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9787504747648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40

9787504747648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9787504747648精美图片
》9787504747648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9787504747648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477734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40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9787504747648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9787504747648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9787504747648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三清喵 发布时间:2020-05-05 11:47:26

    什么是“儒家本位”?莫过于宣称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自儒家。此点宋儒堪称典范,如孙何公然叫嚣诸子出儒家。按照这个逻辑,当今的新道学家可以写一本《道门内的孔子》,孔子问学于老子可谓铁证。每次看到庄子出自儒家的观点,总会想起余英时先生对杨氏《朱熹的历史世界》商榷的回应。

  • 作者:BysTander5 发布时间:2009-04-19 18:27:33

    看看还可以,那些游戏训练方式那些学生团体可以搞搞

  • 作者:庄常飞 发布时间:2012-12-13 10:25:06

    权当学习写作

  • 作者:水如天 发布时间:2021-12-04 02:56:58

    实用简练

  • 作者:Shayne 发布时间:2014-06-24 21:44:56

    信息很新很全,尤其是交通方面提供了各种优惠卡的信息;对德国文化的介绍也比较深入,去了知道该看什么。

  • 作者:shuixin 发布时间:2021-03-13 10:31:28

    此书比秦亚青老师的《英汉视译》稍晚2年,是国内最早的视译教材之一,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很丰富,更注重视译过程教学。书中的步骤十分清晰,很适合自觉有耐心的学生自学、新老师备课借鉴。而且,书中不局限于视译句法层面的断句、衔接,视野更广阔、全面,涵盖了视译的译前准备、速读、译后评估等环环相扣的环节。不可避免的遗憾是,对今日的学习者来说,书中所选材料相对偏老。我们在使用时不妨取其所长,多借鉴书中方法、思路。(8月19日重读)


深度书评:

  • 死水世界

    作者:晓晖 发布时间:2020-04-16 17:18:33

    01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第二部诗集,出版时间是1928年,距离第一部诗集《红烛》的出版已经五年有余。五年间,前二分之一,先生留学美国,后二分之一,先生在北京教书。

    由于先生自幼爱好中国古典诗词,因此在现代诗的格律化上做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现代诗要具备韵律美、意境美和形式美。爱好古典诗词为先生创作优秀的现代诗歌提供了养料,现代诗的理论研究则引领先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死水》包含二十八首诗,每一首都富有韵律,意境优美,格式齐整,主旨高远。相较与《红烛》,《死水》更能代表先生在诗歌领域所取的成就。《死水》发表后,先生再无诗歌发表,可见《死水》的分量有多重。

    《死水》攘括了1923年到1928年间先生的优秀诗选。这段时间,军阀混战,列强环肆,南北分治,北伐,屠杀,中华大地哀鸿遍野。先生就在这样的乱世里创作了《死水》。留学美国,先生的诗歌偏向思乡和爱情,归国后,先生的诗歌偏向底层劳动者和家国情怀。

    02

    先生的诗重视节律,用叠字、押韵等手法,创作出的诗歌便于吟咏,非常流畅,如下: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

    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个观念》

    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

    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

    ……

    年去年来一滴思乡的泪,

    半夜三更一盏洗衣的灯。《洗衣歌》

    信笺忙叫道弯痛了他的腰,

    钢笔说烟灰闭塞了他的嘴;

    毛笔讲火柴烧秃了他的须,

    铅笔抱怨牙刷压了他的腿。《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先生重视诗歌的意境,他借助意境的描写来表达诗歌的主题。先生对意境的刻画可谓已达化境,信手拈来的几种物景,经过奇思妙想的组合,便成独具一格的图画。如下:

    我先弹着一群白鸽在霜林里,

    珊瑚爪儿踩着黄叶一堆;

    然后你听那秋虫在石缝里叫,

    忽然又变了冷雨洒着柴扉。《大鼓师》

    你看春风解放了冰锁的寒溪,

    半溪白齿琮琮的漱着涟漪,

    细草又织就了釉釉的绿意。

    白杨枝上招展着幺小的银旗。《末日》

    虾蟆蹲在甑上,水瓢里开白莲;

    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飘着;

    蜘蛛的绳桥从东屋往西屋牵?

    门框里嵌棺材,窗棂里镶石块!《荒村》

    先生非常讲究诗歌的形式,也就是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相似性,外形的方正,段落的一致,会使读诗者尤生别样的阅读体验。如下:

    你莫怨我!

    这原来不算什么,

    人生是萍水相逢,

    让他萍水样错过。

    你莫怨我!

    你莫问我!

    泪珠在眼边等着,

    只须你说一句话,

    一句话便会碰落,

    你莫问我!《你莫怨我》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死水》

    我要回来,

    乘你的拳头像兰花未放,

    乘你的柔发和柔丝一样,

    乘你的眼睛里燃着灵光,

    我要回来。

    我没回来,

    乘你的脚步像风中荡桨,

    乘你的心灵像痴蝇打窗,

    乘你笑声里有银的铃铛,

    我没回来。《我要回来》

    注重韵律,重视意境,讲究形式,这三者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必备元素,被先生运用到现代诗的创作上来,并且取得了成功,可见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天,当我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是否也应该借鉴古人的智慧呢!

    03

    不管是韵律,还是意境和形式,都只是诗歌的血肉,深远的主旨才是诗歌的骨,它真正支撑起诗歌的整个框架。

    如果诗歌所表现的只是生活的琐碎,专注于谈情说爱,而没有上升到对社会阴暗面的控诉,对苦难的怜悯,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无奈感叹,对普世价值的关怀,那么这样的诗歌,无论它的构思多么奇特,语言多么华丽,只能屈尊与二流或三流。

    先生的《死水》之所以传世,不仅再于韵律、意境和形式的优美,更在于诗歌深刻的主旨。爱情、反省、社会、悲悯、家国天下,都可以在先生的诗中寻找到。

    涉及到这些主旨,诗人才配称为诗人,诗人才有机会上升到公共知识分子,对社会进行反思和批判,成为社会担当。如若不然,只会沦为文青,在自己的世界里小打小闹,最终沦为平庸。

    04

    当然,说到诗歌主旨,爱情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诗,也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先生的爱情是一往直前的,“那斑斓的残瓣,都是我们的爱,拾起来,戴上。你戴着爱的圆光,我们再走,管他是地狱,是天堂!”(《收回》)面对爱情的背叛,先生既无奈又清醒,“永久早许给了别人,秕糠是我的份。”(《“你指着太阳起誓”》)

    对于失去的爱情,先生是思念的,“假如落叶像败阵纷逃,暗影在我这窗前睥睨;假如这颗心不是我的了,女人,教它如何不想你?”(《狼狈》)。

    去国怀乡历来是诗歌咏吟的对象。先生留学美国数年,也写了许多怀乡的诗歌,“朋友们,等你看到了故乡的春,怕不要老尽春光老尽了人?呵,不要探望你的家乡,朋友们,家乡是个贼,他能偷去你的心!”

    05

    一个人有没有悲悯心,关键在于他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态度。“可是飞毛腿的车擦得真够亮的,许是得擦到和他那心地一样的!嗐,那天河里飘着飞毛腿的尸首,……飞毛腿那老婆死得太不是时候。”(《飞毛腿》)人力车夫的善良和命运的坎坷跃然纸上。

    “你说洗衣的买卖太下贱,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你们的牧师他告诉我说,耶稣的爸爸做木匠出身,你信不信?你信不信?”这是对华人在美国从事洗衣工作的同情。

    不管你身处怎样的时代,纯洁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当我们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无情揭露的同时,我们并不能改变社会,因此就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我们委实没有歌好唱,我们既不是儿女,又不是英雄!”(《大鼓师》),这就是落差感,希望改变社会而不能的无奈。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就只剩妥协了,“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死水》)。

    妥协之后,我们又心有不甘,“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心跳》)我们又活着做什么。这些思考和无奈始终贯穿先生的一生。

    06

    家国天下是知识分子的最高的人文关怀。在世风日下,国将不国的时代,先生总是忧国忧民。“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一句话》)这是乱世的最强音,震耳欲聋。

    当民族遭遇危机时,路在何方,谁又会给予启迪,“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祈祷》)

    理想中的中华在何方,“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即使流尽血泪也找不了答案。“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发现》)虽然找不到答案,还是要继续追问,“五千多年的记忆,你不要动,如今我只问怎样抱得紧你……你是那样的横蛮,那样美丽!”(《一个观念》)

    《死水》是一部优秀的现代诗歌集,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现代诗歌创作的要领,更让我领略了闻一多先生高贵的文人情怀。

    ——写于2018.3.26

  • 【经观书评】托尼.朱特的世界

    作者:经观书评 发布时间:2012-08-10 16:47:53

    by徐江玲

    2009年1月,某个周四的清晨,耶鲁大学史学教授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照例踏上八点五十分由纽黑文开往纽约中央车站的列车,然后前往托尼·朱特(Tony Judt)位于市区的住所。到达之前,他会在附近的咖啡厅坐上十分钟,整理思路,做些笔记,并用略微滚烫的热水清洗双手。大约十一时,朱特会在住所迎接他,斯奈德会伸出温暖的手,握向朱特。然后,他们开始交谈。

     

    《二十世纪的沉思》就完成于无数个这样的早晨,从2009年冬天一直持续到夏天。这种由谈话内容编辑成书的形式并不陌生,譬如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的《与马萨瑞克的对话》以及波兰诗人亚历山大·瓦特(Aleksander Wat)的《我的世纪》,这素来是东欧学者的传统。

     

    谈话时,朱特与斯奈德互不清楚对方将如何提问,也不了解对方会如何回答。他们穿过各自的心灵和记忆,在脑中找寻线索,通过出其不意的思想碰撞,展开对思想、历史、政治以及道德困境的一系列讨论。这些主题都是朱特生命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时的朱特罹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病症渐渐吞噬了他的身体,手臂、双腿、呼吸、身体各部分以一种令人惶恐的速度失去控制。无休止地诊断和检查,日日遭遇的生命危险,难以承受的沉重,诸多种种,还夹杂着愤怒、悲恸、绝望、害怕以及爱等情绪。朱特逐渐将自己蜷缩在一个透明的“壳”里,藏匿他每况愈下的身体以及被禁锢的头脑。记忆成为朱特的唯一确信,因此他牢牢抓紧,视为救命线。“过去”变成朱特的思想之源,这是疾病唯一不能从他身边带走的东西。于是,《二十世纪的沉思》成为从他的封闭世界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透过它,朱特将自己的思想世界,展露于外。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本自传体式的书。每一章都由两部分组成,朱特的自述以及关于欧洲历史和政治哲学的讨论,涵盖纳粹大屠杀、马克思主义、犹太复国运动及其欧洲起源、英国的例外论及法国的普适主义、欧洲及美国的社会规划等等问题。重要的是,朱特在书中采取了鲜用的第一人称的方式,将他的一生娓娓道来。

     

    痴迷火车的英国少年

     

    1948年伦敦,朱特出生于一个自东欧逃离至英国的犹太家庭,自小亲历战后英国的艰难困境、巨大的社会流动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变迁。朱特热爱各种大众交通工具。当提及50年代英国的绿色线路(Green Line)巴士时,他说,“是它们让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英国男孩,对我的影响并不亚于学校”。 朱特回忆,他并未从学校获得一种集体身份认同感。从七岁一直到十五岁,他最爱的消遣活动,就是在卧室里读书,或骑着自行车四处游玩,搭乘火车闲逛。他的学校就位于从维多利亚到滑铁庐火车站的沿线,能让人们想象出多种逃离路线。

     

    甚至在《记忆小屋》一书中,朱特也无不诗意般地描述道,“我会把自行车停放在位于滑铁庐一线上诺宾顿火车站的行李货车里,然后乘坐市郊电动火车前往郊区。火车悠闲地往东绕行,来到旧伦敦西边,再前往布莱顿,搭上当地的车抵达维多利亚或更远达至卡利芬交汇火车站。这里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线路交汇处,沿途足有19个站台可供上下,我从这当中挑选回程的路线,自得其乐。长长的夏季里充满着这样的体验。”

     

    然而自70年代之后,由于资本主义的盛行,铁路及教育等公共设施的自由化,诸多政府项目被削减,对公众利益的关注逐渐降低。国家越富有,公共设施越破败。因此他愈加怀念以前古老宏大的火车站,因为“(它们)赏心悦目,而那些机场,尽管建于百年之后,却无一不破旧失修,丑陋不已。”这种公共交通工具的热爱,正折射出朱特素来致力于公众利益以及社群建设的思想,并为其笼罩了一层怀旧色彩。

     

    对他而言,交通方式不仅仅是政治的一部分。铁路的铺设极大促进了我们现在所知晓的公共生活的出现:如公共交通、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公共建筑等等。而快捷的四通八达的交通工具,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带来新的归属关系,不同的审美情趣,伴随而来,还有对旧的世界观的摈弃。公共交通系统曾将诸如朱特这样的孩童与其所处国家的公共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却逐渐衰落。在讲述这个令人哀伤的故事时,朱特希望“(它)能启发我们去思索,美国和英国这些国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对此,朱特在《沉疴遍地》一书中指出,追求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国家和政府理所当然的目标,却忘记了应有的职责:保障社会福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市场化经济中,私有化并未带来预想的效率,反而加深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然而民众却一味醉心于对自身财富的追求,遗忘了对道德义务和公共职责的追索。因此,社会空间被私有化割裂,无法凝聚共同的公民意识,导致民众对政治的隔离与犬儒,公民与国家之间在公共空间中丧失了应有的链接。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朱特曾与斯奈德提及,希望写一本题为《火车》的书。借由铁路,朱特想告知我们现代社交以及在过度私有化社会中集体生活的命运。毕竟,铁路促使社交的诞生。令人遗憾的是,朱特的这一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幻想破灭的犹太青年

     

    朱特的父母从未有意将他作为犹太后裔培养,但他一直都知道自己与众不同。

     

    十三岁时,朱特从他的父亲、一位社会主义者那里,收到一份生日礼物——著名波兰思想家、社会主义者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cher)对托洛茨基的研究著作。这是一种典型的犹太姿态:将个人与世界联系起来,将一个以外来者身份出生的人,与更广阔的周遭世界关联在一起。

     

    从十五岁开始,朱特就狂热醉心于左翼犹太复国活动,并成为学生运动中的骨干。这对他有极其强烈的吸引力:曾经整整三个夏天他都呆在以色列的集体农场基布茨。在前往剑桥学习之前,他又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呆在那里。作为一个忠实的信奉者,朱特说,犹太复国主义可以轻易地将犹太认同意识与政治理想主义连接在一起。而对大多数犹太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又是同化的绝佳途径。“它使犹太人视归属感的缺失为优点(而不仅仅是宗教归属感的缺失),并且坚持一种对每个希伯来学校的学生来说毫不陌生的推理逻辑”。

     

    但朱特很快就对基布茨的生活感到失望。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幻想破灭,则是在1967年,他志愿当一名军中翻译,投身于“六日战争”中保卫以色列。他开始逐渐认识到,“以色列并不是一个社会民主天堂,天堂里有以农场为家的犹太人,他们只是恰巧成为以色列人而已,但却和我一样热爱和平”。各式各样的以色列人使以色列在朱特眼里变得陌生,而以色列以外的世界却变得更加熟悉。以色列人对阿拉伯人持有一种固执狭隘的态度,对非以色列籍犹太人表现出一种共有的厌恶,轻蔑地称他们“大屠杀后裔”,这些都让朱特震惊。“我怀着这种理想主义的幻想前往,想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国家”,却发现复国主义左翼,“对那些被踢出这个国家的人民惊人地无知”。

     

    提及这段经历,朱特曾这样说道:“我理解作为一个真正的信仰者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同样知道为了这样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不加质疑的忠诚,一个人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在二十岁到来之前,我曾经是一名犹太复国主义信奉者,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一名共产主义倡导者,但最终我放弃了这些信仰。”

     

    青春狂热退却之后,朱特开始对欧洲左翼运动产生兴趣。在后来就读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朱特早期的导师之一,以研究法国共产主义而闻名的历史学家安妮·克里格尔(Annie Kriegel)曾是法国共产党一员,支持苏联,后来因苏联入侵匈牙利,公开反对共产主义。她对共产主义的觉悟,又使朱特更加质疑左翼。“对朱特来说,伴随最初对集体理想事业的热情而来的是幡然醒悟。激情和质疑总在朱特的头脑里进行着斗争,而他自己也不断在与自己的狂热进行辩论。有人批评他前后观点不一,但这正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者所展现出来的思想轨迹:不断与自己,特别是内在的激情进行争辩。”知名评论家卜若马(Ian Buruma)谈及朱特时说,“直到停止呼吸为止,朱特一直都在思考。”

     

    对法国的研究,让朱特发现20世纪法国政治文化的失败;随后,在70年代,因受不同文化的吸引,朱特前往美国,却又目睹了美国致力建设理想社会诺言的落空。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行走,从马克思主义的疆土到号称自由民主世界,期间朱特的热情和觉悟起起落落。但他自始至终都秉承这样一个信念:政治是一项道德事业。

     

    朱特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道德的,它不是建立于马克思主义之上,它的根基是一种“具有鲜明19世纪晚期的特点,因所肩负改善公共事业的责任而带来的文化自信”。    因此在《二十世纪的沉思》书中,朱特试图将社会民主主义作为解决如今社会问题的良药。他认为,作为“杂牌政治学”的社会民主主义,能将乌托邦的社会主义梦想与资本主义的认识结合起来,并且能认真对待“民主”的部分。社会民主主义,“与其说他们是在寻找一个激进的未来,不如说他们是在寻求回归到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价值”。

     

    “我们处在一个恐惧的时代,恐惧源于对未来的无知……”,朱特指出“我们害怕政府无法掌控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给我们一个可抵御外部世界的安全所在。所有的东西已经失控。”正是这种恐惧的复归及它所引起的政治后果,朱特认为,给了社会民主主义“最强的辩护”:“它既能保护个人安全,不受到真实或虚假的威胁,也能保护社会的团结和民主不受到可能的威胁。”

     

    保持孤独的知识分子

     

    2005年,朱特最重要的著作《战后欧洲史》面世,此书让他获得了汉娜·阿伦特奖,也入围了普利策奖;2008年,在美国《外交政策》和英国《前景》举行的当代思想家百人评选活动中,朱特位于第四十五位;2009年朱特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得了乔治·奥威尔奖;伴随着学术上的成就,朱特在公共领域同样敢于直言,他抨击布什政府时期的政策,也对奥巴马的妥协性有所预见。除此之外,朱特还非常慷慨地将时间用于与年轻人的共处,不厌其烦地给予他们意见和建议,组织各种会议,为年轻人提供与学者交流的机会。

     

    这些仿佛都给朱特贴上了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标签,然而他却并不喜欢这一词。

     

    在朱特眼里,这个称谓只能说明学者并未成功地将学院与公共生活联系起来。这是知识分子的叛逆。为了弥补这一点,朱特花费其生涯一半的时间,尽其所能,用清晰的表述从事教学、思考和写作,并且保持独处。朱特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植根于这种孤独感:远离知识分子群体,不依附任何体系发表见解,根据事件或问题的事实进行判断,而不被限制在某一既有框架之下。

     

    朱特解释说,已经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公信力的知识分子,在参与地方性公共话题时,不应仅局限于某一区域,应从更广泛人群的利益出发。不然,那些政客和专栏作家都可以宣称他们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职责并不是简单地提供关于事件的描述或道德层面的道理,而应“发掘真相并解释其缘由”。“今天我们需要关心的是什么?”朱特在书中问道,“我们现在处于如此境地:作为知识分子或政治哲学家,首要目标不是畅想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是思考如何防止一个更糟糕的世界出现”。朱特认为,“那些善于描绘理想化世界图景的知识分子,最不值得人们聆听。未来几代人捍卫并推进宏愿的最佳方式,是捍卫并保护已有秩序、法律、规则及实践成果——这是凝结着我们为实现宏愿所付出的心血。只有那些心系于此的知识分子,才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因为如此,在被病痛剥夺了独处的乐趣之后,朱特更积极地出现在公众领域。对他而言,留给他的时间太少。2008年,刚被诊断患病时,朱特仍然任教授一职,并主持研究所,他被公认为是一名历史学家和作家。这些都曾与朱特向来的喜好背道而驰,与他素来标榜自己的“旁观者”身份不一,但正是疾病让他从一名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瘫痪之后,朱特仍在助手帮助下,口述完成著作并在《纽约书评》上陆续发表文章;2010年7月15日,朱特完成最后一篇文稿;32天后,托尼·朱特永远停止了思考。《时代周刊》将朱特称为“顶尖的历史学家,具有传统情怀的公共知识分子和一名勇者”;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蒂莫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则认为朱特“拥有作为旁观者却仍投身其中的优秀传统;是参与政治事务,同时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的知识分子”。

     

    无论世人如何评价,朱特在离世前的最后一次采访中,这样描述自己:“首先我是一名历史教师,其次是一位专注于欧洲历史的作家;我还是一名欧洲事务的评论家;发表左翼言论的公共知识分子;最后我是一位偶尔加入美国有关犹太问题讨论的参与者。”

     

    本文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版 2012年8月6日号

    官网地址:

    http://www.eeo.com.cn/bookreview/

    小站地址:

    http://site.douban.com/106727/

    经济观察报-书评 微博:

    http://weibo.com/u/2526630955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163+)
  • 无水印(190+)
  • 无颠倒(56+)
  • 内涵好书(93+)
  • 下载快(106+)
  • 赞(282+)
  • 快捷(242+)
  • 值得购买(632+)
  • 一星好评(388+)
  • 无广告(447+)
  • 服务好(440+)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31 00:17:0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孙***美: ( 2025-01-02 08:53:04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芮***枫: ( 2024-12-17 01:29:28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康***溪: ( 2024-12-11 14:50:22 )

    强烈推荐!!!

  • 网友 孙***夏: ( 2024-12-14 03:04:12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步***青: ( 2024-12-27 09:20:03 )

    。。。。。好

  • 网友 辛***玮: ( 2024-12-31 16:37:0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扈***洁: ( 2024-12-17 15:29:1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菱***兰: ( 2024-12-19 16:45:2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居***南: ( 2024-12-10 17:23:4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堵***洁: ( 2024-12-16 16:46:36 )

    好用,支持

  • 网友 田***珊: ( 2025-01-05 12:20:4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温***欣: ( 2025-01-07 02:21:27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郗***兰: ( 2025-01-03 10:06:3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詹***萍: ( 2024-12-17 23:46:07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