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艺术特色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艺术特色研究精美图片
》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艺术特色研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艺术特色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692848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1
  • 页数:246
  • 价格:40.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4:35

内容简介:

《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中国现代室内歌剧艺术特色研究》以瞿小松作曲的《命若琴弦》和郭文景作曲的《夜宴》这两部中国现代室内歌剧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特征、音响技术、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探讨其音乐部分的技术特点和艺术特色,期望对中国现代实验性歌剧的创作实践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全文分为上、下两编,共六章,每编各三章:上编主要讨论《命若琴弦》的艺术特色。第一章从戏剧和音乐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剧整体结构形态及主要结构力。指出“戏中戏”的结构特点和三次“断弦”的戏剧结构力作用,此后,在分析了各场次及整体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指出,几个贯穿全剧的主题、动机、音型,整体速度布局,以及作为特性乐器的三弦音色等都形成了音乐结构力;第二章“音响技术和戏剧表现手段”,分析了节奏、节拍、多声技法等技术性问题和器乐音乐在歌剧中的戏剧表现手段,如器乐的戏剧表现功能、音色的表现价值、音响结构手段等。第三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揭示了该剧塑造人物形象的整体思路,以及人声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作用。下编主要讨论《夜宴》的艺术特色。第四章“整体结构形态及主要结构力”,认为该剧是一种“在两种时态陈述系统中同构比照”的戏剧结构,此结构方式是戏剧内容对戏剧结构直接映射的结果。而《汉宫秋月》等几个主题、动机是全剧音乐结构的核心结构力。最后,由《夜宴》创作过程中的两个文学脚本引发了关于戏剧与音乐关系问题的一些思考;第五章第一节指出,该剧的织体形态、节奏节拍、多声技法、调式调性等技术手段,都体现出中国单声音乐思维的特点,并认为这一音响结构逻辑正是形成《夜宴》中国文人音乐特色的技术核心。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娄文利(1972-),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品分析专业博士,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担任作曲技术理论及论文写作的教学工作,先后开设本科必修课《曲式》《和声》,硕士必修课《中外歌剧音乐》《二十世纪西方音乐技法》《中外经典声乐作品研究》《中外经典器乐作品研究》《音乐分析学》等课程,除任“军旅音乐家与作品研究”专业学术硕士导师之外,还先后担任30多名表演专业学术硕士、艺术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科研领域为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中国当代作曲家与作品分析、中国现代歌剧等。近年来主要的科研成果包括:在《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创作》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担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中第3、第5、第6三部中音乐分析部分的撰稿(已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担任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音乐综合分析基础教程》中和声分析部分撰稿(2009年4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完成了“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室内歌剧研究》(与郭文景教授合作)等。参加过“全国曲式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第一届、第二届“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研究年会”等全国性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或提交论文。曾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学院三次嘉奖,院级教学比赛二等奖,学院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等奖励。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中国现代室内歌剧艺术特色研究》以瞿小松作曲的《命若琴弦》和郭文景作曲的《夜宴》这两部中国现代室内歌剧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特征、音响技术、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探讨其音乐部分的技术特点和艺术特色,期望对中国现代实验性歌剧的创作实践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全文分为上、下两编,共六章,每编各三章:上编主要讨论《命若琴弦》的艺术特色。第一章从戏剧和音乐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剧整体结构形态及主要结构力。指出“戏中戏”的结构特点和三次“断弦”的戏剧结构力作用,此后,在分析了各场次及整体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指出,几个贯穿全剧的主题、动机、音型,整体速度布局,以及作为特性乐器的三弦音色等都形成了音乐结构力;第二章“音响技术和戏剧表现手段”,分析了节奏、节拍、多声技法等技术性问题和器乐音乐在歌剧中的戏剧表现手段,如器乐的戏剧表现功能、音色的表现价值、音响结构手段等。第三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揭示了该剧塑造人物形象的整体思路,以及人声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作用。下编主要讨论《夜宴》的艺术特色。第四章“整体结构形态及主要结构力”,认为该剧是一种“在两种时态陈述系统中同构比照”的戏剧结构,此结构方式是戏剧内容对戏剧结构直接映射的结果。而《汉宫秋月》等几个主题、动机是全剧音乐结构的核心结构力。最后,由《夜宴》创作过程中的两个文学脚本引发了关于戏剧与音乐关系问题的一些思考;第五章第一节指出,该剧的织体形态、节奏节拍、多声技法、调式调性等技术手段,都体现出中国单声音乐思维的特点,并认为这一音响结构逻辑正是形成《夜宴》中国文人音乐特色的技术核心。


精彩短评:

  • 作者:bjdtm2001 发布时间:2024-01-13 20:15:31

    花了五天时间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通俗,全书围绕天文学这一主题,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和已知的科学成果,最后一章展望了一些未解决待研究的课题。书中没有复杂的理论公式,给出的图片也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

  • 作者:vivo 发布时间:2013-12-12 14:31:29

    看的是PDF,插图模糊了些,内容表达不少地方也不甚明白清晰,但对大致了解海洋板块构造理论,也足够了。

  • 作者:豆友1383881 发布时间:2017-01-11 04:58:38

    2017.4

  • 作者:小山 发布时间:2022-09-03 19:57:15

    零碎元散曲。

    对套数的最大印象就是关汉卿的那首不伏老实在是太淫荡了,除了铜豌豆和硬骨头其他都是章台柳,和大都口音。

    想想这些被元蒙统治取消科举的读书人,难捱日子毛躁地呸呸在毛笔上吐口水。

  • 作者:红豆泥 发布时间:2019-05-23 16:40:25

    刚出的时候就看过,估计为了学历晋升才胡说八道拼凑出那么多。当时不屑于列入已读,今天看到有人在知乎里引用。浪费纸张的行为,请不要再有了。

  • 作者:啊呜 发布时间:2012-10-10 23:49:00

    现在的流行趋势是不用“文化”,直接说“精神文明”了么?内容基本是高中历史课本加强版,就前面写宗教的部分值得一读。


深度书评:

  • 怎么读书?怎么写作?这本书讲得最好

    作者:星尘 发布时间:2021-06-01 17:53:50

    看书的人经常会遇到一个难题:不知道怎么选书,有些书明明不感兴趣,但由于是“必读书”,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读,乃至于将读书变成了一种煎熬。

    对此老舍先生曾经有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

    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几年前在看《读书读书:你看过的书最终都会长成你的骨头和肉》一书时,第一次看到了老舍先生的这个观点,当时就深以为然。

    这回看老舍先生的《我的读书方法》,不出意料,书里面果然又加入了先生的这篇文章。而且作为一本老舍先生谈论读书和写作的文集,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其他很妙的观点,从这些观点里面,我们能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老舍先生。

    01.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上面那个石破天惊的观点,出现在本书的开头,老舍先生开篇就摆明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不能叫书管着我。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将其奉为圭臬,老舍先生在书里还说了,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该怎么读书,该读什么书,归根结底,还是要由自己来决定,别人的话仅供参考。

    事实上我平时也会看一些我压根不懂的书,比如那些硬核社科以及世界史一类,我的本意在于看这些书可以帮我了解一些特定时期的社会以及历史背景,了解了这些背景,我去看相关的文学小说时才能更精确地理解作者的本意。

    没想到这个观点和老舍先生不谋而合,老舍先生在这本书的《谈读书》一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该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读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成为专家,而是要将我们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以及空间差距无限缩小,让我们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去领略书里面的故事。

    否则,脱离背景,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读懂一本书。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评价也因此不同,爱之者将之捧上神坛,恨之者将之踩入尘埃。

    是不是我们说一本书不好,那就意味着这本书真的不好呢?

    老舍先生又说了,

    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上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

    这未必正确,这就是老舍先生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客观地评价任何一本书,我们都是带着我们的成见乃至于偏见去看待那些书的。甚至很多人经常会将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和世界观代入到书里面的世界,不管书里讲述的到底是什么时候的故事。

    这种方法不得不说是一种误读。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环境可以让我们尽量避免这种误读,减少我们的偏见。

    02.别怕动笔

    老舍先生在书里面多次表达出“我不大会写短篇小说呀”此类观点,在先生看来,他的长篇,短篇以及喜剧都算不上有多大成就。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简直是黑人问号脸,老舍先生难不成是在凡尔赛?

    在此有必要谈一下老舍先生在文学史上的一些成绩。

    在长篇领域,老舍先生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牛天赐传》此类公认的经典之作;在中短篇领域,先生有《我这一辈子》,《月牙儿》,《微神》此类短小精悍之作;甚至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先生就已经写出了《猫城记》这样的科幻小说,开了国产科幻之先河……

    因此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来看,老舍先生的创作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

    老舍先生在这本书里也谈到了他的“写作秘籍”,用四个字就能概括:

    别怕动笔。

    非常简单的四个字,但却没多少人能做到。

    写作和其他很多事一样,我们往往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几乎都没有失望,老舍先生就是一例。没人是天生的文学天才,先生也不例外,书里面谈到了先生创作《骆驼祥子》、《二马》等经典作品时的经历过程。

    同时老舍先生在书里面还强调了一个重点:短篇小说甚至要比长篇更难写。按先生的话说,他是用20万字的资料来写就那几千字的短篇小说。

    这些资料可不是现成的,都得一点一滴积累。

    长篇小说由于篇幅长,即便有瑕疵也能靠篇幅遮掩过去,最终达到瑕不掩瑜的目的。而短篇则不然,总共才几千字,缺点被充分暴露出来,这就非常考验作者的笔力。

    事实上,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也非常出色,尤其是《微神》一篇,是我最喜欢的。

    老舍先生的另一个短篇《月牙儿》,早先是一个长篇《大明湖》,但《大明湖》写完之后毁于战火,老舍先生只能将其改为短篇。

    03.可喜的寂寞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名为可喜的寂寞。

    老舍先生的原意是说,他的儿女们都没有学文学,而是从事了其他科学研究,都是老舍先生不懂的东西,在学识的路上老舍先生和子女们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因此感到寂寞,但看到子女们埋头苦干的样子,他又为此而欢喜,因此这是一种可喜的寂寞。

    但对于这个话题,我有些不同的感悟。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作者本质上都是寂寞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日复一日地与文字为伍,因为找不到其他的表达方式,所以选择了文字。

    不仅写书的人寂寞,看书的人往往也是寂寞的。在当下社会,我们平日里的娱乐放松方式简直不要太多,读书几乎不是一个备选项,现代很多人是不读书的。

    但也依旧有很多人坚持读书,那些把读书做爱好的人,往往是寂寞的,而且经常也是一种可喜的寂寞。

    现实世界的热闹或许无法感染到读书的人,但那些看似无言的文字却每每让人捧腹或落泪。

    这种感受每每浸润着寂寞的底色,不足为外人倒也;但却又饱含欢喜,平生相见即眉开。

  • 追寻现代性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20-11-30 10:10:28

    《幻想的秩序》是张旭东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有关文化理论和批评实践的系列成果的汇集。各个章节独立成篇,内在串连一条线,如书名所企求的,以及作者为之努力想要解释、建立的过程。

    张旭东说明了书名的来由:纵观八九十年代中国文艺和文化思想领域,对“世界”和“真理”的想象性理解往往构成对现实认识和把握的内在结构性原则。“幻想的秩序”是对这样一个语言习得过程的命名:是对种种转瞬即逝、但值得铭记于心的自由状态的命名;也是对一个观念和修辞有时喜剧性的、有时又是悲剧性地走在了现实前面的时代的命名。

    张旭东解读了卢卡奇、本雅明、拉康、萨义德、布迪厄、杰姆逊等理论家的文学研究、美学探索和文化分析,阐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各种“新潮”与“实验”。其中,以本雅明为主题,包括涉及本雅明的文章,大约占据了该书近半篇幅。“幻想的秩序”的词义解释,隐含了以本雅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所在。

    批评家、学者、语言学家、神学家、翻译家、哲学家、散文和格言作家……本雅明是难以归类的。张旭东找到的较妥帖的位置,是现代“文人”。在张旭东看来,文人的本质不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而在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于他同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联方式。文人游荡在社会的边缘,与任何秩序或分类格格不入,他们不把自己视为那种以其专长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知识分子,并在一切方面保持着“自由然而孤独”的权利,他们在商品社会里卖文为生,然而写作并不是他们的工作,无论多么忙碌,他们是闲暇的。

    对于现代文人的描述,显然还指向了本雅明的的研究对象——波德莱尔。本雅明继承了来自于波德莱尔的美学主题,即游荡者、现代性与现代英雄。波德莱尔说过,在现代性里生存,需要有英雄素质。什么是英雄素质呢?体现在善于从流行之物中发掘出它在历史中包含的诗意的东西。这些英雄具备异于常人的感受力,擅长对现代生活进行全面的描绘,从转瞬即逝中抽出永恒不变,为支离破碎的现代社会赋形。按照这样一种对现代英雄的理解,波德莱尔对风俗画家居伊和都市诗人致以敬意。

    本雅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方文人在现代性语境里的困惑和追索。本雅明早年的拱廊街计划笔记,为现代性的现代神话找寻到了一个地方——19世纪的巴黎拱廊街。拱廊街与巴黎本身,构筑了以超现实意义铺陈的城市的“神秘的地貌学”的线索。它是本雅明早年现代性分析的起始点。本雅明的后期著作继续发展了现代性理论,《单向街》具有富存于现在“本雅明的独特物质主义”之中所“展示的物质和细微的物粒层面”(克拉考尔在《法兰克福报》的书评,1927年),本雅明有关日常存在的物质碎片对于现代性“辨证意象”的诠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的藏书

    理解了张旭东有关本雅明的研究,也就差不多理解了张旭东文化批评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对于现代性的追寻。张旭东认为,现代文学是一种“本体论”文学,深刻地联系于人的生存境况和“世界的命运”,深刻地扎根于人类学的、宗教的、神话的、历史的等文化的土壤中,语言在其中构成了最有力的表述形式,在创造性的富于蕴含的语言形式里,透露出重建交流的新的可能。“文学性”成为当代文化的活力源泉并构成这种文化的根基。

    张旭东谈“卢卡奇的现代性”,他说卢卡奇首先把“形式”作为一种含有丰富的辨证内容的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和整个美学领域,从而使19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成为总体性的敞露的场所。张旭东谈“作为批评理论的拉康主义”,在于使我们在一个符号秩序的网络中重新认识“主体的真理”。在《辩证法的诗学——解读杰姆逊》里,张旭东突出了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文风在形式的层面上的强烈的寓言色彩。《理论与历史性——与杰姆逊的一次访谈》,围绕着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日常生活的现象学、德里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等话题。杰姆逊说:“成功的辩证思维所带有的标记是震惊,是惊异,是固有观念的颠覆。”这正是张旭东对于本雅明的描述,默契产生了共鸣。尽管杰姆逊秉持的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不过,诚如彼得·奥斯本在《时间的政治》里所说:“变成后现代就仅仅是保持在现代,在步伐上保持为时代的伴随者,成为同一时代的(con-temporary)。”或者,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所以,在本质上,他们都是现代性的追寻者。

    杰姆逊曾经提出有关现代性的四个基本准则,其中一条:要把现代性当作一种叙事类型,亦即某种解释理论来看待。张旭东批评理论的准则,也是类似的。除了以本雅明、波德莱尔、卡夫卡、普鲁斯特为代表的西方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正是以现代性的逻辑命名它们自身以及文学所刻绘的人们的身份认同,这些身份认同也是我们对于现实所处的时代的秩序的幻想。

    从“朦胧诗”到“新小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实践推动文学进入现代社会,激发了文学的变革。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成为民族国家的召唤力量,以及中国民众进入现代的启蒙引导。本雅明的历史经验在鲁迅那里也成为了一种寓言,真切而神秘的文学世界,卓绝的犀利文风和诗性文体,以“存在的两难”作为持之以恒的文学主题。鲁迅在精神上几乎是当代所有中国作家的父亲,“85新潮”是这种精神多年断裂之后的接续,也是中西方现代性在新时期的再度对话。就此而言,格非与实验小说的母题,被张旭东谓之“自我意识的童话”,在时间或记忆的视觉化努力中观察格非虚构的经验印记。

    经验如何被重塑?本雅明说过,现代日常生活的典型特征是“震惊”,震惊的经验可以在大都会的人群,在工业的生产方式中,在车水马龙和广告宣传中发现。王安忆的《长恨歌》将上海特有的大都市气息与新的社会群体、经济关系与消费习惯融为一体,展现了现代日常与旧式生活令人震惊的关联与变化。王安忆与张爱玲有内在的存续。尽管以王安忆的说法,张爱玲是冷眼看世界,她是热眼看世界,《长恨歌》对老上海的书写和对旧式上海女人的刻画,的确容易想起张爱玲的情调和风格。如果继续追溯,这条文脉上接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下有金宇澄的《繁花》 ,它们共处于现代性的河流中,息息相通自不待言。

    全书最后探讨了“重返80年代”的限度和可能。若想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学,更清楚地看待现代以来的中西文学的相似与差异,以及这种同异的根源,就必须植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独特经验,这种经验离不开近现代中西方的碰撞。

    追寻现代性-南方都市报·奥一网

    张旭东先生的《批评的文学史》近期也出版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pdf(241+)
  • 愉快的找书体验(268+)
  • azw3(206+)
  • 内涵好书(404+)
  • 已买(132+)
  • 全格式(82+)
  • 引人入胜(252+)
  • 五星好评(476+)
  • 书籍多(547+)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19 03:07:5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方***旋: ( 2025-01-06 14:56:1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薛***玉: ( 2024-12-24 06:57:50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康***溪: ( 2024-12-30 18:54:09 )

    强烈推荐!!!

  • 网友 詹***萍: ( 2024-12-10 23:41:3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寿***芳: ( 2025-01-07 00:22:1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郗***兰: ( 2025-01-01 11:52:43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戈***玉: ( 2024-12-23 14:34:42 )

    特别棒

  • 网友 濮***彤: ( 2024-12-21 18:20:41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瞿***香: ( 2024-12-27 04:35:5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丁***菱: ( 2025-01-03 09:05:4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芮***枫: ( 2024-12-26 17:47:34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孙***美: ( 2024-12-19 06:15:1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龚***湄: ( 2024-12-13 22:03:24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冷***洁: ( 2025-01-01 02:58:5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随机推荐