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SNOOPY史努比双语故事选集 2 匪夷所思的史努比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1:31

SNOOPY史努比双语故事选集 2 匪夷所思的史努比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SNOOPY史努比双语故事选集 2 匪夷所思的史努比精美图片
》SNOOPY史努比双语故事选集 2 匪夷所思的史努比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SNOOPY史努比双语故事选集 2 匪夷所思的史努比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914502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1
  • 页数:160
  • 价格:8.8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1:31

内容简介:

《史努比双语故事精选集2:匪夷所思的史努比》主要内容:史努比是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在1905年开始创作的系列漫画。他把真实社会和个人生活体验浓缩在每一个角色中,字里行间蕴含着幽默的人生哲理,其中史努比、查理·布朗等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角色,经久不衰的赢得了世界各国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了漫画史上少有的奇迹。多年来,史努比的足迹已布遍全球75个国家,通过2600多家报纸连载、3亿本漫画、50部动画和数以万计的商品与世人见面,成为世界上最受读者喜爱的漫画之一。本套《史努比双语故事精选集》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发生在史努比这只小狗与它的主人查理·布朗之间以及其他角色间种种有趣、精彩的小故事。《史努比双语故事精选集2-匪夷所思的史努比》为第2集。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史努比双语故事精选集2:匪夷所思的史努比》主要内容:史努比是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在1905年开始创作的系列漫画。他把真实社会和个人生活体验浓缩在每一个角色中,字里行间蕴含着幽默的人生哲理,其中史努比、查理·布朗等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角色,经久不衰的赢得了世界各国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了漫画史上少有的奇迹。多年来,史努比的足迹已布遍全球75个国家,通过2600多家报纸连载、3亿本漫画、50部动画和数以万计的商品与世人见面,成为世界上最受读者喜爱的漫画之一。本套《史努比双语故事精选集》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发生在史努比这只小狗与它的主人查理·布朗之间以及其他角色间种种有趣、精彩的小故事。《史努比双语故事精选集2-匪夷所思的史努比》为第2集。


精彩短评:

  • 作者:凯瑟琳奇异KC 发布时间:2022-02-16 17:52:09

    读过这版鲁滨逊漂流记,同时借标同系列唐吉诃德 @2022-02-16 17:52:09

  • 作者:小丁丁 发布时间:2020-02-10 15:11:47

    这个系列我都超爱啊!太喜欢这个鹰眼的画风了。鹰眼超酷!

  • 作者:减肥修炼手册 发布时间:2021-09-13 07:14:35

    看似救治他人,其实也是女主的自我救赎。

  • 作者:守护天使 发布时间:2010-02-12 21:57:11

    匪夷所思的史努比

  • 作者:避人避世 发布时间:2023-05-01 08:08:53

    2023.05.01读完,从小到大听过无数遍,正儿八经读还是首次,其中百家姓让我理清了很多事情,挺好。因为做不到所以才要读才要看,敬佩古人又反省自身,五星。

  • 作者:萝卜狼 发布时间:2011-10-21 17:40:33

    也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深度书评:

  • 长大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明月出天山 发布时间:2021-06-07 01:45:22

    手稿

    2019年,英国《卫报》的一则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专门从事文艺手稿复刻的法国SP Books出版社发行了J•M•巴里爵士1911年的《彼得•潘》小说手稿,让读者有机会得见作者的笔迹和这个故事较为早期的样貌。

    SP Books出版的《彼得•潘》手稿,售价160欧元,限量发行1000册

    这份282页的手稿总体看来干净流畅,没有大篇幅的删改,但清晰可见作者为照顾观众的感受对彼得•潘性格所做的调整。据SP Books的编辑杰西卡•内尔森对《卫报》介绍,与修改前的版本相比,原稿中的彼得更加“暗黑”,“更加残酷”。巴里爵士删除了一些彼得的某些言辞,使其少了几分“精灵感”,显得更有“人性”,更易被人接受。例如,在小说的结尾,温蒂问起小钉铛时,彼得表示自己已经把小钉铛忘了。在我们看到的版本中,彼得显得很无辜,但在原稿中,他的语气明显对小钉铛不屑一顾。

    《彼得•潘》的故事于1904年首次作为戏剧进入观众视野,1911年作为小说正式出版。从剧本到小说,作者对这个故事先后经历了数次修改,书名也几经变化。1911年出版的小说原名并非《彼得•潘》,而是《彼得•潘与温蒂》。虽然小说中有关温蒂的内容并未增加,但书名将男女主角一并列出,将温蒂放到了她应处的位置,也许更能反映作者的本意。纵观全书,温蒂是绝对的第一女主角。甚至可以说,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温蒂的故事。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地认识一下彼得和温蒂吧。

    彼得

    潘:人的名字,神的姓氏

    1897年,已是知名作家的J•M•巴里先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公园结识了三个小男孩——乔治、约翰(又名杰克)和还在襁褓中的彼得。他们是卢埃林-戴维斯家的孩子,每天都由保姆带着,到肯辛顿公园来玩。身为作家的巴里先生虽然看上去严肃,古里古怪地挑着眉,又好笑又有点吓人,他的言语有些尖酸,但他总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精灵、仙子、人鱼,这些在孩子们眼中可太有趣了。很快,巴里先生就与孩子们成为了朋友。

    一天,巴里爵士为了揶揄两个自大的男孩子,就对他们说,婴儿车中的彼得虽是个小婴儿,却会飞,只是彼得飞的时候你们在睡觉,没看到而已。两个孩子不敢相信。巴里爵士继续说,每个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会飞,只是长大了就忘了怎么飞。这便是会飞的男孩彼得的雏形。

    在这之后,戴维斯家又迎来了两个孩子——迈克尔和尼古拉斯。巴里先生与戴维斯家的关系更近,常到戴维斯家做客,跟孩子们一起编故事。他也与孩子们的母亲希尔维娅成为至交。虽然戴维斯家的父亲亚瑟一直因为孩子们将巴里先生视为精神上的父亲而感到不悦,但巴里爵士依然成了这个家庭最亲密的朋友。他还邀请戴维斯一家到自己的黑湖别墅去玩。男孩们在郊外的林间湖畔扮成印第安人去打猎、玩海盗游戏、用树枝搭小棚子,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在黑湖别墅,巴里爵士拍下了孩子们游戏时的照片,并制作成了两本《黑湖岛漂流男孩影集》,一本送给了孩子们的父亲亚瑟(后来被亚瑟遗失在了火车上),另一本现藏于耶鲁大学图书馆。孩子们的父母先后于1907年和1910年去世,巴里爵士成为五个孩子的监护人之一,尽心尽力抚养他们长大。

    虽然巴里爵士没有自己的孩子,但与戴维斯家五个孩子长期的相伴,给了巴里先生灵感创作出了彼得•潘的故事。书中对舒适温馨的家庭生活、热烈有趣的游戏场面和孩童性格的描写生动异常。读过《彼得•潘》的朋友一定也发现了,彼得和书中温蒂的父亲(乔治)和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克尔)的名字全都是戴维斯家男孩的名字。虽然现实人物与书中人物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戴维斯家的男孩们的确可以说是彼得•潘的原型,他们可爱顽皮、热爱冒险游戏,但也脆弱甜蜜、令人心疼。书中的彼得•潘在梦幻岛时常在梦中哭醒,需要温蒂安慰才能继续入睡,这一细节实际上也源自戴维斯家排行第四的迈克尔小时候经常受恶梦侵扰的事实。

    然而彼得•潘毕竟不是戴维斯男孩在文学中的映像。假如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就会发现,彼得•潘在精神层面的底色其实是作者赋予的,我们也将由此找到故事中的彼得•潘“讨厌所有的母亲”,以及“不愿长大”的现实原因。

    J•M•巴里生于苏格兰,家中兄弟姐妹很多。巴里先生的母亲最偏爱他的二哥大卫,可大卫在14岁生日的前一天滑冰时意外离世。巴里先生的母亲伤心欲绝,久久无法从失去爱子的痛苦中走出来。当时六岁的詹姆斯•巴里不希望妈妈如此难过,便穿上大卫的衣服,扮成哥哥的样子来安慰母亲。从这时起,他的母亲才真正注意到了他,将他抱在膝头,给他讲故事。“可我从未取代过哥哥的位置。我将长成一个男人,但在母亲心中,大卫永远13岁,永远不会长大。”巴里爵士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这段令人心碎的童年经历后来在关于J•M•巴里爵士的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呈现。也许读者们还记得,故事中的彼得•潘憎恨自己的母亲,因为他小时候飞出去玩,忘了回家,可当他终于想起回家时,发现母亲已经关上了儿童房的窗户。他在窗外看见,原本属于他的小床上,正躺着一个小宝宝。母亲已经有了新的孩子,彼得便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并且他开始讨厌所有的母亲。也许这样的安排,便是作者对那份极度渴望,却从未真正得到过的母爱的报复吧。

    奇特的是,也许年幼的巴里想要取代哥哥的愿望太强烈,他在14岁时真的停止了发育,他的身高停留在1米61,到24岁才开始刮胡子。在生理和心理上,他就这样卡在了一个孤绝之地,这当然给了他写作的独特视角,但在个人生活中,也令他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沮丧。他在日记中写道:“写完《彼得•潘》很久之后,我才体会到了这部作品的真正意义。我急切地想要长大,却做不到。” 在故事中,彼得“不愿长大(wouldn’t grow up)”;在现实中,作者“不能长大(couldn’t grow up)”。

    有了上面的两个层次,彼得•潘的形象其实已经很丰富了。但在此之上,他还有超越普通的人类男孩之处。他名字中的“潘”,即是希腊神话中的潘神,提示了彼得的非凡。潘神又名牧神,本就是山林自然之神。有了这个名字的加持,彼得•潘便具有了某种神力,使他的“永不长大”成为可能,同时象征着自然的天性、快乐和永恒的童年。

    巧合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潘神身边常有宁芙相伴。而宁芙亦是自然幻化的精灵,这让人不难联想到彼得身边忠诚的精灵小钉铛。潘神半人半羊的身份,也许遥遥呼应了作者半是男孩,半是男人的现实。而有关潘神的身世,流传最广的版本便是潘神的母亲生下这个半人半羊的孩子之后,惊恐万分,竟抛下他一走了之。如此看来,彼得•潘这三个字,实在与“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温蒂与梦幻岛

    彼得•潘的形象光芒耀眼。与之相比,温蒂只是伦敦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中普通的人类女孩,但整个故事却是围绕温蒂展开的。

    小说甫一开篇,便讲述了温蒂两岁时,在花园摘了一朵花送给她妈妈,而妈妈随口叹出的一句话令她意识到自己终将长大,于是引出了那句著名的“两岁是结束的开始”。虽然父亲从未直接要求温蒂长大,但父亲在“喝药比赛”中,要求男孩们“像个男子汉的样”。“长大”,是外界对温蒂的要求,是一件不可违抗的客观事实。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她不断地感受到了“必须长大”的压力,虽然没有像两个弟弟一样大喊“我不!我不!”,但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挣扎的。

    温蒂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彼得的。当她面对身量和心智都与自己差不多的彼得•潘,并发现这个男孩可以永远不长大的时候,也许本能地意识到,这正是她此刻最需要的——对抗长大的力量。彼得口中的仙子、人鱼在温蒂听来都极具吸引力。虽然她完全没有想清楚后果,但有一点她很清楚:飞向梦幻岛,她便不必长大。

    所以,当彼得试探性地向她发出邀请,请她去梦幻岛给走失的男孩们讲故事的时候,温蒂虽然也有犹豫,但随后便说,“这样的故事我知道很多呢。”这句话让彼得打定主意要带她走。作者在此特别点出:这下温蒂也无法否认,在这件事上,是她主动的。

    的确如此,小说中的温蒂是个既浪漫又现实的女孩,无论是看似冲动地飞向梦幻岛,还是最后离开梦幻岛,回归现实生活,都是她自己做的决定。但梦幻岛之旅显然不是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孩,随后与之私奔那样简单的故事。

    此时的温蒂在心理上已经表现出了很多的女性特质。而彼得对性别是完全无意识的。他对亲吻一类的事一无所知,对小钉铛和虎百合公主倾注在自己身上的某种情愫感到莫名其妙,他曾对温蒂说“小钉铛和虎百合好像总想当我的什么人,不过肯定不是当我妈妈。”

    对彼得来说,温蒂的确更像个妈妈。她可以为他和走失的男孩缝补衣服、照顾他们睡觉吃药。除此之外,温蒂还能给他们讲故事。梦幻岛上的其他男孩也像彼得一样,喜欢温蒂,甚至崇拜温蒂,认为“一个女孩子比二十个男孩子加起来还有用呢”。但他们只是乐于接受温蒂在生活上对他们的照顾和在精神上对他们的指引。

    如果我们再看一看梦幻岛上其他的人物设定,就会发现,不论是小钉铛,还是虎百合公主,包括美人鱼,甚至那只漂在水上孵蛋的永无鸟,无一例外地都是女性形象。梦幻岛上唯一的一群男人,是虎克船长和他的手下们。然而在巴里先生的第一稿剧本中,根本没有虎克船长这个角色。只是在排戏阶段,剧场工作人员发现在第四幕结束后,布景需要从梦幻岛换成达令家,用时较长,所以需要在幕前增加一些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为换景争取时间。巴里先生这才增加了虎克船长和海盗船的章节。而且写成之后,巴里先生的第一反应是找一位女演员来演虎克船长,仿佛他根本不希望任何男性出现在梦幻岛。最终,还是第一任达令先生的扮演者说服了J•M•巴里爵士,让他同意由自己同时扮演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两个角色。后来,在《彼得•潘》的戏剧演出中,J•M•巴里爵士都会加上一条指示: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要由同一位演员来扮演。而作者对虎克船长的设定也很奇怪,他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彼得•潘对手。彼得不在岛上的时候,他和海盗们都处于休眠状态。与同是成年男子的达令先生相比,虎克船长显得像个工具人。这一对人物的比较我稍后再详述。

    关于梦幻岛是什么,书中说那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存在于孩子们脑中的世界。每个孩子的梦幻岛都不同,而且随时变化着。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梦幻岛上设定了很多的女性角色和毫无性别意识的男孩,外加一个工具人虎克船长,但就是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成年男人的形象呢?

    这是因为整个梦幻岛其实是温蒂的精神世界,是她的童年。

    她的女性意识已经开始形成,小钉铛、虎百合公主、美人鱼这些性别特征明显的人物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意识的形象化投射。温蒂在现实生活中对男孩十分熟悉,所以男孩们也在她的精神世界中。而温蒂身为一个小女孩,对成年男性唯一的认识也许就是自己的父亲,她对父亲虽然熟悉,却远谈不上理解。所以她在精神世界中是无法投射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加入虎克船长这个新人物时,作者下意识地想要找女演员来扮演。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面临着长大的压力,温蒂自主决定来到这个精神世界,其实是来解决问题的,就像儿童喜欢通过游戏来模拟现实,通过模拟现实来纾解情绪一样。仔细想来,温蒂的梦幻岛上的一切都有一种模拟现实的意味。孩子们假装吃饭、假装喝药、假装一圈一圈地玩追逐游戏,彼得和温蒂假装扮演爸爸妈妈,其他男孩则扮演他们的孩子。还有他们位于地下的家和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树洞通道,都充满了儿童日常游戏的痕迹。这也许是温蒂在对要不要长大做出抉择之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仔细地审视自己的童年。

    如果说梦幻岛就是温蒂的精神世界,那么彼得又是谁呢?

    从心理层面说,彼得也是温蒂的一部分,他是温蒂心中童年的象征。

    在小说中,温蒂跟妈妈谈起彼得时说过,“彼得就我这么大,身量和心智都跟我一样大。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反正我就是知道。” 而彼得的名字,也是在达令太太整理温蒂心思时发现的。温蒂还说过,彼得有时会在夜里来找她,在她床脚吹笛子,只是她一次都没有醒过来。也就是说,在见到彼得之前,彼得已经存在于她的心中了。她喜欢彼得,甚至是还没见到就喜欢他了,可以理解为她喜欢、依恋童年的那部分自己。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梦幻岛上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喜欢彼得,因为其实她们都是温蒂自我的投射。

    至于为什么温蒂心中的童年是个男孩子的形象,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可以从两个方面提供一些参考:第一,Wendy这个名字在英国本是个男孩的名字,在《彼得•潘》的戏剧引起轰动后,它才成为受到热捧的女孩名字。第二,在戏剧《彼得•潘》诞生的年代,作者一直坚持由女演员来扮演彼得。不论是选择男孩的名字来命名女主角,还是请女演员来扮演男主角,我想作者一直在试图淡化男女主角在儿童时期的性别上的差异。也许在他看来,作为孩童的他们本就没有什么差异。

    这个故事中,孩童真正的对立面是成人,或者说成长。在现实中,温蒂承受着来自父亲的压力;在梦幻岛,彼得•潘与虎克船长的厮杀则要激烈得多。假如温蒂和彼得其实是一个人的话,那么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其实也是同一人,即虎克船长是父亲在温蒂精神世界中的投射。这两人有很多共同点,例如他们都非常注重仪态,虎克船长在梦幻岛总是一副贵族气派,达令先生则非常在意他的社交圈对自己家庭的评价。他之所以对家里勤勤恳恳的狗保姆娜娜十分看不惯,正是因为他认为让狗来当保姆十分不体面。而家里的三个孩子目睹了父亲粗暴地将无辜的娜娜拖出儿童房的一幕,都非常伤心。也许这正是当晚孩子们离开家,飞向梦幻岛的动因。

    彼得•潘与虎克船长的那场大战,自然是以虎克船长被鳄鱼吞没为结局。而那条对虎克船长穷追不舍的滴答鳄鱼,则早已成为一个关于时间的经典隐喻。大人终于被时间打败。可温蒂却决定要回家了。因为梦幻岛无法为她提供出路,并且她发现自己已经开始遗忘,她记不清爸爸妈妈,也记不清自己为什么来梦幻岛。她也终于意识到,彼得之所以能够永不长大,就是因为他把过去都忘了,忘记了伤痛,也忘记了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如果温蒂继续留在这里,她是不是也会忘记一切?然而她想要记住,她决定长大。

    在孩子们回到家与父母相拥而泣的幸福场景中,作者借着窗外的彼得写道:“他拥有过无数别的孩子无法想象的欢乐,可是此刻,他透过窗户看到的,是一种他永远无法拥有的幸福。”

    长大,是最好的结局

    《温蒂长大了》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记得我翻译这一章的时候,委实趴在桌上哭得不能自已。我为那些曾经御风而行,最终泯然众人的小男孩而哭;我为已为人母的温蒂面对彼得时的那份尴尬和惭愧而哭;我为温蒂目送自己的女儿跟随彼得飞往梦幻岛而哭。我哭,因为终将失落的童年,因为日渐沉重的肉身,因为留不住的光阴。

    今天,我想起这些还是会热泪盈眶。但当我想起巴里先生的人生故事,想到他借着彼得说出的那句话,不禁猜测,也许巴里爵士如此结局是想告诉我们:长大,是最好的结局,变老,是天大的福气。

    J•M•巴里爵士生前将《彼得•潘》的版权赠予了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一直到今天,世界上每卖出一本《彼得•潘》,都会帮助到那些生病的孩子。也许,《彼得•潘》开篇的那一句“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其实是巴里爵士对所有孩子的祝福吧。愿所有的孩子都平安长大。

    亲爱的巴里爵士,也许您早已化作天上的星星,就像您笔下的星星一样,遥遥地看着这世界。愿您再来时,有一个深爱您的妈妈。

    (本文载于“读小库”微信公众号,文字略有改动)

  • 到真正的冬天里去

    作者:麦浪Lake 发布时间:2023-03-26 13:54:27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最适合在睡前阅读,他的文字能营造一种安然舒适的氛围,让人在读完后既有着身处异国的余味,也有着会心一笑的愉悦。

    他的作品有着诗意的氛围和宁静,也有着细腻的观察和慨叹,其所描绘的也许仅是一个夜晚的停留,也可以是长达几十年的等待,但无论多少时间的跨度,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故事的主人翁萍水相逢,窥探到了人间转瞬即逝的浪漫。

    书中的美学体验也许仅仅是因为观察到一卷绿叶的舒展,一次湖面的起痕,但是却让笔者感受到了“慢慢走,欣赏啊”的真意与留白。

    笔者偏爱写雪的书籍,因为阅读时总能带来安静纯美的极致享受。川端康成的雪有着深入骨子的哀伤,李娟笔下的雪多是牧羊人身披的白霜,迟子建的雪深蕴少数民族的神圣,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雪则有着人间草木的至味,别具一格。

    初读《白色的虹》一书曾让笔者感觉到似曾相识,打一个比方来形容便可以说是具有生活化的《瓦尔登湖》。两者的景色描绘都是如此的真诚而纯粹,对于自然的了解如若不是深入其中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如果说梭罗写景是皈依自然的感慨,那么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写景更像是浑然天成的不露声色,自然的美丽仿佛在生活的角落中肆意绽放;如果说梭罗在瓦尔登湖边描绘的是生活在自然里,那么这个散文集描绘的便是自然在生活里,笔下的文字让读者的脑海中瞬间立木成林,将思绪带向了遥远的北方。

    正如书名所写,整本书的基调就好像是白茫茫雪天里出现了一道彩虹,虹是淡然的,但并不哀伤,白色是干净的,但并不单调,它们的组合像是童年短暂拥有的梦幻,如若不将心灵扫撒干净,便难以窥见。所有的短篇中并不是章章都有雪这个意象的出现,但处处又可以窥见到雪的静谧。俄罗斯的雪是作家创作的灵魂,雪的轻灵和柔软也成为了故事篇章的底色。其笔下的秋天与森林同样抚慰人心。森林是俄罗斯的根本,是俄罗斯民族的象征,它幽深而辽远地栖息在土地上,像马背上的绒毛,随着风进行静寂的呼吸。帕乌斯托夫斯基汲取来自森林的养分,使得笔下的秋天也有着原始的梦幻。在《黄色的光》中作者对于秋天的细节进行了长久而深刻的了解。他的形容辽阔开远——“秋天把大地上的所有纯粹的色彩混杂在一起,并把它们印在天地那广阔的空间里”;他的感受细致微小——“光线照在黑色闪亮的草茎上,照亮了草茎里那已经干枯的橙黄色果子”;他的描写梦幻空灵“木星之光降落在黑黢黢的草垛和湿漉漉的道路上面的草地里,而土星则从天空的另一边,从一片片入秋以来就被人遗忘、被人丢弃的森林那边升起”。帕乌斯托夫斯基仿佛与自然相恋,感受着每一束倾泻在林间的阳光,倾听着每一声来自昆虫的嗡鸣,正如他在文中所说:“我们简直就睡在树叶上,透彻地吸吮着落叶的气息。”那种陶醉于自然的倾心与痴迷的情感与真诚,让人在读过他文字后神往之。

    帕乌斯托夫斯基所描写的情感同样闪着自然的光辉,他的散文集好像是写给成人的童话故事。所有人物的情感都镀上了四季给予人的光辉,有着如婴儿般最本初的真实和丰盈,治愈着为生活奔波而疲累的人们。他从最普通的人的视角去探讨最宏远的主题,或是以一位水彩画家的创作引出祖国的含义,或是以一位军官歌颂炙热的爱情,或是通过被遗忘的制帆行家讲述执着的魅力,亦或是以一位老厨师的临终忏悔赞叹音乐的伟力。这些故事中让人能体会到真情的治愈之力,正如自然给予人们的空气般轻轻触动着心弦。

    文字里的角色大多是萍水相逢,这也许是多年来作者漂泊在国家各处的旅游经历所带来的灵感,旅程中的不确定性质催生了浪漫和想象的因子,让帕乌斯托夫斯基丈量大地的脚步中多了诗情和对于人间美好的书写。在他的笔下,死亡可以与邂逅有着同样的美丽,微小的个体也可以与大自然和鸣。

    让笔者感触最深的篇章之一便是《一篮云杉果》。护林员的女儿与音乐家的邂逅造就了具有山峦之力的乐章,作曲家格里格给予达格尼精神的滋养和灵魂的回归。在此之前,总认为文字不及音乐或者电影那般震撼人心,但是在这章中,文字的流淌恍若音符在耳边鸣奏,云雾的缥缈,大海的怒吼,自然的张力在笔墨间倏然涌向脑海,“你就是霞光,你就是幸福”让心中激起了无法平息的感动。正如故事的最后达格尼轻声呢喃“听着,生活,我爱你”,我也爱上了这本书。故事中直击人心的话语总是不经意间流露,正如美学在生活中处处可循,一花一鸟在也同样可以抚慰人心。

    帕乌斯托夫斯基向人们剖析出生活中的意义和美好,其文字不仅对于上个世纪的文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有着普遍意义。他告诉人们没有比人心冷漠更糟糕的事了,生活会因此枯萎,天空都会感到无趣而失去光泽;他引导人们去寻找在每一个杰作里都蕴含着永远不会司空见惯的东西——人类精神的完善、人类情感的力量,以及对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瞬息间的反应;他帮助人们回归自然的意义,祈愿所有的一切走向幸福。他无私地给予着,就像在《金蔷薇》里所说的对于文学的理想:“我们的创作旨在让大地的美丽,让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斗争的呼声,让人类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黑暗,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

    是的,我想,现在浮躁的社会需要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文字来治愈人的心灵,物质的潮流已过于盈满,人们需要一处高地来舒展被沾湿的思想翅膀。是时候找个时间,让被城市街道的嘈杂声弄愚钝的听觉能够好好休息一下,以便聆听大地发出的非常纯粹、非常准确的声音,到毫无杂质的心灵空间里去,到覆盖白雪的纯粹之地里去,到真正的冬天里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606+)
  • 经典(614+)
  • 中评多(651+)
  • 排版满分(455+)
  • 超值(642+)
  • 收费(314+)
  • 下载快(211+)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4-12-23 10:12:2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堵***格: ( 2024-12-14 00:20:22 )

    OK,还可以

  • 网友 国***舒: ( 2025-01-03 16:25:2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仰***兰: ( 2024-12-17 01:54:1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曹***雯: ( 2024-12-24 16:48:29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融***华: ( 2024-12-18 04:28:52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孙***夏: ( 2024-12-18 03:17:5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瞿***香: ( 2024-12-11 03:38:3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谭***然: ( 2025-01-05 22:41:13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晏***媛: ( 2024-12-18 07:00:04 )

    够人性化!

  • 网友 曾***玉: ( 2024-12-26 12:13:3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冉***兮: ( 2024-12-18 23:23:1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印***文: ( 2024-12-12 09:48:1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敖***菡: ( 2024-12-30 20:42:2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