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人对抗自己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3:13

人对抗自己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人对抗自己精美图片
》人对抗自己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人对抗自己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25363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4
  • 页数:490
  • 价格:59.8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3:13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类自我毁灭倾向研究的里程碑。卡尔·门林格尔在书中开创性地探讨了生死本能与人类疾病、绝望甚至自杀行为的关系,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做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性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的。这种冲动其本质是由于受到生本能的误导,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的一种向内的攻击。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他呼吁人类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我们必须熟悉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相应的努力,将自尊和理解带入人类自身的心理战争之中,来保护我们的生命。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破坏

第一章 爱与死

第二部分 自杀

第二章 禁忌

第三章 动机

第四章 论点

第三部分 慢性自杀

第五章 禁欲与殉道

第六章 神经症疾病

第七章 酒精瘾

第八章 反社会行为

第九章 精神病

第四部分 局部自杀

第十章 定义

第十一章 自我伤害

第十二章 装病

第十三章 多次外科手术

第十四章 有意造成的事故

第十五章 性无能与性冷淡

第五部分 器质性自杀

第十六章 医学中的整体观

第十七章 器质性疾病中的心理因素

第十八章 选择较小的损害

第六部分 重建

第十九章 重建的临床技巧

第二十章 重建的社会技巧


作者介绍:

卡尔•门林格尔,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曾任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会长、美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并曾于1981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对人死亡本能、自杀冲动、犯罪心理和儿童心理做过深入透辟的研究,这使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自成一家。

译者简介

冯川,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德国波恩大学特邀研究员。冯川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比较文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开设的课程有:文学理论、文学与心理学、英语文献的阅读与翻译、荣格研究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人对抗自己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人对抗自己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人对抗自己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在这一部分中,我旨在阐明以下论点:

一、世界的破坏不能完全归咎于命运和自然力,而必须部分的归咎于人自己。

二、人的破坏性中包含大量自我毁灭的成分,这与自我保存是生命第一规律的公式大相径庭。

三、能够解说所有已知事实的最好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死亡本能(原始的破坏冲动)与生命本能(原始的创造性冲动)相抗衡的假说;正是这两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若干阶段,构成了生命的心理现象和生物现象。

四、按照弗洛伊德的设想,破坏性倾向和建设性倾向最初都是自我指向的,但随着出生、成长和人生经验的外向而逐渐外向。在与他人的接触中,个人首先以攻击性倾向向外作出反应,随后则以爱欲倾向或建设性倾向向外作出反应。后者与前者融合,有可能对破坏性实现不同程度的中和 (neutralization)。

五、一旦这种外部投注(investments)被强行中断,或遇上巨大的困难而不能继续维持,破坏冲动和建设冲动就都转向其所由来的个人,也就是说转向自己。

六、如果分离作用发生,破坏倾向领先或持续占压倒优势,自我毁灭就会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发生;在此人们即可发现渴望杀人的证据与渴望被杀的证据,同样也能发现这两种愿望的爱欲化了的形式(the eroticized forms)。

七、如果自我毁灭的冲动被追上被中和(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被中和),它就演变为各种形式的局部自我毁灭和慢性自我毁灭,这在后面的章节中将要加以讨论。

八、如果自我毁灭冲动遥遥领先于建设冲动的中和作用,其结果就是立刻发生的戏剧性自我毁灭,即通常所说的自杀。

九、对自杀的深层动机作仔细的考察就会证实这样一个假说,即存在着来自至少两个,有可能是三个不同来源的因素。它们是:(1)来自原始攻击性并凝结为杀人愿望的冲动;(2)来自对原始攻击性的限制和矫饰——良心——并凝结为被杀愿望的冲动;(3)我相信能证实有一部分原初的自我指向的攻击性——死亡愿望——...


自我伤害是:(1)受超我援助的攻击性、破坏性冲动与(2)生存意志和爱的意愿之间进行的冲突的最后结果,经由这一结果,局部的自我摧残一方面满足了那不可抵抗的冲动,与此同时又避免了前逻辑的推论和预先想象的后果。自我伤害的现实价值有极大的不同;然而在所有情况下,其象征价值都是一样的。以一种造成最小的现实后果的象征性自我伤害,来满足种种心理需要(例如在社会化了的自我伤害方式如修指甲剪头发中),这不妨说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策略和手段。但在那些现实感薄弱、良心要求过分专横的人身上,这一策略可以导致严重的自我摧残。

总之,在任何情况下,尽管自我伤害显然是一种淡化了的自杀,实际上它却是为了避免彻底毁灭(即自杀)的一种妥协形式。在这一意义上,自我伤害乃是生命本能战胜死亡本能的一个胜利,尽管有时候,这一胜利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


许多殉道者和禁欲者的行为本质上是自我毁灭的行为,无论牺牲者本人被人们视为圣徒、英雄、精神病患者还是愚蠢的朋友。据考察,禁欲和殉道中自我毁灭的冲动明显地相当于实际自杀中的自我毁灭动因——自我惩罚、攻击性和爱欲。但是显然,它们各自的比重不同。死的推迟证明了破坏性因素受到性爱因素较大程度的中和,这种中和作用在不同的情况下极不相同。这些向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精确性质可以以少数例证来研究,然而在数量上却不足以超出我们业已暗示的范围而加以一般化:在慢性自杀中性爱因素比在直接的自杀中较强,而破坏性的因素却相对微弱。但这场战斗却是可怕的血腥的战斗,即使在那些凭借巨大的牺牲而是其生命之微弱火花燃烧得较久的人身上也是如此。

具有哲学头脑的人或许会争辩说:每个顺应文明的需要,限制其欲望并控制其攻击性冲动的人,都已养成了一种禁欲倾向。按照这一思想,教育即是训练人们禁欲——这种禁欲的最后成果即是不自私,每天为孩子为集体的社会福利牺牲自己。但是,个人为共同利益所作的牺牲不能与我们上面描述的现象相提并论,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正常的个人身上,他所做出的放弃和牺牲是基于外部现实的需要——健康律、社会律、经济需要律——并且旨在获得现实的奖赏。换言之,这些放弃和牺牲是被作为生活条件而接受的。相反,在慢性自杀的受害者身上,这些放弃和牺牲却更多地基于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现实的需要。而且,尽管当事者本人把这些放弃和牺牲视为使生命不朽的手段,在旁观者眼中它们却显然是一种自我毁灭。


爱欲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和阻遏是自恋所产生的消解作用。没有任何东西比自恋更能阻碍爱的发展,也没有任何方式比改变这种情形,将爱从自我投注转移到向某个外在对象作正常投注更可望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可比较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将恨从自我投注转向外在投注)。换句话说,正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在直接后果上有害一样,指向自我的爱也在间接后果(由情感饥饿所造成的后果)上有害。自恋窒息了它本想保护的自我——就像冬天为保护玫瑰苗而盖上的草,如果已到春天还不揭开,就会妨碍玫瑰正常的生长一样。

因为爱一旦大部分投向自我,爱欲冲动作为软化和覆盖赤裸裸的攻击性,并使之结出果实的基本功能也就停滞了。此时里比多不是用于参与和改善与外界的接触,而是完全用来滋养和保护那始终冥顽不灵的自我,那凝结成整块的自恋。

人格就仿佛是一棵成长中的树,它那冬天黝黑光秃的枝条上,一到春天和夏天就会爬满绿油油的柔嫩的新叶,而以生气勃勃的美覆盖其主干。但如果这棵树在根部严重受伤,树的汁液大部分流向那里以使它获得痊愈或对伤口加以保护,它就不足以供应枝条以保证树叶的生长发育。于是这些枝条就会光秃、干硬、富于攻击性,并逐渐死亡——尽管树的汁液仍在滋养甚至过分地滋养根部的伤口。

事实上,自恋倾向往往就像一帖粘稠的膏药贴在早已痊愈的伤口上一样,即使纯属多余也很难使人将它去除。


弗洛伊德:本能是生物惰性的表现,它要求回复到事物的初始状态,因而是保守的倒退的;像人这样的有机体,其所源出的状态乃是无机状态,而人身上那种具有保守、回归、倒退性质的本能,所要恢复的正是这种无机状态。因此,这种本能不妨称之为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不仅可以向外转化为攻击性、施虐倾向,也可以向内表现为自我惩罚、受虐倾向。前者的极端表现是杀人,后者的极端表现则是自杀。


要维护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位置,求得和平与宁静,就需要他去进行一些生气勃勃的战斗。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是人类自我毁灭倾向研究的里程碑。卡尔·门林格尔在书中开创性地探讨了生死本能与人类疾病、绝望甚至自杀行为的关系,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做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性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的。这种冲动其本质是由于受到生本能的误导,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的一种向内的攻击。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他呼吁人类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我们必须熟悉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相应的努力,将自尊和理解带入人类自身的心理战争之中,来保护我们的生命。


精彩短评:

  • 作者:Hashhush 发布时间:2020-07-16 00:27:20

    看见跟随的阴影,处理自身的黑暗。写于一战后,初版于1938年,今天的人和世界并没有多大的不同。#6-7月地铁读物#

  • 作者:半半 发布时间:2020-07-01 22:29:19

    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

  • 作者:NIGHTSURROUND 发布时间:2020-07-23 00:26:58

    “任何东西,只要能从我们身上激发出暗含在欢乐中的爱,它就能对抗自我毁灭。”

  • 作者:智鑫围脖 发布时间:2024-03-27 11:33:58

    朋友送的一本书,6天读完,整体架构框架性比较强,对于初期接触营销和服务体系的朋友,建立整体规划感有很好的效果。

    书中最后的一章,一些最佳实践和案例解析,(例如海尔服务数字化转型项目)刚好将前期提供的框架结合具体举例,更加具体生动。

  • 作者:查拉吐司糖 发布时间:2020-08-04 22:53:04

    “良心”是人类的黑暗之心吗?

  • 作者:JL 发布时间:2020-12-01 17:29:28

    受益颇深,印象深刻的有两点:首先,很多情况下的自我伤害并非意味着一个人想死,反而是一个人生存本能的展现,用一些局部或慢性伤害来避免真正的死亡;另一方面,虽然自我毁灭出于人类本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只能被动走向死亡,相反的,人的理智和情感正是我们对抗自我毁灭最可靠的堡垒。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常常回顾自身的成长历程和生活习惯,惊觉自己也在不知不觉间走上了无意识的自己造成的悲剧。最后,再次感叹知识就是力量,很多事情只要明白了个中原理,很容易就能在生活中自洽了,感谢!


深度书评:

  • 将枪口对准自己的胸膛

    作者:一木 发布时间:2022-05-18 02:20:03

    读完门林格尔的《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这本书在书单里躺了许久,散发着独特又耀眼的魅力,却因为缺乏“直视骄阳”的勇气,酝酿许久才开始阅读,读起来又一发不可收拾。对我这样一个有过抑郁经历与自杀倾向的人来说,阅读自杀研究的内容,一开始就是一种自我解剖,而这过程也是一场自我疗愈。

    书中,门林格尔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做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性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如果这种破坏性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门林格尔呼吁: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要想与这种自杀倾向对抗,首要的一步乃是真正认识到:自我毁灭确定根植于我们的天性,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相应的努力来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

    人们习惯性认为求生是人的一种基本本能,而门林格尔等精神分析学家发现:求死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本能。

    死亡本能有意于将人置于死地,而生命本能会自动与其对抗,在双方的角力中,若死亡本能大获全胜,便是人的自我毁灭倾向发挥到极致——自杀;而更常见的情况是慢性的,局部的或器质性的自杀,即神经症疾病、酒精瘾、精神病、自我伤害、有意造成的事故等。

    有的“自我毁灭”荒谬而破坏性极大,有的隐匿在正常的逻辑之下而不易察觉,但它们都是这场角力中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达成的妥协,也可看作是人们为了对抗直接的自杀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选择一种较轻的自我毁灭以避免更大的自我毁灭。”

    对于死亡,人们总是讳莫如深,自杀更不是一个容易被严肃而直接思考和讨论的话题。有的人对这个词避之不及,媒体通常也难以客观如实不带评判地报道,甚至不少科学家视其为研究的禁区。而门林格尔在书中一再呼吁,我们必须考察人杀死自己这一事实,而不能采取鸵鸟战术,这样做丝毫无助于改变这一现实。

    “只有体会出死亡本能的同一双敏锐慧眼,才能同样审视并揭示出与其进行战斗的方式。”

    认识人本能中的恶毒,同时意味着认识自己降服它的力量。而对自我毁灭的无视和冷漠,才是导致这种倾向得以继续存在的策略。在对死亡本能和自我倾向的认知过程中,人们才能将自我毁灭的能量引入生产性渠道。当建设性冲动与攻击性冲动更完整地融合,人们才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建立起正常的生活;将这些能量指向外部,而不是内部,才能谈论人格的成长、教育、社会性和创造力等。

    作为一名曾经的重度抑郁者,关于自杀的思考很早便开始了。小时候觉得既然人固有一死,那么死在自己的手里是一种极致的自主性,也透着些许浪漫和洒脱。到成年初期确诊抑郁症之后,这个“愿望”达到顶峰,自杀的念头曾一度支配着我的生活,甚至有所计划与尝试。

    但是既然此刻我还在敲字,那么显然生的愿望显然大于死的动力,用门林格尔的理论就是,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达成了妥协——尽管自我毁灭倾向以自责、自我惩罚、不爱惜自己、故意失败等种种形式在生活和内在的各个方面频频冒头,但是我也通过学习、咨询、自我觉察等各种可能的方法在持续开发与运用生命力。

    对我来说,在过去的十年中,“对抗自己”是如此明显,以至于让我面目全非,却也脱胎换骨。

    或许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自我对抗的动力和内在逻辑,以为自己从来都是积极向上的,以为内部能量一直都在目标一致地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或许,这只是自我认知不够清晰和深入时的某种幻觉。

    对于我这样有过明显自我毁灭倾向的人来说,阅读《人对抗自己》是可预见的深度学习和自我剖析,而对回避或忽略这方面思考的人来说,这本书未尝不是一个打开新视角和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良好途径。

    总之,值得一读。

  • 如果世界充满爱

    作者:海猫 发布时间:2020-10-11 16:44:52

    和弗洛姆一样,门林格尔感到二战之中沉淀了人类自我毁灭的欲望,并且自毁倾向根植于人性,死亡基本上轻而易举就可以取胜,有机物终究会变成无机物,尚且能够与之对抗延缓生命的便只有人身上的爱,他也在本书最后表达了对于社会心理状况的担忧,以及对人们重新以有益方式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期望。

    但和弗洛姆不同的是,本书主要是聚焦于分析个体案例身上的破坏性,他并没有过多地去议论当时的社会。人一出生就同时受到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吸引,弗洛姆以人有了自我意识从而独立于自然,却又害怕孤独渴望退回自然的悖论解释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矛盾,如果人在世上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连结,人就能避免坠入死亡,他在《人心》中提出的理论相对更丰富一些。本书只是揭示了死本能的动机和在人身上的表现形式,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只有爱才能够缓和甚至治愈人身上的死本能,然而强烈的爱欲之中也蕴含着死的危险,作者并没有对这种解决办法以及这种矛盾进行更深的探讨,所以最后的部分也显得较为单薄。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理论部分比较简单,案例部分倒是十分丰富有趣以至于我一边看一边笑出声(?)来,作者在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经验也值得一看,也能看出作者的实践比较丰富。理论部分还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细化了关于死亡本能的理论,他认为人趋死的动机在于对他人或者自己的攻击性(或者用自我攻击间接地攻击别人)、由于超我过度压迫自我所产生的自我惩罚需要、还有对退回子宫的本质渴望。至于案例部分,作者强调宗教的禁欲与殉道、酒瘾、反社会行为、慢性躯体化疾病、自残行为、有意造成的事故等等都是人类自我毁灭欲望的展现,严重的行为通向彻底的自我毁灭,还有一些行为是人牺牲自身的一部分或者慢性自毁来缓和自我毁灭的欲望,其原因不外乎上面提到的三种动机。他在里面把好多人都分析了一通,包括以殉道来达成自我毁灭目的的圣徒,以及有虐待狂倾向的外科医生,说实话这很容易惹到人,我佩服他敢写的勇气,却也觉得一些东西似乎有点牵强附会,硬是要把事实塞进理论框架里面。最后,他提出了三种缓解自我毁灭倾向的方法——减少攻击性因素,用其他活动转移攻击;减少自我惩罚的因素,用建设性的方式赎罪;增强爱欲因素,脱离自恋的窒息,把爱投向外部。

    人对爱的渴望以及对死的渴望看起来矛盾,实质上却有可能是同一的,它们互相对立却相互交缠,编织出惊人的美。一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做过探讨,一些文学家也用作品展现了这种奇妙的舞蹈,也许它同时也是洛尔卡提到的魔灵,是纠缠福柯一生的谜团,通往巴塔耶所说的连续性,或者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事实上,我认为对爱的渴望和对死的渴望同样都是使自我消融于某物的渴望——如果人的意识过于独立,人过度执着于自我,那么人就会感到难以忍受的孤独和空虚,反而更渴望以彻底的方式消灭自我;然而如果人的意识过于模糊,退回到原始水平,那么人也很容易陷入疯狂或者死亡。爱是一种契机,它既能使人更快地奔向死亡,又能让人活出生机,它是人在世上与他人建立连结,实现共存的关键;爱使得自我死亡,这死亡却又能让人获得新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格,但导向自恋的爱又有可能带来更大的空虚将人带向毁灭。

    引用一下本书最后一段:

    “认识你自己”既意味着认识人自己本能中的恶毒,也意味着认识人自己降服它的力量。对自我毁灭倾向的无视和冷漠,乃是这种毁灭倾向得以继续存在的策略。

    为了支持我们的理智,我们必须对爱给予自觉的、有目的的指导和鼓励。我们对友谊(习惯上用来称呼有意识、有节制的爱)的功能寄予最高的希望。无论对那些希望拯救自己还是希望拯救他人的人来说,这都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不单是精神病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一般的公民也能够凭借一个简单的鼓励的微笑、一句同情的询问、一种耐心倾听他人倾诉苦恼的态度,来减轻他人的精神压抑和心理负担,来减少他人自愿与非自愿的殉道倾向,从而挫败许多受难者的自我毁灭冲动。

    因此,我们最后的结论只能是:对战争和犯罪的考虑(不亚于对疾病和自杀的考虑)使我们回到并再次肯定了弗洛伊德的假说——人是受死亡本能支配的造物;但幸运的是,人也被赋予了种相反的本能,这种本能英勇地抗击着它最终的征服者并获得不同程度的胜利。生命的这一宏大悲剧确立了我们的最高理想,这就是面对失败仍保持精神的高贵。但是在延长这一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着局部的胜利和并非来自幻觉的热情。在这场游戏中,有的人确实胜利了,但有的人失败了。尽管残酷的自我毁灭从未停止,但正是在这里,科学取代了巫术被用来拯救我们的生命。也许总有一天,通过艰苦的劳作,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自我毁灭倾向的这一短暂停留,能够避免过早地成为死神的俘虏。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体验满分(639+)
  • 愉快的找书体验(607+)
  • pdf(528+)
  • azw3(260+)
  • 小说多(212+)
  • 下载快(670+)

下载评价

  • 网友 后***之: ( 2024-12-13 17:41:49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方***旋: ( 2024-12-26 18:07:2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潘***丽: ( 2024-12-11 03:58:4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薛***玉: ( 2025-01-03 13:03:13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焦***山: ( 2025-01-05 17:28:35 )

    不错。。。。。

  • 网友 孙***夏: ( 2024-12-25 19:01:38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仰***兰: ( 2024-12-31 12:58:10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养***秋: ( 2025-01-07 04:44:2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益***琴: ( 2025-01-06 22:02:1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冷***洁: ( 2024-12-25 08:38:2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