是在跨领域、不预设任何门槛障碍地吸收信息中才能获得新的认识和灵感,反倒是世俗权威的划分标准经常是有问题的(比如文理科的划分)。
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最需要的不是无反思、无条件地认同专家和权威,而是大胆地吸收信息,主动思考并学会自学,不要因为自己没有那个领域的文凭,或是害怕别人说你是“跨领域答题”就不敢说话,认为学习和思考要预先以世俗身份为前提,这正是康德所说的没有勇气运用自己理智的“不成熟状态”: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报告,中国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而时年,中国的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这意味着,在2010年左右时,中国大学生(包括大专)的比例,只占到8.73%,而同学们印象中,似乎大学生随处可见,硕士也满地走。有一个提问,问中国某年的出生人口是2000万,然而到这一届的孩子该高中毕业了,却只有400多万人,其他人去哪里了呢?
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淘汰率,最高出现在什么阶段呢?
是初中升高中。
我们选取1983年出生的孩子为例,看他们这一届的孩子过关斩将,到最后升上大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吧。1983年出生了2006万个新生儿,考虑不一定就是1983年出生,查看出生数据,前后几年,均是这个数据大差不离。而这些孩子,到1996年的时候,就会从小学毕业。1999年初中毕业,2002年高中毕业,2006年大学毕业(专科生于2005年毕业),2009年硕士毕业,2012年博士毕业。
这2006万个孩子中,没有找到学前(幼儿园)毕业数据,但在1996年十二三岁小学毕业时,可以查到是有1934万人,这个数据是可以接受的,少的那些人,猜测可能是死亡,也可能是根本就一点学都没上。而我们观察到后来学前教育的入学数据,幼儿园学习后的毕业人数,与六年后的小学毕业人数对比,会发现约1000万幼儿园毕业孩子,对应的是六年后的1800万小学毕业人数。这证明中国的确有很多小孩是不去幼儿园的,这个数字大约占到40%,当然不排除有些幼儿园没纳入统计,时间越往后,幼儿园毕业人数和小学毕业人数越接近,但总有数百万的差距。
这1934万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到初中毕业时,剩下了1589.8万,查看后两年的数据,也是每年都有将近三百多万的孩子(约18%),根本没有完成初中学业,在初中时选择退学。不过,这个数据依然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恐怖的是初中升高中,这和广大同学印象是一样的。初升高后,在高中的淘汰率是最高的,1589.8万 人中,只有383.76万人完成了高中学业。即,已经上了初中毕业的同学,只有24%坚持到了高中毕业,其余75.9%的同学,要么是根本没考上高中,要么是辍学了。考虑到年代比较早,我们找一下2012年的数据,会发现毕业率提升了,但依然只有44.1%的初中毕了业的同学,可以坚持到高中毕业,其余55.9%的同学,根本没考上,或者直接选择放弃。放弃的同学,他们或因家境所困,或因觉得学习没意思,早早去打工或者学习挖掘机、颠勺技术去了。
目测到现在,初中升高中的淘汰率是一半一半。
这383.76万位同学,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只有172.67万考上了本科,并完成了本科阶段的教育,占到45%。当然,每个省的比例相差很大,一些省份本科录取率仅有15%,而另外一些地区的录取率则高达70%,各省最常见的本科录取率其实是30±9%。专科的同学有160.22万,占到41.75%,大本和大专,加起来占据86.75%,也就是说,高中考上大学是很常见的,所以能上大学不稀奇,人们就比上本科,上重点。
至此,只要是上了大学并上完了的同学,只占到同龄人的16.59%,甩掉了83.4%的同龄人。能上本科并完成学业的同学,只占到同龄人8.6%。
唯有一群高中毕了业的大学生,在思考明明高中的同学都上大学了,怎么我还甩掉了那么多人呢?
我们接着看硕士和博士(不典型)。
专科生和本科生,都是可以考硕士的,但专科是毕业后两年才可以考,因此这个数据要往前挪两年。考虑到研究生可能是连续多年有人考,数据不一定准确,但也能说明问题。粗略统计,所有大学生中,只有12%的人考研成功。而研究生中,有16%的人考上博士并继续深造,还不一定是同一年毕业,好在博士生毕业数量在09年后每年变化都不大(约为5万)。总的来说,研究生占同龄人的1.61%,博士生占到的0.26%。
我们把所有当初的小同学聚在一起,一个班50个人,算上邻班,两个班100个人。这100人里,大多数小朋友,坚持上完了小学。然而,初中的时候,我们中间有18个人辍学,算上这18个,总共有80个同学连高中都没上完,他们要么退学去打工了,要么根本就是没考上,就是因为没考上才直接去学技术、打工的,最多。只有15、6个同学考上了包括专科在内的大学,其中8个本科,8个专科。本科里面,2个本科一批的,6个非重点。专科里面,有1个是专科一批的,那7个是职业院校的。
继续深造的也有,很少了,咱们两个班,最后考上研究生的只有一个,另外一个复习了两年,也考上了。两班没任何人考上博士,全校同一级的八个班,只有一位同学考上了,还是学的生物,据说很有前途。
考虑到各地教育资源的不同,以及部分地区在享受了超多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又享受了超高的录取率,很多人口众多但又录取率极低的地方,实际上连这个数据都达不到。
当一个小圈子在讨论“双非的本科生还有脸活么?”“三本的也算大学生?”“是个人就能考上本科”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当初发生了什么。未来肯定会更好的,因为录取率提高了,就不会有那么多辍学的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最高的辍学率发生在初升高,还是有一半的同学被淘汰了。他们早早地进入了社会,不和我们在同一个圈子,因此咫尺千里,天各一方。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学习学到最后,总归是要步入社会的。当初坐在一起的小同学,就好比一群小鱼,在人生的岔路口一群又一群地分开。偶尔碰见故旧,感慨之后,又去与陌生人相聚,各自平凡或精彩去了。
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久,想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
第一点,关系户!——拼爹才能获得的财富,这本质上和美国的常春藤大学垄断一样。这种少部分人垄断大部分财富是很多社会的现象。
你知道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基本都是国有垄断的,石油,烟草等等,这些行业的相关公司你觉得你没关系进的去?好,你确实凭着高学历进去了,但是这种高学历是非常稀缺的,换言之,也就是精英阶层才有资格获得这种门票,与广大的无背景的普通本科毕业的人没有关系,而这些人却占大多数!
第二点,中国处于国际利益分配的下游!——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慢,处在世界经济结构的末端,因此大量财富让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拿走了。
中国这几十年发展靠的是啥,就是借住廉价劳动力挣了一些低端制造的钱,行业利润的大头都被欧美国家给拿走了!每卖一台苹果的钱大部分都被苹果公司给拿走了,留点残羹剩饭,让中国这么多人抢,那么你觉得能有几个高薪岗位,这还只是手机制造业而已!还有汽车等等行业,这些中国人自己就赚个辛苦钱,没有核心技术,挣不到高利润,那就更别说有多少高薪岗位了!
总结:国内高利润行业被相关利益集团及关系户把控,剩下的民营企业也都因为不掌握核心竞争力,导致利润不高没有太多高薪岗位,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尽管中国只有4%的本科率,但是大部分普通本科出身的人依然没有很好的归宿!
其实说句不好听的,没有背景,你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就是给别人开门用的!
所以真正当家做主的人却很悲催!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体验还行(647+)
- 少量广告(521+)
- 无广告(329+)
- 无颠倒(465+)
- 收费(598+)
- 赚了(301+)
- 无盗版(280+)
- 藏书馆(194+)
- 无多页(470+)
下载评价
- 网友 屠***好: ( 2024-12-26 18:34:37 )
还行吧。
- 网友 冯***卉: ( 2024-12-21 13:25:4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06 13:19:5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芮***枫: ( 2025-01-04 01:50:51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融***华: ( 2025-01-06 11:40:01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家***丝: ( 2024-12-15 14:05:31 )
好6666666
- 网友 苍***如: ( 2025-01-04 19:22:4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印***文: ( 2025-01-08 20:42:5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游***钰: ( 2025-01-06 07:44:4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宫***玉: ( 2025-01-07 15:13:31 )
我说完了。
- 中国武术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概念汉英小词典(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古诗教我看图写话 全两册 看图没话写 古诗有高招 诗人天团手把手教你从不会写到写不停 开心教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综合能力过关必练1500题(3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海外直订This Is Music: Strings 这就是音乐:弦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4高考语文组合狂做语文基础篇阅读全题型3合1 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用恩波教育高中语文基础过关复习题新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团体治疗指导计划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音乐疗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考必刷卷真题分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