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5:01

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精美图片
》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986214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8
  • 页数:428
  • 价格:103.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5:01

寄语:

正版全新 现货直发 量大咨询在线客服有优惠


内容简介:

在这里,

看到上海文化艺术界的精英群像,

展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上海艺术界朋友圈。

.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上艺术家们的生活、艺术创作,可以看作是海上艺术家的群像。一文一人,所述大多是沪上及江浙一带众多艺术相关人物,如陆康、卢甫圣、张雷平、何曦、梁文道、陆大同、张培础、石禅 、毛冬华、丁蓓莉、白璎、郑文、邵仄炯、九峰、毕立伟、顾炫、薛俊华、马新阳、朱應、王沁、蒋铁骊、王亮程、康青、史依弘、陆元敏、戴朱慧、贺友直、方增先、张桂铭、黄剑、赵勇等。作者评述身边这些艺术人物及其作品,体察入微又笔力过人,行文之中透出真性情,旁及诗词、书画、篆刻、摄影、戏曲等,信手拈来,可见都是有过深入了解的,并非应景场面之作。这些散文杂文,兼具艺术性,同时也是了解海派现当代艺术及相关人物的交游日常的文献资料。胡建君从艺多年的“偶有所得”,皆畅叙其中。

.

正如陆康所说:“胡建君(见君)大概是朋友圈里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亦如马小起在序中所言:“她身上集聚着中国文人最向往的名士佳人特质——魏晋风骨,唐宋气韵,明清性灵,都不足以描绘出她的可爱之处……她为身边几位朋友写下的文章,读来个个性情鲜明,直教人恨不能立即一睹其人风采。”

作者亦庄亦谐,本身拥有“有趣的灵魂”,只写自己喜欢的人。她基于自身的禀赋和格调,择选海上最优秀的艺术家。本书内容兼及书画、篆刻、雕塑、摄影、陶艺、玻璃甚至诗词、戏剧等各大文艺领域,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全力以赴,绝非应景场面之作。她评述上海百年文化名人影像册,回忆熟悉的海上艺术大家方增先、张桂铭、贺友直等,她写亦师亦友的陆康、卢甫圣、何曦、王鸿定等,写身边常相过从、在各领域颇有建树的艺术家们,还有往来海上的好友梁文道等。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海上文艺圈群像,尽在其中。作者体察入微又笔力过人,不惟写人,更见性灵闪耀、深情贯注。

作者是高校老师,也是策展人,更是诗人。她从中文系跨专业进入美术学院,自觉“如鱼得水”,更有心得和门道教导大家如何去看懂一件艺术作品并加以评判,将美术史和美术理论轻松贯穿其中。本书图文并茂,文史结合,一书在手,可以纵览海上艺术家个性与风情,同时也是了解海派现当代艺术及相关人物日常与交游的文献资料。

.

随书赠送作者绘制的藏书票一张。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书籍目录:

陆康印象 1

当代古典与中国气派——卢甫圣先生小记 27

“观沧海”——张雷平、何曦双个展 39

“直到永远”——何曦小记 56

定园主人小记 79

从梁文道与猫谈起 100

空山无人——陆大同的水墨世界 111

张培础老师印象记 120

石禅印象 127

从观海到望京——毛冬华的水墨双城记 133

飞鸟在天鱼在水——写在丁蓓莉的画册边上 144

入境与出离——白璎印象笔记 150

郑文山水作品小记 160

纸上江山——邵仄炯山水小记 168

“本生”——九峰其人其画 178

“上上签”——毕立伟小记 190

如逢花开——顾炫花鸟画印象记 202

写实家与理想家——薛俊华小记 208

马新阳的草木记 217

应时·日常——朱應小记 224

昼夜与日常——王沁印象记 230

无观——蒋铁骊雕塑小记 239

芥子纳须弥——紫砂器与文人精神 249

“三杯两盏”——澄觉山房陶艺器物小记 263

标·本——康青的植物记 272

衣上征尘杂酒痕——京剧《新龙门客栈》印象记 277

洞察者——陆元敏与何曦的影像世界 287

如约而至——戴朱慧摄影小记 301

日常的诗意 306

“永未毕业的小学生”——贺友直的连环画世界 316

一语不答重行行——回忆方增先老师 334

别离人在雨声中——纪念张桂铭先生 347

多重独白——“魔都”上海的百年文化名人影像册 358

我有故人抱剑去——忆黄剑 367

很少的我们——得丘启示录 383


作者介绍:

胡见君,原名胡建君,作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新媒体文创联合工作室主任,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师从贺圣谟、徐建融、卢甫圣、陆康先生。已出版《飞鸟与鱼——银饰里的流年》、《怀玉——红山良渚佩饰玉》、《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陆康印象》、《何荷》等作品二十余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在这里,

看到上海文化艺术界的精英群像,

展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上海艺术界朋友圈。

.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上艺术家们的生活、艺术创作,可以看作是海上艺术家的群像。一文一人,所述大多是沪上及江浙一带众多艺术相关人物,如陆康、卢甫圣、张雷平、何曦、梁文道、陆大同、张培础、石禅 、毛冬华、丁蓓莉、白璎、郑文、邵仄炯、九峰、毕立伟、顾炫、薛俊华、马新阳、朱應、王沁、蒋铁骊、王亮程、康青、史依弘、陆元敏、戴朱慧、贺友直、方增先、张桂铭、黄剑、赵勇等。作者评述身边这些艺术人物及其作品,体察入微又笔力过人,行文之中透出真性情,旁及诗词、书画、篆刻、摄影、戏曲等,信手拈来,可见都是有过深入了解的,并非应景场面之作。这些散文杂文,兼具艺术性,同时也是了解海派现当代艺术及相关人物的交游日常的文献资料。胡建君从艺多年的“偶有所得”,皆畅叙其中。

.

正如陆康所说:“胡建君(见君)大概是朋友圈里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亦如马小起在序中所言:“她身上集聚着中国文人最向往的名士佳人特质——魏晋风骨,唐宋气韵,明清性灵,都不足以描绘出她的可爱之处……她为身边几位朋友写下的文章,读来个个性情鲜明,直教人恨不能立即一睹其人风采。”

作者亦庄亦谐,本身拥有“有趣的灵魂”,只写自己喜欢的人。她基于自身的禀赋和格调,择选海上最优秀的艺术家。本书内容兼及书画、篆刻、雕塑、摄影、陶艺、玻璃甚至诗词、戏剧等各大文艺领域,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全力以赴,绝非应景场面之作。她评述上海百年文化名人影像册,回忆熟悉的海上艺术大家方增先、张桂铭、贺友直等,她写亦师亦友的陆康、卢甫圣、何曦、王鸿定等,写身边常相过从、在各领域颇有建树的艺术家们,还有往来海上的好友梁文道等。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海上文艺圈群像,尽在其中。作者体察入微又笔力过人,不惟写人,更见性灵闪耀、深情贯注。

作者是高校老师,也是策展人,更是诗人。她从中文系跨专业进入美术学院,自觉“如鱼得水”,更有心得和门道教导大家如何去看懂一件艺术作品并加以评判,将美术史和美术理论轻松贯穿其中。本书图文并茂,文史结合,一书在手,可以纵览海上艺术家个性与风情,同时也是了解海派现当代艺术及相关人物日常与交游的文献资料。

.

随书赠送作者绘制的藏书票一张。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精彩短评:

  • 作者:像木鸡一样沉静 发布时间:2023-11-26 13:10:52

    读过李文俊翻译的福克纳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这两天又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著名策展人胡见君的艺术评论集《既见君子》,李文俊的儿媳马小起给这本集子写了十五六页的序言,同样敢诉真情,不怕披露隐私。进而顺藤摸瓜,上网搜到了10个月前马小起写的纪念李文俊老师的长篇回忆文章《独留明月照江南——怀念我的李文俊老爸爸》。体会:写出好文章,必须去除各种顾虑杂念,不怕难堪甚至不怕磕碜。《既见君子》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对生活和艺术都富有启发性。胡见君表面上是在评论美术作品,其实是在写坚持高品位追求的画家篆刻家摄影家,写人的丰富性、独特性和深刻性。

  • 作者:庄克剃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7:33

    把人写得这样有滋味!

  • 作者:SHINYYc 发布时间:2019-07-10 08:04:14

    终于算是读完了 收获颇丰 画的太好了

  • 作者:未兆齋 发布时间:2023-09-05 22:00:05

    盧聖甫、石禪可傳

  • 作者:魔云兽 发布时间:2016-02-24 11:16:47

    加缪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漫画,很好看。绘画技巧成熟,读漫画很少的我,能很容易抓重点,全仰仗绘画作者对读者心理的把握。翻译得很好,后版本的哲学探讨清晰明白,语言精炼颇有文学性。整体基本尊重原作,所以不愿意看文字的,可以试着看看这本。

  • 作者:风行水上 发布时间:2024-02-17 15:25:36

    记述当代上海的文艺小圈子,兼有艺术评论和散文的特色,蛮不错。

    重点看了陆康,卢辅圣,张桂铭,这几篇。


深度书评:

  • 《波峰与波谷》诸章提要

    作者:唐俟 发布时间:2021-05-19 16:08:54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政治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政治史,有一条主线: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政治,儒家正统;因此代表这一主线的秦汉(及隋唐)政治是常态,是波峰,而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是变态,是波谷;变态不能离主线太远,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在动荡分裂中蕴含着回归的倾向。从这个观点出发,作者从政治势力、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三方面及其交互关系来叙述这一段政治史,主要包括行政体制、官员任免升降、儒吏之争、儒法道之争、法制文教士族政治特权与少数民族部落政权等。作者特别强调,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朝,其余时期士族也有政治影响力但不如东晋,魏晋南北朝不能看作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封建制;而隋唐回归到这条主线,更应该看作是继承了十六国北朝的政治遗产。

    全书主要观点我都认同,论证也扎实有条理,当然细部仍有可改之处。唯一疑惑是,以“变态”“暂时性”来反驳士族门阀政治是贵族政治,进而反驳魏晋南朝封建论,是否充分?

    以下是各章提要。

    第二版前言

    本书的三个主要维度:政治势力,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尤其是政治势力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从王国到帝国

    一、从王国到帝国

    治水、筑城之类的大规模工程需要集中化管理,这可能导致了早起国家的诞生,另外部落之间的武装冲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西周时期天子的集权程度远不如帝制时代,但也呈现出集权的倾向。商周政治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宗法制,家国不分。

    春秋战国时期兼并剧烈,大规模战争进一步促进集权。战国变法的主题是“以法治民”,这要求有强大的王权以及配套的官僚政治。秦国由于特殊的文化风俗,变法最为成功,打造出一台强大的国家机器,最终统一六国。

    二、“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秦统一六国之后,始皇废分封而置郡县,许多人还不适应这一变化,故汉初高祖分封一批同姓王,地方藩王有强大的实权,最终挑起“七王之乱”。叛乱平定、武帝继位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藩王势力,最终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实际上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三、皇帝—官僚统治阶级

    秦始皇创立了一系列尊君卑臣的制度,万民也必须讴歌皇帝的恩泽功绩。统治阶级占据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并享受着奢华的生活。皇族、贵族和官僚们是社会财富的最大消耗者。他们所凭借的官府,是社会之上的“巨无霸”。这是一个“政治优先”的社会,“官本位”的社会。

    第二章 官僚行政体制的完善

    一、决策权力与执政资格

    汉朝制度变化趋势:相权衰落,外戚干政,皇帝又借宦官对抗外戚

    二、行政组织的进化

    行政组织的进化:列卿制->公府诸曹制->尚书诸曹制,

    三、军政与边防

    1、秦汉时期受上古“全民皆兵”习俗的影响,没有大量常备军,常常是战时征召兵员。

    2、文官政治不发达,高级武将常常兼管政事。

    第三章 文法与文书

    一、刀笔吏治天下

    所谓“文法吏”是指专业官僚,他们忠实执行决策的政策。这与士人不同,士人常常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会与决策者发生冲突。秦与汉初官员中绝大多数都是文法吏,即使汉武帝开始任用士人为官,此后至隋唐以前,官员中文法吏也有相当比例。

    二、律令秩序

    秦汉法治特点:1、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2、法律条文越来越繁琐冗杂。3、律、令不分,刑法和行政法规视为一体。

    三、“以文书御天下”

    秦汉政府重视文书在行政中的作用,制定了完备的文书制度,重视文书的积累传承,以之传承行政与政治经验。

    第四章 爵禄与吏禄

    一、“庶人之有爵禄”

    1、周代统治阶级的权力礼遇依爵位而非官职决定,所以周爵是品位分等,称为“爵禄”,与“吏禄”相对。

    2、秦汉以军功而非宗法身份授爵,意义在于:激励士气;提供阶层流动途径,促进社会变革;巩固君主专制。

    3、西汉承平日久,逐渐也依事功授爵,另外皇族、外戚、宦官也可获得爵位。

    二、禄秩的渊源和性格

    “禄秩”是一种用俸额给官职分级的制度,有时也称“吏禄”。这种制度源自周代的“稍食”,在秦汉之际兴盛。在这种制度下,人的等级不由自身决定,而由他担任的官职决定。这就与周爵的变动不居不同,便于官僚的任免与升降。

    禄秩的推广与文法吏的崛起是同步的,而军功爵则是周爵的继承者,这说明军人和文法吏是秦汉官阶变化的主要相关人。同时,这种爵级与禄秩并存的局面,也表明了中华帝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过渡局面。

    禄秩的变化倾向:纵向上向高端发展,横向扩张。

    三、从禄秩到官品

    秦汉官阶体制较为疏散,这在表面上是因为行政结构不够完善,背后也因为各种政治势力的交错复杂。

    两汉时期分级制度存在着“禄秩中心化”的变化趋势,原先的“爵级——禄秩”二元体制中,爵级不断退缩而禄秩不断扩张,最终演变为官品体制。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爵位滥授致其贬值,另一方面则是官僚日益成为帝国的支柱和社会政治的支配者。这种变化的背景是贵族制残余继续淡化,而官僚政治不断发展。

    “禄秩中心化”和文法吏官僚化是一体的。文吏与官僚的区别在于,文吏更强调职业属性,而官僚更强调权势属性。秦汉四百年来,文法吏的权力不断扩张,最终变成一个官僚阶层。

    政治势力变化的另一个趋势是官僚士人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起,士人在政府官员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到东汉后期,步入仕途的两大途径——察举与征辟,几乎被士人垄断,低级文法吏越来越难以成为高官。

    魏晋时期出现的九品中正制则是禄秩的改进版本。它与禄秩的最大区别在于总体性和一体性。军官、郎官、各种侍从等一大批统治阶级,无法被纳入禄秩体制,而九品中正制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九品中正制规定品内文官都要任用士人,这进一步促进了官僚士人化。

    第五章 儒·法与儒·吏

    一、从法术、道术到儒术

    战国秦汉政治指导思想的变化:

    1、先秦诸子并非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他们希望自己的学说变为君主治国的指导思想,因此中国政治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

    2、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高效行政,最终建立一个强大而高效的国家机器,对内管理井井有条,对外扩张争霸,这符合战国局势,为秦国采纳。

    3、秦政使民怨沸腾,二世亡国,汉初吸取秦亡教训,以黄老治国,无为而治。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确立了儒家作为正统意识形态的地位。以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儒表法里”。

    5、儒家取得这种地位的原因(1)儒家是古代文化的传承者(2)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社会主流。

    6、文法吏最符合现代官僚的特点,而儒家君子型官员则在行政上添加大量道德因素。儒家的政治主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形成富有弹性的专制统治。

    二、“奉天法古”与王莽改制

    1、汉初帝国指导思想还不稳定,儒表法里,王霸杂用。

    2、儒生反对法家秦制,主张改制,改制的指导思想是“奉天法古”,最终实现儒家的政治理想。而这有具体落实在一系列礼仪制度上。

    3、汉儒一个重要特点是神道化,用神权压制皇权,将“怪力乱神”引入政治。此外也借鉴阴阳家思想建立政治哲学。

    4、王莽新政实现了儒生改制的愿望,但新政持续时间很短。失败的原因是,儒生改制的想法是一种“制度浪漫主义”

    三、儒法合流与儒吏融合

    王莽新政之后,东汉的政治思想开始回归到“王霸杂用”的路线,并在实践中得到更高水平的融合。东汉儒生反思早期儒家政治思想中非理性的成分,承认理性行政的必要性。同时儒家的仁政思想也被统治者继承。

    这种融合体现在选官上,就是儒吏合流。儒生为步入仕途,必须学习刑名兵谷等行政才能;法吏也开始学习儒学这一正统意识形态。这造就了一批学者兼官僚,为士大夫政治奠定基础。

    第六章 官吏的选任

    一、吏道与功能

    在秦与汉初,文法吏曾是帝国行政的主要承担者。与此配套,形成了相关的培训和录用制度及相关法规。吏员仕途、功能标准和考课制度,显示秦汉政府的行政水平已略有近代意味了;同时也印证了这一判断:文法吏曾是秦汉吏员的主体。

    二、任子与内侍

    皇帝为笼络官僚,需要给其子弟一定的仕途特权。汉代这种特权性仕途主要是任子与内侍。这实际上是官僚与皇帝分享权力。

    三、察举与四科

    介绍汉代选拔官员的途径。察举制使儒生士人得以源源入仕,由此改变了文吏充斥要津之局。“四科”是汉代选官的结构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既体现了汉帝国对官僚资质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帝国官员来自儒生、文吏两大群体的政治局面。

    四、阳嘉新制和以文取人

    “以德取人”“以吏取人”“以文取人”三者相互融合,东汉实行儒法并重,即使举孝廉也要“试职”。阳嘉新制更是开创考试取官之法,以克服举荐中的舞弊现象,这可以看作科举制的先声。

    第七章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在东汉,一个新的官僚势力——士族门阀——在逐渐崛起,并在魏晋以下造成了政治形态的重大变化。若干大士族在几个世纪中长盛不衰、垄断权势,成了魏晋南北朝最耀眼的政治景观之一。

    一、乡里与豪右

    士族门阀的第一种来源:豪族。豪族指的是在地方上有权势的大家族,特点是财力雄厚(有大量土地),依附众多,影响地方行政。按来源,豪族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贵族型豪族,其势力来自大地产和依附农,严格来说不能算世家。二是官僚贵族型豪族,其势力来自官位。

    皇权并不总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当帝国的根基是小农时,为了抑制豪族、地主对小农的压榨,皇权也会打击地主豪族。

    二、官场与官族

    士族门阀的第二种来源:官族。“官场”中滋生着“世家”,而且能在独立于“乡里”的条件下滋生“世家”,而且是更有影响力的“世家”。这之后,乡里豪族还要依靠官位才能有权势。

    三、东汉的士林

    汉代重视文教,兴教育,知识人开始增多,东汉开国一代更多儒者,东汉太学一度极为兴盛。

    有名的士人会臧否人物,士人一经点评,名声大噪,多可被举荐为官。由此,士人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社会势力。

    四、学门与士族

    士人与士族形成的关系:东汉以来,这种“教育—权势—财富”的循环占有,越来越多地围绕“族”而展开了,就是说呈现为一种“学门—官族—豪右”的循环。在这里,乡里、官场、士林都可能成为循环的起点,甚至仅仅靠官场和士林的互动,就能形成士族;“古老农村结构”中的乡里豪右身份,不是必要条件。

    为什么士人官僚一直存在,但隋唐以后不再形成士族:两汉魏晋时期离先秦不远,政治的宗法性、封建性还比较强,一族“俱损俱荣”的思想比较普遍;此时官僚政治还不成熟,察举制相对科举制也不利于抵制形成士族。

    第八章 动荡时代的皇权与门阀

    相对于秦汉大帝国,魏晋南北朝呈现为一个政治低谷。这时的皇帝已不像秦始皇、汉武帝那么神气了,专制官僚政治发生扭曲变态,世族门阀获得重大政治权势;

    一、黯然失色的皇权

    东汉后期皇权开始衰落,原因:政治倾轧,胡人入侵,意识形态多元化。表现: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割据,三统五德学说开始失效,礼制松弛。

    二、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的成因:魏晋以降的国家分裂、政治动荡,为士族提供了发展空间。首先,战乱摧残了社会文教,只有少数官僚家族保存着文化,出现了“教育的家族化”;那些保存了文化的家族成员及其子弟,当然是朝廷珍视的政治资源了。进而是“统治集团的封闭化”。因政局凶险莫测,皇帝要尽量从看上去较为可靠的心腹家族中选官用人,统治集团就趋于封闭化了。“禅让”形式的政权转移,也给士族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门阀政治基本特点:“皇帝垂拱”“士族当权”和“流民御边”。

    不过照田余庆先生的看法,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就是说它并没在皇权政治之外,另行造成一种贵族政体。对东晋门阀政治,我们一半从士族门第权势来理解,还有一半是从“乱世”来理解的,并不把它视为“常态”、视为一种稳定的政体。

    三、南朝:“主威独运”及其限度

    刘裕建立宋朝,标志着皇权重振,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局面结束。重振的皇权,随即采取若干措施以自我强化,例如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

    但士族的雄厚文化、优厚特权和崇高门第毕竟历时已久,他们在社会上依然盘根错节,仍是皇权之下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势力。士族门阀衰而不僵,军人、寒人都难以充分发挥其政治活力。南朝的最大困境,就是各阶层、各势力互相纠结抑制、缠腿绊脚,最终没有一支生气勃勃的新兴政治力量从中崛起,进而带动全面的政治复兴。

    第九章 士族特权及其政治理念

    以“皇权与门阀的共治”为特征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朝,西晋和南朝都不是。然而士族的政治影响却不止东晋,那么可以另用“士族政治”一词,指称士族的门第特权及相关政治现象。“士族政治”,是存在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的,不止东晋一朝。

    士族政治的最主要体现就是其选官特权,凭借门第而世居高位,还引发了制度层面的变动,出现了九品官人法等选官制度。

    一、门阀的选官特权与品位特权

    士族政治的一大特点是九品中正制。它从用人标准和选官权力持有者两方面给予士族做官特权。与九品中正制一起发挥作用的还有“清途”制度,中正品和“清浊”与权责统属无关,只是用于维系士族身份。加上其他叠床架屋的等级制度,魏晋南北朝的官阶制度与秦汉的爵级禄秩制度有很大区别,属于“品位分等”,以人为中心。换言之,中古官阶体制已经“品位化”。

    “品位化”的原因在于中古官僚阶级的身份化和士族化。这还导致了教育体制贵族化,并出现大量冗职散官。

    二、官僚政治的扭曲变态

    魏晋南朝官僚政治扭曲变态的表现:1、权臣迭出,利用高位把控朝政。2、央地关系上,地方势力坐大。3、行政区划叠床架屋异常复杂。4、行政法理化程度下降:政府给官员配给生产资料以抵薪奉,让官员自己经营生产;故吏、门生、部曲、私兵等现象。5、皇帝内侍和太子东宫官地位上升,强化士人与皇帝及太子的个人关系,以增加对皇帝的忠诚度——在法制无法保证专制之时,转而乞灵于个人化、私属性的效忠。6、清谈风行,法制松弛,士族鄙夷司法监察职位。

    三、玄学清谈的政治理念

    魏晋南北朝士人好玄学清谈,其看似玄远的学说实则包含了切实的政治目的:“无为君主论”的深层话语,就是皇帝垂拱,士族持政。

    第十章 集权官僚政治的维系和进展

    一、空话不空:官僚政治话语

    过去的政治史研究过分强调魏晋南北朝的特殊性、士族政治的特殊性,作者却着眼于这段政治史的连续性:秦汉帝国留下了一个政治文化模板(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虽与这个模板相去甚远,但它依然存在于官僚话语中,甚至具有意识形态上的正当性。反对玄谈、勤于政务的官僚依然存在,儒法两家也联起手来反对玄学思想——一但具备机会,这个政治文化模板就将重被实践。

    二、冰层下的潜流:官制和法制的进化

    在政治制度上,魏晋南北朝有所创新发展,隋唐许多政治制度都来自于这一时期:三省制与尚书省的崛起,法律制度的发展等。

    三、选官中央化和考试制度的进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与考试制度的变化是一种积极的发展,甚至强化了中央集权。在选官制度上,由中央吏部任命官员的比例上升,中正官也都是中央政府的官员。考试方面,政府越来越倾向于用考试选拔人才,到南朝即使士族也要参加考试才能入仕。考试制度的复兴伴随着学校的复兴,南朝重振官学,还为寒族特设学校,凭才学使用人才而不问出身。

    (按:本节所言选官权力的中央化似乎证据不充分:权在吏部、中正归京这些是否只是表面上的中央化?实际任命官员时,吏部、中正官是否还是看地方豪右的脸色?)

    第十一章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一、胡汉杂糅与胡汉分治

    北朝,尤其是十六国和北魏时期,政治的一大特点是“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这种杂糅集中体现在官职名称上。北方异族政权受传统束缚较小,能在制度上有所创新。

    二、异族皇权·国人武装·军功贵族

    与南朝皇权低沉相反,十六国北朝的少数民族皇权强大得多,这既得益于少数民族部落的“主奴关系”,也得益于军功贵族和国人武装的支持。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较大的开放性,愿意吸纳汉族士人进入政权,甚至愿意部分继承九品中正制等士族选官制度。不过终究军功贵族和国人武装才是北方政权的支柱,汉人在这种统治下还是被压迫被防备的对象,汉族士人处于这种境遇下,也必须兢兢业业成为“职业官僚”,展现出与江左门阀士族迥异的面貌。

    三、胡化、汉化的摇摆波动

    十六国北朝有着明显的“胡化”“汉化”交替甚至交织的现象,许多政权用察举、重文教、兴法制,继承了汉晋的政教遗产(作者由此认为,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北方,与欧洲蛮族南下灭罗马帝国性质不同,不像欧洲那样彻底抛弃罗马文明而成为Dark Ages,因此也不能认为南北朝是欧洲中世纪一般的封建化。按:我认为少数民族继承汉制是事实,但是否由此能反驳“南北朝封建论”,待考。)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化推向高峰,急剧汉化造成了种族、文化和阶级裂痕,以及社会的脱序、失调和错位,地位日下的北镇军人发动叛乱,北方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并迎来一轮胡化高潮。但即使这样,也没有改变制度和文化的汉化倾向,反而显示出专制集权和官僚政治的强劲复兴。

    第十二章 从北朝到隋唐:帝国复兴与历史出口

    这一章中要叙述如下内容:在北朝后期官僚行政秩序全面复兴,一种更富功绩制色彩、服务于军功集团和吏员群体的等级管理体制出现了,并形成了一种以“军功吏治取向”为特征的新式政治文化。汉唐盛世之间,魏晋南北朝是个帝国的低谷,北朝则构成了走出低谷、通向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一、青出于蓝:官僚行政的全面复兴

    在十六国的纷繁乱象中,皇权、官制、法制和文教的进步,就已隐约可见了。异族政权的政治制度,本是从魏晋南朝学习而来的,但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的发展水平已不逊色于南朝;考课、选官、文教、法律、监察、中央官制和地方控制各方面都显示,北朝集权官僚政治,全面复兴而蒸蒸日上,甚至青出于蓝。

    二、等级安排与身份管理的进化

    与东晋南朝相比,北朝等级管理制的特点,是一体化程度更高,更简练实用,其功绩制的色彩更浓厚,而且明显向军功倾斜。

    三、北朝政治文化风尚:重军功、重吏治、重法制

    北朝的政治文化风尚是重军功、重吏治、重法制,门第观念比较淡,在这种情况下北方士族也不得不努力官僚化,通过文法吏精神重新进入政权。东晋南朝在政治、文艺乃至审美上似乎患了软骨病,北朝文化则以其“精悍之躯,为中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其后隋唐继承的,更多是北朝的政治文化。

    四、北朝:走出低谷的历史出口

    “南朝化”和“北朝主流论”看起来各有侧重,其实不妨并存互补。前者是就唐以后的变化而言的,主要就经济与文化而言;后者是就南北朝而言的,主要就政治与制度而言。

    无论如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就是中国政治的“常态”,这个“常态”是秦汉帝国所奠定的。中古时代帝国衰败低落,中国历史的其他一些可能性,得以显露出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政治波动和“变态”。但即使在这时候,制度的实际波动幅度,既没有政治波动那么大,也没有学者所夸张的那么大;这时候依然存在着一块政治文化模板。进一步说,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的,留下的是一条“螺旋形上升”的轨迹。

  • 了解孤独,是为了不被孤独所伤

    作者:芮起的小号 发布时间:2016-03-21 00:52:46

           谁没有过孤独的时候?不管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再怎么充满正能量的人,一定也有一些时刻,也许是夜深人静的时刻,也许是身处喧嚣的时刻,总之,在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时刻里,无法抵御它的来袭。于是希望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排遣孤独,在KTV里大声唱歌,希望用热闹赶走孤独;在商场里疯狂血拼,希望用购物忘记孤独。改编一句歌词,孤独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正如这本书中所说“孤独可能会披上各种伪装,有时候它张着口子,显而易见,就像一个伤口;有时候它是看不见的,隐藏潜藏起来,就像无声的癌症”。

           正视孤独,其实是一件挺难的事情。甚至不敢跟别人表达自己有孤独感,怕人家说矫情。少年不识“孤”滋味,为赋新词强说“独”。久而久之,自己也不敢承认这种感觉。人都说婚姻如鞋,其实孤独也如鞋子,孤独或者不孤独,只有自己知道。

          “接纳孤独,并且能够享受孤独,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其实我们往往不知道怎么打发孤独。歌手在唱,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电影里在演,不再让你孤单。我们看书旅行聊天,似乎都是为了赶走这份孤独感。有时,不恰当的方法甚至会饮鸩止渴,越折腾越难受。朱自清的散文里说,“快乐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大概也是我一个非心理学专业的人要看这本书的原因。心理学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我希望了解自己的心理,从而接受自己,使自己进步,当然,我也希望能借此了解孩子的心理,尽量成为好妈妈。但心理学毕竟是一门科学,如果要谈及到一定的深度,专业术语和门槛一定是有的。所以太浅显的读了没有帮助,朋友圈里多的是打着心理学旗号的心灵鸡汤和营销软文;太深入的又连读下去的兴趣也没有。

           好在这本书是有一定深度又能看得懂的。书中的前几章分析了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里的孤独,中间又有几章陈述了大量案例,甚至有一章专门讲了“为什么梦露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这大概也是为数不多的,让我光序言就读了好几遍的书。里面的一些章节我本打算跳过不看,因为个别是讲专业的精神分析师的方法论,但耐不住好奇读了发现虽然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但看了也还是有收获。怪不得这本书叫《穿越孤独-精神分析师严重的孤独与孤单“,就像虽然我们不必人人都成为医生,但从医生的角度看待病情,的确会有不一样的角度和体验。

         既然“孤独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越跟它对着干,痛苦就变得越深刻。”“痛苦跟孤独一样,一定程度的孤独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命运”。

         希望我们如同书中序言所讲的那样“这本书告诉你,孤独是怎样的一种内心本质,接受这种本质会有大的光芒和荣耀”。

          但愿我们都能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在了解孤独,抵抗孤独,接受孤独,与孤独和平共处之后,最终能够,真正的穿越孤独。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653+)
  • 内容齐全(334+)
  • 无颠倒(422+)
  • 在线转格式(590+)
  • 还行吧(271+)
  • 服务好(73+)
  • 目录完整(603+)
  • 字体合适(401+)
  • 少量广告(360+)
  • 体验满分(134+)
  • 微信读书(580+)
  • 中评(79+)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4-12-30 14:50:2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通***蕊: ( 2025-01-04 08:49:47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芮***枫: ( 2025-01-08 03:29:11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宓***莉: ( 2025-01-04 06:31:43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蓬***之: ( 2024-12-24 12:42:46 )

    好棒good

  • 网友 堵***洁: ( 2024-12-12 17:31:59 )

    好用,支持

  • 网友 宫***玉: ( 2025-01-07 18:11:17 )

    我说完了。

  • 网友 孔***旋: ( 2024-12-17 15:38:3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冯***卉: ( 2025-01-08 22:54:1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后***之: ( 2024-12-22 23:54:4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饶***丽: ( 2024-12-24 07:42:14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权***颜: ( 2024-12-28 14:41:0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游***钰: ( 2024-12-26 14:30:53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薛***玉: ( 2024-12-18 11:32:10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敖***菡: ( 2025-01-08 19:22:5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