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预订】Peppa Pig and the Lost Christmas List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7:17

【预订】Peppa Pig and the Lost Christmas List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预订】Peppa Pig and the Lost Christmas List精美图片
》【预订】Peppa Pig and the Lost Christmas List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预订】Peppa Pig and the Lost Christmas List书籍详细信息

  • ISBN:Y978076366276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8-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04.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7:17

寄语:

美国库房发货,通常付款后3-5周到货!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中流击水 发布时间:2021-03-01 15:12:33

    很不错的书,翻译也挺好。 每个点都介绍了历史背景和优缺点,蛮好的。

  • 作者:青椒 发布时间:2021-11-02 17:04:19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爹塞给我让我看的

  • 作者:无明 发布时间:2018-06-13 23:31:15

    方法论

  • 作者:evanse 发布时间:2021-01-02 23:07:39

    爸各种小故事瞎胡安在陆游身上

  • 作者:xiaqifancy 发布时间:2022-02-02 15:21:07

    老出版人的经验之谈

  • 作者:Super朱 发布时间:2013-01-31 20:20:18

    挺不错,初入职场推荐读一读。


深度书评:

  • 中文版已经出版~

    作者:某个远方 发布时间:2013-07-23 15:12:04

    《世界建筑风景速写:城市速写者的创作与技巧》

    链接在这里~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869637/

    美国亚马逊五星畅销图书引进中文版!

    技法+示范+工具,全球艺术家和建筑师详解建筑与风景速写,

    五大洲-42个城市-五百余幅作品,跟随本书体验城市速写本上的环球之旅!

  • 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 《挺经》

    作者:TPH 发布时间:2014-12-12 20:11:24

         自首都图书馆借了《曾国藩全集》4册:《挺经》、《冰鉴》、《家书》、《家训》,作为湖南人,是有必要了解一番湖南出产的人才。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首都图书馆有三排架子,上下各六层,累计18层全为各类《曾国藩全集》,一人占用如此多的空间,势必是值得研究的,于是借阅了其中一套。

         我自认为以我的文笔是无法写出曾文正公之风采,于是将其中我认为较为精彩的言语摘录如下,偶尔会有自己的我的一些感想,以便后阅。

        曾国藩,初名“子诚”,后成为翰林后,改名为“曾国藩”,意为“为国藩篱”。61岁过世,1811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封建主义拥护阶层,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言人,二者有共同的利益;曾国藩拥护清政府,但又对清政府忧心忡忡,因为政府已经侵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而中小地主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他们的破产,必将导致统治集团力量的削弱,所以他希望清政府能反省,能改革,能重新振作,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贤臣,其《挺经》语“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公”。他坚持从自我做起,进而影响他人,是为“纵人以机巧来,我仍以含混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见也消”。),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世有“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

       《挺经》是曾国藩在宦海所总结的为人处世心法,“挺”释为: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欠缺本身就是完美;《冰鉴》是曾国藩的相人、识人方法总结;《家书》选取了53篇,但其实际留下了近1500封书信;《家训》是曾国藩教育子孙后代的内容。

    第一册:《挺经》

        第一章《内圣》:“慎独、主敬、求仁、思诚”。慎独则心泰:在单独一个人做某事(尤其手头有权力)的时候,要越发警惕,慎重,以后自我反省或回忆自我时,会心安,但是往往有太多的人在“独”时滋生了妄念和贪念,以致犯下过错,所以心中的信念应为:我的行为一直都处于他人的考察之下,若无他人,则人需自察,确保一切行为循理循法。主敬则身强【朱熹:居敬而穷理】:对待他人,无论地位高低、富贵或贫穷,均应表示尊敬、用心;对待事情,无论大小,均应认真、细致、用心,如此严肃对待,不敢怠慢,内心则可平静,不至于疲劳困乏,于是身体就会强健。求仁则人悦:“仁”释为“恕”,即“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得先实现别人的目的;思诚则神钦:对人诚是指守信,不欺不妄;对事诚是指恒,每日坚持。在“慎独、主敬、求仁、思诚”中,曾国藩尤其关注“敬仁”,也即“敬恕”!【曾国藩对待自己每日反省,律己严明,做到了慎独;对待各类事务慎重考虑,细微思索,做到了敬;对待兵士,仁字当先;对待他人,以诚动人,以恒坚持,做到了诚,是为“知行合一”】【由敬至静,唯有心静,事事方可细细揣度,不失偏颇;由静至纯,追求至善至美,不浮于表面的理,凡人都在追求纯,而圣人才能达到纯;由纯至淡,当通晓了至善至美后,也就将一切看淡了,淡而忘之,淡而化之,实现了豁达和超脱】【不过曾国藩并未实现淡,以他自己言语,一是名利心重,二是忧家人前程】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想起“德业双馨”,曾国藩为儒学者,深通“知命”】

        为人之道有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其中前三知为儒家学典,“知仁”为曾国藩提出】,天道有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巧:投机取巧,一个人若对他人使心机,耍诡计,也必迫使他人对他使心机,耍诡计,工于心计的人必然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利用他的人】【盈:过满,过剩,过多,过盈。不懂韬光养晦,权忌太重,位忌太高,钱忌太多,不是无力承受,也不是无福承受,而是此消彼长,阴阳相长,重会走向轻,多会走向少,盈会转为亏,理论如此,历史如此,经验如此。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天不灭之,人必灭之】【贰:指不诚,对人不诚信,对事不恒心】

        第二章《励志》:君子。“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君子立志当无愧于天地、国家、父母,宜修德、进业【哎呀,我去,想起了甄嬛传的皇后“宜修”】。讲述了读书应当运用于实际,“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此句说明了两点:第一点曾国藩擅长从古代先哲中吸取智慧,并善于把书本与人生联系起来思考,更善于实践之后总结经验;第二点曾国藩其在官场应该属于相当正派的人,有很多官场行为应当看不惯,应得罪了不少人,这点从曾国藩早年从政可以看出确实如此。】是为“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精进而不觉。【曾国藩以自身朝朝摹写,久不间断说明了对事“诚”】。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李鸿章、左宗棠经常说曾国藩“缓”,个人觉得他的“缓”一是敬事,二是静心思考各方利弊,难免会失去一些好时机,不过思索完毕之后抓大放小,自会沉稳一些,当然这样的决策肯定会有很多人看不明白,不明其深意,不过时间会证明一切】

         曾国藩“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均勤以率下,俭以奉身,久为众所共见。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着实厉害之人,从政从军,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勤俭律己,与人共事,仁字当先,当是其完身而退的缘由吧!曾国藩《圣哲画像记》:古之君子,盖无日不忧,无日不乐【曾国藩附对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后又改作二联,一则: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二则: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时光】,何解?第二章《励志》文初写到哪些事情是君子所忧的,确实这些事情是不可快速解决的,所以君子每日忧心国家前程、民众疾苦;而君子所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对得起国家社稷,祖宗庙堂,因此乐也。

         第三章《家范》:“考 宝 早 扫 书 蔬 鱼 猪”。这八字并不是曾国藩提出,而是其祖父星冈公曾玉屏提出,“考”告诫家人要诚心祭祀缅怀先人;“宝”告诫家人友善对待一起生活的世人,比如亲族、邻里、友人、同僚、下属等;“早”事事要赶早;“扫”勤于劳动;“书”勤于读书;“蔬”“鱼”“猪”园中有蔬、塘中有鱼、栏中有猪,生活自给自足!曾国藩提出的是“八本”之说: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宜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家败四则【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四则【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曾国藩饱读史书深知:为官不过一二代、为商不过三四代、为农不过五六代,唯有“孝友”可延续十代八代。曾国藩持家从“勤、俭”入手【一文钱摔倒英雄汉,半碗粥扶起乞丐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要不得,既不利于德行修养,也不利于财务积累【徽商富庶甲于天下,但勤俭之明更是甲于天下】,曾国藩也提及【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色、好字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

        第四章《明强》:“三达德(智、仁、勇)之首曰智,智即明也。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孰之米,显微加大一倍、十倍、百倍;再舂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强即刚强,倔強。“武断自己之事,为害尤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唯迁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这个要重视啊,有的时候会武断,所以需要慎言,尤其是别人需要自己的建议时更要慎言】”。曾国藩所谓“强”,不是与人斗智斗勇斗力,而是要善于自修,将自己弱的地方变强,是为“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强和柔都必须建立在明的基础上,否则强不能恰到好处,柔则有理不争,争而不利,其对高明与精明的解释如下: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

    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

    高明在于远瞻,精明在于细察。

    高明顺势而为,精明顺理而行。

    高明见其远,观其大,知其时;

    精明察其细,重其小,究其因。

    人高明可谓之英,人精明可谓之才。

       第五章《坚忍》:“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以我为戒,一味浑厚,绝不发露”。此章应为曾国藩的切身体会,他身为官场之人,但看不惯官场形态,于是寡合。后来,他在总结如何处理官场关系的时候,提到了两条重要准则:恕与忍。其中恕为仁,在做事情时,功不独享,宽厚待人,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在人际交往时,看不惯之处要隐忍。又提出了自己的“硬字诀”【硬即:明强中的强,倔強,刚强】与“悔字诀”【悔即:对自己行为的检点或反省】。

       第六章《刚柔》:太刚则折,太柔则靡。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求以客气胜人【气势胜人】,是刚愎而已矣【这应当也是曾国藩的切身体会,“惜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同僚好友告诉他:他有偏重于刚的恶习,发起很来什么也不顾,深究一下病根,就是好动不好静】。也许正是如此,他才认识到天地之道,刚柔并济。刚是人的骨头,立人之本;柔是人的皮肉,使人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附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接应,则当强矫;入与妻弩享受,则当谦退。

        在《挺经》中,李鸿章介绍了一则故事,一位老先生让其儿子上街买菜,然后儿子回来的时候与人在马路中间对峙着,都不相让。老先生就介入其中,希望对方站在水田,让儿子先过,因为儿子矮,若站在水田,那么会浸湿食物;可对方说自己的货物若进水,将一文不值,于是老先生就说:“那我站在水田中,将你的货物顶在头上,你先过去,然后我将你的货物给你”,于是老先生就脱鞋准备入水,对方一看这样就自己妥协,站到水田里去了。——这则故事的寓意于我:无论大事小事,在局外议论呐喊,益处不大,必须亲自参与,挺身负责。当然,别的解释中,也包含了曾国藩的“恕/忍”,自己委身下人的“忍”和先对方之虑,解决对方最大忧虑。

        其在政治上除了“恕忍”之外,再辅以“拙诚”(埋头苦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从前的事就如昨天逝去,以后的事好比今天新生),拙为不投机取巧(天道恶巧)、诚实待人(大话、空话、假话)、对事有恒。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是关于曾国藩如何从愤青到世故的。曾国藩担任团练后,筹办湘军,筹办军饷,在东征过程中,尤其在江西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曾父去世,未等朝廷逾就已携带弟弟返家,而后朝廷一再发诏要求其前往江西继续讨伐太平天国,而第一道回复曾国藩要求守制在家,但未谈及真正原因;而后朝廷再发诏命其前往江西,曾国藩则开始了讨价还价,阐明其原因,要求权力,后他这一举动受到了多方指责,包括左宗棠,甚至曾的友人,其实,是因为他的讨伐工作得不到朝廷的信任,不仅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甚至地方政府还百般刁难。在此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内心不忿,因为“我为国为民,为何大家都不支持我的工作,还百般刁难?”,也会有“我忠心一片,以诚待人,为何得到如此下场,连我的好友都竞相指责我?”曾国藩内心估摸也是如此,很多人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然后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进而贬低他人,可是曾国藩在友人欧阳兆熊的一番话下,不怨天不怨人,着实开始反思自己,开启了他自己的“悔字诀”,欧阳兆熊的话是如是说的“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通过借用黄、老来讽劝曾国藩,暗喻他过去所采取的铁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颇。

        而后,曾国藩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他在江西有胜有败,一方面是由于得不到清政府的信任,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一方面是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如此谈到:“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是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与人相处,度吾之短】。大约能以立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一年后(因为咸丰后来许他守制),他出山之后,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一改以前对官场同僚的态度,以前他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曾国藩意识到,仅凭他一人的力量,是无法扭转官场的这种状况的,如若继续为官,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学习、去适应。

        但是自我反省是一件特别痛苦的过程,因为一直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是自己的独特秉性,可是后来却证明今日之阻碍确实来自往日的这一秉性,情绪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会觉得“自己以前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呀?”,会滋生相当多的悔恨,甚至不堪回首往事,所以,这段时间,人的脾气会变得很坏,曾国藩也是如此。

        第七章《英才》: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臣,苟不当于用,不逮庸流。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者。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尔。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认为英才乃制胜之本(是人不是物),“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公”,“观贤者在位,则卜其将兴;见冗余复杂,则知其将替。”曾国藩也认定人才是可以培养的。对于人才与贤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曾国藩有一段话很是贴切,在当时侵略者侵占北京时,咸丰帝避走热河行宫,然后很多人提出和附和迁都,曾国藩提出了反对意见,曰“中兴在乎得人,不在乎得地。汉迁许都而亡,晋迁许都而存,拓跋迁云中而兴,迁洛阳而衰。唐明皇、德宗再迁而皆振,僖宗、昭宗再迁而遂灭。宋迁临安而昌盛,金迁蔡州而沦胥。只要有幽思勤勉之军,贤劳之臣,迁亦可保,不迁亦可保;无其君,无其臣,迁亦可危,不迁亦可危。我观察历史世事的变化,觉得除了求得人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资凭借。”太平军由弱转强,湘军由强转弱,均应领导对待人才的不同政策。曾国藩深知“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坏事如此,好事亦是如此”,因此,他广泛搜罗人才,并致力陶铸。

        在成立湘军后,各地人才慕名前往,因此,曾国藩的幕府人才济济,湘军加上的幕府,俨然一个小国家,其幕府有多个特点:1)人数众多,百名以上;2)人才无门户、地域、出身之分;3)人才特长各异,以往的幕僚多为实务性人员(办理文书、刑名、钱粮),而曾幕府则还包括政务性人员(出谋划策、招勇领军、指点州牧)、专门人员(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德行人员(道学派和名士派);4)人员出处各异,有曾国藩的同窗、乡亲、故旧、门生,还有一些“识拔于风尘”等;5)人员职权膨胀,他们掌握部分政权、军权、财权,直接参与重大的政治活动与军事指挥,并负责翻译国外作品,选派人员出国;6)曾国藩与其幕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主从,而是互慕、互助和相互影响,曾国藩爱才如命,求才若渴,而人才希望在曾手下干出一番事业,因为幕府的保举比朝廷的考核更迅速和简捷,而朝廷取仕不公;7)曾国藩对其幕僚和湘军不薄,高薪留用;8)曾国藩与其幕僚的关系维持是有条件的,对于曾国藩来说,他必须尊重幕僚,以礼相待;对于幕僚来说,必须忠于曾国藩,决不允许中间跳槽,改投新主【这对于清政府是不利的】。在多数情况下,曾国藩也能集思广益,不过也曾拒绝幕僚的正确建议,从而遭到失败或物议鼎沸,比如天津教案的处理,曾国藩杀害无辜老百姓以取悦洋人,当时全国一片声讨声,几十年以来积累的声望一日消失殆尽。

         对于人才,曾国藩提出“慎用”,也就是知人善用,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用其所长,尽其所能”,第二个意思是“量才录用”,用白话文解释是“观察人,了解其能力,然后将其长处充分发扬”。“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治人”,“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在幕中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使用,感到了解较深,确有把握时,再根据具体情况,保以官职,委以重任。

        第八章《廉矩》:重俭约以养廉。在《挺经》中(大多为后人所整理,曾国藩真正留下的只有一条),第三章家范,第八章廉矩,第十二章廪实,均提到了崇尚节俭,并且文正公身体力行。曾国藩贵在权倾天下,仍不忘勤俭,居安思危,非常自律,“勤求廉矩,喜闻诤言”。

    廉矩包括三方面:致贤、养民、正风气。其中致贤为致力于人才,要培养人才,使之各得其用,让他们发生一种领导作用;养民为改善人民生活,使之安居乐业,衣食足而知荣辱;然后风气可转,社会自然欣欣向荣了。

         伏波将军马援曰:“我要你们听到人家的过失,如同听到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但嘴上不能说,喜好议论人家长短,妄评政事法令的是非,这是我最讨厌的”。

         第九章《勤敬》: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术字之解也。观人当就行事上考察,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我喜欢“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喜欢一个人却能知晓他的短处,厌恶一个人却可以看见他的长处,曾国藩认为这是“仁”最好的解释【这里的“仁”而之前的“仁”不一样,开始的是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而现今的是与人相处,知其优点,也知其缺点,想起《甄嬛传》皇帝所待的地方有“惟仁”】。本章主要是针对官吏提出的,为官之道,要“勤”、“谦”、“敬”,也即:勤奋/勤劳、谦虚谨慎、恭敬认真,避免懒惰、骄傲、心胸狭窄。

         在本章内,论及了曾国藩成立湘军的一番过程,包括选丁(选湖南农村朴实人,最好都出自一个家庭,一个村落,并且登记时要调查背景信息,且记录在册)、拔将标准,也谈及了高薪养兵(与绿营兵的对比)的好处与弊端,好处是能留住人,能让大家专心操练,不用担心吃穿用度,坏处是若没有钱,则大家不愿意出战【江忠源部曾因索饷哗变;鲍超部因欠发军饷,发生了“哗变于金口,火掠西南”事件;毛有铭部增援寿州,以无饷可领,军行稍滞;成大吉自麻城援寿州,亦以无饷缺未能成行】,另一坏处是若大家察觉有钱用在不明处,却没钱发薪,而且高层还不解释,那么军民揣测,流言四起,将动摇军心。【此处我想起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内因与外因,当大家把自己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外部因素时,比如:压迫、高薪,那么此行为将不可长久;但若大家把自己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内部因素时,比如:兴趣,那么此行为将可长久】。曾国藩用高薪养兵,实则一是看重高薪,二是看重曾国藩的保举仕途,但若二者都无法实现,则军心动摇。确实,当时,曾国藩的保举人数大量少于胡林翼,所以很多人都去到了胡林翼处。

        第十章《诡道》和第十一章《久战》:均涉及军事,《诡道》指兵家心理战术,《久战》一文则指在两军对垒,不可迅速结束战斗的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另在两篇文章中提到了不少的原则,包括:一则将领应如何对待军士,“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指欲立立人欲达达人,“礼”指敬;二则练兵易简练,不在多而在精,是为“阵法不可贪多而无实”;三则练兵勿快,是为“遽求成效,则气浮而乏”;四则出兵宜理由适当,“应战时,虽他营不愿而我营宜亦必接战;不应战时,虽他营催促,我亦且持重不进”。

        曾国藩任京官十四个年头,主要攻读理学和诗古文,但并未深习兵法。所以,在他接到团练职务时,他就研读史书,从古战例中熟知军事。读《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整理各类策略的失败与成功的例子,比如“越寨而攻”,“依次而攻”等,每种策略皆有胜有败,是因为“胜败是常事,这是以将才为转移的”【因为看到了将才的重要性,所以曾国藩在选拔湘军将领的时候尤为重要,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于是“廉明为用”,其中“清廉”+“明智”,将才要有远见】。曾国藩的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好的,他说“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君子之做事,既征诸古籍,取人言,而又必慎思而明辩之,庶不至冒昧从事耳”。所以,初始湘军,他吃了不少胜仗,更吃了不少败仗,但最终都能从其中吸取经验教训,是湘军战胜了太平天国。曾国藩不拘泥于形式,而倡导“因时制宜,兵无常态,水无常形”。

         曾国藩在军事上,以“打硬仗,持久战著称”,所以《挺经》中,有专门第十一章《久战》,曾国藩引用“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最忌讳“势穷力竭”,也就是前面谈到的何为“挺”?“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的第一部分“势不可用尽”,包括要保持全军士气,后勤供应持续。而且在久战时,每次战斗都应仔细对待,“最忌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滑,滑则巧。以我之疲战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一仗而毫无准备算计”(毛泽东语:不打无准备的仗!)曾国藩战略眼光极佳,“我对大利大害,都悉心考究”,“舍小而图大,舍其枝叶而图其本根”,但是这种眼界,很多人都不具备,所以在当时肯定不被很多人理解和非议,甚至还会违抗朝廷命令,比如其攻打太平天国期间,极具坚决“任凭各处糜烂,仍不分安庆兵力”,因为“此次安庆之得失,关系吾家之气运,即关系天下之安危”,因此,他把目光死死地盯着金陵和其在上游的屏障安庆。

        第十二章《廪实》: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想起了最近几年,旅外华人的地位稍高了一些,便是因为国家稍微强盛的缘故吧】本章在后面也谈到洋务,因此为下一章做好了基础。

        书中译者谈到了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有段话很是贴切,“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数千年来经久不衰,由于它自身在统治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形下,能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以保持学术思想体系在新形势下的适应性,以保持国家统治秩序的相对稳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曾国藩以“物理融贯,不必假手洋人”,而组织中外人士致力于西方科学书籍的翻译工作,聘请美国人、英国人与其幕僚在江南制造总局筹建了翻译馆,翻译了大量制造、科技、医学、历史等。曾国藩提出了“据为己有,勤远略,期永远之利”的“洋务”总方针。

        第十三章《峻法》,曾国藩人送外号“曾剃头”,他“以法治吏,以法治军”(执法者,护法者,首先要遵法守法),他“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需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对于不合法之人,“牧马者,去其害马者而已;牧羊者,去其扰群者而已”。

        对于“以法治吏”,分为“转移”、“培养”、“考察”,其中转移指对人才的不良习惯和缺陷,要加以限制、约束和惩罚;培养包括教诲、甄别、保举和超擢;考察是指人才的评定不是一家之言,不可决断,而要广开言路,从都肿渠道去考察和核实,以防止借机攻击和吹捧;对于“以法治军”,恩威并用,严字当头。用仁礼约束教育士兵的同时,要“论功罪,赏罚分明”,“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曾国藩用兵,谋定而后动,以守为攻,预留后路,步步求稳求准,不肯冒险,讲求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第十四章《外王》:卧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人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人常情也。【凡是拿自己有而他人没有的东西,进行夸耀,是世人常情。是啊,人总以自己为标尺,去衡量别人,突出自己的特有支出】【忽视经常见到的,震惊极少见的东西,也是世人常情。每天正常运转的春夏秋冬、日东升西落等都是最常见到的,可是人们却看不到其中的大道,也是因为“习见”吧】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师其智,购其轮船机器,不重在剿办发逆,而重在陆续购买【曾国藩的远见之处】,但曾国藩订立了“忠信笃敬、信守合约”的妥协外交政策,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封建儒学士大夫,因此造成了天津教惨案,当然在这个事件上,他确实承认自己“内疚神明,外惭清议”,并没有认识到外王的侵略意图。

        在后面清政府和李鸿章遇到的两件外王的事情上,曾国藩的处理确实不错,第一件是俄、英、法要派陆军和海军前来帮助剿太平天国,曾国藩的意见是“奖而允之,缓其师期”,这样既保证不得罪朝中亲外的派别,也保证不得罪保守派;李鸿章驻扎上海时,天平天国曾许诺一年之内不攻打上海周边百里地的范围,可是年初,太平天国就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于是上海的英法就要“保卫”上海周边百里地,曾国藩临别赠言【会防不会剿】,也就是说:可以与英法租界共同保卫上海,但不能剿上海以外的周边地区,因为未得到总理衙门的指示,英法是不能进入内地作战的【其实质是曾国藩在揣度外王的真实心思,是借出兵保护的名义,占领中国领土】,也正因为曾国藩的临别赠言,才使得李鸿章保存了其在上海的地位,以及后面的飞黄腾达。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李鸿章的才华,那份被曾国藩称为“高于自己的才华”,当时慈溪、议政王奕、军机大臣文祥都让李鸿章“会剿”和“速战”,且上海本地官绅们也明求暗逼,甚至政府还许其“江苏巡抚”一职,告诫其要尽快西进,与洋人会剿,否则虽有保卫上海之责,也将被撤掉,就如同薛焕一般【此人保卫上海有功,但因不能西进而丢了乌纱帽】。曾国藩虽赠送他“会防不会剿”,后又赠他“勉为应允”,但李鸿章思虑更多,他担心自己被当枪使,所以他只肯全军分守一处,并对朝廷“反求救兵”,说自己孤立无援,希望请江北多隆阿南下会剿。而且,他还多次试探洋人,最终判断【洋人并无深入会剿之意】,而是急于找替死鬼,于是更加坚定了他不肯轻易出兵之心。后来等到了时机,不过是太平军不战自退,但是李鸿章做了很好的宣传,造舆论。

        曾国藩深知中国历史,我国几千年来,每换一次朝代,总要经过长期的割据和内战,然后天下才能得到一统太平。在闭关自守无人干涉的时代,内乱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痛苦,但不至于亡国。但是在清末,有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长期内战必然导致亡国。【有很多人在谈及当时曾国藩拒绝“称王”时,谈到他的深入骨髓的儒学思想,我觉得这个是原因之一,但我也同时认为他不愿亡国也是他拒绝的理由之一吧】

         第十五章《忠疑》:指曾国藩屡遭猜忌,而忠心不二。在攻克金陵后,曾国藩的处境有如唐代郭子仪,于是他写了大量的家书,并将其刊登,向朝廷表忠心,洁身自保,也堵清朝臣子的悠悠之口。不过,咸丰帝也是人才“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于是他对曾国藩的幕僚和亲族采取了双向政策,对曾国藩的幕僚加以提拔,任命,官职与曾国藩同甚至高于曾国藩,而对曾国藩的弟弟则采取打压政策,不管其功劳如何,不仅不予以厚奖,还要严厉指责其不当之处。

         第十六章《荷道》:曾国藩对读书褒奖很多,“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非常自信,他认为只要立志不摇,奋发努力,他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他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是学,人难得而于我哉。”

         曾国藩并不是完人,他30岁前还喜好抽烟,后坚决戒严,然后再也不抽;他46岁以前做事没有恒心,此后5年才稍加改变(从他练习字开始)。

         第十七章《藏锋》:曾国藩认为“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所以,内心的道德修为是可以在外貌和气色上显示出来的,同样,内心的欲望和戾气也能显示出来。

        曾国藩饱读史书,亦知人固有一死,不管你生时如何位居高位,家财万贯,可是死亡却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很多君子看到了这点,于是寂静藏锋,恬淡的弃官归隐,因为他们看到了大的东西,并且知道一般人所追逐的是不值得计较的小时,是为“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曾国藩为官“愿与辅佐自己的官吏见面交流,因为相见不多,他们与我就不亲近,我就无法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又如何去了解民众的事情呢?”,是为“又宜数引见佐吏,相见不数,则彼我不亲。不亲,无因得尽人情;人情不尽,复合由知众事?”

         湘军成立初始,人员的薪酬并不高,可是貌似曾国藩对每种职能做了对应的工资,即每种工资来源于其自己的途径,办厘人员薪水来自厘金提成,粮台人员薪水来自湘平与库平银两的差色折算余数等等。一开始,曾国藩的保举人数也不是太多,大概2%~3%,<<胡林翼的20%~30%,所以有很多人前往了胡林翼的军营,后来,在赵烈文上书曾国藩,里面有两句话我很喜欢:泰山之高,以其不弃粪壤,沧海之大,以其不拒浊流。于是曾国藩从咸丰十一年(1851年),然后效仿胡林翼,大保幕僚,不再拘泥于旧制。

         曾国藩多次反省自己,他在写给曾国荃的书信中提及:在与官员和绅士交往时,即使心里看不起某人,也不能在语言上、表情上、礼节上表现出来,我之所以在官场上不得志,就是因为常常表现出来的缘故啊!

          第十八章《盈虚》:这里指曾国藩所领悟的天道。他为儒学,研究《周易》,所以“知人不可去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

        在曾国荃拿下金陵之后,他对曾国荃的骄傲很是担心,因为曾国荃将这份功劳全部归功于自己,以老子语来警惕“不敢身居天下第一等大功名”,也留下训语二则:“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福不多想,故总以俭为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613+)
  • 强烈推荐(500+)
  • 内容完整(64+)
  • 好评多(118+)
  • 实惠(346+)
  • 已买(323+)
  • 书籍多(342+)
  • 无缺页(175+)
  • 无水印(129+)
  • 一星好评(444+)
  • epub(676+)
  • 无颠倒(650+)
  • 小说多(500+)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4-12-24 13:33:48 )

    强烈推荐!!!

  • 网友 索***宸: ( 2025-01-05 18:18:3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马***偲: ( 2024-12-12 17:41:2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利***巧: ( 2024-12-12 16:49:4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温***欣: ( 2024-12-23 08:17:0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詹***萍: ( 2024-12-31 22:27:1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濮***彤: ( 2025-01-01 04:03:36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石***致: ( 2024-12-12 15:38:2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孙***美: ( 2024-12-12 19:03:57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菱***兰: ( 2025-01-03 07:23:3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车***波: ( 2025-01-07 03:30:4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芮***枫: ( 2025-01-05 17:31:54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焦***山: ( 2024-12-15 03:58:58 )

    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