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三部. 终局. 卷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三部. 终局. 卷二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在《斯大林格勒三部曲》这套*著作*三部卷二,戴维•格兰茨继续并完成了他这份*具*性的历史大作。*三卷*二部阐述了红军顺利实施的反攻—“天王星”行动。
借助过去难以获得或被认为已缺失的资料,格兰茨对德军命运多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后十周做出详尽描述。简言之,红军阻挡、随后击败了德军解救*6集团军的两场尝试,粉碎意大利*8、匈牙利*2集团军,重创德国*4装甲集团军和*2集团军,*终将德国*6集团军歼灭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随着50多万名将士消失于东线作战序列,希特勒的轴心国军队惊恐地发现,他们从胜利方陡然沦为失败者。本书对轴心国这场深具决定性的失败做出生动、详细的描述。
对于这场战役的*后阶段,相关事件的神话远甚于先前的事件,特别是“天王星”行动为何能取得胜利、德军解围行动为何失败、德国*6集团军能否逃出包围圈或*救援、谁应为*终失败承担主要责任这些颇具争议的问题。格兰茨提供的答案,加之对斯大林格勒会战*终较量所做的完整叙述,使本书成为这场史诗性战役的盖棺之作。
书籍目录:
章 苏德双方的困境
第二章 西南方面军沿克里瓦亚河和奇尔河之战,12月1日—15日
第三章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抗击“冬季风暴”行动,12月1日—19日
第四章 顿河、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消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战斗,12月1日—15日
第五章 “小土星”行动和托尔莫辛进攻战役,12月16日—31日
第六章 “冬季风暴”“霹雳”行动的告终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科捷利尼科沃进攻战役,12月16日—31日
第七章 斯大林格勒包围圈,12月16日—31日
第八章 第6集团军的态势、初步战斗和顿河方面军的计划,1月1日—9日
第九章 覆灭:阶段,1月10日—17日
第十章 覆灭:第二阶段,1月18日—25日
第十一章 覆灭:*终之战,1月26日—2月2日
第十二章 背景、总结和简评
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戴维·M. 格兰茨撰写过多部著作,包括《列宁格勒战役,1941—1944年》《朱可夫很大的败仗:1942年,红军“火星”战役的惨败》《蹒跚巨人:大战前夕的苏联红军》《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红军》《巴尔干的红色风暴:苏军进攻罗马尼亚的失败》。2008—2009年,他在南加州要塞军事学院担任马克·W. 克拉克客座历史教授。
乔纳森·M. 豪斯撰写过《20世纪的主兵种合成作战》,这位前职业军官、参谋长联席会议政治-军事分析员现在是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的军事史教授。格兰茨和豪斯的合著还包括《巨人的碰撞:红军是如何阻止希特勒的》和《库尔斯克战役》。
小小冰人,二战迷、著作者、翻译者,现聚焦于二战历史的研究与翻译。翻译的二战类书籍有:《东线狙击手——艾勒伯格回忆录》《*后的胜利——曼施坦因哈尔科夫反击战》《地狱之门——切尔卡瑟战役》《雪白血红》《士兵》《东进》《焦土》《空中英豪》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6集团军1月初面临的*大问题是弹药、燃料和作战兵力严重短缺。尽管保卢斯就这三个事项一再向上级抱怨,但缺乏有效的空运,他对物资短缺的问题几乎无能为力,这些事情只能依靠希特勒和曼施泰因“空军将加大空运力度”的保证。
但保卢斯可以设法解决兵力问题。虽说缺乏作战补充兵,但第6集团军仍有20多万名德国士兵。12月18日至31日伤亡9991人后,集团军总兵力从12月18日的211300名未受伤德国士兵降至12月底201309名未受伤、7818名伤兵。德国人认为,这个数字中只有约25000人是作战士兵。因此,保卢斯解决兵力问题的方案是,降低每4—5名作战士兵对20—30名辅助人员这种过高的“牙齿-尾巴”比例。在必要情况下,集团军18万名辅助人员中的大多数可以接受再训练,成为作战步兵或工兵。这只是保卢斯12月30日所下达命令中的一个方面。虽然具体数字不明,但第51军军长赛德利茨1月6日下达的一道命令表明,截至当日,他已将4088名辅助人员打造成作战步兵。 9这就提供了绰绰有余的士兵,完全可以弥补该军1月份头9天遭受的损失(参见下文)。因此,如果集团军辖内各军如法炮制,第6集团军1月份的作战兵力肯定能达到、甚至有可能超过12月底25000名作战士兵这个数字。
除了增加第6集团军的作战兵力,保卢斯和几位军长还在12月*后一周和1月份头9天重组他们的部队,以应对苏军即将发起的进攻。这番重组基本取代了集团军为支援并维系在南部发起突围所摆出的姿态,新姿态是为方便整个包围圈的持续防御。保卢斯12月24日开始这番重组,他把编有第16、第24装甲师和第60摩步师的第11军调离第51军(第11军一直在第51军编成内)。此后,施特雷克尔将军的第11军负责守卫包围圈北部防线东半部和至关重要的东北部防线,该防线从博罗德金东延至斯巴达诺夫卡村。这番重组起初将哈特曼将军的第71步兵师从第51军转隶第4军,但保卢斯随后撤销了这道命令,仍把第71步兵师留给赛德利茨军。赛德利茨也调整麾下部队,先是从第71步兵师第191团抽调一个营加强第79步兵师,尔后又将遭到严重削弱的第79步兵师并入同样实力不济但更具规模的第305步兵师。
部队重组的下一步发生在12月30日12点,保卢斯把海茨将军第8军辖下的第376步兵师调给胡贝将军的第14装甲军。 10但是,这一调动的附带条件是,胡贝必须交换第29摩步师和第376步兵师的防区,从而加强第14装甲军从马里诺夫卡北延至哥萨克坟堆的西部防线。*终,截至1月5日,实力较弱的第376步兵师进入卡尔波夫卡东南面,沿切尔夫连纳亚河构设的更强大的防御中,而实力较强的第29摩步师和 第8军第44步兵师据守集团军较为脆弱的西部防线。这番措施极大加强了第6集团军西部防线的防御(参见地图65和副卷附录15B)。
第14装甲军右翼,第376步兵师的7个“耗尽”营只相当于3个营(1个中等、1个虚弱、1个耗尽),被第29摩步师的5个营(1个强、4个中强)接替。与此同时,第44步兵师防区内的激烈战斗迫使第8军从第76和第113步兵师各抽调一个营加强该师,并以第268团第2营①充当第44步兵师预备队。这些和另一些措施还加强了第6集团军西部防线的装甲力量——从12月30日的42辆坦克和19辆突击炮增加到1月9日的60辆坦克和16辆突击炮。虽然守卫该防区的作战营数量略有下降,但战斗力明显增强。当然,由于第6集团军的作战兵力并未发生变化,一个防区实力的增强意味着另一个防区实力的削弱。在目前情况下,遭削弱的防区是包围圈南部防线(参见副卷附录15C)。
第6集团军防御的*大变化,是将第29摩步师从南部防线的卡尔波夫卡地域调至西部防线,这自然削弱了卡尔波夫卡东南面的防御。至1月9日,第11和第51军的防御力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另外,第6集团军设法组建起一支小股预备队,编有第14装甲师第36装甲团和第160装甲营,约18辆坦克,部署在卡尔波夫卡东北方11公里处的杜比宁斯基地域。从这个中央位置,拉特曼上校可以顾及整个包围圈,以确保保卢斯的命令得到执行。当然,苏军1月3日至6日对第8军第44步兵师的进攻迫使第6集团军消耗了大部分预备队,辖内各军充其量只有些局部预备队,通常没有任何预备力量。
第6集团军竭力克服作战兵力的短缺时,还必须解决装甲力量不断下降的问题,这种下降不仅仅因为战斗消耗,还源于零配件和燃料的严重缺乏。面对这些挑战,集团军维修人员奇迹般地保持了装甲部队基本完好(参见副卷附录15D)。基于第6集团军辖内各军零星报告的一份统计表明,集团军装甲力量从12月24的159辆战车(122辆坦克和37辆突击炮)稳步下降至12月28日的147辆(103辆坦克和44辆突击炮)、1月4日的125辆(94辆坦克和31辆突击炮)、1月9日的124辆(102辆坦克和22辆突击炮)。 11这段时期,装甲力量的消耗少得惊人,这充分证明了集团军维修体系及维修人员的效能。但到这段时期结束时,燃料和零配件的短缺使第6集团军的军长和师长们别无选择,只能将他们的坦克半埋入地下充当碉堡。更糟糕的是,此时,集团军预备队掌握的少量坦克已无法开动。
顿河方面军1月10日发起进攻后,战斗消耗导致第6集团军的坦克和突击炮数量急剧下降。例如,经过前三天的战斗,第11军1月13日晚些时候报告,第16和第24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从32辆降至9辆,四号坦克只剩1辆。 13第14装甲军同样如此,第3和第29摩步师1月9日分别有22、24辆坦克,11日日终时只剩5、11辆坦克。 14该军“弗里德里希”战斗群的5辆坦克想必已在前两天的战斗中消耗殆尽。*后,1月12日日终时,第4军报告,5辆坦克折损3辆。 15此后,燃料的短缺使这些坦克变得无关紧要,因为它们在各自所处的战场上成为了无法移动的碉堡。
在缺乏坦克和突击炮的情况下,第6集团军*重要的武器是无处不在的反坦克炮,既可以对付敌坦克,也可以打击敌步兵。因此,集团军密切留意着各师、各军可用的反坦克炮和88毫米高射炮的数量,事实证明,对付敌人的坦克时,88炮不可或缺。反坦克炮的主要优势是,不需要大量零配件来保持其可用性,也无需燃料驱动。与坦克、突击炮的情况一样,苏军1月10日发起进攻前,第6集团军所有防区内,各个师掌握的反坦克炮数量都很不错。大致数字是,第6集团军1942年12月17日共有317门反坦克炮和步兵炮,1943年1月4日有315门,1月9日尚有309门。可是,苏军1月10日发起进攻后,反坦克炮和步兵炮的数量降至1月12日和13日的102门左右。 16这种急剧下降反映出苏军的攻势对第6集团军残余力量造成的破坏。
第6集团军1月10日前成功保持住他们的反坦克炮数量,这一事实解释了苏军1942年12月中旬至1943年1月9日难以取得突破并守住已夺取地盘的原因。第8军(特别是该军辖下的第44步兵师)反坦克炮数量的严重下降也说明了这段时期战斗*为激烈的地段——具体说来,就是第6集团军西部防线。不过,以第29摩步师接替第376步兵师的决定弥补了德军在该地域反坦克炮的损失。但比这些数字更加重要的是,可用的弹药量决定了反坦克炮的效能,因此,反坦克炮弹短缺是*令人担心的问题。
顿河方面军1月10日发起进攻后,第8军和第14装甲军损失的反坦克炮*多。这是因为经过数日激战,进攻中的苏军打垮了这两个军的防御,德军随之而来的退却比过去更加无序。但是,后撤中的德军采取了一切措施挽救他们的反坦克炮。
后勤:补给、口粮和空运再补给
被围困期间,后勤问题仍是第6集团军的“阿喀琉斯之踵”。虽然希特勒和曼施泰因一再向保卢斯保证,空运能够满足他的需求,但这些承诺落了空。空运交付量依然断断续续,主要是运输机数量不足、飞行条件恶劣、至关重要的塔钦斯卡亚机场丢失数日、敌战斗机和防空炮火造成的飞机损失所致。即便有足够的运输机飞抵皮托姆尼克机场,交付的补给吨位也太少,无法维系第6集团军(参见副卷附录15F)。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第6集团军的记录表明,1月1日至9日,德国空军共计620架次飞抵斯大林格勒机场,平均每天69架次。虽然记录中未指明运抵的吨位数,但日*大运载量只有323吨,日均运载第八章 / 第6集团军的态势、初步战斗和顿河方面军的计划,1月1日—9日 447量仅为158吨, 17远远低于维持第6集团军生存的*低需求量。
保卢斯和他的参谋人员向上级汇报了补给的不足,但无济于事。虽然德国空军设法组织起飞往斯大林格勒的运输机编队,但1月份头10天,100架次以上的只有一天。这导致第6集团军与上级部门进行了一场饶有趣味的交谈,生动说明了被围集团军越来越强烈的沮丧之情。
1月份到来时,第8航空军以一封简短的电文向第6集团军保证:“新的一年里,为正勉力求生的集团军提供支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18但这并不意味着好兆头,次日,没有一架运输机飞抵包围圈。1月4日7点,第6集团军军需长报告,前一天下午17点至当日晨6点,64架Ju-52运输机飞抵,运到25立方米物资和107吨食物,其中包括65吨面包。但报告指出,这些补给只够集团军的每日面包量和1月4日的午饭口粮配给。
第6集团军作训处长在1月5日18点15分发给“顿河”集团军群的每日报告中提及令人震惊的补给问题:“1月4日17点至1月5日17点,只运抵129吨补给。食物供应和部队的状况越来越糟糕。关键物资和弹药的储备正发生危险的下降。” 20这份报告发出后,保卢斯也发了一封电报给曼施泰因:“补给不足导致要塞的战斗力逐渐下降……尽管有各种保证,但飞抵的运输机并未达到足够的规模。” 211月8日晚些时候,这些交流随着一份食物情况评估达到高潮,该评估强调了空运的不足: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方位多视角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参考了过去从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将取代过去关于此战的历史记述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格兰茨是世界*的苏德战争史学者。”——《军事历史》杂志
前言
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国防军及其盟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与约瑟夫·斯大林的苏联红军展开激烈厮杀,11月,红军发起反攻,这场史诗般的战役就此到达高潮。自轴心国军队向东突击、跨过苏联南部以来,时间已过去约6个月。这段时间里,轴心国入侵者重创了防御中的苏军,毙伤100多万红军将士,前进600多公里,一举到达高加索山脉北坡和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虽然红军屡遭挫败,一次次遏止并击退入侵者的尝试徒劳无获,但1942年10月,他们终于在斯大林格勒瓦砾遍地的街道上阻挡住轴心国军队。德国独裁者及其军队的声誉危在旦夕,希特勒命令德军*精锐的集团军——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将军的第6集团军——不惜一切代价攻占斯大林格勒。激烈的战斗耗尽了第6集团军的实力,失望的希特勒别无选择,只得将轴心盟友的军队投入前线。
正如一年前所做的那样,斯大林和苏军*高统帅部巧妙地利用了希特勒肆无忌惮的野心,这种野心驱使德军远远超出了其能力的极限。1942年夏季和秋季确认并利用轴心国军队防御弱点的尝试屡屡受挫后,苏军*高统帅部终于以精心策划的“天王星”行动做到了这一点,这是苏军一系列以星座命名的反攻行动中*重要的一个,旨在击败轴心国军队,夺取苏联人所称的“伟大卫国战争”中的战略主动权。“天王星”反击战期间,红军以三个方面军发起进攻,一举击败、歼灭了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的主力,并将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半数力量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彻底颠覆了德军的进攻势头。接下来的10周,红军实施防御,挫败了德军救援第6集团军的两次尝试,粉碎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重创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并将德国第6集团军歼灭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东线作战序列中的50余万德军士兵被粗暴地抹去,希特勒的盟友们惊恐地见到战争态势突然发生了变化,胜利者陡然沦为被征服者。总之,轴心国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因为德国及其军队再也无法从这场灾难中彻底恢复过来。
本三部曲的前两卷描述了这场灾难的由来:卷讲述的是德军攻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这场虚假的胜利进军,第二卷叙述的是斯大林格勒城内残酷的消耗战,事实证明,这场消耗战对整场战役至关重要,一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整个战争的重要性。前两卷都大量使用了新近公开的档案资料,以辨别、佐证、祛除自战争结束以来关于这场战役一直盛行于世的神话。
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相关的神话,是基于既往历史资料来源自然产生的一种副产品。70年来,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的毁灭深深地吸引了历史学家和公众。尽管这个主题深具魅力,相关著作汗牛充栋,但这场悲剧的诸多原因和事件并不为后人知晓。正如本三部曲前两卷业已证明的那样,斯大林格勒争夺战只能在德军整场战役的背景下加以理解,而这场战役*初对夺取这座城市并无兴趣。侵略者真正的目标是高加索油田,但他们在距离这一目标很近处失败了。这场失利的广泛原因几乎与导致德军1941年失败的原因如出一辙:后勤补给线过度延伸、未能集中力量对付单一目标、组织机构越来越复杂、苏联红军的行动。
造成我们集体误解这场战役的第二个原因是,交战双方的参与者根据他们的记忆撰写回忆录,几乎没有使用官方记录。冷战期间,德国方面的许多记录似乎不可避免地遗失了,而苏军参战人员,例如瓦西里·崔可夫和格奥尔吉·朱可夫,也仅局限于他们自己的回忆。
误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第三个原因是,至少在西方,人们普遍接受了关于整场战争的德方神话。为自身的失败寻找借口,甚至以某种合乎逻辑的方式重新编排相关记忆,这是人类的本性,尽管复杂、纷乱的过程得到的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解释。因此,大多数德军东线生还者提供的字面真相,实际上是他们为失败寻找的借口(也许是无意识的)。在这类记述中,德军生还者记住的是他们的进军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遭遇抵抗,直到卷入斯大林格勒被炸毁的各条街道。然后,也只有在此之后,德国人的集体记忆是,笨拙但狂热的敌人以上百场作战行动耗尽了他们的实力。待德军大伤元气后,苏军便以压倒性攻势打垮了侧翼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这才得以包围并歼灭第6集团军。这种集体辩解认为,即便如此,如果不是希特勒的胡乱干预和保卢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作为,被围的第6集团军仍有可能脱困。本卷的重点在于阐述犯错的并非希特勒一人,以及红军已变得极其强大,第6集团军虚弱不堪,保卢斯根本无法率部突出重围,与德军救援部队会合。
至于德军失败和苏军获胜的其他原因,我们留给读者们探寻,本卷和前两卷对此都有详尽的阐述。简单说来,虽然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勇气,并遭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痛苦,但红军*终胜出,就此开始了收复苏联国土的漫长征途。
与前两卷的主题一样,第三卷以全新的文件证据为基础,对存有争议的问题和流传甚广的神话加以审视。本卷与前两卷的主要区别是与这一时期作战行动相关的疑问和神话的数量问题。简言之,这段时间的战斗中充斥着颇具争议、悬而未决的疑问,*显著的如下:
·是谁提出了“天王星”行动的概念?
·“天王星”攻势为何能赢得胜利?
·第6集团军是否能突出包围圈,或者被解救?
·德军救援行动为何失败?
·谁该为第6集团军的败亡负主要责任?
除了各种广泛的传统资料来源,本卷还使用了此前从未提供给研究者的两大类文件资料。类包括德国第6集团军作战日志中的大量记录,战争结束后,这份作战日志消失不见了,现在已被重新找到并予以出版。第二类是苏联(俄罗斯)新近公开的大量档案资料,其中包括红军总参谋部每日作战概要摘录;*高统帅部、国防人民委员会(NKO)和红军总参谋部下达的各种命令和指示;以及大多数时候都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作战的苏军第62集团军及辖内各师、各旅的作战日志。
由于持续存在的争议和神话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我们认为有必要审慎地将许多文件的英译本加入本卷,正是根据这些文件,我们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和结论。这些文件和另外一些以图表和表格方式呈现的详尽证据构成了本卷上下册的实质。这是对第三卷的补充,也提供了接受、拒绝或仅仅是证实我们的结论所必要的确凿证据。因此,与前两卷一样,本卷提供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阶段前所未有的细节,以及新的观点、解释和评价。
本卷只集中于苏德双方的策划和在斯大林格勒周边实施的作战行动。具体说来,重点是第6集团军包围圈内外的战斗,包括德军救援行动的发起和失利;红军竭力向奇尔河、顿河和阿克赛河扩大合围对外正面;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消灭包围圈内第6集团军的行动。因此,本卷只对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策划、实施的“小土星”攻势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后改为南方面军)发起的科捷利尼科沃、托尔莫辛攻势作出简要叙述。
由于红军1942年12月下半月和1943年1月在斯大林格勒南部和西部地区发动的攻势极其庞大,增补的第四卷将阐述本三部曲范围外的军事行动。具体说来,包括与斯大林格勒关系不大,但对第6集团军的*终命运具有重要影响的作战行动,例如:
·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打击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小土星”行动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南方面军)打击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的科捷利尼科沃和罗斯托夫进攻战役
·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打击匈牙利第2集团军的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进攻战役
·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打击德国第2集团军的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进攻战役
·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顿巴斯东部地区打击“弗雷特-皮科”集团军级支队和“霍利特”集团军级集群的攻势
·外高加索方面军在北高加索地区打击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的攻势
如果没有诸多个人和机构的支持,根本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研究工作。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再次感谢詹森·马克,既因为他个人提供的慷慨帮助,也是为了他在澳大利亚悉尼“跳跃骑士”出版社推出的关于斯大林格勒战术记述的开创性著作。另外还有威廉·麦克罗登,他毕生致力于编写详细、准确的德军战时作战序列,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大量研究成果。
对本卷而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感谢两个人,他们的德文和敏锐的战争知识被证明是不可或缺的。出色的德国军事历史学家罗梅迪奥·格拉夫·冯·图恩-霍恩施泰因博士慷慨无私地自愿对本卷手稿作出评价。他花了很多时间阅读这份稿件,并对其各个方面作出评判,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确定必要的资料来源,还纠正了我们对德文的频频曲解。洛塔尔·蔡德勒博士是一名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他在德军第168步兵师服役了两年多时间,两次负伤,他翻译了许多页德国文件,并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大量笔记和另外一些战时日记。两位的慷慨协助都是为了使本卷更加准确、更加客观。我们对他们的无私帮助深表谢意。
一如既往,我们要衷心感谢玛丽·安·格兰茨为编辑、校对这份手稿发挥的重要作用。
书籍介绍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很惨烈的战役之一。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两百万人。在战役中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三天。“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无数的苏联士兵从废墟中冲出来,给入侵德军致命的*击……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已有数种语言、数百万文字加以阐述,市场上为何需要另一本“斯大林格勒著作”?
1.完整、全面地介绍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包括德军1942年的作战行动以及苏军对此的应对。与普遍观点截然不同的是,这场战役*初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事实上,德军起初的作战命令只是稍稍提及这座城市,甚至在斯大林格勒争夺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后,德国人依然坚持夺取高加索油田是其原定目标。只有从整体上审视这场战役,才能在正确的背景下理解斯大林格勒争夺战。
2.现有的著作主要侧重于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并未详细研究德国第6集团军进军斯大林格勒途中复杂、艰巨的战斗,以及其侧翼接连不断的激战,特别是发生在高加索、沃罗涅日和勒热夫地区的战斗,而这些,对战役的结果至关重要!
3.参考了过去从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如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记录,及其他大量苏方的解密文件),并大量使用了第一手文件,包括红军总参谋部、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的官方记录,细述了一连串鲜为人知的激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节、新观点,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将取代过去关于此战的一切历史记述。
在《斯大林格勒三部曲》这套权威著作第三部卷二,戴维·格兰茨继续并完成了他这份最具权威性的历史大作。第三卷第二部阐述了红军顺利实施的反攻——“天王星”行动。
借助过去难以获得或认为已缺失的资料,格兰茨对德军命运多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后十周做出详尽描述。简言之,红军阻挡、随后击败了德军解救第6集团军的两场尝试,粉碎意大利第8、匈牙利第2集团军,重创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最终将德国第6集团军歼灭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随着50多万名将士消失于东线作战序列,希特勒的轴心国军队惊恐地发现,他们从胜利方陡然沦为失败者。本书对轴心国这场深具决定性的失败做出生动、详细的描述。
对于这场战役的最后阶段,相关事件的神话远甚于先前的事件,特别是“天王星”行动为何能取得胜利、德军解围行动为何失败、德国第6集团军能否逃出包围圈或得到救援、谁应为最终失败承担主要责任这些颇具争议的问题。格兰茨提供的答案,加之对斯大林格勒会战最终较量所做的完整叙述,使本书成为这场史诗性战役的盖棺之作。
精彩短评:
作者:魏府牙军 发布时间:2023-06-26 21:10:43
冬季两个多月的围困期间,数十万轴心国士兵遭受到难以想象的困苦;他们或在战场上阵亡,或被关入战俘营,被俘者中只有5000余人最终得以生还。因此,对这样一场付出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在世界近代史上无与伦比的战役来说,这是个恰当的结局,它标志着希特勒千年帝国末日的开始。
作者:求知007 发布时间:2022-04-01 08:42:33
学习与精进的好作品,从中了解个人在思考与行动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我。
作者:杨冬 发布时间:2020-08-02 06:53:56
本书从斯大林格勒苏军对第六集团军的包围圈形成开始讲起。作者首先讨论了此时苏德两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从苏联方面讲,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被包围的德军太多因此很难一口吃掉这样就给德军的解围努力留下了机会。本书的主要部分就是讨论了曼施坦因解围努力及其失败,其中包括了苏联发动的“小土星”行动从而威胁到德军的深远后方。这最终使曼施坦因不得不彻底放弃了解围的努力。最后一部分是包围圈内德军的覆灭。与其它有关斯大林格勒的书相比,本系列(也包括本书)的分析非常详细,因此对于把握战役历程更有参考价值。
作者:橙月 发布时间:2021-10-27 10:45:22
对初创企业挖掘新想法有很大帮助!
作者:这么近,那么远 发布时间:2019-01-05 19:53:11
可以。“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很惨烈的战役之一。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两百万人。在战役中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三天。“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无数的苏联士兵从废墟中冲出来,给入侵德军致命的*击……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已有数种语言、数百万文字加以阐述,市场上为何需要另一本“斯大林格勒著作”?”
作者:Bowser 发布时间:2024-02-10 21:12:30
一套八本终于读完了。其实我建议每卷从后往前读,从总结开始看。具体内容有些繁琐,每天双方每支部队的进展如何,而且配套地图有非常不友好。是一套非常扎实的战争工具书。
如果让作者选择,希特勒纳粹和'独裁者'(几乎不会这么形容希特勒,而提及斯大林必用此形容词)苏联共产党,谁应该获胜,他很大程度会选前者,而不顾德国人在法国,比利时,将要杀死大批美国士兵(这些美国兵表现的并不比1942年的苏联士兵好,虽然装备要好得多)。
深度书评:
巴特西克--一个现代"多余人"
作者:阿木 发布时间:2009-09-09 21:36:16
我是一边看着电视台播放的《奥涅金》一边看的《旅行,旅行去》,心里有点苦涩。
叶甫盖尼奥涅金受过先进的西方教育,观念现代,不满当时俄国落后的封建制和空虚乏味的贵族生活,但却缺乏改变现实的行动力,而成为一个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对任何事情都蔑视和嘲讽,除了一味逃避现实和生活在“太迟了”的悔恨中一无是处的“多余人”。而《旅行,旅行去》的主人公巴特西克却像是一个生活现在的"多余人",总在梦想去异国他乡旅行,却不知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何时启程,最终终生从未踏出康城一步。
这无疑是一本漫不经心的调侃中流淌着苦涩而又荒谬人生的小说。多少有点讽刺的是,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奥涅金,同时我也是另一个巴特西克。
《旅行,旅行去》从主人公巴特西克37岁写起,他要选购皮箱――“他从心底相信:我就要动身出发了”。他分别想象着带着旅行袋或皮箱,黑色皮箱或红色皮箱所带来的不同气派,最终选定了娇艳欲滴而又受人尊敬的红色皮箱。而当收银员请他去服务台要商品保证书,说有为期两年的售后服务时,巴特西克又觉得“就所有可能性来判断,两年后,我还是会原地不动。”也确实如此,红色皮箱成了巴特西克将就的公寓里一样娇艳欲滴的家具,一个人生梦想的象征。最后陪伴他被赶出了公寓,到达巴特西克的最后一站――同在康城的希望旅店的房间里――旅馆的名字颇有象征意味。
他为了旅行去疫苗,因为不知道具体要去哪,最后决定全套预防注射一遍,囊括全球五大洲所有传染性疾病的种类。直到若干年后,克里斯多医生退休,接任他的年轻医生刨根问底地询问他为什么要加强接种专门针对亚马逊河流域的脑脊髓膜炎疫苗。
他想象旅途中需要一本书消遣,于是买了一本拉克拉弗汀的《就在明日》――一本史前史类型的小说。“反正呢,不是这本就是别本”――书也只是旅途中的装饰而已。也许吸引他的不过是这个别具意味的书名吧。于是这本书变成了红色皮箱中的旅行配件之一。
因为在关于马达加斯加的书中看到“要带一把刀,用来削水果”,于是他走进了刀器店。因为不知道要做怎样的旅行,最后为了万无一失,他买了一把颇具重量甚至可以拿来解牛的“求生”刀。这把刀最终的结局是躺在一摞衣服下面,因为“谁会带这样一把刀去旅行”。
他想象自己在南美洲旅游胜地的露天咖啡座吞云吐雾,并且还穿着百慕大短裤,自己将会成为一位崭新的男人。于是买了百慕大短裤,配着淡灰褐色的运动衫,呆在家里.还有一套为特殊场合准备的非常绅士的粗亚麻布质料西装,从未穿过.为"在热带的阳光下"商店的异国热带气息所吸引,购买了花衬衫和人字拖,当然人字拖可以在游泳池用.
他为了保持精力旺盛以便长途旅行而锻炼身体.最后可以游1500米,散步5000米――直到生命结束。
他为了旅行而每月存500欧元。当账户有8万欧元的时候,他觉得还不够万无一失,直到带着一生积攒的25万欧元住进了旅馆终老。
他在购买皮箱时就写好辞职信,只留下日期未填。直到赌场经理退休,新经理上任,他又重写了相同的辞职信,只是换了抬头。最后在他退休的时候撕掉了辞职信。
收集旅行社的旅行小册子和单页,直到过期,周而复始。
这就是巴特西克终其一生在做的事情――始终为梦想中的旅行做着准备。巴特西克是一个具有浪漫情怀,充满梦幻般想象力的人,绚丽的浪漫梦想让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鄙视世俗人生的无聊乏味。但作为普通人,又不自觉被“理性稳定的现实”所局限和动摇。
他鄙视邻居巴斯卡生活无聊,只知道“生龙活虎”(喝酒到烂醉),在酒嗝中间谈些无聊的话题。巴斯卡说巴特西克:你还不是和我一样可怜。巴特西克却认为“巴斯卡没有未来,而我有未来”。巴特西克的未来是什么呢?一辈子都在房间里试穿他的旅行装备,想象自己旅行的惬意。连终于下决心要付诸实施的伦敦三日自由行,也因为促销期已过而告破产。一生唯一的一次旅行是死后骨灰飘洒在月球失重的空间中。
巴特西克嘲讽父亲的无聊,长年累月记着流水账一般的日记:
×星期三
天气阴,冷风吹。
11条红眼鱼、三条欧鲳。
护士在下午4点10分来访。
晚上11点上床睡觉。
×星期四
天气晴,气温九度。
7条红眼鱼、2条欧鲳和1条鲈鱼。
莫妮克下午3点至5点来打扫并烫衣服.
......
--“我在想,他拿这么一堆鱼做什么呢?通通吃完吗?还是全扔进马桶?或丢给街区里的猫儿大快朵颐?”
而他自己后来记的也是一样的流水账:
×星期三
去游泳池,闭气1分钟48秒,游泳1050米.
午餐在泰姬玛哈陵餐厅:餐点是印度式烤肉和巴斯玛蒂香米炊饭.
下午,我从皮箱中取出拉克拉弗汀的小说.摊开书本,开始阅读.读了12页.
晚上11点就寝.
×星期天
直至11点才起床.
小距离散步5000米.
对环游世界的路线进行思索:完成印度尼西亚的旅游计划.
凌晨1点上床.
......
有什么区别呢,即使他吃的是印度餐饭,计划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实施的旅行,读几十年前就作为旅行配件被放在皮箱里的唯一的一本书,还有为旅行而进行的运动.
他嘲笑同事厄杰尼欧:“真是每个人都有消磨无聊时光的方法。他差不多10年一个,换老婆过一生”。但他却终生犹豫在梦想的远行--“完整无缺、饱满如一”的人生,和“人生的装饰品”--妻子、小孩、家庭、房子、海边假期、好朋友等让人生锦上添花的事物间。他也在犹疑自己到底是赢得一天还是失去一天?
“离开的日期还没有最终确定。现在每过一天,我就赢得一天,因为离我启程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我还是必须保持理智、继续有条不紊地生活着。
赢得一天!?有时我会莫名地惊恐,其实,我好怕那不过又是失去了一天。”
终其一生,巴特西克都生活在梦想和现实的犹疑、摇摆、不确定当中。这让他总是沉浸在异国旅行带来完美人生的梦想中,又迟迟不敢踏出实践梦想的一步,只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犹疑、思考与准备。这便成了一出无解的荒诞剧,注定孤寂,辛酸,无望。也许,最重要的,巴特西克从一开始就只是对想象中而非现实的异国旅行而着迷。就如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写的,大意是这样,我们对热带岛屿的期待往往是,躺在水上旅馆的房间平台上,啜饮着清爽的鸡尾酒,欣赏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夕阳,洁白的沙滩上矗立着几株高大的棕榈树的优美景象。而现实往往是我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带着未倒过来时差的困倦,在酷热中汗流浃背提着笨重的行李继续跋涉,终于到达旅馆房间的时候,看到发霉的床单,墙角的蟑螂以及在烟灰缸上嗡嗡飞着的苍蝇,而已经无心欣赏美景。的确,梦想和现实始终是有差别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实践怎样的人生呢?
也许我写得有些沉重了,但实际上作者的语言风格是轻松调侃的,薄薄一百多页,基本是主人公的自述,语言简略叙事松散,看似都是琐碎小事的描述,却生动勾勒出巴特西克的一生,而意蕴深刻,耐人寻味。我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个人,无论你将它看做幽默故事也好,或者他引起你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也好,这都是一本不错的书。但――这绝不是描写旅行美好的小说。
观念不凭空出。利益左右之乎?
作者:河南 发布时间:2012-06-27 13:54:28
看到大幅谈我心爱的《堂卡洛斯》,党同喜悦携归,累若死驴喘定,再读,见作者党于独夫菲利浦二世,大牙惊脱。
社会改良幻想家帕萨和脆弱的个人幸福任性客,有青年一切弱点卡洛斯,其前方必有挫折,不待思忖即可知。戏剧也必须讲透菲利浦为什么不顾舐犊天性处死儿子,身为帝王除掉独子,不顾多年后四娶才生下第二个儿子,缺少男性继承人的政治动荡(虽然这是小说家言,伏尔泰也能是推测有罪语气,西班牙公主也有继承权,但联姻变数诡异不安全)。
但作者为令人难忘的菲利浦深夜哀苦挣扎打动争取过去了吗?那孝静帝被废辞眷,魏晋南北朝以下一再叨叨的“愿来生勿生帝王家”,明思宗披发自缢,皆动人哀悯,却绝不能推出服膺其政权合理性的结论。我等小民同情其人其遇,但绝不要脖子上驮着这些神圣帝王。
即便认为急进派“如此简单,这么幼稚”,不如老家伙们老辣坚忍可取。那么从实用庸俗角度分析吧: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鼎鼎功业大名,使我等小民,无论在乡间汹涌村民中还是在高雅的中上层信徒旁,都绝不会动心。传信部妨传信啊。菲利浦手中荷兰独立代兴,财政多次破产,新大陆血海滔天,西班牙自此从超级巨霸到二三流贫弱乱国。反动派但能杀人,黑暗笼天罩地,除此外有何能?列宁主义虽历史风评不定,但初始废除一切沙俄不平等条约,还地与各弱小民族,虽旋即后悔不干,但给人印象极好。号召力原子弹般大。
疑利益弄昏作者爱憎。伐异之心妨碍俺的采蜜大业呀。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图文清晰(377+)
- 内涵好书(376+)
- 实惠(253+)
- 一星好评(383+)
- 品质不错(324+)
- azw3(672+)
- 无多页(136+)
- 无盗版(74+)
下载评价
- 网友 陈***秋: ( 2024-12-21 18:41:4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康***溪: ( 2024-12-30 02:54:09 )
强烈推荐!!!
- 网友 温***欣: ( 2024-12-17 22:41:4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菱***兰: ( 2024-12-27 21:14:19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敖***菡: ( 2024-12-12 02:18:52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薛***玉: ( 2024-12-19 21:21:1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游***钰: ( 2024-12-28 11:53:2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苍***如: ( 2024-12-19 02:50:48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谢***灵: ( 2024-12-28 17:23:02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仰***兰: ( 2024-12-13 00:21:3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阅读的力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几度飘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论辩术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特种加工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学生养成好行为的128个故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金典导学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选修2高三年级学期高三年级上 上海高中教材同步练习含答案含检测卷含课后作业天津人民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哥白尼 (平装)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小王子(第3版韩汉对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五经异义疏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030379214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