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简明教程 第4版四版 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杨玮 高等院校通信工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 第4版四版 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杨玮 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精美图片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 第4版四版 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杨玮 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 第4版四版 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杨玮 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258013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1.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6:51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4版)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全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习辅导和习题解答,包括《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4版)中第1~9章内容的知识点框图归纳总结与重点、难点分析,以及所有习题的解答; 第二部分为自测题及参考答案,共5套,每套包括水平相当的A、B两份试题。本书从物理概念出发,深入浅出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系统的知识梳理和习题分析,可以帮助读者巩固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和其他相近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非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二学位辅助教材、成人教育专升本辅助教材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


书籍目录:

1.1学习辅导

1.1.1教学背景

1.1.2知识点框图

1.1.3学习目标

1.1.4学习要点

1.1.5学习难点

1.1.6学习后记

1.2习题解答

第2章基础知识

2.1学习辅导

2.1.1教学背景

2.1.2知识点框图

2.1.3学习目标

2.1.4学习要点

2.1.5学习难点

2.1.6学习后记

2.2习题解答

第3章模拟调制系统

3.1学习辅导

3.1.1教学背景

3.1.2知识点框图

3.1.3学习目标

3.1.4学习要点

3.1.5学习难点

3.1.6学习后记

3.2习题解答

第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4.1学习辅导

4.1.1教学背景

4.1.2知识点框图

4.1.3学习目标

4.1.4学习要点

4.1.5学习难点 

4.1.6学习后记

4.2习题解答

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1学习辅导

5.1.1教学背景

5.1.2知识点框图

5.1.3学习目标

5.1.4学习要点

5.1.5学习难点

5.1.6学习后记

5.2习题解答

第6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6.1学习辅导

6.1.1教学背景

6.1.2知识点框图

6.1.3学习目标

6.1.4学习要点

6.1.5学习难点

6.1.6学习后记

6.2习题解答

第7章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7.1学习辅导

7.1.1教学背景

7.1.2知识点框图

7.1.3学习目标

7.1.4学习要点

7.1.5学习难点

7.1.6学习后记

7.2习题解答

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

8.1学习辅导

8.1.1教学背景

8.1.2知识点框图

8.1.3学习目标

8.1.4学习要点

8.1.5学习难点 

8.1.6学习后记

8.2习题解答

第9章同步技术

9.1学习辅导

9.1.1教学背景

9.1.2知识点框图

9.1.3学习目标

9.1.4学习要点

9.1.5学习难点

9.1.6学习后记

9.2习题解答

第10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10.1自测题一及参考答案

10.2自测题二及参考答案

10.3自测题三及参考答案

10.4自测题四及参考答案

10.5自测题五及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梧鸣室 发布时间:2024-02-02 23:59:54

    《回头看纪略》新世界与旧世界梦与真之间的混沌混淆,新世界归来者在原本家乡的不适应,怀乡主题的反讽呈现,偶看天眼看红尘的感觉与《催醒术》之间的互动,结尾颇有盗梦空间电影结局的悬疑感;《梦游二十一世纪》用的文笔最古雅地道,如文人小品,翻译处理很堪琢磨,尤其是关键语词都附有英文原文,但其中借芳德西之口说关于女人弱质不要权力之语很陈腐恶心;《幻想翼》最无聊,纯粹科普披了小说的皮;《世界末日记》最令人新鲜,尤其金字塔与最后一对爱侣交映一节,可见三体中那段地球毁灭空余一双人的场景不过此处余烬;《八十万年后世界》,题名想起利奥塔关于太阳熄灭后是否还存在思想之奇语

  • 作者:Snoopy 发布时间:2010-04-09 14:17:01

    西点精神…或者说军人的精神…果断是值得推崇的!

  • 作者:__Haru 。 发布时间:2020-06-20 14:04:05

    23年前的书今天看来仍有不少收获,我们对大洋彼岸的大国的了解并不如想象中的多。生活方式、制度法规的差异下其实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根本不同。差异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交流增加而消失。只是最近的这场流行病将其暴露得更加明显,也加剧了不同思想的相互不理解。没有道德的高下,也没有结果的优劣,有的只是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代价。中国依赖脆弱的人治,美国面临着党派斗争的撕裂。

  • 作者:残暑 发布时间:2024-03-25 09:59:02

    很好读(o^-^o)

  • 作者:安红豆 发布时间:2024-04-22 00:48:26

    永远爱看

  • 作者:豹豹猫女 发布时间:2022-07-14 18:26:36

    字字珠玑,釜底抽薪,篇篇都值得细读琢磨。很多现代女性看来国男种种不可思议现象,背后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渊源。迫不及待想看《生育制度》,要是早读几年,说不定人生会有不同选择。只是当初为了凑单买的这本,看书像做阅读理解,烦人。


深度书评:

  • 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作者:静静 发布时间:2012-12-10 01:04:42

    我可能做不到更好了,但还是要像朱光潜说的那句话:此时,此地,此身。就是此时我能做到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此地我能做到的事,绝不想着换另外一个境地我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我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

    1

    从昨晚七点到今天上午十一点,中间几个小时的睡觉时间,我用了差不多十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看见》。而柴静写这本书用了三年,23万字,405页。但我看得很认真,像柴静说的,天灵盖打开了,23万字一股脑地往脑子里倾倒,不留余地,也刻不容缓,这个过程没有一丝囫囵吞枣,而是把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片段,不断充实、完满。

    一直关注柴静的博客,她每次发一篇博文,几乎都要将她整个身心的体验融入、交汇在那里,暑假里我把她所有的文章打印出来,在卧室里看、地铁里看、报社开会等的片刻看、家里闲来无事更是慢慢看……每次看完,满心不安,这本书看完,我简直惶惶然。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许知远说,读书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次合谋。看柴静的节目,读她的博客,看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甚至有思想相合的感觉。前段时间,她在清华大学讲座,我提前三个小时到,在上千人的拥簇中拼命护住自己在第一排靠墙位置的弹丸之地,刚开始还能看到她清晰的脸孔,之后被教室门口蜂拥而入的人群彻底盖住了视线,只能听到声音,我在博客里写:好像又回到了电台时代,我又彻彻底底做了一回“听众”。也许正是这样的“听”让我更加专注,凝神,柴静字字珠玑,但她每一句话后要引述的实例,在她开口之前,我都会有一个猜想,竟然“弹无虚发”,结束之后,冒着寒风从清华回来,凭着热乎的记忆,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博客,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思想的力量,很神奇,对不对?

    其实,知道她要发新书,我惊喜之余,也有些担心:距离她第一本出版物《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已经十几年的光阴,所有的柴迷们都在期盼着她有新作产出;但柴静平时工作那么忙,还要写几十万字的书稿,会不会只是将博客里的内容梳理、整理一遍,毕竟,讲这十年的故事,她的博客信息量,足够大了。一个人十年的经历已经放在那里,不知道被大家咀嚼了多少遍,现在要回过头来再看一遍,值得去买一本吗?而贴在柴静身上的标签无非这些:新闻调查、非典记者、汶川地震等,即使变换思路,她能写出吸引我的东西吗?但我想错了,正如她在后记中写道:余江波是我“看见”栏目的原同事,他曾是我博客的读者,一再告诫我,不要偷懒简单地使用过去的材料,读者是不会满足的,必须重新与生活打滚,不断地深化材料。就像你每日朝夕相对的朋友,你以为足够了解她,但她内心里还藏着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在这本书里,她一一阐述,看得我涕泪交加。我坐在图书馆,对着这本书,守着一包卫生纸,看到某些部分,几乎是声泪俱下的不停地抽出纸巾来擦眼泪,对面穿格子衬衫的女孩子,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心里好像在感慨:姑娘,得是多大的悲痛让你哭成这样啊。

    而涕泪交加的原因,不是感动,是一种共鸣。她说的话,讲的道理,碰在了你的心上,因为被揭穿、被看透的那种疼痛,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人们称之为共鸣。我看看手头的作业:英语论文一篇、5000字的专业论文,还拖欠着几万字的书稿没改,课程调研明天需要汇报,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还没有准备丝毫……但我心一横,先写吧,把看完这本书之后滚烫热乎的干货写出来,不为飨他人,只求自己心里暂时的平静。在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谁心里没有点恐惧和隐忍,唯有这种独白式的写作,唯有把内心湿哒哒的感情挤出来,内心才会在极度的不安中得到些许平稳和宁静。而这种不安,其实是怕。怕有很多种,但我希望是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心中对于老虎的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去努力、奋斗,避免被这个时代淘汰,即使最后落荒而逃,也能像《飞越疯人院》里的麦克墨菲一样大吼一句:“去他妈的,我总算试过了,起码我试过了!”

    2

    读书是件磨人心性儿的事儿,你得把自己掏空了,让作者的思想住到你的心里,把自己置身在她所讲述的故事里,活一遍,才能真正领悟。这话有点矫情,但就是这样。

    而读完书,把你感受到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分享给更多人,又是一个说服的过程。你不能将冗长的23万字再照搬一遍,还原作者描述的情境,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能自圆其说,这其实就是在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做到这点,不容易。就像你吃掉了食物,它色香味俱全,没有照片、影像等,你要咀嚼、吞咽掉它们之后,充分体会到它的美味,然后告诉朋友:它确实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但朋友会满脸问号地看着你,等待着下文。所以,对于《看见》这盘美食,我该怎么告诉你,我满心惶恐。因为观点,本身就是太主观的东西,不像新闻的客观性,当然会有失偏颇,所以,《看见》是什么样子,大家要自己去看见才行。

    但我还是想试着讲一讲,在我看来,这本书无非两大主线:新闻、生活。先来说说《看见》里的新闻那些事儿吧。

    柴静在序言里讲: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她没有读过新闻专业,从长沙铁道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开始做电台主播,即使后来考上了北广,读的还是电视编辑专业,但让她声名斐然的是27岁开始在《新闻调查》当中做记者的这十年。

    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小崔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每次录节目,开场前,心里焦虑,总得冲着墙向自己攥拳头。当时两眼一抹黑,被新闻专业主义牢牢绑住的柴静听到这话时说:我见惯了强人,他这点软弱几乎让我感激。她把法拉奇、拉里·金、陈大会等人的采访都打印下来,塞在文件夹里,提问抄在小本上,采访前常常偷换一下问题的内容就直接用,老老实实蹲马步,照猫画虎。嗯,即使是学新闻专业的我,在报社实习的时候也是依葫芦画瓢,第一次采访,在香港出差的33姐在MSN上把问题写好发给我,我在饭桌上拿出本子,对着必和必拓中国区副总裁一字一句照着问,不敢有丝毫疏漏,每个数字都要核实多遍,确保无误,脑子里只有数字、判断句和各种财经专业名词,回来把录音再听一遍,写一遍,把那些名词一个个百度,然后问学金融专业的同学,这词儿嘛意思?半只脚踏进新闻这个行业,都被专业缠得死死的,根本不可能想到新闻怎么去做活。

    当时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记者陈大会跟柴静说:新闻本身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接近新闻的核心,那你这期节目就让他一个人说话,其他两个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也无所谓。不要管这个节目到底要什么,不要去管氛围啦交流啦,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这话当时像钉子一样钉在柴静心上,她试图在设计问题时尽量从常识出发,但一上台,几盏明晃晃的灯一烤,导播在耳机里一喊“三,二,一,开始”,身体一紧,她声音就尖了,人也假了。

    她回想起自己在长沙做夜色温柔的时候,没钱、没加班费、连坐车也不报销,但沉沉的晚上,头顶一盏小灯烤着,好像整个世界都窝在里头。当时她心里不兴奋,也不担心,妥当——就这儿了。但到了央视,为了制片人、奖金、虚荣心,为内心的恐惧而工作,“最简单的东西没有了,我的心不在腔子里。”加上年少气盛,一腔少年狂狷之气,讲什么人情世故?采访时万物由我驱使,自命正直里有一种冷酷,即使是一个正义的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碾过人的心,也是另一种戾气。陈虻忍不住对她吼:“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你什么时候把自己忘掉就成功了。”但这个问题,在新疆大地震,柴静走出演播室,走到生活里的时候,才能回答他: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她去做《双城创伤》,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孩相继服毒自杀,真相是什么?其实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的多,但在最后的节目当中很多东西没有被呈现出来,这是新闻媒体的“政治正确”:叙述了一个事情的基本框架,但只是一个简陋的框架,以保护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个“真相”。但记者不是要揭示真相、告诉人们真相吗?这种有选择性的真相,对吗?但新闻的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我们都不陌生,真相永远不可能抵达,只能被无限接近。要呈现真相,也要保护人心,只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在新疆大地震、非典、汶川地震、虐猫、药家鑫的采访中,柴静慢慢明白,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要疑问,不要质问,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而柴静的问题总是太投入了,热爱就会夸张,感情就会变形,就没办法真实地认识事物了。陈虻一语中的:“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柴静说有位观众在博客里批评她:“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老师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着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因为这不能言说而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决不能走到探寻真相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准确是记者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在涕泪交加中。

    所以我看着柴静在采访那些新闻当事人中对自己的克制和忍耐,一边抽抽搭搭地掉眼泪,一边在心里佩服着主持人的自持和冷静。在一次采访当中,柴静为小男孩擦眼泪的镜头被广泛质疑是“表演性主持”,她自己也深以为憾,不过在后来的经验累积中,她渐渐明白世间有另外一种可能——客观是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互相冲突的感受自会互相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嗯,是的。

    新闻看起来是个挺简单的事儿,who what when where why,有时加一个HOW,摆上去,一篇新闻就出来了,微博的诞生还让自媒体这个概念红火起来,好像人人都是记者。常常有同学问我:你们这个专业究竟学什么?是,如果是单纯地做新闻,当然很简单,难的是在做新闻的时候,我们不甘心,想要追究人性,揪出真相,把它们放在阳光底下晾晒,不甘于造一个拟态环境,而是还原一个真实、清晰的世界。我以前以为最牛逼的记者是想方设法把采访对象逼到死机,从他嘴里硬生生扣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报社带我的记者,为了逼出老总的一句话,甚至一路跟他上了车,老总无奈,也觉记者不易,告知实情才得以脱身;全国两会年年开,记者也常常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女记者了不起,左右夹攻,把老总们一个个从大会堂里架出来……但陈虻说:不是说你把采访对象不愿意说的一句话套出来叫牛逼,把他和你都置身于风险之中,这不叫力量。要是拿掉这句话,你还有什么?在采访关于征地的新闻时,周其仁告诫柴静三句话:第一,不要用道德的眼光看经济问题;第二,不要妖魔化地方政府;第三,不管左中右,质量最重要。这三句提纲挈领的话让柴静消化了好一阵子。

    新闻不能介入,只能在对方需求时提供平台;斯宾诺莎认为,观察的实质就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而已。在采访虐猫女时,柴静才明白,采访对象对一个记者的要求,不是你去同情和粉饰,她只期望得到公正,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我忽然想起,暑假去人大采访一个老教授,老人家气急败坏地跳着脚说:“我不愿意接受采访,《华商报》这报纸不错吧,竟然把我的话断章取义,现在很多人在网上骂我,我不相信记者。”我尴尬地站在原地,无从辩驳。老教授看我的申请,有些心软:我的邮箱网上有,你把问题发给我。我丧魂落魄地离开,老人家还在身后安慰我:不是针对你,是没有职业道德的那些记者。

    现实就是如此,媒介不仅介入、断章取义,还煽动民众情绪,造成媒介审判。药家鑫的案子,是一个太沉痛的例子。几乎所有媒体用的都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等极致尖刻的字眼,群起而攻之,富二代、军二代的标签被贴上之后,药家鑫就这样在不明不白中被置于死地。判词写:药家鑫故意杀人犯罪的动机极其卑劣,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王开岭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互相探问。”这句话,直刺我心。

    3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新闻也大抵如此。

    所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新闻记者,柴静的体悟少部分和新闻相关,大部分与生活相连:我们都努力把自己报道的世界与生活隔开,但是都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它的一部分。CNN的记者安德森·库珀说:“我以为我能就此脱身而出,不受任何影响和改变,但事实却是我根本无法解脱。根本不可能做到视而不见,即使不听,痛苦还是能渗透到你内心深处。”是啊,生与死,苦难和苍老,都蕴藏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重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前几天,好姐妹过来找我聊天,当然少不了谈及情感,我说应该是两个人思想更相合才对,可以经常聊一聊新闻,谈一谈社会;她瞪着我,那目光像看着一个陌生人,“干嘛要这样?白岩松说了,要学会关门,工作跟生活不要拉扯在一起,想讨论,那么多同事不能讨论,干嘛要多一个听众。”我呆愣着,她叹一口气又接话:“倒也是,两个人也不能没话说。”我哈哈一乐,忽然意识到,原来新闻早已融入我的潜意识当中,即使碰见陌生人,三言两语也能继续扯到新闻自由、公平正义等问题上去。职业病,吼吼,没得治啦。

    开学前几天,我曾经跟老师在课堂上大谈特谈中国的新闻管制:没有自由,新闻审查太严格,戴着镣铐跳舞……这些词儿都用上,还觉得不够,再谈一谈美国的新闻,多么自由,水门事件直接把总统落下马,中国敢吗?我讲的热血沸腾,满眼戾气地盯着老师,看他怎么回应。但看到陈虻的这句话让我心下一惊:“你们老说想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老觉得谁谁限制你们表达思想。我想问问,你有思想吗?你有什么思想我请问?真让你开始去想的时候,真让你拿出自己对问题看法的时候,你能有想法吗?”一连串的逼问像刀一样进入脑子,直没入柄。我想起前段时间,一个中国学联办的网站——赤兔网来学院宣讲,主编是前央视戏曲频道的策划、导演,引导着大家想一想身边哪些事情是大学生最关心的事,大家思考片刻,七嘴八舌地讲:宿舍不够住、入党太麻烦、宿舍文化节应该搞起来、冬天在食堂加了坐垫……说的热火朝天,最后在一个话题上开始讨论:学校如何真正为学生服务?很多人抱怨,领导都不接地气,那么多问题不解决,在坐垫这种小事上浪费精力……我听着,忍不住插一句:前段时间学校让学生们提意见,大家都提了么?一阵沉默,我接着说:大家都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拥有话语权,那么把话语权给你了之后,你说了吗?

    柴静写道,1946年,胡适在北大演讲中说:你们要正独立,不要争自由。你们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们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这话让人警醒。柴静在新书的宣传视频上说: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一点一点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剥开,露出它里头很鲜嫩很青的那个劲儿。如果不试图去抵达独立这两个字当中的内涵,就不足以匹配你这十年当中,生活从你身上流过和发生的事情。不管是两会、不管是奥运、不管是地震、不管是华南虎、虐猫、非典,如果你不能够说去看见,而只是视而不见,那确实是配不上这十年,你就会问自己说,我有没有时光虚度。我可能做不到更好了,但还是要像朱光潜说的那句话:此时,此地,此身。就是此时我能做到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此地我能做到的事,绝不想着换另外一个境地我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我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说的真好。

    我想起前阵子看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看到60年的美国民权运动,导火索虽然是1955年的罗莎·帕克斯不让座给白人的公交车事件,但1954年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也至关重要,正是这个案子的胜诉让黑人们看到了通过法律途径来争取自己权益的可能性,也正是这次民权运动彻底解决了美国的种族问题。但在《看见》里,柴静写她2008年在美国碰到华盛顿博物馆的黑人保安,他:要求建立黑人自己的国家。柴静吃惊之余,反问道:“你们不是有奥巴马吗?”黑人保安说:“他的脑子是白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不过,柴静说,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还是有一个共有的规则存在。她问这个老黑人:“你们会选择暴力吗?”他说不会。“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智慧能。”“愤怒不也是一种力量吗?”“是,但是一种危险的力量。”“那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力量?”“我们还有更好的方式,我们有法律。”他说。

    那么,社会上这么多问题,改起来有很多惰性,怎么改?哈佛一位教授说,让问题浮出水面,让它“不得不”改变。很多人会质疑如今的司法程序,甚至抛出官官相护,不为百姓办事等看法,但这条路,是最可行的路,而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人相信。

    看见的太多,想表达的太多,都是这时代引发的思考。而岁月的流逝,也让我越来越相信,做一名记者,不是无冕之王,不是站在时代潮头,而是: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像柴静说的,在这个鼓噪的年代,不是甘居寻常的人,听不到这青绿的细流声。

    美空云雀 《川流不息》

    不知不觉 走到了这里,

    细细长长的这条路,

    回过头的话,

    看得到遥远的故乡;

    崎岖不平的道路,

    弯弯曲曲的道路,

    连地图上也没有记载,

    这不也就是人生。

    啊,就像河水的流动一样,

    缓缓地,

    流经了几个世代;

    啊,就像河水的流动一样,

    毫不停息地,

    只见天际染满了晚霞。

    生命就如同旅行,

    在这个没有终点的道路上,

    与相爱的人携手为伴,

    共同寻找梦想。

    就算大雨湿透了道路,

    也总有放晴的一天。

    啊,就像河水的流动一样,

    安详平稳地,

    让人想寄身其中。

    啊,就像河水的流动一样,

    四季的推移,

    只等待雪融罢了。

    啊,就像河水的流动一样,

    安详平稳地,

    让人想寄身其中。

    啊,就像河水的流动一样,

    无时无刻,

    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 他的城

    作者:且徐行 发布时间:2009-09-16 12:16:58

           沈从文先生墓地位于贯穿凤凰城的沱江下游右岸的一座微峭的山崖之上,地势虽称不上高,却也足够让人在其上俯览凤凰城的大部。从文先生的一部分骨灰就与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合葬于这山崖之上,没有高耸的墓碑,华丽的墓地,只是一块肃穆的岩石,岩石上简单的几句话就已铭刻着先生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先生的一部分骨灰则撒于沱江之中,上游的水坝的建成,使得沱江不再汹涌,从文先生的灵魂也得以平静安详的闲游于凤凰城。

    从文先生一生在凤凰的时间远少于他在外飘泊的时光,记忆所及的也大都是年少时候的任性与轻狂,家族的悲愁。漫长的流浪过程,磨练了他的心智,却不能改变他心中的对故乡的眷恋。他只能以他的笔,令人难以置信的为我们清晰的描绘了一个奇异的世界,爽朗任侠的民风,快意恩仇的争斗,飘渺而沉厚的爱情,令人哀叹的落洞女........。最终,凤凰虽然出了许多的大人物,但沈从文还是成为了凤凰永恒的精神象征,谈到凤凰,就会想到沈从文,他成为了一道绕不过的坎。在文学艺术史上,艺术家与城市的紧密结合的例子并不鲜见,莫扎特之于维也纳、乔伊斯之于都伯林、卡夫卡之于布拉格、昆德拉之于布达佩斯,这些人都成了城市的不可分割的精神部分,但却不是独一无二的,除了这些人,我们总能想到别的人物,总能找到别的理解方式。只有凤凰这座城,完全是沈从文凭借一己之力而令人熟知。他创造了一个精神的凤凰,让我们看到另一种生活,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无力与渺小,贪婪与卑下;他要坚持最初的凤凰,但却无力阻止故老的衰败。最后他还是回到了真实的凤凰,这个他走过许多路,看过许多云的,梦想开始与结束之地。

         最终,他的城市的历史成为了他自己的历史,蜿蜒的城墙,巍峨的城门,破落却又充满生机的圩日,市民间的传奇斗争,民间节日,涌现着他青年时代所有的快乐与哀伤,牵连着他的过去与现在,浮现着熟悉而和善的脸庞,闪回的是他的精神。他在这里看到了他自己,他的力量,他的努力,他的快乐,他的判断,他的愚蠢与痴顽。这里是他生命的最后所在,他对他自己说,这里承载着外面的世界所没有东西,这里原来可以这样的生活,将来也能如此,因为乡民是坚韧的,不会过夜就折倒。沈从文在自己的写作中,成就了家族的、时代的与城市的灵魂与精神。

          最后,借卡夫卡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见到的一切,因为你看到的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卡夫卡《日记》 1921年10月19日)

           沈从文,用纤细的手,写下他自己的世界,在黑暗的虚无中,给自己挤开了一道缝,在那道缝隙中,他见到了他的城,记下了他的故乡,也成就了凤凰这现实中的城。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520+)
  • 下载快(387+)
  • 目录完整(572+)
  • 好评多(153+)
  • 傻瓜式服务(366+)
  • 内涵好书(73+)
  • 差评少(90+)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4-12-20 08:47:3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孙***夏: ( 2024-12-21 10:38:4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宫***玉: ( 2024-12-26 04:33:52 )

    我说完了。

  • 网友 利***巧: ( 2024-12-31 20:30:0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丁***菱: ( 2024-12-30 04:52:5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康***溪: ( 2024-12-22 10:27:28 )

    强烈推荐!!!

  • 网友 石***烟: ( 2024-12-25 11:11:2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权***颜: ( 2024-12-23 16:16:0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詹***萍: ( 2025-01-08 12:16:1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