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夫子继圣 春泥护花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5:38

夫子继圣 春泥护花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夫子继圣 春泥护花精美图片
》夫子继圣 春泥护花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夫子继圣 春泥护花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57247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7-1
  • 页数:192
  • 价格:40.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5:38

内容简介:

程长庚(1811~1880),清同治、光绪时期京剧艺人,是徽班进京后,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过程中的奠基人之一。程长庚工文武老生,为老生"三鼎甲"之首,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均出其门下。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评其演唱:"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其做工身段都遵循老徽班演法,以"端凝肃穆"著称。曾任三庆班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创办四箴堂科班,培养了陈德霖、钱金福等京剧演员。此书记录了程长庚作为京剧艺人的一生,从其艺术经历也可窥见早期京剧的发展面貌。并附大事年表、源流谱系、研究资料索引等。


书籍目录:

总序(谢柏梁)

序(翁思再)

第一章 程长庚之前的剧坛

一、花雅争胜

二、徽班进京与皮黄声腔源流

第二章 程长庚的家世与师承

一、生卒年、籍贯与家世

二、安徽的戏曲文化环境

三、昆曲科班出身

第三章 前三鼎甲

一、余三胜与张二奎

二、程长庚早期艺术活动钩沉

三、京剧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乱弹巨擘

一、余三胜与张二奎的去世(附王九龄)

二、三国戏与三庆班

三、创办四箴堂科班

四、钱金福、陈德霖诸人

第五章 程艺鳞爪

一、昆曲

二、老生戏

三、老爷戏

四、其他剧目(青衣、小生、花脸、老旦)

第六章 逝世及子孙后人

一、病逝

二、承继子章 甫、章 瑚

三、小生泰斗程继仙

第七章 传人

一、谭鑫培

二、孙菊仙

三、汪桂芬(附王凤卿)

四、周子衡、李四巴、灯笼王、谢宝云、余胜荪

附:杨月楼

第八章 火尽薪传

一、春风化雨

二、京剧精神

附录一 程长庚年谱

附录二 程长庚研究资料索引


作者介绍:

王灵均,男,山东莘县人,文学学士、哲学硕士,现任职于安徽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在《戏曲研究》、《红楼梦学刊》、《毛泽东思想研究》、《文学自由谈》、《中国戏剧》、《上海戏剧》、《中国京剧》、《四川戏剧》、《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文艺评论数十篇,参编《2013年安徽文学年鉴》、《1949-2009:安徽作家报告》等。主要京剧学论文有《试沦余叔岩表演艺术的意蕴》、《余叔岩声腔艺术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程长庚舞台艺术钩沉及京剧史地位再探讨》、《京剧老生“前三杰”流派艺术之渊源沦略》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魏长生独创旦角踩桡和旦角梳水头,


“风搅雪”https://www.docin.com/p-1712687752.html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程长庚(1811~1880),清同治、光绪时期京剧艺人,是徽班进京后,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过程中的奠基人之一。程长庚工文武老生,为老生"三鼎甲"之首,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均出其门下。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评其演唱:"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其做工身段都遵循老徽班演法,以"端凝肃穆"著称。曾任三庆班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创办四箴堂科班,培养了陈德霖、钱金福等京剧演员。此书记录了程长庚作为京剧艺人的一生,从其艺术经历也可窥见早期京剧的发展面貌。并附大事年表、源流谱系、研究资料索引等。


精彩短评:

  • 作者:MoonyLight 发布时间:2014-08-11 22:12:03

    还是更喜欢第一本啊。不过 “幸运的是 至少我还知道 思念是什么味道”

  • 作者:sequoia 发布时间:2018-11-06 22:04:05

    比较深入的一本书,虽然是讲思科的IPSec方案,但是其实很多其他的方案的基础架构都是很相似的,包括一些开源的协议和方案等。这本书看完了,对其他的方案基本上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具体的技术细节。

  • 作者:CH程石磊 发布时间:2019-03-21 20:16:36

    作者是同校校友,又是省文联的老师。

    这本书真的不错,程长庚直接的资料并不多,而且许多资料真伪难辨,作者对资料进行了一定的考辨,很见功底。

    作者从京剧发展史的角度来介绍程长庚,而不是简简单单介绍程的生平,很有逻辑性。

    作者利用新发现的井股程氏族谱,研究程长庚的出生。井股程氏族谱我的论文中心也引用过,要说明的是程长庚自认为二程的后代,但是二程到程长庚的世系,明显是后世构建出来的,这一点最好还是点明一下的好。

  • 作者:也怀特 发布时间:2019-12-03 13:14:47

    感觉自己请了一个传统老妈子回家来逼逼叨

  • 作者:文言 发布时间:2011-12-27 14:51:58

    没事的时候翻翻看

  • 作者:闲处住 发布时间:2014-11-25 14:12:22

    2014-11-24读毕。写得实在一般。


深度书评:

  • 阅读Bono自己

    作者:Velvet 发布时间:2006-01-09 18:56:57

    Michka Assayas 是幸运的,因为他第一次见到U2的时候他还是个刚出道时间不长的音乐记者,U2和他一样也还是孩子。所以他们很容易建立了友谊。U2后来变成他当初没有预料到的出色摇滚乐团,而且他们的友谊也并没有因为时间和成功而退色,所以他得到了这个可以让所有娱乐记者艳羡的独家采访Bono的机会。整个采访过程长达3年(如果我没记错),Bono 讲述了从他小时候到现在的很多私人故事,他和他父亲的关系,2个人也探讨了非洲问题,减免第三世界国家贷款,Bono得很多政治活动等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述他母亲去世以后家里只剩下3个男人。他的父亲想要用一种男性权威来通知他和他的哥哥,但是却是非常的失败。兄弟两个人经常打架,哥哥白天去机场上班,晚上家里也没人做饭。他们家的冰箱里面就塞满了飞机上面的速冻食品,最经典的就是那种冲上热水就能成泥的速食土豆。而很快Bono所在的学校也发现如果从机场买速食土豆给学生作午饭会节约很多经费,从那以后他就每天顿顿吃素食土豆。Bono说他觉得无所谓,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以后无论什么食物吃起来都没有味道,因为不是和她一起吃的。

    他说他最大的乐趣是在他们有钱以后,他会经常一个人开着车子出去,把城市里面所有的好餐馆一家一家吃遍……

    如果你喜欢Bono,那么你一定要看这本书,因为你会知道很多他没有在公开采访中说过的私人感受;如果你不喜欢Bono,也希望你看一下,因为这个人并不像某些人说的是“政治玩偶”,他做的事情都有明确的目标。太阳眼镜后面的他平凡得就好像隔壁弟弟的父亲一样。

  • 《星际战争》译后记:在英国沃金小镇邂逅“火星人”

    作者:杰拉米 发布时间:2020-01-20 13:32:54

    文 / 顾忆青 [1]

    沃金(Woking)是伦敦以西三十多公里外一座鲜有人问津的小镇,但对于许多科幻迷们而言,这里足可谓精神地标。1895年,正是在这里,“科幻之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 G. Wells)完成他最引人瞩目的代表作《时间机器》(

    The Time Machine

    ),并着手构思这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末日寓言”《星际战争》(

    The War of the Worlds

    )。

    想必看完这个故事的读者都会对这座小镇记忆犹新,它不仅见证人类与火星入侵者的初次邂逅,也是恐慌人潮踏上逃亡之路的重要起点。多年以后,威尔斯回忆起蛰居沃金的一年半时光,称其为“激动人心的冒险”。作为自行车的狂热爱好者,他当时常常“骑着车在[沃金]周边地区穿行,只为选取合适的地点和人物,作为火星人摧毁的对象。”[2] 由此可见,这座小镇是威尔斯科幻创作的灵感源泉,而这部小说亦赋予沃金镇独一无二的文学意义。

    翻译本书时,我正在英国访学,为我的科幻翻译史研究课题收集文献。趁着提交译稿的余热,我满怀好奇地计划去沃金镇探访一番。颇为巧合的是,在沃金自治市镇议会的网站上,恰好刊登着一幅名为《威尔斯在沃金》的路线图(

    The Wells in Woking Heritage Trail

    )。原来早在2016年,这座小镇就以最隆重的方式纪念这位科幻先驱一百五十周年诞辰,并编制出这份饶有趣味的文化指南。

    冬日午后,当我乘坐西南铁路列车,从伦敦滑铁卢车站出发时,方才意识到自己正沿着那条逃亡之路逆向而行,回到故事的肇始之地。令我深感诧异的是,一百多年来,小说中的那些地名从未曾改变。乔巴姆、彻特西、奥特肖、拜弗利特、莱瑟黑德、韦布里奇、谢珀顿、温布尔登、金斯顿、里士满、巴尼特、樱草山、肯辛顿,乃至海德公园的大理石拱门,一切都如此真切,历历在目。

    往返于伦敦和沃金的西南铁路列车

    威尔斯在沃金镇的住所位于梅伯里路

    威尔斯故居——梅伯里路141号

    走出沃金车站,我循着地图向东而行,不远便是威尔斯的故居——梅伯里路141号。这栋米黄色的英式排屋面朝铁道,看似和周围的屋舍并无差别,却因二楼外墙上的那块蓝色铭牌而显得格外特殊。我抬头望去,铭牌上郑重地写着:“幻想作家H·G·威尔斯曾在此生活工作(1895至1896年)”。想起小说中的“我”,正是那扇窗前伏案写作,畅想火星生命降临的“流星”,顿时心生敬意:

    当时,我正在家中的书房写作。虽然我的落地窗正对着奥特肖镇,百叶窗也并未合上(那段时间我总爱仰望夜空),但我什么也没看见。然而,这个有史以来最古怪的天外来客,一定是在我伏案写作时坠落的,倘若我那时抬头看一眼便能望见它。

    从梅伯里路左转向北,穿过环岛一直走到彻特西路,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大片绿荫构筑的密林。周围空寂无人,唯有一座小小酒馆孑然矗立在路边,墙上挂着一块招牌,名曰“荒凉山庄边的沙地”(Sands at Bleak House)。如此命名不知是否有意而为——它的对面无疑就是霍斯尔公地的入口。密林中杂草丛生,并无多少像样的道路,加之导航信号不甚准确,让徒步的我险些迷失其中。当我绕过几段冤枉路后,终于在一处高地背面,望见火星圆筒坠落的那个“沙坑”。只见沙地中央是一湾浅滩,像是被重物砸出的大洞,几根残枝枯木倾倒在水中,仿佛刚经受过天外来客的洗礼,显得一派荒颓。也许这就是当年的景象吧。

    霍斯尔公地是小说中火星人降临的地方

    威尔斯在一次新闻访谈中曾讲述在这里构思“陨落星辰”时的情形:

    一天,当我在霍斯尔公地散步时,眼前突然浮现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清晰可辨:侵略者乘坐圆筒完成星际旅行,最终抵达这里。这圆筒的构想最初源自儒勒·凡尔纳。可接下来的问题是,我应该选择哪颗行星呢?没错,火星,当然是火星,那是唯一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却更为古老,因而也许存在更为高等的生命。[3]

    英国的冬天白昼极短,当我走出霍斯尔公地时,天边已映照着一抹夕阳。我顺着彻特西路走了很久,直至穿过乔巴姆路才折回沃金镇,心里还念叨着热射线四处扫过的场面。就在此时,我头顶赫然出现一座形似三脚架的钢制雕塑,高耸在小镇繁华的广场中央。我定睛仰望,那正是小说中的火星巨怪。只见银色的盔甲在落日辉映下泛着闪闪金光。那深邃的头罩、耷拉的触手、弯曲的关节,简直与小说中的描写如出一辙,连身躯尺寸都一模一样。它是如此逼真,使我瞬间恍如身临其境,早已忘却跋涉的疲惫,迫不及待地想重回惊心动魄的故事现场。

    小说中描写形似三脚架的火星人就矗立在沃金镇中心广场

    从一旁的铭牌得知,这尊雕像出自艺术家迈克尔·康德伦(Michael Condron)之手,创作于1998年,时值《星际战争》出版一百周年,旨在纪念沃金镇作为现代科幻文学的诞生之地。未曾料,我竟这样与火星人不期而遇。我驻足悬想,回味起小说那段埋下伏笔的经典开场白,不禁再次心潮澎湃:

    十九世纪末,有谁会相信,某种外星生物正敏锐地窥视着这个世界。这种智慧生命虽然同人类一样无法永生,却更为高等睿智。

    百年以前的那场全城逃亡虽已烟消云散,但此时此刻,人们却不得不相信,“某种外星生物正敏锐地窥视着这个世界”,因为它就静静地定格在眼前,日复一日凝视着埋首于尘世纷扰的匆匆过客。它已然幻化成一个精神符号,象征着两个星球文明命中注定的碰撞,无时不刻传递着面对未来与未知的隐忧。

    《星际战争》诞生于世纪之交。这种“世纪末”(fin de siècle)的悲观情结在威尔斯许多同时期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时间机器》(1895)流露人类异化和阶级对立的忧思,《莫洛博士岛》(

    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

    , 1896)刻画人性与兽性倒置的凄凉,《隐身人》(

    The Invisible Man

    , 1897)宣泄自我堕落和社会敌视的苦痛。而《星际战争》开创的,是以外星入侵为母题的灾难叙事,其背后既有帝国殖民扩张所潜藏的战火危机,亦有科学技术革新所颠覆的时空认知,字里行间充满令人不安的矛盾冲突和悬疑气氛,却在出人意料的结尾中豁然开朗。庞大可怖的火星侵略者竟然被地球上最渺小的生物——细菌所感染,以至最终不战而败,使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之神奇,也留给后世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火星人还会卷土重来吗?故事显然没有就此终结。就在这部小说问世四十年后的1938年10月30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水星剧场节目播出了由《星际战争》改编的广播剧。为了营造逼真的现场效果,故事发生的地点改至新泽西州。演员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模仿新闻直播的口吻,绘声绘色地讲述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经过,不料竟意外地引起全美大恐慌。那个经济衰退的年代,人人笼罩在战争阴霾之中,早已成惊弓之鸟。上百万听众信以为真,准备举家逃难。这场弄假成真的改编,遂成传播学的经典案例,也更为这部小说增添戏剧性的色彩。

    《星际战争》的魅力不止于此。1953年和2005年的两部同名科幻电影,先后荣膺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和提名;1978年,音乐家杰夫·韦恩(Jeff Wayne)以小说为蓝本谱写的唱片,卖出280多万张,九度登顶白金,至今仍位居英国音乐畅销榜前列。2018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拍新版电视连续剧。而就在上个星期,我还在伦敦摄政公园旁的New Diorama剧院观赏由CBS广播剧改编的现代版话剧。这个火星侵略者的故事,就像是个弥母(meme),在一场场跨媒介的演绎中丰富其思想内涵,又在一次次跨文化的重译中延展其文学生命。

    1938年《纽约时报》报道CBS改编威尔斯原著的广播剧《星际战争》

    对我而言,翻译这部小说是一段难忘的时空之旅,我的心绪也随着故事的情节走向而跌宕起伏。威尔斯的文字有如新闻记者般缜密客观,使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变得合情合理,却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我尽可能用典雅但不矫作的文笔,还原时代气韵,同时兼顾行文流畅,保持文本的可读性。

    读者或许注意还到书名的译法和以往有所不同。这部小说早在1915年即译入中国,时名《火星与地球之战争》(杨心一译);此后,诸多译本陆续问世,标题则各有差异,包括“世界大战”“世界之战”“星际战争”“大战火星人”等,不仅反映岁月更迭的语境变化,也呈现不同译者的理解偏好。我选择“星际战争”作为译名是因为虽然“世界”贴近原标题中“Worlds”的本意,但由于该词为复数,因而“星际”更能凸显两个星球文明之间的较量(亦是现实与未来的角力)。并且“星际战争”的确已是当今读者普遍接受的译名。

    最后交代一下原文的选本。虽然《星际战争》起笔于1895年,但事实上,威尔斯早在1893年就曾写过一篇短文,题为《百万年的人》(

    The Man of the Year Million

    ),构想出人类只有大脑和双手的未来模样[4]。而火星人入侵的故事灵感则源自他弟弟弗兰克·威尔斯(Frank Wells)的提议。这部小说最初于1897年在英国《皮尔逊杂志》(

    Pearson's Magazine

    )和美国《大都会》杂志(

    The Cosmopolitan

    )同步连载。1898年,伦敦威廉·海涅曼出版社(William Heinemann)和纽约哈珀兄弟出版社(Harper & Brothers)先后正式以单行本刊印。威尔斯后来在“哈珀版”文稿基础上修订,并重新发表于1924年出版的“大西洋版”(Atlantic Edition)《H·G·威尔斯作品集》,即成为这部小说的标准文本。1927年,英国埃内斯特·巴恩出版社(Ernest Benn)将 “大西洋版”的几处印刷错误进行修订,被称为“埃塞克斯版”(Essex Edition)。本书的翻译正基于此版文本。[5]

    刻着公元802701年的威尔斯坐像与译者翻译的威尔斯小说《时间机器》

    那天,当我走在沃金镇广场上时,不经意间发现,路边安放着一尊威尔斯的坐像。在他座椅背后铭刻着“公元802701年”的字样,那正是《时间机器》中设定的“未来”。不知道八十万年后的世界究竟是何模样?我们会与火星人再次“邂逅”吗?无论如何,那将至未至的时刻,会永远让我们着迷。

    2019年1月

    写于英国曼彻斯特

    [1] 本文初稿发表于2019年3月4日《文汇报》第9版,原题为《在英国沃金小镇邂逅“火星人”》。

    http://dzb.whb.cn/html/2019-03/04/content_762366.html

    [2] Wells, H G.

    Experiment in Autobiography: Discoveries and Conclusions of a Very Ordinary Brain

    , 1934: 458.

    [3] ‘The Scientific Novel: A Talk with Mr. H. G. Wells’,

    The Daily News (London)

    , 26 January 1898.

    [4] 威尔斯在《星际战争》第二章里曾提及这部作品。

    [5] 有关《星际战争》的版本演变和相关手稿文献,详见:Wells, H G, David Y. Hughes, and Harry M. Geduld.

    A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War of the Worlds: H. G. Wells's Scientific Romance

    .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3.

    【本文引用格式】

    顾忆青. 译后记 [A].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星际战争 [M]. 顾忆青, 译.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243-250.

    时间机器

    8.2

    [英]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 2017 / 天津人民出版社

    星际战争

    8.3

    [英]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 2020 / 天津人民出版社

    隐身人

    7.8

    [英]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 2020 / 天津人民出版社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体验满分(556+)
  • 字体合适(579+)
  • 二星好评(659+)
  • 藏书馆(563+)
  • 中评多(139+)
  • 排版满分(402+)
  • 体验好(643+)
  • 格式多(680+)
  • 目录完整(566+)

下载评价

  • 网友 后***之: ( 2024-12-28 14:18:3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孔***旋: ( 2024-12-30 08:32:5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訾***晴: ( 2024-12-17 22:02:2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印***文: ( 2024-12-16 13:29:5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国***舒: ( 2025-01-09 00:27:3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仰***兰: ( 2024-12-21 16:30:5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宫***凡: ( 2024-12-29 00:57:2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冷***洁: ( 2024-12-11 08:01:2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宫***玉: ( 2025-01-01 23:21:20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