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透视眼丛书(套装4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DK透视眼丛书(套装4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DK透视眼丛书 套装4册(谁拆了我的汽车+铁甲是这样炼成的+船舱里的秘密+透明飞行物)
内容简介:
坦克里向你疯狂开火的家伙到底长的什么德性?
呼啸掠过头顶的战机肚子里装着多少致命武器?
停泊在港湾里的豪华游艇上是否藏有秘密暗室?
赛道上冠军飞车的超凡动力究竟源自哪台机器?
……
风靡欧美的“透视眼”为你揭开所有的谜底。这是英国著名DK出版社的一套拳头产品,由众多英国杰出的绘画艺术家耗时数年精心绘制而成。丛书分为《透明飞行物》《船舱里的秘密》《谁拆了我的汽车》《铁甲是这样炼成的》4册,用精美的剖面图来展现无法用文字描述的飞机、舰船、航天器、各种车辆、坦克及火车等的内部构造及其发展历史等科学知识,深受各国孩子喜欢。
世界上快的陆地飞车长的什么模样?
急速飞驰的赛车依靠什么秘密武器停下来?
赛车手为什么要戴一个“长鼻子”面罩?
……
答案尽在《谁拆了我的汽车》。本书以精美的剖面图为你展示了21种不同类型的汽车:既有在公路上奔跑的宾利、雪铁龙、甲壳虫、法拉利等,又有在赛场上飞驰的冲击者2号、一级方程式赛车、印第赛车等,还有担负着特殊任务的警车、巡逻车、救护车、消防车等。在这里,你会了解很多关于汽车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及其背后的故事。
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倒立着睡觉吗?
你见过可以捕获人造卫星的神奇手臂吗?
航天飞机身上的“瓦片”有什么特殊作用?
……
答案尽在《船舱里的秘密》。本书以精美的剖面图为你展示了22种不同类型的船:既有在海上航行的三层桨战船、拖网渔船、无畏号战列舰、航空母舰等,又有在太空航行的水星飞船、上升2号飞船、阿波罗11号登月舱等。在这里,你会了解很多关于船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及其背后的故事。
战斗机上的弹射座椅能把人弹到太空中吗?
什么样的秘密武器可以让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隐形?
真的有飞机能够带你直接飞抵大气层边缘吗?
……
答案尽在《透明飞行物》。本书以精美的剖面图为你展示了21种不同类型的飞机:既有搭载乘客的波音314客机、协和号客机、波音747客机等,又有用于空中作战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空中堡垒”轰炸机、鬼怪式战斗机等,还有用于救援的海王直升机、消防飞机等。在这里,你会了解很多关于飞机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及其背后的故事。
你见过专门用来蹚的坦克吗?
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坦克有什么秘密武器?
什么坦克能歼灭2000多辆敌方坦克,自己却无一伤亡?
……
答案尽在《铁甲是这样炼成的》。本书以精美的剖面图为你展示了21种由铁甲铸成的庞然大物:既有用于在恶劣环境中作战的坦克,如丘吉尔坦克、虎式坦克、谢尔曼坦克、赛犬坦克等,又有用于牵引火车的火车头,如火箭号机车、克兰普顿机车、太平洋机车、野鸭机车等。在这里,你会了解很多关于坦克和机车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及其背后的故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常宇 发布时间:2019-06-05 23:08:51
系统的论文集,开头两章的引子非常好。后面有些琐碎,很多模型需要细看,参考文献也比较新。跨学科的预备知识较多,系统科学方面比较重要。值得慢慢看。
作者:亦文 发布时间:2022-07-19 15:52:22
很实用的理财小白,阅读入门。基金和股票的区别,作者也讲的很清楚。无论是否投资,都可以了解一下理财的方法,不吃亏。
作者:湖2 发布时间:2022-03-09 23:27:26
比两个短篇集好,克味挺浓的。
作者:你很神气嘛 发布时间:2022-06-07 10:52:45
哈哈哈哈 这个巧合阴差阳错恰到好处
作者:CR 发布时间:2019-10-15 23:29:37
大神早期的作品;先生后期等身之著作的粗线条框架。
作者:维舟 发布时间:2019-06-21 20:04:30
很好的科学史传记,叙事流畅,书中处处将洪堡视为一位被遗忘的先知,强调他的诸多发现至今潜在地影响着我们对自然的认知。不过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说,像洪堡这样的博物学家,也许是尾声,因而后继无人——他在英语国家被遗忘,或许并不仅仅是因为两次大战期间的反德情绪。原书名The Invention of Nature,旨在重点说明现在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自然”观念,是由洪堡“发明”的,这不仅是腰封上说的“丈量世界,定义自然”,不过这层意思确实很难用汉语简洁地表达出来。本书强调了洪堡的普世性,但他的有机体观念其实非常德国。此外,由于聚焦于“自然”,对洪堡书写的政治文化意涵就未予探讨,《帝国之眼》的解读证明,洪堡对后世观念的形塑还有另一面。
深度书评:
年轻人追寻年轻人,壮游者书写壮游者
作者:空山驿马 发布时间:2022-10-24 10:56:32
年轻人追寻年轻人,壮游者书写壮游者:脱下天才冠冕的雪莱
作者:程卫平 原载《新京报》
2022-10-03
他一手慷慨解囊,一手高筑债台;他在海边用漂流瓶散布传单,里面是“危险的”煽动性言论;他认为爱的本质是自由,在不断迁徙的居所建立男女混居的“公社”;他的好友感到困惑:他究竟是天上降下的精灵,还是地下冒出的魔鬼?他是天生的诗人珀西·比希·雪莱。2022年是他诞生230周年,亦为逝世200周年,英国学者理查德·霍姆斯多年前的传记成名作《雪莱传:追求》(Shelley: The Pursuit)终引入中文世界,姗姗来迟,却也恰逢其时。
毕业于剑桥大学的霍姆斯,专事浪漫主义作家之研究,早年眷注文学,后期转入科学主题,著述丰实,广获奖誉。29岁那年,他在短短两年内写就这部传记,一举成名。巧的是,那也正是雪莱这位充满争议的天才在拉斯佩齐亚湾覆舟溺亡时的年纪。这是一位“年轻人”追寻、书写另一位“年轻人”的书。雪莱活了29岁,霍姆斯的书长达800页。
追寻雪莱的心灵
谈及传记文学,霍姆斯开宗明义,立见卓识。认为该体裁的“新意”在于“视角的变换,使旧的事实、事件和记录呈现出新的意义和联系,同时新的局部研究将事件和经历置于新的背景下,使人们能够关注此前被人忽视的要素。新,不在过去本身,而在于回顾过去的方式”。他反对像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另一部《雪莱传》作者,早在四十年前即已出版中译本)那样以想象代替现实的“罗曼史”式传记写法(romanced biography),霍姆斯的传记聚焦于“呈现事实与事件的新意义”。“雪莱的热爱者永远大有人在,但本书并非为他们而写。”这是全书第一句!显然霍姆斯无意写一部“权威定本”式传记,他在意的是写出“他自己”的雪莱;他无意重描维多利亚时代以降浪漫化、理想化的雪莱,却意在颠覆之。他说自己更“狠心”,在其笔下,雪莱的形象更“暗沉”(似乎更对应中文版书脊上的雪莱头像而非库兰的那幅著名肖像画),是走下天才神坛、脱下冠冕的“俗世”之人。不过,霍姆斯绝不缺传记作者必备的“同理心”(empathy),这也是他认为传记作家“最具力量”的情感(当然也是一把危险的双刃剑)。
有纽曼·怀特(N.I.White)皇皇两卷本雪莱传珠玉在前,霍姆斯又“新”在哪里?
书名为“追求”(原文pursuit,亦有追寻之意),雪莱一生在追寻什么?追寻打开神秘自然世界之门的钥匙,追寻精神上的同路人,追寻诗学艺术之完美,抑或是追寻博爱与和平并茂的自由王国?他的漫漫寻梦路,一以贯之,汇合文学、政治、情感的诸多狂想和目标,惊世骇俗。用霍姆斯的话就是,既追寻“哲学上的立场”,也在找寻安身立命的“地理上的位置”。短短一生三十来年,雪莱不断被拒斥、否定,又不断反叛、漂泊、探寻,在动荡与不安中活得炽热而浓烈,不问代价几何。霍姆斯在第一章的标题称他为“引火者”(fire-raiser,也是纵火者的意思),再恰切不过:雪莱的人生如火一样热烈,魅惑、不安分、能量十足、充满破坏力。而这样的开篇之名无疑也暗合了“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后来所“创造的火”(creative fire)。霍姆斯对传主雪莱足迹的“追寻”,充分运用对哈丽雅特信件、玛丽·雪莱及妹妹克莱儿日记等一手资料之研究,论必有据。有意思的是,霍姆斯几年前出了一本自传文集,定名为“这漫长的追寻”(This Long Pursuit),有意暗示其三十余年的传记写作路好比一场漫长的探索追寻之路,而头一站则是对雪莱的“追寻”。字面意义上的“重寻足迹”(footstepping)本身也是霍姆斯写传记的一大特点和原则,他认为钻进图书馆搜寻档案、广读文献还远远不够,传记作家必须“回到过去,亲身追寻他的主题……必须去传主生活和工作过的所有地方,去他旅行过和梦过的地方;不仅仅是出生地……还有那些临时居所”。霍姆斯不惜花费漫长时间沿循传主的足迹重走一遍他们昔日的“旅程”,在地理上捕捉历史与时代的智识回音,与此同时深读其日记、书信,最后再回归那些业已广为人知的作品,公正地倾听他们(“give a fair hearing”),可以说是把自己从外到内“浸没”于传主的物理与精神环境里,与之“相遇”,“在想象中握手”(imaginary handshake),或者说“再体验”(re-live)传主的生活(这也应当是读者阅读作家传记的理想方式)。
他曾告诉《巴黎评论》,这个习惯始于早年阅读母亲赠予他的《骑驴漫游记》(Travels with a Donkey in the Cévennes),那年18岁,他跑去书中的法国赛文山区,于孤独的山野感觉自己“看见”了行者史蒂文森。在长达数年的素材准备阶段,年轻的霍姆斯不遗余力探寻雪莱150多年前在英国、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地的足迹,哪怕只是诗人匆匆经过的无名小城,整理出大量笔记。经如此密集化积累,才会出现浸透同理心的“下笔如有神”。这一优势尤其在叙述雪莱与几位女眷一次又一次复杂漫长的旅程时得到充分展现。雪莱走过的路,画出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朋友圈。
《雪莱传:追求》的“新”也许不在取材之“新”,也未必在结论之“新”,而恰恰在于作者的“寻踪之旅”赋予了它美学上独特的“直观性”(immediacy)。对于浪漫主义诗人来说,其游踪与诗歌之间存在尤为紧密的内在联系,霍姆斯的“追寻”之旅无疑有利于揭示诗歌创作之地与其“内在景观”的微妙关联。
《雪莱传:追求》(陈茹婕 摄)
为公众而写作
《追求》一书起笔于雪莱的少年时代,意味深长。雪莱自幼异想天开爱冒险,满脑子天马行空的幻想,迷恋怪力乱神的哥特式恐怖意象,沉溺于各种古怪神秘的实验,这与贯穿其后半生的“公社”构想、(三角、四角式)自由之爱、诗歌创新,甚至是玛丽·雪莱的奇幻小说创作都遥相呼应。霍姆斯开场即以电影化的语言叙述菲尔德庄园里被四个妹妹崇拜的脑洞奇大的兄长(似乎也有意无意暗示了雪莱一生与众女子的纠葛与羁绊),在天使乐园般优美的开篇之后,作者并未忽略雪莱“躁狂”、反叛和“暴力”的一面,这一点在他进入西翁学院后即昭然可见。霍姆斯追踪了他这一性格特点,认为它也是雪莱后来诗歌中力量的源头之一。西翁和伊顿并不愉快的求学经历深深影响了他日后对权威和社会习俗的观点。而他的精神“治疗者”葛德文作品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在生活中。相比西翁和伊顿,牛津大学的求学经历在起初要愉快、自由得多,他在那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挚友霍格。雪莱无神论的信念,对基督的批判意识,以及以自由平等为基的政治、社会观念都在这段时间慢慢成形。雪莱在霍格寒假论文的基础上写出平地惊雷般的《论无神论的必然》,在牛津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学校开除,也因此与父亲决裂,开启自我流放之路。而反叛与漂泊成为贯穿雪莱一生的红线。雪莱的反基督思想也与反父母权威、反学院权威的观念暗自相连。决裂意味着决然告别,告别他所处阶层的优裕生活,告别家庭财产,告别他的社会地位,拥抱孤寂和清贫。他的斗争方式迥异于同样与父亲不和的卡夫卡,暴烈而坚决,不计后果;需要资助时,又工于计算,尤为务实。可惜,霍姆斯并没能以可靠资料深入分析父母、尤其是父亲与雪莱的关系对后者的精神影响。一次次深陷经济窘境,也促使雪莱深化和强化了追求平等公正的政治与社会理想,发展出建立财产共享、男女杂处的乌托邦公社的大胆构想,在好友霍格和妻子哈丽雅特及伊丽莎(后期则换成玛丽和克莱儿)等组成的四人世界里付诸试验。在霍姆斯看来,阅读柏拉图著作深化了雪莱的这一构想。
在无神论之外,人道主义和平均主义统御雪莱的政治思想。踏上爱尔兰的土地,法律上还未成年的雪莱俨然已成革命者,他在那里接触到贫困、疾病和冷漠。刊发《告爱尔兰人民书》,散布革命主张——在天主教渐进主义和暴力革命之间的“潜移默化式”社会改良,也力主出版和新闻自由。霍姆斯的叙述展示了雪莱作为“政治动物”乃至“斗士”的一面。年轻的雪莱没有生计来源,只能仰赖父亲和舅舅的救济,而这丝毫不妨碍他一腔济世救民的热忱。他的“公社”不停搬家,从爱尔兰至威尔士再到意大利,如隐士游仙一般云游四方;他拉进更多成员,而内部的冲突和争吵及外部的敌意与威胁从未停休。他的公社里虽然也有低微的仆人,但出身高贵的雪莱阶级意识根深蒂固。他虽鼓吹博爱,却漠视身边的妻儿。这正是霍姆斯要揭示的雪莱“冷酷、世俗”的一面。不过,霍姆斯似乎倾向于将雪莱“置于道德的基座之上,然后再将他拉下来”(肯尼思·卡梅龙语)。在雪莱践行浪漫的社会理想的同时,政治论文和诗歌的创作也渐趋成熟,产量随之走高。《麦布女王》就是这段时期的大作,这是他第一部重要长诗,表达了在政治、宗教和经济生活上诸多观点和美好愿景,诗与论文合一,文学与政治学交融,是他个人的“百科全书”。虽然还不成熟,但霍姆斯认为就原创性和构思而言,在当时的英国无出其右。文本分析上,霍姆斯的传记着意展现雪莱的诗歌灵感与其政治思想之紧密结合。
与葛德文之女玛丽私奔直至雪莱逝于意大利的这几年(尤其1817~1821年),是他最重要最高产的创作期;在此期间雪莱不断完善自己的诗艺文采,也广泛阅读、思辨、翻译、研修。霍姆斯集全书一半笔墨书写雪莱一生中至关重要的最后几年,认为雪莱的主要成就在长诗和诗剧,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呈现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政治与哲学思考。至于像《致云雀》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即便被徐志摩喜赞为“内外通灵的水晶”,但那只是“这颗彗星的彗尾发出的光芒”,在霍姆斯看来不过是他主要创作之外的妙手偶拾。对抒情短诗的轻视或许也是霍姆斯着意颠覆维多利亚时期品位的一个反应。
对雪莱性格及情感世界的描画与梳理在这部传记中占据很重分量,他的热烈与冷漠,多情与薄情,真心与游戏,错综复杂,言之不尽,而世人对其也多有误解。书的前半部侧重写他与哈丽雅特和希钦纳,当然还有霍格,后半部则聚焦他与玛丽、克莱儿及拜伦的关系,而这些篇章(大致从第十三章开始)无疑是全书最细腻,也是较为精彩的部分(特别是与拜伦的交往史);与父亲,与葛德文的关系则如一条红线贯穿全书。如果说,写《论无神论的必然》而被牛津开除是雪莱早年最惊人之举,那么与哈丽雅特决裂、同导师之女玛丽私奔则是他后期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前后两者显然有联系,与父亲的决裂跟他与哈丽雅特的决裂之间同样也不乏联系,可惜霍姆斯并未深入分析雪莱做这些重大决定时背后的原因。在精神分析上的欠缺或许也是作者为人立传的审慎态度使然。另一方面,作者在传主所处时代的宏观历史背景(比如雪莱“公社”构想在当时的西欧就并非孤例)——从法国大革命到希腊起义——的勾画上也稍显单薄,这一点与那位为卡夫卡立传的德国人莱纳·施塔赫形成强烈反差。毕竟在雪莱的世界,政治关怀与诗歌创作至少是并驾齐驱,而政治革命也是其诗歌的重要主题,在他的长诗中就常常闪现政治演说家的激情与力量。
《雪莱传:追求》(陈茹婕 摄)
夭折的诗人
雪莱不懈“追求”之结果不啻悲剧,三个孩子或多或少因他夭折,仿佛来自神灵的惩罚;玛丽与他疏远,出色的得意之作生前未得发表,诗名未获认可,私德饱受非议,孜孜以求的政治自由与社会公义不见起色。甚至在他死后数日,《信使报》刊文写道:“渎神诗人雪莱已溺亡,现在他知道世界上是否有上帝了。”……可惜,对于天才和预言家而言,雪莱这样的遭遇在任何时代都不罕见。只是,悲剧事件背后那个“暗沉”的雪莱在维多利亚时期以来因雪莱亲友、后人及信徒的刻意掩饰乃至操弄,长期隐而不见,霍姆斯全书则着意打破那围绕雪莱之死而营建的“似天使”“如云雀”的“脆弱”而又理想化的诗人形象——“鲁莽而非脆弱,慷慨而非天使,以自我为中心而非自毁自灭,智识上孤立而非政治上绝望”。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观点与叙述值得商榷,济慈无法与雪莱成为挚友,但说他“打心底里厌恶雪莱”是否证据充足?对雪莱行为的解释隐约有道德及伦理上的预判;对玛丽·雪莱这个重要人物的展现恐失之偏颇;对《心之灵》等诗(剧)的评断稍显草率。
在接受《卫报》采访时,霍姆斯说:“如果你只是学者,你的故事是死的;如果你只是讲故事的好手,那么你的作品会显得荒唐可笑。”他自己在准备传主素材时,总采取“双栏”式记录法,一面是事件的客观陈述,另一面则辅以自己的感受和评判。好的作家传记,生平考证上有史学家的谨严,文本分析上有文学家的精细,全局构建上不失小说家的新视野。如此读来,才既趣味横生,又不流于虚浮空泛,或如一所江南园林,值得一看再看,且每览必有新得。霍姆斯的《雪莱传:追求》也得此风范,即便称不上斯彭德爵士所谓“有史以来最好雪莱传记”的盛誉,但时隔近50年,它的魅力全然没有黯淡下去,至少可取代莫洛亚版成为中文世界雪莱研究的新路标。
承载信念力量的《父与子》
作者:嘎嘣嘎嘣脆 发布时间:2011-03-23 10:52:36
摘自《新浪博客》 作者:艾 泽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1818~1884)是位卓越的、才气横溢的艺术大师。他描绘了无比广阔的俄国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种种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人民的美好心灵。他以自己的艺术珍品发展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屠格涅夫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后来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并长期出国学习。他从《巴拉莎》,《地主》等诗篇开始文学生涯。他的《猎人笔记》的发表曾被当作俄国文学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因此这本书被当时的进步思想界称为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屠格涅夫文笔优美,结构巧妙,语言清新简洁,他的作品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父与子》创作于一八六二年,那些年月,俄国还处于农奴制社会,但农奴和农奴主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激化了,只是数百年来受农奴主奴役的人民还没有能力站起来为争取自身利益作广泛的、公开的、有意识的斗争。屠格涅夫当时是俄国社会运动中的自由主义人士,他对专制的农奴制度不满,主张捍卫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利益。在这种思想的启发指引下,他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父与子》。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叫巴扎罗夫,这个艺术形象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民主启蒙时期否定精神的一个典型。他们崇尚否定,认为新事物通过对旧事物的否定才能得到自身的发展,俄国革命初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大胆彻底地否定所有旧的事物。巴扎罗夫在书中的行为和表达的思想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进步的民主知识分子的普遍想法。
巴扎罗夫最大的提点就是“否定一切”,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它有着对一切进行无情地破坏的自发性,书中这样描写他:“老是怒气冲冲,脸色阴沉”,说话“粗鲁,语气傲慢”,具有显著的厌恶现世的倾向,不仅如此,他还故意避开“浪漫主义”即一切诗情画意的属于心灵感受的东西。巴扎罗夫不屈从任何权威,不把任何准则当作信仰,即使这种则是多么受到尊重;“完全、彻底摆脱了一切现成概念和陈规旧俗”。他还说“科学一如手艺,有具体的门类,而泛泛的科学是不存在的。”可见他只承认具体的科学,而把“泛泛的科学”即哲学彻底否定了,而把哲学看成是“浪漫主义”,是腐朽的胡说八道。
书中巴扎罗夫读完大学,和他的好朋友阿尔卡季一同来到后者的家里,阿尔卡季的父亲是一个地主,叫尼古拉,叔叔年轻时曾在英国贵族社会中浸淫多年,身上有着鲜明的贵族气息,叫帕维尔,他们在当地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当平民出身而又思想激进的巴扎罗夫来到这个地主庄园起,他们的斗争就拉开了帷幕。他们刚一见面不久,不同身份的两方面就开始彼此仇视,表现在衣着、行为举止、秉性、感情即思想意识层次,但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对社会改革的看法上,帕维尔希望俄国奉行英国式的自由主义,以“宪法、议会”来实行民主政策,而巴扎罗夫对这些嗤之以鼻,他要的是人民能得到最实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几个崭新的“美丽的词语”。
但当巴扎罗夫在遇到奥金佐娃的时候,他的命运走向了悲剧的境地,因为他真心实意地爱上了她。他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就有为他原先所敌视的,与虚无主义观点相悖的浪漫主义,而且找不到合理的解释。这就导致了巴扎罗夫的自我矛盾,但是,他试图克制自己的这种人的本性情感来维护自己的虚无主义,但是他却遭到了失败,他的信念幻灭了,心灵极其痛苦。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也承认了他对奥金佐娃的爱。而当他向奥金佐娃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时,又遭到了她的拒绝,这无疑又给巴扎罗夫巨大的打击,他承受着单恋的痛苦与委屈,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心灵的欢愉。他变得怀疑,悲观,最后带着未遂之志,憾恨地离开了人世。
作者对深具否定主义的巴扎罗夫的评价是肯定的,在那个时代,作者看到了否定派即虚无主义者“对人民的需要更为敏感”,他们的心灵与人民有互通之处。书中形容巴扎罗夫“仆人对他几乎都有好感,尽管又是要爱他的取笑,他们觉得这人不是老爷,而是自己人”;“他(指巴扎罗夫)有一种使人信赖的特殊本领,虽则从不前就他们,说话的口气也是懒懒的”。这是非常让作者珍视赞赏的品质。另一方面,作者并没有完全站在巴扎罗夫的这一边,作者认为巴扎罗夫这些虚无主义这仅仅是为否定而否定,好比是生活在没有空气的真空里,这一点是不足取的。作者的观点是,社会之所以取得进步不是由于否定,而是对“文明成果”的肯定。
总之,作者屠格涅夫赞赏“子辈”即虚无主义者的刚毅,反封建的锐气,却并不赞赏他们对美的冷漠,对文学艺术的漠视,尤其是对待浪漫主义激情、对待人的内心感情方面的态度。巴扎罗夫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违背了自然。他的要打破旧世界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新社会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他违背了事物和历史发展的自然定律,也错误地否定了人性中对美,对感情,对艺术的自然的追求。这就酿成了他悲剧性的命运结局。
所以读这本小说我们不仅要看到一个“战斗者”的形象,一个青年信念幻灭的悲剧,更要看到作者对人性,对艺术,对美这些人类“文明成果”的肯定和热爱。作者的哲学层次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还向我们道出了一个真理:自然可以调和人世间的一切矛盾。
在巴扎罗夫情场失意之后,他回到了自己家乡,一个下午他躺在干草垛旁自言自语道出了心里的苦闷:“我所占有的这一小块地方比起广大空间来是如此地狭小,而那广大空间里没有我,也与我无关;我得以度过的这个时段在永恒面前是如此地渺小,而我得不到永恒,永恒中没有我……可就在这颗原子中,在这数学的一个点上,血液却在循环,脑子却在工作,有所希冀……”,他思考这些表示他也开始“浪漫主义”了,这段话他首先说人在大自然前是多么的渺小,然后又怨恨自然为何又让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呢?巴扎罗夫很悲观,他觉得自然和人是对立的,他为人的意志无法转移自然而哀伤,又无奈地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可以说他从唯物转向了唯心。
屠格涅夫不愧是一个艺术大师,曾经在柏林大学攻读过哲学的他缝合了个人主义与大自然之间的这个隔阂。书的最后巴扎罗夫过早地夭折,作者在书的结尾处描写了荒芜的荒村公墓,巴扎罗夫年迈父母无法消解的痛苦之后,接着以强劲的抒情表示了他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坚定信念:“难道他们(指年迈的父母)的祈祷、他们洒下的泪水是没有结果的吗?难道爱,神圣的、真挚的爱并非万能?哦,不!掩埋在墓中的不管是颗多么热烈的、有罪的、抗争的心,墓上的鲜花依然永它纯洁无瑕的眼睛向我们悠闲地张望,它们不只是向我们述说'冷漠'的大自然又它伟大的安宁,它们还谈及永远的和解和那无穷尽的生命……”作者说如果爱是虚无的,不值得肯定,那巴扎罗夫的父母为何会洒下眼泪?巴扎罗夫无论面对了多少矛盾,有多少的痛苦,大自然却依旧纯洁,还是那么美丽安宁:生命依旧是饱满的,自然依旧是和谐的。这个活泼,乐观的结尾,让这本书的意义得到了升华。这也可能是对巴扎罗夫最好的安慰。作者告诉他: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好转是必然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屠格涅夫的这种预言。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不断汲取信念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一种奋发的力量。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更深刻的启示。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收费(550+)
- 值得下载(535+)
- 速度慢(310+)
- 格式多(568+)
- 强烈推荐(157+)
- 无颠倒(584+)
- 三星好评(642+)
- 体验差(613+)
下载评价
- 网友 融***华: ( 2024-12-12 04:23:03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常***翠: ( 2025-01-08 00:19:4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权***波: ( 2025-01-05 06:15:40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2 12:19:3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索***宸: ( 2025-01-07 21:03:3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芮***枫: ( 2024-12-13 13:34:26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冉***兮: ( 2024-12-23 20:07:0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晏***媛: ( 2025-01-06 12:11:36 )
够人性化!
- 网友 国***芳: ( 2025-01-03 05:40:39 )
五星好评
- 网友 焦***山: ( 2025-01-04 02:21:20 )
不错。。。。。
- MCSAMCSE Windows2000网络管理学习指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注释本(全新修订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美国队长之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GRE高频词汇进阶+测试( 货号:711153364)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从零开始学房地产投资(白金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及讲解 中国金融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小雏菊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节日大营销·手绘POP-时尚节日篇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新正版图书 税务律师办案实用技巧与典型案例分析 翟继光 立信会计出版社 9787542957146 点亮音像专营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麦克米伦轻松小学霸:科学(1-6)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