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全二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陈书(全二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陈书》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该书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本书为中华书局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南监本、北监本、武英殿本等多种版本,具有权威性。本书是中华书局版二十五史的一种。
书籍目录:
卷一 本纪第一
高祖陈霸先上
卷二 本纪第二
高祖下
卷三 本纪第三
世祖�
卷四 本纪第四
废帝伯宗
卷五 本纪第五
宣帝顼
卷六 本纪第六
后主叔宝
卷七 列传第一
皇后
高祖章皇后
世祖沈皇后
兄钦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弟盼
从弟庄
后主沈皇后
张贵妃
卷八 列传第二
杜僧明
周文育
子宝安
孙契
侯安都
从弟晓
卷九 列传第三
侯�
欧阳�
子纥
吴明彻
子惠觉
兄子超
裴子烈
卷十 列传第四
周铁虎
马明
程灵洗
子文季
卷十一 列传第五
黄法爽毛
淳于量
章昭达
子大宝
卷十二 列传第六
胡颖
弟铄
徐度
子敬成
杜�
沈恪
卷十三 列传第七
徐世谱
从弟世休
鲁悉达
周敷
荀朗
子法尚
周炅
卷十四 列传第八
衡阳献王昌
南康愍王昙朗
子方泰
方庆
王勇
郑万顷
卷十五 列传第九
宗室
陈�
陈详
陈慧纪
卷十六 列传第十
赵知礼
蔡景历
刘师知
谢岐
卷十七 列传第十一
王冲
王通
弟劢
袁敬
兄子枢
卷十八 列传第十二
沈众
袁泌
刘仲威
从弟广德
陆山才
王质
韦载
族弟�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三
沈炯
虞荔
弟寄
马枢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到仲举
韩子高
华皎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谢哲
萧乾
谢嘏
张种
弟�
族子稚才
王固
孔奂
萧允
弟引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六
陆子隆
弟子才
钱道戢
骆牙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七
沈君理
叔迈
弟君高
王�
弟瑜
陆缮
兄子见贤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八
周弘正
弟弘直
弘直子确
袁宪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九
裴忌
孙�
卷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
徐陵
子俭
份
仪
弟孝克
卷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一
江总
姚察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
始兴王伯茂
鄱阳王伯山
子君范
晋安王伯恭
衡阳王伯信
卢陵王伯仁
江夏王伯义
武陵王伯礼
永阳王伯智
桂阳王伯谋
高宗二十九王
豫章王叔英
长沙王叔坚
建安王叔卿
宜都王叔明
河东王叔献
新蔡王叔齐
晋熙王叔文
淮南王叔彪
始兴王叔重
寻阳王叔俨
岳阳王叔慎
义阳王叔达
巴山王叔雄
武昌王叔虞
湘东王叔平
临贺王叔敖
阳山王叔宣
西阳王叔穆
南安王叔俭
南郡王叔澄
沅陵王叔兴
岳山王叔韶
新兴王叔纯
巴东王叔谟
临江王叔显
新会王叔坦
新宁王叔隆
新昌王叔荣
太原王叔匡
皇太子深
吴兴王胤
南平王嶷
永嘉王彦
南海王虔
信义王祗
邵陵王兢
会稽王庄
东阳王�
吴郡王蕃
钱塘王恬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三
宗元饶
司马申
毛喜
蔡徵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四
萧济
陆�
子从典
顾野王
傅�
章华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五
萧摩诃
任忠
沈客卿
施文庆
樊毅
弟猛
鲁广达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六
孝行
殷不害
弟不佞
谢贞
司马�
张昭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
儒林
沈文阿
沈洙
戚衮
郑灼
张崖
陆诩
沈德威
贺德基
全缓
张讥
顾越
沈不害
王元规
陆庆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八
文学
杜之伟
颜晃
江德藻
庾持
许亨
褚�
岑之敬
陆琰
弟瑜
从兄�
从弟琛
何之元
徐伯阳
张正见
蔡凝
阮卓
阴铿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
熊昙朗
周迪
留异
陈宝应
卷三十六 列传第三十
始兴王叔陵
新安王伯固
曾�陈书目录序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陈书》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该书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本书为中华书局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南监本、北监本、武英殿本等多种版本,具有权威性。本书是中华书局版二十五史的一种。
精彩短评:
作者:蝉 发布时间:2014-03-02 19:03:29
:
K239.140.42/4463
作者:含泪啃肉包 发布时间:2012-11-18 01:10:55
“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作者:夜阑静 发布时间:2019-04-25 20:23:12
金陵王气至此收,秦汉帝国的法统亦终结于陈。观陈书,陈国土促狭,只得划江而守,虽亡于北,然已尽人事,盖历史大势不在南矣。侯景之乱,陈霸先于广州起兵,入江州而与王僧辩盟,共灭侯景。后除王僧辩,代梁建陈,退北齐两次进犯。其麾下多为降将,亦用之不疑,可谓恢宏大度之雄杰。陈蒨继位,天嘉小康,讨平王琳,翦平江南各势力,江左始安。陈顼废陈伯宗,除陈蒨之心腹韩子高华皎,始稳坐帝位,乃筹谋北伐,复淮南之地。至北伐大军败于吕梁,淮南复失,陈之灭亡,已可计日而待矣。后主昏悖,不修政事,终于建康沦陷,避井底而为天下笑,虽咎由自取,亦为大势已去。梁之末,南方分离崩析,北齐取淮南江北,北周夺巴蜀荆州,使天下未亡于胡人政权,江南之地未遭沦陷,陈之力也。陈书篇幅为二十四史最小,叙事亦简略,好在列传颇有条理,史事清楚明白。
作者:野次馬 发布时间:2017-07-15 10:40:57
金陵王气,自斯而尽。魏征:“古人有言,亡国之主,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史臣则曰“自魏正始、晋中朝以来,贵臣虽有识治者,皆以文学相处,罕关庶务,朝章大典,方参议焉。文案簿领,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陈。后主因循,未遑改革”,方之郑国公未免矫饰太过。观韩子高传亦可知。
作者:Adiósardour 发布时间:2014-12-11 19:04:46
所记载的历史内容,有些还是有意义的。唐朝的魏徵、宋朝的曾巩、清朝的赵翼都认为;《陈书》在记述陈朝“其始之所以兴”、“其终之所以亡”方面,尤其是在揭示陈武帝的“度量恢廓,知人善任”和陈后主的“躭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方面,还是有它的历史价值的。另外,《陈书·皇后传》记后主张贵妃干预朝政,“内外宗族,多被引用”;《江总传》记江总位当权宰,不持政务,只是天天同一些人陪着陈后主在后庭游宴,时人把他们称为“狎客”。这对于后人了解陈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提供了生动的材料。《文学·何之元传》载何之无所撰《梁典》一书的序文,在史学上是一篇有一定价值的文章。《梁典》已不存,但今人可以从这篇序文中了解这部书的体裁、体例和内容。
作者:小呆猫 发布时间:2014-11-25 20:37:49
要点:一要大量读书,像吃饭一样正常,养成读书的习惯,每日最起码三个小时,早晚腾出一个小时,白天零碎时间一小时。二 读100本专业领域的书籍,边读边思考,做读书笔记评论以及摘录录音等,读书方法要得当。三 由100天读33本书慢慢过渡到一年读365本书:100本成功人士的传记去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100本自我启迪方面的提升,以及165培养领导才能的书。 其实一句话:就是要主题式阅读,大量阅读,要思考,要实践。
深度书评:
《陈书》阅读的三个问题
作者:層云 发布时间:2020-05-17 02:27:13
《陈书》作为“二十四史”中的一部,当然是断代纪传体史书。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可能还是《陈书》读来有没有什么意思和价值?我觉得应该先放一下,先回答:“究竟这部《陈书》该怎么读”?
1.对于有古代书籍阅读基础的读者来说,其实就是梳理一下“体例”问题而已。《陈书》是“纪传体”,当然就是先《纪》(5位皇帝作主线)后《传》(名臣功臣王爷名人等)咯。
然后,要注意《陈书》的《纪》,梗概是:《高祖本纪》主要就是说了陈武帝的艰难创业,具体说含有“发家岭南”“平定侯景之乱”“与其他主要对手竞争后让梁代禅让”三部。
然后就要注意《陈书》在表达以上主线故事的时候,还包含了很长的“诏书”文章来叙述的,比如“让梁代禅让”就是通过长篇大论的“下诏给陈武帝封丞相加九锡”与“梁禅让陈的必要性”等等组成的。
读者看起来有点无聊,毕竟是古代人的“政治合法性”与“程序正义”的体现,理解到这点才能明白“长篇大论有什么意义”!
2.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不少地方“很隐晦”!对了,这就是《陈书》反映古代修纪传体的“纪传互见”的主要特征!
很多不好意思说的“阴谋诡计”和“黑料”,怎么处理?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一件事,在“主谋”(皇帝)这里是“一笔带过”的,只说“有这么件事”。然后具体的细节,在“实施者”的《传》里头,给皇帝“背锅”!
比如说,陈武帝叫人杀了禅让后的梁代末代皇帝。事情其实就是竞争对手拿梁代旧臣和旧皇子炒作,武帝只好把梁敬帝杀了断绝这条路,当然梁敬帝有秘密参与也难说。在《高祖本纪》只好说“薨”,后面在具体的《传》才说怎么派人赐死的。
又比如《世祖本纪》里头迎接“高祖”的亲生儿子,路上就淹死。又比如《后主本纪》一开始说的“陈叔陵犯逆”(陈后主的二弟不服气想杀死他当皇帝),就是在全书最后的《叔陵传、伯固传》里头详细说。
最重要的,比如《废帝本纪》毫无预兆地就太皇太后出来废帝让高宗上位了,这个牵涉到太皇太后、太后、支持太后的刘师知、支持高宗的毛喜等等一大帮人!都在个人的《列传》里头,基本全书分散了!
再比如“高宗好大喜功搞得北伐被北周大败彻底定下大一统趋势的关键一战(吕梁之败)”,也是分散在全书的功臣、武将、谋士等等的《列传》里头的!
3.《陈书》效仿前面的史书,也是有“帝皇家史”和“王侯将相发家史”以外的人物志,当然很少。也有“儒林”“文学”的,写的不够有血有肉,人人都是一份“简历”。
平心而论,比较有“立体”人物反而是最后一传的陈叔陵,写得确实很形象,一个出身富贵又没教养的纸醉金迷的青年,唯一的命运就是荒诞不经和欺君犯上!
我猜以上三点合起来,算是解答了“《陈书》的价值在哪里?”,就是在于该怎样读《陈书》古老呆板的体例!
马婧:《陈书》点校本出版始末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21-08-30 14:31:57
1963年10月25日,吴则虞、顾颉刚、卢振华、唐长孺、汪绍楹、王永兴、孙毓棠、刘节、刘迺和、罗继祖、邓广铭、冯家昇、傅乐焕、翁独健、郑天挺等诸先生,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离开熟悉的办公桌,齐聚北京西郊翠微路中华书局大院,开始了共同点校“二十四史”的“翠微校史”时光。这其中,并没有《陈书》点校者张维华先生。系统整理“二十四史”,是1958年2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7月《资治通鉴》标点工作完成之后,以国家意志支持进行的重要项目。中华书局具体负责总其事,组织学界人士共同制订了《“二十四史”整理计划》,其中的“普通本”供一般读者使用,成果即今之标点本。在《标点“二十四史”(普通本)约稿计划》中,宋齐梁陈四史及《南史》,“预计完成标点整理时间”为1959年,标点整理者为“拟约上海史学会”,并经粘贴改为“山东大学历史系”。由此,《陈书》等各史早在1958年即订下计划,预计次年由山东大学完成。
然而受制于各方条件,实际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1961年5月,赵守俨先生赴武汉、济南调研,南朝五史不同于他史,“人力安排上是一人专搞一史,不是集体搞。王仲荦担任《南齐书》、卢振华担任《梁书》。明年华山、韩连琪也可参加《宋书》、《南史》的校点工作”。《陈书》作为“二十四史”中部头最小的一部,未明确提及承担者,只说“《陈书》明年上半年可完成”。正是在这次调研中,承担整理工作的王仲荦、卢振华二先生自己提出,“两史(《南齐书》《梁书》)校点工作大致就绪后,最好能到北京和我们共同工作一个时期,以便于统一双方意见、及时解决问题”(中华书局总编室《业务情况》1961年第10号),成为日后调京工作的开端。此后,随着书局给齐燕铭、周扬《关于建议将参加点校者调京集中工作的报告》落地,1963年秋,多位学者借调进京,成就翠微校史佳话。
不过在1963年9、10月间的这次借调中,日后承担《陈书》点校工作的张维华先生并未到京。张维华先生(1902—1987),号西山,山东寿光人,家境贫寒。小学中学在教会学校就读,娴习外语。1928年齐鲁大学毕业,曾留校工作,两年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学习,所撰毕业论文《明史佛郎机吕宋和兰意大里亚传注释》得洪业先生赏识,哈佛燕京学社出版。任教于齐鲁大学,受顾颉刚先生之邀参加禹贡学会,协助编辑《禹贡》杂志,后在成都与顾颉刚共同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的工作。解放初担任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国学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长期任教于山东大学,在山东大学八大教授中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古代史研究室主任,后经营设立中西交通研究室,指导有关方向研究生。作为一位专业与行政兼长的知名学者,考虑当时的一些特殊情况,张先生并不在首先借调之列。
张维华先生
1963年10月前,教育部曾两次发文,借调山东大学有关先生。一次是“62教人师调字第30号”,时在1962年1月,“来函商借你校王仲荦教授和卢振华付教授去该局工作半年”,第二次是“63教二蒋旭字第1148号”,时在1963年7月,借调王仲荦、卢振华、张维华三位先生来京校点,“三人可不必同时来京”,两次借调都没有强调张维华先生立即到岗。张维华先生于1962年1月尚为右派身份,1963年6月则刚摘帽不久。从金灿然、赵守俨1962年8月向周扬、齐燕铭提交的《对于“二十四史”工作安排的建议》可知,当时已确定《南齐书》“王仲荦负责”、《梁书》“卢振华负责”,“以上两史原定在63年暑假完成,希望如期交稿”。《陈书》“张维华负责”,强调“原定63年秋完成,希望如期交稿”。到1963年5月6日,更进一步确定了《陈书》等“南朝五史”的校点编辑团队,“南朝五史”的校点负责人为“王仲荦、卢振华、张维华”,责任编辑为“吴翊如、贺次君”,五史计划“64年完成”,而《陈书》“未动”。
金灿然《关于“二十四史”的工作安排谈话纪要》(1963.5.6)
《陈书》未动然而又未借调张维华先生的个中缘由,可从1963年10月25日《参加点校“二十四史”的人员情况》(仅供领导参考)中窥见:
张维华: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年划为右派,已摘帽子。治两汉史和明史,著有《中国长城建置考》(排印中)、《论汉武帝》等书。现在校点《陈书》,因该史篇幅较少(约20万字),且本人有教学任务,暂时没有来京,在学校里以业余时间从事校点。
《陈书》:即可着手校点,明年之内可付排。
《参加点校“二十四史”的人员情况》(仅供领导参考)(1963.10.25)
然而经权衡,书局在三天之后报中宣部干部处留底的《校点“二十四史”借调人员名单》草稿中,终于划去了“不来京在校工作”的备注,改为“或于明年下半年来京”,并按当前实际情形圈去了借调时间“64年7月”。
《校点“二十四史”借调人员名单》草稿(1963.10.28)
于是从1963年摘帽后到1964年上半年,张维华先生一直仍在山东大学任教,教学任务是接续童书业先生的先秦史课讲秦汉史,1963年10月到1964年4月间,为历史系毕业班学生系统讲授“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史”。据邹逸麟先生回忆张先生的课堂风采:
张先生讲课底气十足,声音响亮,一口山东普通话,乡音很重,上课时嘴上香烟不断,一支接着一支,一进课堂,就不必再用火柴。烟灰落在前胸,也不掸去,思想高度集中。课程内容丰富,听来很有收获,所以有一时我很想搞明清史,在校时曾注意过明代的朝贡贸易问题,这完全是受张先生课的影响。(《“八马同槽”时代的山东大学历史系》)
张维华先生实际赴京,并未晚到1964年7月,而是在4月的毕业班课程结束后,便立即动身,于是参加了5月5日上午于中华书局召开的《陈书》座谈会。此次小型专题会,由萧项平、赵守俨召集,王仲荦、卢振华也参加,讨论了《陈书》点校的底本选择、异体字避讳字处理等问题。赵守俨先生并且简略介绍了“二十四史”标点使用办法举例、校勘记撰写,谈了有关工作方法的意见。底本选择上,张先生最初主张用殿本,“后来决定仍用百衲本作底本,用殿本和金陵局本通校,而且张先生自愿担任殿本与百衲本的通校工作,以便摸清两种版本的优劣”。异文、异体字及避讳字是否需要统一和改正,需慎重,要查明情况及沿革。张维华先生对工作的感受,在1964年5月下半月书局有关人员的工作汇报中有详细记载:
张维华先生在谈话中曾一再表示,这一工作需要细致的搞,时间也需要从容一些。大有学校给他的时间不够之感。虽未明说,我有这样的感觉。
《“二十四史”工作汇报》(1964年5月下半月)
6月中旬以来,《陈书》的工作情况则是:
张维华先生,在进行殿本版本对校等,即进行他校。截至目前为止,对前人成果的摘录条数已达数百,其中除张元济、张森楷等校记外,以《十七史商榷》为多。
《“二十四史”工作汇报》(1964年6月中旬至下旬)
张先生对待点校工作的态度也有一变化的过程。起初,虽然“曾说这种琐细的校点工作‘丈夫不为’”,但一旦接手,仍然认真从事。他关注的是学术问题的解决,工作了几月之后,甚至认为“应该不限于校点,还要搞注释,以求彻底解决问题”。对校点工作的认识有大幅改变:
他一再说这一工作非常细致,与教书不同,不作这一工作不能体会其中甘苦,前人校史也没有这样逐字逐句的做过,他说他半生以来读书,没有这两个月来的读书之细致,收获相当大。(《“二十四史”工作汇报》1964.7.8)
这样到1964年7月8日,经历两个月的集中工作,《陈书》点校进展显著:
张维华现在与《南史》对校,他已校完的有殿本《陈书》、《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张元济张森楷等校勘记、《魏晋南北朝百三家集》,以及现在进行的《南史》等,打算再校《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约十种书也就差不多了。(《“二十四史”工作汇报》1964.7.8)
《“二十四史”工作汇报》(1964.7.8)
时已暑假,“因为抽调的人都来自学校,所以,仍然执行寒暑假休假制度,每逢放假,组内同人回家前,中华书局都代为购好车票,并一一送上火车”,日后罗继祖先生这样回忆(《翠微校史的日子里——罗继祖谈在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不过张维华先生没走,继续集中精力工作,直至十月返校上课前:
张维华先生的《陈书》工作,暑假期间校完了《南史》和《梁书》,《通鉴》也快完了,他说《通鉴》完了已进行了七种书的校勘工作,差不多了,至于罗振玉的《五史校议》以北朝为主,不打算再校了。他计划明年来时再用一个月时间校《册府元龟》,校勘工作就算完了。写校记工作打算用三个月时间,最多明年九月前可以完成。至于标点工作他已通看了一遍,提行分段问题也搞好了,他建议再买一部百衲本《陈书》准备作过录用。(《“二十四史”工作汇报》1964.9.5)
《“二十四史”工作汇报》(1964.9.5)
点校者张维华先生的工作集中而高效,责任编辑的工作也渐次展开。此前曾有安排,责任编辑为吴翊如、贺次君两位先生,惜所做工作不可详考,只能从宋云彬先生1965年12月31日日记的只言片语中略窥一二:“此校样(《陈书》)曾经贺次君校过,相当精细。”而宋云彬先生的责编工作,从1965年7月开始。《宋云彬日记》明确记载:“二日,晴。开始看张维华校点之《陈书》。”此后,时见《宋云彬日记》中的有关记录。除第一卷始于7月2日,毕于12日,其后以每卷一两天的速度推进,皆先看校点稿,后写定校勘记,进展颇速:
(七月)三日,阴,时有阵雨,天气转凉。上午,开始把前已改定的《陈书》点校稿及校勘记重新看一遍。
(八月)二十六日,晴。复看《陈书》点校稿已近全书百分之六十矣。
(八月)三十日,阴转晴。上下午均在局工作。将已加工完毕的《陈书》二十二卷面交张维华。
(九月)十六日 阴转晴。上下午均在局工作。《陈书》点校稿后一部分已审阅完毕,面交张维华。
(九月)十八日,晴。上午,在局工作。张维华交回《陈书》点校稿八卷。
(十月)五日,晴。照常在局工作。《陈书》点校稿已全部看毕,即付发付排校矣。
(十月)十一日,晴。下午,与王仲荦、张维华商讨《南齐书》、《陈书》的排样格式及校点方面诸问题。
1965年8月30日和9月16日,宋云彬先生向张维华先生先后两次返回了稿件,而《陈书》点校本全稿的发排,在10月5日宋云彬先生加工完毕后。《宋云彬日记》中再往后涉及《陈书》的内容,便是始于1965年12月31日的看校样的记载了。其间工作组织,仍是宋云彬先生看完校样后,请张维华先生再校一遍。至1966年6月9日,“晴,《陈书》正文全部校样由宋茂华复校毕,付型”,成为《宋云彬日记》中有关“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最后一条记录。可知除张维华、宋云彬两先生外,校对过《陈书》的还有贺次君、宋茂华两位。至此,宋云彬先生的《陈书》编辑工作,共历时十一月有余。工作之余,校点同人也曾互访或携手畅游。宋云彬先生1965年9月23日记:“晚,赴西北楼看张维华。”10月3日记:“下午,与张维华、唐长孺、王仲荦等游陶然亭。晚上,张维华等在丰泽园请客,饮陈绍酒,极好。”
《陈书》总计三十六卷,在6月日渐喧闹的时局中,正文全部付型,张维华先生由学校电召返回,此外还有出版说明未定,更多由书局统筹处理了。早在1965年9月9日,王仲荦先生曾撰成《陈书》出版说明,交宋云彬先生。1966年4月29日、30日,宋云彬先生曾两度“准备改写《陈书》出版说明”,然终于还是放下。1966年5、6月间,中华书局在上级有关精神指示下,宣布停止业务工作,进行政治学习,借调来局参加“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专家陆续返回原单位。《陈书》和《南齐书》等几史皆处于正文付型未印并缺出版说明的状态,“二十四史”点校工作暂且搁置。但在1967年,工作有短暂恢复,按照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代主任的戚本禹的指示,中华书局可以继续点校“二十四史”,并开始督促各史出版进度。5月10日书局制订了《关于组织出版“二十四史”的工作计划》,“已付型三种(《南齐书》、《陈书》、《周书》),尚缺序言,预计八月完成,年内出版”,12月书局向戚本禹及中央文革小组递交的《“二十四史”整理校点工作进度表》“陈书”栏备注“已付型,补写出版说明后即可付印”。然而有关工作随戚本禹被隔离审查而中止。
“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再出发,是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进行的。1971年2月,周恩来总理向出版口提出了恢复出书的要求,特别提到“‘二十四史’还要修改吗”。4月2日,姚文元在请示毛泽东主席并获批示同意后,致信周恩来总理,重提“二十四史”点校事宜,指出“二十四史”只出版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种,其他都未印出,此次出版会议可否将此项任务分工继续完成,作为研究批判历史的一种资料。现在一些老知识分子也闲着无事,可以组织一些人来做。……此事已请示过主席,主席批示同意”。周恩来总理当天即批示,“二十四史”再加《清史稿》都请中华书局负责组织请人标点,由顾颉刚先生总其成。4月25日,中华书局汇总此前多方了解的情况,撰成《整理校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初步设想(供讨论参考)》,提出再行借调,由北京中华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分工进行。5月3日,国务院出版口领导小组根据中华书局上报的有关材料,向中央提交了《整理出版“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请示报告》,5月14日,这一报告得到周总理亲自审阅修改,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由此开启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大规模整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工作。
《整理出版“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请示报告》(1971.5.14)
按照这一报告,《陈书》准备在1971年年内付印出版。据当年的一份“北京各史进度”档案,《陈书》出版时间进一步明确为“71年底出书(最迟明年一月)”。《陈书》等三史正文早在1966年即已付型,1971年8月28日书局给出版口领导小组的进度汇报云:“年内付印,为了利用原来纸型,可改可不改的,不改。”纸型,是用特制的纸覆盖在排好的铅版上,压制成的阴文纸质模型,以供印刷。如果内容有较大变动,需重新捡活字、排版、制型,成本和出版进度必然大受影响。当时形势对出版物内容的要求,更多体现在了《出版说明》上。《出版说明》的撰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当时的形势下,尤其体现了工作的政治倾向性,“二十四史”甚至一度准备采用统一撰写的一份《出版说明》,后又改为分史撰写。《陈书》和《梁书》皆署唐姚思廉撰,准备使用同一份《出版说明》。1月7日,赵守俨先生曾向出版领导小组汇报:《陈书》“原定在七一年年底印出。由于‘出版说明’反复修改,至今才大体定下来,所以延误了一些时间。二月份可以出版”。工作的实际完成,在1972年的3月。《陈书》终于成为“二十四史”中继“前四史”之后,较早出版的一种。
在1967年以及1971年开始的“二十四史”点校工作中,大量点校任务亟待完成,与张维华先生曾共事的诸位先生,曾在中华书局组织筹划下,先后两次借调至京,在扰攘的时局中拥有一方书桌。张维华先生业已完成《陈书》,又学殖深厚,素习中西交通史、秦汉史、历史地理,复踏实肯干,一直是此中人选。在六十年代初的档案里,张维华先生的名字后,所列专长一般是“两汉史”或“陈书”。在1967年5月“各史安排情况”的材料里,《陈书》后括注“张维华”,《南史》后复括注“卢振华、张维华”。1967年6月的“晋、南北朝名单”中,张维华先生又被列入,并括注“也可以参加《明史》工作”。1971年点校工作重启,6月10日的借调人员名单里,有关张维华先生的记录则是“山大,辽金元史(摘帽右派)曲阜”。然而张维华先生一直没有成行。王仲荦先生事后回忆,“第二次点校工作,是在1967年,北京来电话并派人招我们,系里的临时负责人,说我和张维华都是反革命分子,罪行严重,不准前去,只准卢振华一人前往,不到几个月,卢振华也回来了。第三次点校工作,从1971年7月开始,到我1976年回来。卢振华教授大腿骨折,卧床不能行动,张维华教授已退休,只有我一个人前去”。张维华先生此后一直留居山东大学,长期经营中西交通史研究室,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研究生。有《中国长城建置考》《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汉史论集》《明清之际中西关系简史》《晚学斋论文集》《清前期中俄关系》等出版,其中“二十四史”中的《陈书》点校本,至今已印行十五次。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txt(375+)
- 实惠(646+)
- 购买多(118+)
- 五星好评(565+)
- 差评少(128+)
- 好评多(581+)
- 超值(366+)
- 无缺页(223+)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玉: ( 2024-12-25 07:10:1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温***欣: ( 2025-01-01 09:09:43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龚***湄: ( 2025-01-06 19:43:34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戈***玉: ( 2024-12-16 17:14:05 )
特别棒
- 网友 石***烟: ( 2024-12-17 22:13:4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利***巧: ( 2024-12-15 09:38:4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曹***雯: ( 2024-12-15 16:57:29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石***致: ( 2024-12-30 13:39:44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郗***兰: ( 2024-12-09 23:24:0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居***南: ( 2025-01-06 15:30:5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康***溪: ( 2024-12-22 01:30:57 )
强烈推荐!!!
- 网友 步***青: ( 2024-12-25 08:44:10 )
。。。。。好
- 网友 潘***丽: ( 2024-12-19 10:50:03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屠***好: ( 2025-01-03 16:28:56 )
还行吧。
- 网友 宫***玉: ( 2024-12-29 14:55:08 )
我说完了。
- 侵犯社会法益的犯罪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现货]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练习系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听力、口语强化训练:第2级 莫京静 主编 9787301128442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New Asian Interiors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1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同步辅导与强化训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刑法总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预订】Good Night Nantucket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宋本周曇《詠史詩》研究 赵望秦 著 赵望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跟老外学面试英语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正版】2018婚姻家事纠纷解决之道 雍雪林/陈笔魁/李军主编 婚姻法研究人员/法官/律师/大众法律出版社9787519720629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