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9-2010)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9-2010)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报告是2009~2010年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对前期成果的总结与认识、2009~2010年田野考古工作收获以及研究与探讨等部分。报告的重要考古内容有陵园的曝露遗迹、陵园的城垣遗存、陵园内外城的北门等、陵园内城北部西区的陵寝建筑以及新发现的陪葬坑等。适合考古、历史及古代文化学者及爱好者阅读。
书籍目录:
目录
序
章 回顾与总结
节 2009年前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成果的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 秦始皇陵基础文献的整理与认识
第三节 关于秦始皇陵研究思路与方法的讨论
第四节 秦始皇陵园考古规划与工作方案
第二章 2009~2010年度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工作收获
节 曝露遗迹调查报告
第二节 城垣遗迹调查勘探报告
第三节 城门调查勘探报告
第四节 建筑遗迹的勘探与调查
第五节 陪葬坑的勘探与调查
第三章 研究与讨论
节 秦始皇帝陵园形制的新认识
第二节 秦始皇帝陵园内城陵寝建筑探析
第三节 秦始皇陵方向研究——以门观系统为视觉
第四节 秦始皇帝陵封土高度探析
第五节 秦始皇帝陵园陪葬坑破坏现象解析
第六节 秦东陵称谓考辨——从秦始皇帝陵名“丽山”谈起
附表
后记
插图目录
图一 2009年前秦始皇帝陵园发现遗迹总平面图
图二 封土内的夯土建筑平、剖面图
图三 西内外城门间建筑遗存平面图
图四 外城南门平面图
图五 外城西门平面图
图六 外城东门平面图
图七 内城西门平面图
图八 内城东门平面图
图九 内城南门平、剖面图
图一○ 封土北侧甲组建筑平面图
图一一 封土北侧丙组建筑平面图
图一二 秦始皇陵西侧飤官遗址局部发掘遗迹平面图
图一三 封土南侧石道遗存平面图
图一四 封土周边遗迹分布图
图一五 一号兵马俑坑平面示意图
图一六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示意图
图一七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示意图
图一八 上焦村马厩坑典型遗存平、剖面图
图一九 K0007陪葬坑平面图
图二○ K9801勘探平面图
图二一 K9901勘探平、剖面图
图二二 K9902勘探平面图
图二三 西内外城间南部陪葬坑平面图
图二四 K0002勘探平面图
图二五 K0003勘探平面图
图二六 K0004勘探平面图
图二七 K0005勘探平、剖面图
图二八 K0006陪葬坑平、剖面图
图二九 封土北侧陪葬坑平面图
图三○ 封土西侧二号坑平面图
图三一 封土西侧三号坑平面图
图三二 内城北部东区陪葬墓区墓葬分布图
图三三 封土南侧地下深层阻水系统平面图
图三四 陵园部分排水系统平、剖面图
图三五 防洪堤遗址平、剖面图
图三六 陵园北侧修陵道路系统平面图
图三七 陵园考古调查区域分区图
图三八 秦陵考古测量系统用例图
图三九 出土物相关表的关系图
图四○ 钻探记录相关表的关系图
图四一 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四二 外城东墙曝露夯土断面正视图
图四三 外城北墙1号剖面图
图四四 外城北墙2号剖面图
图四五 外城西墙1号剖面图
图四六 外城西墙2号剖面图
图四七 外城西墙3号剖面图
图四八 外城南墙2号剖面图
图四九 外城南墙3号平、剖面图
图五○ 内城东墙断面正视图
图五一 内城北墙1号剖面图
图五二 内城北墙2号剖面图
图五三 内城南墙1号剖面图
图五四 内城南墙3号剖面图
图五五 内城南墙4号剖面图
图五六 内城南墙5号剖面图
图五七 内城南北向1号隔墙2号剖面图
图五八 陵园建筑遗址1号剖面图
图五九 陵园建筑遗址2号剖面图
图六○ 陵园建筑遗址3号剖面平、剖面图
图六一 陵园建筑遗址4号剖面图
图六二 陵园建筑遗址5号剖面图
图六三 陵园陪葬坑(K0004)剖面图
图六四 2010年陵园城垣遗址勘探平面图
图六五 陵园所处冲积扇平面示意图
图六六 外城东墙平面图
图六七 外城东墙南段放大剖面图
图六八 外城东墙北段放大剖面图
图六九 外城北墙平面图
图七○ 外城北墙放大剖面图
图七一 外城西墙平面图
图七二 外城西墙南段放大剖面图
图七三 外城西墙北段放大剖面图
图七四 外城南墙平面图
图七五 外城南墙放大剖面图
图七六 内城东墙平面图
图七七 内城东墙放大剖面图
图七八 内城北墙平面图
图七九 内城北墙放大剖面图
图八○ 内城西墙平面图
图八一 内城西墙放大平面图
图八二 内城南墙平面图
图八三 内城南墙放大平面图
图八四 内城南北一号隔墙平面图
图八五 内城南北二号隔墙平面图
图八六 内城东西向墙垣平面图
图八七 外城北门平、剖面图
图八八 内城东区北门平、剖面图
图八九 内城西区北门平、剖面图
图九○ 内城东西向墙垣城门平、剖面图
图九一 外城南门复探平、剖面图
图九二 内城陵寝建筑勘探总平面图
图九三 内城第1排陵寝建筑底层遗址平面图
图九四 内城第1排陵寝建筑上层遗址平面图
图九五 内城第2排陵寝建筑平面图
图九六 内城第3排陵寝建筑平面图
图九七 内城第4排陵寝建筑平面图
图九八 内城第5排陵寝建筑平面图
图九九 内城第6排陵寝建筑平面图
图一○○ 内城第8排陵寝建筑平面图
图一○一 内城第7排陵寝建筑平面图
图一○二 内城第9至11排陵寝建筑平面图
图一○三 内城封土西侧三号坑复探平面图
图一○四 K201001陪葬坑勘探平、剖面图
图一○五 K201002陪葬坑勘探平、剖面图
图一○六 铜车马坑结构示意图
插表目录
表一 陵园内外主要遗迹考古工作成果评价表
表二 秦始皇陵地区考古调查层次区域分区表
表三 秦始皇陵地区考古调查第二层次区域分区表
表四 秦始皇陵园主要遗存内容及符号定义
表五 非功能性需求——可靠性
表六 非功能性需求——可用性
表七 秦始皇陵园各城门数据统计表
附表目录
表一 外城东墙剖孔统计表
表二 外城北墙剖孔统计表
表三 外城西墙剖孔统计表
表四 外城南墙剖孔统计表
表五 内城东墙剖孔统计表
表六 内城北墙剖孔统计表
表七 内城西墙剖孔统计表
表八 内城南墙剖孔统计表
图版目录
图版一 秦始皇陵
图版二 秦始皇陵封土曝露剖面
图版三 外城北墙1号剖面
图版四 外城北墙2号剖面
图版五 外城北墙2号剖面
图版六 外城西墙剖面
图版七 外城南墙剖面
图版八 外城南墙2号剖面
图版九 内城东墙剖面
图版一○ 内城北墙剖面
图版一一 内城南墙1号剖面
图版一二 内城南墙2号剖面(南门遗址)
图版一三 内城南墙3号剖面
图版一四 内城南墙剖面
图版一五 内城南墙5号剖面
图版一六 内城南北向1号墙垣2号剖面
图版一七 内城东西向隔墙曝露剖面
图版一八 内城建筑基址1号剖面
图版一九 内城建筑基址1号剖面
图版二○ 内城建筑基址剖面
图版二一 K0004陪葬坑曝露剖面
图版二二 勘探、测绘场景
图版二三 勘探场景
图版二四 外城北门勘探前地貌及勘探场景
图版二五 勘探场景
图版二六 勘探场景
图版二七 外城南门复探前地形及测绘场景
图版二八 三维模拟复原及勘探场景
图版二九 测绘及复探场景
图版三○ 复探场景
图版三一 勘探场景
图版三二 勘探场景及遗迹现象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回顾与总结
节 2009 年前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成果的回顾与总结
一、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工作回顾
一般认为, 带有学术色彩的对秦始皇帝陵的考察者首推明代的都穆。都穆(1459 ~1525 年), 字玄敬, 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他一生好学不倦, 曾奉使到秦川,访求山川形势、故宫遗址、金石遗文, 致力摹拓缮写。他所著的《骊山记》曾描述了陵园内外城、门址的概况, 其文曰: “秦始皇陵, 内城周五里, 旧有四门, 外城周十二里, 其址俱存。自南登之, 二邱并峙。人曰: ‘此南门阙也。’ 右门石枢犹露土中, 陵高可四丈。昔项羽黄巢皆当发之。老人云: ‘始皇葬山之中, 此特其虚冢。’ 其言当必有所授也。” 都穆以及其他学人的记载虽然提供了秦代以后始皇陵遗迹的记载, 但总体上这些考察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文学性大于科学性。
1840 年以来, 中国门户洞开, 西方列强涌入。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 对中国的考察特别是对中国的西部地区的考察在西方形成一股热潮。据有关资料记载, 清末民初之际“游历”、“探险”、“考察” 于陕西的西方学者主要有法国人沙畹(Chavammes) 及弟子伯希和(Paul Pelliot)、法占(Gilber de Voisins)、拉狄格(Jean Latirgue)、色伽兰(VictorSegalen), 来自日本的有关野贞、橘瑞超、吉川小一郎、足立喜六、松吕正登、田资事、福地秀雄、常盘大定、伊东忠太等人①。其中有不少人考察过秦始皇帝陵, 留存有考察资料的有足立喜六、关野贞、常盘大定、伊东忠太和法国的维克多? 萨加林等, 由于这些人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注重实地的调查与测绘, 因此留下了一批难得的陵园早期考察资料。国内的学者如美术大师王子云(考察记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但其《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图版89 为始皇陵出土的大型瓦当)、郑振铎(见陈直《?史记?新证》的记载) 等在新中国成立前考察过始皇陵或研究过始皇陵遗物。
日本人足立喜六于1906 ~1910 年被日本帝国教育会选拔来清朝陕西高等学堂任教,授课之余, 对西安附近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足立氏早使用近现代先进的仪器去测量、研究关中古代遗迹,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他所著的《长安史迹考》中有关于秦始皇帝陵的记载: “实测陵高25 丈, 中部稍平坦且有台阶; 顶上广阔平坦。陵基略呈方形, 东西约1600 尺, 南北约1700 尺。在陵基南700 尺及东西各350 尺的地方, 残存着数尺高的围墙, 围墙与墙基平行, 呈长方形, 东西2300 尺, 南北2700 尺, 周长可达万尺。陵南与周垣中央有南门遗址, 高达丈余, 散布瓦砾。”① 这是目前见到的早的秦始皇帝陵园遗迹科学测绘记录。他的考察成果中还有关于秦始皇帝陵封土的早的一批照片记录资料。
其后, 也就是在20 世纪20 年代初, 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及关野贞等也来到中国, 实地考察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成果颇丰, 他们的研究奠定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的基础。他们的考察中也包括一些秦始皇帝陵的客观记载, 伊东忠太曾记载和转载了他和关野贞测得的始皇陵封土数据: “始皇陵今仍巍然耸于平野之上, 其轮廓之一部已崩坏, 创建时之规模已不能明。今踏测之, 其形式为方形, 其一边之长, 据关野贞博士调查为一千一百三十尺, 据余之调查则约千尺许, 其高度现在不足百尺, 由全部之配置考之, 创立时殆为百尺左右。其形为阶级式方锥形, 但其确实之轮廓, 已不可知。石兽及其他仪饰, 今虽不留片影, 然若发掘之, 恐项羽运胜之几多明器类。仍可采集若干也。”②民国六年(1917 年), 法国人维克多? 萨加伦(也译为色伽兰、谢阁兰) 等三人也考察过始皇陵。他们测得“封土方350 米, 自基至顶高48 米, 自外层地平至顶高60米。其体积土量有50 万立方米, 若合地下人工掘动之土量计之, 其数当更多也。陵东南土台之外, 有高五六米的土堆, 似非偶然有之, 盖周陵周围亦见有之, 汉陵周围亦有之, 其神道之中皆有建阙之基之迹。”③ 另外王学理引用的外文文献提到: “它有150英尺高, 底座四边, 每边有1000 英尺长, 外形有高低三层, 设计良好, 整座坟像是三座小山重叠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 他次观察到封土外形有高低不同的三层台阶④。他的考察成果还包括一批详细的秦始皇帝陵封土早期照相资料。
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秦始皇陵园考古活动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 世纪60 年代。迄今为止, 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4 年前。
对秦始皇陵园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工作于1962 年在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展开。王玉清、雒忠如及临潼县文化馆的彭子健三位先生对陵园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考古调查与勘探, 测绘出张陵园平面布局图。实际上, 在这次考察前始皇陵园也零散出土了一些重要遗物, 如1948 年就发现过两件跽坐俑, 1960 年在始皇陵东侧的安沟村出土了一件丽山园铜锺, 底部有铭文十七字: “丽山园, 容十二斗三升, 重二钧十三斤八两”。1962 年的调查资料与新中国成立前后零星出土的文物为以后的大规模陵园考古提供了基础与重要线索。1964 年赵康民、丁耀祖二位先生又发现一件跽坐俑,此后十余年间赵康民依托临潼县文管会对秦陵地区做了不少田野工作。
第二阶段: 1974 至1998 年。
随着兵马俑的发现, 老一辈秦陵考古工作者进驻秦始皇陵考古现场, 正式开展科学的考古工作。这期间的重要考古发现, 基本上奠定了秦始皇陵考古的资料基础与学术框架。1976 年袁仲一先生订正了对内城北区的认识。同年考古队又发现了上焦村马厩坑、上焦村秦墓, 次试掘了铜车马坑; 1977 年局部试掘了陵北便殿建筑、郑庄石料加工场; 1978 年兵马俑一号坑正式发掘, 第二次试掘了铜车马坑, 出土了两乘铜车马; 发现了封土西北侧的甲字形大墓、姚池头墓地; 1979 年发现封土北侧的陪葬坑、寝殿、地宫宫墙、赵背户墓地; 1979 ~1982 年间还发现了园寺吏舍遗地、封土各方向的墓道、双门阙、?官遗址等。此后, 陵园考古工作基本上是配合当地经济建设而展开的局部清理工作, 如1995 年为配合临马路拓宽发掘了陵北建筑遗址, 1995 年发掘了鱼池遗址动物坑, 局部试掘了石甲胄坑等。
第三阶段: 1998 至2009 年。
以整理石甲胄坑发掘资料为契机, 1998 年陕西省考古所与秦俑博物馆组建了联合的考古队, 在秦始皇陵地区开展进一步的工作。这期间在发掘、调查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收获, 进一步拓展了秦始皇陵的内涵, 拓宽了学术研究的思路。主要工作有: 整理K9801 石甲胄、局部发掘K9901、调查陵园内外城垣、发现了K9902 等陪葬坑、发掘K0006、发掘K0007, 并以国家863 项目为依托对秦始皇陵进行了高科技物探试验。
经过长时期、大规模的考古工作, 秦始皇陵地区的学术研究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目前已经出版了关于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铜车马坑以及秦始皇陵园1999 年、2000年、2001 ~2003 年度六部考古报告, 还出版了关于铜车马的修复报告, 主要的遗迹都发表了考古报告与简报, 这些报告与简报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以袁仲一先生为代表的几代考古学者以及其他学科的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们看到的学术著作与论文近1000 篇(部), 在学术研究上, 秦始皇陵研究的学术框架已基本奠定, 正向更广阔与更深入两个层次拓展。
第四阶段: 2009 年至今。
2009 年, 随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宣布成立,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科研力量的基础上, 博物院加大了秦始皇陵考古工作的力度, 成立了专门面向秦始皇帝陵的考古队伍, 对秦始皇帝陵遗址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古工作,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使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工作在前人的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二、秦始皇陵遗存的考古发现与认识①
广义的秦始皇陵遗存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 陵墓本体遗存, 此类遗存内容包括地面上的封土、城垣门观、道路、宫殿建筑, 地下的墓室、陪葬坑、陪葬墓等; 二,与陵园修建相关的遗存, 如防洪堤、阻排水工程设施、石料加工场、窑址、修陵人墓地、官署、施工交通设施等; 三, 后代的祭祀、破坏遗存。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工作中已大量发现了前两类遗存, 第三类遗存只有零星发现。
陵墓本体遗存是秦始皇陵丧葬遗存中重要的部分, 具有丧葬礼仪上的意义。从遗存的类型看, 有封土、城垣及其附属设施、门观道路遗存、陵寝建筑、园寺建筑、地下的墓室、陪葬坑、陪葬墓以及当时的祭祀遗存等。这些遗存分布的区域不仅仅在陵园两重城垣范围内, 而且在城垣外也有大量的分布。近五十年来, 对这些遗存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古工作, 考古收获与认识也各不相同, 以下就分述这些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概况(图一)。
1.封土
关于封土的考察成果见诸记载早的为明朝都穆的《骊山记》, 文中提到封土、陵园内外城、南门门址等②。20 世纪初考察封土的有日本人足立喜六、关野贞、常盘大定、伊东忠太以及法国的维克多? 萨加伦等。1908 年左右, 足立喜六在陕西任教期间,实地测量了封土的高度、形状及底边尺寸③。1917 年, 法国学者维克托? 萨加伦也对封土进行了调查, 次观察到封土外形有高低不同的三层台阶④。1962 年,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学者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首次科学调查⑤。1998 年后,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测量了封土的高度, 联合测绘部门实测了封土的周长、面积、等高等数值①。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考古队还调查发现了封土内部包含的一处建筑遗址, 为封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②。
目前学术界对秦始皇陵封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封土的规格以及由此引发的工程问题; 二是封土的性质与意义。
现存封土为平顶的四方锥形台体, 腰部有两个缓坡状的台阶, 形成三层阶梯状。
目前有两个较早的科学测量数据, 一为20 世纪初足立喜六测得封土的底边南北长1700尺, 东西宽1600 尺③; 不知是不是与足立喜六的数据有关, 许多资料提到封土原来南北长515 米, 东西宽485 米, 高76 米, 周长2000 米, 面积24.9775 万平方米, 合374.663 亩。经查, 此数据出自《文物》1975 年第11 期上的一篇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陵” 的介绍文章④。而1962 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测量封土底边南北长350 米, 东西宽345 米; 封土顶部为长方形的平台, 东西长24 米, 南北宽10.4 米, 当时还得出封土上部没有享堂一类建筑的结论。但是据《汉书? 楚元王传》记载, 封土“其高五十余丈, 周回五里有余”, 《三辅故事》也记载: “始皇葬骊山, 起陵高五十丈”, 这一尺寸折合为今日的115 米。但现存封土的高度有35.5 米、43 米、45.72 米、46 米、52.5 米、55.05 米、71 米、73 米、76 米、77 米等若干种测量结果⑤; 刘占成先生认为文献中的“五十丈” 应为“十五丈” 之误, 即封土原高41.5 米, 从现今封土北边地面上测量的高度为35.5 米, 与原高相差6 米。王学理则认为五十丈是三十丈之误。
段清波则认为不应该随意怀疑文献记载, 他认为封土是未完成工程, 五十丈是设计高度。此外还有一批形成于不同阶段的对封土高度的认识数据⑥。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三十 发布时间:2008-11-15 20:16:38
定位奇怪,涉猎者可看。
作者:之沢. 发布时间:2023-08-04 08:49:27
实在是太喜欢,元曲永远是我的心头好。顺便一提书的厚度和包装梦回当年买的精装版四大名著hhh
作者:冇有 发布时间:2010-09-06 21:46:39
自学成才
作者:好运连连 发布时间:2020-03-07 11:29:17
最多三星不能再多了
作者:洛 发布时间:2019-01-27 01:37:35
安东契诃夫!您的可爱已经到达人类极限了呀!您要是不信,大可以拿我去投河!去上吊!左右开弓地打我捶我!您的画家,您的斜眼二哥尼古拉,我从只言片语里喜欢上他,隔了几页却又突然读到那封湿漉漉的报亡电报,心头难过了三个日夜。安东,爱您,亲吻您,您永远不该被病痛折磨,不该死去。再亲吻您一万遍。
作者:松坂梅 发布时间:2018-07-22 13:50:51
看完只觉得人生苦长。
深度书评:
也算不錯的本子了
作者:weakish 发布时间:2013-01-17 21:55:51
此據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重印。文學古籍刊行社本則據傅增湘舊藏配補宋本影印,
傅本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傅氏《宋本樂府詩集跋》云《樂府詩集》最早刻於北宋末成於南宋初,爲杭州官刊本,即其所藏之本。(1989)其中,卷19至卷26、卷96至卷100用元刊本配補,卷27至卷34用影宋寫本配補。
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之時,參照汲古閣重校本對闕損之字作了描補,並於書末給出「補字表」。但實際上影印本對傅本還有部分直接的塗改。
另,今傳宋本,尚有二殘本:
- 上海圖書館藏本,僅存卷84,行款同傅本。
- 南京圖書館藏本,著錄云「刻本,存卷58至61,卷85至88」。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二本,均以汲古閣重校本爲底本。中華書局點校本,亦以此影印本爲底本。因此,本影印本雖有缺陷,仍爲目前市面上的最佳版本。呃,妳要有錢買再造善本中的《樂府詩集》,那這句話當我沒說。
引用文獻
--------
傅增湘. 1989. 藏園羣書題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11.
https://gist.github.com/4555975
10分钟获得10小时信息量的读书方式
作者:漫读手记 发布时间:2021-10-29 11:52:10
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很多时候死活就是读不下去,有时候硬逼着自己读,翻开书几遍还是停留在第一页,每一个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意思。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耗费太多在读书上,那么,如何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汲取自己想要的“养分”呢?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使用过搜索引擎,只要输入某个关键词,就能很快找到相关的内容,而读书如果也能任意输入一个关键词,那是不是也能快速从一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呢?
日本知名的阅读达人村上悠子,在长达15年的信息采集工作中,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信息采集经验,在业余时间读完了4000本书,她总结了信息采集和阅读经验的核心方法,写了一本如何快速获取书本内容的书《关键词阅读术》,可以让读者学习如何节省时间和精力,高效地提取一本书的精华,从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中,吸收自己想要的内容。
这本书的内容不算多,但实用性很强,如果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人,会觉得这本书很好懂,也很容易上手。
而如果我们在用关键词查找信息的时候,经常找不到想要的资料,或者完全不知道用怎么样的关键词去搜索的时候,这本书中关于如何设定关键词和升级关键词的章节,就能帮上大忙了。
当然,这本书并不仅仅只是教授读者如何设定关键词,它更重要的是教大家如何阅读一本书。
从开始挑选书,判断一本书适不适合自己读,再到阅读过程中,如何从主题和关键词两方面入手,架起两种“大脑的天线”,来通过阅读进一步吸收信息,作者都在书中,以自己的经验作了很实用的讲解和应用。
这部分的内容,对我们这种觉得要读的书太多了,常常不知从何下手而陷入焦虑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很不错的阅读方式。
除此之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作为阅读达人,如何在社交软件上分享读书心得和笔记的一些实用技巧,也很值得一读。
总结下来,这是一本很易读的工具书,实用,小巧,挺有帮助。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经典(591+)
- 速度快(308+)
- 博大精深(671+)
- 不亏(391+)
- 中评(163+)
- 情节曲折(316+)
- 体验好(220+)
- 字体合适(491+)
- 好评多(77+)
- 目录完整(335+)
- 无漏页(77+)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格: ( 2025-01-05 02:46:55 )
OK,还可以
- 网友 訾***雰: ( 2024-12-15 11:53:0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相***儿: ( 2025-01-02 17:22:3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养***秋: ( 2025-01-06 21:52:1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权***颜: ( 2024-12-15 18:25:3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瞿***香: ( 2024-12-18 22:22:3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宫***凡: ( 2024-12-31 17:07:10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孔***旋: ( 2024-12-30 14:05:2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利***巧: ( 2024-12-21 01:14:2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宫***玉: ( 2024-12-16 02:02:41 )
我说完了。
- 网友 师***怀: ( 2025-01-02 19:27:28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2015-2019年5年高考真题汇编理科综合 高三复习资料高考必刷真题模拟试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外汇短线交易的24堂精品课(第二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好好玩欢乐汽车书外形书:推土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4版高考生物综合训练百题修订版百题大过关高考全国通用 高中高三总复习考点分析800题综合练习资料教辅书知识考点讲解练习zj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1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法律(同时适用银行系统招聘考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设施蔬菜园艺工(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荷花淀(高中语文教科书阅读书系) 9787570215355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呜呜汽车书(点读版共10册含车型收纳箱 中英双语支持小怪兽小蝌蚪点读笔)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海外直订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Coloring Book: NFL Football Gifts for Kids, B 国家足球联赛涂色书:NFL足球礼物为孩子,男孩或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呂氏春秋集釋(全二冊)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