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手册:刑事侦查技能实务与培训(第4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刑事侦查手册:刑事侦查技能实务与培训(第4版)精美图片
》刑事侦查手册:刑事侦查技能实务与培训(第4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刑事侦查手册:刑事侦查技能实务与培训(第4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533594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7:55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当年子规 发布时间:2021-01-14 16:18:36

    虽然我不是崇洋媚外,但是读了两本国内的教科书。还是觉得这一本儿比较好。或许我没有找到对。

  • 作者:Whatoeauoabout 发布时间:2022-02-12 19:54:49

    实用!

  • 作者:四月的马尾 发布时间:2021-07-13 22:04:56

    雷声大雨点小。

  • 作者:马戏团 发布时间:2019-12-14 15:12:58

    封面真的不喜欢,本来想把外封面扔了,结果内封面也很丑…也不喜欢前面“某个卢卡斯”的部分,后半部分好看些,《猫的方向》那篇很出众,有一种美术馆的迷人性。总体来说,初读科塔萨尔的话不太适合先读这本。

  • 作者:Masaca 发布时间:2009-08-29 12:28:33

    了解、发展,和展望

  • 作者:松如 发布时间:2023-12-30 17:46:02

    温暖有趣的设定,每个登场人物都可爱。各章开头的诗善作品节选很不错,作家一定写得很愉快,过足了开坑的瘾,还不需要填坑。


深度书评:

  • 蒲宁的情与爱

    作者:好烦的小海君 发布时间:2016-08-08 17:41:30

           最早知道蒲宁是看刘小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讲到的蒲宁的“故园”,开始为这个俄国作家所吸引,尤其是讲到其一篇小说《寒秋》,几乎散文诗般的文字,传递着来自生命的气息,凄美冷清又直击心灵。

           当年我曾轻率地说,他若死了,我就活不下去。可是他死了,我却照样活了下来。但是每当我回忆此后所经历的一切时,我总是问自己:我一生中究竟有过什么东西呢?我回答自己:有过的,只有过一件东西,就是那个寒秋的夜晚。世上到底有过他这么个人吗?有过的。这就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全部东西,而其余的不过是一场多余的梦。我相信,我热忱地相信:他正在那个世界的什么地方等候着我——还像那个晚上那么年轻,还像那个晚上那样爱着我。“你该活下去,享受人间的欢乐,然后才到我这里来……”我算是活过了,也算是享受过了人间的欢乐,现在该快点到他那里去了。(《寒秋》,《林荫幽径》,蒲宁,戴骢译,花城出版社,2011年,第241页。)(这篇文章与歌曲《白桦林》几乎不能更搭了。)

        

          俄国作家中居然还有这样细腻动人的情感,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我十分有限的经验中,俄国作家从来都是气势恢宏、沉重严肃的,讨论的都是国家、民族、苦难、意志之类的话题,比如托翁、索翁等等。因此,蒲宁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我几乎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旧俄的作家。

           蒲宁1870年10月10日生于俄国沃罗涅日市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因家境每况愈下,4岁时,全家被迫迁到叶列茨县祖父的田庄上,后又寄居外祖母的一个庄园里。就在这两个田庄里,蒲宁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深刻。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因而他也成为俄国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举世公认。

           因为政治认可、战乱等原因,蒲宁自1920年后便长期流亡国外,至死都未能回到俄国。这本《林荫幽径》是他最后一部自选集,也是他自认为“一生中写得最好,在技巧上最圆熟的一个集子”,前后花费八年多时间才完成。1943年在纽约面世,1946年在巴黎再版,后又在苏联出版。我看的这个是戴骢先生翻译的,也是我认为最贴近蒲宁感觉的译本。

           蒲宁写乡野、写青年们的爱情、写许多平凡得不能更平凡的事情,语言洗练、生动、传神,有为爱献身的韦尔加,爱与恨纠缠在一起,最后还是说出:“恰尔娜,我去”,就像是在讲着古老的传说。

          “他驾着这条船向东方驶去。她在海上久久地盘旋,送依尔瓦利特东去。当他消失在远方时,她,一只无枝可栖的孤独的海鸥,在风中漂泊。直到今天,她仍然在苦苦地思念着依尔瓦利特,回忆着当年他受苦受难的那座兀立在浓雾中的峭壁。不过她的呻吟充满了欢乐。 ”(《韦尔加》,《林荫幽径》,蒲宁著,戴骢译,花城出版社,2013年,第13-14页。)

          在《深夜》中,蒲宁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在追问自己的流亡生活,而“她”则是蒲宁对故园的一种想象。他怀念“故园”的一切,岗峦起伏的草原、森林、沼泽、田野和旧时光。尽管在他乡,蒲宁与“她”的相爱却是不尽的。

           我对她说,我们两人都有错,因为两人都公然违背了欢乐的生活所必须遵循的戒条,而人活在世上本来应当是欢乐的。我们前嫌尽释,又相互爱恋了,只有共过患难,吃过同样的苦,有过同样的迷误,而同时又一起在瞬息之间找到过极难找到的真理的人,才会那么相爱。只有苍白、忧郁的月亮看到了我们的幸福……(《深夜》,《林荫幽径》,蒲宁著,戴骢译,花城出版社,2013年,第23页。)

           显然,常年的流亡生活让蒲宁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思索,这部他最后的自选集在选文上就体现了这点。最早的一篇是1899年,而最后的一篇《贝尔纳》则是他去世前的1952年。这篇《贝尔纳》几乎可看作是蒲宁最后的自述。

             他一生勤奋地、于心无愧地、忠实地履行着上帝赋予他的微小的天职,他为上帝效命并非出于害怕,而是出于良知。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怎么可能不说他所说的那句话呢?“主啊,今天当你要解脱你的仆人的时候,我敢于向你和人们说:我认为,我曾经是个好水手。”

             要知道,上帝是喜欢一切都“好”的。他看到他的受造物“非常之好”就会感到高兴。

            我想,我作为一个艺术家,也赢得了这样的权利:在我生命结束的时刻讲一句类似贝尔纳临终时的那种话来评价自己。(《贝尔纳》,《林荫幽径》,蒲宁著,戴骢译,花城出版社,2013年,第278-279页。)

            看这样一本文集是非常享受又艰难的过程。因为这个集子讲的是悲剧、是柔情、是美,已经超越了文字的感观,而像是艺术品。这是俄国文学叙事风格给我最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悲剧与美的结合,在凄怆中感受到淋漓尽致的美。蒲宁一生都在问什么是永恒,而他自己也只是认为:我曾经是个好水手。从俄国出走后,蒲宁一度侨居巴尔干半岛,后来定居法国。就其生活而言,他是清贫的;但就创作和艺术成就而言,他又是富有的。对于二者之关系,他自己曾说:我一直打心里害怕富有的生活,追逐这种生活,维持这种生活,会把一个人的精力耗尽。这种生活的阔绰及卑下激起我的憎恨。这和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思想上的矛盾和彷徨。

            在享受过人世间的繁华与欢乐之后,就可以去到那个理想的世界里。现实的世界在他看来是阴暗、幻灭的,尽管有许多闪现着人性光芒的地方。对于这样的悲剧色彩,我是欲罢不能的。蒲宁的作品深刻细腻地刻画出人世的沧桑,直至内心,描写人物心中的激情与隐秘的心思,探索并展示俄国人性格的光明与阴暗,甚至其自身就是最好的写照。我是喜欢这样有棱有角的活生生的人。

            现在,我只想静静地去感受蒲宁的情与爱,哪怕只有瞬间的共鸣和片刻的欢愉。

     

  • 如何撰写一本哲学普及读物

    作者:冷艳句 发布时间:2016-07-20 06:08:08

    牛津通识系列丛书是一套知识普及类读物。作者通常是领域专家,他们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论题。这与“大家小书”的概念颇相契。哲学类读物于其中占有不少比重。既有以哲学家为主题的:尼采、哈贝马斯等;也有以议题为线索的:形上学、伦理学等;或是聚焦于更具体的论题:因果性、动物权利等。本文所评《知识》便是其间一种。我们知道,斯坦福哲学百科(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也是进入一个哲学论题的门径。但它说到底还是专业综述,所以受众仍以学院研究者居多。与之不同,牛津通识读物少了聱牙诘屈的术语,代之以更为平实的语言,故而有着更为公共的面向。

    《知识》薄薄一册,分为八章。每一章都从认识论的一个具体问题切入。导论剖析了知识、认知者、知道、思考这些概念间的关联;第二章聚焦怀疑论;第三章关注近代理念论和经验论的往复辩难;第四章探讨如何定义知识;第五章勾画了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的张力;第六章描绘认识论中如何看待“证言”;第七章刻画了语境对于知识的影响;第八章论述了一些元认识论问题。可以说,内格尔在本书中做了一个不俗的哲普(认识论普及)工作。本文试图借《知识》为引子,探讨何为哲学普及。我们先来界定一下“哲普”。

    美国哲学家斯坦利(Jason Stanley)认为,哲学之所以难以被外行(layman)理解,不在于其结论,而在于其艰难险阻的过程。比如,当查尔默斯(David Chalmers)说意识不能还原到物理层面;当尼采说上帝已死;当阿伦特说艾希曼体现了人类的“平庸之恶”,读者或多或少能知其大略。哲学真正的难处在于我们通达这些终点的过程——论证。这些论证往往由诸多术语装点(无论是冰冷的的形式符号,还是绮丽的概念辞藻,甚至是故纸堆里的古典语汇),它们时而繁复琐碎,时而荡气磅礴。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语言:“当形容词在变化:这些变化就叫做精神的进步。将它们通通拿掉,文明还能剩下什么?聪慧与愚笨的差异就在于形容词的用法之中,用得毫无变化就是平庸”,又或者这样的语言:“RP (p) − W(1 − P (p)) = (R + W)P (p) – W”。除去语言的挂碍,义理的曲折也是一道屏障。如此这般的“风景”未必是外行所能欣赏的。那么,对于哲学普及读物而言,它的使命应当是带领门外汉走入这片幽深之地。或反过来说,让哲学迈出堂奥。那么问题是:普及的方式是什么?普及的内容是什么?本文先尝试刻画四类命题版哲普(know-that版,简写为KT版):

    KT1伪装版:讨论专业的哲学问题,却无视专业哲学的讨论。

    KT2扁平版:通过平易近人的形式,使外行了解专业哲学的观点。

    KT3鲁棒版:通过平易近人的形式,使外行了解专业哲学观点形成的来龙去脉。

    KT4实践版:通过哲学论理方式,讨论具体实践问题,并提供一种理解方式。

    有诸多打着哲学旗号的流行、畅销著作也许与专业哲学家谈论着同样的问题:何为真理,何为智慧等。如果这类著作只是完全脱离专业哲学共同体讨论的自说自话(他的观点很可能早就被专业哲学共同体拒斥了),那么它只是伪装版的哲普。为什么说KT2是扁平版呢?因为依此而行,哲学普及可能仅囿于知识的灌输。最终读者掌握的可能只是一连串观点:“笛卡尔是二元论者”,“逻辑原子主义认为语言可以分解为特定的事态”,“奥卡姆剃刀原则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等等。不少哲学入门教材都会陷入这一窠臼。KT4则试图刻画哲学家在公共空间内的活动。他们运用内化的哲学技艺讨论具体问题,增益普罗大众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而内格尔的这本小书可以作为KT3的一个范例,她不仅介绍各家观点,且试图厘清其间来龙去脉。不仅让读者领略开花结果,亦呈现了伸枝展叶的过程。下文将以《知识》第二章“怀疑论”为例展示这一点。

    我是否真正知道我现在正坐在电脑前打字?真正知道意味着我知道这不是梦境,这也不是恶魔使我产生的幻象。笛卡尔让我们设想,我们所有的体验可能只是恶魔对我们使的障眼法,推到极致,我们感触到的外部世界可能并不真实。内格尔论述了现当代哲学家们对这个古老问题的回应。G.E. 摩尔于1939年的一次演讲中举起双手说道,这是我的一只手,这是另一只。摩尔认为,自己的双手是外部实体,而外部实体必然存在,所以双手存在。他提议区分哲学意义上的怀疑论与日常语境的怀疑论。在哲学意义上,我们需要给出论证来讨论哲学论断“外部世界存在”。但日用伦常中,这种证明却显冗余,即便无法证明,我们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双手存在。如同数学中的一些公理,我们无需证明它们。对于梦境也是如此,即便无法证明当下并非梦境,我们仍能知晓自己未在梦中。

    摩尔的这种诉诸常识的方法颇受争议。英国哲学家罗素则认为,我们所见与外部实在不符在逻辑上的确可能。但他进一步指出,逻辑上可能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理性地排除这一可能。他建议我们采纳最佳解释推理(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这种方法类似侦探探案时的推论。即:以目前的情形看,“真实世界存在”这一假说最具说服力,因为他比之其他假说更为精简。但诉诸最佳解释推理面临两个困境:第一,假设福尔摩斯在一起罪案现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凶手是屠夫。那么根据最佳解释推理,福尔摩斯应当判定屠夫是凶手。这个推论也是最精简的。但事实上,所有指向屠夫的证据都是铁匠伪造的。鉴于此,最为精简并不等同于真;第二,怀疑论者可以拒绝承认“真实世界存在假说”比其他假说更有说服力。另一个更为精致的假说是“瓮中之脑假说”(Brain in a Vat)。这个思想实验中,我们的大脑与一台超级计算机相连接。我们的体验全都来自于计算机提供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体验与外部环境是分离的。世间的阳光、草木、尘芥以及我们所感受的雨香云澹、两岸煦风,全是计算机模拟的。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普特南对瓮中之脑思想实验做过回应。他的论证主要立足语义外在主义(Semantic Externalism)。语义外在主义不赞同语词的意义来自语言使用者的内心,而强调语词意义来自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因果链条。当李四认为张飞有勇无谋,而王五则坚持张飞足智多谋时,尽管他们心中张飞的形象迥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谈论的是同一对象。基于此,普特南认为对于任何已经理解“瓮”的意义的人而言,“我是瓮中之脑”这一论断不可能为真。因为,对于“瓮中之脑”而言,他所说的“瓮”与我们所指涉的不可能是同一物。“瓮中之脑”自始至终接触的都是虚拟实在,那么他口中的“瓮”便无法指涉那个超越虚拟实在的外部物理实体。但是,普特南的论证无法排除如下可能:一直以来王五所面对的都是真实世界,直到某个夜晚,一个疯狂科学家趁他入眠之际,将他的大脑与超级计算机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鉴于王五之前的经历,他的确知道“瓮”的意义(依语义外在论的标准)。这个问题在电影中也有讨论。美国电影《黑客帝国》中,主角尼奥突然发现自己周遭一切都是虚拟实在(由矩阵生成的幻象)。原来,人类在输掉与机器人的大战后,被机器人囚于矩阵,所有人类尽入彀中。影片有一幕,尼奥面临两个选择:红色药丸(逃出矩阵,危机四伏)或蓝色药丸(留在矩阵,安逸舒适)。所幸的是,尼奥选择了红色药丸。但为何我们会觉得实在总是胜于虚拟呢?在澳洲哲学家查尔默斯看来,虚拟实在未必劣于真实。从我们角度看,瓮中之脑看的书是超级计算机生成的,而非物理属性。但对于瓮中之脑而言,其实并无二致。

    上述是我对内格尔行文极为简略的概述。大致想表明内格尔的工作是符合KT3的。首先,她并非是打着哲学普及旗号的陈言与空话,也非曲解与附会,而是切实地在介绍学院哲学工作(非KT1)。其次,她不局限于陈述、罗列各家观点,而是尽量呈现通达终点的过程(非KT2)。不过关于内格尔的方式是否平易近人也许尚存争议。什么是平易近人的方式?就媒介而言,可以是娓娓道来的故事,可以是发人深省的电影,可以是意味深长的寓言,也可以是诙谐幽默的漫画。但通常而言,哲学普及的媒介还是论理文字。那么,什么是平易近人的论理文字?语言要做到平易近人,首先,应尽量避免奇拗生硬的术语。皮尔士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首创,但詹姆士的雅驯的文风促成了实用主义的普及。其次,应避免以辞害意。一方面,有些浮华靡丽的文字极具魅力,但对于普及工作而言,内容是首要的,如果过于注重修辞,不免流于玄秘,堕入理障。另一方面,过于机械干枯的语言可能也会丧失吸引力,反而从一开始就无法让读者亲近。

    无论是观点普及,还是论证普及(KT版),这类普及的内容仍旧停滞于语言层面。也就是说,哲学家的期望只是读者能够了解他们的观点以及工作内容。牛津学者赖尔(Gibert Ryle)对知识的种类做过区分:命题性知识(know-that)与能力之知(know-how)。命题性知识通过语言(命题)呈现,而能力之知往往诉诸行动表达,其核心是能力、行动与智力。除了命题层面的普及,哲学普及也可以是能力层面的普及(know-how版,简写为KH版):

    KH1:教人如何良好生活。

    KH2:授人以渔,传授哲学思考方式。

    KH1未必是哲学家力所能及的。如何过良好生活恐怕是教不了的,而更多是靠自己修身明道,涵养心智,体察世态,从而有所感悟。但也有哲学家认为KH1是可行的,比如皮格琉西(Massimo Pigliucci)就提倡回归古希腊斯托亚式的生活方式,并极力推广。比之KH1,KH2更为切实可行。这是一个化理论为方法的过程。学院哲学关注“可能世界”、“严格指示词”、“本质直观”、“二维语义”、“沼泽人”等问题,它们也许与日常理解沟壑横亘,但是哲学思考与日常思考应该是可以贯通的。一个受过哲学训练的人,可以利用批判思维以及一系列概念工具,来处理日常实践中直面的问题:“堕胎是否合理”、“是否应当管控枪支”、“超人是福音还是隐患”,等等。又如,在KH2层面普及现象学,那么普及的目标不仅是让学习者熟稔各种现象学理论,而是使他们能够以现象学描述方式来分析世界。

    我们首先可以区分哲学普及的命题版与能力版。其次,命题版普及又可分为四类,而能力版普及也有两类。我认为内格尔的《知识》可以作为KT3的一个范例。也许会有精英主义的观点认为哲学无须普及,它属于小范围的智识游戏;或者有人认为哲学的传授应是隐讳教导,不宜大范围传播;或者有人认为“哲学普及”就是一种矛盾修饰法(oxymoron)。又或者,法国哲学之精髓便在于语义之松弛,界限之模糊。一旦将之通俗化、清晰化、精确化,它还是它吗?这些可能的反驳仍待更深入讨论。康德在完成《纯粹理性批判》后,萌发将之改写得更为通俗的想法,以便更多人参与讨论。这也符合他所强调的“理性的公共运用”。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理性人都有成为哲学人的潜质。

    后记:感谢胡扬、黄家光学友以及《哲学书评》审稿编辑对本文的指正和建议。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416+)
  • 排版满分(429+)
  • 书籍完整(679+)
  • epub(414+)
  • 体验好(333+)
  • 无水印(351+)
  • 三星好评(173+)
  • 强烈推荐(440+)
  • 下载速度快(210+)
  • 内容完整(557+)
  • 经典(110+)
  • 藏书馆(498+)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30 08:14:06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仰***兰: ( 2025-01-01 10:59:1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隗***杉: ( 2024-12-30 11:09:2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车***波: ( 2024-12-21 23:33:30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宫***凡: ( 2024-12-15 01:11:2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孙***美: ( 2024-12-17 22:33:09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冉***兮: ( 2024-12-28 01:06:0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索***宸: ( 2024-12-16 22:55:27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习***蓉: ( 2025-01-05 07:57:23 )

    品相完美

  • 网友 马***偲: ( 2025-01-09 09:52:5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27 05:02:05 )

    OK,还可以

  • 网友 印***文: ( 2024-12-24 03:33:46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寿***芳: ( 2024-12-14 04:10:3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