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中华礼藏·礼俗卷·岁时之属·第二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06

中华礼藏·礼俗卷·岁时之属·第二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中华礼藏·礼俗卷·岁时之属·第二册精美图片
》中华礼藏·礼俗卷·岁时之属·第二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华礼藏·礼俗卷·岁时之属·第二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812358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30
  • 页数:594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06

内容简介:

《古今岁时杂咏》,是按一年四季的节气时令编排的,如元日、春分、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岁暮,等等,选录汉魏至宋的佳诗名篇,颇可供人阅读欣赏。

北宋时,宋绶曾编过一本名为《岁时杂咏》的书,共二十卷。宋绶家富藏书,《宋史》本传称其"家藏书万馀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他虽然官做到宰相,但一生清廉,乐于著述。这本《岁时杂咏》就选取汉魏古诗至唐朝人诗作,按一年四季的时令编次而成。后来到南宋初期,有一位四川眉山人名叫蒲积中,看到宋绶所编的这部书,认为"前世以诗雄者,俱在选中",是一部好书,但他认为,本朝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以及王安石、梅尧臣、张耒、陈师道,都是诗坛名家,他们的成就,当不会在古人下。因此他就在宋绶《岁时杂咏》的基础上加以扩充。据蒲积中在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丁卯(公元1147)所作的序,他是根据宋绶所立的卷目,而补充宋人的诗。

据清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记,蒲积中的《古今岁时杂咏》收诗二千七百四十九首,比宋绶所录增多一千二百四十三首。这是就《四库全书》所收的本子统计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有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有不少诗是《四库全书》本所未收的。但据我们这次整理时统计,《四库》本,加上据明抄本所增补的,共二千七百零九首,可见《四库提要》所说并不确切。但不管如何,由于蒲积中所编,这本《古今岁时杂咏》,不仅保存了已经佚失的宋绶的书,还保存了不少北宋至南宋初期的诗作,这是他在文献整理上所作的一大贡献。清代《四库提要》评此书,誉为"古来时令之诗,摘录编类,莫备于此。


书籍目录: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序

蒲積中自序

卷一

元日

卷二

元日

卷三

立春

卷四

立春

春帖子詞

立春又詞

卷五

人日

卷六

人日

卷七

上元

卷八

上元

卷九

晦日

卷十

中和節

春分

春社

卷十一

寒食

卷十二

寒食

卷十三

寒食

卷十四

清明

卷十五

清明

卷十六

上巳

卷十七

上巳

卷十八

上巳

卷十九

春 日

卷二十

端午

卷二十一

端午

端午日帖子詞

卷二十二

夏至

伏日

卷二十三

立盡秋

卷二十四

立秋

卷二十五

七夕

卷二十六

七夕

卷二十七

七夕

卷二十八

中元

秋分

秋社

卷二十九

中秋

卷三十

中秋

卷三十一

中秋

卷三十二

中秋

卷三十三

重陽

卷三十四

重陽

卷三十五

重陽

卷三十六

重陽

卷三十七

重陽

卷三十八

初冬

立冬

卷三十九

冬至

卷四十

冬至

卷四十一

除夜

卷四十二

除夜

卷四十三

正月

二月

三月

卷四十四

四月

五月

六月

八门

卷四十五

七月

八月

九月

卷四十六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作者介绍:

蒲积中,字致稣,眉山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古今岁时杂咏》,是按一年四季的节气时令编排的,如元日、春分、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岁暮,等等,选录汉魏至宋的佳诗名篇,颇可供人阅读欣赏。

北宋时,宋绶曾编过一本名为《岁时杂咏》的书,共二十卷。宋绶家富藏书,《宋史》本传称其"家藏书万馀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他虽然官做到宰相,但一生清廉,乐于著述。这本《岁时杂咏》就选取汉魏古诗至唐朝人诗作,按一年四季的时令编次而成。后来到南宋初期,有一位四川眉山人名叫蒲积中,看到宋绶所编的这部书,认为"前世以诗雄者,俱在选中",是一部好书,但他认为,本朝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以及王安石、梅尧臣、张耒、陈师道,都是诗坛名家,他们的成就,当不会在古人下。因此他就在宋绶《岁时杂咏》的基础上加以扩充。据蒲积中在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丁卯(公元1147)所作的序,他是根据宋绶所立的卷目,而补充宋人的诗。

据清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记,蒲积中的《古今岁时杂咏》收诗二千七百四十九首,比宋绶所录增多一千二百四十三首。这是就《四库全书》所收的本子统计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有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有不少诗是《四库全书》本所未收的。但据我们这次整理时统计,《四库》本,加上据明抄本所增补的,共二千七百零九首,可见《四库提要》所说并不确切。但不管如何,由于蒲积中所编,这本《古今岁时杂咏》,不仅保存了已经佚失的宋绶的书,还保存了不少北宋至南宋初期的诗作,这是他在文献整理上所作的一大贡献。清代《四库提要》评此书,誉为"古来时令之诗,摘录编类,莫备于此。


精彩短评:

  • 作者:薯条人 发布时间:2020-08-10 23:31:31

    为我量身定做

  • 作者:張卺 发布时间:2024-02-19 20:20:46

    个人认为初中6本语文书中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

  • 作者:大地 发布时间:2018-04-27 10:41:40

    粗翻。此书不仅梳理了王安石的有关事迹,而且还收录了能体现王思想的文章作品,并对其思想路径有一定程度的分析和考察。刷了一眼参考文献,太丰富了,分经史子集著录编著及论文予以整纳,元明清的文集及著作都有引用。启发还蛮大的,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年谱应该有什么内容,像上的劄子、写的诗等都作为事迹予以编载,还有就是要注重地方志的内容,在某地任职要查此处的地方志。

    我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宋史翼》的史料价值到底如何?

  • 作者:心若无涯 发布时间:2023-12-19 23:10:47

    钱锺书先生始终是一个干净、清白、纯粹的人,光是这一点,他就值得所有人敬佩。

  • 作者:翱云 发布时间:2022-03-09 20:14:26

    写神易,写人难;医病易,医人难。

  • 作者:哼唧唧 发布时间:2011-03-09 13:39:59

    文字垃圾


深度书评:

  • “大事记”&“照相簿”&人生意义

    作者:阳台观陌 发布时间:2019-03-23 13:19:19

    小说并不以情节取胜,引人思索的东西很多,最心有戚戚的是两点,再啰嗦几笔。一个是哥哥的“大事记”,一个是妹妹关于记忆和照片的迷惑。

    先说大事记。

    很多人小时候都会做类似剪贴簿的东西,写点日记,做些摘抄,贴上喜欢的明星或别的图案,有手绘能力的也可以涂鸦,也有小比例的人会虚构写作吧,编个故事什么的。

    《光阴似剪》里的尼克做的“大事记”也类似,只是更用心更有意思。他首先是为自己创作的新歌制作光盘,“大事记”是一种辅文,写上跟自己的创作有关的事,虚构一些粉丝,但所谓“虚构粉丝”并不为满足虚荣心,而是构建一种纸面上的对话交流。他虚构出来的粉丝其实是代表了他自己内心的一些其他声音,来与创作主人格的自己对话。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完善地记录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

    有时候尼克也会戏仿,比如小说开头那封假信。虽然事实不准确,但他捕捉了妹妹的性格特点,夸张化地写出来,恐怕那种栩栩如生的动人确实要比妹妹自己的真信更有代表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对生活的浓缩吧。

    尼克的“大事记”就是他自己的记忆,无所谓真假,对他本人来说就是真的,就是他的人生本身。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记录,仅凭记忆是很容易忘掉生活的很多内容的,如果没有文本凭据,一个人去世后其记忆也就同时去世,有谁还记得他和他的心?可能子女还记得一些,孙子女就差不多只记得名字了吧?像尼克这样无妻无子的单身汉,就更没有人记得他了。

    尼克孤寂的一生里,他觉得妹妹就是自己的延续就是另一个自己,不能算“别人”,她的欣赏承认那是不作数的,所以其实他并没有得到什么关注和承认。尼克一边说着我就要过这样的人生、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完全不介意别人理不理解我,另一边其实总还是有不这么决绝、不这么坚强的时候吧?一个人啊,要想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目光,真真正正做自己,只做自己,那真的是很难的。

    所以尼克在“大事记”里记录并且完善了自己的一生,虚拟出欣赏理解自己的人群,虚构出自己受到肯定得到承认的成绩,甚至在50岁生日时为自己写了讣告,讣告里写着,他用妹妹猜得到的方式——服药——了结了自己,这是很合他逻辑的方式和结果,所以妹妹才会惊慌失措,就因为这个虚构实在是太真实了。然后他转而用了“失踪”这种更神秘、更充满各种可能性、给人希望也予人折磨的方式,无法判断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也许是不舍得,也许是不甘,也许没有也许。

    当我们激赏追逐理想的高更时,前提是他真的画出了名堂,如果像尼克这样默默无闻,我们真的还会觉得月亮比六便士更值得吗?但如果没去追逐一番,又怎知自己的月亮会不会照亮天空?这条路太过艰险,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很多走失在路上的人,并不是才华不够,而是负担不了那些代价。

    无论如何,为自己的生活制作“大事记”倒真是个可爱的做法,我也打算动手做一份。尼克“大事记”的做法与写日记、做手账的区别就在于虚构的部分,有点类似于“积极想象”“目标视觉化”之类做法?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无论真假虚实,拿出一点时间静静面对自己内心,记录描述,留下一点认真打磨的文本,也算是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了吧,多少会有一点白月光?

    再说记忆和照片。

    小说中妹妹因为母亲的记忆力衰退而格外关注自己的记忆力,悄悄跟母亲吃一样的药,学习各种技巧,各种保养方式,用尽办法来改善记忆力。这种恐慌不是个别的,本质上是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意义的怀疑。如果没有记忆,人何以为人?如果有一种技术把甲的所有记忆替换为乙的,难道他还是甲吗?

    妹妹对于记忆的本质有很多困惑与思考,比如说有时候你全身的肌肉都有一种记忆,而不是仅仅脑子里有,各种表述都还挺耐琢磨的。其中一点让我想多了的就是,当她在相册中看到一张过生日的照片时,发现自己只有关于这张照片的记忆,而不记得照片上面当时场景中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只记得如何摆拍、生产出这张照片、后来又多次谈论这张照片等等,而照片本来想要记录的那个场景本身反而被淡化了,被记忆淘汰了,这不是很吊诡的吗?

    现实中我们也看到太多人沉浸在拍照片、发朋友圈的快乐里,有时候也会追问,你是来欣赏风景还是来拍照片、标记“到此一游”的?

    不过这不是绝对的,还是要看尺度,照片本身作为记忆的辅助还是很重要、很有效的手段。举两个例子。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排斥照片等技术手段,几年时间都没怎么给孩子留照片,但人的记忆会模糊的,当时再怎么觉得深刻、不会忘记,时间久了也依然会模糊。有的场景即便你觉得脑子里还很清晰,也仍然需要一张可视化的照片来回味咀嚼或与人分享。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仿佛突然成年之后,我无比怀念那些他童年软软柔柔的时光,那些你不会忘记但还是想要回顾的时光。很遗憾没有多留一些照片和录像,明明技术已经这么方便!

    另一个例子是,2016年夏天我们去西南自驾游一个多月,因为当时有些心事、情绪不佳,也因为观念,就觉得眼睛看还来不及看呢哪有心情拍照。我先生作为司机多次提醒我照照片被拒之后只好自己多停几次、多拍几张,在有些地方更一次次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母子留影。当时觉得这人好啰嗦啊真讨厌,但短短一两年之后,偶尔再看到那些照片时就觉得太珍贵了。其实我们不容易再有那么长时间在路上的经历了,那些所见所闻会因没有重复而更容易忘记,脑子里留下的只是一些感受、印象,而照片可以像渔网一样,从潜意识之海打捞出一些具体的记忆。

    看李娟的《前山夏牧场》,提到她家和邻居家都有大本的相册,都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每次来了客人都会拿来不断翻阅,是最好的谈资。他们翻阅的是照片,也是记忆,谈论的是故事,也是人生。

    留影本身是没有对错的,现代技术的便利。不要只为拍照而拍照,好好享用当下,用心观察欣赏之后,仔细留影,整理保存,适当回顾。甚至按时间或按专题,做成“大事记”那样的手工杂志,想一想就觉得不错吧?

    当下的体验很重要,留影留记录也重要,唯一要牺牲的就只有速度了,总急着赶路的话,浮光掠影,不管是人生还是风景,都会模糊粗糙的。

    以上两点其实也是一点,有关个体记忆。

    换个思路讲,做人要认真、要留存记忆线索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要做事。如果你自娱自乐一辈子,活在个人小圈子里,即便自己做好最精致最完整的“大事记”,又指望谁来阅读呢?如果你在某个领域用心努力,做了很多事,很有影响力,令很多人受惠,那么即便自己片纸不留,也会有很多人追寻你、描述你吧?

    又是另个话题了。以上。

  • 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深山夜读 发布时间:2006-12-22 10:07:37

    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是豆瓣给我推荐的书中的一本。豆瓣推荐的书,许多是摆在书店最显眼的地方的垃圾,即所谓畅销书,但也有金子,《上学记》就算得上。

    书是在当当网买的。说起来老土,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买书。买之前咨询了一位朋友,他说,一次买够99元,可以免去送书的费用5块钱。于是,索性买了一堆书。那天,送货人送来时,抽出《上学记》,又看着那一堆书,突然想起那个螃蟹与醋的相声,禁不住莞尔。好在,螃蟹是好螃蟹,醋是好醋,不亦乐乎?

    书很好读,象何先生的的人一样,恬淡风趣又不失深刻。其实我对于口述这件事不是很理解。从前言后记看,何先生还挺健康,怎么自己不写,要让别人代笔呢?以前看梁漱溟先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时,也有同样的疑问。虽然非常相信书中所写文字的真实性,还是有隔了一层的感觉。

    用两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有两点深有感悟。一是何先生对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之间差异的观点,颇有发前人所未发之新颖。二是对当年西南联大读书生活的回忆,读来让人心驰神往。

    我们以前所学的历史,提到北洋政府,恐怕很多人心中都会想起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样的词儿。混战自然是常态,但也正因为是军阀统治,是混战,所以,他们“没有,也拿不出任何意识形态的东西”。何先生提到有两件事,读来特别好玩儿。一是北洋军队的军歌,是“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滑稽可笑。二是北洋政府的国歌,竟然是先秦无名氏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和这些中国传统的东西相反的,国家的体制采取的则是完全的西方议会制。政治上的无意识形态带来的,是非常自由的思想和文化环境。所以,才会有类似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才会有蔡元培在北大完全的自由开放,才会有他们那一代人“无故乱翻书”的轻松而随意的读书生活。国民党统治中国后,则有了意识形态的控制,有了党国,有了个人崇拜和独裁,也就有了对自由民主和先进文化的扼杀。这一点,其实也是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往往政治最稳定,经济最发达的朝代,文化却不相称地滞后,反而是号称乱世的时代,文化往往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就。如汉代与先秦;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康雍乾盛世比之清末民初等等。钱穆先生在《中国史学名著》中就说过,知识和文化最发达的时候,往往一般也是政治上最无力的时候。大约乱世时,统治者全部心思都在军事政治上,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心思来对付读书人,对付思想,所以对思想的控制暂时会有所放松;而到了太平时代,统治者没有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可以操心了,就可以放手对付思想与文化了。关于这一点,龚自珍有一句诗说得好:国家治定功成日,文士关门养气时。

    西南联大的七年读书生活是书中重点。何先生说,那七年是他一生中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好时光。我们没福气,不能恭逢其盛,但看看何先生的回忆,亦足够幸福。

    那样幸福的学习生活:没有任何组织纪律,没有点名,没有排队唱歌,不用呼口号,早起晚睡没人管,不上课没有管,完全自由的转系,自由的讨论,喜欢听的课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当面提出质疑无所谓,甚至骂骂不喜欢的老师也无所谓……

    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师:胡适,钱钟书,陈寅恪,钱穆,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吴宓,梅贻琦,华罗庚,冯友兰,金岳霖,叶企孙,周培源,吴大猷,陈省身,吴晗……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观点自由地讲课,可以一堂课几千年,也可以一年讲不完一个时代,一个话题……

    那些指点江山的同学:杨振宁,殷海光,汪曾祺,黄昆,王浩,张守廉……什么性格,什么观点,什么倾向都有,可以毫无顾虑地激烈辩论,也可以骂骂不喜欢的领导人,比如蒋介石,比如校长……

    看到这些,在象养鸡场一样的学校长大学习的我们,除了羡慕,除了恨自己晚生了几十年,还能说什么呢?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有何先生谈到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师和同学的一些琐事,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真实的另一面,有的让人忍俊不禁,也有的让人从心底发出感叹。

    沈从文先生没有任何学历,照样被聘为教授。钱钟书、刘文典这些有名士派头的先生就有些看不起沈先生。刘文典在课堂上公开说,沈从文居然也评教授了……要讲教授,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刘文典和孙中山一起搞过革命,资格老,又有些旧文人放浪形骸的习气,一身破长衫上油迹斑斑,扣子有的扣,有的不扣一副邋遢的样子。蒋介石请他见面,看他不象个样子,问,你就是刘文典?他回道:你就是蒋介石?

    黄昆和杨振宁聊天。问杨,爱因斯坦最近又发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杨振宁把手一摆,很不屑的样子:毫无originality(创造),是老糊涂了吧?

    汪曾祺和何先生同宿舍,十八九岁的年龄,头发留得很长,穿一件破的蓝布长衫,扣子只扣两个,趿拉着一双布鞋不提后跟,经常说笑话,还抽烟,一副颓废的样子。

    总览何先生此书,对过去抱着深厚的感情,对师友也充满了无限怀念。即使对后来大家对其人格颇有看法的冯友兰,也是抱着温情的理解。唯有对吴晗,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欣赏:

    吴晗那时候是二房东,……二房东在旧社会是一个很不好听的名词,被认为是从中剥削,吃差价。吴晗经常赶人搬家,说是有亲戚要来住……在旧时代,二房东要涨房租的时候总是这样赶你走。

    大凡在危急在情况下,很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梅(贻琦)校长那时候五十好几了,可是极有绅士风度……跑警报的时候,周围人群乱哄哄,他还是不失仪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同时输导学生。可是吴晗不这样,有一次拉警报,我看见他连滚带爬地在山坡上跑,一副惊惶失措的样子,面色都变了。

    吴晗教的中国通史全班都不及格……当时必须是权威教授才可以耍这个派头,而吴晗辈分很低,还是个青年教师,这种做法难免给人一种妄自为大的感觉。他的心里有个情结,总是念念不忘自己是个名教授。

    有一句时髦的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其实,细节也往往透露出一个人的人品与修养。吴晗、冯友兰,还有郭沫若这些人,本是学者,在后来的人生中却带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他们主动靠近政治,招引政治人物的关注,在声名大盛,名利双收的同时,不知是否考虑过它必然会带来的风险?

    何先生在书中对幸福的概念有多次的表述。他说,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我想对幸福,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今天,我们先不妨用这样的条件来衡量一下我们自己:现在幸福吗?未来会幸福吗?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136+)
  • 藏书馆(335+)
  • 体验满分(418+)
  • 经典(597+)
  • 格式多(600+)
  • 一星好评(64+)
  • 体验差(360+)
  • 好评多(391+)
  • 图文清晰(76+)
  • 值得购买(357+)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 2024-12-24 09:45:5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印***文: ( 2024-12-11 22:41:0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后***之: ( 2024-12-15 12:29:1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堵***格: ( 2024-12-18 18:19:33 )

    OK,还可以

  • 网友 冷***洁: ( 2024-12-24 03:08:3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菱***兰: ( 2025-01-08 13:21:32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晏***媛: ( 2024-12-25 09:57:43 )

    够人性化!

  • 网友 利***巧: ( 2025-01-02 08:17:2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陈***秋: ( 2024-12-11 13:05:38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扈***洁: ( 2025-01-03 15:35:48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常***翠: ( 2025-01-03 14:07:27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冉***兮: ( 2024-12-10 16:31:2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薛***玉: ( 2024-12-14 15:17:5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敖***菡: ( 2024-12-17 01:50:12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国***舒: ( 2025-01-05 15:51:23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蓬***之: ( 2025-01-04 13:37:19 )

    好棒good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