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水中鱼:巴尔加斯·略萨回忆录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21

水中鱼:巴尔加斯·略萨回忆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水中鱼:巴尔加斯·略萨回忆录精美图片
》水中鱼:巴尔加斯·略萨回忆录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水中鱼:巴尔加斯·略萨回忆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755078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7
  • 页数:441
  • 价格:5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21

内容简介:

199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角逐秘鲁总统大选失利后,“自我放逐”到欧洲,在此期间撰写了一部“选战回忆录”,这就是《水中鱼》。

全书共二十章,单数各章回忆了作者是怎样踏上文学之路的,其中穿插了其童年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记者工作生涯、求学历程、文学创作,以及与胡里娅姨妈的婚姻;双数各章描写了作者从1987年至1990年的政治历险:从反银行国有化开始,到组织民主阵线,到参加总统竞选,到失败的出走和回归文学之路。

这是一本独特的回忆录,读者不仅能从中了解到略萨的生平和创作动力,同时也能窥探到秘鲁的历史与现实、党派斗争、竞选内幕等。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文学、政治回忆录

略萨这本回忆录既是一份政治立场的声明,又是一场文学生涯的见证,两者同样引人入胜。

——《出版人周刊》

(巴尔加斯•略萨)出版了一部引人入胜、时常饱含着痛苦的回忆录……发人深省。

——《纽约时报》

《水中鱼》提供了一幅令人叹服的自画像,刻画了一个深陷在民主极端无理性的浪潮下的政治天真儿……一个时常令人发笑又具有警世意味的故事。

——《时代周刊》


书籍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是我爸爸的那位先生

第二章 圣马丁广场

第三章 利马,可怕的城市

第四章 民主阵线

第五章 幸运的军校学员

第六章 宗教、市府选举与摇臀舞

第七章 新闻学与放荡的生活

第八章 自由运动组织

第九章 鲁乔舅舅

第十章 公生活

第十一章 阿尔贝托同志

第十二章 阴谋家与四小龙

第十三章 勇敢的小萨特

第十四章 廉价的知识分子

第十五章 胡利娅姨妈

第十六章 巨变

第十七章 波斯鸟

第十八章 肮脏的战争

第十九章 巴黎之行

第二十章 句号

补遗


作者介绍: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 ),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炸”主将之一。

1936年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家庭,父母在其出生前数月即离异,略萨出生后随妈妈在祖父一家长大,直到十岁时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不久,父母复合,一家人住到利马郊区,略萨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

略萨十四岁时,父亲将其送往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就读;毕业前一年,又在报社当实习记者。最后,略萨从军校退学,在圣米盖尔中学完成中学学业。期间,略萨撰写的第一部剧本《印加王之逃遁》被搬上舞台。

1953年,略萨进入圣马尔科斯大学主修文学与法律,并供职两家报社。1957年第一次出版短篇小说《首领们》,标志着文学生涯的开始。1958年,获奖学金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深造,后移居巴黎。

1987年,略萨回到秘鲁,开始投身政治。1989年,在出生地亚雷基帕市正式宣布投入总统选战,但最终失败,“自我放逐”到欧洲,重新回归文字创作。

2010年,因为略萨在作品里“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文学是对抗权力的一种形式,通过文学活动可以永远向任何权力质疑,因为优秀的文学表明了生活的缺陷,表明了任何权力在满足人类理想时的局限性。


他们在宣言中、文章里、课堂和会议上个个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好汉,读读他们写的东西,你准会以为他们早就成为仇恨美国的使徒了,但是,几乎他们每个人都申请过、接受过、确确实实地吃过美国各种基金会的奖学金、赞助、旅行支票、佣金和特殊的有价证券;都在“魔鬼的内脏”里(古巴诗人何塞·马蒂的说法)、在古根因莫基金会、辛格基金会、梅龙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其他等等基金会的供养下度过一个又一个学期、一个又一个学年。他们都疯狂地四处奔走,而其中不少人的确成功地钻进美国的大学里当上了教师,而在此之前,他们教导自己的学生、弟子和读者要憎恨这个美国,因为秘鲁的全部灾难都应由这个国家负责。如何解释这类知识分子的人格分裂?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急急忙忙跑向这个依靠神经错乱整日谴责过活的国家?而这些人恰恰通过谴责美国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捞到了社会学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学家、人种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考古学家、诗人、记者和小说家的小小名气!


这样的人的例子,我可以举出一百位,都是这种行为的变种:装出一副为公众服务的人格,装出以事业为重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却用私下的行为,快乐地戳穿这些假面。这样装假的结果,对于知识分子的生命来说,就是说话贬值,就是空洞的标语口号、夸夸其谈的胜利,就是思想和创造性成了陈词滥调。因此,绝非偶然的是:近三四十年来思想界毫无建树,但是却制造出一大堆与秘鲁现实问题毫不沾边的民众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垃圾。


他常常给我朗诵诗歌,同时鼓励我要坚持自己的文学爱好,不要考虑后果,因为——这是我学到的重要一课而且也努力把这一课转达给我的孩子们——一个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一生在做他不喜欢的事情而放过了他愿意干的事。


銀行、保險和金融信貸業的國有化講給秘魯人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貧窮、沮喪、寄生現象和貪污、受賄。


在工作日里,对社会主义和对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意在表明这两种制度在骨子里有着一致性,国家在二者所占有的统治地位使他们成亲戚,因为国家是经济活动的“规划师”和特权的分配者。这个题目可以说明改造国家的必要性一加强

国家职能,精简机构,办事技术,提倡职业道德一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199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角逐秘鲁总统大选失利后,“自我放逐”到欧洲,在此期间撰写了一部“选战回忆录”,这就是《水中鱼》。

全书共二十章,单数各章回忆了作者是怎样踏上文学之路的,其中穿插了其童年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记者工作生涯、求学历程、文学创作,以及与胡里娅姨妈的婚姻;双数各章描写了作者从1987年至1990年的政治历险:从反银行国有化开始,到组织民主阵线,到参加总统竞选,到失败的出走和回归文学之路。

这是一本独特的回忆录,读者不仅能从中了解到略萨的生平和创作动力,同时也能窥探到秘鲁的历史与现实、党派斗争、竞选内幕等。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文学、政治回忆录

略萨这本回忆录既是一份政治立场的声明,又是一场文学生涯的见证,两者同样引人入胜。

——《出版人周刊》

(巴尔加斯•略萨)出版了一部引人入胜、时常饱含着痛苦的回忆录……发人深省。

——《纽约时报》

《水中鱼》提供了一幅令人叹服的自画像,刻画了一个深陷在民主极端无理性的浪潮下的政治天真儿……一个时常令人发笑又具有警世意味的故事。

——《时代周刊》


精彩短评:

  • 作者:rhythm 发布时间:2021-11-05 22:51:19

    考前看了一套半

  • 作者:桐初 发布时间:2018-04-03 22:03:50

    只得一生

  • 作者:游余 发布时间:2017-04-18 14:11:24

    略萨太会写了。两段过去记忆相互交叉,一段关于童年,一段关于壮年。一边读,一遍感叹,竞选总统一事,在他笔下竟然能生出如此多的故事。

  •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18-05-16 08:45:49

    单数章是文艺青年成长记录,双数章是80年代以后的政治生活记录。A面B面,交叉互织,略萨的人生。写法不好,流水账叙述,或者翻译之故,平淡枯索。不过作为略萨本人回忆录,必读书吧。

  • 作者:Enira 发布时间:2017-12-02 18:22:32

    单章讲述个人成长史,双章详细叙述政治成长史,到以“句号”为题的第20章,两条线索最终融合。通过对个人政治选举的回忆,不仅看到各种思潮对作者本人的影响,也反映出秘鲁这样的普力夺社会中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与冲突,特别是独裁与自由主义二者的博弈。十四章比较有意思,人名翻译不是很习惯。

  • 作者:婉菁 发布时间:2017-04-26 00:08:07

    特别之处是单章按照时间轴写童年开始的世界 双章按照时间轴写政治开始的世界 所以作者说过了 他更适合当一个作家而不是政治家 文字足够坦诚 包括军校一堆同学比赛自慰 射精最快最远以彰显男子汉气概 14岁去妓院破处 因为兼职当小报记者而被道友诱导吸食了大麻 被教友猥琐摸阴茎后从此由虔诚的教徒变无神论者 和妻子胡利娅(舅妈的亲妹 长自己13岁 当时自己19岁 对方32岁)的相识恋爱结婚经历……但如果当选总统了 还想每天两个小时看书 两个小时写作 确实不宜当总统的 过于理想主义 不适合官场——这里顺便说说奥巴马 在任总统期间还写两本书 其实说明本职工作没尽心尽力 至于文笔 属于白描类型的 并不迂回曲折 1936.3.28出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深度书评:

  • 略萨史 秘鲁史

    作者:联省自治赛高 发布时间:2022-08-27 18:07:51

    日本刑法学家西原春夫曾经说过,一个法律人,法官,法学学者,想要了解真实的社会,应该多看小说。

    既然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要成为真正的小说家,就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调查。——巴尔扎克

    凡搞政治的都必不可免地要与魔鬼签约。——马克思·韦伯

    那么如果签约的人都是流氓、无赖加政客,那政治生活岂不更污秽?反之,签约的人多一些智者,是否可用权让鬼推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呢?历史固然有其不可预测、难以捉摸的一面和令人吃惊的曲折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难道就没有“事在人为”的另一面了吗?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是有的。否则哪里来的清官、清明政治、变法、变革和改革呢?

    私有制、法治加自由化。

    巴尔加斯·略萨主张全民都实行私有制,他认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中,个人利益是基石。法律首先要保护个人合法利益,尤其要扶植和鼓励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为公平竞争确定法律保障。

    企业要私有化,商业要自由化,经济要多元化。

    大力引进外资,面向世界开放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文化教育,提倡私人办学。

    略萨主张宪法高于一切,任何政党都必须服从宪法;尤其反对独裁者凌驾国家之上。

    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新闻自由,鼓励舆论界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

    提倡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反对种族主义,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大力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环保意识和人文意识。

    为实现全方位的自由化,他给自己发起、成立的组织命名为:自由运动组织。

    而秘鲁的现实情况是:生产力低下(印第安人还在刀耕火种,其人口占全国百分之五),文盲多(两千万人口中,一半以上是文盲、半文盲),封建、落后、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独裁统治和长官意志很有市场(广大群众采取容忍态度),可以说,正在从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后期向以工业为主的前工业社会过渡。《水中鱼》所表现的正是这一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综合病症。

    古人所说的“先知者常刑”。这实在是大智慧者的悲哀。

    巴尔加斯·略萨是文学天才,不是政治家。隔行如隔山,搞政治得会玩权术,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会搞谋阴诡计,会搞蛊惑宣传,有智慧、有道德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是不应涉足其间的。这是墨西哥大学问家帕斯的忠告。

  • 认识马里奥·略萨

    作者:ENCLeo 发布时间:2021-04-09 23:06:38

    你好,我是花枭。

    多年以后,当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捧起诺贝尔文学奖时,准会想起母亲悄悄告诉他,父亲还活着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下文简称为略萨),这个名字拗口的西班牙人有着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作为一名作家,他在1985年拿到海明威文学奖,2010年捧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名政客,他曾身为秘鲁总统候选人,站在演讲台上呼吁“民阵”;作为一个情人,他有一段段销魂的艳史——18岁那年不顾亲戚反对,与姑妈胡丽娅结婚。八年后与姑妈离婚,又与自己的小表妹结婚。如今这位84岁的老人享尽人生苦暖,想必也对自己前半生的冒险感到心满意足。但我想当他提起笔,追溯自己这一生时,一切还是从那个得知父亲还活着的下午开始。

    略萨生于1936年,玻利维亚。出生在一个姓氏响亮的原西班牙家族中,在祖父和祖母的宠溺下成长。从略萨记事开始,家里就从来没有过父亲这一号人物。大家都说他去世了,小略萨对父亲的唯一印象就是母亲给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父亲身穿海员服,英姿勃发。但小略萨从小在祖父祖母的关怀下成长,因此缺少父亲一事并没有给他留下心理创伤。

    1946年底左右,五年级的小略萨放学后的一个下午。那天下午格外地热,小略萨的母亲忽然用颤抖的声音告诉他,“你的父亲还没死。”

    “世界仿佛一下子在我眼前瘫痪了”(摘自略萨回忆录《水中鱼》),父亲还活着?他在哪儿?小略萨一下子无法反应过来。母亲带着他去到一家饭店,并在路上反复叮嘱他不要告诉祖父母。到了饭店,小略萨看到一个头发稀疏,两鬓斑白的男人笑吟吟地走来,亲热地喊着“儿子”。这个形象与他印象中身穿制服,英俊威武的海员父亲相去甚远,小略萨愣了。

    很多年后,略萨才逐渐开始了解那位“身为他父亲的先生”。略萨父亲原本在一所国立学校读书,但13岁那年就为了维持家庭生计辍学打工。1925年,略萨父亲当上了报务员,开始同无线电打交道。某一天,他和一位朋友在彩票里赢到了十万索尔(秘鲁货币),两人对半分后飞到阿根廷大吃大喝一段日子,迅速把钱花光了。一年后,略萨父亲通过了应征比赛,成为一辆商船上的技师,并随船周游世界各地(那张船员的照片就是这么来的)。1934,他又回到秘鲁,在广播电台当飞行无线电技师。那一年,他认识了略萨的母亲,他29岁,她18岁。

    两人迅速相恋,结婚,略萨母亲怀孕。但也许因为略萨父亲嫉妒略萨母亲姓氏响亮的家族,也许因为略萨父亲那扭曲的控制欲,他严禁略萨母亲出门,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略萨母亲怀孕五个月后,这个生性浪荡又脾气暴躁的男人凭空消失了,告别了自己有五个月身孕的妻子。

    直到小略萨五年级这个炎热的下午,这个男人才亲热地喊着“儿子”,抱起了这个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骨肉,并在他的脸上亲了亲。随后,三人一起在饭店吃了饭,小略萨一直感到不自在,他总觉得“父母好像在背着他密谋什么”,而这个陌生的父亲也让他提不起好感来。饭后,父亲带着小略萨和母亲上车,一踩油门开了两天,把小略萨和母亲带到了外国,秘鲁利马。

    小略萨还不知道,从他登上父亲的蓝色福特那一刻起,他在玻利维亚与外祖父母的生活、他甜蜜蜜的童年就结束了一半了。前方,生活和磨难正在等待着他。

    小略萨被迫跟母亲搬家,搬到了秘鲁利马与父亲住在一起。从头到尾,小略萨就不喜欢这个说话声音尖细的男人,接下来的生活更是印证了他对自己父亲的初步印象。父亲脾气暴躁,控制欲强,经常将母亲骂得嚎啕大哭。父亲对略萨的管教也早已超出了“严厉”。他认为略萨被外祖父母宠得像个“娘炮”,禁止略萨写诗,写探险小说。小略萨有时犯错,“那些舅舅和祖父只会掐一下我的耳朵,几分钟后就忘掉的错误”,在父亲这里将会得到迎头一耳光。(这一段痛苦回忆在略萨处女作长篇《城市与狗》中有描写)

    从小养尊处优的小略萨难以忍受一个这样的暴君父亲,于是经常将气撒在母亲身上,责骂母亲带自己来到利马。母亲每天以泪洗面。一次,母亲在又一次遭受父亲撒泼后忍无可忍,带着小略萨逃回到了玻利维亚祖父母家里。略萨大喜过望,没想到这么轻松就逃离了这个“魔窟”。没过几天,小略萨绝望地在餐桌上听到父母重归于好的消息,又搬回到秘鲁与父亲住在一起。

    父母如此“吵架,分家,和好”的好戏至少上演了五六场,40年后,略萨能轻描淡写地写出这段历史,但这样的生活想必給年幼的小略萨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笔者私认为这样畸形的家庭也间接造成了略萨后来固执、“不恋家”爱探险的性格。

    因为父亲总觉得小略萨“娘们唧唧”的,于是一个念头逐渐在父亲脑内形成,他决定送略萨去读军事学校。略萨一听觉得未尝不可,军事学校是全封闭式寄宿学校,如果上一个这样的学校肯定就能摆脱暴君似的父亲了。于是,1950年,十四岁的略萨进入了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

    原本满心欢喜的略萨满以为逃过了父亲的魔掌,却不想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地狱。开学演讲一结束,高年级的同学立刻一拥而上对这群新生进行惨无人道的“洗礼”,包括但不限于被迫互相踢屁股,比赛手淫,最慢完事的被迫铺床。

    在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的经历也改变了略萨的人生,小略萨生来第一次接触到“肮脏的利马”,为了保持在军校里的男子汉尊严,他跟同学们一起偷偷买烟,喝酒,逃课,玩妓女。但在军校的这段时间,也是略萨有生以来读书最多的一段时期。他抓住一切休息的碎片时间遨游文学海洋,试图借此逃避恐怖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和现实生活。久而久之,他开始帮人写情书,写淫秽小说卖钱,在同学们之间得到了“诗人”的美称。(在军校中的这段生活被略萨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城市与狗》,出版后轰动秘鲁,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当众焚烧该书一千五百册。)

    从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出来后,小略萨已经16岁了。他曾遇人便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海员,也曾试图继续在军校往上考试成为一名海兵或类似的职业,但因年龄问题不得不放弃。于是他毕业,入驻《新闻报道》写新闻。写着写着,他又考虑自己以后要不当个记者?虽然梦想没固定下来,但实际上文学的梦想一直扎根略萨心中,从未远离。小略萨因为靠从事文字工作而感到兴奋不已,他跟着新闻圈中的同事们出入妓院、凶杀案现场,深入、渗透地近距离观察了利马这个城市。同时,他认识了一位同好,名叫卡洛斯·内伊·巴里奥。

    从普遍的角度来看,这位卡洛斯对小略萨的生活有害无益——带着他流连酒吧,喝的烂醉,吸大麻(得亏没有成瘾);但就略萨本人来说,这位卡洛斯是当之无愧他的“文学引路人”。

    卡洛斯与略萨聊文学,聊诗词,向小略萨介绍安德烈·马尔罗、“迷惘的一代”、萨特、还送了他一套《尤利西斯》。据略萨所说,卡洛斯对他于文学方面的教诲远超于军校,也远超于他的大部分老师。这一段放荡又浪漫的岁月显然也对略萨造成了不少的影响。醉眼朦胧中,小略萨心中那个从幼时就开始的模模糊糊的念头,那个让他胆寒又甜蜜的梦想,那个有关文字的神话,渐渐成型了。(这段生活后来被略萨写成长篇小说《酒吧长谈》,此书也是我个人认为略萨巅峰之作。)

    跟卡洛斯放荡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没多久略萨就被家舅舅发现了自己经常出没于酒吧,告诉父亲后又是一顿毒打。毒打之后,父亲“帮”略萨辞去了《新闻报道》的工作,于是略萨投靠年轻帅气的鲁乔舅舅,到皮乌拉进修文学。鲁乔舅舅鼓励略萨,让他攒钱去巴黎写作——那儿一向是艺术之都——成为一名作家。帅气的鲁乔舅舅的鼓励在小略萨不但埋下对巴黎的向往,还更坚定了他那关于文学的梦想。他,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要成为一名作家!

    1955年5月底,奥尔加舅妈的妹妹胡利娅姨妈刚刚离婚,来到利马度假。17岁的小略萨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刚离婚的胡利娅姨妈一来到利马就受到了无数求婚者的青睐,但年仅27岁的胡利娅姑妈很不喜欢这种直白的求婚,内心更渴望像小女孩一样甜滋滋的恋爱。于是正好拉上看起来每天无所事事(其实略萨一直在忙于写短篇小说,以及自己兼职的新闻业)的侄子略萨,让他陪她去看电影,以此为借口敷衍那些求婚者的约会。

    想不到久而久之,这个性格冲动的小伙子爱上了内心空虚的姨妈,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一开始,两人还只是玩闹似的接吻,到后来,就越来越难以遏制感情,开始频繁地约会,在街上牵手,在舞厅跳舞。

    略萨那从父辈传承下来的对冒险渴望的血脉激活了,他决定,要跟胡利娅姨妈结婚,谁也拦不住他!面对吓得瞠目结舌的亲戚们,略萨决定快刀斩乱麻,迅速带着胡利娅姨妈跑了好几个县,最终找到一个受贿的市长给他俩颁发了结婚证,在一个乡村小教堂举办了婚礼。

    回到利马,略萨那脾气火爆的父亲已经拿着左轮手枪(真家伙)找上门来了。他发誓,如果略萨不立刻停止做这种丑事,肯定会一枪崩了他,然后再自杀。略萨被逼走投无路,只能先把妻子送出国,打算等父亲息怒再接回来。

    胡利娅姨妈跟略萨分离了整整一年。一年后,略萨鼓起勇气直面了他父亲,而在此之前的大半生他都活在后者的阴影中。略萨没想到的是,父亲没有发火,只是说话有些含糊。两父子促膝长谈,父亲粗声粗气地承认自己一直对略萨“非常严厉”,同时警告他”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屁孩,这个行为可能会让你后悔一辈子"。但除此之外并未做过多干涉。略萨表明了自己愿意承担后果,两父子犹豫了一下,拥抱在一起,和解了。

    略萨立刻給妻子发电报,两人阔别一年,惊喜万分地在利马重逢。那以后,略萨为了养活妻子,一天连续干着好几天兼职。但他从来没有忘记鲁乔舅舅给他埋下的梦想的种子,他攒够了钱,终于带着妻子飞往巴黎,与此同时,一个关于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生涯的长篇小说,已在他脑内慢慢成型。(这段故事被略萨详细地写在了长篇小说《胡利娅姨妈和作家》里)

    十八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飞机上,俯瞰着下方的巴黎。那个梦中的城市,他曾在无数法国文学中,在无数不同时期的巴黎街道上漫步过。如今,心里那个模模糊糊的幻象逐渐开始成型,他带着父亲传承下来的渴望冒险的血液,带着略萨家族里母亲爱着父亲的固执,一次又一次对着人们,对着世界说:“我要成为一名作家!”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传奇人生离不开他的固执,他热爱探险的天性。上个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文学高潮期,略萨以《城市与狗》、《酒吧长谈》、《绿房子》三部著作奠定其在文坛上的位置,在笔者看来,《酒吧长谈》被称为现实主义结构性文学的巅峰(之一)也不为过。

    疫情期间,我啃完了上文提到的《城市与狗》、《绿房子》、《胡利娅姨妈与作家》、《水中鱼:略萨回忆录》、《凯尔特人之梦》、《利图马在安第斯山》等作,略萨作品的风格特点是其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技巧,此等技巧在我上一篇文章《浅谈酒吧长谈中的文学结构和叙事风格》中可见一斑。虽然作品技巧让人感叹,但其作品从来没有飘离过主题,所有一切技巧都为主题、叙事服务,读起来十分流畅,吸引人。

    在诸多作品中,我本人最喜欢《酒吧长谈》、《城市与狗》和《凯尔特人之梦》。除去《酒吧长谈》外,私认为其它作品或结构过于繁杂,以致些许喧宾夺主,读者找不着北;或结构过于正式死板,情绪表达不够到位,最终将作品的生命框死在结构之中,类似难以避免的技巧问题比较常见。但作品中核心和叙事基本没崩,所有作品的分数都可以定为优良以上,个人认为上文所提作品无一是“拉跨”的,都属佳作。(在结构性文学中算是非常好读的一批了)

    除去优秀的作品外,马里奥·略萨还有一本薄薄的小书,名为《給青年作家的一封信》,书中略萨不吝惜地分享文学创作技巧,举出了大量例子以佐证,看法独特,值得推敲,也让我大开眼界,寻觅到了文学创作、文学阅读和研究的新世界。

    在略萨的回忆录《水中鱼》(上文大部分故事来源于此)中,略萨多次提到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也引起本人的多次共鸣,情盛之时不禁潸然泪下。感谢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沉闷的疫情时期重新唤醒我对文学的热爱,让我看到文学创作的新世界。略萨在《水中鱼》中提到一个故事,笔者深以为然,在本文末分享給大家。

    一位老律师先生每天下班路上都会捧着一本俄国文学边走边读,他不是作家,也不是文学教授,更不懂俄文,但却40年如一日地捧着不同的俄国文学在下班路上阅读,以至于记住了回家路上的所有坑洼。略萨听此故事后,动情地写道:

    “让这位老先生迈着均匀的步伐不快不慢地向前走吧;让他沿着马德里拥挤的街道,走在急忙赶路的工薪族、流浪汉、闲逛者、旅游者的人群中吧;他会全然不睬汽车的喇叭声、沸腾的喧闹声以及周围的颜色和气味,因为他已经神游于时间和空间之外,全部心灵都专注地享受着某个西伯利亚村庄的热烈欢迎,或者放马飞奔在顿河沿岸的哥萨克骑手中间,或者同沙皇的官吏一道饮着伏特加、品着鱼子酱,或者因寒冷而在雪地上快跑,或者在香火缭绕的烟云中,面对金色的圣象和大胡子的神甫,置身于有蜂蜜状壁龛的东正教的教堂里,因良心不安而瑟瑟发抖。没有什么东西能让这位老先生分心,没有什么可以惊醒他,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他实际生活的变化。无论前面等待他的是工作还是打击,因为他能在小说中,所以是幸福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673+)
  • 体验好(205+)
  • 速度慢(510+)
  • 微信读书(104+)
  • 速度快(136+)
  • epub(499+)
  • 博大精深(323+)
  • 下载速度快(170+)
  • 五星好评(312+)
  • 内容完整(677+)
  • 实惠(242+)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5-01-07 02:49:17 )

    五星好评

  • 网友 宫***凡: ( 2024-12-30 22:56:3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权***波: ( 2025-01-07 12:37:23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饶***丽: ( 2024-12-10 11:40:50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訾***雰: ( 2024-12-29 22:46:2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车***波: ( 2024-12-29 02:34:4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相***儿: ( 2024-12-23 20:45:03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习***蓉: ( 2024-12-13 21:10:52 )

    品相完美

  • 网友 戈***玉: ( 2024-12-28 09:55:09 )

    特别棒

  • 网友 马***偲: ( 2024-12-15 10:52:1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温***欣: ( 2025-01-02 08:37:3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谢***灵: ( 2025-01-04 21:33:46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曹***雯: ( 2024-12-13 17:15:1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冷***洁: ( 2024-12-25 23:12:2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通***蕊: ( 2025-01-06 16:26:4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常***翠: ( 2025-01-06 18:52:42 )

    哈哈哈哈哈哈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